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
《中医内科学》胃痛
02
胃痛的病因病机
胃痛的病因病机
•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证。在中医内科学中,胃痛是一个常见的病症,其病因病机复 杂多样。下面将详细介绍胃痛的病因病机及分型论治。
03
胃痛的中医治疗
胃痛的中医治疗
•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 病证。中医治疗胃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主要包 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其他疗法。
04
胃痛的预防与调护
胃痛的预防与调护
•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 症的疾病。在中医内科学中,胃痛是一个重要的病症。为了 预防和治疗胃痛,中医提出了一系列的预防和调护措施。本 文将详细介绍胃痛的预防和调护方法,并加强患者对胃痛的 认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THANK YOU
疼痛性质
胃痛的性质可为胀痛、刺痛、 隐痛、剧痛等,常因情志刺激 、饮食不当等因素诱发或加重
。
伴随症状
胃痛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嗳气、吞酸、嘈杂等症状。严重 者可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 症状。
舌脉表现
胃痛患者的舌苔多薄白或黄腻,脉 象多弦滑或细数。
胃痛的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胃痛是脾胃系统疾病的常见病之一,发 病率较高,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居 多。
《中医内科学》胃 痛
2023-11-12
目录
• 胃痛概述 • 胃痛的病因病机 • 胃痛的中医治疗 • 胃痛的预防与调护
01
胃痛概述
胃痛的定义
• 胃痛,中医称为胃脘痛,是指自觉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 的疾病。胃痛的部位在上腹部,剑突下,中脘穴附近,常伴有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等症状。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是中医常见的病症之一,通常由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
引起。
中医认为,胃脘痛的发生与脾胃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上需要综合调理脾胃,调畅气血,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首先,调整饮食习惯。
胃脘痛患者在饮食上应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
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如粥、面条、蔬菜等。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的规律性,避免过饥过饱,保持饮食的平衡。
其次,调理情志。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胃脘痛。
因此,胃脘痛患者应避免情绪激动、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再次,中药调理。
中医治疗胃脘痛常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有香附、白术、陈皮、山药等,这些中药具有健脾益胃、调畅气血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胃脘痛症状。
此外,还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针灸可以调畅经络、活血
化瘀,推拿可以舒经活络、调理脾胃,从而达到缓解胃脘痛的效果。
总之,胃脘痛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调理情志、中药调理
和中医疗法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从而达到缓解疼痛、调理脾胃的目的。
希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重视饮食和情志的调理,积极配合中医治疗,早日康复。
胃脘痛中医护理常规
胃脘痛中医护理常规
胃脘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胃脘痛是由于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也可参照本病的护理方法。
胃脘痛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
在临床护理方面,对于食滞胃痛,应暂时禁食,缓解后逐渐给予全流食或半流食。
对于胃痛持续不止、疼痛较剧烈的患者,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
对于虚寒性胃痛,可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脘痛,或艾灸,或中药膏贴敷。
