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
2023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6篇)
2023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6篇)2023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6篇)1谈到中小学音乐教育,诸如音乐素质、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音乐教育、音乐创新教育、音乐学习兴趣、音乐审美等都是高频词。
然而,在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中,确有一部分教师对这些高频词及内涵熟视无睹、睹而不见、见而不思、思而无获,在工作中无的放矢、盲目施教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仅就音乐素质内涵等急待明晰的几个热点问题,做如下的浅释粗议。
一.音乐素质的内涵学生音乐素质的内涵可概括地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音乐知识素质:即有关读谱及音乐表现要素(音高、音色、建度、力度、节奏、节拍、放律、调式、调性、曲式、和声、体截、题材等),为保证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过程及音乐实践活动所必须掌握的简单的基础知识。
2.音乐心理素质:即以音乐感受能力为核心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运动觉能力、音乐联想能力、音乐想象能力。
3.音乐能力素质:即学生参与听、唱、视、记、奏、创、动等具体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
4.音乐文化素质:即音乐史、音乐常识、音乐作品的涉猎范围,音乐与其它艺术的关系,音乐与艺术以外其它学科的关系,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社会的认识等方面的综合音乐文化知识结构。
音乐同其它基础课程一样,以其特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才成为_种需要传函、研究与发展的学科。
音乐教育如不突出它自身的特有属性也就不是音乐教育本身了。
音乐教育所有价值,都必须以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发展与提高为载体、为过程、为手段才能得以实现。
囚此,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是音乐教育的本位价值。
二. “会”是兴趣的根本。
古人云:“乐其道,善其事”,其含义不讲自明。
迁移到学生学习上来,那就是要先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及具体知识的兴趣,首先实现乐其道。
这样,学生就会学得积极、主动,学得事半功倍,以便达到善其事。
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再来思考这句古话,我认为反之亦然,即善其事,更能乐其道。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对自己善长的专业和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也往往是对学得好的学科再投入的更多。
2024音乐新课标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2024音乐新课标解读学习心得体会引言:2024年音乐新课标的发布,对于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的变革。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通过学习和解读新课标,深入了解了其背后所蕴含的理念和要求,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下面是我对2024年音乐新课标的解读学习心得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
一、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2024年音乐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音乐创作和音乐批评能力。
尤其是在音乐欣赏方面,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具备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这种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突破了以往音乐教育过度侧重技能培养的问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新课标在音乐创作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音乐创作,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这种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生的音乐创作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新课标对于音乐教育的要求更加具体,不仅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还要求学生系统学习音乐知识和理论,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这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音乐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活动新课标要求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教育活动,包括音乐会、比赛、展览等,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经验和感受。
这种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和感受音乐的魅力,丰富音乐知识和经验。
五、加强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新课标提出了加强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推动音乐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美术、语文等其他学科的联动。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1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音乐课堂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不仅完善了课堂教学,也使音乐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学生是音乐课堂上的主体,而教师是辅助学生学习知识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刑事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音乐可以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享受,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完全的带领学生体验美、欣赏美。
同样,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最大动力,在理解音乐美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一些音乐活动,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仅体现在音乐课堂上,要让音乐长期持久地渗透在生活的每一处。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新课标中,增加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致。
尊重学生的个体,注重个性发展,首先教师要去了解每位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制定属于他自己的教育方式,这样师生间才能建立平衡的师生关系。
三、课堂设计思路在所有的科目中,学生们普遍都喜欢上音乐课。
因为音乐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但如果总是一种课堂模式来进行上课,学生就会对音乐渐渐的失去兴趣。
新课标中要求教师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在音乐实践中,可以将音乐知识、技能完全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将知识记得更牢。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音乐是广泛的,它代表的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教师在上课中除了完成所教授的作品外,也要让学生理解与掌握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从而达到热爱祖热爱民族的意义。
2024年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总结(2篇)
2024年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总结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也需要不断更新与变革。
2024年的音乐新课标便是针对当代学生的需求和音乐发展趋势进行的一次新的调整。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变化和创新,以下是我对这一学习经历的总结与思考。
首先,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传统的音乐教育往往只注重对音乐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
然而,当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已经远远超出了单一的音乐技能。
因此,新课标在教学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表达能力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音乐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新课标注重音乐的多元化表达方式。
