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下册知识基础梳理测试17(必修2第二章章末知识整合)
高一数学下学期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yy 0 r 2 去解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其中 x0 , y 0 表示切点坐标,r 表示
yy 0 r 2
2
(课本命题).
②圆(x-a) +(y-b) =r ,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 r2 (课本命题的推广).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 ,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C1 : x a1 y b1 r 2 , C 2 : x a 2 y b2 R 2
;
方程组有无数解 l1 与 l 2 重合 B x2 , y2) (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 A( x1 , y1 ),(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 l 2
则|
AB | ( x2 x1 )2 ( y2 y1 )2
(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 P
x0 , y0 到直线 l1 : Ax By C 0 的距离 d
tan 。斜率反映
90 ,180 时, k 0 ; 当 90 时, k 不存在。 y 2 y1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k ( x1 x2 ) x2 x1 注意下面四点:(1)当 x1 x 2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 90°; 0 ,90
,其中直线 l 2 不在直线系中。 A1x B1 y C1 A2 x B2 y C2 0 ( 为参数) (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当 l1
: y k1 x b1 , l 2 : y k 2 x b2 时, l1 // l 2 k1 k 2 , b1 b2 ; l1 l 2 k1k 2 1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总复习-知识点加练习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a αb β => a∥αa∥b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a βb βa∩b = P β∥αa∥αb∥α2、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1)用定义;(2)判定定理;(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符号表示:a ∥αa β a∥bα∩β= b作用:利用该定理可解决直线间的平行问题。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的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符号表示:α∥βα∩γ= a a∥bβ∩γ= b作用: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一、选择题1、a,b,c表示直线,M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M,b∥M,则a∥b;②若b M,a∥b,则a∥M;③若a⊥c,b⊥c,则a∥b;④若a⊥M,b⊥M,则a∥b.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A、0个B、1个C、2个D、3个2.已知:a∥α,α∥β,b⊂β,则a与b的位置关系为()A.平行 B.异面 C.相交 D.以上三种均有可能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B.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若直线a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则a∥αD.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平面的交线,则这条直线至少平行于两个平面中的一个4.下列四个命题(1)存在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平行的平面;(2)过空间一点,一定能作一个平面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平行;(3)过平面外一点可作无数条直线与该平面平行;(4)过直线外一点可作无数个平面与该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命题是()A.(1),(3) B.(2),(4) C.(1),(3),(4) D.(2),(3),(4)5.在正方体ABCD—A1B l C1D1中,下面四条直线中与平面AB1C平行的直线是()A.DD1 B.A l D1 C.C1D1 D.A l D6.A为两异面直线a,b外的一点,过点A且与a、b都平行的平面()A.至多有1个 B.至少有1个 C.有1个 D.有0个7.已知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直线b∥β那么,a与b的关系必定是()A.平行或相交 B.相交或异面 C.平行或异面 D.平行、相交或异面8、下列命题中:(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4)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1B、2C、3D、4二、填空题1.下列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①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③若直线a∥b,直线b⊂α,则a∥α;④若直线a∥b,b⊂α,那么直线a就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两个平面平行的是(填序号).①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②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③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④一个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3.对于平面α和共面的直线m、n,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填序号).①若m⊥α,m⊥n,则n∥α②若m∥α,n∥α,则m∥n③若m⊂α,n∥α,则m∥n④若m、n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m∥n4.已知直线a ,b ,平面α,则以下三个命题:①若a ∥b ,b ⊂α,则a ∥α; ②若a ∥b ,a ∥α,则b ∥α; ③若a ∥α,b ∥α,则a ∥b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5.设有直线m 、n 和平面α、β.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①若m ∥α,n ∥α,则m ∥n ②若m ⊂α,n ⊂α,m ∥β,n ∥β,则α∥β③若α⊥β,m ⊂α,则m ⊥β ④若α⊥β,m ⊥β,m ⊄α,则m ∥α6.写出平面α∥平面β的一个充分条件 (写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即可)三、解答题例题: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ABEF 所在平面相交于AB ,在AE 、BD 上各有一点P 、Q ,且AP =DQ .求证:PQ ∥平面BCE . 证明 方法一 如图所示,作PM ∥AB 交BE 于M ,作QN ∥AB 交BC 于N ,连接MN .∵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ABEF 有公共边AB ,∴AE =BD .