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_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文学消费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
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
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
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
3.文学理论: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4.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
5.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的学科。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
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生产论、文学交往论。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而文学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文学创造和文学欣赏展现出来。
3.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一切文学作品的客观材料和主观情思,都只能来源于社会生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文学领域的运用。
4.艺术生产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现代社会,艺术成为商品,因而艺术是生产,为资本创造价值,并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即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中以审美为目的和归宿的特殊部门,所以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6.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把文学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它以作品为中心符号,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现实生活)、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理想世界)的交往对话关系。
童庆炳版文学理论第一章至第十章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与形态一、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联系,他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来看:1、文学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
2、它作为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3、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4、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
5、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生命体。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二、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的依据: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即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和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过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一、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是做简单说明。
答:1、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是一种“人学”。
2、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和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3、艺术生产论,文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生产活动。
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的发展把文学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造过程。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第八章文学理论PPT课件
• 真善美是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
• 文学的真实(“真”的提出,真实性事衡量文学创造成就 的首要标准,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及审 美品格)
• 艺术真实的内涵与四大特征(内蕴性,主观性,假定性, 诗艺性)以及他们的内容
• 艺术概括的含义以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
• 情感评价以及他的三种相对表现(积极与消极,高尚与低 俗,美好与丑恶)
2020年9月28日
30
人文关怀
• 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 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 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 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 福相联系。
2020年9月28日
31
第三节
美的创造
• 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
完成,体现为内容形式化与
形式内容化的互动过程,结
果是一部作品艺术形式的诞
生。
2020年9月28日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6
2020年9月28日
19
假定性
• 作家对生活现象进行加工提炼, 通过想象予以变形与再造,创 造具有逼真魅力的虚拟情境。 这就带有假定性的特征,即 “以假为真”、“假中见真”。
2020年9月28日
20
诗艺性
• 文学创造活动渗透着多种多 样的诗化的艺术化手法。
2020年9月28日
21
艺术概括
• 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 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 观照和描述特殊的即富有特征的事 物,并予以开掘、补充、提炼的创 作过程,使之主体与客体相统一, 创造既有独特个性又有普遍意义的 形象,从而取得“在特殊中显出一 般”艺术方法。
2020年9月28日
16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2、假定的真实 p155
假定性是艺术真实的外部特征。
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 活的内蕴是一切文艺的共同特征。
普希金生前参加过“扮演普希金”比赛
结果普希金本人 只得了第三。也 就是说有两人比 他更象“普希 金”。
生活的真实是—是;艺术的真实是—象(假定)。
(1)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
或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非现实形象融会成一 个荒诞不经的情境世界,或完全抛开现实的形 象而以虚拟的形象世界取而代之。 P155-2-8
“真”是“善”的基础。
怎样理解文学中情感的价值和意义? p177 -4
情感是基于人的需要、观念等思想意识而 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文学在创造艺术 真实时运用“内在的尺度”,实际已把情感 评价融入其中,因此,艺术形象都是理智与 情感的统一,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属 性。文学创造正是以这一本质属性,在向人 们呈现着意义——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因伦理评价而引发的情感表现是文学 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 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隐含着人的社会性 需要与态度。 P161↑1 -162.1
艺术是情感的符号,情感是艺术 之根本。艺术形象是因情而动人。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书上动物图像精确,却不动人,而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却能动人心情。
一、审美理想的烛照 (一)审美理想的特征 (二)审美理想的功能
(一)审美理想的特征 p171
首先,审美理想是以理念形式存 在的鉴赏的原型好最高典范。
艺术真实总是与发掘和表现社会 生活的本质与规律联系在一起。
例:艾青《礁石》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文学理论教程 第八章
文学理论教程———第八章期末复习题一.基本概念1.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2.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一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3.情感体现: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4.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
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思考问题:2.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与科学真实的原理的原理。
答:艺术真实主要特征: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3.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一段话作出评述:“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故,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鲁迅语)答:(1)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艺术概括是以对待特殊的集富有特征的事物的关照和描述为途径的。