传统的音乐教育主要以西方经典音乐为主,而新课标强调了音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世界各地不同风格的音乐,拓宽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也开阔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类型、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我不仅提高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也丰富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再次,新课标注重音乐的实践性教学。
传统的音乐教育往往侧重于音乐理论的学习,而对音乐实践的训练和培养较为薄弱。
然而,音乐是一门需要实践的艺术,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
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更多的实践环节,比如合唱、乐器演奏、创作等。
通过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实践活动,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演奏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音乐的魅力和神奇。
最后,新课标注重个性化音乐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天赋和兴趣,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针对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新课标在教学设计上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现和展现自己的个性。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学生可以选择和发展符合自己特长和兴趣的音乐能力。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音乐理解和创作思想,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音乐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
小学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4篇
小学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4篇一、从音乐中体会和感受生活学生们在学习小学音乐新课标时,首先要明确的是音乐是体现人类感情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
古人云:“音乐是一种修养,一种情感,一种美感。
” 在学习小学音乐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要从音乐中体会和感受生活,增强自我情感体验,准确理解作品的情感表达和美学内涵。
同时,我们要使学生懂得通过音乐谆谆教诲;又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从音乐中体验生活,更好地表达个人情感。
二、小学音乐新课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小学音乐新课标在内容上更注重音乐形式、音乐元素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更注重对学生音乐基础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为中学音乐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结构意识,提高音乐创造能力。
通过具体的音乐活动,使学生在音乐素养上有所提高。
三、推进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小学音乐新课标的实行是推进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有必要在学生的音乐教育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把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创造更好的音乐教学环境。
这对今后培养音乐人才,推进音乐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小学音乐教育必将为人类音乐事业的发展稳步奠定基础。
四、小学音乐新课标教学策略在实施小学音乐新课标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音乐课程顶层设计,合理安排各单元教学内容,注重音乐素养的培养。
例如,可在教学方向上注重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注重课堂体验,建立多元化的音乐文化环境。
在层次上注重音乐知识的传递和音乐技巧的传授,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善于利用音乐课外活动加强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总之,小学音乐新课标的实施是音乐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标志,也是未来音乐教育不断发展壮大的希望和方向。
做好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今后音乐教育体系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新课标音乐教研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新课标的实施,为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新课标音乐教研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对新课标音乐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新课标音乐教育理念的认识1. 以学生为本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我认识到,作为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2. 注重实践与体验新课标强调实践与体验,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我体会到,实践与体验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途径,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融合多种教学手段新课标提倡融合多种教学手段,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音乐软件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认识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新时代音乐教学的需求。
二、新课标音乐教学方法的探索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黄河大合唱》时,可以播放黄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强化实践,提高技能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音乐技能。
例如,在教授乐器演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让他们在合作中提高演奏水平。
3. 融合学科,拓展视野音乐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教授《春天在哪里》时,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气息,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 重视评价,促进成长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评价环节,关注学生的成长。
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体会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一直以来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陶冶情操、丰富情感,还能启迪智慧、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音乐新课标的出台为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方向和挑战。
通过对音乐新课标的深入学习,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音乐新课标的理念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
过去,音乐教学可能更多地侧重于教师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
而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这意味着我们教师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音乐作品的特点,或者让他们尝试自己创作简单的旋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中自由翱翔。
其次,新课标突出了音乐的文化内涵。
音乐不仅仅是音符和旋律的组合,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它与不同的地域、民族、历史背景紧密相连。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故事,感受不同文化中的音乐魅力。
比如,在教授中国传统音乐时,可以介绍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以及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在学习西方音乐时,让学生了解其发展历程和文化特点。
这样,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音乐,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再者,音乐新课标的综合性更强。
它提倡将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
音乐与美术、文学、舞蹈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和理解音乐。
比如,在欣赏一幅绘画作品时,可以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体会音乐与美术在情感表达上的共通之处;在学习一首诗歌时,可以尝试为其谱曲,感受文学与音乐的相互交融。