对于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的患者,需要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饮食上,应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同时,应戒烟酒、浓茶、咖啡,忌辛辣、肥甘之品。
在给药方面,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脾胃虚寒者或寒凝气滞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对于并发症,如胃出血和胃溃疡,需要注意休息和饮食方面的护理,并进行情志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乐观情绪。
同时,还需进行健康指导,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保持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如出现疼痛、反酸、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胃脘痛诊断标准
胃脘痛有寒邪犯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气滞血瘀、脾胃虚寒、胃阴不足、湿热中阻、肝胃郁热等八个证型,需遵医嘱用药治疗。
1、寒邪犯胃:患者突发剧烈胃脘痛,保暖后疼痛减轻,受凉后症状加重,口不渴且喜热饮,伴有恶寒,观察舌苔薄白,属于寒邪犯胃证。
2、饮食停滞:如果胃脘胀痛,嗳气有酸腐味且有呕吐、大便不爽等,排便后症状减轻,且舌苔厚腻,属于饮食停滞证。
3、肝气犯胃:胃脘胀满且连着胁部疼痛,伴有频繁嗳气、吞酸、大便不通畅等,且多在情绪抑郁时发作,伴有心情烦躁、易怒、喜欢叹气等,舌苔薄白,属于肝气犯胃证。
4、气滞血瘀:胃脘疼痛且拒按,疼痛部位固定,进食后疼痛加重,可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舌体有瘀斑,属于气滞血瘀证。
5、脾胃虚寒:胃脘隐痛且有吐清水、腹泻、神情疲惫、手足发凉等,舌质淡且舌苔薄,属于脾胃虚寒证。
6、胃阴不足:胃脘有灼热感、隐痛,有饥饿感但不想吃东西,伴有咽干、口燥、大便干结等,属于胃阴不足。
7、湿热中阻:胃脘疼痛且有口渴、恶心、不想喝水等情况的,属于湿热中阻证。
8、肝胃郁热:胃脘有灼痛,并有烦躁不安、反酸等症状,属于肝胃郁热证。
患者需及时到医院就诊,经辨证分型后分别遵医嘱使用具有健脾、消食、散寒、祛湿等作用的药物,如香砂养胃丸、蒲元和胃胶囊
等,以改善不适。
(医学课件)胃脘痛
目 录
• 胃脘痛概述 • 胃脘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胃脘痛的治疗 • 胃脘痛的预防与保健 • 胃脘痛病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胃脘痛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胃脘痛是指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机,胃脘痛可分为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 犯胃、瘀血停胃、脾胃虚寒、胃阴不足等六种类型。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消化 功能,增强身体素质。
预防措施与建议
戒烟限酒
01
烟和酒都会增加胃脘痛的风险,应尽量戒烟限酒。
注意保暖
02
寒冷刺激容易导致胃脘痛发作,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饮食调整
03
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
菜和水果。
胃脘痛患者的饮食原则
软食为主
胃脘痛的诊断
胃脘痛的治疗
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阐述了胃脘痛的诊断标 准,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和特 殊检查等。
分别介绍了中医和西医治疗胃脘痛的方法, 中医主要从辨证施治的角度,而西医则主要 从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的角度。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进一步探讨发病机制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胃脘痛的发病机 制将会有更加深入的研究,例如探讨胃肠激素与 胃脘痛发病的关系等。诊断 Nhomakorabea胃癌早期。
治疗方法
早期胃癌以手术切除为主,联合化疗、 放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胃脘痛的相关知识
胃脘痛的病因
胃脘痛的临床表现
主要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阐述了胃脘痛的病 因,包括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 素体脾胃虚弱等。
胃痛可用这三种药
02
药物一:抗酸剂
抗酸剂作用机制
中和胃酸
抗酸剂中的成分能够迅速中和胃中的 多余胃酸,从而减轻胃痛、胃灼热感 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形成保护膜
抗酸剂在中和胃酸的同时,还能在胃 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胃酸 进一步刺激胃黏膜。
抗酸剂使用方法
01
02
03
餐前或餐后服用
抗酸剂通常在餐前或餐后 服用,具体服用时间应根 据药物说明书和医生建议 来确定。