(2)鲁迅的话体现着审美价值追求的观照和描述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的艺术概括能力。
4.怎样理解文学中情感的价值和意义?试述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中得用途。
答:(1)情感的价值取向体现为真善美,情感的表现方式体现着文学创造的审美的值特质。
情感在文学中表现为诚挚的内在情感与外在的艺术表现。
(2)用途:情感源自善恶的判断,而且情感常常左右着判断,文学中的忧伤、欢喜、悲愤等情感总是与作品中人物的或善或恶地行为和形象联系在一起。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考试题目(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无论是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C )A.文艺学B.文学学C.诗学D.文学理论2。
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独立的分支是在(D ) 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3.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A )A.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B.文学理论史、文学史、文学批评史C.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史D.文学理论、文学学、文学批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是(D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艾布拉姆斯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D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艾布拉姆斯在中国古代提出“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 B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C )A.社会生活的反映B.精神生产C.人的生活活动D.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之一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B ) 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C.精神生产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源泉问题用的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反映论D.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艺术生产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C.精神生产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C.一种社会意识形态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艺术交往论把文学看成是( C )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C.一种社会意识形态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 )A.社会生活B.文学作品C.人D.摹仿文学活动的前提是(B ) A.生活的积累B.人的生活活动C.知识的积累D.作家的出现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对象(C ) A.发生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形成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C.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D.形成对立关系马克思说“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这个尺度是指( A )A.合规律性B.合目的性C.深刻性D.丰富性马克思说人“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这个尺度是指( B )A.合规律性B.合目的性C.深刻性D.丰富性从世界与作品的关系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A )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读者反应论从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B ) 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读者反应论从作品自身要素的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 C )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读者反应论从作品与读者关系的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 D )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读者反应论在西方,强调文学与作者的联系,进而强调作品表现功能的表现论正式出现于(C )A.15世纪B.16世纪C.17、18世纪D.19世纪创造“文学本体论"这一术语的是英美新批评的(B )A.英伽登B.兰瑟姆C.萨特D.伽达默尔西谚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和中国古语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已触及读者阅读的( B )A.创造性质B.再创造性质C.意识形态性质D.反映论性质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兴起于(D )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接受美学的创始人是(C ) A.英伽登B.兰瑟姆C.姚斯D.伊瑟尔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中提出“隐含的读者"概念的是(D )A.英伽登B.兰瑟姆C.姚斯D.伊瑟尔用哈贝马斯的理论来看,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B )A.系统结构B.交往结构C.读者反应系统D.创造系统在文学活动发生问题上提出巫术发生说的是( C )A.康德B.席勒C.弗雷泽D.格罗塞在弗雷泽《金枝》有两条巫术原理,其中“同类相生或同果必有同因”称为( A )A.相似律B.接触律C.必然律D.可然律在弗雷泽《金枝》有两条巫术原理,其中“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称为(B ) A.相似律B.接触律C.必然律D.可然律最早在理论上阐述游戏说的是( A )A.康德B.席勒C.黑格尔D.普列汉诺夫系统地阐述游戏说,并作为游戏说代表的是( B )A.康德B.席勒C.黑格尔D.普列汉诺夫文学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D )A.巫术B.游戏C.宗教D.劳动刘勰《文心雕龙》提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的是( B )A.文学发展与经济的关系B.文学发展与时代的关系C.文学发展与情感的关系D.文学发展与政治的关系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关系(C )A.总是平衡B.总是不平衡C.并不总是平衡D.基本平衡经济是支配文学发展的(D )A.惟一因素B.一般因素C.次要因素D.最终因素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章炳麟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之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其文学的概念是( A )A.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符号学的中国最初关于文学的定义所体现的文学含义是(A ) A.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符号学的《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所讲的“文学"的含义是(A )A.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D.符号学的在西方18世纪之前所使用的“文学”一词的含义基本上是(A )A.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D.符号学的在中国,文学的审美属性被正式确认是在(B )A.先秦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鲁迅所称的“文学的自觉时代”是指(B )A.先秦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在西方,狭义的文学从广义的文学中独立出来是在(C )A.古希腊时期B.古罗马时期C.18世纪D.19世纪在现代世界,文学的通行含义是( C )A.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D.符号学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的含混主要是指话语意义的( B ) A.单一性B.多重性C.明确性D.完整性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发展中价值观的中心问题是( B )A.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B.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C.文学的创作原则的问题D.文学的反映对象问题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标是(B )A.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C.为一定政治服务D.为特定时期的中心任务服务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指出了(B ) A.文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的关系B.文学活动的历史继承性C.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D.文学活动的人民性对于古代的文化遗产,正确的态度应该是(C )A.