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物理第三章主要涵盖了热力学和热学方面的知识。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和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定律,如温度、热能、热传递、热容、理想气体定律等。

以下是这一章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1. 温度: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一种表征。

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摄氏度(℃)或华氏度(℉)。

2. 热能:热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一种形式。

热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3. 热传递:热传递是热能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热传递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来实现。

4. 热传导:热传导是热能在物质内部通过分子间碰撞传递的过程。

热传导的速率取决于物质的导热系数、温度差和物体的几何形状。

5. 热对流:热对流是热能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的过程。

对流会受到流体的流速、流体的性质和温度差的影响。

6. 辐射:辐射是热能通过电磁波的传播传递的过程。

辐射的速率取决于物体的温度和物体的表面性质。

7. 热平衡:热平衡是指两个物体处于相同温度时,它们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的状态。

根据热平衡原理,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达到相同的温度。

8. 热容:热容是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比例关系。

热容可以用于计算物体的热力学性质。

9.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定律描述了理想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状态方程。

这个定律可以用来计算气体的温度、压力和容积之间的关系。

10. 等温过程:等温过程是指在恒定温度下进行的过程。

在等温过程中,理想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

11. 绝热过程:绝热过程是指在没有热量传递的条件下进行的过程。

在绝热过程中,理想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满足P^γV^γ=常数,其中γ是气体的绝热指数。

12. 等压过程:等压过程是指在恒定压强下进行的过程。

在等压过程中,理想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成正比。

总之,物理第三章主要涵盖了热力学和热学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理解热传递和热力学性质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程的实际问题。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篇一」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符号:t单位:摄氏度)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 0.1℃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无―20―100℃ 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无―30 ―50℃ 1℃同上5、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6、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②继续从外界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②继续向外界放热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7、汽化与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9、沸腾现象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10、升化和凝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升华吸热,凝华放热重视知识的.系统性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不能孤零零的背些定义在脑子里,要有一个对物理课本的系统概念,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汇总

第四章 物态变化第一节 温度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见下图)。

●如果使用温度计时超过它的量程,后果:① 玻璃泡胀破;② 测不出温度。

●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1) 温度计的玻璃泡 完全浸没于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 容器壁 或 容器底 。

(2)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 稍等一会 ,待 示数稳定 后再读数。

(3) 读数时温度计的 液泡应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 。

● 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

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 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①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弯曲的细管。

(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它表示的是人体的温度。

要使已经升上去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内,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摔下去(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 ②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一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1. 物质的三态: 固态 、 气态 、 液态 。

2.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物质从 固态 变成 液态 的过程叫做熔化,从 液态 变成 固态 的过程叫做凝固。

3. 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形成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海波、冰、金属、萘、盐等物质是晶体。

● 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一、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

2.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镜面反射:光滑表面反射光线,形成清晰的倒影。

- 漫反射:粗糙表面反射光线,光线分散,形成柔和的光照效果。

3.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 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 光的色散:不同波长的光在通过介质时折射角不同,导致光的分离。

二、透镜1. 透镜的分类- 凸透镜:两侧向外凸起,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 凹透镜:两侧向内凹陷,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 透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凹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在透镜两侧都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3. 透镜的应用-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的放大作用。

- 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

三、光的三原色1. 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 这三种颜色的光可以按不同比例混合,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2. 色光的混合- 加色混合: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光的强度增加,可以产生新的颜色。

- 减色混合:从白光中减去某些颜色的光,可以得到新的颜色。

四、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1. 平面镜成像- 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 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2. 眼镜- 近视眼镜:使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帮助近视眼聚焦在视网膜上。

- 远视眼镜:使用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帮助远视眼聚焦在视网膜上。

五、光的色散和应用1. 彩虹的形成- 原理:阳光通过空气中的小水滴,发生折射和反射,导致光的色散。

- 特点:彩虹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完整)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根据液体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液体用酒精,水银,煤油等。

◇温度单位:开尔文(K),基本单位;摄氏度(℃),常用单位。

摄氏温度这样规定: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

□温度计的使用: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要点: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2)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温度计浸入液体稍等一会儿,示数稳定了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面相平。

□体温计: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分度值为0.1℃,玻璃泡和直玻璃管做得很细,毛细弯管(缩口)方便读数。

可以从病人身上拿开,在测量前必须把液柱甩回玻璃泡中。

§第2节熔化和凝固□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叫热传递。

只能存在在有温差的环境中。

(热传递:传导,对流,辐射)□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试管、水、温度计、秒表、海波、蜡等。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或假设】熔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

