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 边形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正方形的性质同步练习及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的判定
F
H
∵ 点 E、F、G、H 为各边中点, B
G
C
EF GH 1 BD,FG EH 1 AC.
2
2
∴ EF = GH = FG = EH. ∴ 四边形 EFGH 是菱形.
拓展3 如图,顺次连接菱形 ABCD 各边中点,得
到的四边形 EFGH 是什么四边形?
解:连接 AC,BD.
∵ E,F 分别是 AB 和 BC 边中点,
解:连接 AC、BD.
∵ 点 E、F、G、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各边中点,
AE
B
EF GH 1 BD,FG EH 1 AC.
2
2
F
H
∴ 四边形 EFGH 是平行四边形.
D
G
C
拓展2 如图,顺次连接矩形 ABCD 各边中点,得
到的四边形 EFGH 是什么四边形?
解:连接 AC、BD.
A
E
D
∵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 AC = BD.
(2) 若∠ADC = 90°,求证:四边形 MPND 是正方形.
证明:(1) ∵ BD 平分∠ABC.
A
∴∠1 =∠2.
M
又∵ AB = BC,BD = BD,B
1 2
P
D
∴△ABD≌△CBD (SAS).
N
∴∠ADB =∠CDB.
C
(2)∵ PM⊥AD,PN⊥CD,
∴∠PMD =∠PND = 90°.
菱形 矩形 正方形
思考:决定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归纳总结
对角线 不垂直, 不相等
对角线 对角线 不垂直, 相等 不相等
对角线 对角线相 垂直 等且垂直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或者缺乏自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给予这部分学生关注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形?”(举例说明,如桌面、瓷砖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证明,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正方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正方形。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直尺和圆规在纸上作一个正方形,演示正方形的基本原理。
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研究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与空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探索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主题:学生将围绕“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
O
D
B
C
例2、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延长BC到E, 使CE=AC,连接AE,交CD于F,求∠E, ∠AFC的
度数. A D F B 练习:1、如图,正方形ABCD中,BE=BD,求∠E A E
C D
B
C
E
回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完成表格前三列
性质 分类 图形
平行四 边形
对边平行 且相等 对角相等 对角线互 相平分
)
×
(2)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6)正方形一定是矩形.(√ ) (7)正方形一定是菱形.(√ ) (8)菱形一定是正方形.( ) (9)矩形一定是正方形.( ) (10) 正 方 形 、 矩 形 、 菱 形 都 是 平 行 四 边 形. (√ )
(12)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一共有2条对称轴(
⑵若AC=BD,则四边形ABCD是( 矩形 )
⑶若∠BCD=900,则四边形ABCD是( 矩形 )
⑷若OA=OB,则四边形ABCD是( 矩形 )
⑸若AB=BC,且AC=BD,则四边形ABCD是
( 正方形 )
1.一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 4cm和8cm,求它的边长。 2.如果一个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且 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那么这个四 边形一定是菱形吗?为什么? 3.一个菱形的周长是200cm,一条对角线长 60cm,求: 1)另一条对角线的长度; 2)菱形的面积.
根据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在下表中相应的空格里打“ √ ”
图形 性质 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边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互相平分 对角线相等 对角线互相垂直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
√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各章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鹏翔教图3※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2.2 ...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2.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2.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2.5 一元二次方程的跟与系数的关系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把02=++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0)(2=+m x 的形式> ②公式法 aac b b x 242-±-= (注意在找ab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④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⑤把方程转化成0)(2=+m x 的形式; ⑥两边开方求其根.※根与系数的关系:当b 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当b 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 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两根分别为x 1、x 2,则有:ac x x a bx x =⋅-=+212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作用:(1)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根;(2)不解方程,求二次方程的根x 1、x 2的对称式的值,特别注意以下公式:①2122122212)(x x x x x x -+=+ ②21212111x x x x x x +=+ ③212212214)()(x x x x x x -+=- ④21221214)(||x x x x x x -+=- ⑤||22)(|)||(|2121221221x x x x x x x x +-+=+⑥)(3)(21213213231x x x x x x x x +-+=+ ⑦其他能用21x x +或21x x 表达的代数式.(3)已知方程的两根x 1、x 2,可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0)(21221=++-x x x x x x (4)已知两数x 1、x 2的和与积,求此两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一元二次方程0)(21221=++-x x x x x x 的根※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①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 ;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②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解答检验求解方程抽象分析问题→→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3.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3.2 用频率估计概率※在频率分布表里,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即:实验次数频数数据总数频数频率== 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由于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各组的频率,而各组频率的和等于1.因此,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1.※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两种不同表示形式,前者准确,后者直观.用一件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件事件发生的概率.可用列表的方法求出概率,但此方法不太适用较复杂情况.※假设布袋内有m 个黑球,通过多次试验,我们可以估计出布袋内随机摸出一球,它为白球的概率;※要估算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我们可先从池塘里捉上100条鱼做记号,再放回池塘,之后再从池塘中捉上200条鱼,如果其中有10条鱼是有标记的,再设池塘共有x 条鱼,则可依照20010100=x 估算出鱼的条数.(注意估算出来的数据不是确切的,所以应谓之“约是XX”)※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事件,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它能准确地衡量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不表示一定会发生.概率的求法:(1)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m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个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n(2)、列表法用列出表格的方法来分析和求解某些事件的概率的方法叫做列表法.(3)树状图法通过列树状图列出某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其概率的方法叫做树状图法.(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三个或更多的因素时,用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状图法求概率.)第四章图形的相似4.1 成正比线段4.2 平行线段成比例4.3 形似多边形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4.5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4.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4.7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4.8 图形的位似一. 线段的比※1.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 CD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 ,或写成nm B A =. ※2. 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d c b a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3. 注意点:①a:b=k ,说明a 是b 的k 倍;②由于线段 a 、b 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k 是正数;③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出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 ④除了a=b 之外,a:b ≠b:a ,b a 与a b 互为倒数; ⑤比例的基本性质:若d c b a =, 则ad=bc; 若ad=bc , 则d c b a = 二. 黄金分割※1. 如图1,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如果ACBC AB A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AB 的比叫做黄金比. 1:618.0215:≈-=AB AC ※2.黄金分割点是最优美、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点._ 图1 _ B _ C _ A四. 相似多边形¤1. 一般地,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2.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五. 相似三角形※1. 在相似多边形中,最为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2.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3. 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的特例,这时相似比等于1. 注意:证两个相似三角形,与证两个全等三角形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4.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5.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6.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六.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基本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_ 图2_ F _ E _ D _ C _ B _ A _l _l※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2, l 1 // l 2 // l 3,则EFBC DE AB . ※3.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八. 相似的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周长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九.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1.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2. 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3. 位似变换: ①变换后的图形,不仅与原图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并且对应点到这一交点的距离成比例.像这种特殊的相似变换叫做位似变换.这个交点叫做位似中心.②一个图形经过位似变换后得到另一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就叫做位似形. ③利用位似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5.1 投影5.2 视图※三视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三视图之间要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一般地,俯视图要画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要画在正视图的右边.主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正面视得的图象俯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上面视得的图象左视图:基本可认为从物体左面视得的图象※视图中每一个闭合的线框都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平面或曲面),而相连的两个闭合线框一定不在一个平面上.※在一个外形线框内所包括的各个小线框,一定是平面体(或曲面体)上凸出或凹的各个小的平面体(或曲面体).※在画视图时,看得见的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的部分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 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的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探照灯、手电筒、路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出发的,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区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①观察光源;②观察影子.眼睛的位置称为视点..;由视点发出的线称为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称为盲区... ※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就是常见的正投影,是当光线与投影垂直时的投影.①点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仍是一个点;②线段在一个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线段垂直于投影面时,投影为一点;线段平行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等于线段的实际长度;线段倾斜于投影面时,投影长度小于线段的实际长度.③平面图形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可分为三种情况: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平行的情况下,其投影为实际形状;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垂直的情况下,其投影为一线段;平面图形和投影面倾斜的情况下,其投影小于实际的形状.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6.1 反比例函数6.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6.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xk y =(k 为常数,k ≠0)叫做反比例函数,即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其中x 不能为零)※反比例函数的等价形式: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 )0(≠=k xk y ←→ )0(1≠=-k kx y ←→ )0(≠=k k xy ←→ 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比例系数为k.※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有两种方法:①按照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判断;②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为定值<即k xy =>.(通常第二种方法更适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画法的注意事项: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是直线,所“两点法”是不能画的;②选取的点越多画的图越准确;③画图注意其美观性(对称性、延伸特征).※反比例函数性质:①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②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③双曲线的两支会无限接近坐标轴(x轴和y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如图4所示)点P(x,y)在双曲线上都有|21||||SkxySAOBOAPB===∆矩形。
1.3第1课时正方形的性质-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习题课件
(2)如图 2,结论不变.DM⊥EM,DM=EM.理由:在图 2 中,延长 EM 交 DA
2.正方的形是延轴对长称图线形,于它的对H称.轴∵有(四边) 形 ABCD 是正方形,四边形 EFGC 是正方形,∴∠ADE=∠
10.【易错题】已知正方形ABCD中,点E为直线BC上一点,若AE=2BE,则∠DAE=__________度.