又∵AP =DQ ,∴PE =QB ,又∵PM ∥AB ∥QN , ∴AEPE AB PM =,BD BQ DC QN =,DC QN AB PM =,∴PM QN , ∴四边形PMNQ 为平行四边形,∴PQ ∥MN .又MN ⊂平面BCE ,PQ ⊄平面BCE ,∴PQ ∥平面BCE .方法二 如图所示,连接AQ ,并延长交BC 于K ,连接EK ,∵AE =BD ,AP =DQ ,∴PE =BQ , ∴PE AP =BQ DQ ①又∵AD ∥BK ,∴BQ DQ =QK AQ② 由①②得PE AP =QK AQ,∴PQ ∥EK .又PQ ⊄平面BCE ,EK ⊂平面BCE ,∴PQ ∥平面BCE .方法三 如图所示,在平面ABEF 内,过点P 作PM ∥BE ,交AB 于点M ,连接QM .∵PM ∥BE ,PM ⊄平面BCE ,即PM ∥平面BCE , ∴PE AP =MB AM①又∵AP =DQ ,∴PE =BQ , ∴PE AP =BQ DQ② 由①②得MB AM =BQ DQ,∴MQ ∥AD ,∴MQ ∥BC ,又∵MQ ⊄平面BCE ,∴MQ ∥平面BCE .又∵PM ∩MQ =M ,∴平面PMQ ∥平面BCE ,PQ ⊂平面PMQ ,∴PQ ∥平面BCE .1.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 —1111D C B A 中,M 、N 分别是BC 和11B A 的中点.求证:MN ∥平面AA 1C 1C..2.如图所示,已知S是正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且SA=SB=SC,SG为△SAB上的高,D、E、F分别是AC、BC、SC的中点,试判断SG与平面DEF的位置关系,并给予证明.3.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H分别是BC、CC1、C1D1、A1A的中点.求证:(1)BF∥HD1;(2)EG∥平面BB1D1D;(3)平面BDF∥平面B1D1H.1111ABCD A BC D -111//B AD BC D 平面平面4.已知正方体 ,求证:5、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CB CD AD BD =⊥,,点E F ,分别是AB BD ,的中点.求证:(1)直线//EF 平面ACD ;(2)平面EFC ⊥平面BCD .6.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B AC ⊥,PA ⊥平面ABCD ,且P A A B =,点E 是PD 的中点.(Ⅰ)求证:AC PB ⊥;(Ⅱ)求证://PB 平面AEC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定义: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 ⊥α,直线L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 的垂面。
高一数学必修2知识点梳理
高一数学必修2知识点梳理一、立体几何初步(一)空间几何体1. 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的多面体。
- 分类: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 性质:侧棱都平行且相等;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2. 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的多面体。
- 分类: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为三棱锥(四面体)、四棱锥等。
- 性质: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截面和底面相似,并且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已知棱锥的高的平方比。
3. 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 分类:三棱台、四棱台等。
- 性质:棱台的各侧棱延长后交于一点。
4. 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 性质:圆柱的轴截面是矩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
5. 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两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 性质: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6. 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 性质:圆台的轴截面是等腰梯形;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扇环。
7. 球-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 性质:球的截面是圆;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二)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最新】高一数学必修二各章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一数学必修二各章知识点总结高一数学必修二各章知识点总结如下:第一章:函数与二次函数1. 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等。
2. 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顶点、对称轴、单调性、零点、图像的开口方向。
3.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比较与关系:求解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交点等。
4.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方程:画出给定二次函数的图像,根据图像确定二次函数的方程等。
5. 二次函数与根式、指数、对数的应用。
第二章:三角函数1. 角度制与弧度制的转换。
2. 弧度制下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 三角函数的简单性质及其关系:同角三角函数的相互关系、倒数三角函数的相互关系等。
4.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等。
5. 三角函数的应用:三角函数在几何、物理、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第三章:指数与对数函数1. 指数的定义、性质及运算规律:指数与乘法、除法、乘方运算规律等。
2. 对数的定义、性质及运算规律:对数与指数的关系、对数运算法则等。
3.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简单性质与图像: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图像和性质等。
4.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应用:指数与对数在增长与衰减、微积分、金融等领域的应用。
第四章:数列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前n 项和等。
2. 数列的运算:数列的加减乘除等。
3. 等差数列与等差中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奇数项和、以及奇数和与偶数和等。
4. 等比数列与等比中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无穷等比级数等。
5. 等差数列与等差中项的应用:等差数列在等价代换、简化形式、利润计算等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排列与组合1. 排列与组合的基本概念:排列、组合的定义与计算方法等。
2. 排列与组合的计算:排列与组合的计算公式、乘法原理、加法原理等。
3. 排列与组合的应用:排列与组合在概率、几何、数学问题解法等领域的应用。
(完整版)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推荐文档
c 可以平行,可以相交,也可以异面,故④错误.
