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的应用解剖
结肠知识点总结

结肠知识点总结一、结肠的解剖结构结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部分,它是由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六部分组成。
结肠在人体腹腔中呈“S”形状,它连接着小肠和直肠,承担着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进行进一步腐化、吸收水分的作用。
结肠的解剖结构非常复杂,具体可分为:1. 盲肠盲肠是结肠的起始部分,位于右下腹腔,形状像袋状,其一端连接着回盲瓣,另一端与升结肠相连。
2. 升结肠升结肠是盲肠的延长部分,它位于腹部右侧,与盲肠相连。
升结肠从右下腹向上移动,然后向左移动穿越到腹腔的左侧。
3. 横结肠横结肠是结肠的一部分,它位于腹部横向穿过。
横结肠连接着升结肠和降结肠。
4. 降结肠降结肠是横结肠的延长部分,它从左腹部向下延伸,连接着乙状结肠。
5. 乙状结肠乙状结肠是结肠的终末部分,它位于左下腹腔,连接着降结肠和直肠。
6. 直肠直肠是结肠的最末端,它位于骨盆腔内,连接着乙状结肠和肛管。
从上述结肠的解剖结构可以看出,结肠呈“S”形状,起到了将食物残渣进行腐化和吸收水分的作用。
二、结肠的功能结肠在人体消化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吸收水分、形成粪便、排泄废物等。
具体包括:1. 吸收水分结肠主要在这里进行吸收水分的功能,如果结肠无法有效吸收水分,会导致水分的大量流失,造成脱水现象。
2. 形成粪便结肠在这里将食物残渣进行腐化,长时间的停留导致建立了细菌群落,细菌群落产生大量气体。
气体、水分、细菌以及不被人体消化的碎渣形成了粪便。
在结肠大部分的过程是积压和贮存食物残渣,并且在这里进行细菌的发酵。
3. 排泄废物结肠将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这是结肠的一个重要功能。
排泄废物能够帮助我们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维持身体的健康。
通过上述对结肠功能的解析可以看出,结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它的功能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结肠的常见疾病结肠作为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一旦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
结肠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结肠息肉等。
右结肠动脉解剖_应用于腹腔镜手术

制订的诊断标准,长此以往,将使临床资料失去可比性,并有碍于国际交流。
因此,不断引进新概念、新技术,并广为传授,实属重要之举。
引进不是单纯模仿。
引进是一种革新,势必对某些传统或习惯构成挑战。
引进是一种创始。
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探索前进的道路,得出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由此可见,发展危重病医学,既要走中国的道路,又要与国际的进展相接轨。
推动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客观需要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二是需要一批先驱者的开拓以及后继的人才辈出。
然而,提高专业人员的学术素质是学科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国缺乏健全的“继续教育”体制,至今尚无正规的危重病医学培训课程,亦无专业医师或护士的考核制度。
已经呈现“高技术装备和低能工作人员”矛盾局面者,绝非个别单位。
目前迫切需要成立相应机构担负起国内有关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任务,制订正规的教材和培训大纲,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保持与大学高等教育和实习阶段的一贯性,推动继续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与此同时,还应致力于开辟国际间人才培训交流渠道,争取经过5~10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参与及努力下,造就出一批在危重病医学领域具有世界水平的骨干人才。
任重而道远。
希望全国从事危重病医学专业工作的有志之士团结起来,为促进危重病医学在我国的发展而努力。
(1996-10-03收稿)右结肠动脉解剖:应用于腹腔镜手术/Garcia -Ruiz Antonio …//Dis Colon Rectum ,1996;39(8):906~911 自从腹腔镜技术在胃肠道手术中应用以来,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肠系膜动脉解剖研究的兴趣。
