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四)地表形态的变化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11讲地表形态的变化[课标内容要求]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知识体系导学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积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赢得良好开端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地球的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D为美洲板块、E为、F为南极洲板块。
此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2)板块边界类型:图中M为消亡边界,N为边界。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①图中a是两个大陆板块互相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②图中b、c是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的、海岸山脉或岛弧。
③图中d是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①从地质构造上看,A为,岩层向上,B为向斜,岩层向下。
②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A中心岩层,两翼岩层,B中心岩层,两翼岩层。
③从地形上看,A常形成,B常形成;但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A会被侵蚀成,B则成为。
(地形倒置)【指点迷津】地形倒置注意:“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为地形倒置,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
(2)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发生,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明显的,形成断层。
其中,A部分叫,常形成,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B 部分叫地堑,常形成狭长的地带,如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特别提醒】断层和断裂的区别判断某一地质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3.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1)火山喷发的类型:式喷发和式喷发。
(2)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裂隙式喷发的火山,熔岩物质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如美国哥伦比亚高原、印度西部高原等。
中心式喷发的火山,常在地表形成、火山口等火山地貌,如富士山、长白山主峰等。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导学案
冲刺2024年高考二轮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导学案(原卷+答案)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
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2.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3.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
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
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
据此完成4~5题。
4.形成莲花盆需要(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A.曲折的河道 B.平坦的河床C.充足的水汽 D.丰富的泥沙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
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
如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
据此完成6~7题。
6.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7.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主题1 全球构造地貌
B.温哥华日期为1月16日
C.悉尼处于正午
√D.纽约的日期为1月14日
1234567
北京时间1月15日12时10分,洛杉矶(西八区)是1月14日20:10,A错误; 温哥华(西八区)也是1月14日20:10,B错误; 悉尼(东十区)是1月15日14:10,C错误; 纽约(西五区)是1月14日23:10,故选D
C.可减弱次年东亚夏季风的强度,使我国夏 季雨带偏北
D.受岛弧链及大陆架的保护,其引发的海啸对我国影响较小
1234567
(2022·江苏南通开学考试)华南大陆
位于青藏高原以东,显生宙以来发生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次主要的构造运动,右图为“华南大
陆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式图”。读图完成
4~5题。
4.推测图中①处的地貌可能是
岩层中的金矿石先被外力作用挟 带到河水中,再经流水磨蚀、沉 积形成沙金。
12345
答案 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 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 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
12345
读材料可知,断裂空间分布处金 矿石出露较多,图示区域受地壳 抬升、河流深切影响,形成山高 谷深的地貌形态,河谷出露的岩 层较多,多沿断裂分布,故金矿 石出露概率较大;且图示地区山高谷深,河流众多,使金矿石可出 露的空间范围较大。
1234567
6.(2022·新疆昌吉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阿留申群岛由超过300个细小的岛屿组成,长1 900 km,总面积为
17 666 km2。19世纪后期,人们在阿留申群岛发现金矿。阿留申群岛多 地震,但历年地震造成的损害相对较小。岛上无树,植被以草甸、苔藓 为主。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位置。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4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4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突破练第7页(2017·吉林长春模拟)烃源岩指的是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与排出油气的岩石。
