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科技推广应用
公司科学技术成果管理制度
公司科学技术成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加强公司科学技术成果的管理和推广应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公司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转化,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科技成果的管理与运用。
第三条公司科技成果应遵循科学研究规范,依法合规。
第四条公司为加强科技成果的管理,特设科技成果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成员由公司高管及相关科研人员组成。
委员会负责公司科技成果的管理和推广应用。
第五条公司科技成果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并遵循科技成果管理相关规范。
第六条公司将制定科技成果管理的年度计划,拟定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目标,明确科技成果的管理指导思想和措施。
第二章知识产权管理第七条公司应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重视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
第八条公司聘请专业律师团队,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公司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进行登记和保护。
第九条公司对科技成果相关知识产权的实施和运用,应当遵循国家及公司的政策法规,保护研发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公司应积极开发科技成果的商业价值,严格保密科技成果的商业机密。
第三章科技成果评估和鉴定第十一条公司对科技成果的评估和鉴定应当依据科技成果基本情况、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分析。
第十二条科技成果评估和鉴定应当由专业评估机构或者专业鉴定机构进行,确保公正、客观、准确。
第十三条公司鼓励科研人员开展高质量的科研工作,对具有创新性和重大意义的科技成果予以推广应用。
第十四条公司对科技成果的评估和鉴定结果,应当形成评估鉴定报告,并加强对科技成果的管理和推广。
第四章科技成果实施和运用第十五条公司应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
第十六条公司科技成果的实施和运用应当遵循科技成果管理相关规定,确保科技成果的合法合规。
第十七条公司鼓励科研团队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依法合规开展科技成果的合作开发。
第十八条公司应支持科研团队积极申请科技成果的专利,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实施方案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实施方案第一章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概述 (2)1.1 推广应用背景 (2)1.2 推广应用意义 (3)第二章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分析 (3)2.1 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3)2.1.1 智能化 (3)2.1.2 生态化 (4)2.1.3 集约化 (4)2.2 国内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4)2.2.1 信息化 (4)2.2.2 绿色化 (4)2.2.3 精准化 (4)2.2.4 集群化 (5)第三章农业科技成果筛选与评估 (5)3.1 科技成果筛选标准 (5)3.1.1 科技创新性 (5)3.1.2 实用性 (5)3.1.3 成熟度 (5)3.1.4 环保性 (5)3.1.5 经济性 (5)3.1.6 社会效益 (5)3.2 科技成果评估方法 (5)3.2.1 文献调研法 (5)3.2.2 实地考察法 (6)3.2.3 专家评审法 (6)3.2.4 成果转化率评估法 (6)3.2.5 指标评价法 (6)3.2.6 综合评价法 (6)第四章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建 (6)4.1 推广体系组织结构 (6)4.2 推广体系运行机制 (6)第五章农业科技培训与人才培养 (7)5.1 农业科技培训内容与方法 (7)5.2 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策略 (8)第六章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创新 (8)6.1 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8)6.1.1 政产学研用相结合 (8)6.1.2 系统化推广 (9)6.1.3 信息化推广 (9)6.2 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创新实践 (9)6.2.1 创新推广模式 (9)6.2.2 创新推广手段 (9)6.2.3 创新推广机制 (9)第七章农业科技推广政策与法规 (10)7.1 农业科技推广政策体系 (10)7.1.1 政策目标 (10)7.1.2 政策内容 (10)7.1.3 政策实施机制 (11)7.2 农业科技推广法规建设 (11)7.2.1 法规体系构建 (11)7.2.2 法规内容 (11)7.2.3 法规实施与监管 (11)第八章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管理 (12)8.1 项目策划与申报 (12)8.1.1 确立项目目标 (12)8.1.2 项目策划 (12)8.1.3 项目申报 (12)8.2 项目实施与监管 (12)8.2.1 项目实施 (12)8.2.2 项目监管 (13)第九章农业科技推广效果评价 (13)9.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3)9.1.1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13)9.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3)9.2 评价方法与实施 (14)9.2.1 评价方法 (14)9.2.2 评价实施 (14)第十章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保障措施 (14)10.1 组织保障 (14)10.2 资金保障 (15)10.3 技术保障 (15)10.4 社会保障 (15)第一章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概述1.1 推广应用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科学技术成果管理办法
科学技术成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科学技术成果(简称“科技成果”)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科技工作者的知识结晶.为加强我校科技成果的管理,加快科技成果的交流和推广应用,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成果必须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学术意义,要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和提高。
第三条科技成果包括:1.理论研究成果。
主要是指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形式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学术专著;2.应用技术研究成果。