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此外,新课标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多样化和个性化。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互动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音乐期末总结分析
新课标音乐期末总结分析在新课标音乐的学习中,我首先学习了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指一个人对音乐艺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学习新课标音乐,我们首先学习了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乐理、音高、音符、节奏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并能够正确地演奏和表达音乐。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音乐欣赏,通过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对音乐的鉴赏力。
学习音乐还涉及到音乐创作,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表达,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在新课标音乐的学习中,我还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也能够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新课标音乐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形式、特点和演奏技巧,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音乐。
在新课标音乐的学习中,我还学习了西方音乐文化。
西方音乐是世界音乐中最重要的一支,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
通过学习西方音乐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西方音乐作曲家和作品,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西方音乐。
在新课标音乐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西方音乐的历史、流派和演奏技巧,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西方音乐。
总的来说,新课标音乐课程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音乐素养、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西方音乐文化,我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我不仅学习了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进行了丰富的合唱、乐器演奏和表演等活动。
这些活动既锻炼了我的音乐技能,又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音乐学习,我不仅学会了欣赏音乐,还学会了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音乐,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我将继续深入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乐理水平。
我还将继续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深入了解各种音乐形式和流派。
小学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4篇
小学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致读者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在小学阶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021年起,小学的音乐课程也由原来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升级为《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9年版)》。
新课标的实施让我们学习到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和技巧,更好地提升了我们的音乐素养。
在本文中,我将会分享我在学习新课标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小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学习心得学习心得一:多听优秀的音乐作品,增加音乐素材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要求我们多听优秀的音乐作品。
通过聆听动听的音乐,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拓宽我们的音乐视野。
不仅如此,还能积累更多的音乐素材,为创作新的音乐积累和搜集灵感。
我也因此开启了发现音乐的旅程,听了很多不同风格的音乐,比如说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歌剧、流行音乐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要听的音乐要符合适龄儿童的听力要求。
学习心得二:学习歌唱技巧,增强表现力新课标强调了歌唱的训练,包括声音的产生、发声的过程、声音的转化、表现力的增强等方面。
在学习歌唱时,不仅需要注意正确的呼吸方法,还需要注意音高、节奏、音色等方面。
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还能增强我们的音乐表现力。
在学习歌唱技巧的过程中,我开始锻炼我的嗓音,并且筛选了一部分适合自己的歌曲进行练习。
刚开始练习时,我会结合一些支撑性的动作来辅助练习,比如跑步、跳绳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感觉我的歌唱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表现力也更加自然。
学习心得三:学习乐器演奏技巧,增强音乐的自主创造能力在新课标中,还学习了一些乐器演奏技巧,包括钢琴、小提琴、吉他等。
学习乐器演奏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乐器的基本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音乐的自主创造能力。
在学习钢琴演奏技巧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钢琴乐谱中的五线谱,以及音符、节拍等基本概念。
在刚开始学习的阶段,钢琴琴键上的标记让我有些手足无措,但是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技巧,也体会到了乐器演奏带来的乐趣。
2023年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十)
2023年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十)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2023年的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对于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规定,这些规定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性。
本文将从个人的角度,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2023年音乐新课程标准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音乐教育目标的更新2023年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音乐艺术修养,增进音乐文化意识与认同,提高音乐综合素质”。
相比于过去,2023年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更加丰富和全面,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包括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作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更注重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体验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情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二、音乐教育内容的细化和拓展2023年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育内容既要体现人文精神和文化遗产,也要符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将历史文化和音乐知识融合在一起,通过音乐走进历史场景,让学生了解音乐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此外,我也注重将音乐教育与时代和学生的需求相结合,引入当下流行的音乐元素和多样化的音乐形式,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音乐之间的差异和互动。
三、音乐教育方法的创新2023年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育方法注重差异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音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也在音乐教育中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如数字化的音乐教育资源、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具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乐趣。
