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简介
发达国家的公共政策主要是前两类, 发达国家的公共政策主要是前两类,发 展中国家的公共政策中还包括产业政策
2.3 产业组织理论流派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学派及其理论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2
3
2.3.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3.2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学派及内容
一、 哈佛学派的主要论 Harvard School
1、SCP范式 、 范式 Market structure
“结构 结构——行为 行为——绩效”范式 绩效” 结构 行为 绩效
Market conduct
主要以进入壁垒、 主要以进入壁垒、市场集中 产品差异化等指标来衡量。 度、产品差异化等指标来衡量。 哈佛学派建立了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 体系,在分析方法上重视实证分析、 体系,在分析方法上重视实证分析、重 视市场结构的作用。 视市场结构的作用。
其理论主张对美国 司法部兼并准则和 反垄断内容的出台 起了重要作用, 起了重要作用,这 类准则对各类兼并 采取了采取了严厉 的制裁措施
二 、芝加哥学派 (CHICAGO SCHOOL)
信奉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 信奉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反对政府 过多干预
1968年施蒂格勒的 年施蒂格勒的 名著《产业组织》 名著《产业组织》一 书的问世, 书的问世,标志着 芝加哥学派在理论 上的成熟。 上的成熟。
组织理论是与管理学科联系较为密切的经济学 科)
有助于政府认识和评价产业的总体竞争状 制定切合实际的竞Biblioteka 政策。 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竞争政策。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2.1.2 产业组织学与微观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讲解
i 1
CRn为某行业中前n家最大企业的有关数值的 行业比重,通常取n=4或n=8。
绝对集中度指标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相对集中度
相对集中度是反映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规模分布的集中 度指标。
洛伦茨曲线,最初用于收入分配研究,后来被借用来 分析产业中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程度。
基尼系数= 对角线与洛伦茨曲线间 的面积 = A 对角线以下的三角形面 积 A B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学习目标 读完本章,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马歇尔冲突”的含义。 2、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3、“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的含义和“哈佛学派” 的政策主张。 4、“芝加哥学派”的政策主张及其理论依据。 5、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含义。 6、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特征。 7、新奥地利学派关于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主张。 8、市场结构、集中度、市场势力、市场绩效的衡量方 法。
2
(Xi X)
i1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H 指数将等于0;在完全垄 断条件下,H指数将等于1;如果市场中所有n家 企业规模都相等,H指数将等于1/n;当n=1时, H指数等于1。
一般来说,n值越大,H指数越小。
2、市场势力的衡量
(1)勒纳指数 L P MC
P
L在0-1之间变动,数值越大表明垄断势力 越大。勒纳指数实际上是计量价格偏离边 际成本的程度,价格越是高于边际成本表 明垄断势力越强。
一、“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上两大特点: 一是昄依新古典经济理论 二是认为政府无须干预市场机制的运作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
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 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德穆塞次等人批驳哈佛学派的“集中度一利润率” 假说 ,是“效率主义者” 。 该学派修改了由贝恩创设的进入壁垒理论。
产业经济学(第二版)苏东水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市场绩效标准: 根据企业在市场上的盈利程度判断该企业是否垄断。 •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压力; •随成本大幅下降价格能向下调整; •企业与产业处于适宜规模; •销售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重不存在过高现象; •不存在长期的过剩生产能力。
2021/6/30
❖虽然关于有效竞争标准的研究仍存在不少缺陷,但是 这一研究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不再将不现实的 完全竞争作为理想的追求模式和政策制定的出发点;第 二,注意从不同的方面提供判断具体的有效竞争状况标 准,使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有了坚实的基础;第三,这 一标准体系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对竞争是否有效进行更加 全面的分析判断。
2021/6/30
❖梅森提出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一是将能够维 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的条件归纳为市场结构标 准;二是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竞争有效性的标准归 为市场绩效标准。 ❖继梅森的研究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的标准 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 准和市场绩效标准,并采用三分法概括了判断有效竞争 的标准。
2021/6/30
1、市场结构
• 是指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联系特征,即构成产业市场 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之间,以及卖者和买者 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的地位和特征。
• 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集中度、产品差别和进 入障碍。
–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某一产业市场卖者或买者的规模结构。 可分为卖方集中度和买方集中度,通常是指前者。 指标:CRn、集中曲线和赫菲德尔—赫希曼指数。
2021/6/30
❖“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 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 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 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因此主张必须对这些产业采取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等直接 作用于市场结构的公共政策,以恢复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 秩序。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70年代以后 70年代以后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 哈佛学派不断受到批评和挑战 代表主流学派即哈佛学派沿着SCP SCP范式继续前进的 代表主流学派即哈佛学派沿着SCP范式继续前进的 产业组织理论;代表人物有考林、沃特森等; 产业组织理论;代表人物有考林、沃特森等; 以芝加哥学派为首的其他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 以芝加哥学派为首的其他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德姆塞茨等。 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德姆塞茨等。
