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困境与突破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引言少数民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高度重视并保障了各个民族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然而,尽管政府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在少数民族地区仍存在着许多教育问题。
本文将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和边远农村地区,由于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限制,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校供给不足、阳光照明及空气流通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环境。
此外,在缺乏饮水、电力以及网络覆盖等基本生活条件下进行学习也是一大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政府可以增加资金投入,在改善交通、供水、电力和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同时,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使各地区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
三、师资力量不足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困境。
许多优秀的教育人才倾向于选择在城市工作,导致一些偏远地区无法聘请到高质量的教师。
此外,语言和文化差异也给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招聘政策,在派驻或补助方面提供更多激励措施以吸引优秀教育人才前往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教学工作,并为他们提供专业培训,在跨语言和跨文化方面进行指导,提高他们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环境下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与文化传承不匹配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文化差异影响,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存在课程设置与本土文化传承不匹配的问题。
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忽视了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等要素,导致孩子们无法真正理解和珍惜自己的文化身份。
以建设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课程为重点,可以加大对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及语言学习的支持力度,并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文化身份认同感。
同时,制定改进教材规范性文件,引导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角度完善相关指南与政策。
少数民族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当前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政府加大了投入,改善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条件,并且推行了民族团结教育政策。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少数民族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1. 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少数民族聚集区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较弱,这导致了他们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匮乏。
与此同时,在城市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却集中分布,加剧了资源的不均衡现象。
这种不平等分配使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与其他地区相比面临着更大的学习困难。
2. 教材内容缺乏多元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联合共和国,拥有56个少数民族。
然而,在传统教材中缺乏涉及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历史、语言和生活方式的内容。
这也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接受正式教育时无法得到充分尊重和了解,加剧了他们的文化认同困境。
缺乏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培训体系相对薄弱,师资力量普遍较弱。
一方面,由于地理、经济等原因,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少数民族教师;另一方面,由于政策原因或者思想观念的限制,只靠当地少数民族居民担任教职岗位,也存在着质量和数量上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中得到专业、全面而有效的指导很困难。
二、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1. 语言环境与课堂沟通问题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以汉语为主流,在少数民族地区如藏区、维吾尔自治区等使用本土语进行教学是十分必要且合理;然而目前却普遍采用汉语进行授课。
这样导致了在授课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理解障碍,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为改善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本土语言的培训力度,同时建立多元语言环境。
2. 缺乏文化与历史传承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传统,但教材中却很少探讨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历史变迁。
这让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感较弱,缺乏对自身历史和传统的深入了解。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决战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决战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云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也是贫困地区较为集中的省份之一。
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云南省制定了脱贫攻坚战略,并在政策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在脱贫攻坚决战中仍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脱贫攻坚面临着自然条件恶劣的挑战。
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农田面积有限,耕地资源短缺等因素,使得农民的生产条件严重不足,难以发展农业生产。
针对这个问题,应该加大对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的农业投入,通过引进适应当地环境的农作物和养殖品种,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
还可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系统的效率,以解决因干旱和缺水导致的农业生产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阻碍云南直过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另一个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导致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交通网络不完善,给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诸多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加强公路、桥梁、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的交通网络和生活水平,为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教育水平低是云南直过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又一个问题。
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限制,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缺乏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扶贫政策,加大对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师支持。
