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 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 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 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 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如陆游的《书 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3、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 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 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 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 树灵鼍(tuó,)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 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 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23、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 《诗· 小雅· 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 嗷。维比哲人,谓我劬 (qú ,劳苦)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 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 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 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 “三更忽轸(zhěn ,悲痛)哀鸿思,九月 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 活。
9、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10、碧血: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 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碧 血”、“苌弘化碧”比喻蒙冤而死或忠心 不泯。 11、登高、凭栏:杜甫《登高》:“万里悲 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 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多传达相思 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21、琵琶:自古以来,琵琶弹出的多是忧愁 苦闷的调子。忧郁凄凉的调子。如王翰的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 上摧。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2、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 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王之涣《凉州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 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 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 须尽笙歌此夕欢。”
5、请缨。 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 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 一鞭直渡清河洛。”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 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 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 敌报国。
6、投笔。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 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 州。”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 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 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 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14、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 吟· 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 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 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 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15、班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 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 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 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6、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 樯橹(借代大船、战船)。
7、逐鹿 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 戎轩。” 《汉书· 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 下共逐之。” 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 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问鼎 《晋书· 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 畏而恶之。” 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 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 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 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 遂以 “问鼎”喻篡夺政权。 今常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 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一、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 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高适《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 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 为曲子名。 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 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间就飘满了 边塞大地。
2、楼兰: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 楼兰终不还。” 唐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 斩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 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 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 指建功立业。
边塞诗的主要诗人: 开元、天宝年间:高岑王李(高适、岑 参、王昌龄、李颀)。其中高岑可为代 表,所以人们又称之为“高岑诗派”。 中唐:李益 中晚唐:卢纶、王建、张籍、杜牧、马 戴、高骈、于濆等人。
边塞诗的主要内容(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 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 3、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 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 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 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 7、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 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音乐曲调名有: 1、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留)”, 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 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送别)之词, 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 《塞下曲六首》其一) 2、《关山月》——乐府旧题。《乐府古题 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多写征戍 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 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不同时期边塞诗的主导风格 盛唐诗风:多昂扬奋发的格调。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 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 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 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 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 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19、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饮酒:多传 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李白《宣州 谢眺楼饯别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 愁愁更愁。”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 昏后,有暗香盈袖。” 20、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 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 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 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 傲》:“浊酒一杯 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 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边塞诗鉴赏
执教:黄德雄
边塞诗和边塞诗派 边塞诗就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和边塞 风光的诗。 我们这里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 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归为这一 类。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 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 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兴盛的原因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6、《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 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7、《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 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许 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 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 雨下西楼。
中晚唐诗风: 中唐前期:昂扬奋发尚有余响; 晚唐及中晚唐时期:只有对昔日盛况的追 慕以及凄凉现实的哀悼。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 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之诗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 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 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 怅。
3、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 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 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 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 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 纪律严明的军营。 4、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王维 《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17、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18、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 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 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 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刘长卿《谪仙怨》: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 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 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至于对月 思人就更多了,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 明月。”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 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 “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 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等等。
边塞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烘托。
边塞诗的常用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号角、烽火、宝剑、 马、铠甲、狼烟、羽书、戈、矛、剑、戟、斧、 钺、刀、铩 ;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 郎、楼兰、安西、关山、黄河、关外、萧关、榆 关、沙场、绝域;胡、羌、羯、夷、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 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 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 敌豪情、昂扬精神
3、《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 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多为游 子(含“征人”)思乡。 4、《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 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 5、《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 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亡国之音。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杜牧《泊秦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