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数据第四节数据的离散程度导学案(陈齐辉)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上册 6.4 数据的离散成都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6.4 数据的离散成都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6.4 数据的离散成都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1、方差概念,使学生了解方差、标准差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2、方差的定义,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来刻画、学法指导:结合教材和预习学案,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对子之间进行帮扶,完成学习任务。

定向自学一、方差的定义1、求1,2,3,4的方差、2、求11,12,13,14的方差、3、若是x1,x2,…,xn的平均数,s2是方差、则3x1+5,3x2+5,…,3xn+5的方差为()、二、方差的实际应用1、两台机床同时生产直径是40毫米的零件,为了检验产品质量,从产品中各抽出10件进行测量,结果如下(单位:毫米)机床甲4039、840、140、239、94040、239、840、239、8机床乙404039、94039、940、24040、14039、9怎样能说明在使所生产的10个零件的直径符合规定方面,哪个机床做的好呢?2、为了考察甲乙两种小麦的长势,分别从中抽出10株苗,测得苗高如下(单位:cm)甲:12,13,14,15,10,16,13,11,15,11;乙:11,16,17,14,13,19,6,8,10,16、哪种小麦长得比较整齐?为什么?你是怎样计算的?检查讨论小组合作讨论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提交全班讨论完成。

定向自学中发现的新问题提交小组讨论解决发现的问题,处理的结果展示反馈小组展示(自选)定向自学的内容中考链接1、为了判断甲、乙两个小组学生英语口语测验成绩哪一组比较整齐,通常需要知道两组成绩的( )(A)平均数(B)方差(C)众数(D)频率分布2、数据-2,-1,0,1,2的方差是( )3、在方差计算公式s2=[(x1-20)2+(x2-20)2+…+(x10-20)2]中,10和20分别表示( )和()4、在统计中,方差可以近似地反映数据的( )(A)平均状态(B)波动大小(C)分布规律(D)最大值和最小值5、将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值都减去同一个常数,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平均数不变(B)方差和标准差都不变(C)方差改变(D)方差不变但标准差改变6、已知一个样本:1,3,5,x,2,它的平均数为3,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反思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4数据的离散程度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4数据的离散程度优秀教学案例
2. 教师呈现跳远比赛成绩的方差、标准差的计算过程,并解释计算方法。
师: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跳远比赛成绩的方差和标准差。方差表示数据与其平均值的偏差平方的平均值,标准差则是方差的平方根。它们都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波动程度。
3.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或相关软件进行方差、标准差的计算。
(三)学生小组讨论
3.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成长。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共同完成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使得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 反思与评价的落实
在教学过程中,本案例注重反思与评价的环节。教师通过课堂小结、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则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学生分享学பைடு நூலகம்心得,教师给予积极评价。
(五)作业小结
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身边的数据,计算其方差和标准差,并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
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3. 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2.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究数据离散程度的计算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学生掌握研究数据分布特征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待数据的严谨态度,认识到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数据的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数据的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教案

第六章第四节数据的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将了解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概念和度量方法,包括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

2. 能力目标:学生将能够计算和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和度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学生将激发对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兴趣,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需要掌握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知:通过实例引入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的重要性。

2. 讲解平均差:详细介绍平均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 讲解方差:详细介绍方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4. 讲解标准差:详细介绍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5. 比较与联系:通过对比和联系,让学生理解这三个概念在数据分析中的不同作用和联系。

6. 练习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通过计算例子的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加深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互相学习和提高。

7. 总结与回顾:通过总结与回顾,帮助学生回顾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示范法:通过示范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3. 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加深学生对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的理解和掌握。

