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探究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光合作用的发现公开课标准教案

2024年光合作用的发现公开课标准教案

2024年光合作用发现公开课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基本概念及生物化学过程。

2. 解光合作用发现历史过程。

3. 掌握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及其意义。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生物学现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概念、过程及意义。

难点: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光合作用实验视频。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植物光合作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如何进行光合作用。

2. 理论讲解:介绍光合作用基本概念、历史发现过程以及反应方程式。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光合作用实验视频,让学生解实验过程。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光合作用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探讨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概念2. 光合作用历史发现3. 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4.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基本概念。

(2)列举光合作用历史发现过程。

(3)写出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

(4)分析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和氧气过程。

(2)光合作用历史发现包括普里斯特利、谢尼伯、恩格尔曼、鲁宾和卡门等人实验研究。

(3)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4)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来源,为生物提供有机物和氧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光合作用发现过程,让学生解光合作用基本概念和生物化学过程。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对光合作用理解程度。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解光合作用与环境保护关系,探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方法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需要我重点关注。

探索光合作用生物实验教案设计与实施

探索光合作用生物实验教案设计与实施

探索光合作用生物实验教案设计与实施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实验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探讨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3. 引出光合作用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光合作用的动画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好奇心。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3.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如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等。

4.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需要哪些条件等。

作业:1. 学生回家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第二章:实验材料与器具的选择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实验所需材料与器具。

2. 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实验材料与器具。

教学内容:1. 介绍光合作用实验所需材料与器具,如植物叶片、光源、计时器等。

2. 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与器具。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光合作用实验所需材料与器具,如植物叶片、光源、计时器等。

2.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材料与器具的作用和重要性。

3. 教师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与器具,如选择新鲜的植物叶片、稳定的光源等。

4. 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材料与器具。

作业:1. 学生回家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实验所需材料与器具的选用原则。

第三章:实验步骤与方法教学目标:1. 学会光合作用实验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2. 能够独立完成光合作用实验。

教学内容:1. 讲解光合作用实验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2. 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技巧和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光合作用实验的步骤与方法,如植物叶片的光照处理、氧气的收集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实验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避免光照不足或过强、准确记录数据等。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习光合作用实验的步骤与方法,并准备实验报告。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2)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2)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影响因素;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影响因素,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认识到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光合作用实验装置、植物、光源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1)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影响因素。

(2)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1)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强度。

(2)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4. 例题讲解:(1)解释光合作用反应式中各物质的来源和去路。

(2)分析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化学能的转化。

5. 随堂练习:(1)完成实验报告单。

(2)解答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影响因素。

2. 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条件及作用。

(2)分析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反应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光合作用教案优秀

光合作用教案优秀

光合作用教案优秀【篇一:光合作用探究公开课教学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刘宏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节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刘宏新设计说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和结论,而是要将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方法整合其中,充分应用二手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走科学家之路,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的精神。

本案例中,用二手资料探究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过程,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又可以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并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

一、设计思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探究性学习是实现此课程基本理念的极为有效的载体,生物学史能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素材。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调动,要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再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探究的载体,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究的背景,以真正理解探究过程和实验设计策略并学以致用为中心目标,采用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课外”到“课堂”再到“课外”的开放式思想。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第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二部分内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光合作用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光合作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光合作用教案 1一、教学目标:知识: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了解)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认识过程(理解)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情感态度: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能力、技能:进行有关的探究和实验,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应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难点:光反映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PPT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生成氧气,进而紧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层;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进碳的循环。

(二)光合色素实验: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种类讲述光合色素的种类、吸收光谱(三)叶绿体的结构通过图片和问题的引导,讲述叶绿体的结构及其适应光合作用的特点。

对恩格尔曼的两个实验进行讨论,并进行表达交流(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利用学生初中学过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几个主要的探索历程资料进行阅读,并找出相关阶段的研究成果或观点。

特别讲述用同位素追踪氧元素走向和碳元素走向的实验(五)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以光合色素捕获的光能的用处入手,并辅以板话,能量的是水脱氢,并放出氧气和产生[H];并且使ADP生成ATP。