全盘继承B.全盘否定C.批判地继承D.无须继承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化的根本性方针是( C )A.为人民服务B.为社会主义服务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继承文学遗产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塑物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A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判断古代文学遗产价值的一条重要的标准是( C )A.革命性B.先进性C.人民性D.当代性第六章文学作为特殊的精神创造“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A )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剩余价值论》D.《〈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文学创造与科学创造比较,其特点是(C ) A.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B.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C.力求表达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D.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它所凭借的“艺术符号"是( B ) A.语言B.言语C.线条D.色彩与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比较,文学语言强调的是(D )A.严谨的逻辑B.严谨的语法结构C.服从说明的需要D.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形成的文学观念是(A )A.艺术摹仿自然B.艺术表现情感C.艺术即直觉D.艺术是情感的形式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观念是( A ) A.诗言志B.诗缘情C.诗者,吟咏情性D.感物吟志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是( C ) A.《毛诗序》B.《乐记》C.陆机《文赋》D.钟嵘《诗品》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的职责,在于(B )A.描述已经发生的事B.描述可能发生的事C.叙述个别的事D.描述体现理念的事认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的是(A )A.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B.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C.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史达尔夫人D.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认为“艺术乃是象征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的是( B ) A.科林伍徳B.苏珊·朗格C.贝尔D.阿恩海姆西方古代文学理论认为,文学创造的主体就是( A ) A.艺术的摹仿者B.艺术的创造者C.艺术生的产者D.生活的旁观者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B )A.别林斯基B.立普斯C.洛克D.克罗齐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评价的心理特征是( C ) A.逻辑推理B.感性直观C.情感体验D.理性思维创造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把握的思维特征是( B ) A.逻辑推理B.感性直观C.情感体验D.理性思维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首先体现在( C )A.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缀合、概括、综合等B.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观念移注C.主体对创作客体的选择D.客体被创作主体重新塑造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文学创造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文学创作的材料应该是(B )A.独立于作家之外的物质B.贮存于作家内心的精神现象C.记录于书本上的知识D.独立于作家之外的社会生活文学创作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是(B )A.素材积累B.艺术发现C.创作动机D.艺术构思作家所有文学活动能否发生的枢纽是(B ) A.素材积累B.艺术发现C.创作动机D.艺术构思文学创作活动的内驱力指( C )A.素材积累B.艺术发现C.创作动机D.艺术构思创作动机的触发往往表现出一种( C )A.单一性B.直接性C.复杂性D.机械性对记忆表象进行重新组合以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称为(A ) A.想象B.联想C.幻想D.记忆由此形象想到彼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 B )A.想象B.联想C.幻想D.记忆接近联想是指(A ) A.由于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B.由事物间类似的特征引起的联想C.由事物间相比照的关系而引起的联想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引起的联想类似联想是指(B )A.由于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B.由事物间类似的特征引起的联想C.由事物间相比照的关系而引起的联想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引起的联想对比联想是指(C )A.由于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B.由事物间类似的特征引起的联想C.由事物间相比照的关系而引起的联想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引起的联想文学创作中的灵感是指(A ) A.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B.省略推理过程而对事物底蕴作出直接把握的心理过程C.由一个事物形象想到另一个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D.改造和重新组合记忆表象以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文学创作中的直觉是指(B )A.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B.省略推理过程而对事物底蕴作出直接把握的心理过程C.由一个事物形象想到另一个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D.改造和重新组合记忆表象以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艺术构思中的动力因素是指(D )A.记忆B.想象C.联想D.情感颜之推说:“为文犹须放荡,但又须随时以嚼勒制之”,强调的是( B )A.回忆与沉思的关系B.情感与理智的关系C.灵感与直觉的关系D.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略去具体细节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的大致轮廓的构思方式称为( D )A.夸张B.变形C.突出D.简化在艺术构思中,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方式称为(C )A.变形B.漫画C.陌生化D.粘合文学创作中由“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的过程属于(C )A.积累阶段B.构思阶段C.物化阶段D.修改阶段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强调的是( B )A.“形之于手”是“形之于心"的深化B.“形之于手"与“形之于心”的矛盾C.“形之于手"与“形之于心”的统一D.“形之于心”对“形之于手"的制约曹植写七步诗的情况,是一种( B )A.推敲B.即兴C.雕琢D.灵感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从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的角度说,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是(C ) A.人民性B.倾向性C.真实性D.功利性袁于令认为《西游记》是“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指出了文学的真实乃是(B )A.客观的真实B.假定的真实C.历史的真实D.科学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比较,艺术的真实是一种(C )A.客观的真实B.事实的真实C.假定的真实D.历史的真实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概括要达到的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这种统一应该是( B ) A.为一般而找特殊B.在特殊中显出一般C.只要描写了特殊就具有了一般D.把特殊归纳为一般西晋的陆机充分肯定文学的情感性,他在《文赋》中说: ( C )11A.情动于中而形于言B.为情造文C.诗缘情而绮靡D.为文造情恩格斯在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是( B )A.以热情为元素B.诗意的裁判C.唤起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别人D.诗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古往今来一切优秀文学的总主题是(D )A.认识真理B.反映生活C.表现情感D.人文关怀文学创造的终极价值追求和永恒主题是(D )A.认识真理B.反映生活C.表现情感D.人文关怀与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相比,作家的使命是( C )A.诠释社会发展规律B.总结历史发展规律C.宏扬人文精神D.发现客观真理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派理论上片面性主要表现为(C )A.重视艺术形式的地位B.认为形式与内容的地位相等C.把形式的作用推向极端D.强调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在20世纪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理论的是( A )A.克莱夫·贝尔B.苏珊·朗格C.什克洛夫斯基D.阿恩海姆12。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总结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其发展过程、相关知识、基本规律的学科,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