在选择药物联合使用时,必须了解药物之间的相 互作用,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或减弱疗效。
针对病因选择药物
药物联合使用应根据患者具体的病因、病理生理 机制和临床症状进行选择,确保药物能够发挥协 同作用,提高疗效。
注意药物剂量和用法
联合使用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法,避 免过量或不足导致的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
口服或外用
消炎止痛药可通过口服或 外用途径给药,具体使用 方法应根据药物类型和医 生建议进行。
观察药物反应
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药物 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或 效果不佳,应及时就医调 整治疗方案。
消炎止痛药注意事项
避免长期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长期使用消炎止痛药可能导致药物依赖、 耐药性增加及副作用风险加大,应避免长 期使用。
遵循剂量
使用抗酸剂时应遵循药物 说明书上的推荐剂量,不 要自行增加剂量或频繁使 用。
短期使用
抗酸剂主要用于缓解短期 内的胃痛症状,不建议长 期使用。
抗酸剂注意事项
不要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抗酸剂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和效果,因此在 使用抗酸剂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在使用抗酸剂前应咨询医生的意 见。
中医内科学胃痛(详细)
2021/1/11
中医内科学胃痛(详细)
3.情志不畅 忧思恼怒,伤肝损脾,肝失 疏泄,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均 致胃失和降,而发胃痛。如《沈氏尊生书·胃 痛》所说:“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 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气滞 日久或久痛人络,可致胃络血瘀。如小临证 指南医案·胃脘痛》说:“胃痛久而屡发,必 有凝痰聚瘀”。
2021/1/11
中医内科学胃痛(详细)
[诊查要点]
2021/1/11
中医内科学胃痛(详细)
一、诊断依据
1.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其疼痛 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不同的性质。 2.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 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2021/1/11
中医内科学胃痛(详细)
现代西医学中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 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属于中 医学胃痛范畴,均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必要时结合辨病处理。
2021/1/11
中医内科学胃痛(详细)
[病因病机]
2021/1/11
中医内科学胃痛(详细)
胃痛的发生,主要由外邪犯胃、饮食伤胃、 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导致胃气郁滞,胃 失和降,不通则痛。
2021/1/11
中医内科学胃痛(详细)
一、病因
1.外邪犯胃 外感寒、热、湿诸邪,内客 于胃,皆可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其 中尤以寒邪为多,如《素问·举痛论》说: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能散, 小络急引,故痛。” 2.饮食伤胃
2021/1/11
中医内科学胃痛(详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胃痛早期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者,多为实证;后期常 为脾胃虚弱,但往往虚实夹杂,如脾胃虚弱夹湿、夹瘀等。 胃痛的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其 基本病机是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胃痛的病理变 化比较复杂,可以衍生变证,如胃热炽盛,迫血妄行,或瘀 血阻滞,血不循经,或脾气虚弱,不能统血,而致便血、呕 血。大量出血,可致气随血脱,危及生命。若脾胃运化失职, 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火热内结,腑气不通,腹痛剧烈拒按, 导致大汗淋漓,四肢厥逆的厥脱危证。或日久成瘀,气机壅 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致呕吐反胃。若胃痛日久,痰瘀 互结,壅塞胃脘,可形成噎膈。
胃脘痛中医治疗