是指列入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自行开发的应用技术成果,按照《合同法》的约定合作开发、转让实施的应用技术成果,已申请专利的应用技术成果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计等;3.软科学研究成果.是指推动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的软科学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形式为研究报告;4.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专门机构审查确认的科技成果,如新药、生物新品种等。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校师生员工的职务技术成果,其科技成果所有权归学校所有。
第二章成果鉴定或评审第五条科技成果鉴定或评审是指有关科技行政管理机关聘请同行专家,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并作出相应的结论。
应用技术成果的评价一般采用鉴定的形式,软科学成果的评价一般采取评审的方式。
第六条可组织鉴定或评审的科技成果是指列入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自行开发的重大的应用技术成果,按照《合同法》的约定合作开发的应用技术成果;对于可以直接指导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理论成果,它的作用不仅表现为论文的学术价值,还表现在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种应用性理论成果可以视同应用技术成果,可以组织鉴定。
可组织评审的科技成果是指计划内的软科学成果.第七条不组织鉴定或评审的科技成果有:1.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基础理论成果的评价主要通过在国内外同领域的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公开发表论著,引起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关注、评论和引用来获得认可;2.已申请专利的应用技术成果;3.已转让实施的应用技术成果;4.企业、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一般应用技术成果;5.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及必须经过法定的专门机构审查确认的科技成果,如动植物新品种、新药等;6.不属于各级软科学研究计划的一般软科学研究项目(即计划外项目),以合同约定的验收方式进行验收。
科技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科技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科技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强化科技对安全生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科技项目的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安全生产科技项目分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立项的项目两大类。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按照科技部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立项的项目按本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条安全生产科技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申报、遴选、立项、验收或鉴定(以下统称验收)、登记和奖惩等环节。
第四条项目承担单位国拨研发经费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
项目配套经费和自主投入的研发经费必须确保落实,并按项目计划任务书执行。
第二章项目征集与遴选第五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根据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发布项目征集指南,确定项目征集的时间、渠道和方式。
项目遴选按照安全生产重点发展领域和方向,充分发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支撑平台单位、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优势资源,择优选择。
第六条申报项目单位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一)符合项目申请的要求;(二)在相关研究领域和专业应具有一定学术地位和优势;(三)具有为完成项目必备的人才条件和技术装备;(四)具有与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和积累;(五)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六)具有完成项目的良好信誉。
第七条申报项目应提供的材料:(一)项目申请表;(二)项目建议书;(三)项目建议书的附件(与项目建议书内容有关的证明材料、相关单位推荐意见)。
第八条项目建议书内容框架:(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三)现有研究基础、特色和优势;(四)应用或产业化的前景、科技发展与市场需求;(五)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六)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七)年度计划内容;(八)主要研究人员和单位状况及具备的条件;(九)经费预算;(十)有关上级单位或评估机构的意见。
第九条项目征集与遴选原则:(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示范项目计划书
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示范项目计划书第一章项目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项目实施方案 (3)2.1 技术路线 (3)2.2 技术指标 (4)2.3 工艺流程 (4)第三章技术推广与应用 (4)3.1 技术推广策略 (4)3.1.1 确定推广目标 (4)3.1.2 制定推广计划 (5)3.1.3 构建推广体系 (5)3.1.4 创新推广模式 (5)3.2 技术应用范围 (5)3.2.1 作物种植技术 (5)3.2.2 畜牧技术 (5)3.2.3 农业机械化技术 (5)3.2.4 农业信息化技术 (5)3.3 技术培训与指导 (5)3.3.1 培训对象 (5)3.3.2 培训内容 (6)3.3.3 培训方式 (6)3.3.4 培训师资 (6)3.3.5 培训效果评估 (6)第四章项目实施步骤 (6)4.1 项目启动与筹备 (6)4.1.1 确定项目目标与任务 (6)4.1.2 组建项目团队 (6)4.1.3 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6)4.1.4 开展前期调研 (6)4.2 项目实施与推进 (6)4.2.1 技术研发与试验 (6)4.2.2 技术培训与推广 (7)4.2.3 项目管理与监督 (7)4.2.4 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7)4.3 项目验收与总结 (7)4.3.1 验收标准与程序 (7)4.3.2 验收内容与方法 (7)4.3.3 验收结果处理 (7)4.3.4 项目总结与经验教训 (7)第五章资源配置 (7)5.1 人力资源配置 (7)5.2 物力资源配置 (8)5.3 财力资源配置 (8)第六章技术创新与研发 (8)6.1 技术创新方向 (8)6.2 研发计划与目标 (9)6.3 研发成果转化 (9)第七章项目风险分析 (10)7.1 技术风险 (10)7.2 市场风险 (10)7.3 政策风险 (10)第八章项目效益分析 (11)8.1 经济效益 (11)8.2 社会效益 (11)8.3 环境效益 (12)第九章项目管理与监督 (12)9.1 项目管理组织 (12)9.1.1 项目领导小组 (12)9.1.2 项目实施小组 (13)9.1.3 项目协调小组 (13)9.2 项目监督机制 (13)9.2.1 内部监督 (13)9.2.2 外部监督 (13)9.3 项目质量控制 (13)9.3.1 制定项目质量标准 (14)9.3.2 质量控制计划 (14)9.3.3 质量检查与评估 (14)9.3.4 质量改进 (14)9.3.5 培训与交流 (14)第十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4)10.1 项目实施总结 (14)10.2 项目成果展示 (15)10.3 项目前景展望 (15)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公司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公司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科技成果的转化活动,包括科技成果的申请、鉴定、评价、转化、推广和应用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公司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坚持自主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2. 鼓励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3.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4. 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第二章科技成果鉴定与评价第四条公司科技成果鉴定应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由公司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五条科技成果鉴定应包括以下内容:1. 技术水平、创新性;2.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 推广前景、应用价值;4. 知识产权状况。
第六条科技成果评价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技术指标、市场前景、经济效益等因素。
第三章科技成果转化第七条公司科技成果转化应优先选择具有市场潜力、技术先进、经济效益显著的项目。
第八条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包括:1. 自主研发成果转化;2. 与外部机构合作转化;3. 投资创办企业转化;4. 许可、转让、技术合作等方式转化。
第九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管理制度,明确项目责任人、经费来源、转化期限等。
第十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公司应保护知识产权,确保科技成果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第十一条公司应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科技成果推广平台,开展科技成果展示、推广活动。
第十三条公司应鼓励各部门、各岗位积极应用科技成果,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章激励机制第十四条公司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基金,对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奖励。
第十五条奖励基金的使用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六章监督与管理第十六条公司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监督管理。
建设部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细则
Don't think that doing something that seems trivial with your whole heart is a waste. Small things are donehandily, and big things will come naturally.(页眉可删)建设部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09号)和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的推广应用新技术,是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落后技术的限制、禁止使用(以下简称限用、禁用)。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建设部开展推广应用新技术工作的管理。
第四条建设部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是指适用于工程建设、城市建设和村镇建设等领域,并经过科技成果鉴定、评估或新产品新技术鉴定的先进、成熟、适用的技术、工艺、材料、产品。
第五条建设部限用、禁用的落后技术,是指已无法满足工程建设、城市建设、村镇建设等领域的使用要求,阻碍技术进步与行业发展,且已有替代技术,需要对其应用范围加以限制或禁止其使用的技术、工艺、材料、产品。
第六条建设部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发布采取《建设部重点实施技术领域》(以下简称“重点实施技术领域”)、《建设部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公告》(以下简称“技术公告”)和《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以下简称“推广项目”)三种方式。
前款三种发布方式的内容,适用于全国或所规定的适用范围。
第七条建设部通过科技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和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下简称产业化基地)、科技发展试点城市、企业技术中心及技术市场等形式,推动建设行业推广应用新技术。
第八条推广应用新技术应当遵循自愿、互利、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依法或者依照合同的约定,享受利益,承担风险。
对技术进步有重大作用的新技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可以采取行政和经济等措施,予以推广。
第九条城市规划、公用事业、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建筑施工、工程监理、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等单位,应当积极采用建设部推广应用的新技术,严格执行限用和禁用落后技术规定,其应用新技术的业绩应当作为衡量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
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科技创新活动的部门和个人。
第三条公司科技创新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二)注重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创新活力;(四)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负责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
