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七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
七自由度车辆图和数学模型
图一.七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纵向力平衡方程:121234()()cos ()sin x y x x y y x x m V r V F F F F F F δδ∙-⋅=+-+++侧向力平衡方程:121234()()sin ()cos y x x x y y y y m V r V F F F F F F δδ∙+⋅=+++++绕Z 轴力矩平衡方程:11212211224334[()sin ()cos ][()cos ()sin ]2()()2w z x x y y x x y y w x x y y t I r F F F F a F F F F t F F F F bδδδδ∙⋅=++++-+-+--+四个车轮的力矩平衡方程:tw w xi bi di I R F T T iw ∙⋅=-⋅-+上述方程中:δ为前轮转角;Vx ,Vy 分别为纵向、横向车速;β为质心侧偏角;γ为横摆角速度;Fxi 、Fyi 、Fzi 分别为轮胎纵向力、侧向力、垂向力;i=1、2、3、4,为分别对应的车轮;m 为整车质量;ms 为悬挂质量;a 、b 为前后轴到质心的距离;l=a+b 为前后轴距;tw1为前轴轮距;tw2为后轴轮距;d= 122tw tw +为平均轮距;Iz 为整车绕Z 轴的转动惯量;h 为质心到地面的距离;纵向加速度为x x y a V r V ∙=-⋅ 侧向加速度为 y y x a V r V ∙=+⋅各轮胎垂向载荷公式:123422222222z s x s y z s x s y z s x s y z s x s y b h h bF mg m a m a l l d l b h h bF mg m a m a l l d l a h h aF mg m a m a l l d l a h h aF mg m a m a l l d l=--⋅=-+⋅=+-⋅=++⋅各轮胎侧偏角公式:112212223242arctan()arctan()arctan()arctan()w w w w t t t t Vy arVx r Vy arVx r Vy brVx r Vy brVx rαδαδαα+=--+=-+-=---=-+各车轮轮心在车轮坐标系下的纵向速度:11122324()cos ()sin 2()cos ()sin 222w t w t w t w t t V Vx r Vy ar t V Vx r Vy ar t V Vx rt V Vx rδδδδ=-++=+++=-=+各车轮滑移率的计算:1111222233334444w t t w t t w t t w t t w R V V w R V V w R V V w R V V λλλλ-=-=-=-=轮胎模型:Dugoff 轮胎模型纵向力:()1x ixiiC F f s λλ=-侧向力:tan ()1y i yiiC F f s αλ=-(1)i S λ=-11()(2)1S f S S S S >⎧=⎨-<⎩。
微型轿车七自由度模型的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
关键词: 汽车; 平顺性; 仿真; 试验
中图分类号: U 462 2+ 4
文献标识码: A
Study on Sim ulation and Test for a Seven D O F M odel of a M ini Car
L IANG X in cheng, ZHANG Jun, DA I X in, ZHOU F eng jun ( N ational Eng ineering L aboratory for E lectric Vehicle, Beijing Inst itute o f T echno logy, Be ijing 100081, Ch ina)
K ey w ord s: Car; R ide com for;t S im ulat ion; T est
在汽车的各种性能中, 平顺性是一个比较重要 的评价指标. 平顺性较差会缩短元件的寿命, 还会 造成乘员工作效率低, 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长期处 于不舒适的振动环境中容易引发各种心脏疾病. 汽 车的振源主要有路面不平度激励、发动机激励、传 动轴不平衡激励、轮胎激励、侧向风激励等. 路面 不平度对汽车产生的激励具有随机性, 其统计特性 主要采用路面功率谱密度来描述. 通常汽车模型参 数越多, 与实际越吻合. 但参数过多, 模型求解异
1 2
kfA
(Z1
-
q1 ) 2
+
1 2
kfB
(Z2
-
q2 ) 2
+
1 2
kfC
(
Z3
-
q3 ) 2
+
1 2
kfD
(Z4
-
q4 ) 2.