可以通过引进志愿者和教育专业人士,改善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就业机会有限也是云南直过民族地区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大部分农民仍然依赖农业生产维持生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农民的就业。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科学种植方法,培养农民的农业生产能力,同时也可以推动农民转型为农村企业家,发展农村产业。
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中,少数民族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尽管政府对少数民族教育进行了积极的促进和支持,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 教育资源不均衡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相较于汉族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
优质学校和教师集中在发达省市,而偏远地区则面临师资力量不足、设施落后等问题。
这导致了少数民族学生享受良好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现象。
2. 文化传承面临挑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少数民族文化面临消失的危机。
传统语言、习俗和节日等正逐渐被现代文化所替代。
缺乏对本土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使得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自身身份认同产生困惑。
3. 少数语种辅助教学不足由于广大少数民族学生以本民族语言为母语,在学习语言为汉族普通话的过程中常遇到困难。
学校在这方面缺乏专业的教学力量和资源,影响了他们的语言发展和沟通能力。
二、对策提议为解决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来促进教育发展。
1. 加大投入,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教师派遣机制,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水平。
通过引导优秀教师到偏远地区任教、修建更多功能齐全的学校,并注重加强科研、培训等方面支持,以确保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能够享受到与汉族地区相当的教育资源。
2. 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学校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授,包括语言、历史、音乐、舞蹈等方面。
可以开设特色课程,组织文化节日庆祝活动,并且给予相关老师适当奖励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同时,国家可以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传统手工艺制作。
3. 加强少数语种教学与翻译服务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提供丰富的汉语普及教育资源,并为学习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
此外,也可以鼓励学校引入双语教学模式,以保护并发展本土语言。
同时,建立专门的翻译中心或机构,提供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翻译服务,加强沟通交流。
云南区域教育情况汇报
云南区域教育情况汇报
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其教育事业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云南区域教育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
首先,云南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云南的教育资源相对欠缺,学校建设和师资力量都存在一定的短板。
尤其是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更加匮乏,这给当地的教育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云南的教育水平整体较低。
虽然近年来云南的教育事业有所改善,但整体教育水平仍然较低。
教育质量不稳定,教育投入不足,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也制约了云南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再次,云南的教育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由于地区的差异和经济水平的不平衡,云南各地的教育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对发达的城市地区和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在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是云南教育事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最后,云南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尽管云南的教育事业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但也不能否认,近年来云南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些进步。
政府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学校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也在不断加强,这为云南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一些希望和机遇。
综上所述,云南的教育事业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但也存在一些希望和机遇。
我们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进一步改善云南的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为云南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云南的教育事业,共同促进云南的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少数民族教育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包括教育资源不均衡、师资短缺、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关的对策和措施。
首先,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一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往往缺乏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这主要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基础设施落后以及教师配备不足所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经费,改善学校设施,并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
其次,师资短缺也是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普遍素质较低,很多学校甚至没有合格的教师。
这种情况使得少数民族学生无法得到高质量的教育。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
另外,应该鼓励优秀教师到少数民族地区执教,以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文化差异也是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
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惯的差异,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无法适应主流教育体系,导致辍学率居高不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尊重和欣赏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鼓励少数民族学生保持文化自信,并提供相应的辅导和支持。
最后,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环境与标准汉语有较大差异,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语言障碍。
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
