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地理

合集下载

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
秦岭山脉东段的支脉
关:函谷关
三山:蓬莱 方丈 瀛yíng洲 五岳: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四渎dú:长江 黄河 淮水
济水 江淮河济为四渎 ——《尔雅》
我国古代常以阴阳构成地名;这种命名法的

指示作用
这种命名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地理
名 命名中的一个很普遍的规律;即以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或水为坐标来标识地名 在山的南面 或水的北面;就取名阳;在山的北面
关于
古诗文

名和字
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 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 啸一语
清代的宋端己;字耻夫: 出自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端居耻 圣明一句
清代的张孟词;字腾蛟: 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 词宗一语
清代的奚疑;字子复: 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乐夫天命复 奚疑一语
1自称姓名或名; 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 所轻视的人
幼时由父亲命名
2 称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 于礼貌和尊敬
成年男20;女15由父亲或尊长取字
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 阐明的作 用;因此又叫表字
白居易:字乐天 乐于顺应天命;引申为乐 于自己的处境而无忧虑乐天知命;故不 忧 ——《易·系辞上》
太阳
古代神话说太阳神叫羲xī和; 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 在天空驰骋 东曦指初升的太 阳
别称:银钩 玉钩 玉弓 弓月 金轮 玉轮 银盘 玉盘 金镜 玉 镜 银兔 玉兔 金蟾 银蟾 蟾宫 桂月 桂轮 桂宫 桂魄 广寒 清 虚 望舒 嫦娥 婵娟等
返回
天文 地理
之 地理
山川关隘ài名
江:长江 河:黄河 山:崤xiáo山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地区名
江表、江东、江南 江北、江左、江右
长江流域

河内、河外、河东 河西、河南、河北 山西、山东 关中、关内、关外
黄河流域

崤山 华山 太行山 函谷关 (西/东)
河内
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 黄河以南为河外。 河东 “河东”本是地名,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 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 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 带。 山东 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西河 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关西 函谷关以西。又称关内。
纪月
一年分四季,每季三个月, 分别称为孟、仲、季。
纪月 纪日

特殊称谓纪日法
★初一:朔 ★十五:望 ★十六:既望 ★月末:晦
返回
传 统 节 日 称 谓
元日----正月初一 人日----正月初七 上元、元宵-- 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两天 端午节--五月初五 夏至三伏 伏日----七夕、乞巧-- 农历七月七 八月十五 中秋----九月九 重阳节--夏至日、冬至日合称 至日----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日----年末 除夕-----



刘禹锡,字梦得:“锡”为“赐”之意, “禹锡”即“大禹所赐”之意,故字为 “梦得”。 秦观,字少游:“观”与“游”同义。


4.称谥号
谥号:周代才有的。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 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根据身前的品德行为 来定的。
姓 名 字 号
例子:周武王、范文正、靖节先生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例子:聊斋先生、饮冰室主人

讳称
讳 称
称大小便:更衣、出恭、解手 称死:
a.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 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b.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c.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 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 尊敬的人物的死。 d.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 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 老、故、逝、终等。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地理概况1. 中国古代地理环境中国古代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包括山地、平原、草原、沙漠、湖泊、河流等。

华北平原、江南水乡、川西高原、西北草原、西南高山等地形地貌多样。

2. 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丰富,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农业区,四川盆地、大盆地、大广平原等地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农业区。

3. 中国古代气候中国古代气候主要包括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寒温带气候等。

中国季风气候明显,南方多雨,北方多干。

二、世界古代地理1. 世界古代主要地理特征世界古代地理主要特征包括河流文明、地中海文明、中东地区沙漠草原、非洲的内陆盆地、东南亚的热带雨林等。

2. 世界古代主要自然资源世界古代主要自然资源包括黄金、铁矿、石油、原始森林、水资源等。

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和罗马等文明都是河流文明,依赖于河流的水源。

3. 世界古代气候世界古代气候主要包括冰川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季风气候等。

北极圈和南极圈是世界古代的冰川区,气候寒冷干燥。

三、中国古代地理学1.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古代、近世代。

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和认识,中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图、天文地理的研究,近世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球综合性地理研究的发展。

