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合集下载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7篇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7篇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7篇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

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

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

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

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

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能。

二、学情分析: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

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三、设计理念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教师在这节课打破教材结构,合理重组内容,使整个课堂既充实、严谨,又增强了科学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弹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弹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弹力》王群郑慧玉刘二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本文以高中物理必修1的“弹力”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和学情分析《弹力》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弹力概念形成及弹力方向的确定是本节的难点和重点。

对于胡克定律的教学,学生已知道弹力与其形变量的定性关系。

引导学生在原认知基础上设计实验“探究弹力的大小与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构建新知识,让学生动手体验,从定性认识出发,猜想其定量关系,通过实验探究,总结规律,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互助意识,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高一学生,在初中对弹力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了解弹力的具体表现。

在高中教学中要进一步帮助学生对弹力深层次的理解。

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其方向的判定,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把握的问题。

本节课通过“知识内容”“思想方法”两条主线贯穿整节课,精选生活中实例,运用形象直观的实验降低难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确定1.通过认识常见的形变,构建弹力概念及产生条件;2.在典型事例中分析归纳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示意图;3.通过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了解科学研究方法;4.了解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设计本课以理解变形、弹性的定义和条件、判断弹性的方向、胡克定律四个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环节1:游戏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师:同学们的家乡连云港是个美丽的港口城市(PPT展示图片),近几年发展很快,对外贸易需求量大,外语使用频繁,今天我们来做个猜单词小游戏,猜猜下面几个单词的中文意思:(从几个物理词语的英文表述入手)1.force 力2.limit 极限、限度3.deformation 形变4.elastic 有弹性的elastic这个形容词可以与其他几个单词组合,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表示什么意思呢?elastic deformation:弹性形变;elastic limit:弹性限度;elastic force:弹力,就是今天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案(精选5篇)

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案(精选5篇)

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案(精选5篇)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案精选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二、观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课堂达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三、阅读课本“功的计算”部分的内容,然后填写下列空白.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 -----_________( )F----____-----_________( )S----____-----_________(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 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且1J=_____Nm【典型例题】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则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五、拓展提升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J.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为_______J.3.马拉着质量为2000kg的车在平路上前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_______m.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5.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J,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J.7.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A 6×103JB 9×103JC 3×104JD 3.9×104J8.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A 750JB 150JC 没有做功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9.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A 拉大车做的功多B 拉小车做的功多C 拉力对两车做的功一样多D 无法比较10.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计算公式W=FS( )A 只适于甲B 只适于乙C 只适于甲和丙D 甲、乙、丙都适用11.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案精选篇2一、基本情况分析: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教案精选篇3教学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高中物理无生课堂教案

高中物理无生课堂教案

高中物理无生课堂教案
课题:电磁感应
课型:无生课堂
时间:一节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3.能够解决相关的电磁感应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掌握。

难点:应用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示波器。

2.学生复习相关知识,准备互动环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并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原理和公式。

2.举例说明电磁感应的应用。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解决相关问题。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无生课堂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加灵活地理解和应用电磁感应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供参考】。

物理教师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物理教师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物理教师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篇一:物理教师教学设计案例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二力的合力、3、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通过作图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请一位同学提起重为200N的一桶水,请分析该同学施加的提水的力为多大?然后请两同学一起提起水桶,分析提水桶的有几个力?从效果上看跟刚才用一个力提一样吗?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是说明几个力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举例:用两条细绳吊着日光灯、很多只狗拉着雪撬前进。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体会一个力可以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启发引导同学找出这些例子的共性,给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进行新课一、共点力的概念:1、什么样的力是共点力?2、你认为在掌握共点力的概念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3、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出示图片:大吊车吊起物体;人担水;举重;比萨斜塔等。

吊车吊起物体时钩子受的力为共点力吗?人担水时担子受到的力为共点力吗?举重运动员举起的重物受到的力为共点力吗?比萨斜塔受几个力作用?它们是共点力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共点力的合成。

二、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今天我们着重研究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已知二个分力求合力)A、两分力同向合力为两分力之和,方向与两分力同向。

引导学生理解。

B.两分力反向合力为两分力之差,方向与两分力反向。

力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力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力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引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效。

本文将以“力大单元”为题,为教师们提供一份优质的教学设计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教学背景分析:本学期物理课程中的力学单元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建立同学们对力学基本概念的了解和运用能力的基础。

力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在教学中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实验和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力的概念,能够正确地描述力的性质和作用。