这是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1)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3)待温度升至40℃(为了数据处理和绘图方便)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一、物态变化。

1. 物质的三态。

- 固态: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作用力强。

例如冰、铁块等。

- 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分子间距离比固态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弱。

如水、酒精等。

- 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弱。

如空气、水蒸气等。

2. 温度。

- 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 单位:- 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 热力学温度(T):单位是开尔文(K),它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 =t+273.15K(一般计算时取T = t + 273K)。

- 测量工具:温度计。

- 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 种类:实验室温度计(-20℃ - 110℃)、体温计(35℃ - 42℃)、寒暑表(- 30℃ - 50℃)。

- 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甩几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

-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 熔化。

-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 晶体熔化:-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的固体,如冰、海波、萘、各种金属等。

- 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 特点: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 晶体熔化图象:以冰为例,图象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有一段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冰的熔点(0℃)。

- 非晶体熔化:-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松香、玻璃、沥青等。

- 特点: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 非晶体熔化图象:温度随时间一直上升,没有水平线段。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的知识点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能量与功”。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体的能量、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守恒定律。

同时,本章还涉及了一些实际应用,如机械效率、能源转换等。

一、能量的概念与分类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

根据不同的性质和来源,能量可以被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都是不同的能量形式。

二、功的概念和计算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是用于描述物理过程中能量变化的一种物理量。

计算功可以使用力和位移的乘积,公式为W=F*s*cosθ,其中F为力的大小,s为物体的位移,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根据夹角的不同,功可以被分为正功、负功和零功。

三、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它表明在封闭系统内,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

这意味着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不能改变。

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动力学问题和热力学问题,例如机械效率、能量转换等。

四、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用来描述机械装置将输入能量转换为输出能量的比率。

它通常基于输入功和输出功的比较,例如机械上提水的效率可以根据输入功和输出功的比较来计算。

五、能量转换能量转换是指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这种转换可以通过热力学过程、化学反应、电子运动等方式实现。

能源转换问题可以看作能量转换的特例,通常用来描述如何将一种能源转换为另一种能源。

在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能量的概念,计算功的方法,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熟悉机械效率和能量转换等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我们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重要工具。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些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初二

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初二

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初二第三章热学一、温度和热量1. 温度:物体冷热的程度。

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2. 热量:物体所具有的热量大小。

通常用焦耳(J)来表示。

3. 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常用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4.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其中,传导是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热传递方式;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热传递方式;辐射是不需要介质的热传递方式。

5. 物质的热膨胀: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的体积会增大,这种现象叫做热膨胀。

常见的热膨胀现象有热胀冷缩和热膨胀缝隙。

6.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表明热量不会自发流向温度较低的物体,而是会随着热力学第一定律从高温热源向低温热源传递能量。

二、热量的传递1. 传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2. 传热方式及特点:(1)传导:物体内部的热传递方式,是固体、液体、气体中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

(2)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的热量传递方式,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热量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3)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的方式,不需要介质传递热量。

三、热功当量1. 定义:1焦耳的热量,相当于1焦的功。

2. 热功当量实验:通过实验测定热功当量的大小,可以得出1J热量相当于1J功的结论。

四、物质的热力学性质1.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转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 水和冰的熔化:水的熔点为0℃,当水的温度降到0℃时,水会发生熔化。

而冰的熔点也是0℃,所以在0℃时,冰的熔化和水的熔化同时发生。

3. 沸腾和凝结:物质从液态转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沸腾,从气态转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凝结。

4. 水和水蒸气的沸腾:水的沸点为100℃,当水的温度升到100℃时,水会发生沸腾,同时产生水蒸气。

五、热力学第二定律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热永远只能从热源向冷源传递。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热永远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而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一节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1.1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通常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1.2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过程,物态变化可以分为凝固、熔化、蒸发、沸腾、凝华、升华等几种类型。

第二节凝固和熔化2.1 凝固的条件和过程凝固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一般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才能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形成有序的结晶。

2.2 熔化的条件和过程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失去有序排列的结晶状态。

第三节蒸发和沸腾3.1 蒸发的条件和过程蒸发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通常发生在液体表面,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进行,能量主要来源于表面分子的热运动。

3.2 沸腾的条件和过程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出现的剧烈汽泡的现象,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发生,沸腾时液态的表面分子不再提供足够的能量,内部的分子开始剧烈运动。