7[答案] D [解析] 如图所示.由于 AA1⊥平面 A1B1C1D1,EF⊂平面 A1B1C1D1,则 EF⊥AA1,所以①正确;当 E,F 分别是线段 A1B1,B1C1 的中点时,EF∥A1C1,又 AC∥A1C1,则 EF∥AC,所以 ③不正确;当 E,F 分别不是线段 A1B1,B1C1 的中点时,EF 与 AC 异面,所以②不正确;由于平面 A1B1C1D1∥平面 ABCD,EF⊂平面 A1B1C1D1,所以 EF∥平面 ABCD,所以④正确.
14.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二面角 C1-AB-C 的平面角等于 ________. 15.设平面 α∥平面 β,A,C∈α,B,D∈β,直线 AB 与 CD 交于点 S,且点 S 位于平面 α,β 之间,AS=8,BS=6,CS=12,则 SD=________. 16.将正方形 ABCD 沿对角线 BD 折成直二面角 A-BD-C,有如下 四个结论: ①AC⊥BD;②△ACD 是等边三角形;③AB 与平面 BCD 成 60°的角; ④AB 与 CD 所成的角是 60°.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
4.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异面直线 AB,A1D1 所成的角等于( ) A.30° B.45° C.60° D.90°
5.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 a 与 b,必存在平面 α,使得( ) A.a⊂α,b⊂α B.a⊂α,b∥α C.a⊥α,b⊥α D.a⊂α,b⊥α
6.下面四个命题: ①若直线 a,b 异面,b,c 异面,则 a,c 异面; ②若直线 a,b 相交,b,c 相交,则 a,c 相交; ③若 a∥b,则 a,b 与 c 所成的角相等; ④若 a⊥b,b⊥c,则 a∥c.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A.4 B.3 C.2 D.1
高一数学第二册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第二册知识点归纳高一数学第二册主要学习了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我们的学习和解决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复习和巩固。
一、函数与方程1.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函数的定义、自变量和因变量、定义域和值域等基本概念;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性质。
2.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定义及其一般式,斜率与函数图像的关系,函数的平移与伸缩。
3.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及其一般式,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的判断,函数图像的性质。
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指数函数图像的特点,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解法。
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数列的概念与性质: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等等。
2.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差中项的性质。
3.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
4.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步骤,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
三、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概念与性质:平面向量的定义、零向量、向量共线与平行的判断、向量的加法与减法,数量积与向量的夹角等。
2.向量的数量积与投影:向量的数量积定义和计算公式,向量的夹角及其夹角余弦公式。
四、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转换,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2.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向量的投影与三角函数的关系,向量外积与三角函数的关系。
五、立体几何1.平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与直线的相交情况,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球与球面:球及其性质,球面上的点及其性质,球面上点的距离与角的关系,球面上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六、概率与统计1.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的概念、事件的关系及其运算,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排列与组合:排列与组合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以上就是高一数学第二册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数学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高一数学下册第二章知识点第二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函数和方程的学习,这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基础知识。
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习高中数学以及未来的数学学习都至关重要。
本章主要涵盖了函数的概念、常用函数的性质以及方程的解法等内容。
一、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它描述了两个数集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函数中,我们常用自变量和因变量来表示数集之间的关系。
自变量是独立变量,它的取值是任意的;而因变量则是依赖于自变量的变量,它的取值取决于自变量的取值。
函数有时可以用函数式来表示,如y=f(x),其中x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f(x)表示函数关系。
二、常见函数的性质1. 奇函数和偶函数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任意的x,都有f(-x)=-f(x),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如果对于任意的x,都有f(-x)=f(x),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而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
常见的奇函数包括y=x、y=x^3等;常见的偶函数包括y=x^2、y=|x|等。
2. 单调函数对于函数f(x),如果在区间[a, b]上,当x1<x2时,有f(x1)<f(x2),那么这个函数是递增函数;如果在区间[a, b]上,当x1<x2时,有f(x1)>f(x2),那么这个函数是递减函数。
递增函数的图像在定义域内逐渐向上;递减函数的图像在定义域内逐渐向下。
常见的递增函数包括y=x、y=e^x等;常见的递减函数包括y=-x、y=e^-x等。
3. 周期函数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一个正数T,使得对于所有的x,有f(x+T)=f(x),那么这个函数是周期函数,T称为函数的周期。
周期函数的图像在每个周期内具有相同的形状。
常见的周期函数包括三角函数如y=sin(x)、y=cos(x)等。
三、方程的解法方程是数学中的另一种基本概念,它描述了等式两边的关系。
解方程就是找到所有满足等式的变量的取值。
解方程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代入法、消元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根据性质法等。
新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新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新高一数学必修二主要涉及函数、极限、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与微分不等式、积分以及微分方程等知识点。
以下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梳理。