目前腹腔镜结肠切除已成为常规治疗手段,因要在体内对不能直接接触的血管进行结扎,所以需要对肠系膜血管的解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迄今对结肠血管的正常解剖尚无统一的认识。
对结肠动脉解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随着肠道手术日益复杂,对血管变化的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解剖学和外科学深入细致的研究,已经对结肠的血液供应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但时至今日,甚至大多数医学教科书中仍然把一种不常见的变异作为“正常”的血管模式。
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

脂质体(liposome)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
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药物载体制剂。
亲水性药物可被包裹在脂质体内部的亲水相,疏水性药物 可以被包裹在其脂质层中。
由于其结构类似生物膜,可包封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具 有减少药物剂量、降低毒性、减轻变态反应和免疫反应、 延缓释放、降低体内消除速度、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并能靶向性释药等优点而得到广泛注意。
半包衣双层脉冲片结构为片芯和水不透性 半包围外膜。片芯从外到里分别为:第一剂药物 层、膨胀高分子材料层、第二剂药物层。其中 只有第一剂药物层裸露在外。
该方法是将含药丸芯层进行亲水凝胶膨胀层包 衣,外层再进行惰性高分子材料包衣,当胃肠液通过 控释膜进入溶胀层时,亲水凝胶逐渐水合溶胀直至 控释层破裂达到脉冲释药。
① 利用p H 敏感型聚合物包衣,包衣层在胃与小肠不溶解,在结肠高 p H 值环境中溶解而释药;
② 多重包衣能够更精确定位,系统到达末端回肠时,外层肠溶衣溶解 破裂,内层的亲水或疏水性包衣层能够将药物带至结肠部位。
③ 利用可在结肠定位降解的聚合物作包衣或载体材料,常用的是偶 氮类聚合物和多糖类,值得注意的是,多糖类聚合物易溶于水,须通过 交联或成盐等方法将其制成水不溶性材料之后再应用。如何使载体
2 .γ- 闪烁扫描法: 利用γ- 闪烁扫描法对药物在胃 肠道中的释药情况进行监测是目前较为理想的 方法, 即用放射性元素标记制剂, 在保证对人体 没有损害的前提下, 通过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 描( ECT)机显示药物在胃肠道内作用时间、作 用部位及转运过程等情况。
总结和展望
结肠定位给药可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
位置与用量有关,如要延长时间,可将水凝胶泵更 推向胶囊内部,或者增大水凝胶泵的体积。
大肠

升结肠
结肠
长度 :15cm
起止点 :在右髂窝处,起自盲 肠上端,沿腰方肌和右 肾前面上升至肝右叶下 方,转折向左前下方移 行于横结肠,转折处的 弯曲称结肠右曲(或称 肝曲)。 类型 升结肠属腹膜间位器官, 无系膜,其后面借结缔 组织贴附于腹后壁, 活动性:小
肝左叶 膈
脾 胰
肝右叶 胆囊
结肠右曲 横结肠 升结肠 回肠
阑尾
盲肠下端后内侧壁向外延伸的 一条细长的蚓状器官,其一般 长约5~7cm,偶有长达20cm 或短至1cm者。
结肠袋
回盲口
回盲瓣
阑尾口 阑尾瓣 阑尾系膜 呈三角形或扇形,
内含血管、神经、淋巴管及淋巴 结等,由于阑尾系膜游离缘短于 阑尾本身,致使阑尾呈钩形、S 形或卷曲状等不同程度的弯曲 McBurney点 右髂前上棘与脐
肛门内括约肌
由肠壁环行肌增厚形成的平滑肌管,环绕肛管上3/4段,从肛管直肠交 界向下延伸到白 线,故白线是肛门内括约肌下界的标志。肛门内括约肌有协助排便,但无括约肛门的作用。
肛门外括约肌 为骨骼肌,位于肛管平滑肌层之外,围绕整个肛管。肛门外括
约肌受意识支
配,有较强的控制排便功能。 其纤维所在部位,可分为皮下部、浅部和深部
回肠
盲肠
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Lanz点 左、右髂前上棘连 线的右、中1/3交点处
阑尾口 阑尾
阑尾系膜
阑尾位臵:回肠下位、盲肠后位、回肠前位、回肠后位、盲肠下位、盆位
阑尾炎
阑尾 管腔狭小,仅0.5cm左右。 阑尾壁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这就构成阑尾极易发炎的解剖基础。这种解剖特点,也容易使阑尾发 生梗阻,约70%的病人可发现阑尾腔有不同原因的梗阻,诸如粪块、粪石(即长时间停留的粪块 与阑尾分泌物混合凝聚,并可有钙质等矿物质沉积而成)、食物残块、阑尾本身扭曲及寄生虫 (如蛔虫和蛲虫)等都可造成阑尾梗阻。急性阑尾炎的炎症消退后,可以在阑尾形成瘢痕性狭窄,
腹腔解剖图谱_图文

胆囊动脉
胆囊动脉 起自肝右A,位于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围成). 常有变异.
