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歧北斜坡沙河街组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合集下载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的两种构造系统及其成因解释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的两种构造系统及其成因解释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在剖面结构上包括两个层序 ! 即沉积 作用明显受同生断层控制的古近系和沉积作用基本上不受断 层影响的新近系 " 第四系 # 古近纪的断层作用还伴随有大量 的火山作用 ! 且以玄武岩系列为主 ! 新近纪 " 第四纪时期的火 山作用强度明显减弱 !"!#$# 大量的地壳测深资料表明盆地区的 地壳明显薄于周边山区 $ 或隆起区 %! 且盆地 内 部 的 上 地 幔 隆 起与盆地基底面呈镜像反映 # 这些宏观的地质 " 地球物理现
!
渤海湾盆地古近纪断构造基本格局
在石油勘探中 ! 通常将渤海湾新生代盆地 划 分 为 . !/ 个
收稿日期 &055%+5’+5( ( 改回日期 &055%+"5+%" 基金项目 & 国家 )’.% * 项目 $7"’’’5&%%5% % 资助 # 作者简介 & 漆家福 ! 男 !"’(. 年生 ! 博士 ! 教授 ! 从事构造地质学 ’ 盆地分析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 *+289: & ;<9=>;?@AB@CABDE #
第 %4 卷第 4 期




./01%4!(/24 F@>B !,--&
,--& 年 # 月
"#$%$"& ’( )*’(+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的两种构造系统 及其成因解释
漆家福
!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北京 45##&’#
提要 & 渤海湾古近纪盆地可以划分为 % 个裂陷带和 4 个裂陷区 ! 都分布在上地幔隆起部位 # 盆地构造变形可以分为 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两个相对独立 ’ 相互关联的新生代构造系统 # 伸展构造由不同尺度的伸展断层和与伸展断层垂 直或斜交的变换断层构成连锁断层系统 ! 在盆地区具有分散的透入性特点 ! 并控制着古近纪断陷的分布和演化 # 在 伸展构造变 形 基 础 上 叠 加 了 % 条 北 北 东 向 " 北 东 向 右 旋 走 滑 断 裂 $ 带 %! 后 者 及 其 伴 生 构 造 组 成 盆 地 中 的 呈 带 状 展 布的新生代走滑构造系统 # 伸展构造是一种 ) 水平层状的 * 薄皮构造 # 正断层向深部收敛或终止于中地壳内的拆离断 层面上 # 走滑构造是一种 ) 垂直带状的 * 厚皮构造 # 浅层的走滑断层以多种方式并入到深断裂带中 # 这两种构造系统 是盆地区新生代时期主动裂陷和被动裂陷两种作用机制的具体表现 # 关 键 词 & 裂陷盆地 ( 伸展构造 ( 走滑构造 ( 渤海湾 文献标识码 &6 文章编号 &"555+%,(. $055& %5"+55"(+5/ 中图分类号 !"#$%&’

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区沙河街组沙二段物源分析

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区沙河街组沙二段物源分析

2014年第7期内蒙古石油化工119歧I:I凹陷歧北斜坡区沙河街组沙二段物源分析钟玮1,饶敏1,伍勇2,林常梅1,林琳3,王宇4(1.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生产运行处动力协调科;3.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员大港分院;4.渤海钻探工程公司井下技术服务分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天津300280)摘要:多年油气勘探表明,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沙河街组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本文以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区为研究区域,以沙河街组沙二段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分析方法,包括古地貌分析、轻矿物特征、地球物理等资料,对区内沙二段的物源区、物源方向及其波及范围进行了系统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歧北斜坡区沙二段沉积物主要来自盆地北部燕山构造带、西北部沧县隆起及南部埕宁隆起,且在盆内发生交互混源。

此次物源研究对该区下一步进行沉积相带的划分及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物源;歧北斜坡;沙二段中图分类号:P6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81(2014)07--0119—051区域地质概况歧口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部,是黄骅坳陷中最大的箕状凹陷,属于黄骅坳陷的次级构造单元之一,西北以沧东大断裂和沧县隆起相邻,东北为海河断裂并与塘沽潜山构造带相邻,东南是板北一白水头断层与歧口凹陷接壤,西南以斜坡过渡到沈青庄构造带(图1)。

歧北中低斜坡位于歧口凹陷西南缘,南北夹持于滨海断层、南大港断层及歧东断层之间,西为孔店凸起,东到歧口主凹,南至埕宁隆起,由三阶斜坡构成,勘探面积1000km2。

受埕宁隆起、沧县隆起和燕山物源波及,以辫状河三角洲和远岸水下扇为主体的多种类型砂体叠置于多阶斜坡背景之上,形成满坡含砂的格局。

斜坡主体位于古近系生烃中心,充足的油气近源充注,在中、低斜坡各类优质砂岩体圈闭中聚集成藏,大面积连片富集,是重点勘探的最有利靶区。

2物源分析物源分析对确定湖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渤海湾盆地构造转换带特征研究

渤海湾盆地构造转换带特征研究

渤海湾盆地构造转换带特征研究对渤海湾盆地地层分布和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构造及沉积过程与郯庐断裂带有着密切的联系。

构造转换带与油气聚集存在密切关系,目前已成为含油气盆地,特别是裂陷盆地断裂构造分析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而渤海湾盆地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裂陷盆地,针对渤海地区的构造转换带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实践指导作用。

渤海湾盆地发育雁列式、帚状等多种构造体系类型且空间分布复杂,不同级序的构造体系控制了渤海湾盆地内油气聚集与分布。

各油气区的油气聚集量及油气分布规律存在较大差异,渤海湾盆地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具备形成大型油气区的基本地质条件。

标签:渤海湾盆地;郯庐断裂带;构造;油气区1 区域地质背景渤海湾盆地是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朝准地台经古生代沉积并在印支、燕山期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其内发育大量不同类型的構造转换带。