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2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其任务: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其基本形式: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3文学活动:是人类一种高级特殊的精神活动。
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产生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2马克思文学理论:从人类学观点看,文学是人的活动;从哲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映活动;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艺术产生活动;从美学的社会学得观点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从媒介和符号的观念看,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
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A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B坚持中国特色C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1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的确证;2文学活动的要素: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3文学活动的起源:巫术发生说(巫术意义的产生过程对文学创作有某种启发意义);宗教发生说(艺术当成一种宗教);游戏发生说(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劳动发生说:A劳动提供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B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C劳动构成了文学描述的主要内容D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4文学发展的原因: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
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8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圣才出品】
第8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答:对“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的理解:(1)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义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
作为实践活动,文学创作探索伦理问题,其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并激发人的丰富情感。
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饱含真情实感的形象“造形”,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呈现美的境界,体现为“文体升华”。
总之,真善美即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
(2)真善美是文学创造活动中“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它们相互融通,属于人类三个根本的精神世界:认识、伦理和世界。
(3)“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是与“善”“美”共生共存的审美化的真实;“善”是高尚的品格和利他的取向,求真是尚善的基础,没有真,善就流于无历史内容的虚伪的“爱的呓语”;真和善的表现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在追求真和善的同时,还要完成美的创造;作为文学创造的审美追求,“善”是其价值结构的核心,不是善的就不可能是“美”的,并且“善”与“美”的存在和呈现都要以“真”为根据和基础。
因此,真善美及其统一便构成了文学创造审美追求的价值追求。
2.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答:(1)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①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②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意的真实。
(2)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①一切现实中存在的和历史上出现过的事物与现象,都是生活真实,包括一些假象。
生活真实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原型启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艺术真实则是以“历史理性”对社会生活内蕴的揭示,作为自己求“真”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在其创造的假定性的情境之中。
因而,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体现着主体对生活的能动性认识和把握。
文学理论第八章
哲学与美学所提的问题不同,回答也 应该有所不同。 美学首先要提的问题是作为内容与 形式的结合体的艺术作品,它的美在何 处?美在内容还是在形式?或者是在内 容与形式的统一中?对这个问题历来就 存在着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看法。 第一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美在于内容 “艺术作品任何时候都不及现实的美 或伟大” ——车尔尼雪夫斯基
三、文学形式之美
文学的艺术形式除了对内容起塑造 作用外,其自身也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就是说,文学艺术作品存在着形式美的 问题。 各种艺术形式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 价值。
(一)从“个别”到“一般” 个别” 一般”
艺术概括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个别” 与“一般”的统一,即让具体的艺术形 象具有较大的概括性。艺术形象是个别 的、具体的,但是艺术不能只罗列生活 细节,必须有所概括。 巴尔扎克: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 最大量的思想 刘勰:以少总多、触类见长
诗适合于在特殊中显示出一般。 例:描写春天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鹧鸪天》 (《鹧鸪天》 ) 是他春带将愁来,春归何处? “是他春带将愁来,春归何处?却不 解带将愁去。” 解带将愁去。 祝英台近·晚春》 (《祝英台近·晚春》) ——辛弃疾 ——辛弃疾
1、审美理想的特征 康德对审美理想的基本特征有以下 认识:(1)审美理想是以理念形式存在 的鉴赏的原型和最高典范(2)审美理想 是直观形象与理性观念的结合(3)审美 理想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2、审美理想的功能:对生活的观照和评价 审美理想的功能:
二、文学的形式创造
(一)何谓形式
在文艺学和美学中,“形式”一词不 仅历史悠远,而且具有广泛的国际性。 从哲学层面来理解形式和内容: 内容:构成事物的内在诸要素的 总和 形式:事物内容诸要素的结构方 式和表现形态。
文学理论答案第八至十六章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2.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3.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4.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
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5.艺术形式: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结合,使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使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作为文学创造的审美追求,“善”(助益社会进步与人生幸福)是其价值结构的核心,不是善的就不可能是“美”的,并且“善”与“美”的存在和呈现都要以“真”为根据和基础。
因此,真善美及其统一便构成了文学创造审美追求的价值结构及内涵。
在文学创造的艺术范畴里,“艺术真实”主要与“真”相关,“情感评价”主要与“善”相关,“形式创造”主要与“美”相关。
2.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内蕴性、假定性、主观性、诗艺性。
一切现实中存在的和历史上出现过的事物,都是生活真实,包括一些假象。
艺术真实则是以“历史理性”对社会生活内蕴(本质及其必然性)的揭示,作为自己求“真”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在其创造的假定(虚拟)性的情境之中。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真善美摘要:文学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
文学创造与其他艺术创造都是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它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发现和体验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
从以上这些我们不难看出,文学创造具有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审美价值。
关键词:文学创造文学真实艺术审美人文关怀谈到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文学创造;第二,什么是真善美。
