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闪电波尔卡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雷鸣电闪波尔卡》课件

★《雷鸣电闪波尔卡》课件

第二个难题:打出探戈的节奏
提示: 四拍子、二拍子 Ouzhoa ss欧洲风 格 拉丁美洲风格
A主题 伴奏中使用了带有欧洲即西班 牙探戈风格 的典型节奏,这种节奏带有明显的推 动力量。
蓝 的意 蓝 色 探思 色 的 戈, 的 名 》也 称 这有 由 , 音忧 来 : 却 乐郁 在 没 曲, 英 有 中沮 语 的忧 ,丧 中 一伤 “的 , 意“ 种、 沮 思 音丧 。 乐的 在但 风含 这是 既 格义 个, 有 在蓝 。。 单 实 词《 色 质 虽蓝 的 上 有色 它 只 代 表 着 美 国 黑 人 Blues” Blues”
这首作品作于1868年,具有鲜明的法国风格, 在波尔卡节奏不断反复中,加入一些生动而逼真的 造型性音响,以突出乐曲的标题性和描绘性。作品 表现了:在一个令人兴高采烈的节日里,人们聚集 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跳舞。这时,外面狂风大 作,暴雨倾盆,雷鸣电闪。然而,舞厅里的人们却 舞性正浓,全然不顾外面的风雨交加,依然翩翩起 舞。
A B-a
B-b
B-a
B-b A
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思考:主题A和主题B 音乐的旋律、
情绪、节奏各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么 样的音乐形象
A B
音乐旋律节奏
节奏紧凑
音乐情绪
轻松、轻快
思考:主题A和主题B 音乐的旋律、
情绪、节奏各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么 样的音乐形象
A B
音乐旋律节奏
节奏紧凑
节奏宽广

作者简介:
安德森(1908——1975 )美国作曲家,曾在哈佛大 学学习音乐,师从著名音乐 理论家,作曲家辟斯顿学习 作曲。1930年获硕士学位。 1935年起,在波士顿管弦乐 团任作曲。由于擅长写作严 肃的轻音乐乐曲,被人们称 为“半古典音乐作曲家”。 其代表作品《打字机》《蓝 色的探戈》《拨奏爵士乐》 等。

雷鸣电闪波尔卡

雷鸣电闪波尔卡

雷鸣电闪波尔卡小河中心小学张馨阳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钹。

2、赏析《雷鸣闪电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

提高他们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2、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想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幅画面:在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随着音乐载歌载舞【音乐起】师:这场舞会的伴奏音乐很特别,叫做《雷鸣电闪波尔卡》,我们刚才只听了音乐的一小部分。

(2)新课教学:师: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波尔卡”吗?有没有人听说过“波尔卡”呢?师:不知道没关系老师来告诉你们!“波尔卡”是一种二拍子的舞曲,起源于波西米亚,我们把这种二拍子的舞蹈就称为“波尔卡”师:想不想跳一跳波尔卡的舞步,很简单的!师:老师先用手的动作来做给大家看,再换到脚上师:是不是很简单,全体起立双手叉腰,穿裙子的女生可以拎起你们的小裙子,一起来试一试吧师:你们学的可真快,!老师想看看你们这些小舞蹈家跳的灵不灵活,听听之前出现的那段音乐,你能用刚才学的舞步来跳一跳吗?师:张老师看你们跳的这么棒!我也想来跳一跳,欢迎吗?师:不过老师有一个问题,看看你们跳得和老师跳的有什么不同之处?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老师的舞步有了变化,因为老师是根据音乐的节奏来改变我的舞步,让我们一起来跳一跳吧(老师哼音乐跳)师:老师把那段节奏从音乐中找了出来,你能读一读吗?师:跟着老师读一读,注意红色的地方,有休止符要读的短促,跳跃一些师:好现在我们加上刚才的舞步,作曲家就是从人们的舞蹈中发现了这句节奏,并把它重复重复再重复,填上了音符,就成了一段美妙的音乐了,我们一起把红色部分唱一唱师:来个接龙游戏吧!老师弹黑色部分,你们唱红色的旋律师:接的真好,让我们一起在欢快的旋律中跳一跳波尔卡舞步好不好,请和你的小伙伴手拉手一起跳舞师:跳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师:哦开心快乐的,就是有点不过硬跳了一小段是不是,没关系现在老师正式邀请你们来参加这场舞会,在参加舞会之前用你们灵敏的小耳朵来听听,这4个乐句构成的这一段音乐出现了几次,请你用手势告诉我师:第一次,第二次,咦,音乐发生了变化,旋律变得不一样了。