1.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11.如图,正方形OABC的边OA和OC都在坐标轴上,将正方形OABC绕点O旋转到OA′B′C′,这时点A′的坐标为(2,3),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_.
∴∠FAE+∠AED=90°, 注意:正方形既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即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或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知识点1 正方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注意:正方形既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即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 正方形或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数学·九年级(上)·配北师
知识点2 正方形的性质 (1)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2) 定 理 2 : 正 方 形 的 对 角 线 相 等 且 互 相 垂 直 平 分 , 每 一 条 对 角 线 平 分 一 组 对 角. (3)对称性: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正方形是 轴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以及过每一组对边中点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 轴.
90°,∴∠DAF+∠EAD=90°,即∠EAF=90°,∴EF= AE2+AF2= 2AE=5 2.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返回目录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 ABE ≌△ EHF (AAS). ∴ AB = EH , BE = HF . ∴ EH = BC . ∴ BE = CH . ∴ CH = FH . ∴∠ FCH =∠ CFH =45°. ∴∠ ECF =135°.
答图
返回目录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返回目录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2022·恩施)如图,已知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点 G 为线段 AD 上任意一点, CE ⊥ BG 于点 E , DF ⊥ CE 于点 F . 求证: DF = BE + EF .
返回目录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思路导航】先证出△ BCE ≌△ CDF ,即可求得 BE = CF , CE = DF ,最后根据线段的和差、等量代换即可得证.
(1)求证: EF = BE + DF ; (1)证明:如答图,将△ ADF 绕点 A 按顺时针方 向旋转90°,得到△ ABF ', 则∠1=∠2,∠ ABF '=∠ D , AF '= AF , BF '= DF . ∵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答图
返回目录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答图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证明:∵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 BC = CD ,∠ BCD =90°. ∴∠ BCE +∠ DCF =90°. ∵ CE ⊥ BG , DF ⊥ CE , ∴∠ BEC =∠ CFD =90°. ∴∠ BCE +∠ CBE =90°. ∴∠ CBE =∠ DCF .
返回目录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返回目录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正方形形的判定》课件
∴∠ABC=∠BAD=90°, ∠AOB=90°,AC=2OA=4,AC=BD。
∴∠OAB=1/2∠BAD=1/2×90°=45°,BD=4,
在Rt△ABC中, AB²+BC²=AC², ∴AB=2 2
1.在正方形ABCD中,∠ADB= ,
∠DAC= ,∠BOC=
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对称性---- 既是中心对称图形,
又是轴对称图形
D O
C
根据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在下表相应的空格中打 ”√”
对边平行且相 等
四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 角
对角线互相平 分
对角线互相垂 直
平行四边 形 √
√
矩形 √
√ √
√
菱形 √ √
√ √
正方形 √ √ √ √ √ √
2、正方形具有而一般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C
B F
D
E
B
E
D
课堂小结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矩形
正
方 菱形
形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2022/4/122022/4/122022/4/1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122022/4/122022/4/124/12/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122022/4/12April 12,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的性质
定理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 定理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韦恩图: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菱形 正方形 矩形
判一判
根据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在下表相应的空格中打“√”.
性质\图形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边
四边相等
√
√√ √
证一证
(1) 已知:如图,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求证:正方形 ABCD 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证明:∵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A = 90°,AB = AD (正方形的定义).
又∵ 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 A
D
∴ 正方形是矩形 (矩形的定义),
正方形是菱形 (菱形的定义).
∴∠A =∠B =∠C =∠D = 90°, AB = BC = CD = AD.
解:当点 E 在正方形 ABCD 外部时,如图①, AB=AE,∠BAE=90°+60°=150°.
∴∠AEB=15°. 同理可得∠DEC=15°. ∴∠BEC=60°-15°-15°=30°;
当点 E 在正方形 ABCD 内部时,如图②, AB=AE,∠BAE=90°-60°=30°, ∴∠AEB=75°. 同理可得∠DEC=75°. ∴∠BEC=360°-75°-75°-60°=150°. 综上所述,∠BEC 的大小为 30° 或 150°.
A
D
∵ PB = PC,
∴∠PBC =∠PCB.
∴∠ABC -∠PBC =∠DCB -∠PCB,
即∠ABP =∠DCP.
P
又∵ AB = DC,PB = PC,
B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
图形的对称性: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 称图形.
2014.9
例1.如图 1-18,在正方形 ABCD 中, E 为 CD 边上一点,F 为 BC 延长 线上一点,且 CE = CF.BE 与 DF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 解:BE = DF,且 BE⊥DF. 理由如下: (1)∵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 BC = DC,∠ BCE = 90°(正方形的四条边相 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 DCF = 180°- ∠ BCE = 180°- 90°= 90°. ∴ ∠ BCE = ∠ DCF. 又∵ CE = CF,∴ △BCE ≌ △DCF. ∴ BE = DF.
2014.9
正方形的性质 定理: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 D 0 求证:(1)∠A=∠B=∠C=∠D=90 . (2)AB=BC=CD=DA.
证明: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四边形ABCD是矩形,也是菱形. ∴∠A=∠B=∠C=∠D=900, AB=BC=CD=DA.