1.1 区域构造特征渤海湾盆地根据断层活动性质划分为三个构造区带。

1.1.1 正向构造”带和“负向构造”带呈北西向相间排列盆地东部及鲁西隆起区“正向构造”带和“负向构造”带都呈北西向相间排列。

济阳坳陷东北部的“正负向构造”带及其相邻的无棣凸起—滨县凸起“正向构造带”、渤中凸起—渤南凸起“正向构造带”都呈北西向相间排列。

1.1.2 正、负向构造”带之间或“正向构造”带上的逆断层性质相同并存在褶皱发育在济阳坳陷东北部埋北低凸起与沙南凹陷之间的逆断层同桩西潜山、孤西低潜山、孤岛凸起上发现的逆断层走向(北西)、冲向(北东)、切割地层(古生界)相同,为同一时期成因形成。

1.1.3 北北东走向的西傾断层南部转向西南济阳坳陷东北部切害少“正负向构造”带的北北东走向的西倾断层南部都转向西南。

2 构造转换带几何学特征及其演化渤海湾盆地位是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裂陷盆地,内部发育大量不同类型的构造转换带,对油气成藏有重要控制作用。

2.1 构造转换带研究概况构造转换带不仅在区域挤压作用下会形成,在拉张或裂谷的区域构造条件下同样会发育构造转换带。

渤海湾盆地

渤海湾盆地
8地层缺失以披覆背斜构造为主的油气藏分布模式图以沾化凹陷为例3地层超覆不整合基岩断块体油气藏为主要类型的复式油气富集区地层超覆不整合基岩断块体油气藏为主要类型的复式油气富集区在前第三系基岩断块隆起的背景上形成了块断岩溶区又被次一级基岩断裂切割改造为堑垒相间排列的地质结构使生油岩直接覆盖或以断层间的形式与岩溶块断体直接接触组成新生古储成油组合形成了以古潜山为主要类型的油气富集区
E始: 区域性沉降为主。 区域拉张应力作用下,于中生代断块体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
列分割的下第三系箕状断陷,形成了一个多凸多凹相间的构造格局。
由47个箕状断块组成,各自形成一独立沉积体系和成油单元。
三、构造单元划分
位于中朝准地台东部,辽冀台向斜内。 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揭示:是以裂陷活动为主的断块构造区。
内部及周围的任 丘、留路、南马庄、 文安及高阳坡等二 级构造带上有10多 个油田分布。
地质储量占80% 多。
廊固凹陷
坝县凹陷 饶阳凹陷 深县凹陷 束鹿凹陷 晋县凹陷
黄骅坳陷内的歧口凹 陷最大,是生油最丰 富的地区。
油气田围绕凹陷呈环 带分布。
有北大港、南大港、 羊二庄、海四井等构 造带上已找到了多个 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
探明储量占60%以上。

大城 青县
天津
汉沽

小站 桥板
凹 陷
北 塘沽



歧歧口口 凹 陷

孔 店

沧起
沧州 东
凹 陷

王徐庄 黄骅


南皮 南

凹 陷
龙黑 村 凸



盐山 山
凹 陷

海兴

断陷湖盆深水沉积地质特征与斜坡区勘探发现——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板桥—歧北斜坡区沙河街组为例

断陷湖盆深水沉积地质特征与斜坡区勘探发现——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板桥—歧北斜坡区沙河街组为例

断陷湖盆深水沉积地质特征与斜坡区勘探发现——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板桥—歧北斜坡区沙河街组为例赵贤正;蒲秀刚;周立宏;时战楠;韩文中;张伟【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7(044)002【摘要】基于地震、测录井、试油、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板桥—歧北斜坡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滨Ⅰ油层组为对象,开展层序划分、深水沉积相特征及模式分析,研究深水重力流规模性发育原因、储集层物性特征及主控因素,提出深水区有利储集相带的划分标准和预测方法.研究表明沙一下亚段滨Ⅰ油层组自下而上可划分为3个厚度在百米之内的五级层序;斜坡深水区沉积了一套远岸水下扇型重力流沉积,发育主水道、分支水道、水道侧缘、水道间泥及无水道区浊积席状砂等微相类型,空间上具有区域性多期多级的继承性和建设性发育特征,为扇三角洲—远岸水下扇—深湖相沉积序列,每一次重力流事件形成的远岸水下扇都可以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类型.以含砂率较高的扇三角洲前缘主砂体作为供给物源的“跨相搬运”砂体可形成优质储集层,孔隙度平均为15.1%、渗透率几何平均值为5.1×10-3 μm2.明确了远岸水下扇主水道及分支水道分布区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域.【总页数】12页(P165-176)【作者】赵贤正;蒲秀刚;周立宏;时战楠;韩文中;张伟【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天津300280;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天津300280;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天津300280;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天津300280;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天津3002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天津3002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相关文献】1.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区沙河街组沙二段物源分析 [J], 钟玮;饶敏;伍勇;林常梅;林琳;王宇2.渤海湾盆地歧北斜坡沙河街组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J], 薛宗安;赵玉宏;吴义平;朱超;许海龙;边海光3.断陷湖盆斜坡区油气富集理论与勘探实践r——以黄骅坳陷古近系为例 [J], 赵贤正;周立宏;蒲秀刚;肖敦清;姜文亚;韩文中;陈长伟;邹磊落;郭淑文4.陆相断陷湖盆斜坡区类型划分及油气富集规律——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为例 [J], 蒙启安; 吴海波; 李军辉; 刘赫; 李跃; 邹越5.断陷湖盆异重流沉积特征与分布模式——以歧口凹陷板桥斜坡沙一下亚段为例[J], 周立宏;陈长伟;韩国猛;肖敦清;汤戈;王锦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海湾盆地

渤海湾盆地

大 吉 辽 华 大 新 长 玉 青 四 延 冀 塔 吐 胜 中 河 江 江 滇 新 庆 林 河 北 港 疆 庆 门 海 川 长 东 里 哈 利 原 南 汉 苏 黔 星 木 桂
渤海湾盆地原油产量已经超过了松辽盆地。
2009年中国盆地油气产量
8000 7000
7435.32
油气当量(万吨)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渤海湾
续5年增加。
2006年中国主要油田石油产量(万吨)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大 庆 油 田 胜 利 油 田 长 庆 油 田 中 海 油 天 津 塔 里 木 油 田 拉 玛 依 油 田 辽 河 油 田 吉 林 油 田 大 港 油 田 青 海 油 田
4341 3000 1700 1600 1533
以上断裂使盆地呈现出 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
中新生代裂陷活动强烈,形成多断、多阶, 垒、堑相间的面貌。
燕山
埕宁
褶皱带
冀中拗陷
沧县隆起
黄骅拗陷
隆起
济阳拗陷
鲁西隆起
东临胶辽隆起,西以山西台 背斜为邻,南靠东濮坳陷 南缘,北接燕山褶皱带, 是中朝准地台经古生代沉 积并在印支、燕山期运动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 生代断陷盆地。
3. 勘探概况
石油普查始于1956年,1964年全面石油勘探,1966年开始在渤海海域进行石油勘探。 经历了20多年的陆地和海域石油勘探,共钻探井7000多口, 发现了近100个油气田。第三系及其 不整合下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油层。
1089
1214 186
柴达木盆地
16.7
四川盆地
胜利油田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 截至2008年底,共发现75个油气田,累 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29亿吨,累计生