下图为我国柴达木盆地部分地区烃源岩沉积厚度等值线(单位:米)图,该烃源岩层顶部是一较完整的平面,底部呈现为不平的曲面。
烃源岩层厚度主要受沉积物的多少影响。
沉积物多少一般取决于沉积环境的地势高低、沉积过程中的地壳运动等因素。
据此完成第1~2题。
1.形成烃源岩的地质作用是()A.冷却凝固B.固结成岩C.变质作用D.重熔作用2.推测该烃源岩层甲乙沿线沉积环境及其变化最有可能是()A.在沉积过程中快速隆起B.在沉积过程中缓慢下降C.甲乙沿线较两侧地势高答案:1.B 2.C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烃源岩指的是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与排出油气的岩石”“烃源岩层厚度主要受沉积物的多少影响”,可知其为沉积岩层,沉积岩是外力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而成。
第2题,由图可知,甲乙一线沉积厚度比较薄,根据材料信息“烃源岩层厚度主要受沉积物的多少影响。
沉积物多少一般取决于沉积环境的地势高低、沉积过程中的地壳运动等因素”,并根据外力堆积填低的原理推测,地势较高处沉积物薄,较低处沉积物较厚,且沉积层底部为曲面。
故选C项。
(2017·北京海淀期中)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3~4题。
3.图中()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 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4.图中区域()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答案:3.D 4.D解析:第3题,地层②发生错动、位移,故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不同,形成③的作用为变质作用,形成④的作用为冷却凝固;⑤主要是岩浆喷发形成山地;读图可知,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所以D项正确。
2018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题训练(四) 地表形态的变化含答案
专题训练(四)地表形态的变化一、练基础小题——提速度(2017·山东师大附中模拟)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砂砾岩则是陆相碎屑沉积岩。
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如图为某海域地质剖面图,①~④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①→④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A.海退、海进、海进B.海进、海进、海退C.海进、海退、海退 D.海退、海退、海进2.与③→④时期海岸线的变化一致的现象是( )A.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B.沿海陆地被淹没C.河口区土地盐碱化减轻 D.咸潮危害减轻解析:1.D 2.B 第1题,根据材料中岩层形成与海水深浅的条件关系分析,图中①岩层形成时是深海环境,②岩层形成时海水变浅,说明海退;③岩层是陆相沉积,仍为海退;④岩层为浅海环境,为海进,故选D。
第2题,③→④为海进,海岸线移向陆地,河口三角洲面积缩小;沿海陆地被淹没;河口区土地盐碱化加重;咸潮危害加重。
(2017·牡丹江月考)科学家在我国安徽发现一具23亿年前陆上胎生鱼龙化石,如图为鱼龙化石照片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3.鱼龙化石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A.岩浆岩 B.变质岩C.沉积岩 D.花岗岩4.鱼龙化石所属岩石形成过程中所受地质作用对应右图中的(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3.C 4.B 第3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
第4题,化石是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的。
图中甲为沉积岩,乙为变质岩,丙为岩浆,丁为岩浆岩。
①为变质作用,②为固结成岩,③为重熔再生,④为冷却凝固。
(2017·天津和平区质量检测)沘江是澜沧江上游的一条主要支流,流域内分布着全国最大的铅锌矿区,是最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读沘江及周围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5~6题。
5.在沘江流域实施了梯级开发,其主要目的是( )A.增强通航能力 B.增加发电量C.保障农业用水 D.促进旅游业6.沘江谷地的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沘江谷地为断裂下陷后流水沉积而成B.沘江谷地为背斜隆起后外力侵蚀而成C.沘江河道分布在地堑构造中D.甲岩层为沘江泥沙沉积形成解析:5.B 6.C 第5题,从题干中可知,沘江流域分布着全国最大的铅锌矿,是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因此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发电量,为有色金属冶炼提供充足电能。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1.练高考(2018·卷)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
4.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C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试题点评】举一反三: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的方法:(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
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
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 地质构造的判断1.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
2.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间老,两翼新。
3.断层:岩层发生错误,从而显得不连续。
(2018·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 C.T2 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6.A 7.A 8.D8.阶地的形成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河流侵蚀作用,然后在上面堆积,二是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
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故地壳抬升是间歇性抬升。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河流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成因。