胆总管 common bile duct
分为4段
1.十二指肠上段 位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切开探查引流术在该段进行.
2.十二指肠后段 位十二指肠上部后面, 行于下腔V前方,肝门V右側. 经网膜孔可探查此段结石.
3.胰腺段 胰头后方.胰头癌常压迫该段, 导致阻塞性黄疸.
腹腔解剖图谱_图文.ppt
成人腹腔主要器官的投影
右季肋区
①右半肝大部分 ②部分胆囊 ③部分右肾 ④结肠右曲
右外側区
①升结肠 ②部分回肠 ③右肾下部
右髂区
①盲肠 ②阑尾 ③回肠末端
腹上区
①右半肝小部分和左半肝大部分 ②胆囊③胃幽门部和部分胃体 ④十二指肠大部分⑤胰的大部分 ⑥两肾(部分)和肾上腺 ⑦胆总管,肝A和门V ⑧腹主A和下腔V
右三角韧带 冠状韧带右端,连于肝右叶 外后面和膈.
左三角韧带 位肝左叶上面和膈之间.变 异较多,常含肝纤维附件(新生儿特 有的肝残留物,可出现血管和胆管等 结构)
下面
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
胃的韧带
胃脾韧带 胃大弯左侧到脾门的双层腹膜.上份内有胃短血 管,下份有胃网膜左血管.
胃膈韧带 自胃底后面连至膈的双层腹膜.全胃切除时应将 之切断,才能分离贲门和食管.
脐区
①胃大弯②横结肠③大网膜 ④左右输尿管⑤十二指肠小部分 ⑥部分空回肠⑦腹主A和下腔V
腹下区
①回肠②膀胱(充盈) ③子宫(妊娠)④左右输尿管 ⑤部分乙状结肠
左季肋区
①左半肝小部分 ②胃贲门,胃底,部分胃体 ③胰尾④脾 ⑤结肠左曲 ⑥部分左肾
左外側区
①降结肠 ②部分空肠 ③左肾下部
【局部解剖学】中、下腹部脏器解剖

4.胰尾:
抵靠脾门。
六、肝门静脉
(一)位置:自胰颈后方上行,通过十二指肠上部的 深面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上行至第一肝门。
(二)组成: 肠系膜上静脉 脾静脉
在胰颈后方汇合而成。
(三)属支与收集范围: 肠系膜上、下静脉; 脾静脉; 胃左、右静脉; 胆囊静脉、附脐静脉。
(四)肝门静脉的特点
回盲瓣 控制小肠内容物过快进入结肠。
●回盲区是整个 消化管道中最易 发生套叠的部位。
阑 尾
appendix
根 McBurney lanz
体 系膜
回肠前位28% 盆位26% 盲肠后位24% 回肠后位8%
盲肠下位6%
上缘 下缘 游离缘
注意:成人与小儿阑尾的差别 成人:壁厚、腔小、开口小, 小儿:反之, 临床表现不同.
(3)结肠脾曲毗邻:
①前:胃大弯、第8肋软骨。
②上:胰尾、脾。 ③外:膈结肠韧带。
④后内:左肾、肾筋膜。
临床意义:结肠脾曲的肿瘤不易 被扪及。
(4)乙状结肠系膜根的位置:
骶髂关节
乙状结肠 间隐窝
骶骨上 部前面
小骨盆 左缘
乙状结肠系膜根的毗邻:
左输尿管
(5)横结肠与乙状结肠的鉴别要点
横结肠 乙状结肠
正 常 型
约90%
方 型
约3%
约2% 约4%
婴 儿 型
『
内
侧
育 型
袋 』 显
著
不
发
24% 6%
28% 8% 26%
X线检查时,通常 将小肠袢按部位分为 6组
③直肠上动脉:与乙状结肠动脉末 支间多无吻合。
➢(边)缘动脉
各结肠动脉分支之间 依次吻合,在近结肠处 形成一个连续的动脉弓, 从回盲部至乙状结肠与 直肠移行处,称缘动脉。
解剖肠子知识点总结

解剖肠子知识点总结一、肠子的解剖结构1.小肠小肠是在胃的下方,连接着大肠。
它主要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十二指肠位于胃和空肠之间,其内壁有大量绒毛,用于吸收养分。
空肠是最长的一部分,它与十二指肠相连,其内壁上也有很多绒毛。
回肠是最后一部分,它连接着大肠,起着吸收水分和细菌等作用。
2.大肠大肠是连接在小肠后面的一部分,主要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五部分。
盲肠位于回肠末端,它的右下方有一个附着着阑门,内有一些盲管。
盲肠末端形成了一个盲囊,叫作阑门曲。
横结肠连接在升结肠后面,它的左下方有一些附着在腹膜上的脂肪,叫做网状脂肪。
降结肠连接在横结肠后面,其下端部分形成了S状弯曲。
乙状结肠连接在降结肠后面,其内有一些固结着的附属结肠。
二、肠子的生理功能1.吸收养分小肠主要通过肠壁上的绒毛来吸收食物中的养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酸和氨基酸等。
在小肠中,这些养分被分解和吸收到血液循环中,然后被输送到全身各器官中。
2.吸收水分在大肠中,水分的吸收是非常重要的。
大肠通过对食物中的水分的吸收,帮助排出排泄物,维持体内的水平衡。
3.排泄废物最后,肠子的一个主要功能是排泄废物。
在食物中的残渣经过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过程后,变为排泄物,最终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三、与肠子相关的常见疾病1.胃肠炎胃肠炎指的是胃和肠的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
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泻等。