《雷鸣电闪波尔卡》PPT教学课件

《雷鸣电闪波尔卡》PPT教学课件
2. 作曲家用它们来模拟什么自然界的什么现象?
主题 c
镲鼓
主题 c
主题 d
尾声 跟随音乐自由发挥!
考考你的记忆力
a
b
c
d
雷鸣电闪波尔卡
主体部分由7个乐段组成。
引1 2 3 4 5 6 7尾


a b cd
复三部曲式
引ab c d c ab尾


单二部曲式
A
单三部曲式
B
单二部曲式
A
(再现部)
乐句
乐段
✓ 构成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 ✓ 一个乐句一般由4小节组成。
➢ 能够独立存在的最小、最基本 的结构单位。
音乐主题
➢ 刻画完整的音乐形象。 ➢ 一般有明确的终止感。
✓ 具有鲜明特征的、给人印象深 刻的旋律。
✓ 有些乐曲往往有若干主题。
雷鸣电闪波尔卡
乐曲的主体部分由7个乐段组成。
引1 2 3 4 5 6 7尾
学唱 第一乐段
请同学们完整演唱第一乐段歌谱,注意第一乐 句第一小节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第二小节中 的休止符要及时停顿,第三小节的尾音要保持 住;第二、三乐句用连贯的声音演唱。
学唱 第一乐段
请同学们试着演唱第一乐段歌词,歌曲多 一字一音,注意吐字的清晰。
学唱 第二乐段
请同学们听老师唱一唱第二乐段,这一乐段的 旋律与第一乐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雷鸣电闪波尔卡
波尔卡
听一听,感受一下音乐的速度、音乐情绪和节奏特点等。 说说看,你想把它用在以下哪个场景中?
波尔卡
一种民间舞蹈; 二拍子; 以男女对舞为主; 基本动作: 2个踏步+1个跳踏步; 19世纪中叶风靡欧洲。
波尔卡舞蹈欣赏

电闪雷鸣波尔卡教案

电闪雷鸣波尔卡教案

电闪雷鸣波尔卡教案波尔卡是一种源于中欧的舞蹈,以其欢快的音乐和活泼的舞步而闻名。

它是一种非常适合儿童学习的舞蹈形式,可以提高孩子的协调性、节奏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下面是一个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电闪雷鸣波尔卡教案,帮助孩子们学习这个有趣的舞蹈。

教学目标:1. 了解波尔卡舞蹈的特点和起源。

2. 学习电闪雷鸣波尔卡舞蹈的基本步伐和节奏。

3. 提高孩子们的协调性、节奏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波尔卡音乐2. 教学投影仪或大屏幕3. 舞蹈练习空间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波尔卡舞蹈(15分钟)1. 使用教学投影仪或大屏幕展示波尔卡舞蹈视频,向学生介绍波尔卡舞蹈的特点和起源。

2. 和学生们一起分析波尔卡舞蹈的舞步特点,如活泼、快速和旋转等。

步骤二:学习电闪雷鸣波尔卡舞蹈的基本步伐和节奏(30分钟)1. 和学生们一起在教室或舞蹈练习空间中排成一列,面向同一个方向。

2. 首先,老师演示电闪雷鸣波尔卡舞蹈的基本步伐和节奏。

3. 学生们跟随老师一起练习基本步伐和节奏,逐渐熟练掌握。

4.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己练习舞蹈,并在最后进行展示。

步骤三:团队合作演练(15分钟)1. 把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团队负责人。

2. 团队负责人领导小组成员一起演练电闪雷鸣波尔卡舞蹈。

3. 老师定时检查每个小组的进度,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步骤四:表演展示(20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的舞蹈。