(2016•某某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19~20题。
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变化(二轮专题复习)
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图1示意
该河流中游地区图,图2为研究区同地点某年L月和M月
D 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
1.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 ) A.3月、5月 B.9月、7月
B C.8月、6月 D.5月、9月
2.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 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
微专题:地质作用(名题汇:专题过关验收卷P29)
广义的峰林是指在基岩上发育形成的聚峰成林的景观。湖南省是
我国峰林景观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峰林、花岗岩峰林、丹霞
峰林以及石英砂岩峰林,应有尽有精彩纷呈,下图示意宁远县九嶷
C 山南部“三分石”花岗岩峰林景观。据此完成 3~4题 。
3.湖南省集齐多种峰林地貌的主要条件是( ) ①不同岩层集备 ,且厚度均较大 ②岩层水平节理裂隙发育
①沙丘位置 ②沙丘坡形 ③沙丘面积 ④沙丘高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微专题3:地表形态的影响与地质灾害(二轮资料:P49)
(2022·湖南选考)某地位于太行山南段东
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
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
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
A 局(下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
A 12.根据图示可以判断,该地区( )
①O1与J之间发生过地壳抬升与外力侵蚀
②妖魔山是推覆体被侵蚀的残留物
③下伏地层被侵蚀形成构造窗
④北侧O1、O2为连续地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微专题:地质作用(名题汇:专题过关验收卷P32)
广巴塔哥尼亚冰原之上的雪山大都由花岗岩组成,山体 垂直方向的节理(岩石裂隙)发育。雪山多呈塔状,山峰 的崖壁近乎垂直 ,如一根根针维插在山上,尖峭挺立。 其中位于人迹罕至的菲茨罗伊峰,因其常年笼罩在“云 雾”之中,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海拔3359米,相对 高度1951米),成为无数登山爱好者、攀岩者的圣地。 近年来,巴塔哥尼亚地区因其独特的塔状尖峰和冰原景 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图甲示意巴塔哥尼亚 冰原和菲茨罗伊峰位置,图乙示意菲茨罗伊峰景观和岩 石节理结构 。 (1)运用内、外力作用的原理,说明巴塔哥尼亚雪山塔状尖峰形成的过程。 (2)分析菲茨罗伊峰常年“云雾”缭绕的原因。 (3)简析菲茨罗伊峰难以攀登的缘由。 (4)分析巴塔哥尼亚冰原地区游客的增加对当地的影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四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四)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成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往往成群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玛珥湖一般具有四周封闭完好、湖水较深、湖面平静、生物较少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下图为玛珥湖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C.地壳运动D.流水堆积2.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 )A.雨水和地下水B.雨水和河流水C.冰川融水和河流水D.冰川融水和雨水3.玛珥湖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 )A.生物残体B.河流挟带的泥沙C.早期喷发的火山灰D.风力沉积物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
构造运动稳定期,河流形成宽阔的谷地或平原(河漫滩)。
构造运动剧变期,河流以下切为主,原来的河漫滩抬升成为阶地。
如果这一过程多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河流河谷剖面图(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表示阶地级数)。
据此完成4~5题。
4.任一级阶地形成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地壳稳定—流水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地壳稳定—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堆积C.地壳抬升—流水堆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D.地壳下降—流水堆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5.图中公路选址于T1阶地,主要原因是( )A.保护生态B.地势低平C.防御洪水D.方便农耕(2021·浙江1月选考)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
下图为非洲南部局部图。
读图,完成6~7题。
6.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 )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7.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 )A.变质作用B.风化作用C.沉积作用D.喷出作用(2021·山东青岛一模)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土壤风蚀。
掌握沙地土壤风力侵蚀的形式及类型,对于防止土壤沙漠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018年高考地理分类解析 考点4 地表形态的塑造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4 地表形态的塑造(2018·全国卷Ⅰ·T6~8)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 T0B. T1C. T2D. 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 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解析】1选A,2选A,3选D。