( 5)
取广义坐标 { u }T = [ Z1、 Z 2、 Z3、 Z4、 Zb、 b、
基于7自由度模型的整车振动分析
基于7自由度模型的整车振动分析整车振动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技术手段,用于研究整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的振动性能。
在整车振动分析中,7自由度模型是一种经典的方法。
7自由度模型是指整车被简化为一个由7个自由度构成的系统,各个自由度分别表示车体的平动、横摆、侧倾、纵向加速度、纵向速度、纵向位移和纵向倾斜。
这种简化模型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评估整车在各种工况下的振动特性。
整车在振动分析中的振动特性主要包括固有频率、振型和振幅。
固有频率是指整车固有振动的频率,是整车振动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振型是指在特定频率下,整车各个自由度的振动形态。
振幅是指振动的幅度或位移,反映了整车振动的强度。
整车振动分析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建立整车的7自由度模型。
这一步需要将整车分解为各个自由度,并确定各自由度之间的耦合关系。
第二步是确定整车的质量分布和各种刚度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际测试和数值模拟得到。
第三步是求解整车的特征值问题,得到整车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求解特征值问题可以采用有限元方法或其他数值求解方法。
第四步是分析整车在各种工况下的振动响应。
根据不同的激励条件(如路面不平度、加速度等),可以计算出整车各个自由度的振动响应。
第五步是评估整车的振动性能。
通过对振动响应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评估整车在各种工况下的振动性能,并对设计进行优化。
整车振动分析的结果对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合理的振动控制可以提高车辆的抗振性能,减少碰撞风险。
另一方面,舒适的振动特性可以提高驾驶者和乘客的乘坐体验,提高车辆的市场竞争力。
总的来说,基于7自由度模型的整车振动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技术手段,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和优化整车的振动性能,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稳定性。
通过适当的振动控制和优化设计,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并提高整车的市场竞争力。
车辆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
M w zw c p (zb zw ) k p (zb zw ) 0
20
客货车系统
21
V
K tz Mt Ity
C pz
MC C tz
t2(t)
c(t) Icy
C tz
Mt Ity
Zt2(t)
K pz
Zc(t) K tz
t1(t)
Zt1(t)
Zw4(t)
0.5x0t 2 0 0 9.81104 104 0 1.59.81104 14.72104
9.81108
x2 (mg cx2 kx2 ) / m
(10009.81104 14.72104 108 9.81108) /1000 9.79
2
模型化基本原则
忽略影响程度较小的因素 忽略轮轨相互之间影响关系 线性化与非线性化处理 集中质量化 部件与弹簧装置系统模型化
第四章 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 3
忽略影响程度较小的因素
模型化时,应该忽略一些对产生问题现象 不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影响很小的因素。
出现很多无法判断的情况时(模型化初 期),应尽量多考虑一些因素,然后考察 各因素的影响度,最后选择一些必要因素 进行模型化。
12
有间隙弹簧阻尼力描述
y x
Fx Kc
X x
Fy Kc
Y y
13
摩擦力作用力描述
Fx x Fpz Fy y Fpz
14
第二节 车辆系统垂向模型
1. 模型发展过程 2. 车辆数学模型
15
1. 车辆数学模型及发展过程
16
17
18
三自由度系统振动方程
7自由度
1.1 车辆动力学模型
建立七自由度车辆模型如图2所示,假定车身为一刚性体,车轮简化为质点,悬架类型可简化为四个独立悬架,七个自由度分别是车身的垂向位移、侧倾角、俯仰角和四个车轮的垂向位移。
建立纵向力平衡方程:
()()cos ()sin x y xfl xfr yfl yfr xrl xrr m V r V F F F F F F δδ∙
-⋅=+-+++(1)
建立侧向力平衡方程:
()()sin ()cos y x xfl xfr yfl yfr yrl yrr m V r V F F F F F F δδ∙
+⋅=+++++(2)
建立绕Z 轴力矩平衡方程:
12[()sin ()cos ][()cos ()sin ]
()()22
z xfl xfr yfl yfr xfr xfl w w yfl yfr xrr xrl yrl yrr I r F F F F a F F l l
F F F F F F b δδδδ∙
⋅=++++-+-+--+(3) 建立四个车轮的运动微分方程:
tw i w xi bi di I w R F T T ∙