2.肠胃溃疡肠胃溃疡是在胃和十二指肠黏膜上发生的溃疡化病变。
常见的症状是腹痛、便血等。
3.胃肠道肿瘤胃肠道肿瘤是指发生在胃和肠黏膜上的恶性肿瘤。
常见的症状有消瘦、腹胀、便血等。
4.肠易激综合症肠易激综合症主要是以腹泻、腹痛和腹胀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
总结:肠子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结构和功能都非常复杂。
了解肠子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同时,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定期体检也是保护肠子健康的重要措施。
禽类肠组织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禽类肠组织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禽类肠组织结构是指鸟类、家禽等禽类动物肠道内部结构的组织构成和特点。
禽类肠道是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功能。
肠道内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其正常功能的实现和维持。
了解禽类肠组织结构的特点对于进一步研究禽类消化道功能以及病理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禽类肠组织结构复杂且多样,包含多种类型和特化的细胞和组织。
肠道壁由不同层次的组织构成,主要分为内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
其中,内膜包括具有吸收功能的肠上皮细胞和分泌功能的肠腺,粘膜下层含有多种免疫细胞和血管,肌层由平滑肌组成,浆膜则是肠道外部的保护层。
这些组织层次紧密配合,协同工作,以完成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禽类肠组织结构还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和影响。
例如,饲养条件、饲料成分、生长阶段和疾病状态等都会对禽类肠组织结构产生影响。
研究禽类肠组织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调控机制,并为优化禽类养殖管理和饲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禽类肠组织结构是禽类消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禽类的生物学功能和健康状态具有重要影响。
深入研究禽类肠组织结构的特点和调控机制,对于了解禽类消化道的生理功能、疾病发生机制以及饲养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的文章将从禽类肠道解剖结构和细胞组织结构两个方面详细介绍禽类肠组织结构的特点。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组织和章节划分。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禽类肠组织结构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介绍本文的章节划分和内容安排,帮助读者初步了解本文的逻辑结构。
目的部分则明确了本文探讨禽类肠组织结构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是肠组织结构概述、禽类肠道解剖结构和禽类肠道细胞组织结构。
肠组织结构概述将对禽类肠组织结构的整体特点进行综述,为后续章节的内容提供基础。
大肠癌 PPT

1、造口粘膜出血、坏死
正常造口 正常肠造口
造口出血坏死
2、造口回缩
3、造口周围皮肤糜烂
4
、 造 口 脱 垂
【健康教育】
• 治疗癌前病变 • 饮食指导:避免高脂肪、高蛋白、过于精细的
食物;造口者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腹泻 • 活动:适量活动,保持心情舒畅。积极参加社
会活动 • 向病人介绍造口护理方法和护理用品 • 教会扩肛和造口灌洗 • 定期随访
➢化疗或放疗 化疗以5-Fu及顺铂类为主的药物化 疗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 1.心理护理: • 2.营养支持:口服、静脉 • 3.术前肠道准备: • 1)饮食控制:术前3日进少渣半流质饮
食,术前2日起进流质饮食 • 2)应用肠道抑菌药 • 3)清洁肠道
护理措施
• 4.术前阴道冲洗 • 5.术前置导尿管 • 6.选择合适的造口位置: 1)便于自我护理。2)位于腹直肌内,以减少
造口旁疝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护理