代表人物:施蒂格勒、德姆塞茨、 代表人物:施蒂格勒、德姆塞茨、 布罗增、 布罗增、波斯纳等
施蒂格勒(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 施蒂格勒(1911-1991):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 ):
1968年,《产业组织》; 1982诺贝尔经济学奖 年 产业组织》 诺贝尔经济学奖
信息经济学;宏观经济调控; 信息经济学;宏观经济调控;产业组织与规制政策 1982年诺奖获得者 年诺奖获得者
两个重要的概念
沉没成本 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 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 出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 出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 完全可竞争市场 是指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 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 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 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学派及其理 论内容 一、 哈佛学派的主要理论
Harvard School 1.SCP范式 范式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Paradigm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市场绩 效”范式 主要以进入壁垒、 主要以进入壁垒、市场集中 产品差异化等指标来衡量。 度、产品差异化等指标来衡量。 哈佛学派建立了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 体系,在分析方法上重视实证分析、 体系,在分析方法上重视实证分析、重 视市场结构的作用。 视市场结构的作用。
第2章 产业组织理论
三、可竞争市场理论
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 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1982 年《可竞争市场 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出版,标志该理论形成。 观点 认为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的 竞争压力会使任何市场结构下的企业采取竞争
行为,包括自然垄断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和
结构S
• 买者与卖者的数量 和规模 • 产品差异 • 进入(退出)障碍
行为C
• 定价行为 • R&D • 投资 • 广告
绩效P
• 产品质量 • 技术进步 • 利润率 • 效率
• 垂直一体化
• 多样化经营
• 竞争行为
• 购并 • 串谋
• 增长
• 股东价值
政府政策
•管制 •反垄断政策 •税收与补贴 •投资激励 •进入壁垒 •宏观经济政策
在近似完全可竞争市场中,自由放任政策比政府 规制政策更为有效。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
市场结构,不如说是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
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存在关键是尽可能降低 沉没成本。
产业经济学
26
第三节
新产业组织理论(NIO)
NIO:20世纪70年代之后出现的以分析企业策 略性行为为主旨的与以往有着根本不同的产 业组织理论。 最大贡献:理论研究方法的统一,博弈论成 为统一的研究方法。 不再高度关注公共政策,关注正统的经济理 论分析,以及对各种假设的验证。
产业经济学 19
芝加哥学派的政策主张
施蒂格勒把进入壁垒定义为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市场中的 现存企业不需负担的成本,即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成本, 因此,在芝加哥学派看来,除了政府进入规制以外,真正 的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
——施蒂格勒对于哈弗学派的“进入壁垒 ”理论也进行了修改,认为:所谓的进入 壁垒,只是新进入的企业必须承担而市场 中现存的企业不需负担的成本,不存在“ 少数现存企业的共谋、协调行为”产生的 进入壁垒。除了政府的进入规制外,真正 的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传统的 如“产品差别化”等不被看做进入壁垒, 而是实现经济效率性的手段。因此市场中 的企业都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
• §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是 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他们坚信唯 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 ,才是提高产业活动的效率性、保证消 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鲍莫尔、帕恩查和 韦利格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 基础上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良好的生 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哈佛学 派的理想的市场价格以外仍然可以实现, 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它可以是寡头 市场,甚至是垄断市场,但只要保持市场 进入的完全自由,不存在特别的市场进出 成本,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集中度的市 场结构也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
主要问题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历程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 源
产业组织理论是一门新兴的经济理论。 比较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以贝恩 (Joe S.Bain)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 书为标志,迄今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 从其产生和形成的渊源来看,最早萌芽于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生产要素理 论”,奠基于张伯伦等人的“垄断竞争理 论”,最终体系形成于贝恩等人的系统研 究。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 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在对哈佛学 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有:施蒂格勒、德姆 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芝加哥学派信奉自由市场 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 业分析中的实用性。 以施蒂格勒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 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 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 的。只要没有政府的规制,高集中度的产业产生的高 利润率会因为新企业的大量进入或卡特尔协定的破裂 而难以长期为继。因此,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 润率,完全可能是该产业的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 而不是哈佛学派认为的存在垄断势力。
第2章 产业组织理论
4、梅森对有效竞争的内涵和度量标准的研究 • 梅森将以往有关有效竞争的定义和实现有
效竞争的条件归纳为两类基本的有效竞争 标准: • 一是将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 成条件归纳为市场结构标准; • 二是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竞争有效性 的标准归纳为市场绩效标准。