第1题,据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由于当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故T3、T2、T1阶地由于位置较高,不再受河流侵蚀、堆积作用影响,故面积不会扩大。
而T0阶地由于受洪水期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会有泥沙沉积,因此面积会增大。
第2题,阶地的形成是受流水侵蚀,而阶地上面砾石的堆积,则是洪水带来的沉积物,河流流速越大,携带泥沙的能力就越强,根据四级阶地上沉积的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可推断T3形成时期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携带泥沙的能力最强。
第3题,图中阶地的形成经历两个过程,前期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平坦面,洪水期河流带来砾石在此堆积;后期由于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
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呈阶梯状,且每个阶梯上有一些砾石沉积,故该地壳的抬升是间歇性的,在每个间隙形成沉积。
(2018·全国卷Ⅲ·T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 8 千米。
据此完成 4、5 题。
4.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5.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但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解析】4选A,5选C。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学生版)
1.从近年高考看,考查内容上,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石圈物质的循环”是研究地质作用的基础。
以示意图的方式考查循环规律、过程原理是重要命题方向。
3.“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质构造类型、成因及实践意义,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是重要考点,结合工程建设,以地质构造图为背景是重要命题方式。
4.流水地貌、风力地貌的分布,成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重要命题点。
考向1 内力作用与地貌[真题诊断]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
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
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
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
完成下列问题。
命题趋势专题 四 ××地表形态的变化1.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2.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D2.B【解析】该组试题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
试题材料真实、新颖,考查内容为教材主干知识。
总体难度适中。
1.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
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③②①。
褶皱构造形成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即④介于③和②之间。
2.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
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
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
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主题10 沙丘
摩擦力 风源地远近 狭管效应
1.沙丘的形成 (1)沙源丰富
(2)动力搬运
(3)沙粒堆积
2.流动沙丘的危害 (1)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 (2) 风 蚀 : 土 壤 肥 力 下 降 ; 大 风 袭 击 ( 毁 坏 房 屋 、 刮 倒 作 物 、 摧 毁 电 线 杆等)。 (3)污染大气: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 (4)影响生产、生活: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
1234567
4.从沙源角度,河西走廊绿洲边缘流
动沙丘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绿洲内部固定灌丛沙堆植被被破坏
绿洲内部固定的灌丛沙堆植被被破坏,应该导致 绿洲内部沙丘的形成,而非边缘地区,排除A;
√B.砾质戈壁及风蚀地提供了丰富沙源
C.废弃的沙质干河床受风力吹扬起沙 废弃的沙质干河床受风力吹扬起沙符合沿着干 河床断续分布,排除C;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 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
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 泥沙面积较大。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
降水少,风力大,植被稀疏
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
12345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沙源多) 论据: 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 河流持续搬运泥沙; 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 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沙源少) 论据: 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 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 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选其中一种观点,并提供论据即可)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四地表形态及变化专题集训(四)
专题集训(四)一、选择题(共16小题)(2023·浙江台州二模)下图为某地构造油气藏地质图。
完成1~2题。
1.图中四处油气藏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D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④③①②2.有关断层对②处油气藏的影响,评价正确的是( A )A.断面阻隔,便于集聚B.断面较陡,便于运移C.断通地面,不易散逸D.断层藏油,易于开采【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沉积岩中位置靠下的岩层先形成,位置靠上的岩层后形成。
