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 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材P39―40)教学目标1、通过创建情境,组织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运用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法。
2、在平等的,民主的,富有情趣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主动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合理地运用算法灵活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的进入新知的学习。
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谈话导入:以前我们已经学习过口算加法,今天我们接着探索口算的各种方法。
1、教师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从这幅图上你能知道什么2、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男孩要付多少钱女孩要付多少钱)3、你能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吗(1)学生仔细观察图,交流所获得的信息。
(男孩买了什么,女孩买了什么,玩具的单价。
)(2)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3)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好。
二、自主探索得出方法通过创建情境,组织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运用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法。
1、44+25你能口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
44+20=64 44+5=4964+5=69 49+20=6940+20=60 4+5=94+5=9 40+20=6060+9=69 60+9=692、44+38等于多少,你会算吗?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44+30=74 44+8=5274+8=82 52+30=8240+30=70 4+8=124+8=12 40+30=7070+12=82 70+12=8244+40=84 84―2=823、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借助课本上的情景图引出计算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掌握计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探算法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大家看学校先安排哪几个班去参观?(媒体出示课本第8页的主题图)生:学校安排二(1)、二(2)、二(3)、二(4)班的同学去参观。
师:那么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2辆车,每辆车又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这可把老师给难住了,大家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能)好,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呢?(想好后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回答刚才的问题?生1:我认为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可以合乘一辆车。
剩下的二(3)班和二(4)班的同学再合乘一辆车。
师:还有不同的乘车办法吗?生::我认为二(1)班和二(4)班的同学也可以合乘一辆车。
剩下的二(2)班和二(3)班再合乘一辆车。
师:谁还能想出其他乘车办法?(学生观察后没有再举手)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乘车办法,这些办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好!)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呢?生: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 70人。
师:好,下面我们先来对第一种乘车方案的第一个问题进行验证。
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
算出结果来,当然了,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算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好,谁愿意汇报一下验证的过程?生2: 36+30我是用口算验证的,先算30+30=60,再算60+6=66,没有超过70,我想这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生4:我是这样想的:40+30才等于70,36+30当然比70少了,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坐一辆车。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 第1节【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法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节【第一课时】
不进位加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能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3.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不进位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
1.不进位加法的定义与概念。
2.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
1.不进位加法的运用与实际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教案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好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可通过谜语或小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氛围,引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二、概念讲解
1.引导学生回顾进位加法的方法,然后引出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通过示意图和具体数字例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不进位加法。
三、运算方法讲解
1.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2.给出几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跟着做。
四、练习与讨论
1.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几道不进位加法的练习题。
2.让学生互相讨论答案,找出错题并进行订正。
五、拓展
1.提出一些更复杂的不进位加法问题,让学生思考。
2.分组进行竞赛,看哪个组能先解出正确答案。
六、课堂总结
1.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复习。
2.强调不进位加法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复习今天所学的不进位加法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较为简单,学生基本能接受并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可以考虑在未来的课堂上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进位加法的应用技巧。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上课讲义
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1~13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二1、2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笔算加法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课本11页主题图,例1、例2主题图,小棒教学方法:教法:讲解、引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暑假刚刚结束,你们在假期里都去过哪些有意义的地方?大家去过博物馆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观博物馆。
出示P11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仔细观察后小组内互说)汇报交流:说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
每班有两名老师带队,你们能帮老师解决二(1)班学生和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小组交流)汇报不同的方法。
)同学们说的真好,观察的真仔细。
那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老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解决课本中出现的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同学们讨论出解决方案了吗,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一下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方案。
同学们考虑的真周到。
那我们就先来验证一下第一种方案吧:1.教学例1出示例1情境图:怎样才能知道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呢?你们是怎么想的?把本班学生人数和老师人数加起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 应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教具或实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两位数的组成,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让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计算方法。
(2)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举例验证。
(4)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计算法则,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课后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略注:本教案适用于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人教版,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不进位加法》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不进位加法》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进位加法》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了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整数的加法运算,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整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概念。
但是,对于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例题和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计算,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不进位加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棒等教学道具,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交朋友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进位加法。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不进位加法》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不进位加法》优质
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2.能够准确应用不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黑板、彩色粉笔
3.计算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两个两位数的加法算式,让学生计算并解答:58 + 27 = ?,43 + 79 = ?。
引出进位的概念。
2. 概念讲解
教师介绍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即在十位、个位分别相加,不涉及进位的运算方法。
举例说明:24 + 37 = ?
3. 典型例题演练
让学生依次计算以下算式:
a. 12 + 34
b. 45 + 26
c. 57 + 28
4. 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巩固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5. 拓展练习
以生活中具体问题为例,让学生应用不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一天走了1公里路,第二天走了2公里路,他一共走了多少公里路?