一、知识点概述新高一数学必修二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微积分部分,包括函数、极限、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与微分不等式、积分以及微分方程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为后续学习高等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奠定基础。
二、章节一:函数本章节重点学习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图像以及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等。
了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以及函数的表示方法。
三、章节二:极限本章节学习极限的概念、性质以及求解方法。
包括数列极限、函数极限、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等。
熟悉极限的性质,学会利用数列极限求和,理解极限与连续性的关系。
四、章节三:导数与微分本章节主要学习导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几何意义以及微分的概念和应用。
掌握导数的计算法则,了解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凸性等性质的关系。
五、章节四:中值定理与微分不等式本章节重点学习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以及微分不等式的性质和应用。
熟练掌握微分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了解微分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章节五:积分本章节学习积分的概念、性质以及计算方法。
包括不定积分、定积分的定义和性质,熟悉积分公式,掌握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七、章节六:微分方程本章节涉及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以及应用。
学习一阶微分方程、二阶微分方程的解法,了解微分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知识点总结与复习策略新高一数学必修二的知识点较为繁杂,要想掌握这些知识点,需要课下多做练习,加强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复习时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
2.归纳总结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3.针对难点和重点知识进行重点复习,多做相关习题。
4.定期进行模拟试题测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高一数学必修2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2各章知识点总结高一数学必修2各章知识点总结数学必修2知识点1.多面体的面积和体积公式名称棱柱棱锥棱柱直棱柱棱锥正棱锥棱台棱台侧面积(S侧)直截面周长×lCh各侧面面积之和S侧+S底ch′各侧面面积之和S侧+S上底+S下底+h(S 上底+S下底)S底h全面积(S全)S侧+2S底体积(V)S底h=S直截面hS底h 正棱台(c+c′)h′表中S表示面积,c′、c分别表示上、下底面周长,h表示高,h′表示斜高,l表示侧棱长。
2.旋转体的面积和体积公式名称S侧S全圆柱2πrl2πr(l+r)圆锥πrlΠr(l+r)圆台π(r1+r2)lπ(r1+r2)l+π(r21+r22)球4πR2Vπr2h(即πr2l)πr2hπh(r21+r1r2+r22)πR3表中l、h分别表示母线、高,r表示圆柱、圆锥与球冠的底半径,r1、r2分别表示圆台上、下底面半径,R表示半径。
3、平面的特征:平的,无厚度,可以无限延展.4、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若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l,l,,l,,C三点不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使,,C公理3、若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l且l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b,b//ca//c5、等角定理:空间中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推论:若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6、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数学符号表示:a,b,a//ba//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数学符号表示:a//,a,ba//b7、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数学符号表示:a,b,ab,a//,b////(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3)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若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均平行于另一个平面.//,aa//(2)若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a,ba//b8、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数学符号表示:m,n,mn,lm,lnl (2)若两条平行直线中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3)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一个,那么该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符号表示:a,a//符号表示://,////a//b,ab//,aaa,ba//b9、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a,a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数学符号表示:,b,a,aba10、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设直线的倾斜角为0180,斜率为k,则ktan(2)当090时,k0;当90180时,k0.(3)过P1(x1,y1),P2(x2,y2)的直线斜率k.当时,斜率不存在.22y2y1(x2x1).x2x11、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l1:yk1xb1,l2:yk2xb2斜率都存在,则:(1)l1∥l2k1k2且b1b2 (2)l1l2k1k21(当l1的斜率存在l2的斜率不存在时l1l2)(3)l1与l2重合k1k2且b1b212、直线方程的形式:(1)点斜式:yy0kxx0(定点,斜率存在)(2)斜截式:ykxb(斜率存在,在y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yy1xx1(y2y1,x2x1)(两点)(4)一般式:xyC0A2B20y2y1x2x1(5)截距式:xy1(在x轴上的截距,在y轴上的截距)ab13、直线的交点坐标:设l1:A1xB1yc10,l2:A2xB2yc20,则:(1)l1与l2相交A1B1ABC1ABC;(2)l1∥l211;(3)l1与l2重合111.A2B2A2B2C2A2B2C2(x2x1)2(y2y1)214、两点P121(x1,y1),P2(x2,y2)间的距离公式PP原点0,0与任一点x,y 的距离OPx2y215、点P0(x0,y0)到直线l:xyC0的距离dAx0By0CAB22(1)点P0(x0,y0)到直线l:xC0的距离dAx0CABy0CB(2)点P0(x0,y0)到直线l:yC0的距离d(3)点0,0到直线l:xyC0的距离dCAB2216、两条平行直线xyC10与xyC20间的距离dC1C2AB2217、过直线l1:A1xB1yc10与l2:A2xB2yc20交点的直线方程为(A1xB1yC1)(A2xB2yc2)0R18、与直线l:xyC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xyD0CD与直线l:xyC0垂直的直线方程为xyD019、中心对称与轴对称:x1x2x02(1)中心对称:设点P(x1,y1),E(x2,y2)关于点M(x0,y0)对称,则 yyy1202(2)轴对称:设P(x1,y1),E(x2,y2)关于直线l:xyC0对称,则:a、B0时,有x1x2yyCC且y1y2;b、A0时,有12且x1x22A2By1y2Bx1x2Ac、AB0时,有Ax1x2By1y2C02220、圆的标准方程:(xa)(yb)r(圆心Aa,b,半径长为r) 222圆心O0,0,半径长为r的圆的方程xyr。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与检测