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应建立专门的语言支持和培训机构,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语言辅导和培训,并且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标准汉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教育资源不均衡、师资短缺、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关的对策和措施,包括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素质、尊重文化差异和提供语言支持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公平和全面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一直是一个关注的焦点。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现状不仅反映了教育公平的程度,也牵动着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体的命运。
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本文将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现状1.资源分配不均衡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大部分资源被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设施落后,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条件不佳。
2.教育质量低下由于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以及受经济水平和文化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普遍较低。
教育内容与现代化和国家发展的需求不匹配,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都较为薄弱。
3.辍学率较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普及程度相对较低,辍学率普遍较高。
部分少数民族群体存在着传统观念上的偏见,认为女性教育不重要,男孩子可以辍学从事农牧业等传统行业。
此外,由于贫困和交通条件等原因,很多孩子被迫辍学。
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面临的问题1.教育投入不足与发达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
这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
2.文化差异与教育内容不合理在教育内容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文化和宗教信仰,与主流教育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
目前,对于如何更好地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和宗教需求,以及如何与国家课程标准相结合,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3.教师队伍建设需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得到加强。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划能力,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4.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不足少数民族地区的家庭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缺乏对教育的重视和参与。
与此同时,教育机构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也不够密切,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影响了孩子的教育效果。
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
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少数民族教育是中国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促进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水平提升,缩小与汉族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人口分布及资源不均的问题1. 人口分布不均:我国各个地区的少数民族分布非常片断,有些地区甚至没有少数民族聚集社区。
这导致了一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无法得到同等良好的教育资源。
2. 资源不均衡:在富裕地区,由于更多的财政投入和发展优势,其学校设备、师资力量以及课程设置都较为完善;而贫困地区则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扶持。
对策:a. 完善资源配置机制:建立跨地区协作机制,通过多方合作共享优质师资和教材资源。
b.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财政补贴和投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
三、语言文化传承问题1. 语言障碍:少数民族学生通常以自己的母语为主要交流工具,但由于汉族语言普及程度较高,导致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上沟通困难。
2. 文化冲突:部分学校的教材和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忽视了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从而造成对自身文化认同感不足。
对策:a. 母语教学推广: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开设以本民族语言为主的教育资源投入,提供更多适应当地少数民族特点和需求的课程。
b. 多元文化融合:调整教材内容和课程设置,使其能够更好地反映多元文化,培养学生对各个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四、就业机会相对不足问题1. 地域限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或就业机会缺乏,一些少数民族毕业生往往只能选择留在家乡就业,面临较为有限的发展机会。
2. 就业歧视:在就业市场上,少数民族面临着一些潜在的就业歧视现象,公司不公正地对待或偏向于汉族求职者。
对策:a. 优惠政策:制定针对少数民族毕业生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多元化创业和就业。
b. 就业扶持计划:推出更加全面和精准的就业扶持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职业指导服务。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少数民族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质量低下、师资短缺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教育发展和个人成长。
本文将从资源分配不均、文化差异和缺乏师资支持三个方面,阐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资源分配不均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一大问题。
由于地理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学校建筑破旧、教室拥挤,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设施不完善。
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也相对匮乏,学校图书馆藏书数量不足,教学资源缺乏更新和广泛覆盖,导致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受限。
这种资源不均衡的现象使得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面临着知识获取不足的困境,对其教育和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体系往往与主流文化相脱节,缺乏对本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的了解和关注。
在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还存在着文化歧视和地域偏见的问题,缺乏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照顾和支持。
这就导致了在教育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在对待自己民族文化的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内心的冲突和自我认同的困惑,对其教育发展形成了不利影响。
再次,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缺乏师资支持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地域条件较为偏远、同工不同酬等因素的制约,许多有能力的教师不愿意到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教育工作。
这导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此外,在师资培养上也存在不足,少数民族地区缺乏针对性的师范院校和培训机构,无法培养出大批合格的教育人才,进一步加剧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