2.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地理学主要成就包括《山海经》、《大唐西域记》、《元代丹阳归经》等著作,对地球的分布情况、地球的形状等都有一定认识。

3.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学者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学者有章孝慈、郑和、郭守敬、徐霞客等,他们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世界古代地理学1. 世界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世界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古代、近世代。

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和认识,中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图、天文地理的研究,近世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球综合性地理研究的发展。

古代地理文言文常识 地区名

古代地理文言文常识 地区名

古代地理文言文常识地区名
古代地理文言文常识中,地区名通常会根据不同的地理特征、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来命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地理文言文常识:
1. 山南水北:在古代,山南水北是吉祥之地,因此常被用作地名。

如《诗经·小雅·信南山》中有“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2. 河东河西:古代以黄河为界,分为河东和河西两个地区。

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有“彭城之战,项羽击刘邦于河东”。

3. 山东山西:古代以崤山为界,分为山东和山西两个地区。

如《战国策·魏策》中有“越晋阳之关,阻漳、滏之险,北带燕云而南趋山东”。

4. 江东江表:古代以长江为界,分为江东和江表两个地区。

如《赤壁之战》中有“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5. 关中关西:古代以函谷关为界,分为关中和关西两个地区。

如《过秦论》中有“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6. 三秦:指关中地区,因项羽入关中后分封三王而得名。

如《赤壁之战》中有“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7. 燕赵:指河北地区,因战国时期燕国和赵国的疆域而得名。

如《鸿门宴》中有“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腻”。

8. 齐鲁:指山东地区,因战国时期齐国和鲁国的疆域而得名。

如《论语·雍也》中有“齐一变至于鲁”。

9. 吴越: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因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的疆域而得名。

如《柳毅传》中有“洞庭之阴,有大泽焉,名曰马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一、山川地理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四海:是我国古时所指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泛指全国各地。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

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

九州:《禹贡》中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

江左、江右和江东、江西长江整体自西向东注入东海,但自九江至南京这一段却近于南北走向,古代便以此段长江为标准来确定江的东西和左右。

所以江东和江左是一个概念,江西和江右是一个概念。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江左:即长江以东。

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关内、关外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相对者为“关外”。

城郭: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现在泛指城或城市。

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三晋、三楚、三秦:战国时晋分为三(赵魏韩),后人把原晋地称为“三晋”。

秦汉时分原楚地为西楚、东楚、南楚,即“三楚”。

项羽灭秦后,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封给秦的三个降将,后泛称关中地带为“三秦”。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赤县、神州:代称中国。

上古时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中国又指春秋战国时中原各诸侯国,后又泛指中原地区。

“国”则是古代诸侯王的封域。

九州、五服:九州九土是传说中的我国古代中原的行政区划,又可泛指中国。

八荒即八方。

五服之古代京畿外围的地方,每五百里为一区划,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五等地带,叫“五服”。

山东、山西: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西为山西。

关内、关外: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相对者为“关外”。

中原、塞外、江表:狭义的中原指河南省及其附近的地区,广义则指黄河中下游或全流域。

长城以北地区为塞外,又称塞北。

长江以南地区称江表,长江南岸苏南、浙江一带,又称“江东”,三国时为孙权统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5古代地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5古代地理

4、《佛国记》与《大唐西域记》
公元399-412年,东晋法显(姓龚,名字不详,法显是法 号,约公元337-422年)曾到印度、斯里兰卡等许多地方, 西行12 年之久,归国后于公元416年写成《佛国记》, 记述了西域、印度和南洋诸国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 是研究中亚和印度等的古代地理的重要文献。 唐代名僧玄奘(公元602—664 年)于公元627 年西行求 法,用了18 年的时间,经历了110 多个国家,行程5 万 余里。回国后按其口述编成《大唐西域记》,全面介绍了 所经诸邦和国家的面积、都城、气候、地形、水利、物产、 交通以及风俗习惯等,是研究西域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在世界地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1708-1718年,清初在全国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地测量, 测定了六百三十个经纬点,绘制了著名的《皇舆全览图》。在 实际上第一次用测量方法证明了地球为扁椭球形,对解决当时 世界上关于地球形状的争论产生重大影响。《皇舆全览图》还 第一次记载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
►1、州
历代行政区划 —— 元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 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7.府
►依唐代制度,大州称为府,因为这
些州都置有都督府或都护府。
►唐代府隶属于道,宋代府隶属于路,
元代的府,有的隶属于路,有的直
辖于中央。
►明清改州为府。
历代行政区划 —— 明
历代行政区划 —— 清
北接西伯 利亚 西北达巴 尔喀什湖
东北至黑龙江以 北的外兴安岭和 库页岛
西跨葱 岭
亚洲东部 最大的国家
东临 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 其附属岛屿钓 鱼岛、赤尾屿 等 南包南海诸岛