四、音乐教育评价的转变2023年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注重过程和结果,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教学效果和发展潜力的评价。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减少对学生的死板要求,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和角色中体验、学习、创作和表演。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5篇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5篇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1作为一名青年音乐教师,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特长,上好每一节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更深层的去欣赏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艺术美,是我一直追求的教育梦想.在《音乐课程标准》书中,我了解和学习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懂得了全面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还了解了音乐课程所包括的四个教学内容: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首先音乐课堂的音乐特点更加突出: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区别于其他的艺术课,不是单一的舞蹈课,器乐课之类,通过聆听,演唱,综合性的艺术表演, 让学生真正在音乐课上体验音乐的内涵美与感染力.再者音乐课的内容标准更加具体:新标准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表述上也更加明确和具体,操作性更强,体现在:内容标准各年段的表述指向性更强,如:〝感受与欣赏〞替换了原标准中的〝感受与鉴赏〞,其中的音乐表现要素标准中关于对节拍的感受标准中具体指出了:1——2年级主要是二拍子和三拍子;3——6年级主要是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在演奏上,新标准还对课堂乐器也做了明确的说明,课堂乐器主要是指竖笛.口琴.口风琴等,并在学习曲目的数量上也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就让不同学段的音乐教师在实际课堂实施中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同年级的学生什么学段该学什么节拍,乐器就学习什么节拍乐器,按照学生的接受特点进行教学.新课标还在弘扬民族文化在内容标准中得到具体体现,如在〝演唱〞的内容标准中在各学段背唱歌曲的要求中明确提出其中要有背唱中国民歌的数量要求,并且在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提出了学习京剧和地方戏曲唱腔的要求.京剧是中国国粹,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在音乐课堂中有相关的渗透式非常有意义的.而且新课标在识读乐谱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如3—6年级原标准只要求能够识读简单乐谱,但新标准中提出〝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而这个要求原标准中是在7—9年级中提出的.新标准在7—9年级中识读乐谱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为: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新课标新课改的探索还在不断继续,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也将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为之奋斗的方向.当然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新的课程目标.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在我们音乐教学中,〝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的教学理念,让我们音乐教师在这轮改革的大潮中获得了新的感受与收获,学生的音乐审美.兴趣等方面较前有了较大的改观,我校的音乐教学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本学期的音乐教学中,经过音乐新课标的不断学习,我也在不断的探索与成长……一.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在开学伊始,我用课余时间及教研活动时间,认真学习了《音乐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中小学音乐教育》.以及《改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等书籍,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边学习.边讨论.边交流,深刻地领会和准确把握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面临的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重新认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以科学的态度,足够的信心和魄力,促使自身创造力的解放,和新课程共同成长.二.不断探索,不断实践1.用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态带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孩子们眼中,音乐老师是〝愉快〞的代名词,是他们的〝欢乐天使〞,教师的言行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倘若,他们的〝欢乐天使〞在心理上一旦出现不健康因素,并由此影响到教学行为中,这势必会对孩子们造成极大的伤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是伴随着情感的互动.让学生们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让他们每天都能健康地成长,应该是我们教师情感上的最大满足.所以,我不断地在加强修养,注意对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情绪,着力提高调节和控制整个课堂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2.让音乐课堂〝生活化〞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实用音乐.背景音乐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在设计具体音乐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在低年级的音乐课上,我让学生模拟马蹄.闹钟.火车.青蛙等等的节奏;给高年级的学生欣赏flash作品,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面的音乐音效,让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去亲身体验到音乐和生活不可分隔的关系,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美的享受.3.让音乐课堂成为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天地(1).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美在教学中适当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根据歌词的意思让学生自编手语操,更能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新人教版音乐第九册中有一首歌曲《雨花石》,这首歌曲的音区比较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对变声中的男同学.在学习之前,我首先深入解读了教学目标,先通过朗诵歌词让他们领悟歌词中所赞美的雨花石的精神所在,小声学会歌曲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按照歌词编手语操,选择学生自编动作中最优美最合适的作为大家的统一动作,在唱歌的过程中,并不强调学生的歌唱要多到位,但是在做手语操的过程中,学生却更加理解雨花石那种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2).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语言美音符.乐句组成的旋律所表达的感情即音乐语言.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通过听.唱.欣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使其能逐步理解音乐语言.即一首乐曲,不需老师讲解分析,只听一遍或几遍就能把握它的情绪,掌握其情感基调,能说出它是优美的或是激昂的,是欢快跳跃的或是缓慢抒情的.低年级的小朋友词汇较贫乏,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其情感,可通过形体表演来表现其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如:弹奏一段节奏较快有跳跃感的乐曲,让学生听后表演,一位小朋友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向讲台走来.再弹一段进行曲,让学生表演,他也学着解放军的样子走起正步来了.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带领着学生愉悦地进入音乐中去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总而言之,新课改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新课程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沐浴着音乐新课标的春风,定会迈向音乐教育成功的彼岸.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2在这几次学习新课标活动中,我再次研读了新课标,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新课标,我还自学了《新课程表准解读》,使我对音乐课的性质与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清楚的知道了: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充分发挥其美育功能,音乐课还应体现创造性价值.社交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下面就从如下几方面谈一谈我对新课标的几点认识:一. 突出〝审美〞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首先它是一种〝美〞,也正因为有了〝美〞才有了它本身无限的生命力,因而音乐教育首先要发挥其自身的功能——传递美.