⋅=-⋅-+
式中:δ为前轮转角;β为质心侧偏角;γ为横摆角速度;V x ,V y 分别为纵向、横向车速;F x 、F y 、F z 分别为轮胎纵向力、侧向力、垂向力;fl 、fr 、rl 、rr 分别对应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m 为整车质量;a 、b 为前后轴到质心的距离;l=a+b 为前后轴距;l w1为前轴轮距;l w2为后轴轮距;I Z 为绕Z 轴的转动惯量。
Ms 为悬挂质量,tw1为前轴轮矩,tw2为后轴轮矩。
车辆动力学模型课件
发动机模型与特性
发动机模型
发动机是车辆的动力源,其模型和特性 对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VS
发动机特性
发动机的特性包括功率、扭矩、燃油消耗 等,这些特性会影响车辆的加速性能、最 高速度和燃油经济性。
04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 验证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模方法
基于物理学的建模方法
01
根据车辆的物理规律和运动特性,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分类
根据应用领域和目的的不同,车辆动力学模型可 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基本动力学模型、制动 系统模型、悬挂系统模型、转向系统模型等。
制动系统模型和悬挂系统模型分别描述车辆的制 动系统和悬挂系统的动态行为,这些模型可以用 于预测和优化车辆在不同条件下的制动性能和乘 坐舒适性。
基本动力学模型主要描述车辆的整体动态行为, 包括车辆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置等变量,以及它 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车辆动力学模型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车辆动力学模型概述 • 车辆空气动力学模型 •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关键参数 •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车辆动力学模型概述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定义
车辆动力学模型是一种描述车辆动态行为的数学模型,它基 于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将车辆视为一个系统,并对 其进行数学描述。
集成化
未来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将更加重视不同领域之间的集成,例如将车辆动力学与能源、环境 、交通等多个领域进行集成,实现多领域的协同优化。
车辆动力学模型面临的挑战
01
高维度
车辆动力学模型具有高维度和非线性的特点,这使得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变得非常复杂和困难。因此,需要发展新的数值方法和计算技术来处理
汽车2自由度和7自由度动力学建模仿真
汽车2自由度和7自由度动力学建模仿真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销售大厅服务岗: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流程行为规范迎接指引递阅资料上饮品(糕点)添加茶水工作要求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时,应主动跨出自己的位置迎宾,然后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注意事项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歉,在请其到沙盘区进行观摩稍作等待;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中工作程序工作要求注意事项饮料(糕点服务)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托盘;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子;下班程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时间已经到,必须待客人离开后下班;1.3.3.3吧台服务岗1.3.3.3.1吧台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的客人提供全程的休息及饮品服务;2)保持吧台区域的整洁;3)饮品使用的器皿必须消毒;4)及时补充吧台物资;5)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问题点;1.3.3.3.2吧台服务岗工作及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基于7自由度模型的整车振动分析
基于7自由度模型的整车振动分析
7自由度模型是指将整车简化为具有七个独立振动自由度的系统,包括车体的纵向、横向和垂向振动、车体的横摇、纵摇和俯仰振动以及车轮的转动。
这个模型的基本假设是车体和车轮之间的振动是相互独立的。
