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授课人:正衡中学七年级历史组陈圆玉[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中的一课。
两宋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这种文明也反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特征就是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社会生活都丰富多彩。
宋代城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城市习俗多姿多彩,呈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孕育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本课紧承上课两宋经济,从社会各阶层的状况、乡村生活、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介绍宋代的社会生活。
[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和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浓厚(尤其是宋朝),有了一定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七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并且乐于分享。
因此,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以历史教材中的资源为依托,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老员外的幸福生活”这一情境,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使学生乐中学,激发他们对祖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对发达古代文明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融入老员外的幸福生活,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城市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四个女婿的回答,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生活状况。
通过分析有关史料和图片,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主要民间传统节日。
通过学生想象讨论、角色扮演,描绘宋代的城市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节日及风俗,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交流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城市风貌,体会宋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教学难点]培养分析史料(图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发挥想象感受宋人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了解宋代所创造的高度发达的文明。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情景创设法、问题探究法、资料研习法、图示法、小组讨论法、概括总结法番景象(出示《村童闹学图》)。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多媒体介绍“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赵匡胤在退朝后留下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罗彦环诸高级将领饮酒。酒至半酣,宋太祖对部下们说“朕若没有诸位,也当不了皇帝。朕虽身为天子,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当了皇帝之后,朕从来没有好好睡过。”此话令石守信等人大惊失色:“陛下为什么这么说,现在天命已确定,谁敢再有异心?”太祖曰:“谁不想要富贵?有一天,你部下一样对你黄袍加身,拥戴你当皇帝。纵使你不想造反,还由得着你们吗?”石守信等将领跪下磕头,哭着说:“臣等愚昧,不能了解此事该怎么处理,还请陛下可怜我们,指示一条生路。”宋太祖借机表达了自己让他们放弃兵权的想法,建议“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累积一些金钱,买一些房地产,传给后代子孙,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大臣们答谢说:“陛下能想到我们这事,对我们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
多媒体演示宋买眼药图。请同学们为它设计一条广告语吧。
过渡:我们可以看到宋代各阶层的人民社会地位都有所提高,生活也有很大改善。
二.乡村生活
宋朝绝大部分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我们来看诗人陆游给我们介绍的一个小村庄。
多媒体演示陆游的诗。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陆游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新部编本04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2、过程过方法: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宋代土农工商生活状况。
通过分析有关史料,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市民风貌。
通过学生间交流,介绍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的风俗,并与宋代主要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做比较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
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同学间协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等,培养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三、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通过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与现代家乡传统节日风俗比较,学习比较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两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城市文化达到了新的高峰。
宋代的习俗在中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士农工商宋代社会中,社会的主体为士农商阶层。
下面我来依次介绍一下这四个阶层:士是读书人,是国家官僚阶层在后备军;他们出身贫寒或出身中小地主家庭,有知识文化而政治地位。
他们若通过科举进入仁途,就是名正言顺的官僚阶层了。
当时很受尊重。
农是指种地为生的农户,有自耕农、半耕家和无地农民之分,自耕农有土地、农耕牛等,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半自耕农有土地但日子比较艰难;无地农民又称客户或佃户,承租地主的土地,基本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使学生对佃农和地主之间的关系稍做了解。
工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
商是行商之人。
由于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大兴科举制,重用文人。
各阶层的人都可以通过科举进入官僚阶层,就可以俸禄丰厚,生活优裕。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商人的地位开始提高,他们对经济发展起了桥梁的纽带的作用。
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宋代经历过陈桥兵变,有出现过“杯酒释兵权”,宋对武将是不信任的。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doc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屮学文科张晓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河民间传统节FI。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述故事,以故事将三块内容紧密联系。