古代文化常识笔记

古代文化常识笔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笔记)第一节天文地理二十八星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牛、斗、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井、鬼、柳、星、张、翼、轸九州:冀州、青州、兖(yǎn)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河内:黄治以北的地区。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山东:指崤山以东。

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

关西:函谷关以西。

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些地区在长江之外)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第二节纪年纪时古人纪年法:(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纪月法: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古人纪日法: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十五日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古人纪时法:1、天色纪时法2、地支纪时法3、五更报夜第三节姓名字号姓:作为一种族号,他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族的称号,而是整个氏族或部落的称号。

名: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在古代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

字:是成年举行冠笄礼时,由来宾中的尊长代取的,用以表德,它与名有一定的联系。

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

号往往即兴而起,不一定和名之间有联系。

但号往往用一些漂亮或高雅的字眼,因此号又俗称雅号。

(古人自称名,称人称字。

平辈间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行为。

)谥号:帝王将相死后,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的称号。

第四节礼仪制度《周礼》中确定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基本结构,将“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吉礼:即祭祀之礼。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 • • • • • • • • • • • 六:礼仪习俗 1.年龄称谓 襁褓:婴儿。 孩提:2~3岁的儿童。 总角: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13岁女子。 及笄:15岁女子。 冠、加冠、弱冠:20岁男子。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岁。 花甲、平头甲子:60岁。 耆:60岁。 古稀:70岁。 耋:70~80岁。 耄:80~90岁。 期颐:100岁。 2.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 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 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人风"即"民风"。
• 一、人的称谓 •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 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 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 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 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 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 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 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 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 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 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 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 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 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 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 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 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 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 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 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 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 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miǎn)池。 《廉颇蔺相如列传》
河北、河南 河北、河南: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江南: 泛指长江以南。 泛指长江以南。 江左、江表: 江左、江表: 古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 古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故称 江南为“江表” 江表,又因位于长江之东, 江南为“江表”。江表,又因位于长江之东,所 以又称“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以又称“江东”,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五湖 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 (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
山东、 山东、山西 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古时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即秦国东边的中原地区。 古时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即秦国东边的中原地区。 比如《史记》常有山东豪杰如何如何,就是指的这层含义。 比如《史记》常有山东豪杰如何如何,就是指的这层含义。 古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古诗: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山东 关内、 关内、关外 汉朝前, 特指函谷关; 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 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阴阳: 阴阳: 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 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 山南水北。 阳:山南水北。 江河: 江河: 古代“ 专指长江, 专指黄河。 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称青龙: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角 南方称朱雀: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轸水蚓; 井 西方称白虎: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昴日鸡 毕月乌 觜火猴 参水猿; 奎 北方称玄武: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虚日鼠 危月燕 室火猪 壁水獝。 斗

古代文化常识(地理与职官)

古代文化常识(地理与职官)

古代文化常识(地理与职官)一、地理1、州:(1)尧时——分天下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2)舜时——(从冀州分出并州、幽州,从青州分出营州。

)分为十二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并州、幽州、营州。

(3)汉代——(中国疆土更大了,增加了交州、朔方。

朔方并入并州,改雍州为凉州,梁州为益州。

)分为十三个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并州、幽州、营州、交州。

(4)东汉——共有十三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并州、幽州、交州、司隶(直辖州)。