第五条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下设以下部门:(一)科技创新办公室:负责科技创新工作的日常管理、项目申报、成果转化等工作;(二)技术研究中心:负责公司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人力资源部:负责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四)财务部:负责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管理。
第六条各部门职责:(一)科技创新办公室:制定科技创新计划,组织项目申报和评审,监督项目实施,推进成果转化;(二)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技术研究和开发,负责科技成果的鉴定和推广应用;(三)人力资源部:制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落实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政策;(四)财务部:负责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筹措、使用和监管。
第三章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第七条公司科技创新项目分为以下类别:(一)基础研究项目;(二)应用研究项目;(三)产业化项目;(四)技术改造项目。
第八条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程序:(一)项目申报人根据公司科技创新计划,提出项目申报;(二)科技创新办公室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三)评审通过的项目,报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审批;(四)审批通过的项目,由科技创新办公室组织实施。
第九条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管理:(一)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二)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定期向科技创新办公室报告项目进展情况;(三)项目完成后,需提交项目总结报告。
第四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第十条公司鼓励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支持科技成果在企业内部推广应用。
科技成果管理办法
科技成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集团公司自主创新能力,规范**科技成果管理,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根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及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科技成果的鉴定、登记及推广管理。
第三条**科技成果包括:(一)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成果;(二)工程设计成果;(三)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成果;(四)国外先进技术再开发应用成果;(五)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应用成果;(六)知识产权。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知识产权是指已确权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应作为科技成果进行管理。
第五条集团公司科技信息部作为科技成果管理部门,负责集团公司科技成果鉴定、登记及推广管理。
**技术中心(以下简称“组织鉴定单位”)负责鉴定会议相关工作。
各基层单位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科技成果鉴定管理- 1 -第六条科技成果鉴定是指组织鉴定单位聘请同行专家,按照规定形式和程序,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并做出相应结论。
第七条列入集团公司科技立项计划,已完成验收并实施的科技成果,按照本办法进行科技成果鉴定。
第八条开发应用类科技成果试用期为六个月至一年,其中规划建设类科技成果试用期为一年以上。
第九条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应具备的条件:(一)已完成科技立项报告规定的任务要求或合同的约定;(二)不存在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人员名次排序异议及权属方面的争议;(三)技术资料齐全,并符合要求。
第十条经过验收、试运行,科技项目已达到设计要求或预期效果,项目完成单位科技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可向科技信息部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填写《**公司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附件1)。
第十一条科技信息部在收到科技成果鉴定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应对该科技成果进行形式审查,确定是否受理鉴定申请。
第十二条科技成果经过形式审查后,统一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五个工作日。
第十三条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在确定的评价日期前五个工作日内,应将被评价科技成果的技术资料按参加鉴定专家人数份- 2 -额送交科技信息部。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四节 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章节解析 (新版)北师大版
第四节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答案:(1)洗尘(2)直线(3)频率(4)慢(5)平衡1.超声波振动频率大于20 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它能穿透几米厚的金属板,具有与声波一样的传播速度。
如果你在漆黑的屋子里行走,你很容易会碰到墙壁和家具,然而蝙蝠却可以在黑暗中飞行而不会碰到任何东西。
这是因为蝙蝠能够使用回声定位法确定飞行路线及寻找食物。
蝙蝠飞行时,发出频率高达100 000 Hz的声音脉冲,并能够接收回音。
借助这个本领,蝙蝠可以辨别是否会撞上某个物体。
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测量水的深度、定位沉没的失事船舶、寻找鱼群,或者定位远航的船只(如图所示)。
由于超声具有方向性好、几乎沿直线传播、容易发生反射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还可以利用超声雷达探测物体的位置。
【例1】下列实例中,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是()A.夜深人静的时候说话特别响亮B.雷雨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C.蝙蝠利用超声波捕捉昆虫D.渔民利用声呐技术探测鱼群解析:回声定位是声波传递信息的一个应用,是人们模仿蝙蝠的捕食方法而采用的一种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确定目标位置、距离和大小的方法。