社会生产活动包括两方面,即物质生产方面和精神生产方面,虽然马克思提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但是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做为精神活动,与物质生产活动相比,必有其相似性,创造物质的过程实质就是物质生产的过程,从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文学创造实质上就是文学生产。
物质生产有其最终的目的,文学创作也有其最终的价值追求,即真善美,那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为什么是真、善、美,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文学的真善美? 首先我们理解一下,什么是文学创造中的“真”。
“真”即真实性,“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真实性”是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但要明确一点,文学创作要求的“真实”是艺术真实,什么叫艺术真实呢,黑格尔论艺术的真实,他讲到艺术的特性就在与把客观存在(事物)所显现的做为真实的东西来了解和表现,这就是说,就事物对于符合本身和符合自在自为的内容所表现出的适合性来了解和表现。
所以“艺术真实”不应该只是所谓的摹仿自然所不敢越过的那种空洞的正确性,而是外在因素必须与一种内在因素协调一致,而这内在因素也和它本身协调一致,因而可以把自己如实地显现于外在事物。
简单的理解就是艺术真实既非生活真实,也不是科学真实,而是主题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的真实。
文学概论知识汇总
文学概论知识汇总第八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名词解释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题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的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对艺术概括的理解:1从个别到一般(类型化)2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论述:试论述艺术真实的特征一首先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二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景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一)内蕴的真实。
艺术真实总是与发掘和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与规律联系在一起。
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形象尽管荒诞,然而其遭际却是西方现代社会中的人生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真实而深刻的感受和发现。
(二)假定的真实。
艺术真实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和虚拟性,艺术情景的假定性则是艺术真实外部特征。
如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最讲究艺术情景的假定性。
浪漫型和理想型的艺术情景假定性显而易见。
现实型作品虽然保留着社会生活的原生态,形象是写实的,但是其艺术情景也是虚构的、假定的。
但无论怎样假定必须要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做到合情合理。
三与科学真实的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一)主观的真实。
它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和表现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如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虽然与科学真实相去甚远,却表达了普通人的真、真实的生活体验。
(二)诗艺性的真实。
诗艺即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诗人的出发点不是使读者相信白发真的有三千丈,而只是表现其真实的愁怨之情。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
齐白石的虾
徐悲鸿的马
自由与奔放
诗意的裁判” “诗意的裁判”
裁判:情感评价“ 裁判:情感评价“善”的价值取向追求 功利性 高尚性 诗意:情感评价“ 诗意:情感评价“美”的实现方式 诚挚性 艺术性 “真”的实现
诚挚性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 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 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 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 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庄子 ——庄子
第一节 艺术真实
1、论真实 、
庄子: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 庄子:“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 人。”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 “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 密在于真实” 不真实的作品“ 密在于真实”,不真实的作品“现在与将来都不会 有任何价值” 有任何价值”。 别林斯基: 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以真实、自然、 别林斯基:“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以真实、自然、 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 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
毛诗序: 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为情而造文,……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 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 刘 勰:为情而造文,……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 诗者,由情生者也。 袁 枚:诗者,由情生者也。
2、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
文学创造以情感评价发挥着审美意识形态作用。 文学创造以情感评价发挥着审美意识形态作用。 情感评价是文学(艺术)创造的本质属性。 情感评价是文学(艺术)创造的本质属性。 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从形象性问题上得到印证。 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从形象性问题上得到印证。 齐白石的虾、 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文学理论教程》练习题
4、______________在《新科学》中“发现了真正的荷马”。
5、文艺心理学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一、填空1、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德国哲学家______________。
2、黑格尔将艺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不同的类型。
3、文学的党性原则是由______________提出的。
4、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是毛泽东在______________中提出的。
5、提出艺术“只是真正人的本质的现象或显示”的是德国哲学家______________。
三、简答1、试说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
2、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总的理解是怎样的?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填空1、提出艺术是“摹仿的摹仿”的是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______。
3、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游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接受美学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___。
3、文学起源的劳动说4、文学艺术起源的巫术仪式说三、简答1、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样的位置?2、简述马克思所说的人脑掌握世界的几种不同方式。
3、简述文学起源的几种学说,比较说明他们各自的合理性所在。
4、简述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一、填空1、提出“诗缘情”的是______________。
2、话语的五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的双重性质是指它既是______________的,又是______________的。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章节题库 第8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圣才出品】
第8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一、名词解释1.诗意裁判(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诗意裁判”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
恩格斯说自己“从这个卓越的老头那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为在他的作品里不仅“有1815年到1848年的法国历史”,还有他对这个历史的富有“诗意的裁判”。
“诗意的裁判”是善与美的统一,它既是对情感评价的价值品格内容的规定,也说明了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有着其自身的内涵,意味着情感评价作为“善”的价值追求具有高尚品格和功利取向。
2.情感把握(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
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
