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复习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思维与创新思维
第一节概述
1、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该定义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思维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2、思维的特征: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本质特征和功能特征。思维的本质特征主要有间接性、概括性和内隐性。思维的功能性特征主要有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总是按照一定的形式、方法和、规则而进行,具有合理性。从根本上讲,思维的创造性在推动着人类的进步,是思维的创造性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世界的动力就是创新,思想的创新。思维的逻辑性是基础功能,批判性是触发功能,创新性是超越功能(思维功能特征之间的关系)。
3、思维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古代思维、中世纪思维、近代思维和现代思维四个历史时期。古希腊文明的杰出代表是师徒相继的三个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东方中国出现思维创造的顶峰时代,就是春秋时代的道家、儒家和墨家学派。
4、对思维的研究,经历了从哲学到心理学到创新研究这几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思维的研究和创新结下了不解之缘。20世纪60年代之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成果首先应用于美国工商界。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思维,并力图建立一门跨学科的思维科学。
5、思维的基本类型:
1)根据思维的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将思维分为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形象性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概念、判断或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和主要形式。
2)根据思维封闭或开放的标准:把思维分为收敛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收敛性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律而进行的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产生出大量、独特新思想的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产生创新思想的主要思维方式。
3)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性:可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是指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创见性,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外在有机联系,能够获得新知识或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过程。
4)根据思维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可将思维分为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直觉性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或顿悟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逻辑性思维是指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或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结论的思维过程。
第二节创新
1、创新的表现方式:新产品和新服务;老产品的新用途;新的研究方法;新观念和新理论;纯粹的思想结晶。
2、创新的定义:创新是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创定的定义包含四个方面:创新是一种超越;创新是一种独创力;创新是一种扩张力;创新是一种智慧力。
3、创新的主要特征:智能性、社会性、团队性。创新的社会性包含三种含义:创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需求推动着创新;创新产生于人类交往活动;创新具有竞争性。
4、创新的类型:
1)按照创新的领域划分,可将创新分为科技创新、社会创新和人文创新。人文创新是科技创新和社会创新的基础。
2)按照创新的主体划分,可将创新分为个体创新和团队创新。
第三节创新思维
1、创新思维的含义: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性智慧,它表现为思维的跳跃,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其含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思维寻求思维的跳跃;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动思维模式的选择。
2、创新思维的本质:创新思维的本质就是在思维中不断地加入异质成分。
3、创新思维的两种超越:自身超越和境界超越。创新思维的超越首先是对自身障碍的超越。自身超越包括:超越思维的惯性;超越思维的惰性;意志的超越。思维的惰性表现为:知足常乐,思平八稳,安于现状;自以为是,盲目轻信,不求深入;迷信权威,跟随大流,不冒风险;自认平庸,没有自信,不思进取;利益驱动,只顾肯前,不识泰山。境界超越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前提超越;逻辑超越;关系超越。
4、公共关系活动与创新思维的关系:公共关系活动的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理论基础,公共关系活动是创新思维的具体应用。创新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特性,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灵魂。
第二章创新思维的基础
1、人具有潜在创新能力的社会依据:创新本质上是社会需要的产物;创新是个人回应社会挑战的需要;人人都有无限的创新空间。
2、创新人才的基本品格(品德特征):强烈的好奇心和惊奇感;标新立异的胆魄;坚强的意志力;勤奋而专注地工作;独立和自信。