根据断层左右岩层对应关系判断,④所在岩层形成时位置最靠下,最先形成;③所在岩层位于④所在岩层以上,在①②所在岩层以下,故形成晚于④,早于①②;①②位于同一岩层,油气应分布于背斜处,即①处,而②处不是背斜,本不应该有油气分布,但形成断层后,断面阻隔油气向右侧移动,因此聚集于断层左侧,其形成晚于①,选D。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断层面阻隔油气向右侧移动,使油气聚集于断层左侧,A正确。
(2023·浙江1月高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3~4题。
3.图中岩浆岩( A )①沿断层F侵入②切穿背斜轴部③切穿向斜轴部④早于寒武纪形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C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岩浆岩位于断层F中,说明岩浆沿断层F侵入,形成岩浆岩,①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岩层两翼新中间老,为背斜,岩浆岩切穿背斜轴部,②正确,③错误;岩浆岩将寒武纪岩层切断,说明岩浆岩形成晚于寒武纪,④错误。
①②正确,选A。
第4题,该地先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各种岩石,然后水平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变形,在进一步受到挤压作用的情况下,岩层断裂形成断层,发生岩浆活动,所以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C正确。
(2023·浙江绍兴二模)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该岛全境多山,湖泊密布,森林、草原茂盛。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3 地表形态的变化
• 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 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精选版ppt
17
• 六、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高原 山区
平原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 河漫滩平原
地势低、气候温暖;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 富
多呈带状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 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 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 有肥沃的土壤
呈明显的 条带状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 沿河聚落带;有的沿 海发展,形成沿海聚 落带
精选版ppt
20
• 【例1】 (2011·江苏)某同学骑自行车自 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 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 动记录一次位置。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 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 据此回答(1)~(2)题。
• 图1
精选版ppt
21
• (1)上图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普遍
风力 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
风蚀蘑菇等地貌
及海滨地区作用强烈
侵蚀 作用
流水 侵(溶)蚀
“V”形谷、河湾、槽形谷等; 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 河流影响地区 柱等喀斯特地貌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地貌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第一讲 地表形态的变化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2.(2016· 全国卷Ⅰ)磷是土壤有机 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 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 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
结 束
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如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 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 (2)磷高累积区是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 000~3 000 m 处
第二组
围绕地理环境变迁横向关联考查
结 束
第二组 围绕地理环境变迁横向关联考查
第二组
围绕地理环境变迁横向关联考查
[由考题悟考法]
1.(2016· 全国卷Ⅰ)贝壳 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 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 着多条贝壳堤,标志
结 束
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如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 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 (2) (1)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 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
第二组
围绕地理环境变迁横向关联考查