2. 学生们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并给予支持和鼓励。

总结:1.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们谈谈他们对电闪雷鸣波尔卡舞蹈的感受和收获。

2. 强调舞蹈的重要性和对团队合作的贡献。

拓展活动:1. 学生们可以尝试编创自己的波尔卡舞蹈,并在班级或校内进行展示。

2. 学生们可以在家中跳电闪雷鸣波尔卡舞蹈,并邀请家人一起参与。

通过学习电闪雷鸣波尔卡舞蹈,孩子们可以增强他们的协调性、节奏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波尔卡舞曲的基本节奏和风格特点。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力。

1.2 教学内容:欣赏波尔卡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

分析波尔卡舞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1.3 教学方法:聆听法:让学生仔细聆听乐曲,感受其节奏和旋律。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对乐曲的感知和理解。

1.4 教学步骤:1.4.1 开场:教师播放《雷鸣电闪波尔卡》乐曲,让学生自由舞蹈,感受波尔卡舞曲的节奏。

1.4.2 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1.4.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对乐曲的感知和理解,分享给其他小组。

第二章:基本舞步教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波尔卡舞曲的基本舞步。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2.2 教学内容:波尔卡舞曲的基本舞步:包括步伐、手势和转身。

2.3 教学方法:示范法:教师进行舞步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

纠正法:教师对学生的舞步进行纠正,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基本舞步。

2.4 教学步骤:2.4.1 教师进行波尔卡舞曲的基本舞步示范,包括步伐、手势和转身。

2.4.2 学生跟随教师模仿,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纠正。

2.4.3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观摩和交流。

2.4.4 教师挑选学生进行表演,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三章:舞曲分析与表演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雷鸣电闪波尔卡》舞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对舞曲的情感理解和表演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雷鸣电闪波尔卡》舞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学生进行舞曲表演,展示对舞曲的理解和表现力。

3.3 教学方法: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舞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表演法:学生通过舞曲表演展示对舞曲的理解和表现力。

3.4 教学步骤:3.4.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雷鸣电闪波尔卡》舞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3.4.2 学生进行舞曲表演,展示对舞曲的理解和表现力。

3.4.3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进行改进和提高。

第四章:创意编舞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舞曲编舞。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教案标题: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案教案目标:1. 了解波尔卡舞的起源和特点。

2. 学习雷鸣电闪波尔卡的基本舞蹈动作。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身体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设备和雷鸣电闪波尔卡的音乐。

2. 舞蹈教学空间或室外空地。

3. 标识学生位置的小圆圈或标记线。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介绍波尔卡舞的起源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这种舞蹈的背景。

2. 播放雷鸣电闪波尔卡音乐,让学生听一遍,让他们感受到节奏和旋律。

技巧教学: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站在一起,嘴巴说图\*1花\*4,手臂右搁着腰休息、并悠闲地晃动身体晃动、双手下`1`下`2`下`1`下\*4,并适当地加上自己的动作。

2. 老师示范基本的波尔卡舞蹈动作,包括手臂的摆动,腿部的跳跃和身体的转动。

3. 学生跟随老师的节奏,一起动起来。

老师可以逐步增加动作的难度,让学生挑战自己。

活动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帮助和指导。

2. 每个小组依次在班级前表演他们的舞蹈。

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加入一些个人特色的动作。

3. 通过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舞蹈技巧。

总结反思:1. 回顾学生们在学习雷鸣电闪波尔卡过程中的体验,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 提醒学生继续保持运动,锻炼身体和提高舞蹈技巧。

3. 结束课程,鼓励学生在家继续练习和研究其他类型的舞蹈。

教学拓展:1. 继续学习其他波尔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深入了解波尔卡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3. 组织学生参加舞蹈比赛和演出,展示他们的舞蹈才艺。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舞蹈动作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表演中的合作精神和舞蹈技巧的展示。

3. 通过学生的反馈,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确保舞蹈动作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雷鸣电闪波尔卡PPT课件