2024年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2024年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2024年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第三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第三节“光合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反应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难点:光合作用反应式的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合作用演示装置、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光合作用反应式。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

4. 例题讲解: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解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定义2. 光合作用的过程3. 光合作用反应式4.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5. 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反应式。

答案: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反应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6O2。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答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合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部分学生对光合作用反应式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4年光合作用公开课教案

2024年光合作用公开课教案

2024年光合作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第九章光合作用,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反应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9.1至9.3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及影响因素。

2. 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实验操作和生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光合作用演示仪、实验器材。

学具:实验报告册、学习笔记、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① 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②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③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3. 实践操作:① 学生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② 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光合作用的相关计算和问题解决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2.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a. 光反应b. 暗反应3.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4. 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b. 描述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c.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2. 答案:a.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b. 光合作用反应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c.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反应过程掌握较好,但对影响因素的理解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光合作用表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教案: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光合作用》。

本节课主要讲述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原理以及实际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通过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和[H],同时合成ATP。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

3. 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为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的过程。

4. 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转换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2.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绿叶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绿叶为什么是绿色的,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强调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通过光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和[H],同时合成ATP。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

3.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为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的过程。

三、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一段关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公开课教案

光合作用的发现公开课教案

光合作用的发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与生态环境”第四节“光合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发现历程、公式推导、影响因素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公式推导、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原理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绿色植物为什么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如何被发现的?2. 基本概念及发现历程(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2)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探究过程。

3. 公式推导(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及条件,推导光合作用公式。

4. 影响因素(1)教师讲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2)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5. 实际应用(1)教师介绍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2)学生讨论光合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环保意识。

6.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2)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

2.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3.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4. 光合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2)推导光合作用公式,并解释其意义。

(3)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2. 答案:(1)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普里斯特利实验、梅耶能量转换定律、萨克斯实验、恩格尔曼实验、鲁宾和卡门实验。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教材第二章第五节《光合作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影响因素,掌握光合作用的公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探讨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学习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照片,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光合作用的概念: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学生记录笔记。

(3)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讲解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针对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概念2. 光合作用的过程3.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4. 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过程。

(2)列举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解释其影响原理。

(3)谈谈光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影响因素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验操作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了解光合作用在节能减排、碳循环等方面的应用。

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8篇)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8篇)

光合作用教案设计(优秀8篇)光合作用教案设计篇1一、设计思想【设计理念】“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

最想突出的处理: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2.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

【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整个第三章乃至整个高中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

*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2课时完成,我准备改为3个课时:第一课时只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第二课时“通过实验学习有关光合色素的知识”,第三课时具体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本节教学设计是该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本来不需一个课时的时间,但我准备让学生以经典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和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①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②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理解假设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关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②讨论科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

光合作用教案(集锦10篇)

光合作用教案(集锦10篇)

光合作用教案(集锦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光合作用教案(集锦10篇)光合作用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力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2、归纳光合作用反应式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独立探究中培养创新意识2、认同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被意识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概念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完成探究活动准备教师演示实验器材、探究活动器材课时安排二课时过程一课时导言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每天都消耗了空气中大量的氧,空气的氧的含量及所占的比例不足21%。

光合作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光合作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明确光合作用的作用和意义。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并能够分析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制,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

2. 教学难点: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光合作用的概念与过程1.1 光合作用的定义1.2 光合作用的组成部分和过程1.3 光合作用的位置和环境条件教学过程: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阐述光合作用的含义和基本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在植物体内的位置和光合作用所需的环境条件。

2.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2.1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及其意义2.2 光合作用中光能的转化和化学能的储存教学过程:通过示例反应方程式,向学生解释光合作用中光能和化学能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对反应方程式的分析能力。

3. 光合作用的作用和意义3.1 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2 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教学过程:通过案例和实例,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1. 教学方法1.1 讲述法:通过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反应方程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1.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和验证光合作用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1.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共同探索光合作用的作用和意义。

2. 学习活动2.1 集体讨论: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展开思考和交流。

2.2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探索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和案例,借助小组协作提升学习效果。