解析:第(1)题,贝壳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堤,根据贝壳堤 的位置可确定古海岸的位置,根据新老贝壳堤的关系,也可以 分析海岸线演变过程与动态。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排列, 反映了自古至今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但本题考查的是任一 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状况,因为贝壳堤是由死亡的 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的,假如海岸线不稳定而是反复进 退,就不会形成任何一条贝壳堤,故在任一贝壳堤的形成过程 中,海岸线的位置稳定。第(2)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 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得贝壳堤外的海岸线 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因而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主题3 河流阶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0.(2022·四川成都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河流阶地是河谷两岸高出洪水期水位的阶梯状地形,多由地壳间歇
1 2 3 4 5 6 7 8 9 10
8.该河段存在多级不同的湖相沉积物组 成的堆积型阶地,可以推断该区域
√A.曾发生多次山体滑坡
读图和材料可知,此地发育有多级堰塞湖湖相沉积组成的堆积型 阶地,说明该区域曾发生多次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A正确;
B.河流的流速快
河流流速快会使河岸侵蚀加剧,不利于堆积
性抬升、河流侵蚀和堆积共同作用形成,位置越高,形成越早。依格孜 也尔河发源于昆仑山,向东北汇入塔里木盆地,沿途发育多级河流阶地。 下图示意某河段阶地分布。
1 2 3 4 5 6 7 8 9 10
(1)描述阶地1的分布特征。(8分)
答案 临河分布,海拔较低;沿河谷延伸(呈带状);面积最大,完整性 好;面积北岸大于南岸。
√B.水草丰茂,宜于放牧
C.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D.地势较高,气候凉爽
1 2 3 4 5 6 7 8 9 10
5.喀什河谷两侧阶地的不对称发育,反映本区经历了 A.大规模的岩浆活动 B.基岩差异性风化 C.人类翻耕表层土地
√D.地壳差异性升降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示河流的左岸没有T1阶地,右岸有T1阶地, 说明两岸地壳差异性升降,D正确。
T4和T3发育阶段区域以冲刷剥蚀 为主并塑造了盆地雏形,B对、C错
D.T1阶地形成代表黔中地区最早一次构造运动
T1阶地海拔最低,形成最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四)地表形态的变化一、练基础小题——提速度(2017·山东师大附中模拟)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砂砾岩则是陆相碎屑沉积岩。
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如图为某海域地质剖面图,①~④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①→④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A.海退、海进、海进B.海进、海进、海退C.海进、海退、海退 D.海退、海退、海进2.与③→④时期海岸线的变化一致的现象是( )A.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B.沿海陆地被淹没C.河口区土地盐碱化减轻 D.咸潮危害减轻解析:1.D 2.B 第1题,根据材料中岩层形成与海水深浅的条件关系分析,图中①岩层形成时是深海环境,②岩层形成时海水变浅,说明海退;③岩层是陆相沉积,仍为海退;④岩层为浅海环境,为海进,故选D。
第2题,③→④为海进,海岸线移向陆地,河口三角洲面积缩小;沿海陆地被淹没;河口区土地盐碱化加重;咸潮危害加重。
(2017·牡丹江月考)科学家在我国安徽发现一具23亿年前陆上胎生鱼龙化石,如图为鱼龙化石照片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3.鱼龙化石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A.岩浆岩 B.变质岩C.沉积岩 D.花岗岩4.鱼龙化石所属岩石形成过程中所受地质作用对应右图中的(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3.C 4.B 第3题,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
第4题,化石是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的。
图中甲为沉积岩,乙为变质岩,丙为岩浆,丁为岩浆岩。
①为变质作用,②为固结成岩,③为重熔再生,④为冷却凝固。
(2017·天津和平区质量检测)沘江是澜沧江上游的一条主要支流,流域内分布着全国最大的铅锌矿区,是最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读沘江及周围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5~6题。
5.在沘江流域实施了梯级开发,其主要目的是( )A.增强通航能力 B.增加发电量C.保障农业用水 D.促进旅游业6.沘江谷地的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沘江谷地为断裂下陷后流水沉积而成B.沘江谷地为背斜隆起后外力侵蚀而成C.沘江河道分布在地堑构造中D.甲岩层为沘江泥沙沉积形成解析:5.B 6.C 第5题,从题干中可知,沘江流域分布着全国最大的铅锌矿,是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因此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发电量,为有色金属冶炼提供充足电能。
第6题,从图中可知,沘江谷地发育在地堑构造上。
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该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 428 m。
读图完成7~9题。
7.甲河三角洲较乙河三角洲小的原因最可能是( )A.甲河河口城镇人口多,受人类活动影响大B.甲河中上游湖泊众多,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积C.乙河河口受夏季海风影响大,海浪的侵蚀作用强D.乙河流域以林区为主,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8.丙河段的地质作用与地貌分别是( )A.流水侵蚀—V型谷 B.冰川侵蚀—U型谷C.流水沉积—冲积扇 D.冰川沉积—角峰9.丁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水量变小,流速变快,泥沙沉积B.遇地形阻挡,流速变慢,泥沙沉积C.遇海水顶托,流速变快,泥沙沉积D.河水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解析:7.B 8.A 9.D 第7题,甲河上游森林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小;甲河上游湖泊数量多,泥沙在湖泊中沉积;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强,故甲河河口三角洲小。
乙河流域聚落多,林区破坏严重;以种植业为主,水土流失严重;受海浪侵蚀作用小,故乙河河口三角洲面积大。
第8题,丙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主要受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以V型谷为主。
第9题,冲积扇多位于河流出山口位置,河流从河谷流出,地势变低,流速变慢,沉积物呈扇形堆积,形成冲积扇。