雷鸣电闪波尔卡PPT课件

培养跨学科思维
将自然科学与音乐艺术相 结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 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课件内容概述
自然现象解析
详细介绍雷鸣、闪电等自然现 象的成因、特点及其与天气变
化的关系。
波尔卡音乐介绍
阐述波尔卡的起源、发展及特 点,并列举代表性作品供学生 欣赏。
跨学科融合探讨
分析自然现象与音乐艺术的内在 联系,探讨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独立性,提高准确性。
听觉训练
通过听觉训练培养对音准、 节奏和音色的敏感度,有助
于提高演奏质量。
定期复习
定期回顾和复习已学过 的内容,巩固记忆并加
深理解。
05
欣赏与感受雷鸣电闪波尔 卡之美
不同版本欣赏与比较
交响乐版
通过丰富的乐器和层次分明的和声,展现作品的 宏大和壮丽。
钢琴独奏版
以钢琴独特的音色和技巧,呈现作品的细腻和优 雅。
音乐风格:以欢快的旋律、优美的舞 蹈节奏和丰富的管弦乐色彩而著称。
代表作品:《蓝色多瑙河》、《春之 声圆舞曲》等。
音乐风格与特点
音乐风格
描绘自然
波尔卡是一种起源于波西米亚的民间舞蹈 音乐,以2/4拍为主,节奏明快,旋律流畅 。
作品通过音乐手段生动地描绘了雷鸣电闪 的自然景象。
丰富的管弦乐色彩
欢快的舞蹈节奏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与展望
深入学习音乐理论
建议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入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如和声 学、曲式分析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演绎音乐作品。
提高乐器演奏水平
鼓励学生们继续练习乐器演奏技巧,挑战更高难度的曲目,提升个人 演奏水平。
拓展音乐视野
建议学生们多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和风格,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 丰富个人的音乐素养。

雷鸣电闪波尔卡舞曲课件

雷鸣电闪波尔卡舞曲课件
猜 猜 看
毫光突起,瞬息千里, 一鸣惊人,带来风雨。 (打一自然现象)
波尔卡原是起源于 波西米亚地区的一 种快速活泼的二拍 子 舞 蹈 。舞步多采 用半步的组合形式 。后来人们把这一 类型的背景音乐称 作波尔卡舞曲。
小约翰· 施特劳斯
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 小提琴家,出身维也纳的一 个音乐世家。其主要成就在 于把维也纳圆舞曲发展成音 乐会乐曲,获得“圆舞曲之 王”的美誉。他写了约一百 七十首圆舞曲,141首波尔 卡,百余首其他舞曲,四十 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剧。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蓝 色多瑙河》《春之声圆舞曲》 《雷鸣电闪波尔卡》等。
引子 A—a A—b B—a B—b B—a A'—a A'—b 尾声
赏析感受 四个音乐主题
A-a音乐主题
A—a
A—b
B—a
B—b
描写舞会盛况。情绪热烈、欢快。
人们舞兴正浓,乌云密布、暴 A-b音乐主题 风雨即将来临。舞会依然进行 B-a音乐主题 同时表现舞蹈场面和暴风雨场面。
B-b音乐主题
人们除了兴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几
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小游戏 听听看
片段一 片段二 片段三 片段四 A-a B-a B-b A-b
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热烈欢愉的节 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 厅里翩翩起舞,突然,外面狂风大作、 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大厅里的人 们却舞兴正浓„„ 作曲家在创作中运用定音鼓和吊镲来 分别象征雷鸣和闪电,给我们刻画出 一个无比生动、形象的震撼画面。
聆听音乐,整体感知
1、从大的范畴看,乐曲属于哪种音乐形式?
西洋管弦乐合奏
2、 乐曲的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热烈地、欢快地
3、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 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雷鸣闪电波尔卡教案-夏志峰

雷鸣闪电波尔卡教案-夏志峰

《雷鸣闪电波尔卡》夏志峰课题《雷鸣闪电波尔卡》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并对舞曲音乐及其相关文化感兴趣。

2.聆听《雷鸣电闪波尔卡》、《蓝色的探戈》,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认识两种舞曲体裁。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感受、体验波尔卡的音乐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约翰·施特劳斯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重点注重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体会这首波尔卡的音乐特点。