其实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的教学大纲就已经提出了,音乐要具有审美的功能,不过当时还仅仅是一种意识和提法,并没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而在_92年的颁布的教学大纲更多倾向于知识技能的培养,审美更加淡化,于是学生喜欢音乐但不爱上音乐课,音乐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失败的._99年6月,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提出,素质教育工程已经全面启动,新的教育思想.新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教育的每一个领域无不流淌着新鲜的血液.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把〝审美〞置于核心地位,并在学段目标和内容标准中有着具体的要求,例如:〝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的变化〞??等等,字字句句几乎无不渗透着审美.所谓核心,即重中之重.可见,〝审美〞的重要,是音乐本身的特旨决定的,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决定的,是人的发展决定的.如何突出审美呢?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一)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快感的,其中包含了生理快感的成分.音乐不仅对人类,对动物也是这样(国外有给奶牛听音乐以提高牛奶产量便是一例).但这毕竟不是音乐审美的本质表现.我们有的教师看到女孩喜欢跳舞,男孩子喜欢打击乐,在还没有听完全曲,学会新歌,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的情绪时便让学生盲目地跳起来,敲起来.还有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以为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通过学习才知道,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时,不能满足于对感官的刺激,生理的快乐.以上老师的片面做法 ,究其根源还是对审美教育认识不足.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五官快适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下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小学音乐教学负有不断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教材中安排的唢呐独奏曲《百鸟朝风》.管弦乐《春节序曲》片断.民歌《马灯调》.合唱《抗敌歌》等内容正是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极好的材料.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艺术节中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名歌,有的放矢地介绍民族乐器.乐曲.民歌或历史上有名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三)提高审美品位培养高尚情_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欣赏者从这门特殊的艺术中感受歌曲(乐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从中获取精神力量,使思想得到升华,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许多哲学家和音乐大师对音乐的这一功能作用都作出了充分的估量,给予高度评价.或曰〝浸润心灵〞,或曰〝净化灵魂〞,或曰〝改进德行〞.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当前文化市场发展不平衡,在相当范围内主旋律不响亮,优秀民族文化不占主导地位,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渗透到各个角落,学校也不例外.低年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而好奇心与模仿能力却特别强.他们居然也跟着哼起了〝哥呀,妹呀〞.〝情呀,爱呀〞,他们居然也不谈四大天王呀,___呀,成了儿童追星族.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心态扭曲,迷失了人生奋斗目标,严重地危害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影响他们健康成长.音乐老师应从中省悟自己身上的重任,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内外活动,通过听听.唱唱.讲讲.跳跳.演演.比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同时教给他们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的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_.我们可以在安静.严肃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启发学生从那雄壮的旋律,那有力的节奏,那铿锵的〝起来,起来起来〞歌声呼唤中,联想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的情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在音乐游戏〝好朋友来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愉快地边唱边进行角色表演:〝客人〞来了,轻轻〝敲门〞,主人〝开门〞,互相问好;主人招待客人〝请坐〞,告别再见.在唱唱.动动的活动中学生体验了朋友见面的快乐,懂得了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的重要??事实就是如此,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培养学生高尚情_,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二. 强调〝创造〞创造力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在生活中展现出来,也越来越为国人所重视.江就曾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揭动力.他老人家的高瞻远瞩更进一步说明了创造力的重要.是啊,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创新才有进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创新才有发展,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有创新才有活力.没有创新就意味着僵化.落后.沉闷,进步发展.兴旺发达又从何谈起.时代的要求呼唤创新,社会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通过音乐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论教书也好,编教材也罢,努力开发教材的创新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必须强调的.三.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产生了音乐.音乐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生活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即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这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也是音乐教育的特征.在《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有一个课例叫《东北好》,就非常好,这首歌的歌词介绍了东北的三宝:老山参.大水貂.革兀革拉草,风景:镜泊湖.长白山.棒棰岛,教材来自熟悉的生活,学生有着切身的体会,学生唱起来很有兴趣,真正的做到音乐从生活中来,音乐歌颂生活.现在的教材象这样的例子不少,如《跳竹竿》.《生活中的声音》《音乐与生活》??在实际教学中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再一次被肯定,这是将来教学发展的趋势,因而在审视教材的时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四. 加强学科间的融合,体现知识的完整性素质教育的需求以及儿童的认知方式,要求课程结构.课堂教学要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尤其是小学更是如此.在国外,综合的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应用,并在进一步的探索之中.设置综合课程,减少学科分类是新一轮课改的方向,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亦是如此.我觉得,在音乐教学中渗透语文.英语.美术教学等,使学生从多种渠道理解音乐,体会音乐中的情感,抒发音乐中的情感,给音乐教学注入更多的内涵,使音乐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是非常好的.五.重视趣味这个话题是老生常谈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材编写更应重视这一点,为教学生动活拨.丰富多彩提供资源保障.新的时代唤醒了新的教育,新的教育生成了新思想.新理念,做新时代的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观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一个崭新的理念逐渐在头脑中形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法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立,都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音乐文化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这是时代赋予音乐教师责任.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3对教学实践一片空白的我来说,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是我提高实践新课程教学能力的当务之急.小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把学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只传授知识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实际模仿.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音乐新课标中的一些体会.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文性2.审美性3.实践性课程的基本理念分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
