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教案2(精品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教案及反思
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比较》是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比较的基本概念,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将比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一章节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比较的概念,包括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等方面的比较。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掌握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且内容包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等,通过比较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等。
3.掌握比较物体的方法,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判断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比较物体大小、多少、长短的方法,正确使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2.掌握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数的比较,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等。
【教学难点】:1.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
2.理解比较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学情评估: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具有初步的数感和观察能力,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比较的经验,如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等。
但是,他们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2024年比一比精彩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2024年比一比精彩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的第二节“比一比”。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等基本属性;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和表达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高矮、长短、大小等基本属性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比较”的方法,能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等基本属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学生用尺子、学生用教学卡片、学生分组用的实物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比一比”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生活中具有高矮、长短、大小等属性的物体。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2)教师讲解比较方法,强调比较时的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比较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小组展示成果,分享学习经验。
(2)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比一比2. 内容:(1)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等基本属性。
(2)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和表达方式。
(3)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物体的高矮、长短、大小,并填写表格。
物体1:铅笔物体2:课本物体3:橡皮高矮:______ 长短:______ 大小:______问题1:小华和小明谁更高?问题2:哪支铅笔更长?2. 答案:(1)高矮:铅笔<课本<橡皮长短:铅笔>课本>橡皮大小:铅笔<课本<橡皮(2)问题1:小华更高。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优质教案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二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对物体长短、高矮、大小进行比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方法,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观察和判断物体长短、高矮、大小。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比较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绳子、卡片、图片等。
学具:学生自备尺子、绳子、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展示动物园里各种动物,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之间长短、高矮、大小关系。
2.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使用尺子、绳子等工具进行比较,以及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互相比较彼此身高、书本大小等,并记录结果。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过程中遇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方法。
6. 巩固拓展出示一些具有挑战性比较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物体长短、高矮、大小,并用数学符号表示:A. 一支铅笔和一把尺子B. 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C. 一本书和一张卡片(2)思考题:在生活中,你还能用比较方法解决哪些问题?2. 答案(1)A. 铅笔 < 尺子;B. 小猫 < 小狗;C. 书 > 卡片(2)答案不唯一,举例:购物时比较价格,选择性价比高商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物体,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将成果以图片或文字形式进行展示。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排序和分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具与学具准备4. 小组讨论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较方法,我需要精心设计实践情景。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比较(2)-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比较 (2)西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比较的数学教案,这是一年级上数学教案中的第二课时,所使用的是西师大版教材。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中的第二章第一节——比较。
具体内容包括: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属性,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地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独立地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比较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两张小卡片,让学生们观察,并提问:“这两张卡片哪个大,哪个小?”学生们通过观察,用语言描述出来。
2. 例题讲解:我拿出两把尺子,一把长一把短,提问:“这两把尺子哪个长,哪个短?”学生们通过观察,用语言描述出来。
3. 随堂练习:我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玩具,进行比较,并描述出来。
4. 小组合作:我让学生们分成小组,相互比较,并描述出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观察物体大小用语言描述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拿出自己的玩具,进行比较,并描述出来。
答案:略2. 请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进行比较,并描述出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独立地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但在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比较的方法还不是很理解,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做类似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较的方法。