4.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促进互相学习和提高。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课堂上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6-4数据的离散程度(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6-4数据的离散程度(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使其能够理解并运用离散程度指标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通过离散程度的学习,掌握从具体数据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熟练计算极差、四分位差、标准差、方差等,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让学生学会运用离散程度对现实生活中的数据进行合理建模,提高数据处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6-4数据的离散程度(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6-4数据的离散程度
1差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3.数据离散程度的应用:分析数据波动大小,比较数据集的稳定性和集中趋势
4.实际问题中的离散程度分析:例题解析与练习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深入探讨数据的离散程度,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极差、四分位差、标准差、方差等衡量数据波动性的指标,并学会运用这些指标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据的离散程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数据波动大小不同的情况?”(例如:考试成绩的波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据的离散程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4数据的离散程度第2课时方差的应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4数据的离散程度第2课时方差的应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2)接着,我会通过板书和PPT展示方差的计算步骤,强调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并用上一学期末考试数学成绩的例子来说明。
(3)然后,我会讲解方差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性越大;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
###三、互动讨论
(1)接下来,我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方差能够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并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4数据的离散程度第2课时方差的应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4数据的离散程度第2课时方差的应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4数据的离散程度第2课时方差的应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中,方差作为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本章教学的重点。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方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加深对方差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通过具体数据的计算与分析,使学生掌握方差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方差= (0.7144+2.5000+2.5000+0.7144+0.7144+6.6306+0.7144) / 7
-方差= 13.4286 / 7
-方差≈ 1.9319°C^2
-影响:方差反映了温度的波动程度,居民可以根据方差的值来决定穿着和活动安排。
4.探究题:
-课题:比较同年级两个班学生的语文和数学成绩的波动程度。
在课堂互动环节,我尝试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来加深对方差应用的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显得有些迷茫,可能在小组分工和讨论方向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数据第四节数据的离散程度课件(陈齐辉)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数据第四节数据的离散程度课件(陈齐辉)
2.极差的计算方法.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3.应用极差对简单问题做出判断.
4.一组数据 a1 , a2 , …… , an 的极差为2,那么 (2)一组新数据 3a1 ,3a2 ,, 3an的极差为 6 :
若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据增大(或减小)同 一个数,则极差 不变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若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据变为原来的a倍, 则极差变为原来的 a 倍
郭晶晶 74.70,84 .60,81.84,83.70,65.25; 吴敏霞 70.20,70.47, 75.60,72.54,82.80; 帕卡琳娜 75.60,68.40,74.40,74.40,80.10。
请你来评论一下她们的表现吧!
练一练
1.在数据统计中,能反映一组数据变化范围大小的指标是 ( D ) A 平均数 B 众数 C 中位数 D 极差
0:0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北京
安庆
温度℃ 25
10℃
20 ℃
14 ℃
22℃
20 ℃
23 ℃
温度℃ 25 20 15 10 5
24 ℃
25 ℃
19 ℃
23 ℃
16 ℃
21 ℃
20
15 10 5
0:0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时间
0:0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 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 知道什么。
——毕达哥拉斯
数据的离散程度
陈齐辉
问题 1 : 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棉花结桃情况,
任意抽取每种棉花各 10 棵,统计它们结桃 数的情况如下: 甲种棉花 84 ,79, 81, 84, 85, 82, 83, 86, 87 ,89 乙种棉花 85 ,84, 89, 79, 81, 91, 79, 76, 82, 84 请你对这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看看能获得什么结论?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四节《数据的离散程度》第二课时执行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四节《数据的离散程度》第二课时执行案

金塔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数学学教练案执行案班级持案人:课题:6.4数据的波动第二课时章总第 6课时主备:李春文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求法.2.用极差、方差、标准差对实际问题做出判断.教学重点:1.进一步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意义,会根据它们的定义计算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标准差.2.从极差、方差、标准差的计算结果对实际作出解释和决策学习难点:能用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极差、方差、标准差对实际问题作出决策.【导学过程】一.认知学习目标(2分钟)1、由复习引入课题并板书。

2、指1名C级学生,结合新旧知识说说“今天我们应该学习什么内容”。

B级学生补充。

)二.预习成果展示(5分钟)1集体订对1、2题,C级学生口答结果,B级学生补充。

2展示预习部分第2题。

4教师巡视,再次了解预习效果。

三.课堂研讨助学(15分钟)活动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1独学:要求学生认真、独立思考解决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出独学要求,限时3分钟。