2.3 实践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适当的光合作用实验,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

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教案设计

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教案设计

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实验目的和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二章:实验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的认识。

2.2 教学内容光合作用的实验原理。

实验材料的准备和处理。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实验计划和操作步骤。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实验材料与设备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能够正确使用实验材料和设备。

培养学生对实验材料和设备的爱护和管理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实验所需材料的名称和作用。

实验设备的名称和功能。

3.3 教学方法实物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实验材料和设备。

学生分组实践,熟悉实验材料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对实验材料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情况。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材料和设备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实验操作步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实验的操作步骤。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2 教学内容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4.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步骤。

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实验结果与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光合作用的发现公开课教案

光合作用的发现公开课教案

光合作用的发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光合作用的发现》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及其在自然界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2. 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 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反应式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发现历程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2)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讲解光合作用反应式,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4. 例题讲解:讲解光合作用相关的例题,巩固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掌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光合作用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合作用的定义、发现历程、反应式及其应用。

七、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定义2.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3. 光合作用反应式4. 光合作用的应用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及其反应式。

(2)列举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促进碳氧平衡,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来源;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合理施肥、增加光照等措施,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产量。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例题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

浙教八年级科学公开课《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光合作用》。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场所、条件、影响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场所、条件及影响因素,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研究光合作用的特点和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认识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场所、条件、影响因素。

难点: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合作用实验装置、植物、光源、二氧化碳吸收剂等。

学具:显微镜、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在光照下的变化,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在光照下生长的?”2. 知识讲解:(1)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反应式。

(2)光合作用的场所和条件。

(3)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3.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实例,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6. 结果分析: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析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场所、条件、影响因素。

2. 光合作用实验步骤及结果。

3. 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反应式、场所、条件。

(2)分析实验中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3)探讨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反应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探索光合作用生物实验教案设计与实施

探索光合作用生物实验教案设计与实施

探索光合作用生物实验教案设计与实施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光合作用的定义。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

光合作用的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概念。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第二章:光合作用的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能够解释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2 教学内容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的产物:氧气和ATP。

暗反应的产物:葡萄糖和其他有机物。

2.3 教学方法通过动画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第三章: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与实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设计光合作用的实验。

能够正确操作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

3.2 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光合作用实验的材料和设备。

设计实验步骤和观察指标。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3.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并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分组进行实验,并指导学生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操作。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第四章:光合作用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观察并分析光合作用实验的结果。

能够解释实验结果与光合作用原理之间的关系。

4.2 教学内容实验结果的观察指标:氧气产生量、二氧化碳消耗量、光合速率等。

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的讨论和解释。

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利用图表和统计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与光合作用原理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光合作用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和拓展。

5.2 教学内容总结光合作用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光合作用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光合作用教案集锦

光合作用教案集锦

光合作用教案集锦教案一: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实验探究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教学难点:光合作用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准备1.教具:植物、光源、遮光板、小烧杯、滴管、碘液。

2.学具:笔记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展示一盆绿色植物,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叶片。

1.2提问:你们知道绿色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它们需要什么条件?2.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2.1教师简要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

2.2通过图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2+6H2O+光能→C6H12O6+6O2。

2.3讲解光合作用的三个阶段:光反应、暗反应和碳反应。

3.实验探究3.1教师演示实验: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光源下,用遮光板遮住部分叶片,观察叶片的变化。

3.2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学生准备一盆绿色植物,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叶片的变化。

3.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数据分析与讨论4.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进行分析。

5.巩固提高5.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5.2教师点评学生作业,解答疑惑。

6.课堂小结6.2强调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案二:光合作用的实际应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掌握光合作用在农业、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光合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光合作用在农业、环保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相关案例资料。

2.学具:笔记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光合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2.讲解光合作用在农业中的应用2.1讲解光合作用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的作用。

初中六年级生物教案:探索光合作用的过程 (2)

初中六年级生物教案:探索光合作用的过程 (2)

初中六年级生物教案:探索光合作用的过程一、引言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藻类使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重要过程。