所以选项A、B中的声音是我们听到的声音,不是超声波,所以不属于回声定位;选项D中的声呐技术所依据的原理也是蝙蝠的回声定位。
正确的选项为C、D。
答案:CD2.次声波(1)次声波有如下特点:次声的频率很低,波长很长,传播的距离很远,次声的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慢,有“预警”的作用,次声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2)次声波的来源: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波;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3)次声波的危害,能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遭到破坏;在强次声环境中,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将受到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4)防止次声波的危害:次声的破坏性强,危害性大,但人耳却无法直接听见,所以在生产等活动中要尽量防止次声波的产生,尽量远离次声源。
成果推广管理制度模板
成果推广管理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科技成果推广,是指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合作、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形式,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的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过程。
第三条科技成果推广应遵循市场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坚持自愿、平等、互利、诚信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参与的科技成果推广体系。
第四条国家鼓励和支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五条国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加强科技成果推广服务机构建设,提高科技成果推广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六条国家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
地方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管理和协调。
第二章科技成果推广主体第七条科技成果推广主体包括:(一)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二)高等院校;(三)企业;(四)行业协会和联合会;(五)其他具备科技成果推广能力的社会组织。
第八条科技成果推广主体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二)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转化目标;(三)具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四)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良好的信誉。
第九条科技成果推广主体承担科技成果推广任务,应当签订科技成果推广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条科技成果推广主体应当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推广责任制度,明确科技成果推广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章科技成果推广合同第十一条科技成果推广合同是指科技成果推广主体之间,为明确科技成果推广过程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就科技成果推广内容、方式、期限、报酬等事项达成的协议。
第十二条科技成果推广合同应当具备以下内容:(一)合同双方的基本情况;(二)科技成果的名称、内容、技术状态和技术成熟度;(三)科技成果推广的方式、范围和目标;(四)科技成果推广的期限、进度和阶段性目标;(五)科技成果推广的报酬、分配方式和支付期限;(六)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七)违约责任;(八)争议解决方式;(九)其他需要约定的内容。
绿色农业智能种植科技推广方案
绿色农业智能种植科技推广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绿色农业智能种植科技概述 (2)1.2 推广背景与意义 (2)第二章绿色农业智能种植科技发展现状 (3)2.1 国际发展现状 (3)2.1.1 技术研发与应用 (3)2.1.2 政策支持与推广 (3)2.2 国内发展现状 (4)2.2.1 技术研发与应用 (4)2.2.2 政策支持与推广 (4)第三章智能种植科技关键技术与产品 (4)3.1 智能传感器技术 (4)3.2 物联网技术 (5)3.3 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 (5)3.4 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5)第四章推广策略与目标 (6)4.1 推广目标 (6)4.2 推广策略 (6)第五章智能种植科技应用案例 (7)5.1 典型案例一 (7)5.2 典型案例二 (7)5.3 典型案例三 (7)第六章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7)6.1 政策法规支持 (7)6.2 财政补贴政策 (8)6.3 技术培训与推广 (8)第七章农业产业链整合 (8)7.1 产业链上游整合 (8)7.2 产业链中游整合 (9)7.3 产业链下游整合 (9)第八章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10)8.1 市场营销策略 (10)8.1.1 市场定位 (10)8.1.2 市场细分 (10)8.1.3 市场推广策略 (10)8.2 品牌建设与推广 (11)8.2.1 品牌理念 (11)8.2.2 品牌形象 (11)8.2.3 品牌推广 (11)第九章培训与人才引进 (11)9.1 人才培养与引进 (11)9.2 农业科技培训 (12)9.3 农业科技人才激励 (12)第十章项目实施与评估 (12)10.1 项目实施步骤 (12)10.1.1 项目启动 (13)10.1.2 技术研发与试验 (13)10.1.3 技术推广与应用 (13)10.1.4 项目管理与协调 (13)10.2 项目评估与监控 (13)10.2.1 评估指标体系 (13)10.2.2 评估方法 (13)10.2.3 评估周期 (13)10.2.4 监控机制 (13)10.3 项目调整与优化 (14)10.3.1 调整策略 (14)10.3.2 优化方案 (14)10.3.3 持续改进 (14)第一章引言1.1 绿色农业智能种植科技概述绿色农业智能种植科技,是指在遵循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科技创新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与推广研究
科技创新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与推广研究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和经济繁荣的必经之路。
然而,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科技创新的应用和推广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本文将针对在发展中国家中科技创新的应用和推广进行研究,从而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科技创新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创新现状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中国家里面的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