)(教师关注C1、C2学生的自学情况,了解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把不会做的问题标记下来待后解决,但教师不予以指导。

)2对学:要求学生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三人小组进行交流,B级和C级学生分别要向A级学生汇报自己的结果。

(提示学生先有C级学生汇报,再有B级学生汇报,然后A级学生帮助解决共性问题,不明白的地方把它记下来,待后解决。

)(2分钟)教师巡视,着重督促和指导小组合作,关注C级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不做过多的知识指导。

3群学:六人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就小组学生中存在的分歧问题合作解决,并结合活动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3分钟)4展示反馈:各组派出C2或C1学生展示本小组的成果,如果展示中出现问题可以由小组中B级的学生给予指点帮助,但不可包办代替。

(目的是要让C学生多练习)(2分钟)教师要对展示的情况做全面的了解,发现表现好的小组。

5小结评价:首先要组织学生整体观察,找出展示好的小组,再让学生代表讲解自己的想法。

八年级数学上册6.4数据的离散程度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6.4数据的离散程度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6.4数据的离散程度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四节主要介绍了数据的离散程度。

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研究数据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离散程度的含义,掌握离散程度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离散程度分析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数据的离散程度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如何运用离散程度分析实际问题还不够清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离散程度的含义,掌握离散程度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离散程度分析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数据分析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数据分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离散程度的含义,掌握离散程度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离散程度分析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离散程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离散程度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等。

3.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案例资料、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出离散程度的概念,如“为什么运动员的身高数据更接近于正态分布,而体重数据更接近于偏态分布?”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离散程度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离散程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八年级数学上册 6.4 数据的离散程度(第一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 6.4 数据的离散程度(第一课时)导学案

6.4 数据的离散程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经历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几个量度的探讨进程;2.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方差、标准差;3.能借助计算器求出相应的数值,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加以应用;4.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量整体的思想。

【学习进程】本章前面曾经有一个图,反映了甲乙丙三个选手的射击成绩。

显然,图中甲的成绩整体水平比丙的好。

那么,甲乙两人的射击成绩如何比较呢?除平均水平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直播奥反映数据的信息呢。

活动1:熟悉极差、方差、标准差1.(1)估计甲、乙两位选手射击成绩的平均数;(2)具体算一算甲、乙两位选手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并在图中画出纵坐标等于平均成绩的直线;(3)甲乙的平均成绩差不多,但仿佛稳固性不同挺大的。

你以为哪个选手更稳固?你是怎么看出来的?(4)一样地,你以为如何刻画一组数据的稳固性。

学习链接1运用•巩固2.别离求甲、乙两位选手射击成绩的极差、方差、标准差,说明选手更稳固。

甲选手:极差= ;方差= ;标准差= ;乙选手:极差= ;方差= ;标准差= 。

选手更稳固。

活动2:在实例中感受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关系1.为了提高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协会对农副产品的规格进行了划分。

某外贸公司要出口一批规格为75克的鸡腿,现有3个厂家提供货源,它们的价钱相同,鸡腿的品质也相近。

质检员别离从甲、乙、丙3个工厂的产品中抽样调查了20个只鸡腿,它们的质量如以下图所示:(1)观看上图,你以为哪个工厂抽取的鸡腿更符合要求?你是如何“看”出来?(2)依次求出三个工厂抽取的10个样品的极差、标准差、方差,并与自己圆心的估量进行比较。

反思•交流2.极差、方差、标准差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在选择统计量刻画数据的波动水平方面,你有哪些体会,与同伴交流。

活动3:探讨用计算器求极差、方差、标准差1.探讨用计算器求数据的极差、方差、标准差,并与同伴交流。

提示:与求数据代表类似,总得先进入统计状态,依次输入数据,只是最后选择的统计量不一样了;另外,多数计算器没有方差键,能够先算出标准差,然后再平方。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6.4 数据的离散程度精选教案2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6.4 数据的离散程度精选教案2