第四节凝华和升华4.1 凝华的条件和过程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通常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来发生,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4.2 升华的条件和过程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同样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第五节物态变化的热学解释5.1 热学性质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可以通过热力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例如凝固和熔化时吸放热量,蒸发和凝华时吸放热量。

5.2 物态变化的热力学公式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以通过热力学公式来计算,如凝固熔化时的热量公式Q=mL,蒸发沸腾时的热量公式Q=mLv。

第六节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6.1 凝固和熔化在冰淇淋制作中的应用冰淇淋的口感和质地与其凝固和熔化过程有密切关系,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

6.2 蒸发和沸腾在烹饪中的应用烹饪过程中食材的蒸发和沸腾过程会给食物带来特殊的香味和口感,掌握这些物态变化有助于提高烹饪技能。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传播。

光传播的速度是有限的,约为3×10^8m/s。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线在真空和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等的。

3.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sin(i)/sin(r)=n2/n1,其中i是入射角,r是折射角,n1和n2分别是两个介质的折射率。

4. 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的界面时,部分光会被反射,部分光会被折射。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5. 镜子的成像:平面镜和曲面镜都可以进行反射成像。

平面镜的成像是虚像,位置与物体相对称;曲面镜的成像有凸镜和凹镜两种情况,成像可以是实像或虚像,位置与物体的位置和凹凸程度有关。

6. 透镜的成像: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类型。

凸透镜可以形成实像和虚像,凹透镜只能形成虚像。

成像的位置和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和大小有关。

7. 光的色散:光在通过光学器件时,不同颜色的光会因为折射率的
不同而发生偏折,产生彩色光的分离现象。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人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 测量工具:温度计(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3、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C 。

4、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C,沸水的温度为 100 C, 0 100份,每一份代表1 C 。

1 •要认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2 •要认清它的零刻线,即零摄氏度的位置。

3 .要认清它的分度值,即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4.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 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5.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 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6.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6、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情况,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 为35〜42 C 。

玻璃泡和直玻璃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并且略有弯曲,使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离开人体后 ,体温计仍能准确地显示人体的温度。

1、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3、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4、 凝固:物质从液太变成固态:5、 6、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7、熔点和凝固点(1)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2•特点(1)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或凝固点。

(2)在熔化过程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3. 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和100 C 之间等分成 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程風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咀O 工分度值一亍小梢代表的温度值。

第二 化和节熔 凝固(熔化固态:”液态: ・壮态 I 凝周丿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7、生活中常见的三种温度计的区别I 晶体非晶体& 熔化需要持续加热,所以吸热,凝固需要降温,是放热。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概念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概念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概念总结
概念1: 物理量
物理量是用于描述物体的特性和变化的属性,如质量、速度、力等。

概念2: 量纲和单位
量纲是指物理量的种类,单位是表示物理量大小的标准。

量纲和单位是相互对应的。

概念3: 洛伦兹力
当带电粒子在磁场和电场中运动时,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

洛伦兹力的方向垂直于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和磁场或电场的方向。

概念4: 电流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传递的现象。

电流的大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概念5: 电路
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元件等组成的闭合路径。

在电路中,电流会沿着闭合路径进行流动。

概念6: 电阻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作用。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
材料和几何形状。

概念7: 电压
电压是电源提供给电路的能量大小。

电压使电荷在电路中产生
电流。

概念8: 电阻的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描述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的规律。

根据欧姆
定律,电压与电流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概念9: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是指电器元件依次连接起来,电流只能顺序通过各个
元件。

并联电路是指电器元件平行连接,电流在各个元件之间分流。

概念10: 简单电路的特点
简单电路中只包含一个电源和少量的电器元件。

通过简单电路的实验可以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的概念总结。

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或课堂讲义。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状态改变。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固态到气态的升华、气态到液态的凝结、液态到固态的凝固等。

1. 熔化: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液态,称为熔化。

熔化是物质从有序排列的固态结构转变为无序排列的液态结构。

熔点是物质熔化的温度。

2. 汽化:液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气态,称为汽化。

汽化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沸腾,即液体中部分分子剧烈运动,液体不断产生气泡;另一种是蒸发,液体表面的分子从液态直接跃入气态。

3. 升华: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直接变为气态,称为升华。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结构直接转变为气态结构,没有液态中间过程。