• 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生命体征、伤口及引流情 况
• 2.饮食 • 3.体位与活动 • 4.引流管的护理 • 5.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预防切口感染: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伤口 敷料情况2)保持伤口周围清洁干燥,及时换药.3) 遵医嘱应用抗菌药 4)若发生切口感染,则开放 伤口,彻底清创
(二)造口情况评估
1、造口类型
2、腹壁伤口的保护情况 3、造口血液供应和排便情况 4、造口周围皮肤状况 5、造口并发症 6、对造口的认识及自我护理情况
(三)造口护理用物准备
肠造口袋选择
重复使用的造口袋 一次性使用的造口袋
造口袋种类
二件式重复使用的造口袋 一件式一次性造口袋
提取结肠固有层淋巴细胞的过程

提取结肠固有层淋巴细胞的过程提取结肠固有层淋巴细胞是一项常见的实验操作,用于研究肠道免疫系统和疾病发生机制等。
以下是提取结肠固有层淋巴细胞的基本步骤:
1.动物准备: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等),按照实验需要进行处理和麻醉。
2.结肠解剖:使用手术刀具将动物的腹部剖开,暴露出结肠。
将结肠取出并置于含有冷生理盐水或其他细胞培养液的培养皿中。
3.清洗结肠:用冷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当的缓冲液冲洗结肠,去除结肠表面的粪便和其他杂质,以减少后续实验的干扰。
4.切割结肠:使用细剪刀或刀片,将结肠切成小块,并转移到含有适当酶解液(如胰蛋白酶、DNA酶等)的培养皿中。
5.酶解结肠:将切割好的结肠组织在酶解液中进行酶解,通常需要在37摄氏度下恒温孵育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以便将结肠组织中的细胞释放出来。
6.过筛过滤:将酶解后的结肠组织经过细孔过滤器(如70μm 的过滤网)过滤,以去除残余的组织碎片和大块细胞,得到较为纯净的细胞悬液。
7.离心分离:将过滤后的细胞悬液离心,通常采用低速离心(如1000rpm,5分钟),以沉淀细胞。
8.去除上清液:将上清液倒掉,保留沉淀的细胞沉淀。
9.淋巴细胞分离: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如离心上清液于50%离心液和75%离心液的密度梯度上)或磁珠分离法等方法,分离出
结肠固有层淋巴细胞。
10.细胞计数:使用显微镜和血细胞计数板等设备,对分离得到的淋巴细胞进行计数。
11.存储或应用:将分离得到的淋巴细胞用于后续的实验操作,如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等。
以上是提取结肠固有层淋巴细胞的基本步骤,具体操作中需根据实验目的和动物模型的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
右半结肠毗邻层面及右半结肠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右半结肠毗邻层面及右半结肠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右半结肠毗邻层面及右半结肠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主要涉及对右半结肠与其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右半结肠血管的分布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在胚胎发育理论基础上,应用解剖学方法揭示右半结肠毗邻层面关系。
具体来说,对右半结肠的空间毗邻关系进行了明确划分,依次为右Toldt's融合
筋膜区、胰头十二指肠融合筋膜区、大网膜-横结肠融合筋膜区这3个区域。
对于右半结肠的血管系统,研究人员对其组成部分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具体包括回结肠动脉(ileocolic artery,ICA)、回结肠静脉(ileocolic vein,ICV)、右结肠动脉(right colic artery,RCA)和右结肠静脉(right colic vein,RCV)。
这些血管在解剖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理解右半结肠的血液供应和引流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这些研究成果在临床医学、外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手术切除右半结肠病变时,医生需要充分了解右半结肠毗邻层面及血管的分布情况,以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组织和血管,降低手术风险。