2023新课标音乐心得体会7篇
2023新课标音乐心得体会7篇2023新课标音乐心得体会篇1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过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我开始学习其他教师的论文,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教师的论文中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因此,带着疑问,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
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
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2024年音乐新课标解读学习心得感想范文
2024年音乐新课标解读学习心得感想范文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门艺术,它以独特的语言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展示美感。
作为一名学生,我一直对音乐充满热爱,对于音乐新课标的出炉,我充满期待。
2024年音乐新课标的解读对于我们学习音乐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和感悟新课标,我收获颇多,现将我学习心得感想总结如下。
首先,2024年音乐新课标注重音乐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和特长,音乐教育也应该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化优势。
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艺术素质,注重音乐鉴赏、表演、创作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种个性化的音乐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还能够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需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独特音乐艺术才能的学生,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2024年音乐新课标注重音乐教育的跨学科融合。
新课标要求将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结合,使其与科学、人文、艺术等学科建立紧密联系。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音乐与科学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音乐与人文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文关怀。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跨学科融合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音乐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次,2024年音乐新课标注重音乐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
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学习音乐不仅需要从传统的曲目中吸取营养,还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能够创造出符合时代需要的音乐作品。
新课标中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曲目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自由。
音乐教师个人新课标培训心得(精选7篇)
音乐教师个人新课标培训心得(精选7篇)音乐教师个人新课标培训心得【篇1】本次培训活动通过即兴伴奏实践研究合唱指挥声乐演唱技巧训练和以及舞蹈中的基础训练,每期倾听各位专家的讲座,我们都会感到韵味无穷,收获颇丰!张建平导师的《合唱训练》专题,从合唱指挥应具备的素质听辩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结合现场练习通俗易懂的解析合唱歌曲,使我懂得了更多的合唱指挥的方法和技巧。
幽默风趣的陈常台老师结合多部声乐作品进行排练,参与合唱排练过程中,学习陈老师的排练方法和指挥手势,在舒心愉悦的演唱中收获满满。
胡萧老师《和弦的魅与创作的美》从和弦的颜色入手,讲解和弦编配从简单到复杂,通过歌曲《共产儿童团歌》进行编配丰富多彩的和弦去演奏演唱同时感受体验哪种伴奏效果,一曲《我爱上你,平邑》让在座的老师欣赏到了他精湛的技艺。
老师们无不叹服,美哉!中央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韩均宇先生的讲述和现场演唱让我们感悟:歌唱是“精致”的艺术,必须具备丰厚文化底蕴。
朴实无华的魏会平老师声乐王子邱伟老师温柔俊美的李会清老师等等,都给我们展现了一场又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令我们意犹未尽……作为一名一线的音乐教师,要以乐育人,学无止境,艺无止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再接再厉,提高专业素质,争取把工作做的更好!音乐教师个人新课标培训心得【篇2】“绽放璀璨的生命之花,谦学省培智慧的成果,收获十天有意义的人生!”带着这样的座右铭我一路前行!一路凯歌!我有幸参加了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培训。
这次培训专家讲座引领;有教学实地的考察,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等。
以下是我参加培训学习的几点体会:一净化灵魂,提升思想。
音乐是一种崇高而深刻的艺术,它具有强烈的感人魅力,作为一线的教师必须安心坚守岗位,这是道德的底线。
只有安心,才能思变才能发展,这是生命的意义。
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学生给学生什么教育给学生什么影响,这是教师的责任。
因此,在今后的实践期间,我永远铬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它让我更安心地从事教育事业。
音乐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音乐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音乐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您扫瞄的《音乐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正文如下:音乐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音乐老师更加清楚的生疏到音乐课程在德育、智育,美育方面所应达到的程度,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等都应紧紧围绕总目标开放。
新课标主要在五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和转变,明确课程性质,综合课程理念,突出音乐特点,设计思路清楚。
这次培训,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新课标的实践中老师应如何提问、如何讲解、如何激励、如何组织同学合作学习,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悟:一、更新观念,与课改同行1、音乐教学应当在师生公平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充分发挥同学的主动性和制造性,让他们在明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因此,我认为,新课标下老师既不能自己在前面引导着同学,同学在后面亦步亦趋,也不能自己站在一旁指挥他们如何走,而应当成为同学并肩前行的同路人,与同学一起商量着打算前行的方向和共同解决路途中的疑难,与同学一道成长。
2、同学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老师应乐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转变同学的学习方式是课程*的核心,因此,我们理应深刻领悟课改的精神实质,变讲堂为学堂,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同学“学”上来,不能再本末倒置。
3、让同学去体验,去探究,从而充共享受到猎取学问的乐趣,在引导同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自觉地让自己对同学的力量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
其实,学问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简洁量化的,越到力量,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越难以测量。
但是,我们决不能由于它难以测量就急功近利地对此忽视。
实际上,学问和技能当然重要,但力量、态度、情感、价值观对一个人一生的`意义更加深远。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所从事的是育人的工作,因而应当把眠光放长远一些,应当更多地关注人的更本质的东西,为同学全面进展和终身进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对新课标的学习不止是为学习而学习,我还要通过学习,对新课标中的相关规定有了更深的生疏,实际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并不断渗透新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真正做到让同学宠爱音乐,培育提高同学音乐素养。
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3篇