胃脘痛中医治疗1.胃脘痛概述1.1 胃脘痛的定义及症状表现1.2 胃脘痛的常见病因及诱因1.3 胃脘痛的中医分类与病机2.胃脘痛的中医诊断2.1 中医四诊合参2.1.1 望诊2.1.2 闻诊2.1.3 问诊2.1.4 切诊2.2 辨证和病因辨识3.胃脘痛的中医治疗原则3.1 调节脾胃功能3.1.1 中药治疗3.1.2 饮食调理3.1.3 生活习惯调整 3.2 调理气血运行3.2.1 中药治疗3.2.2 针灸疗法3.3 调整情志3.3.1 中药治疗3.3.2 心理疏导4.胃脘痛的中医治疗方剂4.1 温中理气方剂4.2 疏肝理气方剂4.3 益气养血方剂4.4 调理脾胃方剂5.胃脘痛的中医治疗常用穴位 5.1 同跌迎香穴5.2 中脘穴5.3 天宗穴5.4 足三里穴6.胃脘痛的中医预防和调理方法 6.1 饮食调理6.1.1 忌食6.1.2 宜食6.2 生活习惯养成6.2.1 定时作息6.2.2 避免过度劳累6.2.3 巧妙应对压力6.3 心理调节6.3.1 放松自己6.3.2 积极心态附件:- 相关中医治疗案例分析- 胃脘痛相关中医诊疗操作流程图- 相关中医药材鉴定图谱法律名词及注释:- 中医:传统中医学的简称,是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维护健康。
- 四诊合参:四诊指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
合参指根据四诊结果,结合病人的病史、脉象等综合分析。
- 辨证和病因辨识:辨证是指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判断疾病的病机所在;病因辨识是根据病人的生活环境、饮食、情绪等方面的原因,找出疾病发生的原因。
- 方剂:中药方剂是指配伍成方的中药组合,根据不同疾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来调理身体。
- 穴位:中医针灸疗法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等,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胃脘痛的健康指导
06
胃脘痛患者的心理调适建议
心理压力的缓解
01
02
03
04
保持乐观心态
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放松身心
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 式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充足的 睡眠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诊断与治疗
诊断
胃脘痛的诊断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 结果综合判断病情。
治疗
胃脘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情志调节等方面。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 促进胃肠蠕动等药物;饮食调理主要包括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食辛辣等;情志调节主要包括保持心情舒 畅、避免情绪激动等。
社交支持
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分享生 活中的喜怒哀乐,获得情感支
持和安慰。
情绪调节方法推荐
情绪认知
了解自己的情绪,识别情绪触 发因素,避免情绪的盲目反应
。
积极情绪培养
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喜欢的活 动,增加生活中的积极情绪体 验。
情绪表达
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与亲朋 好友分享感受,释放情绪压力 。
情技性运动或 高强度锻炼,以免加重胃 部负担。
配合呼吸锻炼
在运动过程中配合深呼吸 ,有助于放松身体和缓解 紧张情绪。
生活习惯改善
保持充足的睡眠
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 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
和缓解胃部不适。
减少压力
尽量避免长期处于高压 状态,学会放松心情和
缓解压力。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保护胃 黏膜和减轻胃部负担。
课件:中医内科学胃脘痛
区别,因此正确辨证分型是治疗胃脘痛的关键。
以上就是对中医内科学中胃脘痛的概述,包括胃脘痛的定义与病因、中 医认识以及常见症状与分类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 这一常见疾病。
02 胃脘痛的中医辨 证治疗
寒热辨证与治疗
寒证治疗
对于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的寒证患者,治疗时应以温中散寒 为主,常用的中药有附子、干姜等,同时可配合针灸、艾灸 等疗法加强疗效。
热证治疗
对于胃脘灼热、口渴喜冷饮的热证患者,治疗时应以清热泻 火为主,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等,同时也可采用拔罐、 刮痧等疗法辅助治疗。
食疗方推荐
根据中医理论,可以结合个人体质选择适合的食疗方进行调理。如脾虚胃寒者可食用生姜 红枣粥,气滞胃痛者可食用陈皮山楂饮等。
生活调适
劳逸结合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适当进行锻炼,如 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
避免受寒
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寒,以免加重胃脘痛症状。
戒烟限酒
气血辨证与治疗
气滞证治疗
对于胃脘胀满、攻窜作痛的气滞证患者,治疗时应以疏肝理气为主,常用的中药 有柴胡、香附等,同时也可通过气功、瑜伽等呼吸运动辅助调理。
血瘀证治疗