⾼中数学必修⼆第⼆章知识点总结与检测第⼆章点、直线、平⾯之间的位置关系本章知识结构概述点、直线、平⾯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之间的位置关系平⾯与平⾯之间的位置关系点、直线、判定平⾯之间直线与平⾯平⾏性质的位置关系直线、平⾯平⾏判定的判定及性质平⾯与平⾯平⾏性质判定直线与平⾯垂直性质直线、平⾯垂直判定的判定及性质平⾯与平⾯垂直性质⼀空间点、直线、平⾯之间的位置关系1 平⾯1)含义:平⾯是⽆限延展的2)画法及表⽰(1)平⾯的画法:⽔平放置的平⾯通常画成⼀个平⾏四边形,锐⾓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2)平⾯通常⽤希腊字母α、β、γ等表⽰,如平⾯α、平⾯β等,也可以⽤表⽰平⾯的平⾏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写字母来表⽰,如平⾯AC 、平⾯ABCD 等。
3)平⾯的基本性质——三⼤公理及其作⽤(1)公理1:如果⼀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个平⾯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内符号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理1作⽤:判断直线是否在平⾯内(2)公理2:过不在⼀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个平⾯。
符号表⽰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个平⾯α,使A ∈α、B ∈α、C ∈α。
DC BA α C ·B ·A · α公理2作⽤:确定⼀个平⾯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有⼀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理3作⽤:判定两个平⾯是否相交的依据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相交直线:同⼀平⾯内,有且只有⼀个公共点;平⾏直线:同⼀平⾯内,没有公共点;异⾯直线:不同在任何⼀个平⾯内,没有公共点。
2)平⾏公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具有传递性,在平⾯、空间这个性质都适⽤。
(word版)高一数学必修二各章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2知识点多面体的面积和体积公式名称侧面积〔S侧〕全面积〔S全〕体积〔V〕棱棱柱直截面周长×lS侧+2S底S底·h=S直截面·h柱直棱柱Ch S底·h棱锥各侧面面积之和棱S侧+S底锥正棱锥S底·hch′棱台各侧面面积之和棱S侧+S上底+S下h〔S上底+S下底台正棱台〔c+c′〕h′底+〕表中S表示面积,c′、c分别表示上、下底面周长,h表示高,h′表示斜高,l表示侧棱长。
旋转体的面积和体积公式名称圆柱圆锥圆台球S侧2πrlπrl π〔r1+r2〕lS全2πr〔l+r〕πr〔l+r〕π〔r1+r2〕l+π〔r21+r22〕4πR2V πr2h〔即πr2l〕πr2hπh〔r21+r1r2+r22〕πR3表中l、h分别表示母线、高,r表示圆柱、圆锥与球冠的底半径,r1、r2分别表示圆台上、下底面半径,R表示半径。
3、平面的特征:平的,无厚度,可以无限延展.4、平面的根本性质:公理1、假设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l,l, , l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C三点不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使, ,C公理3、假设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I I l且l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b,b//c a//c15、等角定理:空间中假设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推论:假设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 .6、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数学符号表示: a ,b ,a//b a//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数学符号表示:a// ,a , I b a//b7、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数学符号表示:a,b,aIb,a//,b////〔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符号表示:a,a//〔3〕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符号表示://,////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假设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均平行于另一个平面.//,a a/ /〔2〕假设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I a,I b a//b8、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数学符号表示:m,n,mIn,l m,l n l〔2〕假设两条平行直线中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a//b,a b〔3〕假设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一个,那么该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a a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a,b a//b9、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a,a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数学符号表示:,I b,a,a b a10、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设直线的倾斜角为0o 180o,斜率为k,那么k tan.当2时,斜率不存在.2〔2〕当0o90o时,k0;当90o180o时,k0.〔3〕过P1(x1,y1),P2(x2,y2)的直线斜率k y2y1(x2x1).x2x1211、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l1:y k1xb1,l2:y k2x b2斜率都存在,那么:〔1〕l1∥l2k1k2且b1b2〔2〕l1l2k1k21〔当l1的斜率存在l2的斜率不存在时l1l2〕〔3〕l1与l2重合k1k2且b1b212、直线方程的形式:〔1〕点斜式:y y0kx x0〔定点,斜率存在〕〔2〕斜截式:ykxb〔斜率存在,在y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y y1x x1(y2y1,x2x1)〔两点〕〔4〕一般式:xyC0A2B20y2y1x2x1〔5〕截距式:x y 1〔在x轴上的截距,在y轴上的截距〕a b13、直线的交点坐标:设l1:Ax1B1yc10,l2:A2x B2y c20,那么:〔1〕l1与l2相交A1B1;〔2〕l1∥l2A1B1C1;〔3〕l1与l2重合A2B2A2B2C214、两点P1(x1,y1),P2(x2,y2)间的距离公式PP12(x2x1)2(y2y1)2原点0,0与任一点x,y的距离OP x2y215、点P0(x0,y0)到直线l:x y C0的距离dAx0By0CA2B2〔1〕点P0(x0,y0)到直线l:x C0的距离d Ax0CA〔2〕点P0(x0,y0)到直线l:y C〔3〕点0,0到直线l:x yC16、两条平行直线x y C10与17、过直线l1:A1x B1y c10与A1 B1 C1.A2B2C23(A1xB1yC1)(A2xB2yc2)0R18、与直线l:x y C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x y D0CD与直线l:x y C0垂直的直线方程为x y D019、中心对称与轴对称:x0x1x22〔1〕中心对称:设点P(x1,y1),E(x2,y2)关于点M(x0,y0)对称,那么y1y2y02〔2〕轴对称:设P(x1,y1),E(x2,y2)关于直线l:x y C 0对称,那么:x1x2Cy2;b、A 0时,有y1y2Cx2a、B0时,有2且y12且x1A By1y2Bc、AB0时,有x1x2AAx1x2By1y2C02220、圆的标准方程:(x a)2(yb)2r2〔圆心Aa,b,半径长为r〕圆心O0,0,半径长为r的圆的方程x2y2r2。
精编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备考知识点:必修2知识点总结