首先,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增加教育资源的分配,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设施,提高教学质量。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1. 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简陋,教育设备落后。
与此同时,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
这种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2. 文化差异影响教育效果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差异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着语言障碍、文化认同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他们在教育中的表现相对较差。
缺乏文化多元性的教育模式也限制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缺乏教育投入相对于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不足。
这导致了教育设施的不完善,师资力量的匮乏,教学质量的下降。
缺乏足够的教育投入限制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二、对策研究1.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
增加学校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
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培训和选拔,提高师资力量。
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提高教育质量,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2. 推动教育多元化发展在教育中应注重少数民族地区的多元文化,推动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鼓励少数民族学生保留和发扬自己的文化特色,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社会。
3. 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地区的教育经验和模式。
通过与发达地区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理念,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4. 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进行科学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也要注重对教育政策的监督与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云南边境沿线学校教育发展现实困境阐析
云南边境沿线学校教育发展现实困境阐析摘要:云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沿边线一带学校教育呈现出“离农”性的倾向,教师流失严重,以及“双(多)语”教学开展困难等特殊的问题形态。
而学校教育的功能定位游离于边民的需求之外,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很难留住人才,以及多民族杂居的实情带来双(多)语教学工作的困境是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
要应对这一局面,必须从云南边民的实际需求入手,重新定位沿边线学校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以待遇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为基点稳定教师队伍,并大力培养和培训双(多)语教师,确保双(多)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此促进沿边线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云南沿边线;学校教育;特殊问题;阐析关注和研究沿边线一带学校教育现象,梳理和呈现沿边线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和问题所在,对于加快边境地区民族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维护国家边境的稳定和民族团结,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一、云南沿边线学校教育特殊问题呈现形态(一)学校教育的“离农”性倾向明显学校教育的“离农”性倾向,使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群体对教育产生这样的普遍共识,即通过教育这一途径改变自身的不利处境,改善以往贫困落后的状态,使自身能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边民家长送子女入学的最大愿望也在于使子女通过上学远离农村进入城市社会。
“城市倾向”的教育加剧了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和村落生产生活的脱节,学校教育的结构和功能体系变得单纯而狭窄,学校教育陷入难以自拔的尴尬境地。
基于这样的意识形态,学校教育的目的在基础教育中仅表现为以升学为主,学生受教育就是为了逐级升学,最终能考入大学,毕业后能留在城里工作,以完成家庭、教师和自己一致认同的教育“使命”。
教育延续的是“学历文凭”的模式,很少顾及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建设型人才的角度去思考,教育目的的“离农化”特征非常明显。
(二)教师流失严重引发的连带现象突出云南沿边线一带学校,特别是远离城市和乡镇的农村学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工资待遇低,当地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到校任教,已在岗的教师也大都不安心工作,伺机需找各种机会调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工作,普遍存在着“乡村教师想进城,外地教师望下山,本地教师盼改行”的现象。
教育论文: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一、少数民族小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1.语言不通。
在雷波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他们与外面世界的沟通甚少,而小学生的教育大都由自己本村镇较有名望的长者完成,而这些教育者大都是沿用祖辈传给的知识,由于居住的60%都是彝族,他们大都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长此以往他们与外面世界的交流也就越走越远,导致现今的教师在进入这些民族聚居地时出现了一个最大的教育问题-语言不通。
2.家庭教育跟不上,学生辍学率高。
在雷波这样一个民族乡镇,父母80%都是农民,知识水平低,对于孩子的学习自己也是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
导致学生在学校出现打架、说脏话、随地丢垃圾等不良习惯,而自己又没有好的教育方法,而这样的学生在学校老师教育起来吃力,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成了“问题生,学困生”。
而这样的学生数量在雷波县的民族乡镇一直居高不下,久而久之学生的辍学率也随之升高。
3.交通不便,资金、教学设施缺乏。
都说一个地方是否富有先进,要看這个地方的交通是否便利。
现今的发达城市都交织着各种立交柏油马路,也正是这些通畅的马路为城市带来了知识和财富。
对比之小,当城市已经车水马龙时我工作的乡村有些仍不通路。
由于地处贫困山区,经济发展滞后,教学所需的硬件、软件设施设备缺失,教学条件亟须改善,教学资金的需求量随之增大。
交通不便,教学设施不足,教师上课显得更加吃力,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原本语言交流困难的山区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4.条件艰苦,老师流失量大。
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地处偏远,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教师引进也就成了一个大困难,要能够留住老师更是难上加难。
通常情况下任教老师任教一至三年后这些外地老师就会陆续离开,因为他们适应不了这里的生活环境。
师资的不停流失,不停引进,教师更替的速度快,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针对少数民族小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1.师生互相学习语言,创造有利的语言学习环境。
云南省教育分析论文(2)
云南省教育分析论文(2)云南省教育分析论文篇二《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与思考》摘要:近年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由于社会发育程度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发达地区比较,教育事业依然十分落后。
澜沧县在2010年通过“两基”国检验收,但现在教育发展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要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任重而道远。