学习音乐新课标心得3篇研究音乐新课标心得第一篇:感受音乐之美研究音乐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音乐之美。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在研究音乐新课标的过程中,我研究了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这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音乐的内涵和魅力。
首先,研究音乐新课标让我对音乐的构成和表现形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研究音乐的音、调、节奏等要素,我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和理解一首音乐作品。
同时,研究音乐的和声和曲式让我能够更好地欣赏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其次,研究音乐新课标让我学会了欣赏音乐的技巧。
通过研究音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和时代特点。
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欣赏音乐,从中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理念。
最后,研究音乐新课标激发了我对音乐创作的兴趣和灵感。
通过研究音乐的创作技巧和实践,我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通过音乐来表达。
这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创作平台,让我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总之,研究音乐新课标是一次充满收获和感悟的经历。
我深刻体会到了音乐的美妙和魅力,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我相信,在未来的研究和生活中,音乐将继续陪伴着我,带给我更多的快乐和启发。
第二篇:探索音乐的多样性研究音乐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不仅仅学到了音乐的基本知识,也深入了解了音乐的多样性。
音乐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域中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首先,研究音乐新课标让我了解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
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从民族音乐到跨界音乐,每一种音乐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这让我更开阔了对音乐的认识,也更容易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其次,研究音乐新课标让我认识到不同文化对音乐的影响。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音乐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文化下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我更能体会和理解音乐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6篇)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6篇)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6篇)1小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
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音乐新课标中的一些体会。
一、转变视角。
新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吸收了现实生活中新颖的音乐场景,构建了丰富的教学形式,教材汇集了许多新信息、新设想。
新教材还设计了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生动情景,如“音的强弱”、“音的长短”等,教师要利用教材创设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
比如,“音的强弱”一课,以音乐故事的形式出现,先将动物的叫声引入,以自然界的声音引到生活直至音乐中,从生活开始、到生活结束。
这样的课,寓音乐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感受、鉴赏、表现音乐,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尽量让学生参与,置身于具体情景之中。
二、转变学习方式。
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
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
三、转变教学重心。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比如,以唱歌为主的课,不光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还可以自主地选唱歌曲,并有当众表演的机会,有时甚至是以学生选唱为主。
小学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汇编20篇
小学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汇编(20篇)小学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1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新的课程目标、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的三维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中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的教学理念,让许多音乐教师在这轮改革的大潮中获得了新的感受与收获,学生的音乐审美、兴趣等方面较前有了较大的改观,音乐教学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贯彻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指引下,音乐教学中大力提倡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创造与表现的内容,注重学生的音乐体验,彻底改变了以往“以唱歌为中心,学习读谱”单一的教学模式。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改变应试教育中音乐课出现的机械训练,教学枯燥、呆板的模式,新的音乐课标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新编教材给我们提供的音乐作品在思想、音乐形象方面都是接近学生的生活,富有较强的参与、表现潜力,这些为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提供的较大的发挥空间,我们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入手与学生产共鸣,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
因此,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习惯,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与同伴交流的习惯;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音乐、应用音乐的习惯。
音乐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音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用心去表现音乐的美,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美育的途径,学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学音乐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我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小学音乐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1作为一名青年音乐教师,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特长,上好每一节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更深层的去欣赏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艺术美,是我一直追求的教育梦想。
在《音乐课程标准》书中,我了解和学习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懂得了全面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
还了解了音乐课程所包括的四个教学内容: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首先音乐课堂的音乐特点更加突出: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
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区别于其他的艺术课,不是单一的舞蹈课,器乐课之类,通过聆听,演唱,综合性的艺术表演,让学生真正在音乐课上体验音乐的内涵美与感染力。
再者音乐课的内容标准更加具体:新标准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表述上也更加明确和具体,操作性更强,体现在:内容标准各年段的表述指向性更强,如:“感受与欣赏”替换了原标准中的“感受与鉴赏”,其中的音乐表现要素标准中关于对节拍的感受标准中具体指出了:1——2年级主要是二拍子和三拍子;3——6 年级主要是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在演奏上,新标准还对课堂乐器也做了明确的说明,课堂乐器主要是指竖笛、口琴、口风琴等,并在学习曲目的数量上也提出明确的要求。
这样就让不同学段的音乐教师在实际课堂实施中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同年级的学生什么学段该学什么节拍,乐器就学习什么节拍乐器,按照学生的接受特点进行教学。
新课标还在弘扬民族文化在内容标准中得到具体体现,如在“演唱”的内容标准中在各学段背唱歌曲的要求中明确提出其中要有背唱中国民歌的数量要求,并且在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提出了学习京剧和地方戏曲唱腔的要求。