精编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备考知识点:必修2知识点总结考试之前我们及时的总结,罗列,能够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点,有效应对考试,为大家整理了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备考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一、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_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_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
即。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时,。
当时, ;当时,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①点斜式: 直线斜率k,且过点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_1,所以它的方程是_=_1。
②斜截式: ,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③两点式: ( )直线两点,④截矩式: 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 ,与轴交于点 ,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
⑤一般式: (A,B不全为0)注意:○1各式的适用范围○2特殊的方程如:平行于_轴的直线: (b为常数); 平行于y轴的直线: (a为常数);(4)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一)平行直线系平行于已知直线 ( 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 (C为常数)(二)过定点的直线系(ⅰ)斜率为k的直线系: ,直线过定点 ;(ⅱ)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 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
(5)两直线平行与垂直当,时,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高一数学知识点梳理必修二
高一数学知识点梳理必修二1.高一数学知识点梳理必修二篇一(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
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 /n(样本规模)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
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
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
(2)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
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可供使用,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使用系统抽样可以大大提高估计精度。
2.高一数学知识点梳理必修二篇二1.不等式的定义在客观世界中,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两个实数的大小是用实数的运算性质来定义的,有a-baa-b=0a-ba0,则有a/ baa/b=1a/ba3.不等式的性质(1)对称性:ab(2)传递性:ab,ba(3)可加性:aa+cb+c,ab,ca+c(4)可乘性:ab,cacb0,c0bd;(5)可乘方:a0bn(nN,n(6)可开方:a0(nN,n2).注意:一个技巧作差法变形的技巧:作差法中变形是关键,常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一种方法待定系数法:求代数式的范围时,先用已知的代数式表示目标式,再利用多项式相等的法则求出参数,最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出目标式的范围.3.高一数学知识点梳理必修二篇三空间中的垂直问题(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②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③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①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4.高一数学知识点梳理必修二篇四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直线与平面平行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判定: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平行于此平面(由线线平行得出)性质: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则这条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判定: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性质: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高一数学必修二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二各章知识点总结斜率时,22212121圆的标准方程:a2圆心br222(圆心O0,0,半径长为r的圆的方程Aa,b,半径长为r)2r2。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的标准方程a2b2r2,点,将M带入圆的标准(1)1∥212且b1b2(2)12121(3)1与且12b1b2直线方程的形式:点斜式:00(定点,斜率存在)斜截式:b(斜率存在,在轴上的截距)两点式:(两点)1121,212121一般式:C0A2B20截距式:(在轴上的截距,在轴上的截距)ab113、直线的交点坐标:设1:A1B1c10,2:A2B2c20,则:与;1相交2A1B1A2B2A1B1C1A2B2C2与重合12-A1AB1C12B2C2两点m2-19=0},若B∩C≠Φ,A∩C=Φ,求m的值二、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f,∈A.其中,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的值相对应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A}叫做函数的值域.注意:1.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两点必须同时具备见课本21页相关例22.值域:先考虑其定义域1观察法2配方法3代换法3函数图象知识归纳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f,∈A中的为横坐标,函数值为纵坐标的点annaa0,m,nN,n1m*,amn1mn1na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ma0,m,nN,n1*(1)aaaa0,r,R;(2)aarrrrrrra0,r,R;(3)abaaa0,r,R.(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a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a>两个重要对数:1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gN;○2自然对数:.○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幂值真数ba=NogaN=b底数指数对数(二)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0,且a1,M0,N0,那么:1ogaMNogaM+ogaN;○2og○3og○MaNMnogaM-ogaaN;anogMnR.注意:换底公式ogcbogab(a0,且a1;c0,且c1;b0).ogca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1)ogambnnmogab;(2)ogab1ogba.(二)对数函数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oga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注意:○1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数学下册知识基础梳理测试17(必修2第二章章末知识整合)
章末知识整合
专题一公理的应用
1.证明共面问题.