B
C
2014.9
正方形的性质 定理: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 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D是它的两条对角线. A D 证明: O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 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也是矩形,也是菱形. ∴AO=CO,BO=DO; AC=BD; AC⊥BD;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叫做正方形(square)
2014.9
菱形
平行四边形
矩形 一组邻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 一内角是直角
正方 形
正方形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正方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对于不同形状的图形,学生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其是否为正方形,这需要学生对判定方法有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正方形性质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将正方形的性质与问题相结合,找到解题的关键点。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几何问题,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的难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判定方法的应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正方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求解。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和角度,验证其性质。
这些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符合新教材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正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需要学生深刻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即四条边相等且相互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在此基础上,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如对角线相等、垂直平分等。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教授学生掌握判定正方形的几种方法,包括边长相等且角度为直角、邻边相等且夹角为直角的矩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等,以便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识别和应用。
-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求解:重点讲解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公式,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具体问题。
举例:正方形ABCD,如何求解其周长和面积?通过强调正方形边长相等的性质,引导学生运用边长乘以4得到周长,边长的平方得到面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2024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1课时正方形的性质课时目标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与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2.探索并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3.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学习重点探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学习难点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图中的四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总结: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发现、推导结论的能力.合作探究1.正方形是矩形吗?是菱形吗?2.你认为正方形具有哪些性质?与同伴交流.3.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学生对于问题1,3比较容易得到结论.对于问题2,比较容易得到“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的结论,但是对于“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这个结论,学生不一定能发现,不一定能得到完整的结论,所以教师在此处还是要进行必要的引导.比如:“我们来关注一下对角线的数量和位置关系”或者“既然正方形也是菱形,那么它的对角线……(引导学生回答)”.答:1.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2.它具有矩形与菱形的所有性质.3.4条.总结定理: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定理: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设计意图:(1)引出正方形的定义.(2)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关于矩形、菱形的性质,由“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得出关于正方形的两个性质定理.(3)引用教材上的“想一想”,让学生解决“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的问题”.典例精讲例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CD边上一点,F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CF.BE与DF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解:BE=DF,且BE⊥DF.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DC,∠BCE=90°(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DCF=180°-∠BCE=180°-90°=90°.∴∠BCE=∠DCF.又∵CE=CF,∴△BCE≌△DCF,∴BE=DF.如图,延长BE交DF于点M.∵△BCE≌△DCF,∴∠CBE=∠CDF.∵∠DCF=90°,∴∠CDF+∠F=90°.∴∠CBE+∠F=90°.∴∠BMF=90°.∴BE⊥DF.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议一议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个图直观地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与同伴交流.设计意图:充分锻炼学生理论依据图形化的能力、文本信息图形化的能力和空间观念.巩固训练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图中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解:图中共有8个等腰三角形.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F为对角线AC上一点,连接BF,DF.你能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吗?选择其中一对进行证明.解: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3对,分别是△ADC与△ABC,△FCD与△FCB,△FAD 与△FAB.选择△FAD≌△FAB(答案不唯一),证明如下:在正方形ABCD中,∵AD=AB,∠DAF=∠BAF,又∵AF=AF,∴△FAD≌△FAB.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练习.课堂小结1.正方形的性质包括边、角、对角线以及对称性.2.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3.你有哪些收获与感悟?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并且进行再加工.总结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将某些知识或思想方法遗忘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即可.课堂8分钟.1.教材第22页习题1.7第1,2,3题.2.七彩作业.第1课时正方形的性质1.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定理2: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2.例题.教学反思第2课时正方形的判定课时目标1.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并能综合运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2.发现决定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因素,能熟练地运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对中点四边形进行判断,并能对自己的猜想进行证明,进一步发展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3.体会探索与证明过程中所蕴含的抽象、推理等数学思想.学习重点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学习难点合理利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问题: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打开.怎样剪才能剪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动手折叠、思考、剪切)教师展示下面的框架图,复习巩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剪纸活动,引入正方形的判定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操作能力.议一议满足什么条件的矩形是正方形?满足什么条件的菱形是正方形?请证明你的结论,并与同伴交流.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得出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定理: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4.对角线互相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复习巩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典例精讲例如图,在矩形ABCD中,BE平分∠ABC,CE平分∠DCB,BF∥CE,CF∥BE.求证:四边形BECF是正方形.证明:∵BF∥CE,CF∥BE,∴四边形BEC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90°,∠DCB=90°.又∵BE平分∠ABC,CE平分∠DCB,∴∠EBC12∠ABC=45°,∠ECB=12∠DBC=45°.∴∠EBC=∠ECB.∴EB=EC.∴▱BECF是菱形(菱形的定义).在△EBC中,∵∠EBC=45°,∠ECB=45°,∴∠BEC=90°.∴菱形BECF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设计意图:通过上述例题,复习巩固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让学生尝试综合运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探究新知1.(1)如图1,在△ABC中,EF为△ABC的中位线,①若∠BEF=50°,则∠A=50°.②若EF=8cm,则AC=16cm.(2)如图2,在AC的下方找一点D,分别作CD和AD的中点G,H,则EF和GH有怎样的关系?EH和FG呢?(EF∥HG,EH∥FG.)图1图2(3)四边形EFGH(如图2)的形状有什么特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在提问时选择平时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由于是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且问题比较简单,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2.问题:如果四边形ABCD变为特殊的四边形,中点四边形EFGH会有怎样的变化呢?3.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众多的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梯形和直角梯形)中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原四边形来研究中点四边形,并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通过类比和转化归纳出以下几种情况.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归纳: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图1);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如图2);菱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如图3);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如图4);等腰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如图5);直角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图6);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图7).4.问题:(1)矩形和等腰梯形是形状不同的四边形,为什么中点四边形都由平行四边形变化为菱形?(2)平行四边形变化为菱形需要增加什么条件?(3)你是从什么角度考虑的?(4)你从哪儿得到的启发?(5)你能用你的发现解释其他的图形变化吗?例如,原四边形为菱形,其中点四边形为矩形.规律:确定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的主要因素是原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度和位置关系.(1)若对角线相等,则中点四边形EFGH为菱形(如图1);(2)若对角线互相垂直,则中点四边形EFGH为矩形(如图2);(3)若对角线既相等,又垂直,则中点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如图3);(4)若对角线既不相等,也不垂直,则中点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如图4).图1图2图3图4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体会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学以致用E,F,G,H分别是AB,BC,CD,AD的中点,利用几何画板拖动点A,对四边形EFGH 的图形变化进行研究.设计意图: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四边形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中点四边形的变化情况,体会变化中存在不变的几何关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题目的设置上,采用逐步递进的策略,其中图1中四边形ABCD为凸四边形,图2中是AB,AD在同一条直线上,图3中四边形ABCD为凹四边形,图4中四边形ABCD为扭曲四边形.课堂小结1.本节课重点学习了什么知识,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怎么做?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总结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课堂8分钟.1.教材第25页习题1.8第1,2,3题.2.七彩作业.第2课时正方形判定1.正方形的判定定理有一组邻边相等手矩形是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2.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3.例题.教学反思。
【精选】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第3节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正方形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定理.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正方形有关性质的过程,在观察中寻求新知,在探究中发展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探究习惯,体会平面几何的内在价值.【教学重点】探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教学难点】掌握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方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矩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菱形的性质有哪些呢?让学生分别从边、角、对角线等方面回忆它们的性质.二、探究新知1.正方形的定义活动1:满足什么条件的菱形是正方形?问题: 从这个图形中你能得到什么?你是怎样想到的?当=90°时,这个四边形还是菱形,但它是特殊的菱形是一个内角为直角的菱形也是正方形.定义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活动2:满足什么条件的矩形是正方形?邻边相等定义2.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活动3:满足什么条件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定义3.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正方形的例子吗?与同伴交流。
2.正方形的性90°┓质:活动4.正方形是矩形吗?正方形是菱形吗?正方形既是矩形,也是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1.对称性: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点O,它也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2.性质:(1)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两组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2)具有矩形的一切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3)具有菱形的一切性质: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活动5:证明定理: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
已知:正方形ABCD,求证:AB=BC=CD=AD ,∠A=∠B=∠C=∠D.分析:因为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所以结论易证.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证明定理: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已知ABCD是正方形,AC、BD分别是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且交于点O,求证:AC=BD,AC⊥BD.证明:∵ABCD是正方形,∴AB=CD,∠ABC=∠DCB,∵BC=BC.∴ΔABC≌ΔDCB,∴AC=BD.∵OB=OD,AB=AD,OA=OA,∴ΔAOB≌ΔAOD,∴∠AOB=∠AOD,又∠AOB+∠AOD=90°,∴∠AOB=90°,∴AC⊥BD,即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三、例题讲解例1.正方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B=2cm,则AC=_______.解析:∵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AB=2,∠ABC=90°,在Rt△ABC中,.例2.已知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10,P是AB上一点,PE⊥AC于E,PF⊥BD于F,则PE+PF=______________.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可推理出PE=AE,PF=OE,PE+PF=OA.解:∵ABCD是正方形∴AO=AC=5 ,∠BAC=45°,AC⊥BD 又∵PE⊥AC, PF⊥BD∴四边形PEOF为矩形∴PF=OE∴在△APE中,∠PAE=45°∴AE=PE∴PE+PF=AE+OE=AO=5.例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CD上一点,F为BC边延长线上一点,且CE=CF.BE与DF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到∠BCD=∠DCF=90°,BC=CD,结合CE=CF,可证△BCE≌△DCF,从而有BE=CF;(2)延长BE交DE于点M,由全等可知∠CBE=∠CDF,借助等量代换得到∠BMF=90°,从而有BE⊥CF.解:BE=DF,且BE⊥DF.理由如下:(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DC,∠BCE=90°∴∠DCF=180°-∠BCE=180°-90°=90°.∴∠BCE=∠DCF.又∵CE=CF.∴△BCE≌△DCF.∴BE=DF.(2)如图,延长BE交DE于点M,∵△BCE≌△DCF.∴∠CBE=∠CDF.∵∠DCF=90°.∴∠CDF+∠F=90°.∴∠CBE+∠F=90°.∴∠BMF=90°.∴BE⊥DF.四、巩固练习:1.判断题:(1)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 √ ) (4)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5)对角线垂直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 )(6)四边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 )2.以正方形ABCD的一边DC向外作等边△DCE,则∠AEB=_____.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DE是等边三角形∴∠BCE=90+60=150°,CB=CE∴∠CEB=15°同理∠AED=15°∴∠AEB=60-15-15=30°3.正方形ABCD中,M为AD中点,ME⊥BD于E,MF⊥AC于F,若ME+MF=8cm,则AC=________.提示:AC=2OA=2(ME+MF)=16cm.4.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中,P为BD上一点,PE⊥BC于E, PF⊥DC于F。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ppt课件
正方形 矩形法
1、先说明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说明有一 组邻边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定义法)
2、先说明它是矩形,再说明这个矩 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矩形法)
3、先说明它是菱形,再说明这个 菱形有一个角是直角。(菱形法)
第九页,共四十四页。
第十九章 四边形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还有哪些?