对于胃脘刺痛固定、舌质紫暗的血瘀证患者,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常用的 中药有丹参、桃仁等,还可采用温热疗法如热敷、药浴等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 瘀症状。
胃脘痛的中医认识
01
胃脘痛在中医中属于“胃痛”、 “胃脘痛”等范畴,中医认为胃 脘痛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气 血运行不畅有关。
02
中医胃脘痛护理试题及答案
中医胃脘痛护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中胃脘痛的常见原因是什么?A. 情绪波动B. 饮食不节C. 劳累过度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胃脘痛的典型症状?A. 胃脘部疼痛B. 恶心呕吐C. 持续高热D. 食欲减退答案:C3. 中医治疗胃脘痛常采用的方法是什么?A. 草药治疗B. 针灸治疗C. 推拿按摩D. 以上都是答案:D4.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护理胃脘痛的措施?A. 饮食调理B. 情志调摄C. 过度劳累D. 适当运动答案:C5. 中医认为胃脘痛与哪些脏腑功能失调有关?A. 肝B. 脾C. 肾D. 心答案:A B二、填空题6. 中医认为,胃脘痛的发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答案:肝气郁结、脾胃虚弱、饮食不节7. 在中医护理胃脘痛时,应避免________、________等刺激性食物。
答案:辛辣、油腻8.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调和脏腑、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三、简答题9. 简述中医护理胃脘痛的一般措施。
答案:中医护理胃脘痛的一般措施包括:- 饮食调理:避免寒凉、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
- 情志调摄: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或抑郁。
-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等,以促进气血流通。
- 草药治疗: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使用中药进行调理。
- 针灸推拿:通过针灸或推拿按摩来缓解胃部不适。
10. 中医如何根据胃脘痛的不同类型进行治疗?答案:中医根据胃脘痛的不同类型进行治疗,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 肝胃气滞型:采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方法,常用药物如柴胡疏肝散。
- 脾胃虚寒型:采用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的方法,常用药物如理中丸。
- 湿热内蕴型:采用清热化湿、理气和胃的方法,常用药物如黄连解毒汤。
- 瘀血阻络型: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法,常用药物如失笑散。
胃脘痛基础知识试题
胃脘痛基础知识试题# 胃脘痛基础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胃脘痛通常指的是:A. 胸部疼痛B. 腹部疼痛C. 胃部疼痛D. 背部疼痛2. 胃脘痛可能与以下哪个系统无关:A. 消化系统B. 循环系统C. 呼吸系统D. 内分泌系统3. 胃脘痛的常见原因不包括:A. 胃炎B. 胃溃疡C. 肺炎D. 胃食管反流4. 以下哪项不是胃脘痛的诊断方法:A. 胃镜检查B. X光检查C. 血液检查D. 脑电图检查5. 胃脘痛患者应避免的食物类型包括:A. 高纤维食物B. 辛辣食物C. 油腻食物D. 所有选项##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6. 胃脘痛是所有胃部不适的统称。
()7. 胃脘痛仅由胃部疾病引起。
()8. 胃脘痛患者应避免饮用咖啡和浓茶。
()9. 胃脘痛患者可以随意服用止痛药。
()10. 胃脘痛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
()##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胃脘痛的疼痛通常位于_________区域。
12. 胃脘痛可能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原因引起。
13. 胃脘痛的诊断需要结合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检查结果。
14. 胃脘痛的治疗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5. 胃脘痛患者应注意饮食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胃脘痛的常见症状。
17. 胃脘痛与胃溃疡的区别是什么?18. 胃脘痛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哪些事项?19. 胃脘痛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20. 论述胃脘痛的诊断流程和治疗方法。
注意:答题时请保持卷面整洁,字迹清晰,答案准确。
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题,祝您答题顺利![此处为试卷结束,考生请勿翻阅下页](本试题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胃脘痛的健康指导