首先,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创新上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这直接影响到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其次,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体系还需要加强,此外,科技创新人才的匮乏也导致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困境。
此外,发展中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二章: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的推广策略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的推广策略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政策方面、资金方面和人才方面。
政策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于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加强教育体系建设,提高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
此外,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共同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资金方面: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投资,尤其在创新型企业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等方式来鼓励社会投资,同时打造有利于发展科技创新产业的投资环境。
另外,政府可以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人才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要注重对于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吸引和培养。
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科技交流和合作,推广优秀的科研成果。
同时建立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提高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第三章: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应用的实践案例在实践中,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科技创新应用。
以中国为例,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并不断提高着科技创新的能力,为社会和整个经济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智能制造技术在传统制造企业中的推广与应用
智能制造技术在传统制造企业中的推广与应用第一章: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智能制造技术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热点话题。
传统制造企业也开始积极探索和应用智能制造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供应链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
本文将从智能制造技术的概念和特点出发,探讨其在传统制造企业中的推广与应用。
第二章:智能制造技术的概念和特点2.1 智能制造技术的概念智能制造技术是指通过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等现代技术手段,将制造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智能化整合和优化,实现自主决策、自适应调节、自动执行的制造方式。
其核心是将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与传统制造过程相结合,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
2.2 智能制造技术的特点智能制造技术具有多个特点。
首先,智能制造技术具有高度的信息化程度,能够实时获取、分析和传递制造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信息。
其次,智能制造技术具有高度的自动化程度,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自动化操作和自动化决策。
第三,智能制造技术具有高度的网络化程度,能够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实时互联和协同工作。
最后,智能制造技术具有高度的柔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能力和生产流程。
第三章:智能制造技术在传统制造企业中的推广3.1 推广的必要性随着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传统制造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如成本压力、供应链复杂、人力资源短缺等。
智能制造技术作为解决这些挑战的有效手段,具有推广的必要性。
3.2 推广的方式传统制造企业在推广智能制造技术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首先,可以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项目研发,从而引入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
其次,可以与技术供应商合作,购买智能制造设备,进行试点应用。
此外,企业还可以开展内部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水平。
第四章:智能制造技术在传统制造企业中的应用4.1 生产过程智能化智能制造技术在传统制造企业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方面。
通过应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和优化。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项目成果推广报告范本与模板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项目成果推广报告范本与模板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的科技项目成果推广报告第一章引言科学技术部作为我国科技领域的管理机构,负责推动科技项目的研发和成果转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项目的成果推广效果,现在向各位同事分享一份科技项目成果推广报告的范本与模板,以供参考和借鉴。
第二章项目背景本项目推广报告的背景是科学技术部批准的技术转移项目,旨在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社会发展。