渤海湾沙北地区盆地结构构造及其演化分析

渤海湾沙北地区盆地结构构造及其演化分析

渤海湾沙北地区盆地结构构造及其演化分析陈树光;任建业;辛云路;张建丽;吴峰【摘要】本文以覆盖全区的3D 地震和钻井资料为基础,追踪并闭合了盆内重要的层序界面,精细解释了盆内主要构造和地震反射特征,新识别出了中生代逆冲构造体系,包括逆冲反转构造和逆冲未反转构造两种型式,它们分别形成了中生代的半地堑盆地和古潜山。

分析了新生代不同时期盆地结构构造特征和古构造格架,发现在E2s3-E3s1时期,盆地受到NW-SE向伸展作用,到Ed3-Ed1时期盆地应力场转变成了近SN向伸展,表明东营组底界面是古近纪应力场发生变化的重要构造变革界面,反映了盆地由沙河街时期走滑伸展到东营时期斜向走滑拉分的演化过程。

研究了不同时期控盆断裂体系特征,认为盆地中、新生代主要经历了四期构造演化阶段,分别为中生代的挤压剥蚀,沙河街时期NW-SE向伸展,东营时期近SN向伸展以及新近纪的热沉降和共轭走滑阶段。

根据以上盆地结构构造特征和演化过程分析,结合区域动力学背景,认为地幔物质上拱导致的地壳减薄是盆地发生裂陷作用的直接因素,周缘板块重组事件是控制并影响断陷盆地演化和不同期次断裂体系展布方向不同的重要因素。

%Based on the 3D 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 of the Shabei area of the Bohai Gulf Basin, we tracked the important basin sequence boundaries and interpreted the structure styles and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Two types of Mesozoic thrust structures, i.e., the negative inversion and non-negative inversion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in the study area, which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Mesozoic half-grabens and buried hills, respectively. Analyzing the basin-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framework of different period, we found that the basin was influenced by the NW-SE trending stretching in E2s3-E3s1 and the nearlySN trending stretching forces in Ed3-Ed1. The change of the Paleogene stress field suggests that the bottom of the Dongying Formation is the essential tectonic boundary,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witch of transtensional (E2s3-E3s1) to oblique strike-slip pull-apart (Ed3-Ed1) of the basin. The tectonic evolution from Mesozoic to Cenozoic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which are the Mesozoic compression and denudation, NW-SE trending stretching (E2s3-E3s1), nearly SN trending stretching (Ed3-Ed1), and thermal subsidence and conjugate strike-slip period (Neogene). The basin structures and tectonic evolution, as well as the regional dynamics background, demonstrated that the mantle upwelling may be the direct cause for the basin rift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periphery plates controlled the evolution of the fault basin and the directions of the fault systems.【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12页(P816-827)【关键词】渤海湾盆地;沙北地区;逆冲构造;共轭走滑;斜向走滑拉分【作者】陈树光;任建业;辛云路;张建丽;吴峰【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P54卷(Volume)39,期(Number)5,总(SUM)148页(Pages)816~827,2015,10(October,2015)渤海湾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产区,其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形成机制备受关注(陈发景和汪新文,1997; 侯贵廷等,1998,2001; Allen et al.,1997,1998; 任建业等,2010; Qi and Yang,2010; 童亨茂等,2013)。

最新 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低孔低渗储的环境分-精品

最新 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低孔低渗储的环境分-精品

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低孔低渗储的环境分0引言中国低孔低渗油气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

目前,对低孔低渗和致密储层等非常规油藏的勘探与开发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密切关注[],前人建立了低孔低渗储层孔隙度定量演化模型[13],指出储层低渗特征具有沉积作用主控、压实作用主导、溶蚀作用改善、胶结作用强化的特征[14]。

低渗储层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科技文献中,至今尚无统一定义。

大多数研究者依据实际的地质情况及技术水平,将低渗储层的物性下限定为1×10-3 μm2[15],认为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是低渗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比如早期快速的压实作用、中期石英次生加大和碳酸盐胶结作用以及后期微弱的溶蚀作用形成了低孔低渗储层[2,]。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发育陆相断陷湖盆,这类湖盆的陡坡带因具有坡度陡、物源近、古地形起伏大和构造活动强烈的特点而发育多种成因的砂砾岩扇体[],这些扇体临近烃源岩区并与其呈指状接触,可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藏[23]。

近年来,在中国东部断陷盆地中,近岸水下扇砂砾岩油气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近岸水下扇砂砾岩油气藏成功勘探便是典型实例。

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位于埕南断层的下降盘,从东营组至沙河街组发育了大量的近岸水下扇扇体,这些扇体规模大,沉积物粒度较粗,油源条件好,勘探潜力大[24]。

据第3次石油资源评价,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油藏拥有剩余资源量约2×108 t,是胜利油区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25]。

近年来,完钻的车66、车660井在车镇凹陷陡坡带近岸水下扇扇体中(对应次生孔隙发育带或“储层甜点”)获得日产百吨以上的高产油气流,标志着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的巨大勘探潜力。