5、贝恩提出SCP范式 • 明确阐述了产业组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提出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
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
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内容包
括:规模经济会不会导致垄断;垄断者是否一
定会制定垄断高价;大企业的高利润究竟是来
自垄断还是来自自身的高效率;究竟应该是反
垄断,还是顺其自然;等等。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1、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1、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架构
※市场结构标准: 市场结构标准就是以市场份额认定企业在市
场上的支配地位。主要为保证有效竞争。 • 集中度不太高; • 市场进入容易; • 没有极端的产品差别化; • 任何企业和集团不存在共谋。
2019/8/10
15
※市场行为标准: 根据企业的市场行为认定企业是否为垄断。 • 对于价格没有共谋; • 对于产品没有共谋; • 对竞争者没有压制政策。
2. 进入壁垒,是指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现存厂商所
享有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是通过现存厂商可以持
久地维持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而没有导致新厂商的
进入反映出来的。如规模经济、资本需要量和产品
差异等。 2019/8/10
19
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 与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 策行为。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总结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 产业组织的含义 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 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 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 关系和利益关系。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1.亚当· 斯密 《国富论》(1776) 2.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组织”理论, “马歇尔冲突”。 3.张伯伦《垄断竞争论理》(1933)和罗宾逊《不 完全竞争经济学》(1933):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结构理论,初步形成了了“结构-绩效”分析的 框架。 4.梅森——产业组织研究小组——哈佛学派。贝恩 《产业组织》(1959):系统阐述产业组织理论, 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作为一个经济学分支的形成。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鲍莫尔的可竞争市场理论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鲍莫尔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该理论认 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 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它可以是寡头市场,甚至是垄断市场,但 只要保持市场进人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就会 迫使任何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包括自然垄断在内 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鲍莫尔认为在存在竞争或者潜在进入者的 条件下,即使是自然垄断条件下的现有厂商也只能制定可维持价格,保持接近于完全竞
2.哈佛学派的政策主张
1
主张维护企业间的 竞争活力,发挥市 场机制的作用,以 最大限度地满足市 场需求和推动技术 进步。
2
制定严格的反垄断 政策,完善维护公 平竞争的法律体系。 法规包括禁止卡特 尔、禁止垄断行为、 限制横向企业间的 合并与兼并、取消 歧视性价格等内容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讲解
第一节 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市场结构、市场势力和市场绩效 的衡量
第一节 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一、竞争机制与“马歇尔冲突”
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组织结构或 者市场关系。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类或具有高度替 代性产品的企业的集合 ,组织专指产业“组成部 分之间的关系”。 新古典学派马歇尔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 “马歇尔冲突” 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的关系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 的核心问题。
对角线与洛伦茨曲线间 的面积 A 基尼系数= = 对角线以下的三角形面 积 A B
基尼系数的值在0到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企业占有 份额分布越不均匀。如果企业规模分布完全相等,则 基尼系数等于0,如果独家企业垄断整个产业,则基尼 系数为1。
(3)赫芬因德指数
赫芬因德指数(Herfindal Index)是赫芬因德提 出的反映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记为H。 计算公式为 2 n
在SCP分析框架中,作为市场结构指标 之一的集中度和作为市场绩效标准之一 的利润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处于重要的 核心地位。 哈佛学派在分析框架上突出市场结构, 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结构主义者
返回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上两大特点: 一是昄依新古典经济理论 二是认为政府无须干预市场机制的运作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 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 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德穆塞次等人批驳哈佛学派的“集中度一利润率” 假说 ,是“效率主义者” 。 该学派修改了由贝恩创设的进入壁垒理论。
第2章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及发展
“马歇尔冲突”(Marshall’s dilemma): 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企业追 求规模经济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 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 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 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这一矛盾至今仍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
(3)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
此外,在实际计算过程中由于MC数据很难获得, 常用AC代替MC,从而使结论失真。
贝恩指数是产业组织学者贝恩提出的一个指标,他 把利润分成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a=R-C-D;∏e= ∏a-iV;B= ∏e/V
∏a是会计利润,R表示收益,C表示成本,D表示折 旧; ∏e表示经济利润;i是投资收益率;V表示投资 总额。
(2)产业的技术进步
产业的技术进步是测定市场绩效的一个重要 尺度。在市场绩效中研究产业的技术进步,主要 是研究市场结构处于何种状态时产业的技术进步 能以比较满意的速度进行,对于这一问题,产业 组织理论中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熊彼特等人认为,大企业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大;