该项目的目标是将科技成果广泛推广,推动科技创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项目描述本项目的基本信息如下:项目名称: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负责人:xx博士批准时间:2020年1月1日项目周期:3年预算:500万元项目目标:1. 推广项目的科技成果,使其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2. 提高科技成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第四章推广成果经过3年的努力,本项目取得了以下推广成果:1. 科技成果1推广情况科技成果1是本项目的核心成果,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已成功推广到10个省市,并在相关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具体应用领域包括农业、医疗、环保等,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
2. 科技成果2推广情况科技成果2是本项目的重要成果,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已在多个企业中实施应用。
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制造业和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科技成果3推广情况科技成果3是本项目的前沿成果,通过建立创新联盟和技术交流平台,已在学术界和企业界引起广泛关注。
目前正在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预计将在未来一年内实现产业化应用。
第五章推广策略为了有效推广科技成果,本项目采取了以下策略:1.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2. 举办推广活动:组织科技成果展览、学术交流会等活动,向社会各界展示项目的成果和应用价值。
3. 宣传推广: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进行广告宣传,提高科技成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科技部门工作制度范本
科技部门工作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科技部门的工作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科技部门是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和实施科技工作的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一)组织拟订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申报和实施科技项目,管理科技项目经费。
(三)组织科技成果的鉴定、登记、申报和推广应用。
(四)负责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五)组织科技交流与合作,管理科技外事工作。
(六)负责科技统计和科技信息工作。
(七)承担其他与科技工作相关的任务。
第三条科技部门工作应当遵循科学性、公正性、透明性、效率性原则,坚持依法行政,公正用权,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人员编制第四条科技部门应当设立明确的组织机构,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保证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条科技部门应当根据工作任务和人员情况,合理设置岗位,确定人员编制,确保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六条科技部门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三)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承担工作压力。
第三章科技项目管理第七条科技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申报、评审、立项、执行、验收等环节。
第八条科技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拟订科技项目申报指南,引导和组织科技项目申报。
第九条科技部门应当建立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实行专家评审制度,保证评审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第十条科技部门应当加强对科技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按计划执行,经费合理使用。
第四章科技成果管理第十一条科技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管理制度,包括科技成果的鉴定、登记、申报、推广应用等环节。
第十二条科技部门应当组织科技成果的鉴定工作,确保鉴定过程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第十三条科技部门应当及时登记和申报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科技推广应用建国以来,全市工业系统推广应用许多重大科技成果,以本市科技成果的推广为主,加上从外地引进,年均开发新产品和应用新技术110项,年均创产值1.5亿元,利税0.4亿元。
尤其是煤炭生产方面的科技应用,取得很大效益。
1952年以前仅有农林科技人员2人,1953年建立市家畜检疫站,1954年建立郊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市烟草指导站,1959年建立市拖拉机站,1962年以后相继建立洛河、陶王、高皇农技服务站唐山农技站、市水产站、市种子站、市农技站、市植保站、市农机站。
1978年以后各级农技机构逐步建立健全。
到1990年,全市共有农技推广机构94个,其中农业43个,林业32个,畜牧兽医8个,水产6个,农机5个。
共有科技人员57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8人,中级职称的139人。
农业科技人员分别在作物栽培、良种推广、土壤肥料、植物保护、蔬菜、林果、畜牧、水产养殖、农业机械等方面大力推广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节 工业科技应用一、冻结井复合井壁技术1978年6月起,在淮南、淮北等地13个冻结井筒的表土段使用该技术,最大深度达到-385米冻结井复合井壁,又称夹层壁,是一种以内井壁自由滑动释放温度应力理论为防水理论的新型防水井壁结构。
完成单位:淮南煤矿建设指挥部、淮南矿业学院等。
二、LB M P C/X T微机煤炭储量管理系统1984年8月起,煤炭工业部生产司、计算机中心委托淮南矿务局举办多期学习班向全国推广该系统建立了煤炭储量数据库,各种储量报表、生产用表均可处理。
过去3个月的工作量,用此系统,仅需5天即可完成。
完成单位:淮南矿务局。
24 三、树脂锚杆工程应用1977年起,在全国推广应用,年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
不仅可以节省工程投资,还可以达到快速施工的要求。
完成单位:淮南矿务局合成材料厂。
四、树脂胶泥在抗震加固地下工程中的应用1979~1988年,共推广应用胶泥约1600吨,加固建筑面积2000万平方米,创产品效益150万元。
并在全国抗震防灾方面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完成单位:淮南矿务局合成材料厂。
五、喷射混凝土双降新工艺1980年以来,每年推广光爆锚喷进尺22000米左右,占岩巷进尺50%以上。
该技术加快了岩巷成巷速度,比碹、U、I型钢支架,每米节约材料费23元,节省了大量木材、钢材,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完成单位:淮南矿务局。