3.俄国形式主义答:俄国形式主义是1915年至1930年在俄国盛行的一股文学批评思潮,其组织形式有以雅克布逊为首的“莫斯科语言学学会”和以什克洛夫斯基为首的“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其成员多为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大学的学生。
他们认为,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在于它的文学性,而文学性存在于形式之中,形式主要指语言。
此外,俄国形式主义还提出了“陌生化”理论,在当时及后来影响甚大。
4.英美新批评答:英美新批评是20纪20年代发端于英国,40、5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形式主义批评流派之一,它的基本理论原则是:①诗歌是一个客观的、独立自足的有机统一体;②诗歌使读者能够具体地、感性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经验。
但由于新批评忽视了文学的社会性、忽视了文学作品与历史现实的联系,所以在五十年代后期它逐渐失势,走向衰落。
5.形式美答:形式美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从美的事物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各种形式因素及其按特定规律所作的有机组合。
文学作品的形式除了对内容具有表现和塑造的意义外,其自身也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1.艺术真实的概念: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之一,是作家在假定性的艺术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
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也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2.艺术真实有哪些基本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艺术真实指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
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也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与生活真实相比,它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是内蕴的真实,又是假定的真实。
内蕴真实指它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内蕴;假定的真实指它描绘的艺术情境是虚构的、假定的。
与科学真实相比,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主观真实指文学创造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体性或主观性。
诗艺真实指它是运用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创造的真实,是一种修辞学意义的真实,能引起人的艺术美感。
3. 鲁迅先生认为艺术是“以假为真”、“假中见真”的。
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认识。
(鲁迅《怎么写》,《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版,第23-24页)鲁迅先生的这些话是说明文学艺术的“真实性”问题的,“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科学真实都有区别,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
如果说表现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性东西的价值取向是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的话,那么,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则是艺术真实的外部特征。
这也应该是我们对待文学艺术应有的情感态度和评价。
“假”是指文学艺术通过艺术的虚构来创设假定的艺术情境,包括假定的人物、关系、场景、故事情节等要素,但是在这假定的艺术情境中,我们看到感受到的则是“真”:“真情感”和“真事理”,是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性的东西。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导论(1--2章)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2、文学活动:由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个要素。
34科。
56789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道德、10变化的过程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11文学理到后来的各种形态的兴起分化,到现在又向文12、文学信息学:文学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负载传播信息,由编码到译码,是一个信息的生成与转换过程,由这种研究方法构成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它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着中所阐述的文艺学思想的核心,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思想中所包涵的文学理论为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所论述的理论为补充的文学理论体系。
2、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成人的全面的发展。
3、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的活动的特性。
人的劳动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劳动之前就有了蓝图,人按照预先的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工改造对象,使对象打上主体的烙印,最终符合人的要求。
4、文学反映论:文学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5、交往行为理论: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的理论和方法所提出的一种诗学理论,认为6统文论。
产,中国现实生活中特殊的矛盾,健康发展。
71、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文学活动有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2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并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3、本质力量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的自由自觉的意识,即人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自然的特性。
文学概论考题
文学概论_A一、单选题1.(4分)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 A. 康德∙ B. 黑格尔∙ C. 席勒∙ D. 斯宾塞答案A 解析第三节文学作为活动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2.(4分)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A. 文采∙ B. 情感∙ C. 观众∙ D. 文化答案C 解析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3.(4分)一般说来,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 A. 文学积累∙ B. 文学创作∙ C. 文学鉴赏∙ D. 文学批评∙ E.答案B 解析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4.(4分)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是∙ A. 物质实践活动∙ B. 精神活动∙ C. 物质实践活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 D. 复杂的多层次系统活动∙ E.答案B 解析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5.(4分)“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A. 布洛∙ B. 英加登∙ C. 荣格∙ D. 弗洛伊德∙ E.答案A 解析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一节文学接受的发生6.(4分)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 A. 小说∙ B. 诗歌∙ C. 戏剧∙ D. 散文∙ E.答案B 解析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7.(4分)“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A. 立普斯∙ B. 克罗齐∙ C. 弗洛伊德∙ D. 布洛答案D 解析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二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8.(4分)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这句名言是()所讲.∙ A. 席勒∙ B. 莎士比亚∙ C. 荣格∙ D. 弗洛伊德答案C 解析第十三章文学风格第四节文学风格与文化9.(4分)著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 A. 俄国形式主义∙ B. 新批评∙ C. 接受美学∙ D. 结构主义答案A 解析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二节文学接受的发展10.(4分)从文学观念上说,“寓教于乐”应该属于∙ A. “表现”说∙ B. “实用”说∙ C. “再现”说∙ D. “客观”说∙ E.答案B 解析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一节文学的含义11.(4分)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A. 王维∙ B. 李白∙ C. 司空图∙ D. 王昌龄∙ E.答案D 解析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第三节意境12.(4分)“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鲁迅的刚毅辛辣”,实质都是∙ A. 