6. 总结
通过学生的回答,对不进位加法进行总结,强调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和应用方法。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掌握了不进位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为本次《不进位加法》优质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1.1 不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2.1.1 不进位加(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100以内不进位加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不进位加。
”2. 新课利用课件展示教材第1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我们怎样计算不进位加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教师总结: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就是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如果相加的结果不满十,直接写下来。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5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计算,并提醒注意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区别。
4. 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出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5页“做一做”第2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交流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区别,避免混淆。
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新课”环节,特别是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新课环节中,教师通过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数学信息,然后提出问题:“我们怎样计算不进位加呢?”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关键,因为它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还要开始探索不进位加的特殊规则。
为了帮助学生总结出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步骤:1. 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知识,例如数位的对齐和从个位开始相加的规则。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2.doc
《不进位加》教案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不进位)。
2、能运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笔算的对位方法,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对位”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我们之前就学过的一个知识,就是十以内的加法。
教师随机说出十以内的加法,同学快速说出答案。
这样经过大约五分钟的反复练习,使同学对之前学的十以内的加法进行很好的复习和巩固,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师:大家翻到课本的第11页,看这幅图。
通过观察图画,组织学生讨论从图画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师:大家再翻到课本的第12页,看例题1。
在学生看题的同时,板书:“例1、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分析题意,找出有用的数据。
师:现在谁能告诉我,这个题怎么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35+2=。
师:很好,现在我们已经列出了算式,怎么计算呢,哪位聪明的同学能告诉我?同学们积极发言,教师点评,总结不同的算法。
师:很好,大家都会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
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个新的方法,那就是列竖式计算,大家看黑板。
师:我们首先用数小棒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
看书上的图,大家讨论一下怎么用数小棒的方法来算。
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重点突出在数小棒的方法中,将整十的和不足十的零散小棒分开计算。
师:现在我们学习怎样写竖式,其实就是把数小棒的方法用数字表示出来。
大家看黑板。
教师板书竖式:35+2师:大家看黑板,看看这个竖式有什么特点。
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归纳出加法竖式的几个特点:一是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二是加号和横线缺一不可,加号表示加法,而横线是把加数与和分隔开来。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竖式的写法,接下来我们看一看怎样计算。
二年级上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人教版
二年级上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人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课题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材的第34页至36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个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个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数字卡片、计算器、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一个实践情景,比如:“小明的妈妈给了他123元,小明的爸爸给了他45元,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钱?”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讲解:我会通过数字卡片和计算器,向学生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比如:123 + 45,我会让学生看清楚,哪些数字是需要相加的,哪些数字是需要进位的。
3. 练习:在讲解完计算方法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亲自计算,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3 + 45 168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34 + 56b. 78 + 23c. 95 + 47答案:a. 34 + 56 = 90b. 78 + 23 = 101c. 95 + 47 = 14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1课时 加法(不进位加)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1课时加法(不进位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不进位加法的概念2. 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3. 不进位加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熟练运用计算方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分水果等,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不进位加法的特点,如两个数相加,个位数相加不满10,不需要向十位进位。
(2)教师示范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尝试计算。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律。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预习下节课内容:进位加法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略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 学生能熟练运用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资源1. 课本2. 练习题3. 教学课件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课堂练习题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
4. 课后作业要及时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教案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教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教案频道与你分享!小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教案(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1~13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二1、2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笔算加法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课本11页主题图,例1、例2主题图,小棒教学方法:教法:讲解、引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暑假刚刚结束,你们在假期里都去过哪些有意义的地方?大家去过博物馆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观博物馆。
出示P11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仔细观察后小组内互说)汇报交流:说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
每班有两名老师带队,你们能帮老师解决二(1)班学生和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小组交流)汇报不同的方法。
)同学们说的真好,观察的真仔细。
那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老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解决课本中出现的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同学们讨论出解决方案了吗,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一下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这一节主要讲述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和识数能力,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运算规律。
2.如何运用规律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实例讲解、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实物模型和计算工具,如计数器、算盘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概念,如:“小华有12个苹果,小明有1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运算规律,并用实例进行讲解。
如:12+15=27,27的个位数是7,十位数是2,所以12+15=27。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运算练习。
学生可以先用手指模拟,然后再用计算工具进行验证。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困难进行个别辅导。
4. 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运算规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不进位加(1)【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博物馆图。
)师: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已知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每班有2名老师带队。
师: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学生会根据图中信息提出许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有的是本节课要计算的,有的是后面要计算的。
师: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二、探究新知1.体会加法的意义。
师:要解决“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条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二(1)班学生人数和本班带队老师人数。
师:你找到这两个已知条件了吗?你会列式吗?预设:二(1)班学生有35人,带队老师有2人,35+2。
2.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1)交流口算方法。