(2)通过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增加感想认识。
(3)通过学生表演小品剧“榜下捉婿”加深学生对社会阶层的了解。
(4)通过辩论“农村好,还是城市好?” 将后两块内容重点突出。
(5)通过学生介绍现在的节日、节日的活动与宋代的节日对比,使学生体会宋代生活的丰富多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祖国传统节H的风俗和家乡节日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学生表演、辩论,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学习方式和品质。
教学盍难点重点;宋代多元文化的发展难点:古今传统节日的变化教学方法教法:讲解法、多媒体展示、比较法学法:角色扮演法、辩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的,课余文化生活中有喜欢体育运动的(哪些同学,请举手),有喜欢唱歌跳舞的(谙举手),有喜欢看电视、玩电脑的(请举手)。
看来我们的爱好还是很多种多样的,说明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那么我国古代的人民生活也这么丰富多彩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宋代去了解那时的社会生活吧。
二、讲授新课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啊?话说宋代有一个老财主,家财万贯。
年岁己高,却无儿养老,幸好有四个女儿。
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 到女婿家养老也行啊。
这天,正好是老财主的六十大寿,四个女婿都來贺寿。
(找四个同学上來配合)酒席宴上,老财主说「'我老了,打算把家产卖了,你们哪个孝顺,愿意招我,我就去跟你们哪一个过「四个女婿听了,都争着要老财主去。
老财主说:“你们也别争了,咱们以桌上的酒菜为题,说儿句话,我听着哪个说的顺耳,我就跟哪个去。
”大女婿当仁不让、摇头晃脑地说:(幻灯片,分别找同学读)“壶Z中有酒泱泱,碟中有菜乎香香;老泰山者,东床再生父母也……”老财主一听,用了Z乎者也,读书人啊,乂把自己比作再生父母,很是高兴,二女婿不服,打断他的话说:“大壶里倒酒你喝酒,大碗里盛饭你吃饭,吃不饱你再吃我带来的大鸡蛋!”三女婿说「'白瓷碗里盛鱼虾,青瓷盘里装西瓜,装不下还有我烧的大青花。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
两宋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事实上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
也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
宋朝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那时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大规模实际的运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等。
宋朝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等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后难比及的高度。
宋朝还发展起一门新科学,技术科学。
这些辉煌的成就与宋的综合文明有直接联系。
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
宋朝已经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
这种文明同时也反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特征就是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社会生活都丰富多彩,宋代的习俗承前启后,在中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宋代城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城市习俗多姿多彩,呈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孕育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本课紧承上节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从社会各阶层的状况、乡村生活、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介绍宋代的社会生活。
【学情分析】学生到了七年级下学期这一阶段,已经从课堂、影视、书刊等各种渠道拓宽了自己的知知识面,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
这一时期,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也有所增强。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跨入青春期,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肯定和赞许。
所以他不喜欢课堂上结论式的教诲,希望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由自己得出结论。
但由于本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知识素养参差不齐,再加上学生从影视、小说中获得的有一些知识是偏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教学设计】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1、宋代士人为什么会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呢?
2、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3、阅读两则材料,说说宋朝的城市风貌。
学生活动(四):快乐小结
1、教师总结全文;
2、学生进行朗读记忆。
学生活动(五):练习展示
1、《学考精练》第29页
2、课堂小测
板书设计:
1、宋代社会统治阶层:皇室、官僚、地主
2013学年七年级(பைடு நூலகம்)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伦教汇贤中学苏明月
课标要求
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宋代社会乡村生活、市民风貌。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步骤
设计意图
环节一:Show time 之情景剧
以情景剧的形式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一):小组合作
2、士人——“重文轻武”政策
3、乡村生活——节日丰富
4、城市娱乐——瓦舍
让学生表演,增加趣味性和调动学生的兴趣。
自主预习,熟悉教材,初步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由小组集体展示,突出小组学习。
△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组合作,进行讨论;
△促使学生真正动手与动脑,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5、宋代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南宋都城______都市人口超过百万。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_________人户编定为____________,依据拥有房屋等______的多少分为十等,单独管理,他们成为城市的_______。市民中有_______、_______、雇工以及下层知识分子等职业和等级之分。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完美版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史料学习,使学生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