风格相似性的表现∙ B. 风格独创性的表现∙ C. 风格替代性的表现∙ D. 风格一致性的表现∙ E.答案B 解析第十三章文学风格第一节文学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13.(4分)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 A. 抒情性小说∙ B. 抒情诗∙ C. 抒情散文∙ D. 诗歌答案B 解析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第二节抒情性作品的构成14.(4分)席勒将诗区分为∙ A. 素朴的诗与理想的诗∙ B. 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C. 古典的诗与感伤的诗∙ D. 浪漫的诗与象征的诗∙ E.纠错答案B 解析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15.(4分)中国传统文论中的'知人论世'说是由()提出来的.∙ A. 严羽∙ B. 刘勰∙ C. 孔子∙ D. 孟子答案D 解析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一节文学的含义二、判断1.(4分)形式美是美的一个范畴.∙∙答案正确解析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第三节形式创造2.(4分)情感把握是一种价值取向的把握.∙∙答案正确解析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第二节情感评价3.(4分)口头批评不属于现实化的文学批评∙∙答案错误解析第十六章文学批评第三节文学批评的实践4.(4分)抒情性作品是一种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来主要表现作家内心的情感活动的文学作品类型.∙∙答案正确解析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第一节抒情界定5.(4分)阅读过程中的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答案正确解析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三节文学接受的高潮6.(4分)中国文学散文是从应用文字和学术论著(最早是经、史、子)发展而来的,而且与它们始终不曾完全脱离关系∙∙答案正确解析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7.(4分)文学消费不仅是简单地对其物质载体的使用的有形或无形的享用,更是对其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的传播、接受和再创造活动∙∙答案正确解析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第一节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8.(4分)创作中的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种作品的情形.∙∙答案正确解析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三节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9.(4分)文学批评模式是文学批评的一种由特定理论背景产生的批评视角、读解方式和行文风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唯一的方法∙∙答案错误解析第十六章文学批评第二节文学批评的模式10.(4分)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活动∙∙文学概论_A一、单选题1.(4分)著名的“双百”方针是在()年提出来的。
《文学理论教程》第八章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义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
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作情感地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
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情感评价所把握的艺术真实“造形”,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境界是呈“美”,体现为“文体升华”。
本章即通过对“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这三个基本范畴的诠释,揭示文学创造的以真、善、美为内涵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一节 艺术真实本节概述:“真实”是文学的生命。
文学创造要求“真实”。
然而这种“真实”不是简单的摹写原物,像照相机照相一样,不是将人物变为“席勒式的”“时代精神的传声筒”。
而是要求文学创造的艺术真实。
它要求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的真实,也就是马克思所谓的人物精神的“莎士比亚化”。
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主观的真实和诗艺的真实。
知识点1:认识与艺术真实文学创造要求的“真实”是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既非生活真实亦非科学真实,而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的真实。
知识点2: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重点)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它以“历史理性”对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的揭示,作为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在假定性情境之中。
1.内蕴的真实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对它的反映。
文学创造正是在既有理智体察又有直觉把握(对某些抒情诗来说可能只是一种直觉把握)的心理机制和思维活动中,以“历史理性”的眼光,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
2.假定的真实文学求“真”的价值取向是在假定性情境的创造中实现的,而假定性情境的创造归根到底又基于一个“真”字:真事理,真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 容化
• 艺术的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
内容是它的这一形式的内容 形式是它的这一内容的形式
• 形式创造是建立在形式与内容关系基础 上的互动过程
1.内容形式化
• 内容形式化
• 作品:内容与形式完全融合,如黑格尔所说
优秀文学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整统一体 形式创造是内容形式化的过程,如别林斯基
• 人文与历史:文学价值取向的交合
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
存在着历史的维度
第三节
美的创造
• 一、审美理想的烛照 • 二、文学形式的升华 • 三、文学形式之美
一、审美理想的烛照
• 审美理想也称美的理想, 是指审美主体在长期社会 实践和审美活动中形成的, 由个人审美经验和人格境 界所肯定的、融合了特定 历史文化传统的关于美的 理想观念或范型。
•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的内涵
情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求 高尚的品格 功利的取向 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诚挚的情态 艺术的呈示
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 人文关怀:“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
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 人文主义是文学的灵魂和存在的根据
三、真实的发掘与表现
• 艺术概括的含义
作家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
堂吉诃德
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 术处理,创造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 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 的方法
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
• 作用
比如《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
《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
主观的真实
• 文学创造有主体性或 主观性
文学提供由地把客 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 识与感悟、情感与意 志的对象物
文本赏析
当太阳破晓时光,它呐喊着, 打开了黑沉沉宇宙的大门。那时, 它红得那样发亮、发烫,然后把红 光普照大地。于是大地苏醒了,树 叶从沉睡中扬起头,水波从凝静中 张开眼,一切曾经被黑夜掩盖了的, 都露出了鲜红的笑靥,花朵带着珍 珠般的露珠,在第一线战颤的阳光 中,显得那样的鲜艳可爱。
巴尔扎克论真实
“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 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 实”,不真实的作品“现 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 值”。 ——巴尔扎克
Honore de Balzac
别林斯基论真实
“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以 真实、自然、正确和切实去 感染读者”,这样的作品越 是多读,“你和它之间的内 在情意和联系也就越深入、 实切而不可分割。” ——别林斯基
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 (一)与生活真实不同
内蕴的真实
假定的真实
• (二)与科学真实不同
主观的真实 诗艺性
• (一)与生活真实不同
内蕴的真实
• 何谓内蕴的真实
以“历史理性”的眼光,透过生活真
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 的揭示和表现 社会生活内蕴的层次
真相事理层
• 审美理想的观照意义突出体现在“化丑 为美”的艺术表现中;同理,文学形式 的升华功能也可以通过“化丑为美”得 到集中的发挥。
• • • • • • • • • • • •
...... 我眼中的明星,我生命中的太阳, 我的天使呀,我的宝贝! 是的,你也会这样的,美艳的皇后, 当人们为你咏过最后的经文, 你在青青的草,繁茂的花, 累累的白骨中腐烂的时候...