师:你能口算出结果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先将个位数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
5+2=7,30+7=37。
(2)探究笔算方法。
师: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预设:师: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算法:列竖式计算。
(课件演示结合小棒图列竖式的过程及要注意的地方。
)师相机提问:2为什么不和3对齐?让学生明白列竖式计算时,个位与个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师:同学们刚才看明白竖式的书写步骤了吗?预设:先写35,再写+2,再写,最后写得数。
(师补充,相当于横式中的等号。
)师:大家自主整理本题解答过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节【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法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节【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法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1节【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1. 不进位加法的定义:将两个数相加,如果相加的结果的个位不超过10,则不需要进位,这就是不进位加法。
2. 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将两个数写成加法算式,然后从个位开始相加,如果某一位的和超过10,则需要进位,但本题只讲解不进位加法,所以只需将各位上的数字相加即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不进位加法的计算,并能够理解不进位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小棒、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实际情况,如购物时需要计算总价,或者统计班级人数等,让学生意识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加法。
2. 讲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教师通过示例,讲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即两个数相加,如果结果的个位不超过10,则不需要进位。
3. 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示例,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即从个位开始相加,如果某一位的和超过10,则需要进位,但本题只讲解不进位加法,所以只需将各位上的数字相加即可。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不进位加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些典型的不进位加法的题目,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不进位加法定义:两个数相加,结果个位不超过10计算方法:从个位开始相加,各位数字相加即可七、作业设计1. 题目: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5题。
2. 答案:第1题:3 + 4 = 7第5题:4 + 5 = 9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了解到不进位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示例讲解,让学生掌握了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数学人教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01课时_不进位加(一)》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01课时_不进位加(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人教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一)》,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材通过两个例题和相应的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但是对不进位加法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2.操作活动法: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过程。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的实例。
2.教学卡片:用于学生操作活动和练习。
3.小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4.教学视频:用于播放生动的实例和情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交朋友,引入本课时的主题——不进位加法。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计算小动物们的朋友数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两个不进位加法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同时,教师可以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教学卡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
学生可以两人一组,互相练习不进位加法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不进位加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新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加法(不进位)》教学设计人教版
《加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马青山。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11页情境图,第12 --13页例1、2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体验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情境图、小棒、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开始新一单元的学习了,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二)新授1.教学情境图(1)导入。
教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
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情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如下情境图)!(2)引导学生看懂情境图。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3)学生收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每班人数、每班有2名带队教师。
)(4)提问。
教师:同学们从情境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你可以提出一些什么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诸如某班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某班和另一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等问题。
)(设计意图:计算问题往往因其枯燥而使学生不感兴趣,此环节利用情境图中所创设的二年级4个班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的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学生很容易提出一些要用加法计算或用减法计算来解决的现实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现实问题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才更富有主动性,也更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到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价值。
)2.教学例1(1)导入。
教师:好吧!那我们就先来解决“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出示如下例1的情境及问题)。
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法笔算》(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法笔算》——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两位数的加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两位数加法计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法计算的准确性及速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进位加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讲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不进位加法的含义。
(2)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3)讲解两位数加法计算的应用,通过实际题目,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计算准确性。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观察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不进位加法,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能力。
本教案根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不进位加法是指在加法运算中,两个数相加的结果不会产生进位,即相加的两个数在同一数位上的和小于或等于10。
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中,不进位加法是基础且重要的内容,学生能否熟练掌握这一计算方法,直接影响到后续进位加法、减法乃至于更复杂运算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2---P13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
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
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口算并说出算法)
12+7 13+5 13+5 2+17 4+13 8+11 14+3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导入新知。
(1)出示教材第11页主题图:同学们一起去参观博物馆,二年(1)班有35人,二年(2)班有32人,二年(3)班有37人,二年(4)班有34人,每个班由2名老师带队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
(3)教师提出问题:二年(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4)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怎样解答?请学生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5+2=
2.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
(2)学生汇报。
可能有以下算法:
①口算法:5+2=7,30+7=37。
②摆小棒法:先摆3捆零5根,再摆2根,最后合计3捆零7根。
③计数器法:先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拨5个珠子;然后在个位上加2个珠子,即7个珠子,合起来是37。
3.抛出问题,合作解决。
我们以前所学的算式是横着放的,叫横式;还有一种是竖着放的,叫竖式,又叫笔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一种新的算法。
(1)教师示范,感知竖式。
35
+ 2
37
(2)出示算式25+3,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①根据教师示范及摆小棒,计数器的方法列出竖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说出理由。
③在列竖式中应注意什么?怎样计算?
学生合作,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小结: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用尺画线,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4.教学例2。
出示例2:二年(1)班和二年(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教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抽生汇报。
(2)在黑板上展示竖式 35
+32
67
(3)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
三、巩固练习
1.53+6= 35+23= 43+26=
2.医生诊断
35 47 17
+ 4 + 12 + 22
75 58 19
3.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加法(不进位加)
35+2=37(人) 35+32=67(人)
35 35
+ 2 + 32
37 67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