证明共面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由某些元素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其余元素在这个平面内;二是分别由不同元素确定若干个平面,再证明这些平面重合.2.证明三点共线问题.
证明空间三点共线问题,通常证明这些点都在两个面的交线上,即先确定出某两点在某两个平面的交线上,再证明第三个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当然必在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3.证明三线共点问题.
证明空间三线共点问题,先证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第三条直线经过这点,把问题转化为证明点在直线上的问题.
例1 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对角线A1C与平面BDC1交于点O,AC,BD 交于点M,求证:C1,O,M三点共线.
证明:如图,∵AA1∥CC1,
∴AA1,CC1确定一个平面A1C,
显然有A1C⊂平面A1C,
又∵A1C∩平面BC1D=O,
AC∩BD=M,
∴点C1,O,M三点在平面A1C内,也在平面BC1D内,从而C1,O,M三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即C1,O,M三点共线.
►跟踪训练
1.如图,已知E,F,G,H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B,BC,CC1,C1D1的中点.
证明:FE,HG,DC三线共点.
证明:连接C1B,由题意知,HC1綊EB,∴四边形HC1BE是平行四边形.∴HE∥C1B.
又∵C1G=GC,CF=BF,故GF綊1
2C1B.
∴GF∥HE,且GF≠HE.∴HG与EF相交.
设交点为K,则K∈HG,又∵HG⊂平面D1C1CD,
∴K∈平面D1C1CD.
∵K∈EF,EF⊂平面ABCD.
∴K∈平面ABCD.
∵平面D1C1CD∩平面ABCD=DC.
∴K∈DC.∴FE,HG,DC三线共点.
2.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CC1的中点,画出平面AED1与正方体有关各面的交线.
解析:如图所示,设D1E与DC的延长线交于G,连接AG,设AG与BC交于F,连接EF,则AD1,D1E,EF和AF为所求作的交线.(注:画截面与正方体有关的交
线,必须作出它与有关棱的交点,根据“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平行必相交”和公理1去画直线确定交点)
专题二 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1.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平行异面
2.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相交
3.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相交
平行
求证: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与已知平面相交,则另一条也与该平面相交. 已知:直线a ∥b ,a ∩平面α=P , 求证:直线b 与平面α相交.
证明:∵a ∥b ,∴a 和b 确定平面设为β.
∵a ∩α=P ,∴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于过点P 的直线,设为l. ∵在平面β内l 与两条直线a ,b 中的一条直线a 相交,
∴l 必与b 相交于Q ,即b ∩l =Q ,又因为b 不在平面α内(若b 在α内,则a ∥b ,∴a ∥α,与a 与α相交矛盾),故直线b 和平面α相交.
►跟踪训练
3.已知直线a 与b 不平行,且a ⊥平面α,b ⊥平面β,试判断平面α与平面β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
下面用反证法证明:假设α与β不相交,则α∥β. ∵a ⊥α,∴a ⊥β.又b ⊥β,
∴a∥b,这和a与b不平行矛盾.
∴假设不成立,故平面α与平面β一定相交.
4.求证:如果过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平行于与此平面平行的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已知:l∥α,P∈α,P∈m,m∥l,求证:m⊂α.
证明:设l与P确定平面为β,
且α∩β=m′,
∵l∥α,∴l∥m′.