但由于陡坡带近岸水下扇构造背景特殊,近物源,沉积速率快,沉积分异差,内部结构及沉积规律复杂,加之对低孔低渗储层成岩序列和储层质量认识程度较低,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带油包裹体成分特征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带油包裹体成分特征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带油包裹体成分特征吴珍珍;董甜甜;曹锋【摘要】油包裹体成分在油源对比和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常规荧光光谱、定量荧光技术和在线压碎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对东营凹陷北带沙三段和沙四段砂岩储层样品中的油包裹体成分进行分析.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油包裹体荧光颜色从黄色-黄白色-白色-蓝白色到蓝色呈现连续变化特征,主波长范围在445nm至550nm之间,指示了东营凹陷北带捕获的包裹体中油的成熟度从低到高呈连续变化.观察到的发蓝白色荧光的油包裹体荧光光谱主波长均小于500nm,黄色荧光的油包裹体荧光光谱主波长大于500nm.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参数主波长和Q值反映发蓝白色和黄色荧光的油包裹体中饱和烃、芳烃、非烃含量和API明显不同,发蓝白色荧光的油包裹体中的烃类具有密度相对较小、成熟度较高的特征.定量荧光和群体包裹体成分结果也表明由于发蓝白色和黄色荧光的油包裹体成分不同导致QGF光谱以及TSF参数都具有明显的区别,发蓝白色荧光的油包裹体甲烷含量偏高,而发黄色荧光的油包裹体C7-C9含量相对偏高.【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3(029)009【总页数】8页(P3279-3286)【关键词】东营凹陷北带;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定量荧光;成分分析【作者】吴珍珍;董甜甜;曹锋【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海外所,盘锦12401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储层流体包裹体包含着大量的流体信息,广泛应用于成岩作用研究(司学强等, 2008)、古地温恢复(王一刚等, 1998)、确定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刘新社等, 2007; 史忠生和何生, 2007; 吕海涛等, 2009; 邓秀芹等, 2009; Zhu et al., 2012, 2013b)、油气运移(唐俊红等, 2005)、油源对比(Zhou et al., 2004)和储层古压力恢复(刘平等, 2008; Aplin et al., 1999; Tseng and Pottorf, 2002; Liu et al., 2003; Thieryet al., 2002; Teinturier et al., 2002)等领域,已成为含油气盆地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岐北斜坡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及特征

岐北斜坡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及特征

岐北斜坡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及特征[摘要]本文从该区域背景出发,结合井、矿物资料等研究岐北斜坡发育三级坡折及坡折所控制的油气藏的类型。

岐北斜坡体系具有多源输砂,多元控砂,多源供油,复式疏导的规律。

而物源方向控制着砂体的展布形态,砂体的展布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又控制着油藏类型及其分布。

因此研究物源、砂体和疏导体系对该区的隐形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研究国内隐形油气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岐北斜坡坡折物源砂体中图分类号:p618.1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21-0000-011 地质概要歧北斜坡位于歧口凹陷西南缘,南北夹持于滨海断层及南大港断层之间,西为孔店凸起,向东延伸到歧口主凹,为一向东倾的长期发育的斜坡构造,勘探面积700km2。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歧北斜坡经历多期的水体进退的过程,沉积的砂体多超覆于湖盆边界上或岩性上倾尖灭,可形成大量的岩性圈闭、地层圈闭。

该区储集体储层物性较好,生储盖条件匹配好,同时也是歧北次凹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油气资源丰富,供油条件优越,具备形成一定规模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条件,油气藏类型多样,油气勘探潜力较大,是扩大油气勘探领域[1]。

2 三级坡折类型受基底构造和古近纪差异沉降控制,歧北斜坡自西向东由孔店凸起—歧北次凹—歧口主凹呈三级坡折逐渐过渡,二级坡折是典型的挠曲坡折带特征。

歧北斜坡坡折带主要发育在沙三段,其基本特征是在沙三段地层总体上向西减薄的背景上,在坡折部位发生急剧减薄,并出现超覆或削截。

歧北斜坡三级坡折带控制了古近系不同层系、不同物源的砂体展布,受坡折及砂体的控制,斜坡不同部位多种类型地层岩性油气藏有序分布。

一级坡折带指至孔店凸起以东至滨10x1—歧85—歧北12井一线的区域范围,控制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地层超覆、削截等不整合现象明显,多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二级坡折带指该线以东至滨深9x1—港深51—滨27一线的区域范围,控制斜坡扇砂体,高位域为挠曲坡折带,发育小型下切谷、湖扩域滨岸砂坝以及高位三角洲等砂体类型,形成上倾尖灭的构造—岩性油气藏。

211151691_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段页岩油储层非线性渗流特征

211151691_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段页岩油储层非线性渗流特征

第35卷第3期2023年5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5No.3May 2023收稿日期:2022-05-09;修回日期:2022-07-20;网络发表日期:2022-10-12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前瞻性与基础性重大科技项目“不同类型大气田(区)成藏主控因素及领域评价”(编号:2021DJ0605)资助。

第一作者:曾旭(1987—)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读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非常规油气地质、含油气盆地分析。

地址:(102249)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Email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3)03-0040-11DOI :10.12108/yxyqc.20230304引用:曾旭,卞从胜,沈瑞,等.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段页岩油储层非线性渗流特征[J ].岩性油气藏,2023,35(3):40-50.Cite :ZENG Xu ,BIAN Congsheng ,SHEN Rui ,et al.Nonlinear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oil reservoirs of the third memberof Paleogene Shahejie Formation in Qikou Sag ,Bohai Bay Basin [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3,35(3):40-50.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段页岩油储层非线性渗流特征曾旭1,2,卞从胜1,沈瑞1,周可佳2,刘伟1,周素彦3,汪晓鸾3(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3.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天津300280)摘要:通过高压压汞与低温气体吸附实验,结合核磁共振在线检测系统和驱替实验,对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段页岩油储层的渗流特征进行了研究。

渤海湾盆地沙垒田潜山构造下古生界古岩溶型储层_邹明玥

渤海湾盆地沙垒田潜山构造下古生界古岩溶型储层_邹明玥

能力。

研究发现,柯坪地区寒武系烃源岩的有机丰度与膏盐岩的发育密切相关,从不同层系看,寒武系阿瓦塔格组(∈2a)膏盐岩发育区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其有机碳含量最高达3.14%,平均0.68%,达到碳酸盐类烃源岩评价标准的“中等”烃源岩指标,氯仿沥青“A”和烃含量指标均较好,而沙依里克组(∈2s)、肖尔布拉克组(∈1x)膏盐岩欠发育区烃源岩有机碳、氯仿沥青“A”、烃含量等指标较差,仅达到“差”的标准。