- 掌握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力的公式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 理解力的平衡和合力的概念,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乐于探索的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荣誉感,提高学生对集体荣誉的重视程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 力的概念和性质,能够正确地描述力的作用。

- 力的计算方法,通过运用力的公式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 力的平衡和合力的概念,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2. 难点:- 力的平衡和合力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 如何运用力的公式解决物理问题。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1. 教学内容:- 力的概念和性质。

- 力的计算方法。

- 力的平衡和合力的概念。

2. 教学过程设计:a) 导入部分(10分钟):- 利用课堂上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力的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和性质。

b) 知识讲解(30分钟):- 通过课件和板书,详细讲解力的概念和性质。

- 介绍力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运用力的公式解决物理问题。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1.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设立新课程标准教学研究,共同研究,促使课程改革。

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⑴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⑴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⑴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⑴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

认真学习洋思经验,借鉴洋思中学三级备课做法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3.组织每位教师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魅力课、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本学期开始实施《初中物理课堂差异性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负责人:___,《初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负责人:___,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

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四、加强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的质量初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和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二一、指导思想: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以课程标准和考试手册为依据,以“减负增效、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优质教学为追求,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围绕这题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

中学物理教学策略设计案例分析7篇

中学物理教学策略设计案例分析7篇

中学物理教学策略设计案例分析7篇中学物理教学策略设计案例分析7篇为保证教学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收藏转发。

中学物理教学策略设计案例分析(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课前复习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各有什么特征?其微观结构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我们去商店购买粮食、蔬菜、水果时,我们关注的是物质的量的多少?售货员要用秤称量货物的质量的大小。

在物理学里,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质量有什么特性?如何利用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1、质量①定义:在物理学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m表示。

注意区分“物体”和“物质”的概念。

②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1kg=103g,1g=103mg,1t=103kg③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学生阅读P12“科学世界”。

规定4℃时1dm3的纯水的质量为1kg。

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这个标准千克原器也叫“档案千克”。

④认识一些物体的质量(P9)2、质量的测量①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实验室用)磅(秤)、杆秤(生活中用)②认识天平:底座、支架、横梁、平衡螺母、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称量,感量。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合集八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合集八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合集八篇)【篇1】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压力及其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

③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

压强的概念统领全章、贯穿全章,因此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得出压强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关键:实验的成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探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压力效果的实验就显得特别重要。

4.教学媒体:图片及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意识,学生完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绝大多数学生能从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会对获得的信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教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了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方法,并且能按照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结合学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的学法主要有观察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自学法等。

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

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获得对压强概念的深入理解。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案例5篇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案例5篇

新课标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案例5篇新课标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案例1一、教学目标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功和能的关系,为学生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知识,为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原理的名称。

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须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认识,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入到十分明确认识“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认识。

三、教具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结合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如果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和哪些力做功有关呢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要求学生回答。

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

大量现象表明,许多物体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

例如从车站开出的车辆、起飞或降落的飞机、打入木块的子弹等等。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2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2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2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

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6篇)

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6篇)

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高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教师教学水平的核心。

为了进一步推进老店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我校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巧家县老店中学“善学八步”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学生具体情况,引领我校物理课堂教学,特制定此方案:一、我校物理课堂教学现状我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在借鉴它校的基础上已有雏形,如巧家县第三中的教学六环节“一导、二标、三学、四练、五展、六收”,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为深化高效课堂建设,进一步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引领课堂改革,决定实施中学物理《“善学八步”导学案》,以点带面,整体提高全县的高效课堂建设。

二、《“善学八步”导学案》指导思想中学物理《“善学八步”导学案》立足全县物理教学实际,反思课堂教学的实践,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力求在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法学法、优化课堂结构、融洽师生关系、深化实验、自主学习、当堂达标等关系课堂教学成败的几个关键点上实现突破,创建高效课堂。

三、《“善学八步”导学案》的基本理念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高效课堂要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的发展达到最大化,做到优质、高效、低负、低成本。

高效课堂的生命是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共同生长。

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手段是互动—包括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互动明确目的,发挥主动;通过互动进行交流,共享经验;通过互动进行探究,深化思维。

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

高效课堂的发展动力是教师的不断反思与创新—教师要具有主体意识,富有创新精神,进行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范本(四篇)

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范本(四篇)

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范本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我区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克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德城区教育局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我区物理学科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基本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流程如下: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三、实施内容和策略1.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备内容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

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2)备学生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3)备训练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教材,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物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

物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

物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物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高中物理微课案例分享教案