猜想结论,分组验证
1.如图,在ΔABC中,
EF为ΔABC的中位线,
①若∠BEF=30
E A
则AC= 16cm .
第十六页,共四十四页。
B F C
猜想结论,分组验证
2.在AC的下方找一点D, 做CD和AD的中点G、H, E 问EF和GH有怎样的关系? EH和FG呢?
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 ?正P方23形
第十九页,共四十四页。
P23做一做
已知:如图,点A1、B1、C1、D1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BC、
CD、DA的中点。
A
A1
B
求证:四边形AE1B1C1D1是正方形。
D1 2 1 O
F D
C1
第二十页,共四十四页。
结论:当ABCD是上面的图形时,四边形EFGH仍为平行四边形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四页。
P25习题1.8 第2,3题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四页。
学以致用
图形发散练习
A HD
E
G
D
H A
E
G
BF C
ABCD是 凸四边形
BF C
AB、AD在同一 线段上
D
H
E
G A
BF C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 边形1.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1课时正方形的性质同步练习及答案
3 第1课时正方形的性质知识点 1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求解与线段有关的问题1.如图1-3-1,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DC上,DE=4,EC=2,则AE的长为________.1-3-11-3-22.如图1-3-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DC上,AE平分∠DAC,EF⊥AC,F为垂足,那么FC=________.3.2017·广安如图1-3-3,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F分别是AB,AD上的一点,且BF⊥CE,垂足为G.求证:AF=BE.图1-3-3知识点 2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求解与角有关的问题4.如图1-3-4,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则∠AEB的度数为( ) A.10° B.12.5° C.15° D.20°1-3-41-3-55.如图1-3-5,E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一点,且BE=BC,则∠DCE=________°.6.2017·怀化如图1-3-6,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BC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ABE≌△DCE;(2)求∠AED的度数.图1-3-6知识点 3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求解与面积有关的问题7.若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4,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A.8 B.4 2 C.8 2 D.16图1-3-78.如图1-3-7,三个边长均为2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O1,O2是其中两个正方形的中心,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9.如图1-3-8,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F分别为DC,BC的中点.(1)求证:△ADE≌△ABF;(2)求△AEF的面积.图1-3-8知识点 4 正方形对称性的应用10.如图1-3-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的顶点O,B的坐标分别是(0,0),(2,0),则顶点C的坐标是( )A.(1,1) B.(-1,-1)C.(1,-1) D.(-1,1)1-3-91-3-1011.如图1-3-10,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BE=2,AE=3BE,P是AC上一动点,则PB+PE的最小值是________.12.如图1-3-11,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BFC的度数为( )A.45° B.55° C.60° D.75°1-3-111-3-1213.如图1-3-1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连接AC,AE平分∠C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E,FA⊥A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则EF的长为________.14.如图1-3-13,将边长为8 cm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E处,点A落在点F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的长是________.1-3-13 1-3-1415.如图1-3-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1的正方形OA1B1C1的两边在坐标轴上,以它的对角线OB1为边作正方形OB1B2C2,再以正方形OB1B2C2的对角线OB2为边作正方形OB2B3C3,以此类推,则正方形OB2017B2018C2018的顶点B2018的坐标是________.16.如图1-3-15,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在OD,OC上,且DE=CF,连接DF,AE,AE的延长线交DF于点M.求证:AM⊥DF.图1-3-1517.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EAF=∠CEF=45°.(1)将△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如图1-3-16①),求证:△AEG≌△AEF;(2)若直线EF与AB,A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M,N(如图1-3-16②),求证:EF2=ME2+NF2.图1-3-161.213 2.2-13.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 =BC ,∠A =∠CBE =90°. ∵BF ⊥CE ,∴∠BCE +∠CBG =90°. ∵∠ABF +∠CBG =90°, ∴∠BCE =∠ABF .在△BCE 和△ABF 中,∠BCE =∠ABF ,BC =AB ,∠CBE =∠A , ∴△BCE ≌△ABF (ASA), ∴AF =BE . 4.C 5.22.56.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BC 是等边三角形, ∴BA =BC =CD =BE =CE ,∠ABC =∠BCD =90°,∠EBC =∠ECB =60°, ∴∠ABE =∠ECD =30°.在△ABE 和△DCE 中,AB =DC ,∠ABE =∠DCE ,BE =CE , ∴△ABE ≌△DCE (SAS). (2)∵BA =BE ,∠ABE =30°, ∴∠BAE =12×(180°-30°)=75°.∵∠BAD =90°,∴∠EAD =90°-75°=15°, 同理可得∠ADE =15°,∴∠AED =180°-15°-15°=150°. 7.A 8.29.解:(1)证明:∵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AD =AB ,∠D =∠B =90°,BC =DC . ∵E ,F 分别为DC ,BC 的中点, ∴DE =12DC ,BF =12BC ,∴DE =BF .在△ADE 和△ABF 中,AD =AB ,∠D =∠B ,DE =BF , ∴△ADE ≌△ABF (SAS).(2)由题知△ABF ,△ADE ,△CEF 均为直角三角形,且AB =AD =4,DE =BF =12×4=2,CE =CF =12×4=2,∴S △AEF =S 正方形ABCD -S △ADE -S △ABF -S △CEF = 4×4-12×4×2-12×4×2-12×2×2=6.10.C11.10 12.C 13.4 14.3 cm 15.(0,21009)16.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OD =OC . 又∵DE =CF ,∴OD -DE =OC -CF ,即OE =OF .在△AOE 和△DOF 中,AO =DO ,∠AOE =∠DOF ,OE =OF , ∴△AOE ≌△DOF (SAS), ∴∠OAE =∠ODF .∵∠OAE +∠AEO =90°,∠AEO =∠DEM , ∴∠ODF +∠DEM =90°, 即AM ⊥DF .17.证明:(1)∵△ADF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 , ∴AG =AF ,∠GAF =90°. ∵∠EAF =45°,∴∠GAE =∠GAF -∠EAF =90°-45°=45°, 即∠GAE =∠EAF .在△AEG 和△AEF 中,⎩⎪⎨⎪⎧AG =AF ,∠GAE =∠EAF ,AE =AE ,∴△AEG ≌△AEF (SAS).(2)把△ADF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 ,如图,连接GM ,则△ADF ≌△ABG , ∴DF =BG .由(1)知△AEG ≌△AEF , ∴EG =EF . ∵∠CEF =45°,∴△BME ,△DNF ,△CEF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E=CF,BE=BM,NF=2DF,∴BE=DF,∴BE=BM=DF=BG,∴∠BMG=45°,∴∠GME=45°+45°=90°,∴EG2=ME2+MG2.又∵EG=EF,MG=2BM=2DF=NF,∴EF2=ME2+NF2.。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学习目标】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及菱形与正方形的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要点梳理】要点一、正方形的定义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做正方形.要点进阶: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它是特殊的菱形,又是特殊的矩形,更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还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要点二、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1.边——四边相等、邻边垂直、对边平行;2.角——四个角都是直角;3.对角线——①相等,②互相垂直平分,③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又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要点进阶: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其对角线将正方形分为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要点三、正方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除定义外,判定思路有两条:或先证四边形是菱形,再证明它有一个角是直角或对角线相等(即矩形);或先证四边形是矩形,再证明它有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即菱形).要点四、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或者可表示为:要点五、顺次连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1)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3)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4)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要点进阶:新四边形由原四边形各边中点顺次连接而成.(1)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新四边形是矩形.(2)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则新四边形是菱形.(3)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且相等,则新四边形是正方形.【典型例题】类型一、正方形的性质例1、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AQ⊥BE于点Q,DP⊥AQ于点P.(1)求证:AP=BQ;(2)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中四对线段,使每对中较长线段与较短线段长度的差等于PQ的长.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K分别在BC,AB上,点G在BA的延长线上,且CE=BK=AG.以线段DE、DG为边作DEFG.(1)求证:DE=DG,且DE⊥DG.(2)连接KF,猜想四边形CEFK是怎样的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猜想.【变式2】如图,三个边长均为2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O1、O2是其中两个正方形的中心,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类型二、正方形的判定例2、如图,在Rt△ABC中,∠BAC=90°,AD=CD,点E是边AC的中点,连接DE,DE的延长线与边BC相交于点F,AG∥BC,交DE于点G,连接AF、CG.(1)求证:AF=BF;(2)如果AB=AC,求证:四边形AFCG是正方形.举一反三:【变式】(2015春•上城区期末)如图,矩形ABCD中,AD=6,DC=8,菱形EFGH的三个顶点E,G,H分别在矩形ABCD的边AB,CD,DA上,AH=2,连结CF.(1)若DG=2,求证: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2)若DG=6,求△FCG的面积.