6.4 数据的离散程度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内容:(1)回顾:什么是极差、方差、标准差?方差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一组数据的方差与这组数据的波动有怎样的关系?(2)计算下列两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①1,2,3,4,5;②103,102,98,101,99。

目的:复习极差、方差、标准差等概念及计算,巩固学生对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统计量的认识。

注意事项:复习的内容主要让中下等学生来回答和反馈信息,掌握上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鼓励学生或校正偏差。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内容1:试一试:如图是某一天A、B两地的气温变化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天A、B两地的平均气温分别是多少?(2)A地这一天气温的极差、方差分别是多少?B地呢?(3)A、B两地的气候各有什么特点?目的:通过两地气温的变化的例子,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读取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更准确地理解方差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注意事项:由于读取的数据多且复杂,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来高效完成。

内容2:我们知道,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那么,是不是方差越小就表示这组数据越好呢?我们通过实例来探讨。

议一议:某校从甲、乙两名优秀选手中选一名选手参加全市中学生运动会跳远比赛,该校预先对这两名选手测试了10次,测试成绩如下表:1 2 3 4 5 6 7 8 9 10选手甲的成绩(cm)585 596 610 598 612 59604 600 613 6017选手乙的成绩(cm)613 618 580 574 618 593 585 590 598 624(1)他们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2)甲、乙这10次比赛成绩的方差分别是多少?(3)这两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各有什么特点?(4)历届比赛表明,成绩达到596cm就很可能夺冠,你认为为了夺冠应选谁参加这项比赛?(5)如果历届比赛表明,成绩达到610cm就能打破记录,你认为为了打破记录应选谁参加这项比赛?目的:针对不少同学认为的方差越小越好的错误认识,课本设计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旨在消除学生的这种不正确的看法,从而认识到要针对具体情况来分析方差对于问题的影响,体会数据的波动是广泛而有特点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分析》导学案:4.数据的离散程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分析》导学案:4.数据的离散程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分析》导学案4. 数据的离散程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经历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几个量度的探索过程;2.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方差、标准差.【知识梳理】1.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 、 .2.极差是一组数据中 数据与 数据的差.3.方差是 , 即s 2=4.标准差就是方差的 即s=5.一般情况下,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 ,这组数据就越 .【典型例题】1.若一组数据1,2,3,x 的极差为6,则x 的值是( )A .7B .8C .9D .7或-32.已知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若甲组数据的方差2s 甲=0.055,乙组数据的方差2s 乙 =0.105,则( )A .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波动大B .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波动大C .甲组数据与乙组数据的波动一样大D .甲.乙两组数据的数据波动不能比较3.甲、乙、丙三台包装机同时分装质量为400克的茶叶.从它们各自分装的茶叶中分别随机抽取了10盒,测得它们的实际质量的方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以认为三台包装机中, 包装机包装的茶叶质量最稳定。

【巩固训练】1.在方差的计算公式s 2=101[(x 1-20)2+(x 2-20)2+……+(x 10-20)2]中,数字10和20分别表示的意义可以是( )A .数据的个数和方差B .平均数和数据的个数C .数据的个数和平均数D .数据组的方差和平均数2.已知一组数据的方差为345,数据为:-1,0,3,5,x ,那么x 等于( )A .-2或5.5B .2或-5.5C .4或11D .-4或-113.如果将所给定的数据组中的每个数都减去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该数组的( )A .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B .平均数改变,方差改变C .平均数不变,方差改变D .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4.已知一组数据-3,-2,1,3,6,x 的中位数为1,则其方差为 .5.已知一个样本的方差2222121[(6)(6)(6)]11n S x x x =-+-++-,则这个样本的容量是____________,样本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6.体育老师对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5次立定跳远测试,经计算这两名同学成绩的平均数相同,甲同学成绩的方差是0.03,乙同学的成绩(单位:m )如下:2.3 2.2 2.5 2.1 2.4 那么这两名同学立定跳远成绩比较稳定的是____同学.7.某中学开展“八荣八耻”演讲比赛活动,九(1)、九(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满分为100分)如下图所示。

