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歧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歧视
就业歧视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而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
我国就业歧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户籍制度与城乡就业歧视。
在中国表现得最为严重的就业歧视来
源于现存的户籍制度,固定的户籍制度从制度上支持了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增加了流动就业迁移成本和流动成本,限制了劳动者在平等基础上自主择业的权利。
2、性别歧视。
在现实中,即使有《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
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规范就业双方的法律关系,但是就业领域内仍存在比较严重的性别歧视。
许多用人单位为了回避劳动法所规定的不得解雇怀孕以及哺乳期妇女的规定,不愿意雇佣女性,或者在雇佣时对男女求职者采取不平等的标准。
3、年龄歧视。
目前,我国就业结构出现年轻化趋势。
很多用人单位
招聘时规定了几近苛刻的年龄界限。
如:在招聘时将35岁作为一个界限。
求职者年龄在40岁、50岁上下的更是就业困难,形成了中国特有的“4050”现象。
除此之外,许多单位变相迫使一定年龄的受雇者自动离职或者退休。
4、身高歧视。
不少单位都对身高有限制规定,如有的用人单位规定
男性不低于一米七,女性不低于一米六等。
在中国,社会上普遍
嫌矮爱高,认为身材欠高人士形象不佳,此非工作能力有什么缺陷。
5、健康歧视。
残疾人就业受到各种歧视自不必说,还有一些病毒携
带人群也受到歧视。
如“乙肝病毒携带者歧视”问题。
6、学历歧视。
许多用人单位不顾客观需求片面追求高学历,“研究生
以上”的招聘要求 在当今的人才招聘市场上不断出现,“高学低用”的情况不断发生。
针对就业歧视提出的对策:
1、逐步完善现存的有关就业公平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及时
制定出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
目前我国涉及到劳动者平等权利的法律仅有《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其规定比较原则,不易操作执行,且很少提到就业歧视及相应的处罚措施。
2、建立劳动公益诉讼制度和不当劳动行为制度。
就业歧视等行为实
质上威胁和侵害到整个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权, 是对社会公益的侵害。
因此, 中国应在将来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时将就业歧视纳入其调整范围。
不当劳动行为制度主要是把雇主凭借其优势地位的一些行为视为不当劳动行为加以禁止。
对劳动者而言, 可以把不当劳动行为制度作为保护自己利益的武器。
3、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
会。
毋庸置疑,不足的就业机会是滋生就业歧视的一个主要因素。
就业机会少,意味着参与就业竞争的人就越多,竞争也就越激烈,
歧视现象也就越严重。
4、建立健全的失业保险制度,以及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法。
失业保
险制度为失业者提供生存保障;提高社会福利是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的基础;社会优抚法为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待。
健全这些社会制度能够保障社会人民的生活,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和生产发展。
5、给企业提供反歧视政府补贴。
政府可以通过对反歧视行为进行补
贴来鼓励雇主。
对那些在雇佣、工资和升迁等方面没有歧视行为的雇主,政府进行补贴, 以激励那些没有歧视行为的雇主。
这种激励可以更多地表现为一些政策优惠、税收减免等。
6、加大反歧视教育力度。
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 除了受经济利益的
驱使之外, 还有雇主个人的偏见。
教育的任务是让人们相互理解并且认识到, 人和人虽然有着个体差异,但人与人之间的权利是平等的。
我们不应该带有偏见。
7、提供充分劳动力市场信息。
一些人之所以能够接受低工资的就业
岗位, 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还有其他更好的就业机会。
充分信息还可以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 减少由于信息不畅导致的职业拥挤和摩擦性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