(没有营州多了司隶)(5)晋初——分为十九州:(和东汉比增加六州,把梁州分为雍、凉、秦三州;把益州分为梁、益、宁三州;把幽州分为幽、平两州;把交州分为交、广两州。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并州、司隶(直辖州)、雍州、凉州、秦州、梁洲、益州、宁州、幽州、平州、交州、广州。

(6)从汉到南北朝末,州基本上是监察区,有时也是行政区。

州的范围渐渐缩小了。

(7)唐代——全国共有三百多个州,是行政区。

(8)宋元——与唐代基本一致。

(9)明清——改州为府,所以有“兖州府”“扬州府”等名称,只留少数直隶州直辖于省,散州隶属于府。

2、郡:是行政区域。

(1)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著名的有陇西、颖川、南阳、邯郸、钜鹿、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河东、上党、太原、代郡、雁门、云中、琅琊、汉中、巴郡、蜀郡、长沙、黔中。

后来又增加了桂林、象郡、南海、闽中,共为四十郡。

(2)此后历代都有郡,但是区域变小了。

(3)隋代——取消了郡。

(4)唐代——州郡交替改变,都是行政区域。

(5)宋——废郡。

3、国:是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

国的区域略等于郡,所以“郡国”连称。

4、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略相当于汉代的州。

贞观年间,分全国为十道:(1)关内道,即古雍州;(2)河南道,即古豫、兖、青、徐四州;(3)河东道,即古冀州;(4)河北道,即古幽、冀二州;(冀州出现两次,表示是冀州的一部分)(5)山南道,即古荆、梁二州;(6)陇右道,即古雍、梁二州;(7)淮南道,即古扬州;(8)江南道,即古扬州的南部(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9)剑南道,即古梁州(剑阁以南);(10)岭南道,即古扬州的南部;开元年间,分为十五道:从关内道分出一个京畿道(治长安),从河南道分出一个都畿(治洛阳)。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常识考点,太全了!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常识考点,太全了!

1 .地区名【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 ,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大多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 ,泛指北方。

朔气指北方的风,也叫朔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

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部晋阳和京都长安。

【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

又叫“两京” 。

2.政区名【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 ,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神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中国古代地理知识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况、地理形势、地理分部等方面的内容。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地理因素一直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中国古代地理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是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况。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北与中亚各国接壤,南隔南海与东南亚诸国相望。

中国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临海洋,北有高山,南有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区域差异较大,使得中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尤其是土地资源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地理形势多样,主要特征是河流的纵横交错和山脉的纵横分布。

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流经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中国的灌溉、交通和水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山脉包括秦岭、太行山、华山、崂山等,这些山脉将中国划分为数个地理分区,形成了多样化的地理景观和资源条件。

接下来是中国古代的地理分部。

根据中国古代的地理特征,中国古代地理学家将中国划分为九州和三十六个郡县。

九州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九个行政区域,包括东北的冀州、幽州、并州,华北的青州、兖州、徐州,中原的荆州、扬州、荆南,以及四川的蜀州。

每个九州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政治经济中心和文化背景。

三十六个郡县是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由九州下分而来。

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地方,如河南洛阳、山东曲阜、陕西长安等。

这些地方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除了九州和三十六个郡县,中国的地理分部还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八达六合之说。

八达是指中国古代以农业为基础的八个行政区域,分别是中国北方的冀、幽、并、青、兖、徐,中国南方的豫、扬;六合指的是六个较大的地理区域,分别是中国的东、南、西、北、中、外。

这些地理分部的划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地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地理知识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况、地理形势、地理分部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地理因素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高中历史地理小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地理小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地理小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国家之一,而且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也有着独特的地理背景。

在历史地理方面,中国古代文明有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了解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古代中国历史地理的一些小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

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中心: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它们的政治中心也有一定的特点。

夏朝的政治中心位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而商朝的政治中心则位于今天的河南、陕西和山西一带,周朝的政治中心则位于黄河流域的西周地区。

这些政治中心的位置都在中国大陆的东部地区,说明古代中国政治的重心也是从东部地区开始形成的。

2. 古代中国的四大文明古国:古代中国有四大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中夏、商、周和秦。