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之,对右半结肠毗邻层面及右半结肠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有助于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之结直肠与肛管疾病教学文案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病变多局限粘膜和粘膜下层,肠壁增厚明显,表 现为粘膜大量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形成.临床 上以血性腹泻为最常见,早期症状多为血便,腹 痛为痉挛性轻到中度疼痛. 外科治疗适应症:包括中毒性巨结肠,穿孔,出 血及癌变等.另外,因切除是治愈性治疗当病人 出现顽固性症状时也可考虑手术.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3、肛管:上自齿状线,下至肛门缘,长 约1.5-2CM,肛管被肛管内外括约肌环绕, 平时呈环状收缩封闭肛门。 齿状线:是 肛管直肠交界线。胚胎时期齿状线是内 外胚层交界处,故齿状线上下的血管、 神经及淋巴来源都不同,是重要的解剖 学标志。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肛管的重要性有:①齿状线以上是粘膜, 受自主神经支配,无痛感;以下为到肤, 受阴部内神经支配,痛感敏锐。②齿状 线以上由直肠上下动脉供应,以下为肛 管动脉供应。③齿线以上是直肠上静脉 丛,回流至门静脉;以下为直肠下静脉 丛,回流至腔静脉。④齿状线以上淋巴 流入腹主动脉旁或髂内淋巴结,以下淋 巴引流入腹股沟淋巴结及髂外淋巴结。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直肠指检: 是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方法.据统计70%直 肠癌可在直肠指检被发现:而直肠癌误诊 病例中80%是未作直肠指检,直肠指检几 个步骤:①右手戴手套涂润滑液,观察及触 触摩肛门周围情况②测试肛管松紧度,正 常时仅能通过一指,并感到肛门环缩.后方 触到肛管直肠环.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直肠壶腹部有上、中、下三条半月形直肠横壁, 称为直肠瓣,直肠下端与口径较小的肛管相连, 直肠粘膜呈现8-10个隆志邹壁,称为肛柱。肛 柱基底之间有半月形邹壁,称为肛瓣。肛瓣围 成小隐窝称为肛窦。肛门腺开口于此。窦内容 易积存粪屑,易于感染而发生肛窦炎,肛管与 肛柱连接部位有三角形乳头状隆起,称为肛乳 头。肛瓣边缘和肛柱下端在肛管直肠交界处形 成一锯齿状环行线,称齿状线。
肠系膜下静脉解剖学特点在左半结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肠系膜下静脉解剖学特点在左半结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对肠系膜下静脉及其主要属支出现率、常规走行、变异情况等进行统计与汇总,并结合左半结肠切除术给出相应临床指导建议。
方法:30 例标本于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交汇处灌注蓝色填充剂后,肉眼下分离并解剖肠系膜下静脉,观察其汇入点、走行、与周围组织、器官的伴随关系,测量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一)分型:根据肠系膜下静脉(IMV)汇入点不同将30 例标本分为I 型、II 型、III 型三型,分别占总体63.33%,13.33%,20.00%。
(二)变异度:30 例标本中,左结肠静脉和乙状结肠静脉均出现且长度变异度大,最大值分别为11.20cm,13.90cm;最小值分别为0.20cm,0.55cm;标准差分别为3.40,3.52。
(三)类型: 根据静脉支汇入肠系膜下静脉时所形成的一级属支数目及引流范围可分为A、B、C 三种亚型,分别占总体60.00%,33.33%,6.67%。
(四)IMV 及其属支与左侧输尿管的解剖位置关系:30 例标本中,全部的IMV 均于肠系膜下动脉和左侧输尿管之间走行,且其分支与左侧输尿管有不同类型的交叉。
结论:IMV 及其属支的变异程度大,走行分布广,多与左侧输尿管交叉,在左半结肠切除术中须注意避免损伤。
【关键词】肠系膜下静脉;汇入点;变异度【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43-02结肠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拥有丰富的血液循环系统。
在结肠疾病的治疗中,各种手术及介入技术被广泛运用[1],但术后并发症也逐年增加,除了手术操作难度高外,主要是由肠系膜下静脉(inferiormesenteric vein,IMV)的属支及其分布范围以及回流到门静脉的部位变异较大所引起的[2]。
充分了解IMV 走行在临床上应用价值颇高,清楚认识这些变异并掌握肠系膜静脉解剖学特点对常见结肠手术(结肠部分切除术、肠系膜下静脉分流术等)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是诊治肠道疾病的重要保证。