类型三、正方形综合应用例3、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D和CD上的点,若∠EBF=45°.(1)求证:AE+CF=EF.(2)若E点、F点分别是边DA、CD的延长线上的点,结论(1)仍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写出正确结论并加以证明.例4、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为O,如图所示,AE平分∠BAC交BC于E,交OB于F,求证:EC=2FO.【变式】在正方形ABCD的边AB上任取一点E,作EF⊥AB交BD于点F,取FD的中点G,连接EG、CG,如图①,易证EG=CG,且EG⊥CG.(1)将△BEF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如图②,则线段EG和CG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2)将△BEF绕点B逆时针旋转180°,如图③,则线段EG和CG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一.选择题1. 在正方形ABCD的边AB、BC、CD、DA上分别任意取点E、F、G、H.这样得到的四边形EFGH中,是正方形的有()A.1个 B.2个 C.4个 D.无穷多个2.将四根长度相等的细木条首尾相接,用钉子钉成四边形ABCD,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形状改变.当∠B=90°时(如图甲),测得对角线BD的长为.当∠B=60°时(如图乙),则对角线BD的长为()A. B. C. 2 D.3.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在AB边上.四边形EFGB也为正方形,设△AFC的面积为S,则( )A.S=2 B.S=2.4 C.S=4 D.S与BE长度有关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9,将正方形折叠,使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GH.若BE:EC=2:1,则线段CH的长是()A.3 B.4 C.5 D.65. 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S ,2S ,则12S S +的值为( ) A.16 B.17 C.18 D.196.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DC ,∠ADC=∠ABC=90°,DE⊥AB,若四边形ABCD 面积为16,则DE 的长为( )A .3B .2C .4D .8二.填空题7.延长正方形ABCD 的BC 边至点E ,使CE =AC ,连结AE ,交CD 于F ,那么∠AFC 的度数为______,若BC =4cm ,则△ACE 的面积等于______.8. 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BC 上一点,EF ⊥AC ,EG ⊥BD ,垂足分别为F 、G ,如果cm 25=AB ,那么EF +EG 的长为______.9.已知:如图,△ABC 中,∠ACB =90°,点O 为△ABC 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OD ⊥BC ,OE ⊥AC ,OF ⊥AB ,点D ,E ,F 分别是垂足,且BC =8cm ,CA =6cm ,则点O 到三边AB ,AC 和BC 的距离分别等于______cm .10.如图所示,直线a经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分别过顶点B、D作DE⊥a于点E、BF⊥a于点F,若DE=4,BF=3,则EF的长为_____.11.如图,菱形ABCD的面积为120cm2,正方形AECF的面积为50cm2,则菱形的边长为cm.12.如图所示,如果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再以AE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M,…已知正方形ABCD的面积S1=1,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依次为S2,S3,…S n (n为正整数),那么第8个正方形面积S8=.三.解答题13.如图,将正方形O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是原点,若点A的坐标为(1,),则点C的坐标?14.如图,点E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CDE 是等边三角形,连结EB 、EA ,延长BE 交边AD 于点F .(1)求证:△ADE ≌△BCE ;(2)求∠AFB 的度数.15.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点P 在AB 上从A 向B 运动,连结DP 交AC 于点Q .(1)试证明:无论点P 运动到AB 上何处时,都有△ADQ ≌△ABQ ;(2)当点P 在AB 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Q 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 面积的61; (3)若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B ,再继续在BC 上运动到点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Q 恰为等腰三角形.。
(共127页)北师大九年级上数学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本章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研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平行四边形角、边的特殊化, 研究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等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认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明确它们的内涵与外延;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进一步明确命题及其逆命题的关系, 不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本章研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图形比较多, 而且图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也比较多.教科书呈现这些内容时, 注意突出图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索与发现过程, 由观察度量、实验操作、图形变换等方式, 通过合情推理发现结论, 形成猜想, 运用演绎推理证明猜想.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变形——角的变化, 一个角为直角, 探究并发现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等性质;利用菱形的轴对称性, 探究并发现菱形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平分对角等性质.学生通过观察度量、实验操作、图形变换等, 运用合情推理, 探究并发现结论, 形成猜想, 进而要求学生运用演绎推理对猜想进行证明, 得出图形的性质.把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起来.菱形、矩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它们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研究方法, 与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研究方法一脉相承.§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菱形的概念、性质的发现过程2.掌握菱形的概念3.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4.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5.探索菱形的对称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菱形的性质.难点:菱形的轴对称需要用折叠和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 引入: 用多媒体显示下面的图形观察以下由火柴棒摆成的图形议一议: (1)三个图形都是平行四边形吗?(2) 与图一相比,图二与图三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目的是让学生经历菱形的概念,性质的发现过程,并让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要使学生明确图二、图三都为平行四边形(2)引导学生找出图二、图三与图一在边方面的差异二. 新课: 把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再用多媒体教科书中有关菱形的美丽图案,让学生感受菱形具有工整,匀称,美观等许多优点.菱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这个定理要求学生自己完成证明,可以根据菱形的定义推出,课堂上只需让学生说说理由就可以了,不必写证明过程.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已知:在菱形ABCD中, 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求证:AC ⊥ BD ,AC平分∠BAD 和∠BCD , BD平分∠ABC和∠ADC分析:由菱形的定义得△ABD是什么三角形? BO与OD有什么关系?根据什么?由此可得AO与BD有何关系?∠BAD有何关系?根据什么?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菱形的定义)BO=O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AC⊥BD , AC 平分∠BAD(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同理, AC平分∠BCD , BD平分∠ABC和∠ADC∴对角线AC和BD分别平分一组对角由定理2可以得出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它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另外, 还可以从折叠来说明轴对称性.同时指出以上两个性质只是菱形不同于一般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性质.菱形还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共性, 比如: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为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应用例1.在菱形ABCD中, 对角线AC、BD相交与点O, ∠BAC= 30°,BD=6 求菱形的边长和对角线AC的长.分析:本题是菱形的性质定理2的应用, 由∠BAC= 30°,得出△ABD为等边三角形, 就抓住了问题解决的关键.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菱形的定义)AC 平分∠BAD(菱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又∵∠BAC= 30°∴∠BAD= 60°∴△ABD为等边三角形∴AB=BD=6又∵OB=OD=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AC⊥B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由勾股定理得 AO2 + BO2= AB2∴AO= AC=2AO=四.巩固:教科书第141页课那练习1、2ODCBAODCBA五.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困惑?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定义(菱形的定义), 二条定理(菱形的性质定理), 二个结论(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六.作业:教学反思:§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菱形的判定定理的发现过程.2.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4.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并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 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菱形的判定定理.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课本“合作学习”既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又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提问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定义:一组邻边对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性质:除具备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 还具备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 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可根据什么来判定?定义, 此外还有两种判定方法,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菱形的判定.(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1、合作学习: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按大屏幕展示的方法对折两次, 并沿(3)中的斜线剪开, 展开剪下的部分, 猜想这个图形是哪一种四边形?一定是菱形吗?为什么?