又∵l∥m,m,m′都经过点P,
∴m,m′重合,∴m⊂α.
专题三空间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1.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有三类:一是线线平行,由平行线的传递性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以证明线线平行,由线面平行(或垂直)的性质定理可以证明线线平行,根据线线平行可以得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以证明线面平行等.二是线面平行,由线面平行的定义和判定定理可证明线面平行.三是两个平面平行,用定义和判定定理可以证明两个平面平行,或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或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由面面平行可以得出线面平行和线线平行,平行关系的转化是:
2.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有三类:一是线线垂直,空间两直线垂直有相交垂直和异面垂直两种情形,由两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或者由线面垂直推出线线垂直.二是线面垂直,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来判定线面垂直.三是面面垂直,利用直二面角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定两平面垂直.
垂直关系的转化:
如图所示,AD⊥平面ABC,CE⊥平面ABC,AC=AD=AB=1,BC=2,
凸多面体ABCED的体积为1
2,F为BC的中点.
(1)求证:AF∥平面BDE;
(2)求证:平面BDE⊥平面BCE.
证明:(1)∵AD⊥平面ABC,CE⊥平面ABC,
∴四边形ACED为梯形,且平面ABC⊥平面ACED,∵BC2=AC2+AB2,∴AB ⊥AC,
∵平面ABC∩平面ACED=AC,
∴AB⊥平面ACED,
即AB为四棱锥BACED的高,
∵V BACED=1
3·S ACED·AB=
1
3×
1
2×(1+CE)×1×1=
1
2,∴CE=2,
取BE的中点G,连接GF,GD,∴GF为三角形BCE的中位线,
∴GF∥EC∥DA,GF=1
2CE=DA,
∴四边形GFAD为平行四边形,
∴AF∥GD,又GD⊂平面BDE,AF⊄平面BDE,∴AF∥平面BDE.
(2)∵AB=AC,F为BC的中点,
∴AF⊥BC,又GF⊥AF,BC∩GF=F,
∴AF⊥平面BCE,
∵AF∥GD,
∴GD⊥平面BCE,
又GD⊂平面BDE,
∴平面BDE⊥平面BCE.
►跟踪训练
5.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1C1⊥B1D1,E,F分别是AB,BC的中点.求证:
(1)EF∥平面A1BC1;
(2)平面D1DBB1⊥平面A1BC1.
证明:(1)连接AC,则AC∥A1C1,而E,F分别是AB,BC的中点,所以EF∥AC,则EF∥A1C1,又∵EF⊄平面A1BC1,A1C1⊂平面A1BC1,故EF∥平面A1BC1.
(2)因为BB1⊥平面A1B1C1D1,所以BB1⊥A1C1,又A1C1⊥B1D1,BB1∩B1D1=B1,
则A1C1⊥平面D1DBB1,
又A1C1⊂平面A1BC1,
所以平面D1DBB1⊥平面A1BC1.
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G是PB的中点.
(1)根据三视图,画出该几何体的直观图.
(2)在直观图中,①证明:PD∥平面AGC;②证明:平面PBD⊥平面AGC.
(1)解析: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甲所示.
(2)证明:如图乙,①连接AC,BD交于点O,连接OG,因为G为PB的中点,O为BD的中点,所以OG∥PD.
又OG⊂平面AGC,PD⊄平面AGC,
所以PD∥平面AGC.
②连接PO,由三视图可得到,PO⊥平面ABCD,所以AO⊥PO.
又AO⊥BO,BO∩PO=O,所以AO⊥平面PBD.
因为AO⊂平面AGC,
所以平面PBD⊥平面AGC.
7.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90°,BC=6,D,E分别是AC,AB上的点,CD=BE=2,O为BC的中点,将△ABC沿DE折起,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A′BCDE,其中A′O= 2.
(1)求证:A′O⊥平面BCDE;
(2)求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解析:因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
∠B=∠C=45°,CD=BE=2,CO=BO=3.
所以在△COD中,
OD=CO2+CD2-2CO·CD cos 45°=5,同理得OE= 5.
因为AD=A′D=A′E=AE=22,A′O=3,
所以A′O2+OD2=A′D2,A′O2+OE2=A′E2,所以∠A′OD=∠A′OE=90°.所以A′O⊥OD,A′O⊥OE.又OD∩OE=O,
所以A′O⊥平面BCDE.
(2)过点O作OF⊥CD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
因为A′O⊥平面BCDE,根据三垂线定理,有A′F⊥CD,
所以∠A′FO为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
在Rt△COF中,OF=CO·cos 45°=32 2,
在Rt△A′OF中,A′F=AO2+OF2=30 2.
所以cos∠A′FO=OF
A′F=
15
5,
所以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1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