这四大古国都位于中国大陆的东部地区,其中中夏朝的政治中心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一带,商朝的政治中心位于今天的陕西和山西一带,周朝的政治中心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一带,秦朝的政治中心则位于今天的陕西和甘肃一带。

3. 古代中国的重要农业区域:古代中国的重要农业区域有两大区域,一是华北平原地区,它主要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和山东等省;另一是长江流域地区,主要是包括今天的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苏等省。

这两个地区都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雏形。

4. 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位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它们分别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黄河流域地区是中国古代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地区,而长江流域地区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心。

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5. 古代中国的山川地理:古代中国的地理条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影响至深。

中国大陆主要有五大山脉,分别是秦岭山脉、太行山脉、大别山脉、连山和五岭山脉。

这些山脉地势险峻,对中国古代农业和交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同时,中国大陆还有三大河流,分别是黄河、长江和珠江,它们都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言文中文化常识之地理常识

文言文中文化常识之地理常识

文言文中文化常识之地理常识1. 地区名(1)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地理方位的名词。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和《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的“山东”顾名思义,指山的东面,这里“山东”之“山”指崤山。

(2)“江表英雄咸归附之”中“江表”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地区。

(3)“江东子弟”的“江东”是指长江下游江南一带。

(4)“沛公欲王关中”一句中,“关中”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5)“山东豪杰”中“山东”指的是函谷关或潼关以东的地区。

(6)河内指的是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内,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7)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蓝色部分为五关)以南的地区称为关中。

(8)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把居住在长江以南各地区的民族,统称为百越。

如“南取百越之地”的“百越”,也叫“四夷”、“诸越”。

所谓“四夷”,即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的合称。

(9)戎是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

汉民族自称夏。

2.政区名(1)八州与八荒,泛指中国。

(2)九州,在古代指天下,即冀州、充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3)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

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如《过秦论》中说“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4)汉代诸侯王的封域,称为国,是行政区,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

如《张衡传》中的“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5)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

宋代的路最初是负责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6)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后来成为正式的行政名称,简称省。

(7)县是古代地方基层行政区域。

(8)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同乡。

古代地理文化常识分类助记

古代地理文化常识分类助记

(一)地区名1.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赤壁之战》)2.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亮兄瑾也,避乱江东。

(《赤壁之战》)3.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群英会蒋干中计》)4.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 5.三秦指陕西一带地区,古代为秦地。

项羽灭秦之后,把秦地分为雍、塞、翟三部分,故称三秦。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山东指崤(Xiáo)山以东的地区。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鸿门宴》)有时“山东”也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货殖列传》)7.河北、河南分别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8.中国指中原地区。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 9.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10.岭南“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五岭以南地区,约今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相对中原地区来说,该地在五岭以外,故又称“岭表”。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食荔枝》)(二)政区名1.九州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己亥杂诗》)八州、八荒:泛指中国。

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2.六合上、下、东、西、南、北,泛指天下或宇宙。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过秦论》)3.四海古以中国四周有海环绕。