——巴拉兹:《电影美学》
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 形式创造 对艺术内容内在结构的组织和构成 运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生成内容并使 之呈现的外在形态的创造 • 艺术形式 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 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 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 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二)、化丑为美与美丽地描 写悲哀
会,如《西游记》、《变形记》 以虚拟形象世界取代现实的形象
• 现实型作品
艺术情境是虚构的、假定的,如
《雷雨》
• 假定与“真” :真事理/真情感,
如《牡丹亭》
《西游记》、《变形记》
• 唐僧(现实形象)与 孙悟空、猪八戒以及 神仙、妖魔(非现实 形象)的结合 • 《变形记》主人公格 里高里变成甲壳虫 (非现实形象)与周 围其他人(现实形象) 的结合
(一)审美理想的特征
• 1.审美理想是以理念形式存在的鉴赏的 原型和最高典范 • 2.审美理想是直观形象与理性观念的结 合 • 3.审美理想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二)审美理想的功能
• 在文学创作中,审美理想是作家进行审 美评价的最高标准。文学作品所表现的 一切,美或丑,崇高或卑下,悲或喜, 都需要接受审美理想的观照;也不管是 否自觉,作家创作总离不开审美理想的 引导或调节。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第一节
• •
文学的真实
•
一、文学中的求真 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 征 三、真实的发掘与表现
一、文学中的求真
• 文学作为认识活动
文学是理解、反映和阐释对象世
界的认识活动,旨在其蕴藉中创 造认识与审美相统一的形象体系 作品 “真实性”的品格:历史理 性 “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 现的基础,巴尔扎克论真实、别 林斯基论真实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
• • • • • “我们所说的集体无意识, 是指由各种遗传力量形 成的一定的心理倾向, 意识即从这种心理倾向 中发展而来。 ”
二、文学形式的升华
• 两种相反的观念和理论
• 重内容轻形式
传统文论:“文以载道”,“言之有物”
西欧古典文论:“再现”说,“表现”说
• 形式主义
俄国形式主义 捷克与法国的结构主义 英美“新批评”派
……当我们一旦明白了它(指素材)的 内在意义,获得一个深刻而新颖的思想,找 到了主题,情况立刻就不同了。思想的火光 一旦燃起,所有的生活事实、细节,都被通 统照亮,活动了起来,向主题思想的光点聚 集,各找各的位置,各显各的面目;一个作 品的轮廓就明显起来,形成起来。
——王汶石:《漫谈艺术构思》
2.形式内容化
• 普鲁斯特通过自己的 感觉表现客体世界的 《追忆似水年华》
• 巴尔扎克表现人类社 会生活的活生生的横 断面的《人间喜剧》
• 艺术概括的规定性
(一)“个别”与“一般”的
统一 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 (二)实现“个别”与“一般” 相统一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 比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
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
《 复 活 》 插 图
第二节
文学的伦理与情 感
• 一、伦理与情感是文学的核 心要素 • 二、情感与“诗意的裁判” • 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一、伦理与情感是文学的 核心要素
• 认识与情感
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客观反映,
情感是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 认识是情感形成的依凭,情感是渗透着 认识的情感 文学创造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和情感评 价裁判生活的方式实现其价值功能
所说 内容的形式化以审美价值追求为催化剂,如 我国作家王汶石所说
黑格尔
内容和完全适合内容的形 式达到独立完整的统一,因 而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 就是艺术的中心。
——黑格尔:《美学》
别林斯基
对文学作品而言,它的形式 对它并不是外在的,而是它自己 所特有的那种内容的发展。 ——别林斯基
王汶石
我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一位费克 拉·安德烈耶夫娜、某一位彼得、 某一位伊凡,……我仔细观察他, 他或她使我产生了特殊的印象; 我反复思索,后来这个费克拉、 这个彼得、这个伊凡离远了,不 知流落到哪里去了,但是他们所 造成的印象,却深印下来,逐渐 成熟。
屠格涅夫
列夫· 托尔斯泰的《复活》
生活原型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一个贵 族青年提出同一个女囚犯结婚,得到同意。举 行婚礼时,女囚犯却突然死亡。托尔斯泰把 《复活》的艺术形象上升为典型,使艺术概括 的力度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达到了顶峰。
《雷雨》
假定性情境:让两个家庭 八个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 发生在两个场合(周家客 厅与鲁家住宅)及一昼夜 之内,冲突集中而强烈。
戏剧家:曹禺
《牡丹亭》
《牡丹亭》中杜丽娘 “梦而死”、“死而生” 式追求爱情幸福的离奇 情节,由于情感真挚, 人们就会从心理倾向上 忽略其他而“以假为 真”。
• (二)与科学真实不同
波德莱尔
那时呀,我的美人! 向着接吻似的吃你的蛆虫说, 我保留着你的倩影, 心爱的,即使你冰肌玉骨已无存。
三、文学形式之美
• 形式美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 “有意味的形式”理论
• 艺术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如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
“有意味的形式”理论
• 这一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 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 • 英国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 “有 意味的形式”,指出作品的各部分、 各素质之间的独特方式的排列、组 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 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 美情感
克莱夫·贝尔 Clive Bell 1881—196464
• 曹操的白脸脸谱是奸诈的象征 • 关云长的红脸脸谱是忠义的象征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
历史文化层
哲学意味层
文本赏析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诗人艾青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假定的真实
• 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 活的内蕴 • 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
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非现实形象融
• 形式内容化
• 形式创造具有塑造内容或者 帮助其生成的作用
文学创造之初,形式创造已经
开始。匈牙利现代艺术理论家 巴拉兹曾说 形式的生成作用使内容能得到 深化或升华乃至于产生审美新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