3、创新思维的核心技能:增长知识和见识的能力;适应、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培育直觉敏感、发挥大胆想象和捕获思维灵感的能力。
4、建构创新品格和掌握创新技能是互为促进的关系:具有创新品格是掌握创新核心技能的基础;在掌握创新核心技能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新品格。
5、知识的定义:知识是人类在自己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精神文化财富和认识成果。
6、知识的常规分类:按知识的常规分类方式可以划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
7、最佳优化知识结构的定义及要求。
最佳优化知识结构是指:适合创新思维活动的需要,极大促进创新思维功能发挥,各种门类知识配置合理的知识结构。其要求是:在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基础知识;在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专业知识;思维主体的知识结构必须处于一种开放和动态的状态。
8、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自然语言是创新思维表达的主要工具。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自然语言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自然语言具有丰富多彩的特征;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特征;自然语言具有社会性特征。
9、自然语言的三种基本功能:情景表达功能、信息交际功能和行动指示功能。此外,还有信息储藏功能、礼仪功能和美学功能等。
10、创新思维与自然语言之产的关系:
(1)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中蕴含的内容。
(2)对自然语言的敏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先决条件。
(3)自然语言的转换生成能力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前提。
11、科学语言的定义及特征:科学语言是在自然语方中加入了精确定义的术语、符号、公式和图表,描述科学活动的过程,表达和存储科学成果的语言。其特征是:科学语言具有精确性特征;科学语言具有客观性特征;科学语言具有简洁性特征。
12、实践能力的定义及特征:
实践能力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智慧,这种智慧很少得到主流承认,但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实在在的智慧。实践能力的特征:
(1)实践能力的经验特征;
(2)实践能力的智慧特征:经验性认识也可以看作是实践能力的核心。
(3)实践能力的创新特征:实践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性层面;实践能力的创新性需要经验直觉。
(4)实践能力的非言语沟通特征。
(5)实践能力的技能接受特征。
13、缄默认知的含义:它是以行动为导向的认知,这种行动导向认知和人的目标实现相关,获得这种认知一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第三章创新思维实践:问题解决
1、问题的定义:问题是某种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事态令人困惑或者令人不满意,但对这种事态,又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去改变,该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问题的相关因素如下:问题是一个认知客体,人是问题的认知主体;问题是对事态的一种不满意;人在问题面前常常需要有所作为。
2、论题的定义:论题是一种观念性的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观念性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引起不同人群之间的争辨。论题的相关因素:论题是一个认知客体;论题反映的往往是观念;论题主要是认知主体间的认同或者不认同的问题。
3、问题与论题之间的关系:
(1)问题和论题的区别:概念的着重点不同;问题和论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2)问题和论题的关系:所有的论题本质上都属于问题;问题和论题互相渗透。
4、境况问题的特征:它是在客观事实基础上产生的问题;解决这样一类问题,需要用事实来验证,或者是需要用新的境况来替代旧的境况。
5、价值问题的特征:这些问题中包含着认知主体的主观意志,或者是主观信念;这样一类问题,往往不仅仅是用客观事实来验证,更多地是依赖人的观念认同;价值问题大都和人类的行为相关,因此价值问题也是有关人类行为的问题。
6、问题意识的定义: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保持对问题的警觉意识,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基本前提。
7、思维主体问题意识的培养,包括观察力的培养和良好心态的培养。观察力和良好心态的结合,能够激发思维主体强烈的问题意识。
8、观察力的培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要养成依靠观察接受信息的良好习惯;二是用观察力测试的方法提醒自己;三是注意保持观察的灵活性。
9、思维主体具有良好的心态主要表现为:质疑和改良的认知态度;对暗示和机遇的心理敏感;乐于寻求因果联系的求知欲望。质疑和改良的创新心态,外显为以下三种观念:世界是不完美的;向完美走近;关注不满情绪。良好心态需要我们有一种对暗示和机遇的敏感,这种敏感通常表现为:对事件、现象背后所隐藏的东西保持敏感;对机遇的敏感。
10、问题解决的步骤:
(1)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的创新思维活动,首先是面对问题,然给给问题初步定位,对问题有了初步定位之后,就有一个问题的合适表达的任务。问题表达概括为三步:抓住感觉——把问题描述出来——进一步精炼这些表达式。
(2)调查阶段:必须明确调查的重要性;必须熟练地使用间接调查的手段;必须对信息的获取保持某种警觉;用审视的眼光来接受信息;必须使用直接调查的方法,为建立自己的问题解决思路提供信息;必须在整个调查阶段保持解决问题的创新活力。间接调查中有三个信息源:首要的信息来源是自己;周边的人也是信息源泉;网络、图书馆信息源泉。直接调查的方式一般包括:群体调查、体验式调查和实验调查。
(3)观念阶段:在这个阶段,认知的主体一是要设想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观念;二是充分激发主体的想象力;三是要特别关注问题解决对象的边缘部分。激发想象力的要点为:带一点游戏心态;紧张中的放松;在观念面前保持中立心态。
(4)评价阶段。对主意进行评价的理由:评价是对观念和主意进行选择的需要;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依据的需要;评价可以完善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