(教学设计)八年级上第六章第4节第2课时

(教学设计)八年级上第六章第4节第2课时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六章数据的分析第4节数据的离散程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4节第1课时的学习,已经理解了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并已经进行了一些计算和应用。

但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尚显单一,可能有学生会认为现实生活中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越好,其实不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学习任务分析在本课时中,学生将通过丰富的例子,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更为全面地理解方差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全面理解方差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过程方法:通过方差的大小,对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热情,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某校要从甲、乙两个跳远运动员中挑选一人参加一项比赛。

在最近的10次选拔赛中,他们的成绩(单位:cm)如下:甲:585,596,610,598,612,597,604,600,613,601;乙:613,618,580,574,618,593,585,590,598,624.(1)甲、乙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2)甲、乙这10次比赛成绩的方差分别是多少?(3)这两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各有什么特点?(4)历届比赛成绩表明,成绩达到5.96m就很可能夺冠,你认为为了夺冠应选谁参加这项比赛?如果历届比赛成绩表明,成绩达到6.10m就能打破纪录,那么你认为为了打破纪录应选谁参加这项比赛呢?设计意图:从实际情境出发,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猜想。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1、思考分析学生思考分析,分别计算(1)(2)问。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成绩的高低说明什么?方差的大小有什么实际意义?学生思考第(3)问,并在小组内讨论。

教师抽问,学生回答他们对这两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的看法。

八年级数学上册6.4 数据的离散程度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6.4 数据的离散程度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6.4 数据的离散程度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学习目标】1、会用样本方差、标准差估计总体的方差、标准差。

2、探索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意义,体会数据的波动性对决策的作用【学习重难点】重点:1、掌握极差、标准差和方差的概念;2、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标准差和方差,并判断这组数据的稳定性。

难点:掌握极差、标准差和方差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学习过程】模块一预习反馈一、学习准备1、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有、和。

2、极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公式:方差是:_____________ 计算公式:标准差是: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公式:3、阅读教材:第四节《数据的离散程度》二、自主学习4、理解极差的概念例1:计算下面各组数据的极差。

(1)-5,6,4,0,1,7,5、(2)11,12,13,14,15,16、5、理解方差、标准差的概念例2:数据98、99、100、101、102的方差为。

实践练习:1、一组数据:9,10,12,13,9,14,7,9,10,8,8,11,10,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方差是。

2、(xx•德阳)一组数据3,4,5,x,7,8的平均数为6,则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_______。

归纳:1、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______或_________越____,这组数据就越___________。

2、极差、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模块二合作探究1、(xx资阳)甲、乙两名同学进行了6轮投篮比赛,两人的得分情况统计如下:第1轮第2轮第3轮第4轮第5轮第6轮甲101412181620乙12119142216(1)求甲、乙得分的极差、中位数、平均数。

(2)分析谁的成绩更稳定。

2、某校高中一年级组建篮球队,对甲、乙两名备选同学进行定位投篮测试,每次投10个球,共投10次、甲、乙两名同学测试情况如图所示:(1)根据如图所提供的信息填写下表:平均数众数方差甲乙2、2(2)如果你是高一学生会文体委员,会选择哪名同学进入篮球队?请说明理由、投篮次数10987654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0投中个数乙甲……模块三小结反思一、本课知识(1)极差的概念:。

八年级数学上册 6.4 数据的离散程度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2021学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 6.4 数据的离散程度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2021学年)