在初中六年级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节有趣的课程,让学生探索光合作用的过程。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将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以及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本教案将介绍该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和实施步骤。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 能够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3. 探究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三、课程设计步骤一: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同时提问:“为什么植物能够生长和产生能量?它们是如何获取能量的?”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对探索光合作用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与意义教师简要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即植物和藻类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例,如植物的生长和绿色植物对氧气的贡献,说明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步骤三: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1. 实验材料准备:- 植物叶片:选取多片新鲜绿色的植物叶片,并挑选透明的叶片以便观察。

- 热水:准备一些刚刚烧开的热水。

- 高锰酸钾溶液:准备一瓶淡粉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

2. 实验步骤:- 将一片新鲜的绿色植物叶片放在热水中,等待几分钟。

- 从高锰酸钾溶液中取一滴放在倒置的玻璃片上。

- 轻轻捏取叶片的尖端,将滴在玻璃片上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在叶片上。

- 观察叶片和高锰酸钾溶液的变化。

- 清洗实验器材。

步骤四: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下列问题:- 高锰酸钾溶液颜色的变化代表了什么?- 为什么叶片在光照下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而在无光照条件下则没有反应?- 植物叶片是如何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光合作用的产物有哪些?步骤五: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根据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强调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化和化学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宏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节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宏新设计说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和结论,而是要将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方法整合其中,充分应用二手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走科学家之路,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的精神。

本案例中,用二手资料探究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过程,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又可以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并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

一、设计思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探究性学习是实现此课程基本理念的极为有效的载体,生物学史能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素材。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调动,要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再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探究的载体,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究的背景,以真正理解探究过程和实验设计策略并学以致用为中心目标,采用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课外”到“课堂”再到“课外”的开放式思想。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第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二部分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本册教材第五章介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四节是对细胞的能量来源进行探讨,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新代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必修一的重点容之一。

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本节课的容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学习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梅耶、萨克斯、鲁宾和卡门、卡尔文等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的研究。

课文还结合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介绍了同位素标记法这一生物科学领域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

并通过这些经典实验归纳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这些容能利用科学史的“故事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科学家三百多年的研究历程体会到科学发现的艰难;重温先人勇于探索的过程,懂得实验是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事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精神;可以从光合作用经典实验中学习到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智慧,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还能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实验设计的巧妙,新技术、新理论的发现和综合应用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再一次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理念;在科学发现每前进一步,都要冲破固有的思想、观念、理论的束缚,每一步的前进都是发散思维的胜利,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也为讲述光合作用过程原理做好知识铺垫。

三、学情分析(1)我校作为重点中学,学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

(2)学生已经在小学的《常识》和初中的《自然科学》中学习了关于光合作用的部分基础知识,特别是初中新课程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务件、产物和概念等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也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因此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和实验设计一定的认识,为这节课打下了知识基础。

(3)学生刚学过细胞的发现简史、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对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及特性的研究、酶的发现等科学发现过程,对科学发现史的讲述已不再陌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也有一定的认识,使本节课的科学探究过程的教学自然而流畅。

(4)学生在初中以及高中《酶》中已经学习简单的对照实验设计,也使本节课最后的实验设计得以顺利完成。

四、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说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等基础知识。

2. 过程和方法能力方面体验前人设计实验的技能和思维方式;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探究→收集和处理事实→得出结论;初步学会合作交流、建立模型、提出假设、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实验等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感受科学发现的艰难,领悟“科学知识真实可信,但它不是绝对真理”;激发科学兴趣,增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感受实事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怀疑、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

五、重点难点1.重点(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应用科学家的研究思路,进行光合作用中关于原料和产物的探究的实验设计。

2.难点使学生真正领会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经典实验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并运用到设计一些简单实验的过程中去。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对多个实验进行合理整合。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有一系列实验,本节课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实验。

由于实验较多,不利于学生掌握实验设计思路和结论。

所以打破以时间为线索的常规教学,而把实验分为五类:植物为什么会生长?植物放出氧气之谜?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场所分别是什么?释放的O2来自于H2O还是CO2和有机物是如何合成的?近代科学家的研究。