高中物理微课案例分享教案

高中物理微课案例分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光的折射定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直尺、尺规、平面镜、注水容器等。

2. 实验安排:安排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3. 教学PPT:准备相关的PPT幻灯片进行讲解。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现象。

2.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折射现象。

3. 理论讲解:通过PPT幻灯片进行折射定律的理论讲解。

4. 实践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实践,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具体的折射定律。

5.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的习题,巩固学习内容。

2. 思考光的折射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微课的教学,学生对光的折射定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操作也能够提高学生
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也有所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

初中物理精彩教案范文

初中物理精彩教案范文

初中物理精彩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振动与声音的关系,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条件,固体、液体、气体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

2. 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如敲击物体、吹奏乐器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

2. 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振动与声音的关系,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实验演示: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观察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进一步巩固声音的产生原因。

4. 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情况,分析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探讨声音传播的原理。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拓展性问题的思考。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中学物理表教学设计5篇

中学物理表教学设计5篇

中学物理表教学设计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1一.基本说明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2.教学内容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4)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内容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3.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4.设计思路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 ?从而引入新课.方案二: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推进新课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及时指导和协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具体说明.(1)提出问题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具体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教师可以予以引导:如果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显然,它们吸收的热量必定相等.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吗?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技术条件予以控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实验提供了基础.(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这仅仅是一个实验计划而已,还要具体设计怎样实现这些要求.具体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量;升高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因此要用两个相同的加热源(如相同的酒精灯,但从安全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另外,装水和砂子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通过观察水和砂子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此外,砂子需要不停搅拌,否则会受热不均匀.实验中也可选用水和煤油(或酒精.色拉油)对比进行研究,可以省去搅拌的麻烦. 但煤油.酒精和色拉油均属易燃品,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由此看来,本实验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可以直接采用教材上的,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不管采用哪种,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弄清表格中各行各列表示的含义,包括其中的单位等,这是以后阅读.使用和设计表格必备的知识.实验的步骤要让学生自己设计,以锻炼他们设计实验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兹举一例,仅供参考:①按照图_.3-1和图_.3-2所示,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等组装两套器材;②用天平分别称取1_g水和砂子,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③记录水和砂子开始时的温度;④同时对水和砂子加热,记录在加热1 min.2 min.3min……时水和砂子各自升高的温度.本实验的操作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同组学生互相配合,对实验结果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只要能得出定性结论即可.(3)分析与论证学生实验取得数据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质量相同的水和砂子,升高相同温度时,加热的时间长短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描述结论时,初学的学生不一定能做到简洁而准确,只要能大致地将问题表达清楚,就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但教师一定要规范描述到〝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水吸收的热量比砂子吸收的热量多〞.二)比热容比热容的定义可以直接给出,但教师要引领学生解析其中的关键词及其含义.如为什么要限定〝单位质量〞〝温度升高1℃〞,这是因为比热容是以热量来定义的,而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有关.比热容是初中物理出现的一个由两个以上物理量来定义的物理概念,教师对概念的表述与单位的教学都要充分估计学生认知的困难,把铺垫和引导做得细一些.对于比热容的单位,要结合阅读数据表〝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明确其含义.因为热量计算公式课标没有要求,教学不必要补充传统教材中的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不引入相关计算,而是把重点放在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上.通过阅读数据表,要求学生知道水的比热容,会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这里可以设计学生讨论交流活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常用热水来取暖?汽车中为什么用水来做冷却剂?这些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应先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然后汇报辨析,教师梳理总结.对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教师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其两方面的含义:质量相同.升高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来作发动机的冷却剂;质量相同.降低的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季常用热水来取暖.三)热量的计算展示问题1:①1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学生很容易即可得出:吸收的热量Q1=4.2_1_ J.展示问题2:2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学生讨论得出:吸收的热量Q2=2_4.2_1_ J=8.4_1_ J.展示问题3:2 kg水温度升高50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学生讨论得出:吸收的热量Q3=50_8.4_1_ J=4.2_1_ J.展示问题4: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成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得出: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计算公式:Q吸=cm(t-t0).学生自己推导得出:物体放出热量计算公式:Q放=cm(t0-t).四)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一个完整的探究应包括哪些过程.2.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及物理意义.3.Q吸=cm(t-t0).4.Q放=cm(t0-t).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3.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2.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教学重点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2.弹力大小的计算.3.实验设计与操作.教学难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教具准备弹簧.钩码.泡沫塑料块.粉笔.烧瓶(内装红墨水瓶塞上面插细玻璃管).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观看伊辛巴耶娃撑杆跳破世界纪录及运动员跳水的视频.撑杆跳高运动员要使用撑杆,跳水时要使用跳板,你能说明这样做的目的吗?由此引入新课师:那么,这又是个什么力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弹力的有关知识.[新课教学][实验演示]演示实验1:弹簧挂上钩码后伸长.演示实验2: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演示实验3:粉笔用力被折断.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是形变给出形变的定义——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观察到,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生1:没有.生2: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3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2.学习者的分析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部分),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3.教具与学具电化教具:多媒体课件4.