升华是一种不常见的物态变化,常见的升华物质有干冰、樟脑等。

4. 凝结:气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液态,称为凝结。

凝结是物质从无序排列的气态结构转变为有序排列的液态结构。

凝结的逆过程是汽化。

5. 凝固:液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固态,称为凝固。

凝固是物质从无序排列的液态结构转变为有序排列的固态结构。

凝固的逆过程是熔化。

在物态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即质量在不同物态之间不变。

物质的温度在物态变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直到物态变化结束后才会再次升高或降低。

物质的物态变化与外界条件有关,如升华物质的升华温度取决于环境的压强,液体的沸点受到大气压力的影响等。

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物质吸收或释放了一定的热量。

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潜热,是保持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存在的能量。

在汽化和凝结过程中,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也称为潜热。

物态变化可以通过变化条件来控制,如加热物质可以使其熔化或汽化,冷却物质可以使其凝固或凝结。

根据物质的特性和需要,可以利用不同的物态变化过程来进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加工。

初二物理第三章

初二物理第三章

初二物理第三章一、光的直线传播。

1.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例如,在空气中,如果没有灰尘、烟雾等干扰,光会沿直线传播;在清澈均匀的水中、玻璃中也是如此。

这是因为介质均匀时,光传播的速度和方向不会受到不均匀因素的干扰。

-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能证明光的直线传播。

比如小孔成像,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物体上方的光通过小孔后会到达屏幕的下方,物体下方的光通过小孔后会到达屏幕的上方。

2.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 激光准直就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在建筑施工中,为了保证挖掘的隧道是直的,就可以利用激光束来准直。

- 射击瞄准也是如此,当我们瞄准目标时,实际上是让枪的准星、缺口和目标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这样才能准确击中目标。

二、光的反射。

1. 光的反射定律。

-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这三条定律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的。

- 例如,我们可以用一个平面镜、激光笔和量角器来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让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向平面镜,通过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可以发现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

2. 反射的类型。

-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

比如镜子对光的反射,在镜子表面非常光滑的情况下,光线按照反射定律进行反射,反射光线平行射出。

- 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例如,教室里的黑板,如果表面很光滑就会发生镜面反射,导致有些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而现在的黑板表面是比较粗糙的,光发生漫反射,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三、平面镜成像。

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初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初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一、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的程度;单位:摄氏度(℃)。

2.把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2.常用温度计(1)原理:利用液体的规律制成。

(2)使用方法①看: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计。

③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__________________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等: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____后再读数。

⑤读: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______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_________________。

⑥记:写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估读。

3.体温计(1)量程:;分度值:0.1℃。

(2)使用:测量前要,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4.常见温度值人体正常温度37℃人感觉舒适的温度20-26℃洗澡水温度40℃冰箱冷藏室4℃,冷冻室-18℃我国最低温-50℃;最高温49.6℃六种物态变化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

自然现象:露:液化雾:液化云:液化雨:液化冰雹:凝固霜:凝华雪:凝华雾凇:凝华俯视--偏大仰视--偏小二、熔化和凝固1.晶体和非晶体2.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液体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2)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熔化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2)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非晶体熔化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2)晶体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分类定义常见物质晶体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冰、海波、水晶、食盐、石墨、萘以及各种金属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蜡、松香、玻璃、沥青、塑料、橡胶等标出各阶段状态三、汽化和液化(一)汽化化两种方式沸腾:1.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沸腾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3.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蒸发:1.蒸发在下都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的,而且进行比较;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具有致冷作用。

初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初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初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一、引言初二物理的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有关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二、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方向的物理量。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作用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 - 改变物体静止状态下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开始运动。

-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下的速度,使物体加速、减速或改变方向。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合力是多个力合成后的结果。

•对于平行力,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些力的代数和。

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的过程。

•可以根据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关系,将力分解为水平分力和竖直分力。

四、力的分类1. 直角斜面上的力•斜面上的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斜面和平行于斜面的两个力。

2. 弹簧弹力•根据胡克定律,弹簧弹力与伸长量成正比。

•弹性力的方向与其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

3. 应力与应变•应力是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产生的单位面积上的力。

•应变是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产生的相对变形。

4. 重力和弹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弹力是物体受到支持力时产生的大小和方向相反的力。

五、课堂实验与应用1. 实验——合力的实验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弹簧秤和滑块等简单装置测量合力的大小与方向。

2. 应用——力的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力的分解原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 - 滑雪运动中,人们通过改变身体的倾斜角度来控制速度和方向。

- 赛车比赛中,车手可以通过转动方向盘来改变车辆运动的方向。

六、总结初二物理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

通过学习本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原理,并能够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来解决物理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力的分解原理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