剪出的图形四条边都相等, 根据这个条件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 再证一组邻边相等, 依定义即知为菱形.结论: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板书)(三)、交流互动, 探求新知1、已知:如图, 在ABCD中, BD⊥AC, O为垂足.求证:ABCD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CO(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D⊥AC,∴AD=CD∴ABCD是菱形(菱形的定义).结论: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猜想: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不是菱形?启发:通过四个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得到四条边相等.结论: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四)、应用新知, 巩固练习1、课本“课内练习”2、思考题:如图, △ABC中, ∠A=90°, ∠B的平分线交AC于D, AH、DF 都垂直于BC, H、F为垂足, 求证:四边形AEFD为菱形.AB CDEFH(五)、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1、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4).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2、作业:教学反思补充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菱形两个邻角的比是1:5, 高是8cm, 则菱形的周长是().A. 16cmB. 32cmC. 64cmD. 128cm2、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 cm, 两对角线长的比是3:4, 则两对角线的长分别是().A. 6cm、8cmB. 3cm、4cmC. 12cm、16cmD. 24cm、32cm3、如图:在菱形ABCD中, AE⊥BC, AF⊥CD, 且E、F分别为BC、CD的中点,那么∠EAF等于().A. 75°B. 60°C. 45°D. 30°4、棱形的周长为8.4cm, 相邻两角之比为5:1, 那么菱形一组对边之间的距离为()A、1.05cmB、0.525cmC、4.2cmD、2.1cm5、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对角相等 B.四边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四角相等6、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下列条件中, 不能判定ABCD是菱形的是().A. AB=ADB. AC⊥BDC. ∠A=∠DD.CA平分∠BCD7、下列命题中, 真命题是().A.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B. 有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菱形.D. 菱形的对角线相等.8、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有().A.1条 B.2条 C.3条 D.4条9、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为10cm和24cm, 那么这个菱形的周长为_______, 面积为______.10、将两张长10cm宽3cm的长方形纸条叠放在一起, 使之成60度角, 那么重叠部分的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__.11、一个菱形面积为80, 周长为40, 那么两条对角线长度之和为__________.GA12、已知:如图, 在菱形ABCD中, E、F分别是BC、CD上的点, 且CE=CF.过点C作CG∥EA交AF于H, 交AD于G, 若∠BAE=25°, ∠BCD=130°, 求∠AHC的度数.13、如图所示, 已知菱形ABCD中E在BC上, 且AB=AE, ∠BAE=21∠EAD, AE 交BD于M, 试说明BE=AM.14、如图, 在△ABC中, AB=BC, D、E、F分别是BC、AC、AB上的中点, (1)求证四边形BDEF是菱形.(2)若AB=12cm, 求菱形BDEF的周长?15、已知:如图, △ABC中, ∠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 E是AB上一点, 且AE=AC, EF∥BC交AD于点F, 求证:四边形CDEF是菱形.16. 如图, 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AD、BC、AC分别交于点E、F、O,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17、已知:如图, C是线段BD上一点, △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 R、F、G、H分别是四边形ABDE各边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RFGH是菱形.18、如图, 已知在△ABC中, AB=AC, ∠B, ∠C的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M, DF∥CE, EG∥BD, DF与EG交于N, 求证:四边形MDNE是菱形.19.已知:如图, 四边形ABCD是菱形, E是BD延长线上一点, F是DB延长线上一点, 且DE=BF.请你以F为一个端点, 和图中已标明字母的某一点连成RHGFEDCBA一条新的线段, 猜想并证明它和图中已有的某一条线段相等(只须证明一组线段相等即可).(1)连接AF ;(2)猜想: AF = AE ;(3)证明:(说明:写出证明过程的重要依据)分析:观察图形应该是连接AF, 可通过证△AFB和△ADE全等来实现AF=AE.20.如图, 在菱形ABCD中, P是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重合), 连接DP交对角线AC于E连接BE.(1)证明:∠APD=∠CBE;(2)若∠DAB=60°, 试问P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 △ADP的面积等于菱形ABCD面积的, 为什么?21、如图, 四边形ABCD是菱形, BE⊥AD、BF⊥CD, 垂足分别为E、F.(1)求证:BE=BF;(2)当菱形ABCD的对角线AC=8, BD=6时, 求BE的长.22.如图, 在菱形ABCD中, ∠A=60°, AB=4, O为对角线BD的中点, 过O点作OE⊥AB, 垂足为E.(1)求∠ABD的度数;(2)求线段BE的长.点评:本题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 需要熟练掌握.23、如图所示, 在菱形ABCD中, ∠ABC=60°, 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DE=BE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此题难度不大, 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4、在矩形ABCD中, O是对角线AC的中点, EF是线段AC的中垂线, 交AD、BC于E、F.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25、四边形ABCD是矩形, 四边形AECF是菱形, 若AB=2cm, BC=4cm, 求四边形AECF 的面积.§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用综合法来证明矩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相关结论. 2 、能运用矩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与计算.二、教学重难点:矩形的性质的证明以及它与平行四边形的从属关系. 三、概念: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矩形的性质: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1)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2)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3.矩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4.矩形的对称性: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有2条, 是经过对角线的交点且垂直于矩形一边的直线.5.矩形的周长和面积:矩形的周长=)(2b a + 矩形的面积=长⨯宽=ab (b a ,为矩形的长与宽)★注意:(1)矩形被两条对角线分成的四个小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且面积相等.(2)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两组对边的中垂线是它的对称轴.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为一角90°一组邻边相等正方形平两组对边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一角为直角且一组邻边相等邻边相等一9角为0°等腰梯形两腰相等四、讲课过程:【经典例题:】例1:已知:O是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 E、F、G、H分别是OA、OB、OC、OD上的点, AE=BF=CG=DH, 求证:四边形EFGH为矩形.分析: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可以证明例2:判断(1)两条对角线相等四边形是矩形()(2)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4)在矩形内部没有和四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分析及解答:(1)如图四边形ABCD中, AC=BD, 但ABCD不为矩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即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3)如图,四边形ABCD中, ∠B=90°, 但ABCD不为矩形∴×(4)矩形对角线的交点O到四个顶点距离相等∴×,如图,【课堂练习题:】1.判断一个四边形是矩形, 下列条件正确的是()A.对角线相等 B.对角线垂直C.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2.矩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0cm和15cm, 其中一个内角平分线分长边为两部分, 这两部分分别为()A.6cm和9cm B.5cm和10cm C.4cm和11cm D.7cm 和8cm3.在下列图形性质中, 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B.四个角相等C .是轴对称图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4在矩形ABCD 中, 对角线交于O 点, AB=0.6, BC=0.8, 那么△AOB 的面积为 ; 周长为 .5一个矩形周长是12cm, 对角线长是5cm, 那么它的面积为 .6.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和12, 则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7.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是60°, 一条对角线与矩形短边的和为15, 那么矩形对角线的长为 , 短边长为 .8.矩形的两邻边分别为4㎝和3㎝, 则其对角线为 ㎝, 矩形面积为 cm 2.9.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边的夹角是40°, 则两条对角线相交所成的锐角是 .10.矩形的对角线相交所成的钝角为120°, 矩形的短边长为5 cm, 则对角线之长为 cm.11.矩形ABCD 的两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O 点, ∠AOB=2∠BOC, 若对角线AC 的长为18 cm, 则AD= cm.12、已知:如图所示, 矩形ABCD 中, E 是BC 上的一点, 且AE=BC,︒=∠15EDC .求证:AD=2AB .教学反思:§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与交流, 逐渐得出矩形的判定定理, 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 并会运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通过开放式命题,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索、小组交流, 培养学生的的逻辑推理、动手实践等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 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自信心, 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索矩形判定定理的过程及应用 难点:矩形判定定理的应用ABECD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对矩形的学习, 谁能回答以下问题1、判定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是什么?(用定义)(1)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2)再看它有无直角.2、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哪些性质?(通过对矩形定义及性质的回顾, 引出判定矩形除了定义外, 还有哪些方法, 导入新课.)环节二:尝试发现, 探索新知活动一:1、先请同学仅用手中量角器量一下图形(甲)(乙)中的四边形的角(有几个直角).甲乙2、然后通过同桌同学交流用有几个直角才能构成矩形, 并说明理由.(此问题的解决以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矩形的定义, 得出矩形的判定定理一.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深入学生中, 了解学生的探究进程并适当给予点拨.)最后教师进行适当板书进行推证、讲解.