谢勒等人观点相反,认为,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 步方面作用更大。
梅森将以往有关有效竞争的定义和实现有效竞 争条件的论述,归纳为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 即市场结构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这就是有效竞争 标准的二分法。后来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的标 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市场 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
市场结构标准: (1)不存在进入和流动的人为限制;(2)存在对上市产品质量差异的价格敏感性; (3)交易者的数量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
产生X非效率的原因:
企业内不同集团的利益目标的不一致。 企业规模扩大导致组织层次增加,信息沟通的速度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贝恩指数(Bain index)
• 贝恩把利润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种,这样就克服了简 单利润率计算所存在的弊端。
•会计利润计算公式为:
• πα=R-C-D
•式中:πα为会计利润;R是总收益;C是即期总成本;D是折旧。 •经济利润计算公式为:
•πβ =πα -iv
芝加哥学派对哈佛学派展开了有力批判。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芝加哥学派 可竞争市场理论 博弈论方法 新产业组织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①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形成于60年代后期,代表人物 施蒂格勒、德姆塞茨等。
1968年施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一书 的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的成熟。
•(4)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5)•提完争出全竞并讨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完断全题垄。 •①商品的品质、包装等产品本身的差异; •②产品销售条件、服务态度的不同; PPT文档•演③模板 消费者“想象”的心理差别,如第品二章牌产业组、织理广论的告形成与等发展。
•?
•D •Pm •P
e
•S •0
PPT文档演模板
•消费者剩余为DPeN
•生产者剩余为PeSN
•B
•S
•N
•如该行业为一家垄断
•E
企业,则消费者剩余
•D 变为DPmB
•F
•生产者剩余为PmSFB
•q
•q
m
e
•垄断与资源配置效率
•BFN为社 •Q 会福利净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产业组织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和趋势,掌握产业组织的涵义、马歇尔冲突、产业组织理论的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
以及学会运用S—C—P分析范式分析具体产业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贝恩SCP的分析框架、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的区别教学时数:8课时第一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研究特定产业的竞争和垄断问题。
因此,一些学者认为,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关于竞争和垄断的一些论述。
多数学者认为,产业组织理论起源于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马歇尔最早提出产业组织概念,并揭示了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矛盾,因此,马歇尔被许多学者公认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或称鼻祖。
相应地,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便成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发辉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
马歇尔冲突成为产业组织理论探讨的核心问题。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经济危机,使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正统经济理论与现实经济的矛盾十分突出。
1933年,英国经济学家乔安·罗宾逊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一书,同年,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标志着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理论的形成,打破了要么是完全竞争,要么是完全垄断的旧框框,填补了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两极之间的空白。
20世纪30年代,梅森(Mason)开始在哈佛大学正式开设产业组织课程,由他指导的该领域最早的博士研究生贝恩(J. Bain)后来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当时,张伯仑也在哈佛大学,哈佛大学人才济济,成为早期(40—60年代)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中心。
他们被称为“哈佛学派”,哈佛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即以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为基本框架的理论体系。
由于哈佛学派十分强调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效果的决定作用,为此,产业组织理论研究者把哈佛学派称为“结构主义学派”。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1.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从60年代后期起,施蒂格勒(J·Stigler)、德姆塞茨(H·Demsetz)、波斯纳(R·Posner)、麦吉(Y·McGee)、布罗曾(Brozen)等来自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对当时被奉为正统的结构主义理论进行了激烈批评,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中心。
他们被称为“芝加哥学派”。
由于芝加哥学派极为注重效率标准,人们也称芝加哥学派为“效率学派”。
2.鲍莫尔的可竞争市场理论70年代以来,由于可竞争市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博弈论等新理论的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理论分析基础、分析手段和研究重点等产生了实质性的突破,大大推动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鲍莫尔在1982年提出的可竞争市场理论, 推翻了垄断性市场结构会引起垄断性市场行为,产生垄断利润的理论假定。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鲍莫尔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
它可以是寡头市场,甚至是垄断市场,但只要保持市场进人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就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
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
鲍莫尔认为在存在竞争或者潜在进入者的条件下,即使是自然垄断条件下的现有厂商也只能制定可维持价格,保持接近于完全竞争的价格水平,推翻了垄断市场结构会决定垄断性市场行为,导致垄断利润的单向关联的理论假定。
两个重要的概念:沉没成本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
完全可竞争市场是指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理论促使产业组织理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因此,有人将这种变化了的产业组织理论称为“新产业组织理论”,以区别原来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特点可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1)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即由“结构主义”转向“行为主义”。