整车振动分析的目的是评估整车在不同运动条件下的振动响应,找出潜在的振动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以下是整车振动分析的主要内容:
1.路面激振分析:通过设置不同的路面输入谱,模拟车辆在真实道路上行驶的振动情况。
通过分析车体和车轮的响应,可以评估整车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2.悬架系统分析:悬架系统是减震和减振的关键部件,它可以减少车辆振动对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的影响。
整车振动分析可以评估悬架系统的性能,并优化悬架参数以提高车辆的悬挂性能。
3.车体结构分析:车体结构的刚度和材料特性对整车的振动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建立车体的有限元模型,可以评估不同结构参数和材料的振动响应,并进行优化设计。
4.动力系统分析:动力系统的工作也会对整车的振动产生影响。
通过分析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振动响应,可以评估动力系统的性能,并优化系统的设计以降低振动。
整车振动分析可以采用各种计算方法和仿真工具进行,包括有限元方法、多体动力学模拟、多物理场耦合仿真等。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为整车设计提供指导,并减少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振动问题。
总之,基于7自由度模型的整车振动分析是一种有效的评估整车振动性能的方法,可以帮助优化整车的舒适性、稳定性和振动抑制能力。
汽车 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作用
汽车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作用
汽车的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汽车运动的数学模型,它考虑了汽车在空间中的三个平移自由度和三个旋转自由度,以及一个额外的自由度,通常用于描述车辆的垂直运动(车身的垂直加速度)。
以下是汽车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主要作用:
仿真与建模:汽车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仿真和建模车辆在不同路况、操控条件下的运动行为。
通过模拟车辆的运动特性,可以评估车辆的稳定性、操控性和舒适性等方面的性能。
车辆控制系统设计:汽车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对于设计车辆的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车辆动力学特性的深入理解,可以优化车辆的悬架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底盘调校与优化:基于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仿真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底盘调校和优化。
调校车辆的悬架几何、阻尼特性、操纵杆参数等,以实现更好的悬架调谐和操控性能。
碰撞安全评估: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评估车辆在碰撞事件中的动力学响应,包括车身的变形、乘员的受力情况等。
这有助于设计更安全的车身结构和安全气囊系统。
驾驶辅助系统设计:对车辆动力学行为的深入理解可以指导驾驶辅助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如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等,提高车辆在各种路况下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总的来说,汽车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是汽车工程中的重要工具,对于设计、优化和评估车辆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提高车辆的安全性、操控性和舒适性。
1。
7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毕业设计(全套图纸)资料
7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摘要7 自由度工业机器人以工作范围大、动作灵活、结构紧凑、能抓取靠近机座的物体等特点备受设计者和使用者的青睐。
由于有一个冗余自由度,很容易在确保最佳焊接姿势的同时,避免工件以及夹具对机器人工作臂的干扰。
本论文首先根据机器人持重3kg、工作范围1434mm、本体重量150kg,确立机器人为S腰部回转、L小臂摆动、E大臂回转、U臂部俯仰、R腕部扭转、B 腕部俯仰、T腕部回转的7自由度关节型弧焊机器人的总体结构;分析机器人的各个关节在转动惯量、角速度、加速度等技术指标下的工作状况,确定7个关节都采用交流电机驱动、机器人手臂专用减速器传动,同时B、T腕部关节还用到同步带传动。
通过计算各关节所需电机的功率和转矩、减速器的减速比、同步带的要求并选型;用UG NX6.0画出机器人的各关节三维仿真模型,并装配成型。
本课题研究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