(2)通过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宋代社会乡村生活、市民风貌等,培养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难点:通过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与现代家乡传统节日风俗比较,学习比较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两宋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这种文明也反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特征就是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社会生活都丰富多彩。
宋代作为我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的节日风俗,呈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刺激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本课紧承两宋经济,从社会各阶层的状况、农村生活、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介绍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板书设计】第十三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士:读书人农:农民社会阶层工:手工业者商:商人丰富乡村生活传统节日多姿多彩:元旦、寒食、冬至多彩文化生活形式多样的城市居民主体:坊郭户(非农村户口的城市居民)官僚、商人、雇工、下层知识分子社会文化生活瓦舍(娱乐场所)勾栏(演出场地)生活体育运动蹴鞠(足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的家乡敦煌的莫高窟之所以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是因为它是融建筑、彩塑和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宝库,谁为同学们介绍一下莫高窟的概况?(多媒体展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建筑、彩塑和壁画的影像资料。
『教师讲述』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其中宋代开凿的洞窟就有45个,在洞窟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又反映当时社会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中外使者交流盛况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等的画面,是研究宋代历史的宝贵资料,在这座“墙壁上的图书馆”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掠影。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案教案
第 13 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班级:姓名:学号:
主备人:刘蕾参加者:郑碧丽王柏英胡婉辉审查人:郑碧丽【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下边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认识宋朝士农工商的生活情况。
2.认识宋朝的农村生活和市风气采和民间传统节日。
【课前预习】
请你仔细阅读教材70-73 页“士农工商” 、“农村生活” 、“城市风采”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以下问题:
1、宋朝的社会阶层(请同学们经过预习课本,达成以下表格,并在书籍上圈划出有关内容)阶层基本情况
社会主士农工
体商
统治
阶层
2、农村生活(请同学们趁着清明节放假,对身旁的节日进行检查,联合书籍,达成以下问题)
(1)宋朝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此中最受重视的节日是哪些呢
(2)宋朝节日哪些保存到了今日你知道这些节日的来历吗今日我们又是如何过这些节日的呢,和宋朝有什么不一样赶忙检查一下吧。
3、城市风采:下边横轴里的资料分别表现的是宋朝城市生活的哪两个方面请你详尽说一说宋朝的城市风采。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兰州52中学李世兵【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教师解说:宋朝,金戈铁马,王朝飘零;诗词歌赋,楼台扇底。
的确,作为一个国家,宋朝是软弱的,而作为一个文化年代,宋朝始终是中国的一个高峰。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乘着“穿越时光旅行社”的“快乐大巴”,近距离感受宋朝生活。
出示幻灯片:(好消息)【讲授新课】在旅行正式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先对宋朝的基本社会情况做一了解。
出示幻灯片:旅游攻略一(小组讨论:完成学案)出示幻灯片:(两宋的社会阶级、乡村生活和城市风貌)教师总结:通过学案我们了解到,宋朝社会的统治阶级包括(学生回答:皇室、官僚、地主),社会主体是(学生回答:士、农、工、商),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
农民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断丰富和改善。
城市居民的主体称为(学生回答:城郭户),主要以(学生回答:官僚、商人、雇工及下层知识分子)为主。
宋朝市民喜爱的体育运动是(蹴鞠),娱乐的场所称为(瓦舍)。
出示幻灯片:旅游攻略二(角色扮演:加深了解《为老财主选女婿》)学生活动:找同学扮演老财主的四个女婿,并朗读四个女婿说的话。
让学生判断四个女婿的身份。
为老财主选出称心的女婿。
教师:分析“士”的社会地位。
提问:(出示幻灯片:宋代科举考试图、在宋代,士会被轻易处死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教师过度:看来同学们对这次旅游充满信心,对宋朝的社会情况已做了基本了解,那我们就出发吧!出示幻灯片:(好消息)教师:欢迎大家参加“穿越时光旅行社”组织的这次“两宋之旅”活动。
这次旅行,将由小李老师为大家全程服务。
出示幻灯片:(第一天行程)教师:我们将乘坐“快乐大巴”去感受宋朝的乡村生活。
教师解说:初春的早晨,薄雾弥漫,枝叶萌动的小树林里,农田初绿。
数间农舍掩映,阡陌纵横,一片优雅。
此情此景,小李老师不禁想到了辛弃疾的一首词:《西江月》出示幻灯片:(辛弃疾《西江月》)教师解说:各位同学,我们的“快乐大巴”已经到赵家庄了。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案(通用2篇)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案(通用2篇)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案篇1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案教学目标通过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通过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培养同学协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的学习品德。
本课重点教学过程1. 宋代的统治阶级是哪些?2. 宋代士、农、工、商的情况是怎样的?士:农:工:商:3. 宋代的乡村节日有哪些?每一种节日里人们会干什么?4. 宋代城市情况怎样?人们平时会干什么?巩固练习1. 瓦舍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 )a. 士大夫的提倡b.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c. 城市的繁荣d. 达官贵人的需要2. 宋代人最重视的节日是 ( )a. 元旦b. 元宵节c.端午节d.中秋节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案篇2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一、学习目标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等。
难点:比较宋代与现代传统节日的风俗。
三、课堂学习课前准备:1.宋朝开国后实行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2.宋代的地主阶层占有大量田地,靠剥削为生。
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农和农,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
3.宋代大部分官营、私营的手工业作坊都使用雇佣,作坊主按契约支付给一定数量的工钱。
4.宋代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他们成为城市的主体。
一. 学习过程1.士农工商阅读课文,概括宋代有哪些社会阶层?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如何?哪些是统治阶级?哪些是被统治阶级?2.乡村生活阅读课文,宋代民间有哪些传统节日?与今天的传统节日做个对比。