八年级上物理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物理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光现象一.光的色彩颜色1.光源:自身能物体。

光源可以分为和两种。

天然光源有,,;人造光源有,,。

2.拓展: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或其他光源射出的光,就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

比如,,。

3.英国物理学家首先研究的光的色散现象,通过光的色散实验,用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从上到下是七种色光。

同理,被分解的色光也可混合成白光。

色散现象表明:①.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复合而成的复色光;②.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时偏折角度不同,红光偏折小,紫光偏折大;③生活实例:雨后彩虹4.光的三原色:①红,绿,蓝,这三种色光可以合成。

称它们三原色,是因为用它们只要适当调配可以合成绝大多数色光。

②应用:彩色电视机。

③注意:色光的混合不是光的色散的逆过程(例如,红光和绿光能合成黄光,但黄光仍然是单色光,它通过棱镜后不会再分散成红光和绿光。

)④颜料的三原色是:,,。

5.物体为什么呈现不同颜色的颜色?①.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

红色玻璃只能透过,其他颜色的光不能通过,在绿光照射下呈现。

无色透明物体能透过,用什么光照射,它就呈现与这种光完全一致的颜色。

②.不透明物体的物体是由决定的。

白色物体能;黑色物体能,若物体不反射光,那看上去就是。

例一:绿光照在穿红色上衣,白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的是什么颜色?例二:在白纸上用红笔写了字,在白光照射下,透过红色玻璃镜你能看清白纸上的字码?③应用:“夏不穿黑,冬不穿白”;“白纸黑字不容抵赖”二.不可见光红外线:1.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2.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太阳的热主要以的形式传递到地球上。

3.说明: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物体在辐射的同时也在。

4.红外线的应用:a.红外线夜视仪;b.红外烤箱;c.红外遥感;d.红外摄影紫外线:1.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的不可见光叫紫外线;2.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3.说明: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他炽热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4.应用:a.化学作用:使照相底片感光;b.生理作用:杀菌消毒;c.荧光效应:验钞机5.适量照射紫外线对人体有益,但不能过量照射。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3.1 温度一、温度(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的规律制成的。

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使用前“两看〞——量程与分度值;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 Ⅱ.体温计:35℃~42℃、0.1℃;Ⅲ.寒暑表:-35℃~50℃、1℃.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那么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及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五、体温计1. 量程:35℃~42℃;分度值:0.1℃.2.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

(否那么只升不降)☆典型例题1. 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36℃ ;图2中的示数为-9℃ 。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假设数字越来越大,那么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那么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假设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A.小红:37.6℃;B:小刚:36.9℃;C:小明:38.2℃;D:小华:36.5℃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角”的大小
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 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 再加上目
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 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 : 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靠近被观
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 斜射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 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 , 法线居中 , 空气中角大 , 光路可逆
⑴ 折射 光线, 入射 光线和 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⑵ 折射 光线和 入射 光线分居与 法线 两侧。 ⑶ 光从空气 斜射 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属于 近法线 折射。
实像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f
正立 放大
虚象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像距
f<v<2f v>2f |v|>u
应用
照相机 幻灯机 放大镜
⑴u=f 是 正立像和倒立 异侧的分界点。
⑵ u= 2f 是
名称
凸透 镜
凹透 镜
又名
会聚 透镜 发散 透镜
眼镜
老化 镜
近视 镜
实物 形状
光学 符号
性质
对光线有会 聚作用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 凸透镜、 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
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
F 分虚实 ,2f 大小 , 实倒虚正 ,
具体见下表 :
物距
像的性质 倒、 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点。 焦距( f ): 焦点 到凸透镜 光心 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F
F
F
F
3 、填表: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 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烛
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小的实像, 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 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 人就可以
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 : 近视眼要戴凹透镜 , 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
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
☆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 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 光的折射 而形成的 虚像 。
二、透镜
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 远小于 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 两个球面 球心的直线。
光心:( 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改变 。 焦点( F):凸透镜能使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 会聚在 主光轴上的一点 ,这个点叫焦
对光线有发 散作用
分界点
成实像和虚象, 像,像物同侧和
像放大和缩小的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 放大 的实像(或虚像) ,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 倒立缩小的实 像。
⑷成实像时: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 增大
像 变大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⑸成虚像时: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 减小
像 变小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 斜射入 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 ,折射角 =入射角 =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
虚像, 看到的位
置比实际位置 高
练习: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 斜射向 空气中 时发生折射, 折射角大于 入射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