同时,我也可以让学生们在家中进行类似的比较实践,让家长们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的教具选择是一个重点。
我选择了小卡片作为教具,这是因为小卡片的大小差异明显,能够直观地让学生们观察和比较。
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我提问学生们:“这两张卡片哪个大,哪个小?”这个问题的设计也是重点,因为它直接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2.比一比
教案: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培养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2. 使学生能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 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 学习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教学重点:1. 掌握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 能够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教学难点:1. 理解一一对应的方法。
2. 能够用语言准确表达比较结果。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教具:两组数量不同的物体,如水果、动物等。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两组数量不同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两组数量不同的水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哪一组水果多?哪一组水果少?”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水果的多少。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出示两组数量不同的动物,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动物的多少。
2. 学生分组操作,每组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并记录比较结果。
3.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两组数量不同的物品,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品的多少。
2. 学生独立操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品的多少,并记录比较结果。
3.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两组数量相同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两组物品的数量一样吗?”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验证两组物品的数量是否相同。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并能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2024年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2024年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能运用比较词汇描述物体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学会使用比较词汇。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观察和描述物体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长短、高矮、大小不同的物体)。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不同长短、高矮、大小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实物模型,讲解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比较词汇。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并描述物体之间的关系。
每组派代表分享交流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
2. 比较词汇:比……长、比……短、比……高、比……矮、比……大、比……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找出家里长短、高矮、大小不同的物体,用比较词汇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画一幅画,表现出两个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关系。
2. 答案:(1)例如:我的铅笔比我的尺子短,我的书比我的练习本大。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完成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大小的方法,并能运用比较词汇描述物体间的关系。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困难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引导学生将比较方法拓展到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较 西师大版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较##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能够用语言和符号表达物体的大小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掌握比较大小的符号表示。
2. 教学难点:能够用语言和符号表达物体的大小关系。
##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比较物体的大小,引入比较大小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比较大小的符号表示,如“>”表示大于,“<”表示小于,“=”表示等于。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符号的含义,并学会使用符号表达物体的大小关系。
3. 练习:设计一些比较大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可以采用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对比较大小的理解和应用。
4. 应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比较大小的例子,如比较两个水果的大小、比较两个玩具的大小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比较大小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比较大小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强调比较大小的应用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比较。
6. 作业:布置一些比较大小的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可以是一些书面练习题,也可以是观察生活中的大小关系并记录下来。
##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自己发现物体的大小关系。
2. 在讲解比较大小的符号表示时,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符号的含义。
3. 在练习环节,要注意题目的设计,既要覆盖各种比较大小的情境,又要注意题目的难度,让学生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提高思维能力。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比较大小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比较大小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学中比较大小的概念,能够通过比较大小,找到数值的大小关系。
具体目标包括:1.理解数值的大小关系概念2.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表达数值的大小关系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大小的方法二、教学内容1.探究比较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体验物品大小的变化,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讨论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比较大小2.比较大小的方法与符号–通过数字大小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掌握大于、小于、等于三种比较符号的应用–拓展一些生活中会用到的比较大小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与符号3.练习比较大小–通过小组合作、白板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与符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寻找比较大小的问题,并尝试解决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数值的大小关系,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表达数值的大小关系。