本文通过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教育发展发展存在问题的客观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希望对全省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对策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边疆民族地区发生巨大变化。
同时,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社会经济各方面依然十分落后,有些方面甚至与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实现“两基”后的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内地相比仍然存在许多不均衡,本文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为例,以教育公平的视角出发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澜沧县概况及教育发展基本情况(一)澜沧县概况澜沧县位于祖国的西南边疆,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
其县情可以用“老、少、边、山、大、低、穷、富”八个字来概括:“老”,澜沧县是革命老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在地下党领导下的游击队开展了艰苦卓越的革命解放斗争。
另外,历史上,澜沧各族人民有抗英、抗日的光荣历史,是云南省47个老区县之一;“少”,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37.4万人,占总人口的76%;“边”,澜沧县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80.563公里,有5种少数民族跨境而居,是云南省25个边疆县之一;“山”,澜沧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县,98.8%的土地是山区;“大”,澜沧县国土面积8807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面积第二大县,辖20个乡(镇),160个村(居)委会,50万人口;“低”,劳动者素质低,澜沧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低,2011年全县人均受教育仅为5.52年,是全省最后实现“两基”的县;“穷”,澜沧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财政收入低,按照农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国家扶贫新标准,尚有35.3万贫困人口,是国家和省扶贫工作重点县;“富”,资源富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民族文化也丰富多彩。
少数民族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少数民族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1. 教育机会不平等在现代社会,尽管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少数民族群体的教育状况,但仍然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的问题。
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体居住在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这导致了他们面临更少的教育机会。
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学校建设滞后,师资力量不足,都对少数民族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形成阻碍。
2. 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语言,这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依然以汉字为主要授课语言,并没有给予尊重和保护其他种族特有的文化与语言。
由此造成了少数民族学生在接受正式教育时遇到了许多障碍,他们需要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并且可能面临仅用汉语教学而不能理解的问题。
3. 教育质量不高尽管我国实现了教育普及目标,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普遍较低。
一方面,由于资金和资源的不足以及师资力量的短缺,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相对较差;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文化与新型课程融合的困难、学生兴趣培养不够以及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局限性等原因也加重了教育质量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 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困境在接受主流教育时,少数民族群体常常面临着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的困境。
他们需要在中文语境下学习和表达自己,同时也需要坚持自己民族特色。
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并解决这个问题,在提供良好的多元文化环境和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上下功夫,让他们既能够成为中国社会中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公民,也能保有自己民族特点与自豪感。
2.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不足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实用技能和职业技能的重要性。
这导致了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面临就业困难或者仅从事低技能工作。
因此,我们需要改善现有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的融合,为他们提供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机会。
3. 缺乏专门的教师培训与支持目前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缺乏鼓励和支持教师前往那些边远贫困地区任教的政策。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的原因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的原因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的原因有多种因素:
1. 文化差异: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语言与主流文化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在教育方面存在障碍。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体制和课程内容可能无法充分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需求,导致教育落后。
2. 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包括教育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学生可能面临更差的教育条件、资源紧缺和师资短缺等问题,从而导致教育水平低下。
3. 教育投入不足: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可能不足以支持足够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培训等。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可能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教育质量和教育机会不平等。
4. 地理条件和交通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条件复杂,交通不便利,导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建设困难,教师长期驻留和管理的困难,都可能导致教育水平低下。
5. 社会经济背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背景相对贫困,家庭经济条件差,缺乏足够的教育投资和支持。
这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可能面临更多的经济困难,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
为了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此外,也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另外,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也需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改进和创新。
云南省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建议