(2)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的、静态的研究框架,建立了双向的、动态的研究框架。
(3)博弈论的引入大大丰富了对市场行为的分析,定量分析在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学派及其理论观点一、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一)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人贝恩等人首先提出了一个由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市场行为(market conduct)和市场绩效(market performance)组成的研究框架(见图2-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一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
在这里,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因此,贝恩等人十分强调市场结构在产业组织分析中的突出地位。
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人们将贝恩等人分析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模式以及与此相关的市场供需条件和公共政策所构成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框架,简称为SCP框架。
(二)结构—行为—绩效框架的修正后来的经济学家对贝恩等人的SCP框架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贝恩的市场结构决定论是不完善的,也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
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SCP框架作以下的修正(见图2-2):图2-2 新SCP框架从短期(或静态)看,市场结构不会有很大变化,因此,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就有特定的市场行为,这种市场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市场绩效,它们之间存在如图2-2实线所示的因果关系。
但从长期(或动态)看,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市场结构的变化可能主要是由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引起的。
这说明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对市场结构会产生如图2-2虚线所示的反作用。
因此,可以把SCP的关系看作表示短期和长期关系的实线与虚线的循环关系。
但在SCP中,市场结构仍处于主要地位。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1.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在特定产业内,市场主体(主要是企业)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市场竞争或垄断的程度。
市场结构的构成要素很多,最主要的因素是规模经济、进入壁垒和市场集中。
其它的许多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归入这三者之中,例如,产品差异化就可以归入进入壁垒因素。
2.市场行为它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性行为。
市场行为是众多企业行为的综合,通常包括企业的一体化战略行为、企业的价格行为、企业的创新行为和企业限制竞争者的行为等。
3.市场绩效它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费用、利润、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和品种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
市场绩效的主要衡量指标是资源配置效率、生产和分配效率、技术进步率和销售费用率等。
(四)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政策主张哈佛学派的政策主张主要是反垄断。
哈佛学派认为高度集中的市场中容易达成垄断合谋并形成限制产出、固定价格、市场协议分割、默契的价格领导等行为,这就必然会影响市场绩效,所以,必须由法令来限制这类行为。
二、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一)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观点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市场结构是基本决定因素,不同的市场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市场绩效。
而芝加哥学派则认为,市场绩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企业效率形成不同的市场结构。
正是由于一些企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取得更高的生产效率,所以它们才能获得高额利润,并进而促进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形成以大企业和高集中度为特征的市场结构。
芝加哥学派认为,高集中度市场中的大企业必然具有高效率,而产生这种高效率主要在于大规模生产的规模经济性、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优越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企业组织和管理等因素。
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看是否损害了竞争。
在芝加哥学派看来,如果高度集中的市场上长期出现高利润率,这只能说明该市场大企业的高效率的经营。
因为不是建立在高效率经营上的高利润水平,都会招致其它企业的大量进入而使利润率很快降至平均水平。
正是各个企业通过合理的选择采取最优行为的结果,在适者生存的法则下效率高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才导致高集中市场的出现。
从这一立场出发,芝加哥学派对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进行了猛烈抨击,认为与其说存在着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绩效这样的因果关系,倒不如应该说是市场绩效或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构。
(二)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政策主张芝加哥学派在产业政策上主张:一个政府对其合意的市场绩效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不参与,要让市场力量自动起调节作用。
他们对政府在众多领域的市场干预政策的必要性持怀疑态度,认为应尽可能的减少政策对产业活动的干预,以扩大企业和私人的自由经济活动的范围。
他们断言,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并不存在哈佛学派所认为的那样严重的垄断问题;生产日益集中在大企业手里,有利于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大公司的高利润完全可能是经营活动高效率的结果,而与市场垄断势力无关,因此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的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
芝加哥学派的这种反垄断政策立场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积极提倡实施严厉的反垄断政策的哈佛学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课堂讨论:“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的观点与政策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马歇尔冲突”?2.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过程;3.简述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政策主张;4.简述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政策主张。
5.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