同时,膏盐岩的发育有利于形成腐泥型有机质类型,阿瓦塔格组(∈a)Ⅰ型有机质百分比为91.7%,占绝对优势。

2膏盐岩有助于改善其下部储层物性。

从表2可以看出,膏盐岩发育的阿瓦塔格组(∈2a)的膏质云岩段孔隙度为 3.56%~5.41%,较膏盐岩不发育的沙依里克组(∈2s)、吾松格尔组(∈1w)云岩段孔隙度大。

究其原因,主要能包括2个方面:一是在埋深较大的高温热动力条件下,TSR反应强烈,硫化氢对白云岩的酸溶蚀作用加强,使早期的溶孔、溶缝进一步扩大;二是盐下的异常高压会使其下部白云岩储层易于产生裂缝,形成次生孔隙。

膏盐岩具备良好的封盖能力。

膏盐岩具有超压封闭和物性封闭双重封闭机制,对盐下油气藏的保存极为有利。

和1井钻探表明,阿瓦塔格组下部地层沙依里克组表现为异常高压层。

同时,膏盐岩具有很高的排替压力,在盖层分级中属于特级盖层。

库车前陆盆地山前地表也油苗广布,但古近系膏盐岩优质盖层的存在,即使喜山期构造活动强烈,同样能形成盐下大型油气聚集。

中寒武统膏盐层是柯坪冲断带的主滑脱层。

地震反射剖面证实,该冲断带的多个冲断推覆体底部的主滑脱面位于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中(图1)。

徐兵通过断裂分形研究表明:寒武系膏盐层作为一套塑性地层,使断裂在形成过程中沿其产生滑脱,部分断裂向上终止于这套膏盐层,使得盐下隐伏构造具有较好的封盖条件(图1)。

同时,断层在膏盐中滑脱过程会造成膏盐涂抹,使油气不易于通过断层逸散。

图1 柯坪地区KP00-704地震及地质剖面渤海湾盆地沙垒田潜山构造下古生界古岩溶型储层邹明玥,郑荣才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59渤海湾盆地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石油生产的重点研究区域,其中具备古潜山性质的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是这一地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3.渤海湾含油气盆地[总]

3.渤海湾含油气盆地[总]

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圈闭类型共有四类八种型式(图13)
1.构造圈闭油气藏
①穹隆型圈闭。位于二级构造带轴部。有时呈披覆构造,有 时呈挤压背斜。
油气层在构造顶部厚、边部薄,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如王徐庄 油田和濮城油田等。
②逆牵引型圈闭(滚动背斜)。位于凹陷或二级构造带主断层 下降盘。圈闭由同生断层下降时的重力塌扭作用所形成。常沿 着主断层下降盘成串分布。油气藏受构造高点控制,深部高点 依次向断层面下倾方向偏移。上下油藏各有独立的油水界面。 如胜坨油田和港东油田等。 ③断块型圈闭。构造被一系列断层所复杂化。油藏分布在断 层两侧,靠断层愈近,油藏厚度愈大。油水界面比较复杂。各 断块之间,含油层位不同,油层厚度不等,油水界面不一致, 甚至原油性质也有差异。如东辛油田和临盘油田等。
6.太行山东麓深断裂带,由三条大断裂呈羽状排列, 走向北北东,构成渤海湾盆地 区的西部边界。 7.黄河深断裂带,走向北西西,延伸200km,为内黄 隆起与开封拗陷的分界断层,是盆地的南界,
上述断裂带控制了盆地的边界及盆地内大型沉 积拗陷区和隆区,使盆地内构造呈 现东西分带 南北成块的格局.
1.郯庐断裂带
2.齐河_广绕深断裂带 3.聊兰_埕西深断裂带 4.沧东深断裂带 5.宝坻_昌黎深断裂带 6.太行山东麓深断裂带 7.黄河深断裂带
凹陷是拗陷内次一级的负向构造单元,接受了较厚的 下第三系沉积。全区共划分了50 多个凹陷。这些凹陷在 拗陷内多呈雁行排列。如冀中拗陷内就有四排呈北北东 雁行排列的 凹陷, 下第三纪凹陷的基本型式有两种,即单断型凹陷和双断 型凹型(图3—5)。 1.单断型凹陷:块体张裂时一侧产生主断裂,形成一侧 下掉另一侧台升的箕状凹陷. 它们一般分布在拗陷腰部。 单断式凹陷是常见的凹陷形式。 2.双断型凹陷:块体张裂时在两侧产生断裂,其中一侧 断裂发育稍晚。两侧断裂之间,块体下掉形成地堑式凹 陷,多分布在盆地边缘,如辽河东部凹陷。 上第三纪形成的凹陷,断裂活动一般较弱,在凹陷中 心部位沉积厚度最大,如渤中凹 陷。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相混积泥灰岩致密油储层特征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相混积泥灰岩致密油储层特征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相混积泥灰岩致密油储层特征付小东;吴健平;寿建峰;王小芳;周进高;张天付;郭永军【摘要】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Es3(下))广泛发育一套湖相混积成因“泥灰岩”,是致密油勘探的主要目标层系.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孔渗、压汞、扫描电镜、CT、核磁共振等分析,揭示了该套特殊成因混积泥灰岩储层地质特征;结合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明确有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建立储层分类评价标准,指出致密油勘探有利区带.结果表明:束鹿凹陷Es3(下)泥灰岩主要包括互层混积的纹层状泥灰岩和结构混积的块状泥灰岩两类,矿物组成均以方解石为主,其次为白云石,粘土矿物与石英、长石含量低.储层孔隙度一般低于4.0%,基质渗透率一般小于10×10-3 μm2,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发育两大类8亚类储集空间,基质孔以纳米级孔隙为主.不同岩石结构的泥灰岩储层物性与孔隙结构差异明显,纹层状泥灰岩孔隙分布非均质性强,表现出双重或多重孔隙介质特征,孔渗条件和孔隙结构优于块状泥灰岩.混积泥灰岩有利储层发育受沉积亚相、岩石组构、有机质丰度与成熟度、构造缝等因素综合控制;斜坡内带及洼槽区半深湖-深湖亚相的高TOC纹层状泥灰岩是致密油勘探的有利目标.【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14页(P78-91)【关键词】混积泥灰岩;致密油储层;沙河街组;束鹿凹陷;渤海湾盆地【作者】付小东;吴健平;寿建峰;王小芳;周进高;张天付;郭永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国外学者Mount 1985年首次提出“混合沉积物”的概念,提出了4种混合沉积物的成因类型[1]。