简单概况乡村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状况。
3.城市风貌阅读课文,概括宋代城市特点,对比唐长安图和北宋东京图,看看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点。
二.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a.宋代城市中的瓦舍是固定的娱乐场所b.宋代城市风行蹴鞠之戏c.宋朝多数农民不能够维持温饱生活d.宋代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2.北宋的都城是()。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案
11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讲学稿【学习目标】 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学习重点】 宋代的乡村生活和传统节日风俗。
【学习难点】宋代的乡村生活和传统节日风俗。
【知识梳理】1.宋代统治阶层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 宋朝开国后实行__________的国策,________普遍受到尊重。
相当部分官员来自________。
3.农 _____占有大量土地,靠剥削_______为生。
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土地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另一部分是租种别人的土地的_________。
4.工 宋代大部分手工业作坊都使用____________,作坊主按照契约支付给工匠一定数量的工钱,工匠身份____________。
5.商 宋代商人按照规定向政府__________,他们的经济活动对______________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自身的____________也发生了变化6.宋代民间重要的三大节日: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南宋都城_____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
宋朝政府将规定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_________。
______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反映了________的欣赏趣味。
【合作探究】《清明上河图》局部【课堂自测】1、对于宋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所以知识分子受到普遍的社会尊重B 、在宋朝大部分农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C 、宋朝的手工业者基本上都能按契约领到工钱。
身分也比较自由D 、商人按照规定向政府交税,自身的地位也得以提高2、北宋东京城内“瓦舍”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 、市民阶层的壮大B 、农民的需要C 、士大夫的提倡D 、达官贵人的需要3、下列有关宋代社会风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饮茶之风开始盛行B 、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C 、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称之为“瓦舍”D 、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敬4、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①会子 ②蕃坊 ③瓦舍 ④岁币 ⑤互市A 、①②④⑤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⑤6、此图和下列哪一项有关?A 、科举考试B 、清明踏青C 、瓦舍娱乐D 、蹴鞠游戏问题:1. 这幅绘画作品出现在宋代,其作者是谁?它描述的是哪个城市的商业繁荣情况?2. 从这幅图可以发现街上有卖艺谋生的,也有经营各种商业活动的。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银川十五中学历史教师:胡明《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教材说明:这是历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节课,用一课时。
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两宋时期是继隋唐盛世之后,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出现了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
宋代的习俗承前启后,在中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教材从宋代社会各阶层状况、乡村生活以及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展现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和习俗,可以从一个侧面,进一步认识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
在此基础上,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习中国历史的兴趣。
学生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自学、交流、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但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大多是一些感性的认识,对古代的社会生活习俗比较陌生。
因此,要求教师从学生的体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内容。
设计理念:本课力求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内交流、讨论、探究以及历史短剧、故事和相声表演等活动,积极投入本课的教学之中,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教材、编演历史短剧了解宋代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创造表演机会,展示学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讲故事、搜集资料、小组交流与讨论等形式,认识宋代民间节日的由来,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渊源,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相声表演,设计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宋代城市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4、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学习法,通过知识的积累和情感体验,逐步形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学会比较学习法。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新部编本07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课 题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通过教科书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通过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
3.小结
五、课后练习
1.宋朝的统治阶层不包括( )
A.皇室 B.官僚 C.地主 D.中上层工商业者
2.宋朝的农民包括( )
①手工业者②自耕农③半自耕农④工商业者⑤佃农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3.南宋时期,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是( )
小组讨论交流
6.宋代流行的娱乐活动有蹴鞠之戏,瓦舍中有傀儡戏、杂技、角抵戏、滑稽戏、影戏、说唱、歌舞等。
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等。
作业设置
课后习题检测
教学反思
等级评价(ABCD)
检查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出示教学目标