通过五个问题贯穿本节课,更有利于学生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理解。

2. 多角度、多种方法引导质疑、激发兴趣。

在关注经典实验过程的同时,强调对实验设计的思路、优缺点的分析,通过启发学生质疑、进行合理假设、参与实验设计,兴趣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关于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信息资料、重复科学家的经典实验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模仿、练习、部分独立设计到独立设计等阶段。

经典实验是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优秀例,此时趁热打铁,请学生思考是否还有需要研究的问题、如何研究,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

4.面向未来。

学生不应该仅仅了解科学的过去,更重要的是接触现代科学的许多生长点,现代生命科学不息的脉动,以此唤起一代新人的努力,把今日的学习融合到促进生命科学未来发展的事业中去。

因此在教学中增加近代光合作用研究的简况介绍,并介绍多位科学家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

5.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展示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让学生跨越时空,把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再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增加课堂的容量,帮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发现和领悟其中的科学原理。

多种媒体与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相整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七、课前准备1. 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收集了解关于光合作用研究历史。

兴趣小组做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

2. 教师的教学准备指导学生预习教材、收集了解关于光合作用研究历史;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投影等课堂用品。

3. 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物投影仪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组优美的配乐风景图片。

【教师】植物的每一片绿叶就好像是一个“绿色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者有机物。

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随处可见,你看到过植物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吗?没有。

那么,科学家们到底是怎样发现光合作用这一生理过程的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探究兴趣,导入新课。

)(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教师】植物种在土壤,能不断的生长。

植物为什么会生长呢?如果你是公元前的某个人你可能会怎样想?【学生推测】植物种在土壤,植物的生长当然来源于土壤。

【教师】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以为,小小的种子之所以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完全依靠于土壤。

果真是来自土壤吗?我们要分析是怎样得出此结论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亚里士多德的结论实际上只是一个经验上的推测,并没有进行相应的科学实验。

(使学生认识科学的生物学结论的得出需要严谨得科学实验位基础。

)2,海尔蒙特的实验:【多媒体】展示材料1(图片和文字):海尔蒙特的实验过程。

【教师】如果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正确的,你推测一下,5年后柳树增加的重量与土壤减少的重量是怎样的关系?(让学生学会科学推测。

)学生推测后,教师展示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柳树重量增加了73.7kg而土壤只减少了约0.06 kg。

根据这一事实海尔蒙特会提出什么观点?据你了解该结论完全正确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交流的习惯和能力,以及面对现象提出合理假设的能力。

)【学生讨论并回答】1.海尔蒙特根据试验得出的观点: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水分。

2.当时他没有考虑到空气的作用。

3,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教师】是谁首先想到植物的生长与空气的作用有关的呢?1771—1777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利。

【多媒体】展示材料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图示。

由重复了普里斯特利实验的部分兴趣小组同学结合图示讲解实验过程、实验现象。

【教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学生分析回答】植物能够净化因燃烧或呼吸而变混浊的空气。

【多媒体】展示材料3:当时又有多位科学家参照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过程重复实验,却发现他们的实验结果有时与普利斯特利相同,但也有很多时候与普利斯特利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即与植物同时放在密闭钟罩中的蜡烛熄灭的时间比不与植物同时放在密闭钟罩中的蜡烛熄灭得更快;与植物同时放在密闭钟罩中的小鼠比不与植物同时放在密闭钟罩中的小鼠存活时间更短。

由此他们认为植物也能是空气变污浊。

【教师】这又是什么原因?【学生分析讨论并回答】没有认识到光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师】是谁发现了光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多媒体】展示材料4:4,英根豪斯1779年,荷兰的英根豪斯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结果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成功;植物体只有在光下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教师】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普利斯特利仅仅联想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不知道是空气中的哪种成分在起作用,也没有认识到光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直到1785年,化学家们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植物在光下吸收的是CO2,放出的是O2。

(使学生体会科学的研究需要不懈的努力,认识科学是逐渐发展的过程,不同学科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

)学生活动一:验证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材料:金鱼藻(或黑藻等沉水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