难点了解作品的风格和情绪。

教具多媒体教法讲解法、分析法、板书设计1、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及作品介绍《雷鸣闪电波尔卡》2、波尔卡解释、作品的背景介绍3 、乐曲分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同学们首先听两个乐曲的片段,听完后回答1、俩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都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选择:圆舞曲、波尔卡进行曲?思考后回答激发兴趣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回答问题:(1)乐曲留给你的总印象是怎样的?(2)它属于哪种音乐体裁?(3)乐曲的拍子?A 、四拍子B、三拍子C、二拍子(4)乐曲的基本情绪?A、抒情柔和B、轻快活泼(5)乐曲的作者?A、老约翰施特劳斯B、柴可夫斯基C、小约翰施特劳斯讨论后回答(通过老是提示,注意听一下作者是怎样通过乐器来表现电闪雷鸣的)对这首乐曲的风格了解。

学生了解这首乐曲引子的强弱特点。

波尔卡: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希米亚的一种乡村舞蹈。

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

这是一种快速适中的二拍子舞曲。

其典型节奏为:了解波尔卡的解释和掌握它的节奏类型。

学生掌握波尔卡的解释和节奏的类型是什么?背景介绍:《雷鸣电闪波尔卡》作于1868年。

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

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对乐曲的创作时间的了解,掌握乐曲的来源。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教学任务: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聆听、感受、赏析管弦乐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初步了解波尔卡的相关文化。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镲。

2、赏析《雷鸣闪电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

提高他们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2:作品的再现三部式曲式结构以及每一个音乐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讲解是教学中难点。

教学程序:(一)新课教学:1、基础知识的介绍: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些和作品有关的相关知识。

1)介绍波尔卡:波尔卡原是起源于东欧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

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组合形式。

后来人们把这一类型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

2)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

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0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中剧。

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等。

3)介绍创作背景和动机作品创作于1868年。

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热烈欢愉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翩翩起舞,突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大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作曲家在创作中运用鼓和镲来分别象征雷鸣和闪电,用弹性的节奏和活跃的旋律象征热烈的舞会场景,给我们刻画出一个无比生动、形象的震撼画面2:完整聆听音乐,整体感知音乐。

师:让我们完整地聆听音乐,请思考几个问题:1)从大的范畴看,乐曲属于哪种音乐形式?管弦乐、交响乐……2)乐曲的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热烈地、欢快地……3)与圆舞曲相比,波尔卡节奏是怎样的?与圆舞曲有什么异同?3:再次聆听音乐,分部深入探究。

《雷鸣电闪波尔卡》的课程内容

《雷鸣电闪波尔卡》的课程内容

《雷鸣电闪波尔卡》课程内容人音版14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执笔:古镇镇音乐中学教研组陈燕玲教学目标:1.通过圆舞曲和波尔卡音乐的对比欣赏,感受波尔卡音乐特点。

初步了解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

2. 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表现大鼓和大镲在乐曲中的音响效果。

3. 能用自然统一的声音,准确模唱出B段主题旋律。

4.学生能积极地参与音乐创造与表现的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难点:调动学生参与体验打击乐器模拟音乐情景。

通过学习能够对波尔卡音乐感兴趣。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体验、探究、合作教具准备:打击乐器(大鼓、大镲、定音鼓、小军鼓、三角铁、吊镲)课时安排:1课时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材分析《雷鸣电闪波尔卡》,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作于1868年初狂欢节期间,同年2月16日首演,献给艺术家协会。

在乐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了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钹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为雷鸣的场面。

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

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全曲为A—B—A 三部曲式,自始至终呈现出热烈的气氛。

乐曲A段为G大调,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旋律跳进下行,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预示,气氖生动活泼;第二主题旋律级进下行,从中可以清楚地听到“电闪雷鸣”的音响,仿佛真的出现了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景象,这里是全曲的华彩部分。

乐曲B段转到C大调,主题在歌唱般的旋律中,不时地穿插着“电闪雷鸣”般的场面,色彩交织、生动无比。

全曲的总时间并不长,但足以给听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1.作品人物介绍●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为19世纪维也纳圆舞曲的流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创作以《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和《安娜波尔卡》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

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下册《雷鸣电闪波尔卡》优秀教案2(重点资料).doc

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下册《雷鸣电闪波尔卡》优秀教案2(重点资料).doc

《雷鸣电闪波尔卡》一、教学课题: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二、教学目的:1.通过聆听《雷鸣电闪波尔卡》,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以及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