如图为我国吐鲁番盆地地形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0~11 题。
10.吐鲁番盆地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断裂下陷、流水堆积 B.碰撞挤压、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风力堆积 D.断裂下陷、冰川堆积11.火焰山下存在一个巨大天然“水库”,最终成为吐鲁番盆地的灌溉水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降水是“水库”的主要补给水源B.“水库”的形成得益于天然储水结构C.需人工从“水库”抽水D.灌溉水源直接取自艾丁湖解析:10.A 11.B 第10题,读图可知,吐鲁番盆地的地质构造为地堑,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而盆地地表的新生代沉积物则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第11题,吐鲁番盆地北侧博格达峰的冰雪融化,沿砂岩缝隙下渗,火焰山下存在一个向斜,且向斜底部是坚硬的岩浆岩,有利于储水;火焰山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从山前断层部位出露,成为吐鲁番盆地的灌溉水源。
艾丁湖为咸水湖,湖水不适宜灌溉。
二、练重难小题——不失分(2017·河北联考)绿道(GL)是具有生态、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兼顾生态和经济平衡的完整线性空间,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
如图为南京市西部江心洲及滨江带绿道系统规划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江心洲是河水周期性涨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同部位的沉积砂砾颗粒特征是( ) A.迎水侧的洲头沉积物颗粒较粗B.东西侧翼的沉积物多以淤泥为主C.洲尾部沉积物的粗细分选性好D.从洲面垂直向下沉积物颗粒逐渐加粗13.江心洲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可能是( )A.长江三峡蓄水后江心洲面积有扩大的趋势B.南水北调东线实施调水后江心洲面积缩小C.大量农业开垦导致江心洲内部湿地锐减D.造船、沙场等产业的退出使江心洲的发展趋于衰落14.关于江心洲滨江带绿道的规划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滨江堤岸需要生态化、景观化改造B.码头、船坞等工业遗址需要彻底清理C.东侧要与市区隔离开避免市区的干扰D.西侧破碎的湿地应保持其相互独立性解析:12.A 13.C 14.A 第12题,流水中泥沙颗粒的沉积受自身颗粒直径大小、流速、水量大小等原因影响。
在流速、水量等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颗粒大的先沉积。
在迎水侧的洲头水流速度较急,较大的颗粒沉积物多;而在东西侧翼,特别是东翼,流水在经过洲头分流后,经过此处地势狭窄,水流速度较急,淤泥颗粒较细小,所以在此不易沉积;在洲尾由于分流的两股流水在此交汇,造成流速骤缓,会出现混杂性的沉积,分选性较差;题目中指出江心洲是河水周期性涨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受流水的涨落交替变化,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也会出现相互交错的现象,而不是颗粒逐渐加大的。
第13题,长江三峡蓄水后,下游的泥沙量由于大坝的存在在库区沉积较多,大坝以下河段流水含的沉积物减少,所以江心洲的面积不可能存在扩大的趋势;南水北调东线是从扬州附近调水,而南京位于扬州上游方向,所以不存在影响;造船业特别是沙场产业的退出会使沙洲周围取沙量减少,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些产业的退出,必定会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而大量农业开垦,必定会造成湿地面积减少等生态破坏。
第14题,滨江堤岸在建设发展时除了本身的防洪保堤功能外,还应加强生态景观化建设;码头、船坞等工业遗址可以做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保留下来,以人文景观的形式提供休闲功能,而不应彻底清理;东侧与市区距离较近,在保留其完整线性空间的同时也应与市区加强联系,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而不应与外界隔离;破碎的湿地应通过各种方式联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在增强其生态性的同时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休闲,不应该让其相互独立,这也不符合其可持续发展方式。
如图示意某岩溶区不同地类、不同深度石灰岩溶蚀率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17题。
粤北岩溶区不同地类不同深度石灰岩溶蚀率的变化15.甲、乙、丙表示的地类分别是( )A.耕地、裸地、草坡地 B.裸地、草坡地、耕地C.草坡地、耕地、裸地 D.耕地、草坡地、裸地16.埋藏深度30 cm处石灰岩溶蚀率最高,原因可能是( )A.该地大气带来的CO2最多B.植物根系发达且土壤含水量较高C.该地降水最多D.该处土壤最为肥沃17.该地区易缺水,其根源是( )A.大气降水少 B.降水季节变率大C.地下水资源贫乏 D.岩溶地区地表不易蓄水解析:15.A 16.B 17.D 第15题,耕地多分布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区,地表碳酸盐岩极少,且耕地破坏了植被,大气降水不易下渗与深层碳酸盐岩接触,因而最不易发生溶蚀,因此甲是耕地;草坡地土质疏松,降水易随草根系下渗与碳酸盐岩接触,且植被的生命活动给溶蚀提供了CO2,溶蚀最易发生,因此丙是草坡地,A项正确。
第16题,埋藏深度30 cm处植物根系发达且土壤含水量较高,因而溶蚀更易发生;注意题干所问为埋藏深度30 cm处,所以A、C项均错;土壤肥沃与否,对溶蚀没有必然影响,D项错误。
第17题,结合图名可知该地位于粤北,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多;题目所问为易缺水根源,岩溶地区多溶洞漏斗区,降水虽多,但易下渗形成地下径流,故容易出现地表缺水现象。
三、练主观大题——重规范18.(2017·山东潍坊检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
解析:第(1)题,宁夏平原是由断层下陷和流水沉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第(2)题,河流沿线由于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导致地形变化不同,等高线表现的变化方向也就不同。
第(3)题,河流泥沙的沉淀都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
答案:(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
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
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
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
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