布置自学任务,出示自学检测。检查测试
1.皇室、官僚、地主、重文轻文、士人、科举考2.C
3.C
4.C
5.A
学生看书复习2分钟,回答提问
4、交子、蕃坊、蕃市、蕃学
读学习目标
学生用10分钟时间自学,并完成自学检测。回报自学内容。
2.自耕农、半自耕农、佃户、雇佣、契约。4.坊郭户、瓦舍
1.宋代的统治阶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朝开国后实行_______的国策,_______得到普遍的尊重。相当部分官员来自于_______,各级官员俸禄丰厚,生活十分优裕。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英语教学中怎样带动后进生帮助后进生学英语是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
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后进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毅力。
怎样做好带动后进生的工作,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构建和谐环境,培养学习热情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学生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
因此教师在对待后进生上,要特别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迁怒、急躁,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人自尊的语言,以防损伤他们的自信心,挫伤他们的学习热情。
针对后进生普遍缺乏自信心的情况,每次单元测验,我都将成绩有进步的后进生名字提出来及时表扬,让他们也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
还有一部分后进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我将教材化难为易,精讲多练,争取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让他们敢于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体。
另外,我还尽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二、查找分析原因,对准问题入手后进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
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应具体学生具体分析,逐个解决。
如我班后进生中,有一部份学生是因为父母离异而性格内向、孤僻,并伴有自卑心理,导致学习成绩落后。
我主动找他们谈心,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并动员家长主动过问、关心自己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最终,这些学生的性格都发生了根本改变,学习成绩也逐步得到了提高。
还有的后进生成绩差,是因为没有学习目标。
针对这种情况,我指导他们制定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而且经常检查他们的目标实现情况,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英语是交际工具,是一门实践技能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反复模仿、训练运用。
大多数后进生学习不主动,怕吃苦,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加深,他们会认为整天叽哩呱啦地读啊、记啊太没有意思了。
对此,我采取了如下的方法。
1.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习兴趣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是历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节课,用一课时。
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O两宋时期是继隋唐盛世之后,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出现了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
宋代的习俗承前启后,在中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教材从宋代社会各阶层状况、乡村生活以及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
展现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和习俗,可以从一个侧面,进一步认识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
在此基础上,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习中国历史的兴趣。
学生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交流、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但初一学生的学习大多是一些感性的认识,对古代的社会生活习俗比较陌生。
因此,要求教师从学生的体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内容。
设计理念:本课力求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动手制作和课内交流、讨论、探究以及历史短剧和相
声表演等活动,积极投入本课的教学之中,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教材、编演历史短剧了解宋代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创造表演机会,展示学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搜集资料、小组交流与讨论,分组竞赛等形式,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并与宋代民间节日习俗进行比较,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精神与
竞争意识。
3、通过出示自制挂图,引导学生比较“北宋东京城'‘和“唐长安城"的异同,并以东京城为例,分析宋代城市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4、通过相声表演和展示学生仿制的古代足球,设计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宋代城市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5、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学习法,通过知识的积累和情感体验,逐步形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学会比较学习法。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⑴通过查找书籍、报刊等,以及社会调查,搜集家乡的节日习俗活动等资料。
⑵阅读教材,编练历史短剧“宋代的士、农、工、商”和相声“看戏趣事"o⑶动手仿制古代足球一蹴鞠。
2、教师准备:
⑴挂图《清明上河图》、自制挂图《北宋东京平面图》、《唐长安城平面图》。
⑵编导历史短剧“宋代的士、农、工、商”和相声“看戏趣事”O
教法、学法:比较学习法、读书指导法、分组竞赛法、小组讨论法、表演法、动手制作
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挂图《清明上河图》(局部)首先请学生注意观察图画,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这幅画的名称,进而启发学生思考:“这幅画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社会面貌?" “你想深入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和习俗吗?就让我们打开宋代的史册,去探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授:
㈠、表演历史短剧,了解宋代社会各阶层欣赏历史短剧表演“宋代的士、农、工、商” O 历史短剧:“宋代的士、农、工、商"(见附录一)首先,请一位同学担任主持人,朗读解说词,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情景等),接着,四位表演者“士”、“农”、“工”、“商”依次出场,分别做自我介绍以及生活近况等。
其他同学在欣赏短剧表演的同时,思考宋代有哪些主要社会阶层,他们的生活状况怎样?