渤海湾盆地分析报告

渤海湾盆地分析报告

盆地分析读书报告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序号:时间:渤海湾盆地分析报告引言:渤海湾盆地为我国东部的一大型重要产油区,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和力学机制演变的影响,渤海湾盆地产生了众多类型的断裂构造样式和被切割的大小断块,而不同的构造圈闭样式和断块体系形成了该盆地内主要的油气聚集单元,如济阳坳陷、东濮坳陷、黄骅坳陷、辽河坳陷和临清坳陷等。

本文将从盆地的形成机制、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热演化历史等方面对新生代时期渤海湾盆地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

一、构造背景:在古生代结晶基底之上,中国东部大陆经历了中、新生代两个裂陷作用旋回。

渤海湾盆地在中生代末由于区域抬升剥蚀而经历了准平原化作用,其新生代盆地为典型断陷一凹陷盆地。

渤海湾盆地是在太古界、下元古界褶皱变质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多层结构含油气盆地。

从早元古代末起到晚第三纪大致经历了五个地质历史演化阶段:(1)地台发育期。

根据沉积发育和构造运动背景又可将该期分为三个亚期即中、晚元古代箕状断陷期、早古生代海侵期、晚古生代海陆交互发育期;(2)三叠纪持续沉积期、(3)侏罗-白垩纪褶皱充填期;(4)早第三纪拉张倾翘期;(5)晚第三纪挤压坳陷期。

中生代华北地台进入地质活动强烈的时期,位于华北地台东部的渤海湾盆地也进入了相对活跃的地质时期。

中生代早期三叠纪—中侏罗世,渤海湾盆地基本发育北东向和东西向的褶皱和逆冲断层,这与北部的西伯利亚板块向南挤压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向北推挤华北板块及郯庐断裂左行走滑作用的剪压构造机制是相吻合的。

根据中生界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的分布和控盆断裂分布分析,中生代晚期晚侏罗—早白垩世郯庐断裂带的左旋走滑平移导致郯庐断裂带以西自北向南发育了三个北西向断堑系,即北部的渤海断堑系、中部的济阳断堑系和南部的鲁西南断堑系。

同时,郯庐断裂带本身在中生代晚期就是一个剪张性的“两堑一垒”的断堑盆地。

根据中生界和控盆断裂分布分析,渤海坳陷中生代盆地范围较大,济阳坳陷中生代盆地范围也较广;而鲁西南断堑系是由五个雁列的北西向狭窄断堑组成,即益都、沂源、莱芜、蒙阴和平邑五个断堑(自北向南雁列),指示中生代郯庐断裂带是左旋走滑平移运动。

渤海湾盆地变换构造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渤海湾盆地变换构造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第30卷 第6期2009年11月石油学报AC TA PETROL EI SIN ICAVol.30Nov. No.620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90814005)资助。

作者简介:杨明慧,男,1962年8月生,199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学位,现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事盆地构造分析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E 2mail :yangmh @文章编号:025322697(2009)0620816208渤海湾盆地变换构造特征及其成藏意义杨明慧1,2(11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北京 102249; 21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摘要:依据前人对变换构造的分类研究,分析了渤海湾盆地变换构造的特征。

将渤海湾盆地变换构造分为变换带和变换断层两种类型:一般表现为变换带样式,尤其是在盆地或坳陷层次;而变换断层仅在局部的控凹层次上有所体现。

高级别的变换带大多数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传递斜坡横向串联而成,间或发育变换断层。

北西西—北西向的变换构造是渤海湾盆地“南北分块”构造格局的主控构造样式,而渤海湾盆地油气储量的差异与变换构造控制的富生烃凹陷及洼陷分布有关。

变换构造控制的古地形和富砂水系通道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变换构造邻区的高部位则是发现(潜山)构造油气藏的重要地区。

关键词:变换带;变换断层;变换构造;油气成藏;渤海湾盆地中图分类号:TE 11112 文献标识码:AT ransfer structure and its relation to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Bohai B ay B asinYAN G Minghui(11Facult y of N atural Resource and I nf ormation Technolog y ,China Universit y of Pet roleum ,B ei j ing 102249,China;21S tate Key L aboratory of Pet roleum Resource and Pros pecting ,China Uni versit y of Pet roleum ,B ei j i ng 102249,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classification research ,the features of transfer structure in Bohai Bay Basin were analyzed.The transfer structures in Bohai Bay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yles of transfer zone and transfer fault according to the connec 2tion or non 2connection status.The transfer structure in Bohai Bay Basin is mainly exhibited in the style of transfer zone ,especially in basin or depression ,while the transfer fault only militates in the sag 2control level.With the occasional development of transfer fault ,most of high 2level transfer zones are horizontally connected with different relay ramps.These strike transfer structures in NWW 2NW direc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tructure styles to control the “north 2south segmentation ”tectonic f ramework in Bohai Bay Basin.The difference of oil and gas reserves in Bohai Bay Basin is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prolific hydrocarbon depressions and sags controlled by transfer structure.The paleotopography and rich 2sand drainage channels controlled by transfer structure are favorable to the formation of lithologic reservoirs.The adjacent zones of the transfer structure are the important regions for finding the buried 2hill structure reservoirs.K ey w ords :transfer structure ;transfer zone ;transfer fault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Bohai Bay Basin 20世纪70年代,Dahlst rom 在研究褶皱冲断带中的几何变形和位移量变化时提出变换带概念[1]。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分析与油气成藏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分析与油气成藏