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教学流程图设计内容设计意图活动层面教材处理师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认知层面想想议议学物理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 物体所做的功所用时间A 1_0J 5SB 1_0J _SC 4_0J 1minD 6_0J 1min3.联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运问题加深对功率知识的认识.4.想想议议:投影演示插图孙女与爷爷上楼,让学生分析比较谁的功率大.5.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6.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例:过去我们学习电功率,说说某电风扇的功率为60W,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7.巩固提高:提问: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教师启发: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同理,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可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回答,由他人(同组同学或其他组同学)适当补充,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①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时间短的做功快;②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学生讨论过程.教师点拔:在图中不知爷孙俩的体重和他们爬楼的时间,能否确定他们的功率的大小.教师引导:用一个包含有功和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概念(电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是否可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认识功率的相关单位及计算公式.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作适当的讲评,加深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教师先引导学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这对学生巩固前后知识均有所帮助. 温故而知新,对后面的学习将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用类比法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有慢之分,进一步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物体做功的快慢有进一步的认识.学生的答案可能两方面都具有,如果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逐步启发,加选先进的起重机,学生就会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深刻领悟物体做功确有快慢之分.学生的讨论也会出现分歧,教师就在学生的分歧中导入功率的概念,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设疑,引出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要比较两物体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直接比较).通过实例讲授,让学生自然知道功率的概念.加深学生对功率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个具体的概念,懂得功率大或小的意思是什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率的相关知识,包括公式的运用.知识的运用与迁移三.通过例题训练,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1. 想想议议:物理学或者生活中,还有那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快慢的?2.例题:体重为9_N的爷爷与体重为3_N的小孙子举行登楼活动,楼高三层共_米.若:(1)爷.孙两人同时从一楼起步,半分钟后同时到达三楼;(2)爷爷年纪大.身体较重,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2倍;(3)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3倍.以上三种情况下,谁做功多?谁做功少?谁用的时间多?谁用的时间少?谁做功快?谁做功慢?3.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例题,动手做一做.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说出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频率(振动),拓展知识. 引导学生回到前面所举的例子,通过讨论及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边边思考,边动手进行计算解答.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投影,可进行全班讨论,加深理解.学生自己进行阅读.解答,教师在课室巡视,给有学习困难的学适当的帮助.学生解答完后,教师再用解题示范,强调解题的方法和习惯.对各种变化率,增长率的认识,让学生拓展知识使学生加深对做功快慢的理解及加强学生对功率知识的应用能力练习功和功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认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小结四.小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学生先自己总结归纳,教师引导个别代表回答并作适当的讲解.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教师也能借此机会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并获得教学效果的即时反馈.点评功率的教学一个难点,以往的教学过程按教科书的思路进行授课,课堂显得枯燥,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本教学设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再以想想议议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功率的知识,最后让学生用所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现到学致用的乐趣.本人教学实践证明,这节课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4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苏埠镇戚桥学校刘宝周【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目标】 l 知识与技能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区分交流电和直流电l 过程与方法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的联系;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探索自然奥密的科学方法;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磁生电的条件【教学难点】1 尝试动手设计实验,并由实验结果概括物理规律【教具】铁架台.细线.矩形线圈.蹄形磁铁.检流表.导线.开关.手摇发电机模型.小灯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神秘地):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大大的明星.想认识他吗?下面请大明星出场!课件展示:五色闪光灯闪烁,屏幕渐黑后逐渐亮起,一人出现在舞台中央,镜头拉近,出现法拉第像.师(遗憾地):由于大明星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太远了,他本人不能亲自到场和大家见面,我只能请来了他的一幅画像.大家可别小瞧他!下面让你感受一下他的伟大.课件展示:电的应用实例.同时师(富有激情地):是什么让漆黑的夜晚变得五彩缤纷,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是什么让我们的出行如此方便快捷,是什么让工厂的机器转个不停,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这位大明星的一个重大的发现!这位大明星就是——课件展示:法拉第简介.师:这节课我们沿着这位大明星的足迹来探寻先哲的智慧之旅. 新课教学课件展示(并板书)课题:七磁生电2 师(打趣地):磁能生电?那么同学们回家后多买些磁铁放在家中,以后就不用交电费了.师:开个玩笑.下面,我们利用手边准备的器材,跟随我来探究磁怎样才能生出电来.师:首先,我们根据前面我们学习过的电学知识来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课件展示(依次):问题1:在实验中,电路应该是断开的还是闭合的? 问题2:如何知道电路中是否产生了电流? 问题3:如何知道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否改变? 师引导学生回答.答问题1:生:电路闭合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必要条件,因此实验中电路必须是闭合的. 答问题2:生:电路中有电流时,电灯可以发光,电流表会有示数等.师(补充):由于这个实验中产生的电流非常微弱,普通的小灯泡根本不会发光,普通的电流表的指针也不会偏转,所以我们要用更灵敏的检流表检测电路中是否产生了电流.答问题3:根据检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否改变,如果第二次实验中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第一次相反,说明第二次产生的电流方向与第一次不同.师:下面,请大家按图示实验装置图组装实验装置.3 课件展示:电磁感应实验装置图.师:实验装置组装完毕后,我们按照实验提示分步进行实验探究. 课件展示:第一步:导线在磁场中是静止时还是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第一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导线只在磁场中运动了电路中才会产生电流. 课件展示:第二步:是不是只要导线运动,电路中就一定产生电流?若不是,请注意导线的运动方向.第二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导线在磁场中只有沿着一定的方向运动电路中才会产生电流.师:如果我们把磁感线比作细木棒,把导线比作一把小刀,请观察大屏幕上的动画,回想使能够使电路产生电流的导线运动方向与哪把小刀的动作类似?课件展示:三幅动画:(1)小刀锯磨细木棒;(2)小刀剐削细木棒;(3)小刀切割细木棒. 生:切割.师:只有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才能产生电流,如果导线作锯磨或者剐削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是不能产生电流的.课件展示:第三步:保持磁场方向不改变,比较让导线水平向右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和水平向左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是否相同.第三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在磁4 场方向一定时,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与原来相反时,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课件展示:第四步:保持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不变,把蹄形磁铁的N.S极上下对调,比较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是否相同.第四步完成后,师生交流总结:检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说明在导线作切割磁感线方向不变时,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实验结束后,师生进行交流总结:(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能够产生电流;(2)在磁场方向不变时,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在导线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不变时,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产生的电流方向也与原来相反.师: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是法拉第最早发现的,他把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板书1.电磁感应现象(英国法拉第)2.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师: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是非常微弱的,但是它的发现为后来发电机的发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就是电磁感应现象.板书:3.发电机。