在此过程中, 全体同学可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活动二:教师提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相反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在学生回答是或不是的情况下, 让学生下例步骤进行探索.1、画任意两条长度相等的相交线段, 并把它们的四个顶点顺次连结, 看是不是矩形?2、画两条长度相等并且一条并分另一条的线段, 并把它们的四个顶点顺次连结, 看是不是矩形?3、画两条长度相等并且互相平分的线段, 并把它们的四个顶点顺次连结, 看是不是矩形?4、然后通过同桌同学交流用怎样的两条长度相等才能构成矩形, 并说明理由.最后通过教师演示动画, 师生进行适当交流、归纳、讲解, 得出矩形的判定定理二.(此问题的解决仍以分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 通过此种互动过程, 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 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 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三:矩形的判定定理二的证明.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AC=BD,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对于判定定理二的证明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与学生交流.(1)条件与结论各是什么?(引出条件与结论的关系)(2)使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已学过什么方法?(引出矩形的定义证明)(3)要证明一个角是直角, 根据平行四边形相邻两个角互补, 只需证明什么?(引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4)如何选择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它们的条件是否满足?最后由学生说出整个证明的过程, 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与板书.当判定定理一、定理二得出后, 让学生总结矩形的三种判定方法(定义, 定理一与定理二), 并对题设进行比较、区分,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定理应用的条件.环节三:应用辨析, 巩固定理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定理, 应用如下:应用一、工人师傅为了检验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否成矩形, 你有没有方法帮助工人师傅解决这个问题?(这一题是由引入判定定理二改编而成的, 主要考查学生的判定矩形的多种解决方法的实际问题.)应用二、例题讲解一张四边形纸板ABCD形状如图, 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若要从这张纸板中剪出一个矩形, 并且使它的四个顶点分别落在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上, 可怎么剪?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过去证明“依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经验, 使学生联想到连结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 然然后运用中位线定理, 这样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应用三、练习一、判断题:1、内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2、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3、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4、一组邻角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5、对角互补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练习二:如图AC, BD是矩形ABCD的两条结角线,AE=CG=BF=DH.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教学反思:§1.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矩形的性质及判定的应用2.理解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证明3.会利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几何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进一步掌握矩形的性质及判定的应用.难点: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证明要添加教DOCB AH EGFC OBA D多的辅助线,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要求教高,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1. 矩形的定义.2. 矩形的两个性质定理.3. 矩形的两个判定定理.4. 师生一起回答:有一句话既是矩形的性质,又是矩形的判定,那就是矩形的定义.5. 师生共同回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二. 新课讲授:1. 下面谈谈第5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证明过程.启发引导如下:1.帮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 根据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上游生回答).3. 回顾证明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一半,可以转换成怎样的一个等价命题. (上游生回答).4. 如何在图中画出2倍的CD. (中游生回答).5. 延长CD 到E,使DE=CD,问题就化归为证明哪两条线段线段相等. (中游生回答).6. 现在我们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有哪些新的方法. (上游生回答).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CB=RT ∠,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求证:CD=21AB 证明:延长CD 到E,使DE=CD,连接AE,BE.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 AD=DB又 CD=DE∴四边形AEBC 是平行四边形.∠ACB=RT ∠, ∴四边形AEBC 是矩形(矩形的定义). ∴CE=A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 CD=21AB 三 .巩固练习1.矩形具有而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特征是( ).A .对角相等 B. 对边相等 C .对角线相等 D. 对角线互相平分 2.如图, 在矩形ABCD 中, 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AB=5, AC=13, 则矩形ABCD 的面积__.B D E A ABCDEMFPH DCBA 3.已知, 矩形的一条边上的中点与对边的两个端点的连线互相垂直, 且该矩形的周长为24 cm, 则矩形的面积为 cm 2.4.如图所示, 在矩形ABCD 中, AB=2BC, 在CD 上取一点E, 使AE=AB, 则∠EBC= .5.如图, 已知△ABC 中, AB=AC, D 为BC 上一点, DE ⊥AB, DF ⊥AC, BM 为高, 求证:DE+DF=BM.6.如图, ABCD 是矩形纸片, 翻折∠B 、∠D , 使BC 、AD 恰好落在AC 上.设F 、H 分别是B 、D 落在AC 上的两点, E 、G 分别是折痕CE 、AG 与AB 、CD 的交点.(1)求证:四边形AECG 是平行四边形; (2)若AB =4cm , BC =3cm , 求线段EF 的长.7、已知:如图, 在△ABC 中, AB=AC, AD ⊥BC, 垂足为点D, AN 是△ABC 的外角∠CAM 的平分线, CE ⊥AN, 垂足为点E, 求证:四边形ADCE 为矩形.8、如图, 在矩形ABCD 中, AP=DC, PH=PC, 求证: PB 平分 CBH.9、如图, 矩形ABCD 中, E 为AD 上一点, EF ⊥CE 交AB 于F, 若DE=2, 矩形ABCD 的周长为16, 且CE=EF, 求AE 的长.10、已知:如图, 平行四边形ABCD 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E, F, G, H, 求证:四边形EFGH 是矩形.11、已知:如图, 四边形ABCD 是由两个全等的正三角形ABD 和BCD 组成的, M 、N•分别为BC 、AD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BMDN 是矩形.BAC D N M12、如图,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 AC DB交于O, E、F、G、H分别是四边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四.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各个层次的同学回答).2.还有什么困惑需要我们共同解决?教学反思:§1.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2、经历探索正方形有关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 了解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3、掌握正方形的性质4、掌握正方形的判定5、进一步加深对特殊与一般的认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出示一块方巾, 它是什么几何图形?(正方形)中国人对正方形有特殊的感情, 如“坦荡方正”, “天圆地方”等词语, 还有许多实物都是正方形的形状(教师可以多媒体演示),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正方形二、探索新知这块方巾是否也可以说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相比, 它有何特殊性?与一般的矩形相比, 它有何特殊性?与一般的菱形相比, 它又有何特殊性?三、梳理新知结合学生的发现, 师生共同归纳出以下几点:有一组邻边相等, 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正方形既是特殊的矩形, 又是特殊的菱形, 故正方形具有矩形、菱形的性质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条边相等对角线相等, 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判定: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四、巩固新知1、例题例1:如图:△ABC中,∠ACB=90°,CD平分∠ACB,DE⊥BC,DF⊥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四边形CFDE是正方形.HGOFEDCBA解∵CD平分∠ACB,DE⊥BC,DF⊥AC∴DE=D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DEC=∠ECF=∠CFD=90°,∴四边形 CFDE是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又∵ DE=DF(已证)∴四边形 CFDE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例2:已知:如图点A'、B'、C'、D'分别是正方形ABCD四条边上的点, 并且AA'=BB'=CC'=DD'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分析:法一:①先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②再证明四边形A′B′C′D′有一个角是直角法二:①先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②再证明四边形A′B′C′D′有一组邻边相等.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CD=DA又∵A`A=B`B=C`C=D`D∴D`A=A`B=B`C=C`D∵∠A=∠B=∠C=∠D=90°∴△AA`D`≌△BB`A`≌△CC`B`≌△DD`C`AD`=AB`=BC`=CD`∴四边形A`B`C`D`是菱形又∵∠AD`A`=∠BA`B`, ∠ AA`D`+∠AD`A`=90°∴∠AA`D`+∠BA`B`=90 °∵∠D`A`B`=180°—(∠AA`D`+∠BA`B`)=9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例3:如图:EG 、FH过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O,EG⊥FH,求证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解答: ∵正方形ABCD EG⊥FH∴∠OAH=∠OBE=45º, DB=AC OA=OB, ∠AOH=90º-∠AOE=∠BOE,∴⊿AOH≌⊿BOE﹙ASA﹚.∴ OH=OE.同理OE=OF=OG = OH,∴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FH=EG∵EG⊥FH ∴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2、巩固练习1、如图, 分别延长等腰直角△OAB的两条直角边AO和BO, 使AO=OC, BO=OD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第1课时正方形的性质
知识点 1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求解与线段有关的问题
1.如图1-3-1,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DC上,DE=4,EC=2,则AE的长为________.