通过表演历史短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展示了学生的表演才能,了解宋代主要社会阶
层的生活状况,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㈡、分组交流、竞赛,比较家乡节日习俗与宋代节日习俗的异同。
教师指导学生划分小组,把全班学生按6〜8人一组,分为六组,根据课前收集的现代家乡传统节日习俗的材料,先在组内交流、整理收集的材料,然后,每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分组竞赛依据各小组收集的家乡节日及习俗的多少、质量、表述是否清楚以及小组合作的程度等,最后判定优胜组。
最后,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家乡的节日风俗与宋代民间节日风俗的异同。
这些做法,可以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比较法分析问题、交流与合作
的精神以及竞争意识。
㈢、比较、分析宋代城市的特点,通过相声表演、展示仿制的古代足球,了解宋代的城市风貌。
教师出示自制挂图:《唐长安城平面图》和《北宋东京平面图》。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北宋东京城与唐长安城的异同,并以北宋东京城为例,分析宋代城市的特点。
例如,城市格局上,打破唐代严格的市坊制,出现了市坊混杂的局面;经商的时间上,打破了前代都城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等。
欣赏相声表演:《看戏趣事》。
(见附录)请两位学生表演相声“看戏趣事”,其他同学欣赏表演后,请学生说出宋代都市的固定娱乐场所的名称,这段相声表演反映了宋代城市还有什么特点?
然后,请学生展示自己仿制的古代足球,介绍宋代的体育活动。
通过以上做法,使学生在笑声中感受宋代城市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㈣、课内探究:说一说宋代有哪些娱乐活动还保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今天的娱乐活动与古
代相比有什么变化?
三、总结、归纳、拓展、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小结本课内容,归纳宋代的主要生活
习俗。
课后探究:写一篇有关家乡节日风俗的小论文。
通过以上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掌握比较学习法,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馈:本课教学后,学生对宋代的社会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短剧表演特别感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表演欲望,学生对相声表演和仿制古代足球的做法也津津乐道,增强了后续学习的动力。
本课教学中,还存在教师“导”和学生“演”的痕迹,教师预设好教学思路,学生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内容的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讲授者、表演者、创造者。
附录一:历史短剧:“宋代的士农工商"
(解说词):故事发生在宋朝时,一个风和日丽的初春时节。
午后,汴京的大街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人群中走来了四位不同身份的人一一士人、农民、工匠、商人,他们在街巷里不期而遇了。
(台词)士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张生,饱读诗书,闻名乡里。
如今,皇恩浩荡,广纳天下贤士。
今日进京赶考,来此茶楼小憩,他日必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农民:我李二,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整日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勉强过活。
今日进城,混杯茶喝。
工匠:我王五,靠自己的手艺吃饭,别人雇我做工,干一天给一天工钱,如不顺心,还可以干点别的,倒也自在。
商人:我刘四爷,经营酒楼,常年宾客如云,可谓富贾一方。
今闻又逢科举考试,来日张榜之时,我将备车,“榜下捉婿” O
附录二:相声:“看戏趣事” o甲:今天,我为大家讲段故事。
乙:讲个什么故事?
甲:讲的是宋朝时去瓦舍看戏的事。
乙:去瓦房?有啥好看的。
甲:真没文化。
这瓦舍是宋朝城市里的娱乐场所,内设茶楼、酒肆、店铺,还有
供演出的勾栏呢。
乙: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说。
甲:话说,这一天开封府属下有个村民去看戏。
乙;看的是什么戏?
甲:看的是一场三国戏。
当听到刘备失败,就有人蹙眉流泪;听到曹操被打败,就有人欢庆畅快,喜形于色。
乙:看完戏,还发生什么事?
甲:散场后,这村民意尤未尽,回来的路上见到一箍桶匠,就拿起他的桶戴在头上’乙:他把桶戴到头上做什么?
甲:他模仿戏中的造型问:“我比刘先生如何?”
乙:接下来情况怎样?甲:那箍桶匠十分恼火,将他告上衙门。
乙:那结果如何?
甲:县官问明情况后,宣布:念你是年少无知,回家好好反省,下不为例。
乙:哎哟,看戏竟能引发官司啊。
第十三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参赛类别:教单位:大连市第六十二中学姓
名:谭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