六、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的推广应用与改进1975年1月开始推广应用,明显提高效率,降低坑耗。
1979年获经济效益181.5万元,1980年改进后获经济效益206.8万元。
完成单位:淮南矿务局、孔集矿。
七、光爆锚喷支护在潘集一号井的推广应用和改进1984年12月在潘集一号井实施,锚喷巷道占全部巷道的77.2%,每米节约巷道支护费用1713.25元,年经济效益115万元,并加快了建井速度,保证了安全。
完成单位:淮南基建局。
八、浮选工艺参数自动检测与自动控制该项目对煤泥水浓度的检测,采用γ射线密度计,为国内首创。
对浓度、流量定值控制,浮选药剂控制装置采用开环数字跟踪系统。
年经济效益146万元,已在全国推广应用。
完成单位:淮南矿务局望峰岗选煤厂、淮南矿业学院。
九、浅海海底光缆用于海底光纤通信。
由于使用环境条件恶劣,要求光缆能径向防水、纵向阻水,并要有很高的机械强度。
电子工业部第八研究所于1986年开始研制国内第一条浅海光缆,1990年研制成功,并交付使用,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80年代中期水平,填补了我国光纤通信领域中的一项空白。
先后为有关单位和厂家提供浅海光缆近200公里,创产值2000多万元。
十、光纤着色复绕机主要用于光纤表面的着色,便于束管中多根光纤的识别,还可用于光纤的复绕以及对尼龙紧包光纤的硅凝胶涂复。
该机采用悬臂轴式主动放线装置及多轮舞蹈器控制张力的方式,放线张力精度达到+0.05N 采用U V光固化,着色复绕速度达到500米/秒。
国内外市场销售15台,创产值300万元。
研制单位电子工业部第八研究所 十一、光缆成缆机光缆成缆机,是电子工业部第八研究所开发研制的新一代高速光缆成缆机,在性能、技术指标产品质量等方面达到和接近国际水平。
几年来,先后为国内厂家提供100台(套)光缆成缆设备,创产值7000多万元,创汇140万美元。
十二、低密度低爆速粒状泡沫炸药制成颗粒状的低密度、低爆速泡沫炸药,其特点是:不含敏化剂、无毒性、制造工艺简便、能够用雷管直接起爆,并具有密度低、爆速低、炸轰低而威力(爆力)高、流散性好、便于装填药卷以及小直径药卷传爆良好等优点。
中煤总公司技术局组织国内专家检测证明,该炸药是一种优良的光面爆破专用炸药,属于国内首创,已在生产中应用。
十三、中等含水层下留设防砂煤柱开采该项目首次在底部无稳定粘性土隔水层的中等偏强松散含水层下,实现了留设防砂煤柱的大面积安全开采,深入揭示、科学地阐明了水体下缩小防护煤岩柱高度、留设防砂煤岩柱的条件和机理,提出了选定、评价煤岩柱高度的新方法。
此成果在技术上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属国际首创。
在试验矿井百善煤矿试采中,将水体下防护煤岩柱垂高由40~55米缩小到12~28米,使可采储量增加1500万吨以上,矿井年生产能力由45万吨提高到140~150万吨,矿井寿命延长13年以上,至今已多采出煤炭400万吨以上,新增产值4亿元,利税1.8亿元左右,节省建设资金0.7亿元以上。
在其它煤矿以及一些金属、化工、建材等沉积矿床矿山推广应用,均能产生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完成单位:淮南矿务局。
第二节 农业科技推广一、作物栽培〔水稻合式秧田〕 建国初期,水稻育秧,无论水育、旱育,均为大墁秧田。
从1956年起,全面推广了合式秧田。
即按一定规格开沟做畦。
这一技术一直普遍沿用至今。
〔水稻“稀少平”高产栽培〕 即水稻稀播壮秧、少本栽插、平稳促进的高产栽培技术。
从1983年开始推广,到1985年累计推广1.66万公顷,计增产稻谷996万公斤。
〔水稻“宽足稳”高产栽培〕 即水稻宽行窄株、栽足基本苗、稳壮促控的高产栽培技术。
系市农牧渔业局高级农艺师陈蔚兰根据自己试验和调查材料,把几个单项技术加以组装制定的。
从198年开始推广,到1990年共推广5.33万公顷,计增产3975万公斤。
〔小麦“小壮高”高产栽培〕 即小麦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高产栽培技术从1988年开始推广,到1990年计推广4.2万公顷,平均每公顷单产4170公斤,比常规栽培法增产14.3%。
〔油菜育苗移栽〕 从1975年开始推广,历年移栽面积都在50%以上。
移栽每公顷单产1870公斤,比直播每公顷增产475公斤。
〔油菜“早壮足”高产栽培〕 即油菜播种要早、施肥要足、壮苗移栽的高产栽培技术,由市农技人员通过试验、示范。
从1989年开始推广,到1990年推广8500公顷,每公顷单产2190公斤,比常规法增产510公斤。
〔山芋温床育苗技术〕 1954年推广温床育苗,1957年推广火炕温床、回笼炕温床,到70年代又推广塑料薄膜温床。
这项技术一直沿用至今。
〔杂交西瓜高产栽培〕 1982年开始推广,主要品种是新澄1号、浙蜜1号。
到1986年即普及全市,种植面积2100公顷,占西瓜总面积91%,每公顷单产3.4万公斤,比普通西瓜增产72.6%。
二、良种推广〔水稻〕 建国初期,水、旱稻均为一窝丝、观音籼、齐头白等农家品种,产量低,每公顷单产仅600~750公斤。
品种更新换代,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农家品种改种高秆良种。
1952~1965年,先后推广了胜利籼、中农4号、399、桂花球、鼓浪粳等高秆良种,历年面积达1.5万公顷,一般每公顷单产2500~3000公斤,高产田块达3750公斤,每年增产500万公斤左右。
由高秆品种改种矮秆良种。
由于生产条件不断改善,高秆品种与生产条件不相适应,因此从1965~1976年全面推广矮秆品种,如矮脚南特、农垦58、沪选19、珍珠矮、广场矮、二九矮等,占水稻总面积的90%以上,每公顷单产3750~4500公斤,高产田块达6000公斤以上。
由矮秆品种改种杂交稻。
自籼型杂交稻问世以后,淮南市于1976试种、示范,1978年推广,198年在全市范围内普及,市郊种植1.05万公顷,占水稻总面积的81.2%。
在组合选用上,1976~197年推广南优2号、汕优2号,1978年推广汕优6号、威优4号等,1986年推广汕优63,1988年推广协优63,保留少量常规稻如密阳23、桂朝2号、B G929、83D、紫雪糯、87617、国际661、国际72等,作搭配使用。
1976~1990年,杂交稻种植面积共33.4万公顷,每公顷增产1125公斤,计增产3.76亿公斤〔小麦〕 建国前后,市内小麦均为五花头、大白麦、小白麦等农家品种。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在品种选用方面,经历了低产-中产-高产三个阶段:低产品种阶段(亩产100~225公斤)。
1952~1957年全面推广碧蚂1号,每公顷单产由1950年的585公斤增至930公斤。
但由于不抗吸浆虫,后被抗虫品种南大2419取代,一般单产达1245公斤比碧蚂1号增产33.9%。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重点推广了阿夫、阿勃、吉利3个阿尔巴尼亚品种以及内乡5号等,阿夫和内乡5号便成了当家品种,平均每公顷单产达1352公斤,高产田块达3385公斤。
中产品种阶段(亩产225~350公斤)。
1970~1980年,重点推广了丰产3号、博爱7023、泰山号、扬麦4号。
其中尤以丰产3号、7023面积最大、使用年限最长,种植面积历年均在6万公顷左右平均每公顷单产2540公斤,高产田块达5850公斤。
高产品种阶段(亩产350~450公斤)。
1980~1990年重点推广了马场2号、豫麦18、扬麦4号等一般每公顷单产3673公斤,高产田块可达6000公斤以上。
〔大豆〕 50年代为平顶乌、大白壳等农家品种,60年代洛河公社农民王长和选育出红毛豆,取代了农家品种,70年代相继推广了徐州424、皖豆1号、蒙丰13、齐黄1号,进入80年代全面推广跃进5号,到80年代末期又推广了鲁豆2号、中豆19、豫豆1号等新品种。
〔油菜〕 品种更新分为三个阶段:白菜型油菜。
50年代为油冬儿、芜湖104等,每公顷单产仅663公斤。
甘蓝型油菜。
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重点推广胜利油菜,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则推广产量更高的202-23、当油早1号、川油9号、广德761等品种,每公顷单产1365公斤,比白菜型油菜提高70公斤。
杂交油菜。
1989年引进秦油2号,仅两年便遍及全市,每公顷单产2010公斤,高产田每公顷达8315公斤。
〔玉米、高粱〕 50年代到60年代,玉米为白马牙、火燥子,高粱为白眼猴、打锣锤、大红袍;7年推广“双杂”:晋杂5号、双跃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