云南省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建议【摘要】云南省基础教育面临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质量挑战、教育制度待改革、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足以及教师队伍建设需提升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革教育制度,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只有通过这些改革措施,云南省基础教育才能迎来真正的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云南省、基础教育、教育资源、教育质量、教育制度、学生综合素质、教师队伍、教育投入、教育资源配置、教师专业化、改革建议、问题、改革、建议。
1. 引言1.1 云南省基础教育现状概述云南省基础教育现状概述:云南省是我国西南边陲地区,基础教育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是一个突出问题。
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资源差距,城市学校设施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好,而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则面临着师资不足、教学设备陈旧等问题。
教育质量面临着挑战。
一些学校教学水平偏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够平衡,导致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
教育制度亟待改革。
过度注重应试教育、缺乏个性化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等问题亟待解决。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需加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教师队伍建设也需提升。
教师培训和发展有待加强,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这些问题构成了云南省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难题。
2. 正文2.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云南省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在城乡结构不平衡的情况下,城市地区的学校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教材、教学设备等,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面临着教师短缺、教学条件落后等问题。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渐扩大。
一方面,城市地区的学校吸引了大量优秀的教师资源,他们拥有更多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农村地区的学校由于条件有限,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教师,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云南偏远地区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
云南偏远地区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云南是一个多山地区,以其丰富多样的民族风情和自然景观而闻名。
在云南的偏远地区,尤其是山区,中学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
这些地区的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例如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学习态度问题以及教学方法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阻碍了这些地区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在云南偏远地区中学语文教学中,基础设施不完善是一大障碍。
许多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场所,导致教学条件落后,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师资力量不足也是一大困难,这些地区缺乏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资源匮乏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学校缺乏优质的教材、教辅以及图书等资源,限制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广度。
学生学习态度问题和教学方法不合理也是制约中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云南偏远地区中学语文教学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优质师资力量、完善教学资源分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以及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2 问题意识在云南偏远地区的中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重大的挑战。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不完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场所,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师资力量不足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地处偏远地区,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成为一大困难,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有所提升。
教学资源匮乏也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校图书资源匮乏,网络设施落后,无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信息,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态度问题以及教学方法不合理也是云南偏远地区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探析1. 引言1.1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探析云南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而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中流砥柱,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差异等诸多问题,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旨在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深入探析,从现状分析、专业发展障碍、对策探讨、培训与支持机制构建以及发展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旨在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促进其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在全面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专业发展中的瓶颈和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 正文2.1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现状分析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之一,乡村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普遍较低。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普遍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影响,很多乡村教师只具备中专或高中学历,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乡村教师的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设备缺乏,教学资源匮乏,缺乏有效的教学支持和培训机制。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因素,很多乡村教师面临着与城市教师相比更大的教学压力和挑战。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乡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跨文化教学的困难。