结直肠解剖特征范文

结直肠解剖特征范文结直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是连接到直肠末端的一段管状器官。
它是一个重要的器官,对于消化食物、吸收水分和储存粪便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直肠的解剖特征包括形状、位置、分段、壁层结构和血液供应等。
形状方面,结直肠通常呈一个S形状,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个部分。
这种形状有助于吸收营养和水分,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储存空间。
位置方面,结直肠位于腹腔内,被小肠环绕。
它主要位于盆腔,与脊柱相连,并通过胃前壁和大网膜与腹腔其他器官相连。
分段方面,结直肠可以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升结肠位于右下腹部,上部与回肠相连接,下部通过右结肠曲与横结肠相连。
横结肠横跨腹腔上部,通过左结肠曲与降结肠相连。
降结肠位于左部,通过乙状结肠与直肠相连。
壁层结构方面,结直肠的壁层结构包括黏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黏膜层内侧是一系列小突起称为结肠小憩室,这些小憩室有助于增加表面积以增强吸收。
粘膜下层富含血管和淋巴管,并且包含许多小的固有神经节。
肌层由外长肌层和内环肌层组成,它们通过收缩和松弛协调工作以推动粪便。
浆膜层则由一层薄的上皮细胞组成,它覆盖在壁层外部,保护结直肠免受感染。
血液供应方面,结直肠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大肠系膜动脉和大肠后动脉。
大肠系膜动脉分为上、中、下三个分支,分别对应结直肠的不同部位。
大肠后动脉则负责供应结直肠的后侧壁。
静脉血液则通过大肠系膜静脉和大肠门静脉回流至肝脏。
总的来说,结直肠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它具有特殊的形状、位置、分段、壁层结构和血液供应。
对于了解结直肠的解剖特征,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结肠的位置形态 结Fra bibliotek按其分布和形态:盲肠、升结 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 按发生学:
• 右半结肠:从盲肠至横结肠近端2/3,来源 于中肠
• 左半结肠:从横结肠远端1/3至直肠,来源 于后肠。
• 成人结肠全长120~200cm,平均约150cm。
• 最宽:盲肠,约7cm • 最窄:乙状结肠末端,约2cm。直乙交界处,
• 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营养整个结 肠
• 右半侧结肠的血液来源是由肠系膜上动脉 的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和中介长动脉 等分支供应
• 左侧的结肠血液供应由肠系膜下动脉的做 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供应。
• (四)、结肠的淋巴
• 来自结肠各部的淋巴回流伴随相应的血管 供应
• 结肠淋巴分壁内丛,中间丛和壁外丛
肿瘤好发部位。
• 横结肠是结肠中活动度最大的部分,最低 位可达脐下,甚至可下降到盆腔。
• 乙状结肠的长度变化很大,短的13~15cm, 长的超过60cm,平均25~40cm,活动度也 很大,过长的乙状结肠,特别是系膜的根 部较窄时,容易发生肠扭转。
• 结肠与腹膜 • 盲肠、升结肠、降结肠位于腹膜外,三面
• 升结肠近段 • 盲肠升结肠交界处
• 3、结肠的活动度
• 乙状结肠和横结肠的活动度最大,因为被 腹膜完全包裹,行肠镜检查是进镜难度较 大。结肠脾曲和肝曲的活动度最小,升结 肠和降结肠次之。
• 4、结肠的组织学特点 • 结肠在组织学上分为4层: • 浆膜层 • 肌层 • 粘膜下层 • 粘膜
• (三)结肠的血管
• 结肠淋巴引流方向有一定顺序,常由壁内 丛至壁外丛到结肠上淋巴结,再到结肠旁 淋巴结,然后经各结肠动脉附近的中间淋 巴结至中央淋巴结。
• (五)结肠的神经
• 结肠由自主神经支配,分交感神经和副交 感神经。
• 结肠的交感神经主要来自肠系膜上丛和肠 系膜下丛。
• 结肠的副交感神经来自右迷走神经和盆内 脏神经
被腹膜包裹。
• 横结肠、乙状结肠被腹膜完全包裹
• (二)、结肠的特点 • 1、结肠的解剖学标志 • 结肠在外观上有3个解剖标志 • 结肠带 • 结肠袋 • 肠脂垂
• 2、结肠的生理性狭窄 • 结肠有7处生理性狭窄,有括约肌生理性收
缩所致
• 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 • 乙状结肠--降结肠交界处 • 脾曲远侧 • 横结肠中段 • 肝曲
• 结肠的痛觉是经交感神经传到的
• 直肠的痛觉神经及反射性传入纤维均经盆 内脏神经(副交感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