设计的7自由度工业机器人为后续的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和运动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并可以做进一步的研发。
关键词:7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Abstract7 dof industrial robots with large scope of work, flexible, compact structure, cangrab the object near the base are famous among so much designers and users. Becausethere is a redundant freedom, it is easy to ensure the best welding position at the sametime, avoid workpiece and fixture work on the robot arm interference.In this thesis, according to the robot puts up 3kg, the scope of work is 1434mm,body weight is 150kg,establish 7 dof joint structure of arc-welding robot including Swaist, L arm swing, E arm rotation, U pitching arm, R wrist turn, B wrist pitch, T wristrotation. Analysis of the various robot joints in moment of inertia, angular velocity,acceleration and other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the work under the conditions identifiedseven joints driven by AC motor, the robot arm dedicated reducer drive, while B, Twrist joint is also used in synchronous belt drive. Required by calculating the jointmotor power and torque, reduction ratio reducer, belt requirements and selection; robotwith UG NX6.0 draw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model of each joint, and assemblymolding.This research has extensi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7 dofindustrial robots designed for the follow-up dynamics analysis and motion control andprovide a reference, and can do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 7 dof, industrial robot, mechanical structur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第一章绪论 (1)1.1 课题背景 (1)1.2 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概况 (2)1.2.1 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2)1.2.2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4)1.3 课题来源 (5)1.4 主要研究内容 (6)第二章7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总体方案设计 (7)2.1 机器人机械设计的特点 (7)2.2 与机器人有关的概念 (7)2.3 机器人的基本技术要求 (9)2.4 机器人手臂结构型式 (10)2.5 机器人结构方案的分析 (12)2.5.1 7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外形结构设计 (12)2.5.2 7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关节结构设计 (15)2.6 机器人的驱动方式的选择 (19)2.7 7自由度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20)2.7.1 7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硬件部分 (20)2.7.2 7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软件部分 (21)2.8 本章小结 (21)第三章7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 (22)3.1 引言 (22)3.2 减速器类型选择 (23)3.3 同步带类型选择 (24)3.4 机器人结构设计 (25)3.4.1 T腕部回转关节交流伺服电机和减速器、同步带的选择 (25)3.4.2 