2.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了解打击乐在塑造音乐形象以及渲染音乐气氛情绪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利用身边工具,做自由创编练习。

四、教具:多媒体、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沙子、豆子、报纸。

五、课型:单一课六、教学方法:奥尔夫体系教学法七、教学过程:老师:同学们,最近有没有感觉天气变暖。

学生:有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各种答案/春天来了老师:(各种答案)这是几月份了?我们进入了一个什么样的季节了?(春天来了)回答的非常好。

老师:那春天的景色都给你们什么样的印象呢?请同学来形容一下。

学生:众说纷纭。

老师:恩,都说的特别到位,老师这有几幅春图,我们大家一起来给它命个名字吧。

(各样的春图,最后是副雷鸣电闪的春天景象)老师:恩,我们一说到春天能想到的几乎都是春意盎然的景象,今天呢,老师就带领大家感受雷鸣电闪的春天!老师:雷鸣电闪波尔卡,有同学知道它是谁做的曲吗?学生:约翰·斯特劳斯老师:恩,对。

书上写的很清楚了。

有同学了解他吗?学生:略老师:对,小约翰·施特劳斯他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长子,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

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

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

也正是这位音乐天才写了这首《雷鸣电闪波尔卡》,下面我们一起聆听,完了后我要请同学起来谈感受,这个感受不仅是音乐情景上的,还有乐曲的特点。

(聆听音乐)老师:通过刚才的聆听,有同学们起来分享一下自己对乐曲特点的感受吗?学生:各种回答老师:很好,刚才那首乐曲是个什么样速度呢?是舒缓的还是快速的,或者是中速、极速呢?学生:略老师:那是几拍子的?学生:略老师:恩,非常好。

雷鸣电闪波尔卡课件

雷鸣电闪波尔卡课件

C主题
C段主题在什么地方加入了定音鼓和钹的声音?
注: 拍手
拍腿
D主题
D段主题带有较多的(倚)音,使情绪变得更加 轻快。
装饰音(倚音)
思考:
一 引子 A B C


D C 引子 A
B 尾声
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 挥家、小提琴家。被世人 誉为“圆舞曲之王”。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精选雷鸣电闪波尔卡_标清.flv
一种捷克民间舞蹈,起源于波西米亚的一种节奏活 泼跳跃的二拍子舞曲,这种舞蹈的音乐就被称为波 尔卡。ຫໍສະໝຸດ 雷鸣电闪钹 定音鼓
引子
渐弱
A主题
A段主题的力度(强),情绪(热烈欢快),好 像人们在尽情地跳舞。
B主题
B段主题的力度变(弱、强),节奏更加(紧凑、 舒展),使音乐的情绪更加(热烈欢快、优美抒 情)。

雷鸣电闪波尔卡

雷鸣电闪波尔卡

《雷鸣电闪波尔卡》一、教学课题: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二、教学目的:1.通过聆听《雷鸣电闪波尔卡》,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以及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

2.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了解打击乐在塑造音乐形象以及渲染音乐气氛情绪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利用身边工具,做自由创编练习。

四、教具:多媒体、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沙子、豆子、报纸。

五、课型:单一课六、教学方法:奥尔夫体系教学法七、教学过程:老师:同学们,最近有没有感觉天气变暖。

学生:有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各种答案/春天来了老师:(各种答案)这是几月份了?我们进入了一个什么样的季节了?(春天来了)回答的非常好。

老师:那春天的景色都给你们什么样的印象呢?请同学来形容一下。

学生:众说纷纭。

老师:恩,都说的特别到位,老师这有几幅春图,我们大家一起来给它命个名字吧。

(各样的春图,最后是副雷鸣电闪的春天景象)老师:恩,我们一说到春天能想到的几乎都是春意盎然的景象,今天呢,老师就带领大家感受雷鸣电闪的春天!老师:雷鸣电闪波尔卡,有同学知道它是谁做的曲吗?学生:约翰·斯特劳斯老师:恩,对。

书上写的很清楚了。

有同学了解他吗?学生:略老师:对,小约翰·施特劳斯他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长子,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