中学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案例

中学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案例

中学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案例【学习任务分析】:本课讲述的蒸发是汽化的一种形式,蒸发过程要吸热及现象解释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另一个难点是关于液化产生的条件及“白汽”形成的原因。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认识液化现象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相信蒸发过程要吸热以及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到一定时,就会液化这两种现象,除了设计好演示和随堂小实验外,还应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相互交流启发,展开讨论,并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特征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掌握了两种相反的物态变化方式---熔化和凝固,同时也具备了初步的探究实验能力。

他们对物理现象具有直觉的兴趣;对物理活动具有*作的兴趣;对物理知识具有因果关系的认识兴趣;对物理知识具有概括*的认识兴趣。

他们喜欢活跃的课堂形式,热忠于讨论、归纳、分析、争辩等思维活动,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探究和讨论的风气较浓厚。

但他们易于用生活观念代替物理概念,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表现为凝固*、片面*和干扰*障碍。

为了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学中多让学生接触真实、具体的物理情境,提高从真实、具体的物理情境中获得信息的辩识能力,让学生暴露出错误观念并加以纠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知道蒸发现象。

(2)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

(3)知道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4)知道液化现象。

(5)懂得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总结和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的能力。

(3)初步认识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初中物理优秀备课教案

初中物理优秀备课教案

初中物理优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

2. 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驱动法等。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光纤通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引出光的折射现象。

2. 新课教学:1) 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 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定律的内容,并通过实验验证。

3) 折射现象的应用: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如眼镜、放大镜等,让学生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折射定律解决问题。

4. 练习与巩固:布置一些有关光的折射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提高合作意识。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课时计划的编写
课时计划,又叫教案(教学方案的简称),是由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时间安排等综合编成的,是教师备课的总结,上课的依据,是检查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参考。