B腕部摆动关节交流伺服电机和减速器、同步带的选择 (30)3.4.3 R回转关节交流伺服电机和减速器的选择 (36)3.4.4 U回转关节交流伺服电机和减速器的选择 (38)3.4.5 E回转关节交流伺服电机和减速器的选择 (40)3.4.6 L摆动关节交流伺服电机和减速器的选择 (42)3.4.7 S腰部回转关节交流伺服电机和减速器的选择 (44)3.4.8 电机、减速器、同步带选型总表 (47)3.5 电机型号 (48)3.5.1 SGMGH系列1500转电机 (48)3.5.2 SGMPH系列3000转电机 (49)3.6 本章小结 (51)第四章7自由度工业机器人三维结构设计 (52)4.1 机器人各个关节三维图 (52)4.1.1 底座造型图 (52)4.1.2 S腰部回转关节造型图 (53)4.1.3 L小臂摆动关节造型图 (56)4.1.4 E大臂回转关节造型图 (60)4.1.5 U臂部俯仰关节造型图 (60)4.1.6 R腕部扭转关节造型图 (61)4.1.7 B腕部俯仰关节造型图 (62)4.2 机器人装配图 (65)4.3 本章小结 (66)第五章结论和展望 (67)5.1 结论 (67)5.2 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68)5.2.1 技术可行性分析 (69)5.2.2 技术优越性分析 (69)5.3 展望 (69)参考文献 (71)致谢 (73)声明 (74)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备,除了在制造业、农业、医疗、海洋开发、航天工程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之外,也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随着工业机器人向更深、更广方向的发展以及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机器人 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
最新汽车2自由度和7自由度动力学建模仿真
1 路面模型的建立在分析主动悬架控制过程时,路面输入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白噪声信号为路面输入激励,)(2)(2)(twUGtxftxggππ+-=•其中,f为下截止频率,Hz;G0为路面不平度系数,m3/cycle;U0为前进车速,m/sec;w为均值为零的随机输入单位白噪声。
上式表明,路面位移可以表示为一随机滤波白噪声信号。
这种表示方式来源于试验所测得的路面不平度功率谱密度(PSD)曲线的形状。
我们可以将路面输入以状态方程的形式加到模型中:⎪⎩⎪⎨⎧=+=•XCYWFXAXroadroadroadroadroad1,2,2,==-==roadroadroadgroadCUGBfAxXππ;D=0;考虑路面为普通路面,路面不平系数G=5e-6m3/cycle;车速U=20m/s;建模中,路面随机白噪声可以用随机数产生(Random Number)或者有限带宽白噪声(Band-Limited White Noise)来生成。
本文运用带宽白噪声生成,运用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如下:图1 路面模型2 汽车2自由度系统建模图2 汽车2自由度系统模型根据图2所示,汽车2自由度系统模型,首先建立运动微分方程:()()()()()b b s b w s b w w w t w g s b w s b w m x K x x C x x m x K x x K x x C x x =----⎧⎪⎨=--+-+-⎪⎩整理得:⎪⎪⎩⎪⎪⎨⎧+--+-+-+-=-+-+-+-=gw t b w t s b w s b w s b w s w b b s b b s w b s b s bx m K x m K K x m K x m C x m C x x m K x m K x m C xb m C x式中:s C 为悬架阻尼,s K 为悬架刚度,t K 为轮胎刚度,b m 为车身质量,w m 为车轮质量,b b b x xx 、、分别为车身位移、速度、加速度,w w w x x x 、、分别为车轮位移、速度、加速度,g x 为路面输入。
车辆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PPT课件
严格上说,构成车辆的各个要素都是质量分 布系统,模型化时常常将其近似为一个质量 集中的集中系统。
但在评价由车体的弹性振动而引起的乘坐舒 适度问题时,则须将车体作为一个分布质量 系统,来考虑其弯曲弹性振动问题。
三自由度系统振动方程
(7.3)
M c zc cs (zs zb ) ks (zs zb ) 0 M b zb cs (zs zb ) k s (zs zb ) c p (zb zw ) k p (zb zw ) 0
M w zw c p (zb zw ) k p (zb zw ) 0
23
(1) 速度与动量
刚体速度: v v0 刚体加速度: a a0 ( )
刚 体 的 角 速 度: x i y j z k
刚 体 的 速 度 矢 量: v vx i vy j vz k
x3
x2
(1.5x2
x1)t
14.72
104
(1.5
9.78
9.81)
104
19.58104
x3 (mg cx3 kx3) / m
(10009.81104 19.58104 108 29.45108) /1000 9.76
三自由度系统
Mc zc
Ks
Cs
Mb
Kp
Cp
zb
Mw
zw
19
车辆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
1
模型化总体原则