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很多乡村教师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现状存在着教育水平低、工作条件差、文化差异大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2.2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障碍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障碍和挑战。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普遍年龄偏大,缺乏年轻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探析云南省拥有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村地区,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其中,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状分析(一)教育资源的不足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乡村地区。
在教师方面,缺少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导致教师队伍质量不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困难。
(二)教学方法的低效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大多喜欢亲身参与教学,讲解式教学方式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
但是,乡村教师往往缺乏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认知,无法有效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三)职业发展空间的狭窄乡村教师的工作条件相对较差,薪资待遇不高,很难吸引高素质的人才,这也影响了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造成了人才流失和职业瓶颈。
二、存在问题的解决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教学设施和师资的配置水平,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到乡村地区工作。
此外,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引进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教学。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为了吸引优秀的人才,政府可以通过提升乡村教师的薪资待遇和福利待遇,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
此外,还可以制定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估制度,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
三、结语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但只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教育投入,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就一定能够建立优质的教育体系,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在维护国家的教育事业中不断为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困境与突破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就有25个,云南独有民族15个,跨境民族16个,少数民族人口达15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数的1/3。
少数民族教育对云南民族平等、团结、边疆及社会稳定都至关重要。
是关乎到云南是否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问题,是关乎到云南各族人民梦想是否顺利实现的关键。
务须克服困境,寻求突破。
云南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困境由于云南的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生产落后,加上长期对民族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水平相对滞后,入学率低,辍学率高,巩固率低,文盲率高的问题较为突出,民族教育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居住地区的差异带来对少数民族受教育的差异。
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以聚居、杂居、散居三种类型并存。
主要聚居于内地坝区和边疆河谷的有回族、满族、白族、纳西族、蒙古族、壮族、傣族、阿昌族、布依族、水族等10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半山区的有哈尼族、瑶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等8个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区的有苗族、傈僳族、藏族、普米族、怒族、独龙族等6个民族;彝族在半山区和高山区都有分布。
一般认为,居住在坝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交通等条件较为优越,居住在半山区的次之,居住在高山区的较为不利。
居住在坝区的少数民族教育水平整体不仅普遍高于居住在其它地区少数民族受教育水平,而且居住在坝区的少数民族受研究生教育水平还高出汉族总体水平两倍多。
居住在半山区和高山区的彝族受教育水平夹在居住于高山区的6个民族和居住在半山区的8个民族之间。
(二)经济收入的差异对少数民族受教育也带来差异。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落后制约其教育的发展水平。
目前,云南省仍有7个人口不足10万的特有民族仍较为贫困,如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和独龙族。
其中,整体仍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是德昂族、怒族和独龙族。
这3个少数民族整体上仍然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其受教育的状况更为严峻。
(三)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
贫困人口多、地区政策的差异是云南教育基础薄弱和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全省财政不能自给的地区基本上都是民族自治地方、边境地区和民族贫困地区;全省的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也是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一线;全省扶贫攻坚重点乡也是民族乡或少数民族聚居的乡。
(四)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地区,有效政策对教育的扶持还远远不够。
云南省虽然少数民族众多,但并不是民族自治区,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特殊扶持政策,在全省很多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地方均享受不到。
全社会对云南少数民族教育的特点和困难在许多方面了解远远不够,对教育的支持也难以完全契合当地的实际。
(五)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点分散、办学规模小、效益低。
由于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山高谷深,村落分散,全省有5个州市的人口密度不足55人/平方公里。
加之改革开放后,政府本着方便群众子女就近入学的原则,发动群众办学,村村有学校,从客观上造成了学校布点缺乏合理性。
中小学校点分散、办学规模小、效益低。
(六)师资缺乏,素质偏低,流失严重。
在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贫困地方,大量的教学点和初高小分离的教学现状,使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与国家和我省规定的生师比相比,差距甚大。
(七)民族学生贫困面较大,中小学生入学巩固难、控辍保学任务较重。
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扶持力度,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了“三免费”和“两免一补”政策,极大的缓解了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
但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许多农村家庭仍在温饱线上徘徊。
(八)双语教育发展缓慢、滞后。
云南自 1998年以来,民文教材纳入省统一审定后,民文教材工作逐步有所改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3 年对10个民族13个文种29本4127页399.3 万字新课改教材进行了审查审定,并于当年向各地出版发行使用,解决了双语教学师生们期盼多年的问题。
但是,新课改民文教材的出版,却面临着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一是宣传力度不够大;二是贫困学生购书难的问题;三是云南省的双语教学教师尤为缺乏。
(九)跨境民族教育存在诸多困难。