可选用具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作用的中成药,如胃苏颗粒、气 滞胃痛颗粒等。
西药选择原则和注意事项
选择原则
根据病情轻重、疼痛性质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西药,如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 。
注意事项
避免长期使用,以免出现副作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药物配合使用注意事项
中西药结合
预防复发
定期复查有助于预防胃脘痛复发,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异常情况下及时就医提示
持续疼痛
若胃脘痛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 时就医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黑便、呕血
若出现黑便、呕血等症状,可能 是消化道出血,应立即就医。加重,应及
时就医检查。
THANK YOU
注意保暖
运动时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胃部受寒引发疼痛。
适时补充水分
运动中适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导致的胃痛加重 。
合理安排饮食
运动后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饥过饱,保持饮食 规律。
06
预防措施及定期复查提醒
预防策略分享,如避免过度劳累等
01
02
03
04
合理饮食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过度饥饿 或暴饮暴食,减轻胃部负担。
危险因素
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度劳累、情志不畅等不良生 活习惯是诱发胃脘痛的危险因素。此外,患有消化系统疾病 、服用某些药物等也可能增加患胃脘痛的风险。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胃脘痛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刺痛等。常伴有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等表现。
感谢聆听
在使用中西药物治疗时,应遵 循医生指导,避免药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
间隔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饮食护理
1、原则:饮食宜软、烂、细,少食多餐, 忌粗糙、硬固、生冷、油腻之品。 2 、辨证饮食:
• 寒邪客胃:饮食宜温热,可食生姜粥等;
• 饮食停滞:宜多食宽中和胃消食之品,如 萝卜等,食滞胃痛者必要时暂禁食;
• 肝气犯胃:宜多食疏肝理气之品,如柑橘宜行气活血之品,如丹参 等;忌食油炸,粗糙之品。 • 脾胃虚寒:多食温中健脾之品,如大枣等; 忌食生冷瓜果及凉性食物。 • 胃阴亏虚:宜多食益胃生津之品,如莲藕、 百合等;忌食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之 品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 1、主证: • 2、兼证:脾胃症状、全身症状 • 3、病因病史 • 4、舌苔脉象
(二)鉴别诊断
1、腹痛 2、胁痛 3、真心痛 (1)部位 (2)程度 (3)兼症 (4)预后
辨 证
(一)辨证要点 1、疼痛的性质: 胀痛---多气滞 刺痛---多瘀血 闷痛---多食滞,湿阻
胃痛食疗方
1、蜂蜜土豆粥(具有健脾滋肾、补肺益精的功效,对 胃脘隐痛、食少倦怠、虚劳咳嗽等有一定食疗作用 ) 2、花生紫米粥(具有健脾、和胃、止痛的功效 ) 3、生姜大枣粳米粥(具有温胃散寒止痛的功效 ) 4、生姜鲫鱼汤(温中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虚寒性 胃痛 ) 5、猪肚粥 (补虚止痛;适用于脾胃气虚,胃部疼痛 )
6、脾胃阴虚
•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 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口渴,大便干结, 舌红少苔,脉细数。 • 治法:养阴益胃 •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晃拨俞穴行气法单掌根着力,依靠脘关节作手掌晃动动作, 带动掌根晃拨,分别刺激肝、脾、胃、三焦俞等穴,手下 压力要适度,晃拨频率均匀。
护理
(一)病情观察 1、围绕主证进行观察: 部位、性质、发作时间、诱发因素 2、观察兼证 3、及时发现合并症和危重症 (1)胃出血 (2)急腹症
(二)生活起居护理 • 1、病室要求及安排 (1)要求: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2)安排:某些对治疗缺乏信心而终日忧心重重的病
员,可安置与性格开朗,对治疗充满信心的或治疗效果理 想的病员在一起,以相互开导、启发和影响,可去忧解烦, 增强其信心。
• 2、病人作息 可根据病人疼痛部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 卧位
4、饮食停滞
• 症状:胃痛,嗳腐吞酸,吐食或 矢气后痛 减,苔厚腻,脉滑。 •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 方药:保和丸