认真编写教案是积累资料、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编写教案时以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做到目的明确,要求适当,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要求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

在编写教案时还要注意物理学科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

一节课的教案要求环节完整、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繁简得当、时间分配科学,使教案能对课堂教学活动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教案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课题:即章节标题或核心内容。

2.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

3.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4.课的类型和主要教学方法。

5.教具。

要写清楚名称、规格和件数。

6.教学进程。

这是教案的主要部分,一般包括教学的主要内容、程序安排、时间分配、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7.板书设计。

8.课后反思:本栏可写教学执行情况、学生反映、经验和教训以及本课的改进设想等。

教案要能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且能反映出师生教与学的动态过程。

教案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第四节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光的传播
一、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此属经历水平层次,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分析获得知识。

二、教材特点
光的传播是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在后继的学习如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等都要用到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

教材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了光的传播的学习内容。

其教材结构如下:新课程改革给了教师很大的教学空间,特别是对教材的处理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及对课标的理解进
行创造性教学,如教材中“光的传播”内容安排了演示活动,教师则可以将此演示活动改为学生探究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设计思想
1、转变教师角色,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组织教学。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
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2、渗透课程理念,注重科学探究。

新课程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秉承新课程的宗旨,本节课将光的传播这部分内容设计为学生探究环节以突破学习的难点。

由于此探
究实验所需要器材简易,实验方法简单,实验现象明显,故学生很容易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到成功的
愉悦。

同时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和在两种介质分界面处传播的
特点,不但理解了光的传播条件,而且还为后继的学习(光的反射、折射规律)打下了基础、留下了
伏笔.
3、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加强STS教育。

关于光源和光的传播的应用是进行STS教育的好素材,教
材中结合内容提供了丰富的光源图片,教学中可根据本地的特点选取学生常见的光源和新型光源的图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是紧密联系的。

同时可将调查新型光源作为课后的作业之一,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

4、利用身边物品进行实验,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本节课的实验材料如蚊香、喷雾器,矿泉水瓶,果
冻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利用这些简易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不但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消除科学的神秘感,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四、课时计划——教案
播路径是怎样的呢?(玻璃杯中放置一个
白屏来显示光路)
是吗?现在请观察现象,请回答,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偏折呢?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吗?
原来发生偏折的烧杯里放的不是水,而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水,所以光在浓度不均匀的糖水中传播时会发生偏折。

如何调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水呢?老师发给你们的学习卡上写清了调制方法,请同学们回家做一下这个实验,体验一下光的传播特点。

光在一个烧杯中沿直线传播,而在另
一个烧杯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它偏
折了!
对呀,可是……
原来是这样
不同浓度的蔗糖水是怎样调制出来
的呢?
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思维的过
程是针对此难
点设计的。

新课教学光线
观察了老师的演示实验,同学们能否得出
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呢?
我们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
播的。

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物理学中用
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
直线叫做光线。

请同学们注意:我们刚才在实验中看到
的是光束,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用光
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是一种物
理模型化思想。

有了光线图示,我们就可以很方便的将
刚才同学们实验探究中所看到的现象用
图示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图叫光路图
6、启发应用
请同学们想想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
了不透光的障碍物,在障碍物后边会有什
么东西形成?
是影子,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很多
见,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
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的有趣的现象,如日
食、月食、小孔成像等(课件演示手影,
日食、月食,小孔成象等现象及其成
因);而且光的直线传播在我们生活中也
有很多应用,除了书本上的激光引导掘进
方向的应用外,光的直线传播还有哪些应
用吗?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影子
射击瞄准
排队
竖旗杆
排桌椅
物理模型化思
想对学生以后
的学习是非常
重要的,教学中
对此模型的强
调和应用,可以
使学生体会到
物理模型在研
究问题的的直
观和简捷。

学以致用,一方
面让学生感受
光的直线传播
在自然界中的
有趣现象,领略
自然现象中的
美妙与和谐,另
一方面通过交
流引导学生将
所学的知识转
化为能力。

五、教学流程
六、探究与学习过程评价建议
1、探究活动学习评价建议
对于学生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活动的评价主要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如观察学生的探究行为以评价其学习情况。

本节课设计的学生探究环节的评价要点是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表达与交流。

评价表如下:(符合学生情况打√,不符合学生情况的打╳)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建议
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

在最接近学生真实情况的一项下打勾√。

1分为最低分,4分为最高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