总体原则:根据不同研究目的,实行最适当的近 似化。 动力学研究目的多种多样,但无论从整体的简要 研究到局部的详细研究,都随着各自要求的精度 不同,模型化程度各不相同; 对能够做到何种程度的近似化判断时,首先必须 从力的传递、能量的传递和预计可能发生的现象 开始是极其重要的;
11_行驶动力学模型 车辆系统动力学课件
系 统
z1
1 m wf
K tf ( z 0f z 1 ) F f
动
力 学
z2
1 m hb
a2 I hp
F
f
1 m hb
ab I hp
F
r
z3
1 m wr
K tr ( z 0r z 3 ) F r
马 天 飞
z4
1 m hb
ab I hp
F
f
1 m hb
b2 I hp
车
➢福特轿车整车模型的系统响应功率谱密度
系
统
动
力
学
半车模型车身垂向加速度功率谱密度
马 天 飞
27
汽 整车模型计算结果(续)
车
➢福特轿车三种模型性能指标均方根值比较
系
统
动
力
学
马 天 飞
28
➢刚度不足,静态位移过大;
➢悬架太软,转弯侧倾过大。
马 天 飞
16
汽
车 扩展的悬架动行程等值曲线
系
➢标明了定刚度和定阻尼曲线。
统
动
力
学
单轮模型计算结果
马 天 飞
17
单轮模型计算结果
汽
车 扩展的悬架动行程等值曲线(续)
系
统
动
力
学
➢性能包络线中点P代表了该系统“基准车辆参数”下的性能。
➢运动型跑车具有大阻尼大刚度,悬架工作区通常位于矩阵
➢悬架动行程:车轮与车身位移之差的方均根值。
马
➢轮胎动载荷:相对于静平衡位置的轮胎载荷变化的方均
天 飞
根值。
11
汽 福特Granada轿车后悬架单轮模型
车辆系统动力学第7章
Y
横向止挡
F Fy F0 O f
r
x
摩擦力作用力描述
轴箱与侧架间通常还传递着 较大的垂向载荷,若轴箱处 无橡胶堆结构,当两者在前 后和左右存在相对运动或相 对运动趋势时,在纵向和横 向两接触面上存在摩擦力:
Fx x Fpz Fy y Fpz
第三节 车辆系统垂向模型
第七章 车辆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模型化原则 车辆系统作用力描述 车辆系统垂向模型 车辆系统垂向横向动力学模型 悬挂系统对轮轨系统振动的衰减作用
基本要求
了解模型化原则 理解、掌握车辆系统垂向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掌握车辆垂向横向动力学中的坐标系关系
模型化总体原则
建立用于研究车辆或列车特性的数学模型时, 系统中除弹性元件外的各个部件如车体、构架、 轮对等都视为刚体,只有在分析其结构弹性振 动或弹性变性时才考虑其弹性; 严格上说,构成车辆的各个要素都是质量分布 系统,模型化时常常将其近似为一个质量集中 的集中系统; 但在评价由车体的弹性振动而引起的乘坐舒适 度问题时,则须将车体作为一个分布质量系统, 来考虑其弯曲弹性振动问题。
车轮垂向位移 钢轨垂向位移
第四节
车辆系统垂向横向动力学模型
坐标系的建立及其相互间的转换关系 模型自由度
模型拓扑图
模型作用力
一、坐标系统及变换关系
2轮对平移坐标系 e1 i 1 , j 1 , k 1
e1 e
Z1
t)
Y1
4轮对中心坐标系之二: 轮对相对轨道侧滚: 3绕x2旋转
l ( F F ) 后构架点头: I b b ( 2) t p ( 4) p ( 3)
汽车理论第七章
单质量系统受力分析
简化得二阶常系数齐次方程
Mz cz kz cq kq
对应的齐次方程为 Mz cz kz 0
令2n c , m
02
K m
f0
0 2
1
2
K m
n c 0 2 Mk
n称为系统的阻尼系数,ω0称为系统的固有频率
z
A e nt
1.悬架结构
• 影响因素 • 1.弹簧刚度K • 2 .悬架弹性特性 • 3.减振器阻尼力系数 C。
2.轮胎
• 提高轮胎缓冲性能的方法有:
• (1)增大轮胎断面、轮轮宽度和空气容量,并相 应降低轮胎气压。
• ( 2)改变轮胎结构型式,如采用子午线轮胎,它因 胎体的径向弹性大,可以缓和不平路面的冲 击并吸 收大部分冲击能量使平顺性得到改善。
• 所以
E[q 2 (t)]
Sq ( f )df
二、路面不平度的自功率谱密度函数——路面谱
1.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通常把相对基准平面的高度q , 沿着道路走向长度l的变化q(l) 称为道路纵(断面)曲线 或不平度函数。
根据测量的路面不平度随机数据,在计算机上处理
得到路面不平度功率谱 Gq (n)
动挠度 f d 对路面输入q的频率响应函数为
fd
2M
2 / 02
q
M2 jck
1 2 02 j 2 0
动挠度 f d 对路面不平度q的幅频特性为
1
fd q
(12
4 )2 4
2
2
2
第四节 “人体—座椅”系 统参数对振动的影响
• ISO2631-1:1997 (E)《人体承受全身振动 评价—第一部份:一般要 求 》
车辆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
26
客货车系统
27
V
c(t)
MC K tz Mt I ty C pz C tz
t2(t)
I cy C tz Mt Ity K pz K tz
t1(t)
Z c(t)
Z t2(t)
Z t1(t)
Z w4(t) Z 04(t) P 4(t) Z 03(t) P 3(t)
Z w3(t) Z 02(t) P 2(t)
2
模型化基本原则
忽略影响程度较小的因素 线性化与非线性化处理
集中质量化
部件与弹簧装置系统模型化
3
忽略影响程度较小的因素
模型化时,应该忽略一些对产生问题现象 不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影响很小的因素。
出现很多无法判断的情况时(模型化初 期),应尽量多考虑一些因素,然后考察 各因素的影响度,最后选择一些必要因素 进行模型化。
4
线性化与非线性化处理