选穴脾俞、三焦俞、梁门、天枢、手三里、足三里。可重 用提拿捏脊健运法,按揉腹部消积法,拿揉抖颤导滞法, 配用按压背腰镇痛法与揉压阳明清热法。 胀痛甚者,可双拇指同按双侧天枢,以行气导滞;食滞化 热,可晃拨两侧大肠俞。
选穴胃俞、脾俞、中脘、梁丘、内庭。可重用按揉背腰镇 痛法,捏拿背肌利气法,搓擦胃俞温中法,推揉腹部和中 法。配用提拿捏背健运法与擦摩上腹三寒法。
2、肝郁气滞
• 症状:胃脘胀痛,痛连两胁,善太息, 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 弦。 •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 方药:柴胡疏肝散
选穴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梁门、章门、手三里、足 三里。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 肌理气法与推揉腹部和中法。
病因 1、外感寒邪、饮食不节 2、情志失调、脾胃虚弱
病机 气机郁滞,胃失所养。
(一)寒邪客
外感寒邪或恣食寒凉→寒邪客胃→寒凝气
滞,升降不利→胃气失和→胃痛
(二)饮食伤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食滞不化→胃失和降 →胃痛
(三)肝气犯胃
忧思郁怒→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胃痛
(四)脾胃虚弱 久病或素体脾胃不足→中阳不振,寒自内 生→胃痛 久病伤阴或胃阴素虚→胃失濡养,胃气失 和→胃痛
5、脾胃虚寒
• 症状:胃痛隐隐,喜温喜按,得食痛减, 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 神疲纳呆,四 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 脉弱。 • 治法:温胃健脾,散寒止痛。 • 方药: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
选穴肝俞、脾俞、三焦俞、梁门、中脘、章门、 手三里、足三里。除拿揉抖颤导滞法和揉压阳明 清热法不易使用,以上基本手法均可使用。
3、瘀血阻络
• 症状:胃脘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舌质紫 暗,脉涩。 •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
选穴肝俞、脾俞、胃俞、章门、内关、劳宫、梁丘、内庭。 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肌理气法, 擦摩上腹散寒法;配用揉压阳明清热法,加用远端诱导止 痛法(双拇指同取两侧内关、劳宫、梁丘、内庭)。 如呕血便血不止,以药物治疗为主,待病情稳定后,方可 施术手法。
隐痛---多虚证 灼痛---多热证 绞痛---多气逆,寒凝
2、疼痛的时间
(1)持续性 (2)阵发性 3、疼痛的诱因 (1)寒暖失宜 (2)饮食失调 (3)情志不 舒 4、疼痛的伴随症 (1)食欲不振 (2)恶心呕吐 (3)吞酸嘈 杂 5、疼痛的喜按与否 (1)喜按 (2)拒按
(三)辨证分型
• 1、寒邪客胃 • 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口不渴 或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 治法:散寒止痛 • 方药:良附丸
(四)给药护理
• 1、服药温度: 气滞胃痛型:宜温热服 血瘀胃痛型:宜温热服 虚寒胃痛型:宜温热服 阴虚胃痛型:宜偏凉服 • 2、诊断不明胃痛,禁滥用解痉止痛剂,并 注意发生阳脱之证
(五)情志护理
1、热情诚恳、全面照顾
人在患病后,常有恐惧、紧张、苦闷、悲哀等不良情绪,迫切需要新 人或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以诚恳热情的态 度去关心体贴、安慰同情病人的病痛。除自己的语言、态度外,还应 重视病室环境和病人周围的人和事,全面进行照顾。
胃痛
谭海燕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 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 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部 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一 种病证。
• 胃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证,西医 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都属于胃痛。
主要内容
一、病因 病机 二、诊断与鉴别 三、辩证 四、护理
2、因人而异,做到有的放矢
病人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各人的性格、年龄、爱好 、生 活习惯、经济情况和病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因此, 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做好情 志护理。
健康指导
• 1、急生患者出院后,仍需注意饮食,不可 过食生冷和饥饱无度,以免因饮食不节 而 致再发。同时,避免外感寒邪。 • 2、慢性患者迁延反复,饮食调护尤为重要, 必须养成饮食规律、起居有节的良好 习惯 还应注意劳逸适度,情绪平和,勿使七情 内伤而加重病情。 • 3、胃痛发作时应立即到医院诊治,不可拖 延时间和随意服药,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