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p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
2010年11月
目录
1.综合说明
1.1项目名称
1.2项目主管部门
1.3项目建设性质
1.4项目建设地点
1.5建设期限
1.6项目建设内容
1.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1.8资金分年投资
1.9效益分析
1.10结论与建议
2.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条件
2.2 社会经济状况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依据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建设任务规模与项目区选择
5.总体方案
6.工程施工
6.1综合治理措施
6.2生态修复措施
7.水土保持监测
8.项目管理
8.1 组织管理机构
8.2 组织管理措施
8.3技术保障措施
8.4监督保证措施
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投资概算
9.2 资金筹措
10.经济评价10.1经济效益
10.2社会效益
11.结论建议
1.综合说明
1.1项目名称
**县**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
1.2项目主管部门
**县水利局
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4项目建设地点
**县**河小流域
1.5建设期限
2011年-2013年
1.6项目建设内容
**河小流域建设工期三年,重点治理区域为**村下游,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50hm2。其中直接治理面积1150 hm2,包括新修坡改粮梯100 hm2, 营造水土保持生态林800 hm2,其中坡耕地造水土保持经济林200 hm2,鱼鳞坑造林200 hm2,抚育管护林400 hm2,其他综合治理200 hm2,植草、苗圃50 hm2、;生态修复1500 hm2修建蓄水池30口,排灌沟渠20km,沉沙池36口,田间道路5km,谷坊19座1000米;
1.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2089.71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1028.64万元,林草措施费849.92万元,独立费150.29万元。
资金筹措比例为:国家投资占70.0%,地方投资占30.0%。**河小流域总投资2089.71万元,每平方公里治理投资16.0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462.80万元,每平方公里治理投资11.25万元;地方投资626.91万元,每平方公里治理投资4.82万元。
1.8资金分年投资
项目总投资2089.71万元,第一年投资887.71万元,占总投资的42.47%;第二年投资664.37万元占总投资的31.79%;第三年投资537.64万元占总投资的25.73%。
1.9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项目期内累计直接经济效益为6360.7万元。其中:坡改粮梯效益为427.5万元,坡耕地造生态林效益为1152 万元,鱼鳞坑造生态林效益为576万元,生态修复封育管护效益为2700 万元。项目效益费用比为3.03。
社会效益
改善了**库区水源水质。通过项目的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开始发挥作用,各种自然灾害明显减轻,输送**库区的泥沙量可以大大减少,维护库区水质优良。
抗灾减灾作用明显。通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保持土壤中的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含量不被流失,提高了田间持水能力,降低了干旱程度;减少了泥沙淤积,从“源头”上解决了水患威胁,减轻洪涝灾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证;保护水土资源,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改善治理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抗旱、防涝等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抗灾减灾作用明显。
1.10结论与建议
项目根据清水河小流域特点,小流域为单元,科学配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农作保土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加强了河流源头及周边区域的植被保护,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并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用地,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培育再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项目建设对于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建议进一步进行可行性研究,尽快发挥其经济社会效益。
2.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条件
2.1.1流域概况
**县地势东南高,西部低。东南为石山区,主峰芦芽山海拔2736米,为县境最高峰。中部为“丁“字形盆地,以三岔为最低海拔1300米。北部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河为**县境内主要河流朱家川河支流。
**河全河流域130平方公里,由16条支流汇成,主流经**、城关、前所、新寨、三岔汇入朱家川河。上游河谷狭窄,坡陡流急,多经森林灌木区,河水清澈,清水涟涟。进旧堡村注入盆地,分为二道河和齐道河两条支流,河流全长65公里,约为0.4立方米/秒,沿河村庄较多,河水多为灌溉所用。在中游于1958年建起**水库一座,可控制下游水流,防止山洪暴发而引起下游水灾。自南向北迳流,发源于芦芽山主峰南侧,由于流距较长,汇水面积较大,地表有常年性径流,水质较好,水流最大,估计流量0.05-0.1m³/秒,北部汇入**水库。
2.1.2地质地貌
**河小流域属芦芽山支系,背斜构造。其轴心部分为花岗岩侵入体,,山地级岩层走向为北东北---南南西,沿背斜的西北翼依次为震旦纪石英岩和和寒武纪石灰岩。
流域内四周群山环抱,山峰矗立,山势陡峭,河流发育,河谷深切,沟壑纵横,沟壑密度0.81km/km2。流域内分土石山区,黄土山区,黄土丘陵区,河川三种类型地貌。河谷多高山峻岭,森林覆盖较好。
2.1.3土壤、植被
小流域主要土壤为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在流域内2600平方米的荷叶坪等高山平台缓坡上,由于自然气候特点,植被茂盛,光照不足,气候湿润,每年大量枯枝落叶和草灌植物残体在表层堆积等因素,有机质分解缓慢,而大量积累。棕壤土,主要分布在经堂寺,土层较厚,质地适中,肥力较高,结构好,保水肥行好,土体湿润,土性冷,通气差。
2.1.4水文气象
流域内年平均气温4℃以下,最大可用积温不超过200℃,稳定通过10℃的初日在5月初,终日在9月中下旬,无霜期平均天数为110天,终霜冻灾5月24日前后,初霜冻在9月12日前后,平均降水量500毫米,5-9月降水量可达400毫米以上,流域内气候湿润,气温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