如果既可以进行适当的线性化,又不影响研究的 本质,则可使以后的处理变得非常简单,并进行 有效推测; 线性化既有对位移与动力特性和速度与动力特性 之间的平衡点出发,还有从能量角度出发,计算 出等效常数的方法来实现; 对某些部件是线性化还是非线性化,需要作全面 权衡。
gmffzmwipiwiww?????车辆部件振动方程33车辆部件作用力求解?????????????????????222111bcccsbcccssbcccsbcccsszlzczlzkfzlzczlzkf???????????????????????????????2121211111wbbbpwbbbppwbbbpwbbbppzlzczlzkfzlzczlzkf??????????34构件名称运动形式纵向横向垂向侧滚点头摇头车体cxcyczc?c?c?构架txtytzt?t?t?轮对wxwywzw?w?w?四轴客车模型运动自由度35客车模型俯视图xyyct?ctmwiwzmcicz?w2t?t1tyt1tmtitzmwiwz?w1tctxktxktyctycpykpycpxkpx36客车模型正视图mcicxyct?ctyktzcpvzrltmwmsmbzctctzywtzwt?wtyrlt?rltzrrtyrrt?rrtkphcphkpvyst?stzstcbhkbhkbvcbvmbkwcwcfvkfvkfvcfvdsdsddlshcbhbthtwiwxjskpzcpzkpycpyktyctyktyctyctzktzkpycpykpzcpzdwdwmtitxzttytt?tt3729313032343633351719212318202224252726289111315101214161357246818轮轨力916一系悬挂力1720二系弹簧阻尼力2124横向减振器阻尼力2528抗蛇行减振器阻尼力2932横向止挡力3336牵引拉杆力客车系统动力学模型拓扑图侧视38客车系统动力学模型拓扑图正视18轮轨力916一系悬挂力1720中央悬挂力2124横向减振器阻尼力2528抗蛇行减振器阻尼力2932横向止挡力3336牵引拉杆力19203527312336322428262230342129253317181314151611129107856341239力作用界面作用力备注名称坐标系中投影方向车体与摇枕界面心盘旁承力心盘回转力矩垂向适用于普通客车转向架或部分提速客车转向架旁承力垂向旁承回转力矩垂向中央悬挂界面空气弹簧力中央空气弹簧力纵向横向垂向空气弹簧节流孔垂向垂向减振器阻尼力垂向横向减振器阻尼力横向抗蛇行减振器阻尼力纵向抗侧滚纽杆力矩纵向横向止挡力横向牵引拉杆力纵向轴箱悬挂界面一系悬挂力轴箱弹簧力垂向轴箱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一.七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
纵向力平衡方程:
()()cos ()sin x y xfl xfr yfl yfr xrl xrr m V r V F F F F F F δδ•
-⋅=+-+++ ①
侧向力平衡方程:
()()sin ()cos y x xfl xfr yfl yfr yrl yrr m V r V F F F F F F δδ•
+⋅=+++++ ②
绕Z 轴力矩平衡方程:
1
2
[()sin ()cos ][()cos ()sin ]2()
()2
w z xfl xfr yfl yfr xfr xfl yfl yfr w xrr xrl yrl yrr t I r F F F F a F F F F t F F F F b δδδδ•
⋅=++++-+-+--+ ③
四个车轮的力矩平衡方程:
tw w xi bi di I R F T T i w •
⋅=-⋅-+ ④
上述方程中:δ为前轮转角;Vx ,Vy 分别为纵向、横向车速;β为质心侧偏角;γ为横摆角速度;Fxi 、Fyi 、Fzi 分别为轮胎纵向力、侧向力、垂向力;i=左前轮fl 、右前轮fr 、左后轮rl 、右后轮rr ,为分别对应的车轮;m 为整车质量;ms 为悬挂质量;a 、b 为前后轴到质心的距离;l=a+b 为前后轴距;tw1为前轴轮距;tw2为后轴轮距; Iz 为整车绕Z 轴的转动惯量;hg 为质心到地面的距离;
各轮胎垂向载荷公式:
_1_1_1_122222222g
g z fl x y w g
g z fr x y w g
g z rl x y w g
g z rr x y w h h b b F mg mV mV l l t l h h b b F mg mV mV l l t l
h h a
a F mg mV mV l l t l
h h a a F mg mV mV l l t l
•••••
•
••=--⋅
=-+⋅
=+-⋅
=++⋅
⑤
各轮胎侧偏角公式:
1
1
2
22222arctan(
)arctan()
arctan(
)arctan(
)
w
w
w
w y fl t x y fr t x y rl t x y rr t x V ar
V r
V ar
V r
V br
V r
V br V r
αδαδαα+=--+=-+-=---=-+ ⑥
各车轮轮心在车轮坐标系下的纵向速度:
1
_1_2
_2_()cos ()sin 2()cos ()sin 2
22w t fl x y w t fr x y w t rl x w t rr x t V V r V ar t
V V r V ar t V V r
t
V V r
δδδδ
=-
++=+++=-=+ ⑦
其中_t fl V 、_t fr V 、_t rl V 、_t rr V 为轮胎坐标系下的轮胎纵向速度。
各车轮滑移率的计算:
________fl
t fl
fl t fl
fr t fr
fr t fr rl t rl
rl t rl rr t rr
rr t rr
w R V V w R V V w R V V w R V V λλλλ-=-=-=-=
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