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将新建4所高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1980年深圳广播电视大学落成,到2012年南方科技大学获准建立,深圳追梦大学的脚步迈过了33个年头,而这只能算是深圳高校“跃进”的一个序曲……
记者通过相关渠道获悉,深圳市“十二五”期间还将新建4所高校,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深圳城市大学、深圳开放大学、深圳理工技术学院。

目前,教育部门正对创建深圳城市大学、深圳理工学院进行可行性研究。

不过,关于深圳应该建多少大学,建设什么样的大学,一直争论不休。

一份网络民调显示,7%的网友认为深圳急需大学,有必要建设;但也有超过53%的人认为,“如果没有制度性突破的大学,不建也罢”,否则就是劳民伤财。

“十二五”
“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深圳经济实力不相称、大学与研究院已成为深圳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短板。

”在今年1月的深圳市“两会”上,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会上,代表委员们集中反映了三大问题:一是深圳现有高校的发展水平和声誉度,与公众期待尚有不小的差距;二是深圳的高校数量和全国一线城市相比,尚存在明显的不足;三是深圳教育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过低(全省要求占比25%,2011年深圳市仅达到12%),高等教育也因此受到波及。

高等教育乏力似乎成了深圳发展的隐痛,不仅使这座创新城市的人才战略步履维艰,也不利于城市文化积淀和市民素质的提高。

有人为此总结道,“孔雀东南飞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深圳必须学会自力更生”。

据了解,目前深圳已拥有3所发展相对成熟的高校,包括一所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和两所高等职业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而在深圳大学城,还有北大、清华、哈工大等3所名校建立的深圳研究生院。

2012年,南方科技大学在万众瞩目中亮相,成为深圳新一代研究性本科院校。

“目前,深圳的高校涵盖了大专、本科、硕士、博士,体系上是完善的,但是办学实力和规模与这个城市的发展水平还有距离。

”深圳市人大代表刘颖说。

针对这一问题,刘颖专门向大会提交了一项《关于落实我市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建议》。

建议中提到,深圳应做大做强深圳现有3所高校;还要对南科大科学定位,力争把它办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同时要扩大北大、清华、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的办学规模,探索开展本科层次教育。

刘颖的这一建议,近期得到了官方回复。

深圳市教育局就未来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做出5点回应。

其中包括加快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南方科技大学建设,以及探索启动大学城研究生院的本科教育、独立校区建设等。

在回复内容中最受关注的一项是,在“十二五”期间,深圳将新建4所高校,分别取名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深圳城市大学、深圳开放大学和深圳理工技术学院。

据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将由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大学合作办学,成立新的独立法人学校,土地由深圳市政府提供,校内办学设施由深圳市政府给予财政支持。

目前,该校已进入复批阶段,有望在“十二五”期间正式招生。

深圳开放大学将会在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改建而成;深圳理工技术学院则有可能在现有高职院校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一所专门面向深圳中职毕业生的高职理工学院。

而早在5年前就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的深圳城市大学,据知情人士透露,“未来或将依托深大师范学院资源,成立一所全新的…地区性大学‟,主要用于缓解深圳本地区人口上学难的问题。


深圳高校质量与公众期待有差距
深圳3年内(“十二五”截止到2015年)建4所高校的消息传出后,立刻引起网民热议。


浪微博的一项投票显示,仅有10%的网友支持建设新大学。

反对者普遍担心“大学市场已过剩”,“不如把财政投入到基础教育上。

”更多的反对意见则指向了办学质量:“如果没有制度性突破的大学不建也罢。


据了解,早在1983年,深圳立下誓言:“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卖掉裤子也要把大学建起来!”就在当年,深圳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隆重登场。

为了进一步弥补深圳因高校缺乏导致科技创新源不足的“短板”,之后二十年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虚拟大学园、深圳大学城相继浮出水面。

直至2012年,被寄予厚望的南方科技大学正式获准建立。

业内人士认为,深圳目前的高校,无论是深圳大学,还是两所高职院校,过去30年间,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深圳大学虽为二本院校,但其受欢迎程度丝毫不亚于部分一本高校,其省外招生分数也时常超过一本线;另两所高职院校也分别建成了“国家示范”和“国家骨干”院校。