6八年级数学上册6.4 数据的离散程度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789编辑整理:1011121314尊敬的读者朋友们:15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数学上册6.4 数据的离散程度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16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数学上册 6.4 数据的离散程度学案(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1717.4数据的离散程度【预习展示】1、完成课本149页引例2、一组数据中_______与_________的差,称为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探究新知】1、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标准差是方差的___________3、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数据越_________【典型例题1】甲、乙两位学生本学年每个单元的数学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甲:9094 92 89 95 92 乙: 1008793 9990 89(1)他们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2)甲、乙的6次单元测验成绩的方差分别是多少?(3)这两位同学的成绩各有什么特点?(4)现要从中选出一人参加“希望杯”竞赛,历届比赛成绩表明,成绩达到95分以上才能进入决赛,你认为应选谁参加这项竞赛更合适,为什么?【典型例题2】如图是某一天A 、B 两地的气温变化图.问: (1)这一天A 、B 两地的平均气温分别是多少? (2)A 地这一天气温的极差、方差分别是多少?B 地呢? (3)A 、B 两地的气候各有什么特点?讨论: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那么,是不是方差越小就表示这组数据离散程度越低?【典型例题3】某校从甲、乙两名优秀选手中选一名参加全市中学生运动会跳远比赛.预先对这两名选手测试了10次,他们的成绩(单位:cm)如下:(1)甲、乙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2)甲、乙这10次比赛成绩的方差分别是多少? (3)这两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各有什么特点?(4)历届比赛表明,成绩达到596cm 就很可能夺冠,你认为为了夺冠应选谁参加这项比赛?(5)如果历届比赛表明,成绩达到610cm就能打破记录,你认为为了打破记录应选谁参加这项比赛?【巩固练习】【A】:1.计算下列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与标准差:(1) 1,2,3,4,5; (2)103,102,98,101,99。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四节《数据的离散程度》第二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四节《数据的离散程度》第二课时学案

金塔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数学学教练案 持案人: 课题:6.4数据的离散程度 (2) 主备:李春文 章总第6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求法.2.用极差、方差、标准差对实际问题做出判断.学习重点:1.进一步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意义,会根据它们的定义计算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标准差.2.从极差、方差、标准差的计算结果对实际作出解释和决策 学习难点:能用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极差、方差、标准差对实际问题作出决策.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认真准备:1、一组数据中的________数据与_________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极差能够反映数据的_______,如一组数据7,8,9,10,11,12,13,则极差为_________.2、设一组数据为x 1、x 2、x 3,…x n ,则方差s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一组数据 -2 -1 0 1 2,则它的方差为____________,标准差为_________.3、从甲、乙两个品种的正在生长的黄豆苗中各抽10株,测得它们的株高(单位:cm )如下:甲:25,40,41,22,39,42,19,14,37,21;乙:40,27,17,26,44,16,40,16,40,44 (1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 三人中,谁的成绩更好?谁的成绩更稳定?如果已知甲:平均数是7.9环,极差6环,方差3.29乙:平均数是7.9环,极差2环,方差0.49丙:平均数是5.2环,极差2环,方差0.36请结合实际,对三人的成绩进行分析。

活动二:学校要从甲、乙两名跳远运动员中挑选一人参加校际比赛,在最近的10次选拔赛中,他们的成绩(单位:cm )如下:甲:585 596 610 598 612 597 604 600 613 601乙:613 618 580 574 618 593 585 590 598 624(1) 他们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2)甲、乙这10次比赛成绩的方差分别是多少?(3)这两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各有什么特点?(4)历届比赛表明,成绩达到5.96m就很有可能夺冠,你认为为了夺冠应选谁参加这次比赛?如果历届比赛成绩表明,成绩达到6.10m,就能打破纪录,那么你认为为了打破记录应选谁参加这次比赛?三、当堂练习,检测固学1、刘翔在出征雅典奥运会前刻苦进行110米跨栏训练,•教练对他10次的训练成绩进行分析,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则教练需要知到刘翔这10次成绩的().A.众数 B.方差 C.平均数 D.频数2、5名同学目测同一本教科书的宽度时,产生的误差如下(单位:cm):2,-2,-1,1,0,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多少cm?方差是多少?3、某校从甲乙两名优秀选手中选一名选手参加全市中学生跳高比赛,该校预先对这两名选手测试了8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成绩,(2)谁的成绩更稳定?(3)据预测,跳过1.65m就可能获得冠军,为夺冠应派谁参赛?若跳过1.70m呢?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八(二)班课题数据的离散程度
主备教师陈齐辉副备教师上课时间 2014 年 12 月 25 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掌握极差的概念,理解其统计的意义。

