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态势比较(龙和象的竞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和象的竞赛

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态势比较

(草稿)

徐滇庆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一、印度经济的高速增长

在2006年初的达沃斯论坛上,许多人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十年之后印度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他们认为:“印度在关键领域正在超过中国,这些领域的成功可能促使印度最终赶上甚至超越中国。”1

世界各国各有所长。印度也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和中国相比,印度有着比较完善的市场制度和法制体系,印度的银行系统制度健全,不良贷款率很低。印度的资本市场运转良好,印度的中小企业的管理良好,有一批具有国际声誉的公司,例如Infosys Technologies Ltd,Dr. Reddy’s Laboratories Ltd 等。印度有一批很好的工程学院,在IT产业上具有令人羡慕的优势等等。印度在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8.2%,在2004年又创造了7.1%的好记录。近年来,印度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可喜可贺。毫无疑问,印度的繁荣对于亚洲地区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希望印度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尽快摆脱贫穷。

可是,在比较中国和印度着两个大国的经济发展的时候,断言印度将赶上或者超过中国,这个结论却来得有些仓促,缺乏理论和经济实践的支持。

如同人们在评论体育竞赛时固然也会谈论运动员身高,速度等等,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看他在竞赛中的表现。脱离竞赛去讨论运动员的长短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在研究中国和印度的经济竞争潜力的时候,不仅要知道他们各自的的优点和缺点,更重要的是要观察他们在市场竞争中表现,要研究竞争格局和他们各自的竞争对手。

二、不同的竞争组别,不同的优势

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中,市场份额的占有率至关重要。市场占有率从需求方约束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空间。在西方工业国家中产能远远大于实际的产出,在很多时候,不是生产不出来,而是

1有人举例说,印度有着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有较好的教育,同时,他们又说,印度缺乏就业机会,失业率太高,文盲率太高。显然,这样的叙述自相矛盾。比较准确地说,印度的IT产业员工的素质比较高,不过,充其量也只有10万多员工。对于拥有10亿人口的印度来说,这个比例实在低得可怜。不能以点代面,只见独木不见树林。

生产出来了卖不出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穷,国内购买力不强,市场规模比较小,因此,对外开放,开拓海外市场成了积累原始资金的重要途径。

田忌赛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齐王和田忌的马都分上中下三等。田忌的马不如齐王。大军事家孙膑建议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先输一局,随后,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连赢两局,反败为胜。

在国际市场上,出口商品的结构决定了竞争对手,而对手强弱决定了市场的占有率。如果把出口商品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到高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排一个顺序。中国和印度参加了不同组别的竞争。在这个光谱中,中国占据了低端很大的一段,而印度出口的主要是信息产业(IT)的软件服务。印度出口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美国、欧洲和日本。

(附表2:印度出口结构)

信息产业属于高科技。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是基础科学理论研究的较量。高科技前沿开拓依托于基础理论研究。平心而论,在基础理论研究上,无论是人力、物力和财力,印度和西方强国之间的差距非常显著。在IT行业中也有高端和低端之分。因此,在IT产业中必然形成在欧美和印度之间的分工。欧美在IT产业的高端,而印度在低端。尽管目前印度占有大量IT低端市场份额,由于缺乏继续向高端攻城略地的潜力,很难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如果要在这场竞争中获胜必须加大对基础理论的研究。显然,印度要缩小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中和欧美之间的差距绝非易事。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印度选择了美、日、欧洲作为对手,在竞争中很吃亏。

从另一方面讲,印度IT产业就业人数是总劳动力的0.24%。即使印度在IT产业中就业人数翻一番,对于拥有10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对手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第二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第三,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和一些东欧国家等。当前,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中占有相当显著的比较优势,仍有扩展出口空间的余地。这也就是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对中国商品采取反倾销的原因。中国的竞争对手主要在第三组。双方各有所长,有得一拼。中国出口商品基本上和欧美各国不在同一个组别中。相对而言,竞争对手和中国差不多,使得中国还有可能拓展出口商品空间。

三、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变化

在中国经济改革初期,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食品、饮料、烟类、矿物原料等)占50%以上。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步上升,在2002年初级产品的比例下降为8.8%,而工业制成品上升为91.2%。在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当中,在1980年,轻纺产品占出口总额的22.1%,机械和电子产品仅占4.4%。可是,到了2002年,中国出口的轻纺产品数额大幅度增加,但是在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只有16.3%。而机械和电子产品占的比重迅速上升为39%。从中国出口商品机构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的产业机构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出口

商品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开始,逐步向资本和技术较为密集的产品发展。出口商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近年来,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鞋帽等传统轻工产品向电子、机械、电机等领域扩展。出口汽车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进口汽车的数量。手提电脑、手机、计算器、电话通讯设备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且展示出了强劲的竞争力。

表1: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

总额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比例工业制成品比例1980 181 91 90 50.3% 49.7% 1985 273 138 135 50.5% 49.5% 1989 525 151 374 28.8% 71.2% 1990 621 159 462 25.6% 74.4% 1991 719 161 556 22.4% 77.3% 1992 849 170 679 20.0% 80.0% 1993 917 167 750 18.2% 81.8% 1994 1210 197 1012 16.3% 83.6% 1995 1487 214 1272 14.4% 85.5% 1996 1510 219 1291 14.5% 85.5% 1997 1827 239 1588 13.1% 86.9% 1998 1837 204 1632 11.1% 88.8% 1999 1949 199 1749 10.2% 89.7% 2000 2492 254 2237 10.2% 89.8% 2001 2660 263 2397 9.9% 90.1% 2002 3255 285 2970 8.8% 91.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第655页。

表2 中国出口商品中轻纺和机械电子产品比例

轻纺产品机械电子轻纺产品比例机械电子产品比例

1980 40 8 22.1% 4.4%

1985 45 8 16.5% 2.9%

1989 108 38 20.6% 7.2%

1990 125 56 20.1% 9.0%

1991 145 72 20.2% 10.0%

1992 161 132 19.0% 15.5%

1993 163 152 17.8% 16.6%

1994 232 218 19.2% 18.0%

1995 322 314 21.7% 21.1%

1996 284 353 18.8% 23.4%

1997 344 437 18.8% 23.9%

1998 324 502 17.6% 27.3%

1999 332 588 17.0% 30.2%

2000 425 826 17.1% 33.1%

2001 438 949 16.5% 35.7%

2002 529 1269 16.3% 39.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第655页。

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化和当年亚洲四小龙走过的道路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