四海,等于说“天下”,泛指全国各地。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4.中州古地区名。

即中土、中原。

狭义的中州指今河南省一带,因其地在古九州之中得名。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永遇乐·落日熔金》) 5.郡行政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春秋战国诸国
❖ 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灭亡之后,出现三个强 盛的诸侯国。 韩 初都平阳(山西临汾),后南迁灭郑,徙都新 郑。 魏 初都安邑(山西夏县),后东迁大梁(开封), 开鸿沟发展水运。 赵 初都晋阳(山西太原西南),后南迁邯郸。赵 西北境已达山西内蒙一带,与游牧区接壤。
战国地图
三、历代行政区划
四、古代首都
❖ 唐代风翔府为西京,成都府为南京,河南府为东京, 太原府为北京
❖ 宋代开封府为东京,河南府为西京,应天府为南京, 大名府为北京
五、古代地理名称
❖ 中国,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 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 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淮南道:东临海,西抵汉,南据江,北距淮。 江南道:东临海,西抵蜀,南极岭,北带江。 岭南道:东南际海,西极群蛮,北据五岭。 剑南道:东连牂牁,西界吐番,南接群蛮,北通剑阁。
三、历代行政区划
❖ 元代10行省 陕西行省、辽阳行省、甘肃行省、河南江北行省、
四川行省、云南行省、湖广行省、江浙行省、江西 行省、岭北行省 ❖ 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省),合称15省:
古代地理
一、古老的“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 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二、春秋战国诸国。
❖ 齐 齐的疆域在泰山、沂蒙、鲁山山脉以北的濒海平原区, 都临淄。
❖ 鲁 泰山以南至江淮之间的江苏北部、安徽北,都曲阜。 ❖ 宋 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交汇地带,都商丘。 ❖ 卫 懿公时期迁都楚丘(今河南滑县),再迁帝丘。 ❖ 晋 都绛(山西翼城)后迁新田(曲沃)控制山西中南。 ❖ 郑 初封陕西华县,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西南)。。 ❖ 秦 初都雍(今陕西凤翔). ❖ 燕 都蓟(北京西南),后以下都(河北易县)为政治中心。 ❖ 楚 都郢(湖北江陵). ❖ 吴 都吴(江苏苏州),控制今江苏大部及安徽淮河以南. ❖ 越 都会稽(浙江绍兴),势力广及浙江、江西.
❖ 秦、汉、至隋——从郡县制到州。 ❖ 唐、宋——道与路。 ❖ 元、明、清——省制的形成与演变
.
三、历代行政区划
❖ 西汉十三刺史部(十三州): 豫州,监察区域相当今天的豫东、豫南、皖北、苏北 冀州,监察区域相当今天的冀中、冀南 幽州,监察区域相当河北北部、辽西、辽东、朝鲜半岛北部 并州,监察区域相当今天的山西大部及内蒙南部 凉州,监察区域相当甘肃全境、宁夏南部、青海西宁一带 徐州,监察区域相当今天的淮水下游南北、鲁东南 兖州,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区域相当今天的鲁中、鲁西南、豫 青州,监察区域相当今天的山东半岛 荆州,监察区域相当今天的两湖、豫南、黔、桂边、粤北 扬州,监察区域相当今天的长江下游、闽、浙、赣 益州,监察区域相当今天的川、滇、黔、陕南 朔方,监察区域相当今天的河套、宁夏 交趾,监察区域相当今天的五岭以南,直至越南中部
❖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 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
区称为关中。 ❖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
各地,统称为百越。 ❖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古诗文中的地理名称
❖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 《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 ❖ 《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 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
京师(北直隶)、南京(南直隶)、山东、山西、 陕西、河南、四川、江西、湖广(今湖北、湖南)、 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 康熙18个省:
直隶、江苏、安徽、山东、山西、陕西、甘肃、 河南、四川、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 东、广西、贵州、云南。
四、古代首都
❖ 首都在中国又称为京城、京都、京畿、京师等。 ❖ 商——商王盘庚迁都殷、西周——镐京、东周——
三、历代行政区划
❖ 贞观十道:
开内道:东距河,西抵陇坂,南据终南,北边沙漠。 河南道:东尽海,西距函谷,南滨淮,北薄於河。 河东道:东距常山,西距河,南抵首阳、太行,北边匈奴。 河北道,东并海,南迫于河,西距太行、常山,北通榆关、 蓟门。 陇右道:东接秦州,西输流沙,南连蜀及吐番,北界沙漠。 山南道:东接荆、楚,西抵陇、蜀,南控大江,北距商、华 二山。
东地区。 ❖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 《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 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 江东,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 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
❖ ❖
五、古代地理名称
❖ 山东,“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 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洛邑、秦——成阳、西汉——长安、东汉——洛阳、 西晋——洛阳、东晋——建康、隋——大兴、唐— —长安、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 都、明——顺天府、清——顺天府
四、古代首都
❖ 东南西北中国京都 东京(今开封,历史上又称“汴梁”)、东都(洛 阳,古又称“洛邑”) 南京(今南京,历史上又称“金陵”、“江宁”) 西京(今西安,历史上又称为“长安”,另有附近 同一地区的古都咸阳) 北京(今北京,历史上称为“燕京”、“北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