系 新近系
组 /段 平原组 明化镇组 馆陶组 东营组 沙一 —沙二段
表 1 埕北凹陷新生代地层层序 Table 1 The Cenozo ic stra tum sequence of Chengbe i Sag
岩性描述
以泥岩 、粘土为主
底部细砂岩 ,中上部泥岩 、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 下部厚层含砾砂岩夹泥岩 ,中部含砾不等粒砂岩 、细砂岩 ,上部泥岩和中细砂岩互层 下部泥岩 、油泥岩夹砂岩 ;中部泥岩夹块状或薄层砂岩 ;上部含砾砂岩与泥岩互层 油页岩 、油泥岩 、泥岩 。在凹陷边缘沙一段底部发育多层生物灰岩
3 古近系沉积相分析
3. 1 沉积相类型 根据埕北凹陷构造演化史与沉积体系发育情况 , 结合岩石组合类型 、砂体展布特征 、测井曲线形态及 地震反射特征 ,将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相分为五大 类 :近岸水下扇沉积相 、滩坝沉积相 、扇三角洲沉积 相 、浊积扇沉积相和三角洲沉积相 。 3. 2 沉积相分布特征 根据前述沉积体系发育情况 ,埕北凹陷碎屑岩沉
第 1期 付兆辉等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分析与油气成藏
2 古近纪沉积体系发育
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地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前古近 纪裂谷期前 、古近纪裂谷期 、新近纪裂谷期后三大阶 段 。埕北凹陷古近纪的沉积发育受构造演化控制 ,也 经历了一个断陷沉积过程 ,由沙河街组湖相沉积逐步 过渡到东营组河流相沉积 。 2. 1 湖盆断陷早期 (沙四期 ) 沙四段时期 ,沉积时盆地的沉降速度与沉积速度 大致相当 ,由于埕北凹陷古地形反差大 ,物源充足 ,沿 陡坡带 发 育 了 近 源 快 速 堆 积 的 砂 砾 岩 扇 体 沉 积 体 系 [ 8 ] 。该时期凹陷北部埕北断层活动加剧 ,湖盆深 陷扩张 ,基准面上升 ,靠近陡坡深洼处是凹陷的沉积 中心 。陡坡断阶带与凹陷带相邻的部位 ,自下而上依 次发育了水下扇 、扇三角洲等砂砾岩碎屑沉积体系 。 扇三角洲相带的厚度一般为 30 ~100 m ,宽约 1 km; 湖底扇相带的厚度达 40~80 m ,宽约 2~3 km。 2. 2 断陷扩张深陷期 (沙三期 ) 在沙三下地层沉积时期 ,盆地进入裂陷深化期 , 水体扩张最大 ,盆地的沉降速度大于沉积速度 ,成为 非补偿性盆地 [ 9 ] ,沉积物以深色的泥岩 、油页岩 、砂 岩为主 。边界断层控制了盆地的沉积中心 ,北断南超 的构造格局已完全形成 。沙三期沉积在北部陡坡断 阶带和南部斜坡带具有不同的沉积特点 (图 2) 。 北部陡坡断阶带与相邻洼陷带部位发育的扇三 角洲和湖底扇的位置 、走向和规模与沙四期的大体一 致 ,其差异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沙三期的沉降 和沉积中心开始由东向西转移 ,导致沙三期的扇三角 洲相带发育的规模小于沙四期的规模 [ 10 ] ,二是由于 沙三期湖侵的规模总的又大于沙四期 ,使沙三期的湖 底扇比较发育 ,其特点是厚度不大 。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成藏模式和规律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成藏模式和规律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成藏模式和规律薛永安;韦阿娟;彭靖淞;祝春荣;王粤川【摘要】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已发现大中型油田31个,且有9个是亿吨级油田.结合前人认识,总结这31个大中型油田的成藏模式和规律,对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的持续发现,确保储量增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具有凸起披覆型、走滑反转型、凹中隆披覆型、陡坡断块型和缓坡断鼻型等5种主要成藏模式,且具有独特的成藏规律:紧邻(潜在)富烃凹陷是形成大中型油田的必要条件;优越储盖组合是形成大中型油田的保障;活动断裂带特别是郯庐断裂带是大中型油田形成的有利聚集区带;晚期成藏中“时-空-源”成藏条件的耦合是形成大中型油田的关键.【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6(028)003【总页数】10页(P10-19)【关键词】大中型油田;成藏模式;郯庐断裂;晚期成藏;新构造运动【作者】薛永安;韦阿娟;彭靖淞;祝春荣;王粤川【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渤海湾盆地位于中国华北板块东部,面积约20万km2,是中生代以来叠置在华北古生界克拉通基底上的多旋回裂谷断陷盆地[1]。

盆地四周分别受燕山褶皱带、太行山造山带、鲁西隆起区及辽东-鲁东隆起带的限制,整体呈“菱形”。

在多期伸展拉张和走滑挤压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2-3],盆地内凹凸相间,以陆源湖泊沉积为主,在古近纪发生多幕裂陷和沉降充填,从而形成多套优质烃源岩及多种类型的优质储集体[4-7],并在盆地不同的构造部位形成不同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8]。

渤海海域是渤海湾盆地现今的海域部分,是由辽东半岛、辽河平原、华北平原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半封闭内海,面积7.3万km2,可供油气勘探面积约5.1万km2,占整个渤海湾盆地面积的1/4。

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源-汇系统重建

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源-汇系统重建

第36卷第3期2024年5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6No.3May 2024收稿日期:2023-07-10;修回日期:2023-09-22;网络发表日期:2024-03-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乌海地区奥陶系深水复合型及迁移型重力流水道形成机理”(编号:42272115)资助。

第一作者:冯斌(1993—),男,长江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沉积学。

地址:(430100)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大学路111号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Email :*********************.cn 。

通信作者:何幼斌(1964—),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沉积学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Email :*******************.cn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4)03-0084-12DOI :10.12108/yxyqc.20240308引用:冯斌,黄晓波,何幼斌,等.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源-汇系统重建[J ].岩性油气藏,2023,36(3):84-95.Cite :FENG Bin ,HUANG Xiaobo ,HE Youbin ,et al.Reconstruction of source-to-sink system of the third member of PaleogeneShahejie Formation in Miaoxibei area ,Bohai Bay Basin [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3,36(3):84-95.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源-汇系统重建冯斌1,黄晓波2,何幼斌1,李华1,罗进雄1,李涛1,周晓光2(1.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100;2.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摘要:基于钻井岩心和三维地震资料,从物源岩性、分水岭和古水系、搬运通道3个方面对渤海湾盆地庙西北地区物源特征和沉积相展布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沉积区古地貌恢复和剥蚀物源区古地貌回溯重建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沉积时期的源-汇系统。