1-3-1
1-3-2
2.如图1-3-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DC上,AE平分∠DAC,EF⊥AC,F为垂足,那么FC=________.
3.2017·广安如图1-3-3,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F分别是AB,AD上的一点,且BF⊥CE,垂足为G.求证:AF=BE.
图1-3-3
知识点 2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求解与角有关的问题
4.如图1-3-4,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则∠AEB的度数为( ) A.10° B.12.5° C.15° D.20°
1-3-4
1-3-5
5.如图1-3-5,E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一点,且BE=BC,则∠DCE=________°.
6.2017·怀化如图1-3-6,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BC是等边三角形.
(1)求证:△ABE≌△DCE;
(2)求∠AED的度数.
图1-3-6
知识点 3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求解与面积有关的问题
7.若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4,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
A.8 B.4 2 C.8 2 D.16
图1-3-7
8.如图1-3-7,三个边长均为2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O1,O2是其中两个正方形的中心,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
9.如图1-3-8,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F分别为DC,BC的中点.
(1)求证:△ADE≌△ABF;
(2)求△AEF的面积.
图1-3-8
知识点 4 正方形对称性的应用
10.如图1-3-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的顶点O,B的坐标分别是(0,0),(2,0),则顶点C的坐标是( )
A.(1,1) B.(-1,-1)
C.(1,-1) D.(-1,1)
1-3-9
1-3-10
11.如图1-3-10,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BE=2,AE=3BE,P是AC上一动点,则PB+PE的最小值是________.
12.如图1-3-11,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BFC的度数为( )
A.45° B.55° C.60° D.75°
1-3-11
1-3-12
13.如图1-3-1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连接AC,AE平分∠C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E,FA⊥A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则EF的长为________.
14.如图1-3-13,将边长为8 cm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E处,点A落在点F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的长是________.
1-3-13 1-3-14
15.如图1-3-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1的正方形OA1B1C1的两边在坐标轴上,以它的对角线OB1为边作正方形OB1B2C2,再以正方形OB1B2C2的对角线OB2为边作正方形OB2B3C3,以此类推,则正方形OB2017B2018C2018的顶点B2018的坐标是________.
16.如图1-3-15,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在OD,OC上,且DE=CF,连接DF,AE,AE的延长线交DF于点M.
求证:AM⊥DF.
图1-3-15
17.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EAF=∠CEF=45°.
(1)将△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如图1-3-16①),求证:△AEG≌△AEF;
(2)若直线EF与AB,A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M,N(如图1-3-16②),求证:EF2=ME2+NF2.
图1-3-16
1.213 2.2-1
3.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 =BC ,∠A =∠CBE =90°. ∵BF ⊥CE ,
∴∠BCE +∠CBG =90°. ∵∠ABF +∠CBG =90°, ∴∠BCE =∠ABF .
在△BCE 和△ABF 中,∠BCE =∠ABF ,BC =AB ,∠CBE =∠A , ∴△BCE ≌△ABF (ASA), ∴AF =BE . 4.C 5.22.5
6.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BC 是等边三角形, ∴BA =BC =CD =BE =CE ,∠ABC =∠BCD =90°,∠EBC =∠ECB =60°, ∴∠ABE =∠ECD =30°.
在△ABE 和△DCE 中,AB =DC ,∠ABE =∠DCE ,BE =CE , ∴△ABE ≌△DCE (SAS). (2)∵BA =BE ,∠ABE =30°, ∴∠BAE =1
2×(180°-30°)=75°.
∵∠BAD =90°,
∴∠EAD =90°-75°=15°, 同理可得∠ADE =15°,
∴∠AED =180°-15°-15°=150°. 7.A 8.2
9.解:(1)证明:∵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AD =AB ,∠D =∠B =90°,BC =DC . ∵E ,F 分别为DC ,BC 的中点, ∴DE =12DC ,BF =1
2BC ,
∴DE =BF .
在△ADE 和△ABF 中,AD =AB ,∠D =∠B ,DE =BF , ∴△ADE ≌△ABF (SAS).
(2)由题知△ABF ,△ADE ,△CEF 均为直角三角形,且AB =AD =4,DE =BF =1
2
×4=2,
CE =CF =12
×4=2,
∴S △AEF =S 正方形ABCD -S △ADE -S △ABF -S △CEF = 4×4-12×4×2-12×4×2-1
2×2×2=6.
10.C
11.10 12.C 13.4 14.3 cm 15.(0,2
1009
)
16.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OD =OC . 又∵DE =CF ,
∴OD -DE =OC -CF ,即OE =OF .
在△AOE 和△DOF 中,AO =DO ,∠AOE =∠DOF ,OE =OF , ∴△AOE ≌△DOF (SAS), ∴∠OAE =∠ODF .
∵∠OAE +∠AEO =90°,∠AEO =∠DEM , ∴∠ODF +∠DEM =90°, 即AM ⊥DF .
17.证明:(1)∵△ADF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 , ∴AG =AF ,∠GAF =90°. ∵∠EAF =45°,
∴∠GAE =∠GAF -∠EAF =90°-45°=45°, 即∠GAE =∠EAF .
在△AEG 和△AEF 中,⎩⎪⎨⎪
⎧AG =AF ,∠GAE =∠EAF ,AE =AE ,
∴△AEG ≌△AEF (SAS).
(2)把△ADF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 ,如图,连接GM ,则△ADF ≌△ABG , ∴DF =BG .
由(1)知△AEG ≌△AEF , ∴EG =EF . ∵∠CEF =45°,
∴△BME ,△DNF ,△CEF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E=CF,BE=BM,NF=2DF,
∴BE=DF,
∴BE=BM=DF=BG,
∴∠BMG=45°,
∴∠GME=45°+45°=90°,
∴EG2=ME2+MG2.
又∵EG=EF,MG=2BM=2DF=NF,∴EF2=ME2+N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