不过,这些高校的发展最终没能赶上深圳的城市发展速度,尤其是与市民心目中的期待仍有不小的距离。

以深大为例,“武书连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显示,该校综合实力排名在全国仅位列124名。

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毫不讳言地说,“也许在深圳市民及市领导的期待中,深大还应该搞得更好。


深圳大学办学瓶颈是显而易见的,如生源单一、优质生源少,吸引高端师资条件有限,办学规模扩张过快、资源相对紧张等等。

加上办学历史短、学术积淀不够,高层次学科建设平台紧缺,导致迟迟无法进入教育计划体制的“国家队”。

与此同时,办学体制、机制不畅也是制约学校发展的一块心病,也就是网友所说的“没有制度性突破”、没有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而这几乎是目前国内高校的通病。

“深圳经济发展坐的是特区的快车,深大坐的却是教育体制的马车,尤其是人事制度改革举步维艰。

”深圳大学前校长章必功曾这样打比方。

记者了解到,不只是深大,深圳大学城中的三个研究院,一直以来也广受诟病。

深圳知名民间意见领袖金心异,总结大学城过去存在的问题包括:在大学本部和深圳本地均找不到归属感;老师和学生均不情愿来深圳,师资和生源没有保证;纯粹研究生教育,没有本科教育,缺少大学氛围等等。

由于本土高校的“不给力”,深圳的人才吸引力大打折扣,本地优质生源流向外地,尤其是流向国外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

据统计,2010年以来,低龄留学的深圳学生越来越多,家长留学观念也在转变,近两年来,深圳高中生留学增长率均保持在20%以上,2012年预计增长率超过40%。

新高校能否实至名归尚存变数
目前深圳高等教育面临的短板,能否通过新建高校得到一些弥补?另外,近几年深圳市基础教育发展仍处于高峰平台,高中毕业生的数量处于上升状态。

然而,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生源将不断下滑,当前建设的高校将如何抵挡生源数量下滑的风险?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钟坚认为,建设新大学首先可以满足本地区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深圳现有大学数量远不足以担此重任。

“目前人口规模比深圳更小的香港,也已经有10所法定大学,新加坡也有3所大学和5所理工学院。

”钟坚说。

“除了培养学生之外,深圳高校未来还将作用于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甚至辐射周边城市。

”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颖表示,“教育投入不存在浪费的问题,深圳的低层次人口还有很多,大学对于改善城市人口整体素质,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专家分析认为,深圳新建的4所高校,定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建成之后,其功能分化会更加明显,有利于深圳高等教育格局的“大洗牌”,最终达到资源优化的目的。

按照金心异的设想,深圳城市大学建成之后,会成为一所倾向本地生源的“地区性大学”,这实际上为深圳大学分担了“消化本地生源”的任务。

“目前深大在省外招生分数线,可以达到一本线,生源质量很好。

但由于要照顾本地生源,它最终选择二本招生,使得省内、市内生源比重过大,实际上降低了整体生源质量。

”金心异认为,城市大学、开放大学等高校建立,势必会给深圳大学“减负”,“深大今后可以恢复一本招生,进而提高办学水平。


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则可以发挥优势在全球引进优良师资。

“优良师资力量进入深圳之后,就有条件在深圳各大高校流动,至少可以互相做…兼职教授‟,以此缓解现有高校因品牌缺失,难以引进顶尖师资的问题。


专家认为,建设新大学如同“白纸上作画”,创新阻力相对较小,比改革现有高校付出的成本要低。

但新建高校必须立足高等教育改革,立足深圳的人口结构,用全新的机制办校,实现差异化发展,如果草率上马,很可能中途流产。

“短短几年间,一次性投建4所大学,不知道有没有经过科学论证,这不仅仅是办一些学校,其核心问题在于怎么去办这些学校。

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模式,肯定不可能办好。

”刘颖说。

据悉,按照规划要求,上述4所高校将在“十二五”期间(即2015年前)完成建设。

记者获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筹建工作一直在进行,而深圳开放大学等高校只是在原有基础上改建,难度相对较小。

深圳城市大学是被认为最需要细致规划,建设难度也相对较大,其筹建方案数易其稿,实施细节至今未对外公布。

观察人士认为,深圳已经错过了办大学的最佳时机,在当前教育部收紧大学批建政策下,深圳4所大学能否保质保量如期建成,目前尚是一个未知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