京剧是中国国粹,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在音乐课堂中有相关的渗透式非常有意义的。
而且新课标在识读乐谱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如3—6年级原标准只要求能够识读简单乐谱,但新标准中提出“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而这个要求原标准中是在7—9年级中提出的。
新标准在7—9年级中识读乐谱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为: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
新课标新课改的探索还在不断继续,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也将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为之奋斗的方向。
当然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
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
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新的课程目标、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在我们音乐教学中,“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的教学理念,让我们音乐教师在这轮改革的大潮中获得了新的感受与收获,学生的音乐审美、兴趣等方面较前有了较大的改观,我校的音乐教学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本学期的音乐教学中,经过音乐新课标的不断学习,我也在不断的探索与成长……一、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在开学伊始,我用课余时间及教研活动时间,认真学习了《音乐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中小学音乐教育》、以及《改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等书籍,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边学习、边讨论、边交流,深刻地领会和准确把握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面临的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重新认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以科学的态度,足够的信心和魄力,促使自身创造力的解放,和新课程共同成长。
二、不断探索,不断实践1、用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态带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在孩子们眼中,音乐老师是“愉快”的代名词,是他们的“欢乐天使”,教师的言行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倘若,他们的“欢乐天使”在心理上一旦出现不健康因素,并由此影响到教学行为中,这势必会对孩子们造成极大的伤害。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是伴随着情感的互动。
让学生们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让他们每天都能健康地成长,应该是我们教师情感上的最大满足。
所以,我不断地在加强修养,注意对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情绪,着力提高调节和控制整个课堂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让音乐课堂“生活化”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实用音乐、背景音乐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
在设计具体音乐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比如:在低年级的音乐课上,我让学生模拟马蹄、闹钟、火车、青蛙等等的节奏;给高年级的学生欣赏flash作品,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面的音乐音效,让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去亲身体验到音乐和生活不可分隔的关系,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美的享受。
3、让音乐课堂成为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天地(1)、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美在教学中适当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根据歌词的意思让学生自编手语操,更能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新人教版音乐第九册中有一首歌曲《雨花石》,这首歌曲的音区比较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对变声中的男同学。
在学习之前,我首先深入解读了教学目标,先通过朗诵歌词让他们领悟歌词中所赞美的雨花石的精神所在,小声学会歌曲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按照歌词编手语操,选择学生自编动作中最优美最合适的作为大家的统一动作,在唱歌的过程中,并不强调学生的歌唱要多到位,但是在做手语操的过程中,学生却更加理解雨花石那种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语言美音符、乐句组成的旋律所表达的感情即音乐语言。
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通过听、唱、欣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使其能逐步理解音乐语言。
即一首乐曲,不需老师讲解分析,只听一遍或几遍就能把握它的情绪,掌握其情感基调,能说出它是优美的或是激昂的,是欢快跳跃的或是缓慢抒情的。
低年级的小朋友词汇较贫乏,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其情感,可通过形体表演来表现其对音乐语言的理解。
如:弹奏一段节奏较快有跳跃感的乐曲,让学生听后表演,一位小朋友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向讲台走来。
再弹一段进行曲,让学生表演,他也学着解放军的样子走起正步来了。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带领着学生愉悦地进入音乐中去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总而言之,新课改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
新课程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沐浴着音乐新课标的春风,定会迈向音乐教育成功的彼岸。
音乐新课标学习心得2在这几次学习新课标活动中,我再次研读了新课标,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新课标,我还自学了《新课程表准解读》,使我对音乐课的性质与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清楚的知道了: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充分发挥其美育功能,音乐课还应体现创造性价值、社交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下面就从如下几方面谈一谈我对新课标的几点认识:一、突出“审美”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首先它是一种“美”,也正因为有了“美”才有了它本身无限的生命力,因而音乐教育首先要发挥其自身的功能——传递美。
其实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的教学大纲就已经提出了,音乐要具有审美的功能,不过当时还仅仅是一种意识和提法,并没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而在1992年的颁布的教学大纲更多倾向于知识技能的培养,审美更加淡化,于是学生喜欢音乐但不爱上音乐课,音乐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失败的。
1999年6月,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提出,素质教育工程已经全面启动,新的教育思想、新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教育的每一个领域无不流淌着新鲜的血液。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把“审美”置于核心地位,并在学段目标和内容标准中有着具体的要求,例如:“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的变化”??等等,字字句句几乎无不渗透着审美。
所谓核心,即重中之重。
可见,“审美”的重要,是音乐本身的特旨决定的,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决定的,是人的发展决定的。
如何突出审美呢?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一)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快感的,其中包含了生理快感的成分。
音乐不仅对人类,对动物也是这样( 国外有给奶牛听音乐以提高牛奶产量便是一例)。
但这毕竟不是音乐审美的本质表现。
我们有的教师看到女孩喜欢跳舞,男孩子喜欢打击乐,在还没有听完全曲,学会新歌,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的情绪时便让学生盲目地跳起来,敲起来。
还有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
以为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
通过学习才知道,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
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
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
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时,不能满足于对感官的刺激,生理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