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水土保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农地水土保持:在有水土流失危害的农耕地上,通过实施农地水土保持技术措施,防治

水土流失和养分消耗等土壤退化现象的发生,并且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确保土地生产力经久不衰,获得高效、丰富和永续的生产。

第二章

5.土地合理利用:是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过程,是人类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转换的过程,是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综合行为。

7.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依据(1)以特定区域的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2)农、果、茶、林和水产养殖各业生产队土地的要求(3)土地利用现状(4)土地自然生产力的高低为主要依据

8.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评价系统拟定,我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一般由土地适宜类,土地适宜等和土地限制型三级组成

(1)土地适宜类:反映土地对各种预定用途的适宜和不适宜,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适宜类分为a宜耕类b宜园类c宜林类d宜水产养殖类e不宜类

(2)土地适宜等:在土地适宜类范围内,根据土地适宜程度来划分,一般分为一等、二等、三等a一等地:土地对某类用途高度适宜,可持续利用且基本无限制,土地生产率较高且经济效益较好b二等地:土地对某类用途中度适宜,有一定限制,经济效益一般,持久利用且不采取相应改良措施会引起土地退化c三等地:土地对某类用途有较大限制,勉强适宜或临界适宜,土地生产率或经济效益很低,利用时易产生土地退化

(3)土地限制型:反映土地对某类用途的主要限制因素及其限制强度。

9. 9.土限制型的确定:砂限制型:土壤地质为砂土

黏限制型:土壤质地为黏土,保水保肥,不利于养分运输

酸限制型:土壤反应强酸性,ph小于5

浅限制型:土层浅薄,宜耕类耕层<10cm(水田),或15cm(旱田),宜园土层厚度<60cm,宜林类土层厚度<40cm。

瘦限制型:土地瘠薄,土壤有机质含量小于1%

渍限制型:地下水位<30cm,土壤排水不畅,土层终年渍水。

旱限制型:水源不足,水利设施差,灌溉不能保证。

冷限制型:土地温热水平低,宜耕和宜园类(果)>=10度。

第三章

2.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植物消耗单位水量生产出的同化物质量

水分利用效率:每单位蒸散的水分在一定面积上所产生的经济产品的重量

WUE=Y/(ET) Y-作物的经济产量ET-水分的蒸散量或生产期间的实际耗水量

影响Y因素:内因—品种特性外因—水分、肥力、栽培耕作措施

3.降水与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1)凉爽季节水分利用效率大于温暖季节

(2)有效降水:自然界中实际补充到植物根系分布层可被植物利用的部分

(3)有效降雨量=实际降雨量-树冠截留-径流-渗漏

5.作物的基本生活因素:在影响作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有一些是作物生命活动所绝对必要的,没有他们,作物就不能很好地生活甚至生存,这些因素可称为作物的基本生活因素或生活条件,他们是光、热、空气、水分和养分

作物基本生活因素的特性(1)基本生活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2)限制因素:相对最少的因素(3)最低因素法则:作物的产量水平不会超过作物基本生活因素中最受限制的因素所允许的程度(4)因素的综合作用

6.作物生产力:指某一地的气候、土壤、社会经济及最优的管理水平、无杂草病虫害条件下,

某一作物现有最优品种在其可能生长期内通过生物学特性利用外界条件转化太阳辐射能为生物化学潜能的能力

7.植物生产力:是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环境因子和农业技术三因子的函数

第四章

1.土壤退化:一种或一组因素作用下,雨育耕地、灌溉耕地或天然草原、牧场和林地的可再生自然资源潜在生产力的降低或丧失

2.土壤退化可分为:水蚀、风蚀、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和土壤干旱

5.农地风蚀分为:(1)沙压沃土、耕地沙化(2)风剥表土,露出砂性底土或母质

6.风蚀的形式(1)悬移(2)推移(3)跃移(4)磨蚀

7.防治风蚀的农业技术措施

(1)种植抗风沙的作物和品种(2)留茬增加地面屏障,防止风蚀(3)防止风蚀的土壤耕作措施因地而异,基本原则是耕翻地方向与主风向垂直,在风季保持地面粗糙和坚实,尽量避免细土覆盖土表(4)调整播种期,避免风季,防止毁种(4)推迟中耕除草,间定苗时期,进行培土,壅土防止倒伏

8.干旱:在无灌溉的条件下,长期无雨或少雨、高温低湿、土壤有效水分消耗殆尽,植株体内水分循环和平衡遭到破坏,使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受到抑制,发生凋萎或枯死的一种自然现象。按农业气象划分:(1)大气干旱(2)土壤干旱(3)生理干旱

按季节划分:(1)春旱(2)夏旱(3)秋旱(4)冬旱

9.抵御干旱的方法(1)综合治理,改土蓄水,实行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植树造林保持水土(2)开源节流,引水灌溉(3)精耕细作,蓄水保墒是旱区夺取高产稳产的重要传统措施,达到“有水蓄水,无水保墒,春墒秋保,春旱秋抗”(4)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辟了新的抗旱途径,抗旱科技成果的运用可以增强抗御干旱的能力,首先培育高产抗旱品种,其次是对种子和植株进行人工抗旱锻炼,再则喷散各种化学制剂,此外用喷灌、滴灌、地下管道灌溉等先进技术,还可以进行人工降雨

第五章

2.水土流失区土壤耕作的主要技术环节(1)深翻耕:一般用壁犁进行,其主要作用是加深耕层,并把下层生土翻上来以便熟化,把较肥的表层土壤翻到下层水分较稳定的深度,供作物吸收利用,同时疏通土壤;时间,夏季作物收后的夏闲地深耕的时间一般应在当雨季开始之际,以便充分接纳夏季降水,至于秋深耕,一般应于秋作物收后抓紧时间进行,春耕一般宜浅不宜深,一般耕深为20~22cm (2)深松耕:用无壁犁或松土铲只疏松耕层而不翻转耕层的一种土壤耕作方式其不利因素是不能翻埋肥料、杂草、积秆及减少病虫害

深松耕有两种方式:全面深松和局部深松(3)浅耕及中耕,主要作用是松土、锄草、破除板结,切断土壤的毛管作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时间为:夏季在雨后第二天至第四天浅耕或中耕保墒的效果最佳(4)耙耱,主要作用是碎土、平土,以减少表土层内有大孔隙,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达到收墒保墒的目的,在夏季雨后地面发生板结时,应适时耙耱碎土,以促进土壤熟化并便于接纳以后的降水,在雨季结束时,适时耙耱收墒更能减少土壤蒸发,保存土壤蓄水(5)镇压,主要作用是碎土与压紧表层,使下层水分提升至上层,同时也使土壤与种子密切接触,便于萌发。时间在冬季地冻时进行,效果最好(6)覆盖,包括了地膜覆盖、青草覆盖、积秆覆盖和砂石覆盖

3.水土保持耕作种类,按其作用的性质分为(1)以改变微地形为主,包括等高耕作、沟垄耕作、坑田耕作、半旱式耕作等(2)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留茬覆盖、积秆覆盖、砂田覆盖、地膜覆盖(3)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包括少耕、免耕

4.等高耕作,也称横坡耕作,是在坡面上沿等高方向实施耕犁、作畦及栽培等作业。等高耕作的目的:一是增进水分入渗与保蓄二是抑制径流及减少土壤冲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