云南省与越南、老挝、缅甸三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4060公里,有16个跨境民族跨境而居,占全国跨境民族的47%;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全部为少数民族地区。
云南沿边跨境民族地区既是贫困人口较为集中、贫困程度较深、扶贫难度较大的地区,又是政治、民族、宗教、生态等方面非常敏感的地区。
由于云南沿边境跨境民族聚集区多数为贫困山区,山高坡陡,交通闭塞,许多跨境民族不通汉语,大多数民族群众没有走出过世代生活的大山,他们对云南内地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对全国各地的认识是陌生的。
因此,跨境民族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或影响是缺乏国家观念的。
他们只能从沿边境地区或到周边国家的所见所闻来影响自己的孩子,因此,跨境民族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或中国文化的认同是脆弱的,外部环境往往会改变他们的看法和判断。
虽然改革开放打开了内地与边境地区交往的宽度,内地移民向边境地区的转移,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了边境地区与内地的距离。
但是,周边国家对跨境民族的影响也随着向外开放的深度有所加强,边境地区的情况变得异常复杂。
云南少数民族教育的突破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以立法来确保少数民族教育的平稳、快速发展,以加大投资力度来助推民族教育发展。
取得一些新的突破。
(一)云南将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学生的专项助学力度,尤其是对八个人口较少民族、四个深度贫困民族和藏区,逐步实现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加大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增加建设一批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校和高中民族班、民族预科班、特有民族中专班,提高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标准,扩大寄宿制民族中学办学规模。
(二)出台《云南少数民族教育条例》,使云南民族教育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
颁布了《云南少数民族教育条例》,《条例》鼓励民族教育采取多种办学形式,建立具有少数民族教育特色并能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教育体系。
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经费,举办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民办学校。
《条例》还要求少数民族中、小学突出少数民族学校的办学特色,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纳入相应课程。
普及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加快建立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的学前教育体系,实施学前一年的免费教育。
高等学校要重视并加强具有民族特色的重点学科和专业建设,加快少数民族高层次及应用型人才培养;采取特殊措施为人口较少民族和发展滞后的民族支系举办本、专科班。
对于民族教育的投入与保障,《条例》也作出明确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省统筹,省、州(市)、县合理分担的少数民族教育投入管理体制,保证各级各类少数民族教育经费的稳步增长。
各级人民政府还设立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对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内地高寒山区和散杂居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给予专项补助。
国际组织教育贷款、海外和港澳台教育捐款的分配重点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
(三)不断探索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模式。
近年来,云南还依托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建立云南少数民族本专科预科教育基地,鼓励省内各类高校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定向培养特殊行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专门人才,尤其是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教师队伍。
为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快我省民族教育发展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步伐,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云南民族中学、云南师大附属中学和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将继续面向全省16个州市招收少数民族应届优秀初中毕业生和小学毕业生。
如2012年,云南民族中学高中班招生400名,初中班招生36名;云南师大附属中学民族高中班100名;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班招生35名。
(四)加大跨境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
在制定民族地区教育的战略中,把边境地区的民族教育作为重点来加强。
自 1996年以来,云南省投入6405万元加强口岸学校和25个边境县一中建设,建起了127所边境口岸学校,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
从2000年起,云南省拨专款1800万元,每生每年补助150元,对25个边境县(市)的近14万名小学生实行免除教科书费、杂费、文具费的三免费教育。
还建立了贫困生助学基金。
1996年,云南省投入530万元,在12个边境县的31个贫困乡建立了贫困生助学基金,拨出2000万元专款,加上社会筹集的1500万元,建立了高校贫困生助学基金,之后,云南省高校学生再无一人因贫困而失学。
截至2000年,云南省中小学贫困生助学基金已达1亿元。
根据《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云南将加快推进“国门学校”建设,着力改善边境地区民族教育办学条件。
优先支持25个边境县的117个边境沿线乡镇中小学和藏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以及边境民族地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提升边境州市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增强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
(五)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民族教育的特色来抓好。
近年来,各地教育、民族工作部门密切配合,按照教育部、国家民委的部署和省里的要求,利用教材并结合当地实际和国际、国内形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知识讲座、民族知识竞赛、故事会、征文评选、演讲比赛、参观考察等活动,使学生真正从小接受马列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常识的教育,为构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和谐云南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办好寄宿制教育和“双语”教育。
云南省教育部门在民族贫困地区举办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投入民族教育资金用于完善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包括探索实施民族地区学前双语免费教育、特困民族地区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提高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覆盖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
同时还大力推广“双语双文”教学。
云南省民族种类众多,世居的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水族通用汉语外,其余22种民族的600多万人使用着26种语言。
按照《宪法》、《教育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云南省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广“双语双文”教学,现在已对21种民族文字进行民、汉双语教学或扫盲。
“九五”以来,云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正式审定了8个民族的59本民文教材,正式出版了4个民族6种文字的10本教材。
为进一步加强“双语”教育,把“双语”教育纳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还开办一批“双语”幼儿园。
此外,根据国家标准,参照2010年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和“两免”标准测算,云南省五年预计投入资金86.1亿元用于义务教育经费补助;10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