过程与
方法
经历刻化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必要性。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培养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怎么判断数据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方差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运用讲授法,实验法
学法指导讨论法,观察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体现数据的
(2)众数是一组数据出现次数-----的数据。

(3)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处在最
------------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
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认识
本节课重点
打好基础进
入主题




(初步探究)学生利用2分钟时间阅读课本42页上面的引例的内容,然
后分别计算:
(1)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
(2) 结合计算的结果思考:
利用平均数还能看出哪个厂生产的乒乓球的直径与标准的
误差更小吗?
结合上面的学习,学生再看43页的极差的概念,要求熟读
熟记。

认真阅读43页下面的例子,体会极差在生活中的实际实际
应用。

并回答:
什么样的指标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的大小?
让学生观察课本42页下面
的两幅图,再思考:
(1) 由图作出判断:那个厂
生产的乒乓球的直径与标
准的误差小?
(2) 学生分别计算甲和乙两
个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
差,比较哪个差更大?和上
面你得到的结论有什么关
系?
掌握极差的
概念,理解其
统计的意义。





(合作学习)我们除了要了解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还要了解这组数据
的----------程度。

2、为了体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我们可以用这组数据的
-----------程度来表示。

3、一组数据中------------和----------的差叫这组数据的极差。

4、一组数据极差大,离散程度就-----------,极差小,离散
程度就---------------------。

计算下面两组数据的极差:
A组:0,10,5,5,5,5,,5,5,5,5
B组:4,6,3,7,2,8,1,9,5,5,
1据天气预报,今天最高气
温是12度,最低气温是-7
度,那么今天的气温的极差
是多少?
2观察课本44页练习中的
图,回答:哪一组的极差比
较大?
3、例说明一些生活中的极
差的例子。

经历刻化数
据离散程度
的探索过程,
感受表示数
据离散程度
的必要性。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深入探究)(1)若一组数据的最小值为12,极差为20,则这组数据
的最大值为-----------
(2)若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为12,极差为20,则这组数据
的最小值为------------
(3)甲乙两支仪仗队的身高(单位:cm)如下:
甲队179 177 178 177 178 178
乙队178 178 176 180 180 178
那么哪支仪仗队更为整齐?
讨论以下问题:
(1)方差和标准差的公式
中各个元素的意义是什
么?
(2)方差的单位和原单位
相同吗?
(3) 标准差的单位和原单位
相同吗?
知道怎么判
断数据的稳
定性会方差
计算公式




(学习诊断)计算下列两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
(1)8、9、10、11、12
(2)78、80、81、80、82、83、85
已知一组数据7、9、19、a、17、15的中位数是13,则这
组数据的平均数是------------,方差是-----------------
快速计算与同学交流
知道怎么判
断数据的稳
定性会方差
计算公式




(梳理归纳)班平均数是度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基准,是描述一组数
据的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所
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
均数的变动,是利用数据信息最充分的特征数,但很容易
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计算简单,只与数据的排列位
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与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但不能
充分利用和反映所有的数据信息,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
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众数计算简单,只与数据重
复的次数有关,但不能充分
利用和反映所有的数据信
息,当各数据的重复次数大
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
别的意义.当一组数据中有
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
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
一种统计量.平均数与中位
数均唯一,但众数不一定唯

经历刻化数
据离散程度
的探索过程,
感受表示数
据离散程度
的必要性。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一组数据,,,,的极差是,那么的值可能有()A.1个B.3个C.4个
D.6个
11. 已知数据1,2,3,4,5的方差为2,则11,12,13,14,15的方差为_______ ,标准差为_______ 。

12.若一组数据,…的方差为9,则数据,,…,的标准差是_______.在一组数据x1,x2,…,x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的差的
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S2”表示,即S2= 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特征数,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我们所研究的权是这两组数据的个数相等、平均数相等或比较接近时的情况.方差较大的数据波动较大,方差较小的数据波动较小.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