石油地质学渤海湾盆地

石油地质学渤海湾盆地
用或扭张作用,即盆地属于扭动盆地或大型拉分盆地性质,其 中特别强调郯庐深断裂等大型断裂带的走滑剪切作用。
2021/7/17
8
(二)渤海湾盆地类型的划分
2、渤海湾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地球动力学
其一,认为渤海湾新生代盆地属于弧后(裂谷)盆地类型,盆地形成原因是新生 代时期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产生的弧后扩张沉降作用。
其二,认为渤海湾新生代盆地是大陆板块内部的主动裂谷盆地(或裂陷盆地)类 型。
其三,认为渤海湾新生代盆地形成的动力学原因是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板块碰 撞引起的“中国板块分体东移”,也就是说盆地属于被动裂谷盆地类型, 与特提斯构造体系演化过程中引起的区域应力场作用有关。
其四,认为断陷盆地中的正断层是“水平挤压力和地壳重力共同作用下产生 的”,平面上和垂向上同时呈“X”型的压剪性断裂与拉张作用无关。
5、新生代伸展、右行走滑和反转应力场改造并复杂化,从而形成现今的构
造20面21/貌7/17
11
(二)渤海湾盆地类型的划分
2)右行滑移拉分盆地
新生代太平洋板 块俯冲
郯庐断裂和太行 山断裂
右行滑移而形成 的拉分盆地
2021/7/17
12
(一)渤海湾盆地的地质概况 (二)渤海湾盆地类型的划分 (三)区域地质构造 (四)地层及其沉积特征 (五)油气显示和主要的生储油岩特征 (六)油气田形成特点
1、渤海湾地区是一个在古生代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
2、中生界在不同的地区保存条件差别较大,地层出露、揭示不完整,以往 对中生界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划分不清晰、对比不系统等问题
3、渤海湾盆地是多种力源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的结果,是多期构造运动叠
合的结果。
4、中生代挤压、左行ຫໍສະໝຸດ 滑应力场作用下形成2021/7/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a mp l e s f r o m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t h e S h a h e j i e F o r ma t i o n o f Q i b e i s l o p e i n B o h a i B a y B a s i n . T h e r e s u l t s w e r e t h e n c o mb i n e d w i t h

5 天然气比
2 0 1 5年 4 月 Βιβλιοθήκη 第3 6卷第 2期
O I L& G A S G E 0 L O G Y
文章编 号 : 0 2 5 3— 9 9 8 5 ( 2 0 1 5 ) 0 2— 0 2 8 0—0 8
d o i : 1 0 . 1 1 7 4 3 / o g g 2 0 1 5 0 2 1 3
渤 海 湾 盆 地 歧 北 斜 坡 沙 河 街 组 储 层 特 征 及 形 成 机 理
薛宗 安 , 赵玉 宏 , 吴义 平 4 , 朱 超 , 许 海 龙 , 边海 光 4
( 1 .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1 0 0 0 8 3 ; 2 . 中国石油 长城钻探工程有 限公司 , 北京 1 0 0 1 0 1 ; 3 . 绿洲石油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 l O 0 0 1 l ; 4 . 中国石 油 勘探开发研究 院 , 北京 1 0 0 0 8 3 ; 5 . 中国石油 杭州地质研究院 , 浙江 杭 州 3 1 0 0 2 3 ) 摘要 : 利用普通薄 片、 铸体薄 片、 扫描 电镜等实验数据 , 结合测 井资料 , 分析 了渤海 湾盆地歧 北斜坡 沙河街 组储层 岩石成 分、 孔 渗分 布、 孔 隙结构及储层 品质指 数( R Q I ) 等特征 , 探 讨 了储层形成机理 。研 究结果表 明, 沙 河街 组砂岩成 熟度 较低 , 孔 隙类型多样 , 孔隙 结构 以Ⅳ类为 主, 孔喉为细 一微 孔小喉 , 以次生粒间孔为主 , 属 于典型 的低孔低 渗储层 。储 层形成 的主控 因素 有沉积作 用、 次生溶 蚀作用及深部 异常高压等。水道沉积环境控 制储 集岩的碎屑粒度 、 胶结 物性质及 含量 、 孔 隙的孔 喉半径和 分选 系数 等, 水道 主体砂 岩 比侧缘砂体 孔隙度高 出3 %一 5 %, 且厚度较大 , 易形成 良好的储集层。压实作用和胶 结作 用使 原生孔 隙消失殆 尽, 砂岩 中长石等 的溶蚀作用造 成 了次生孔 隙的发 育, 为储集 空间的主 要贡献者 。异 常压 力的发育抑制 了压实作用 , 促进 了溶蚀作用 , 起到 了增加储 层孔 隙的作用 。综合分析认为 , 重力流水道和扇 三角 洲前 缘相 带 中的次生溶蚀发育带是储层发育 的有利 区带 。 关键词 : 溶蚀作用 ; 次生粒 间孔 ; 异常压力 ; 低渗透储 层 ; 沙 河街 组; 歧北斜坡 ; 渤海湾盆地
中图分类号 : T E l 2 2 .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f o r mi n g me c h a n i s ms o f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t h e S h a h e j i e

( 1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G e o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 2 . G e o s c i e n c e C e n t e r fC o N P C G r e a t w a l l D r i l l i n g C o m p a n y , B e i j i n g 1 0 0 1 0 1 , C h i n a ; 3 . A L — W A H A P e t r o l e u m C o m p a n y L t d . , B e i j i n g 1 0 0 0 1 1 , C h i n a ; 4 . C N P C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fP o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Abs t r a c t : Ex p e ime r n t a l me a n s, i n c l ud i n g o r d i n a r y s l i c e s, c a s t i n g s e c t i o n s a nd e l e c t r o n mi c r o s c o p e, we r e us e d t o s t u d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 i i f n g 1 0 0 0 8 3 , i n a; 5 . H a n g z h o u R e s e a r c h I st n i t u t e fG o e o l o g y , P e t r o C h i n a , H a n g z h o u , g h e i f a n g 3 1 0 0 2 3 , n 0 )
F o r ma t i o n o f Qi b e i s l o p e , B o h a i B a y B a s i n
Xu e Z o n g’ a n , Zh a o Yu ho n g 。W u Yi p i n g , Zh u Cha o , Xu Ha i l o n g , Bi a n Ha i g ua n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