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

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

也正是这位音乐天才写了这首《雷鸣电闪波尔卡》,下面我们一起聆听,完了后我要请同学起来谈感受,这个感受不仅是音乐情景上的,还有乐曲的特点。

(聆听音乐)老师:通过刚才的聆听,有同学们起来分享一下自己对乐曲特点的感受吗?学生:各种回答老师:很好,刚才那首乐曲是个什么样速度呢?是舒缓的还是快速的,或者是中速、极速呢?学生:略老师:那是几拍子的?学生:略老师:恩,非常好。

雷鸣电闪波尔卡 管弦乐曲-冀少版三年级下教案

雷鸣电闪波尔卡 管弦乐曲-冀少版三年级下教案

雷鸣电闪波尔卡管弦乐曲-冀少版三年级下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是针对冀少版三年级下册的音乐教学内容,重点教学内容是“雷鸣电闪波尔卡”这首管弦乐曲。

本教案主要适用于小学三年级的音乐教学,教学时长为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二、教学目标1.了解“雷鸣电闪波尔卡”这首管弦乐曲的音乐形式和曲式;2.掌握“雷鸣电闪波尔卡”主旋律的基本节奏和音调;3.通过听、唱、演奏等形式,感受“雷鸣电闪波尔卡”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4.提升学生音乐鉴赏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

三、教学内容1. 音乐形式和曲式首先,向学生介绍“雷鸣电闪波尔卡”的音乐形式和曲式。

这首管弦乐曲属于波尔卡舞曲,曲子结构包括主题、中间段和尾声。

带领学生聆听这首曲子,感受其中的曲式特征。

2. 旋律节奏讲解完曲式之后,接着介绍“雷鸣电闪波尔卡”音乐旋律和节奏。

通过数字简谱,教授学生主旋律的基本节奏和音调,让学生跟着唱、拍,熟悉这首曲子的旋律节奏。

3. 音乐情感和意境让学生听完这首曲子之后,让学生进行情感和意境的联想。

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听这首曲子时的情感和意境。

4. 合奏演奏最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奏演奏,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曲子。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进行演奏,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朗读、听辨、模仿、合奏等多种形式。

在教育孩子认识各种节奏的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音感,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估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估,可以根据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的评估。

对学生的掌握程度、情感表达和演奏效果进行评价和提醒。

同时,让学生通过自我测评,自我检查自己的音乐水平,寻求进一步提高。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旋律和节奏,理解音乐形式和情感意境。

在组合演奏时,激发学生的合作和创造力,让学生彼此之间产生共鸣,进而更好的理解音乐。

综上所述,本节课教学的基础在于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BLUE—布鲁斯音阶
在英语中“Blue”既有蓝色的意思,也有忧 郁、沮丧的意思。但《蓝色的探戈》并不意味着 带有忧郁、沮丧的音乐情绪,而是因为它使用了 带有黑人音乐风格的布鲁斯音阶。这种音阶是大 调性的,但其三级音、七级音都有些偏低(一般都 不超过半音):
5、唱一唱
6、唱一唱
7、《蓝色的探戈》
4、了解琵琶
琵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主要 弹拨乐器。琵和琶原是两种 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 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 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 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 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 琶音域广阔、演奏技巧繁多,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演奏时 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应品位处, 右手戴赛璐珞假指甲拨弦发 音。
第二单元 缤纷舞曲







一、 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德语:Johann Strauß,1825-1899),老约翰·施 特劳斯长子,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 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 杰出代表。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 家家庭,与父亲同名。被世人誉为“圆 舞曲之王”。1844年组成自己的乐队, 演奏本人和父亲的作品。1855-1865年 应邀在圣彼得堡指挥夏季音乐会达十 年1863-1870年任皇室宫廷舞会指挥。 1899年,约翰·施特劳斯逝世时,维也 纳人民举行了十万人的盛大葬礼。代 表作品《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 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
6、《彝族舞曲》赏析
随着音乐逐渐趋向柔和,引出一段优美、抒情、 悠扬的旋律,仿佛是彝族美丽的少女们,象天 仙一般自天而降,飘然回入群舞的行列,徐徐 地,音乐又转入强烈的快板上,将彝家的欢乐 推向最高潮。 乐曲的第七、八、九段,是引子的再现,使人 们的情绪由激动转向心头涌起的无限幸福感。 渐渐地乐曲进入尾声,音乐又回到了所描绘的 意境,夜深、人静、尽兴的人们哼着悠扬的小 调渐渐远去,只有远方还有芦笙在隐隐喧响
2、什么是波尔卡?
波尔卡polka[捷] 19世纪30年代创始于波希米亚(今捷
克西部)的一种圆舞,19世纪中叶风行全 欧洲。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马祖卡节奏 三种类型,2/4拍,三部曲式。斯美塔那最 先用之于歌剧和器乐创作中,如《被出卖 的新娘》中的波尔卡。
3、《雷鸣电闪波尔卡》简介
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速度很 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 作于1868年初狂欢节期间,同年2月16日首演, 献给艺术家协会。在乐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贯的 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 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 声响起,利用钹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 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 加、电闪雷鸣的场面。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 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 。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雨是越下越大, 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 ,继续舞蹈。
第二单元 缤纷舞曲
彝 族 舞 曲
1、《彝族舞曲》赏析
彝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 。 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四川凉山彝 族自治区,其余则分散居住在四 川一些地区以及云南、贵族、广 西等地
2、《彝族舞曲》赏析

琵族
琶 曲

刘曲
德 海 演 奏
3、《彝族舞曲》赏析
1965年王惠然创作的琵琶独奏曲,取 材于云南彝族《海菜腔》、《烟盒舞 》。以抒情优美的旋律,粗犷强烈的 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 人们欢乐舞蹈的场面,音乐富有浓郁 的民族特点,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深受众多音乐家喜爱,被改编成古筝、 三弦、扬琴、阮独奏曲及管弦乐曲。
第二单元 缤纷舞曲
蓝 色 探 戈
3、什么是探戈?
探戈舞曲 tango[西] 起源于非洲西部,19世纪后期成为阿根廷首
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近郊社会下层的舞蹈,20世纪 普及与当地一般社会及其他拉美国家。中速, 4/4拍,旋律与伴奏形成交错节奏,与哈巴涅拉 相似,以切分节奏为特色。1920年传入欧洲,作 曲家根据欧洲人的审美情趣所写的探戈习称“大 陆谈歌(continental tango)”。后作为一种双 人交际舞风靡世界。
2、拍一拍、记一记
1)、欧洲风格
4/4
> × × × ××
|
× × × ××> |
2)、拉丁美洲风格 4/4 ×. × × × | ××× × × |
4、《蓝色的探戈》
《蓝色的探戈》作于1951年,是一首著名 的轻音乐舞曲。
19世纪末,在美国南方的黑人中流传 着一种速度缓慢的“哀歌”(也有人称其为 “怨曲”),人们称之为“布鲁 斯”(Blues)。布鲁斯的内容主要是表达黑 人被贩卖到美洲后的痛苦、忧郁、哀伤的 心情的。
莱罗尔·安德森 (Leroy Anderson,1908~ 1975),美国作曲家、指挥家。早年曾就读 于哈佛大学,后师从著名作曲家辟斯顿学习 音乐。1930年曾担任大学管弦乐队的指挥。 一度在波士顿通俗管弦乐队从事编曲工作。 擅长创作轻巧的乐队小品,旋律流畅生动, 内容通俗易懂,为广大听众所喜爱。代表作 为《号手的节日》、《打字机》、《蓝色探 戈》等。
……
7、回顾பைடு நூலகம்
一、齐唱《青年友谊圆舞曲》 二、管弦乐《溜冰圆舞曲》 三、管弦乐《雷鸣闪电波尔卡》 四、管弦乐《蓝色的探戈》 五、琵琶独奏《彝族舞曲》 六、音乐知识:自然大调音阶
8、学学自然大调音阶
5、《彝族舞曲》赏析
引子(第一部分)由慢到快的展开,犹如看到 了彝族山寨在朦胧的月色下轻雾缭绕。 乐曲的第二段是一支优美抒情的慢板旋律,这 醉人的旋律,柔美、轻巧、富于弹性,塑造了 彝族少女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的音乐形象。 乐曲的第三、四、五、六段是快板,这段音乐 节奏欢快,刚劲有力,它描绘了彝族青年粗犷、 热情爽朗的形象和健美膘悍的舞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