2.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2.让学生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表达数值的大小关系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示范、解释、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与符号的使用。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白板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与符号。
3.体验式教学法: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物品大小的变化。
六、教学过程时间内容活动要求教学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具/素材10分钟导入通过观察水杯大小,体验比较大小的过程。
1. 布置一个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比较水杯大小,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
1. 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水杯大小的变化。
1. 观察、感受水杯大小的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生活中我们什么情况下需要比较大小。
2. 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大小的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 思考、讨论在生活中需要比较大小的问题。
比一比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一比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和多少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高矮和比较多少。
教学重点:比较物体长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绳子、卡片、实物(铅笔、书本等)。
学具:学生人手一把尺子、绳子、卡片,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如铅笔、书本等,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比较的现象。
2. 教学新课(1)比较物体长短a. 讲解比较方法,如直接观察、使用尺子等。
b. 举例讲解,如比较铅笔、书本的长短。
c.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
(2)比较高矮a. 讲解比较方法,如直接观察、使用绳子等。
b. 举例讲解,如比较学生自己的身高。
c.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
(3)比较多少a. 讲解比较方法,如数数、一一对应等。
b. 举例讲解,如比较两组铅笔的数量。
c.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
3. 例题讲解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例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2. 板书内容:比较物体长短比较高矮比较多少比较方法:直接观察、使用尺子/绳子、数数、一一对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列物品的长短,并记录下来:a. 铅笔和橡皮b. 书本和尺子(2)比较下列物品的数量,并记录下来:a. 5个苹果和8个橙子b. 3个篮球和4个足球2. 答案:(1)铅笔比橡皮长,书本比尺子长。
(2)5个苹果比8个橙子少,3个篮球比4个足球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好。
但在比较高矮和比较多少的部分,部分学生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比一比》,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比较”概念,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会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多少;学习使用“多”、“少”、“同样多”等词语描述比较结果;通过实践活动,理解比较的相对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概念,知道如何进行比较。
2. 培养学生运用“多”、“少”、“同样多”等词语描述比较结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的概念,能够进行比较。
难点:运用语言描述比较结果,理解比较的相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挂图、磁性教具、多媒体设备。
学具:每组一套磁性教具,包括红、蓝两色圆形片各5个。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动物们举办运动会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小动物的数量,引发学生比较的欲望。
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教材第17页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磁性教具,进行比较。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多”、“少”、“同样多”等词语描述比较结果。
3.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教材第18页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学具进行实践活动,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讨论如何描述比较结果。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2. 内容:比较的概念描述比较结果的词语:多、少、同样多比较的相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第19页练习题1、2、3。
2. 答案:练习题1:略练习题2:略练习题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的概念和描述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课后可布置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较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进一步巩固比较的概念。
例如:比较家人的身高、比较玩具的数量等。
最新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较优质教学设计
比较教学分析:本课题内容主要是结合春天花园地情景,通过对小动物与花地数量地比较,来认识等于、大于、小于和数学符号=、>、<.例2是介绍=、>、<地书写,规范、工整地书写这些符号是一个难点,特别是“>”与“<”容易混淆,教学中要引起注意.例3是学具操作,通过操作活动,并结合教科书上地直观图,强化比较方法,巩固“>”与“<”.并让儿童初步感悟多与少、大于与小于地辩证关系.课堂活动有3个题,第1题是结合直观图形,借助一一对应,巩固物体个数地比较(只填数).第2题在直观图地基础上,由一一对应过渡到分类混排,从只填数到既填数又填符号.第3题是用对口令地游戏,巩固数地比较.结合本课题可处理练习一地第6~9题,第6题(2)小题是开放题.不同地学生可能有不同地答案,尽管答案之间有较大地差异,但一定要尊重每个学生地不同答案.第7题地答案有两类,一是符合要求地数随意排列,二是符合条件且有序排列.第8,9题是体现《标准》要求地现实地、有趣地、富有挑战性地内容.这些内容既有数学思想,又有解决问题,十分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数学活动……第8题是小调查地实践活动.内容可不受教科书限制.数据不受5以内地限制,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扩大调查地内容,并采用灵活有趣地方式组织交流.第9题答案是唯一地,但方法可以是多样地.思考题不作普遍要求,让儿童自主选择,可用“走棋子”地小游戏进行,在游戏中让儿童自己感悟怎样走.本节内容地难度较大,它不仅要从多种物品地混合中,分类数出各种物品地数量,还要通过一定地方法,对数量进行比较,因而实践性、综合性比较强.创设生动有趣地活动情景,在直观操作活动中领悟一一对应地比较方法,显得十分重要.比较物品数量地多少,即比较数地大小,并不是纯粹地知识性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它包含丰富地过程性目标.因此,教学活动不能仅仅为了获得一个比较地结果,而要十分关注儿童在解决问题地过程中,所获得地数学思考及情感与态度地体验.。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比较 (2)_西师大版
比拟教学目的:1.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语言比拟5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一一对应的比拟方法,形成比拟才能。
3.经历比拟的过程,获得一些数学经历。
教学重难点:比一比的方法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情景引入老师:春天来了,花儿开放了,小蜻蜓和小蜜蜂都来到了花园里,花园里好热闹呀,同学们想去看一看吗?学生:想!多媒体课件演示:小蜻蜓和小蜜蜂在花园里飞舞,最后定格为教科书第12页例1的情景图。
老师:从图中同学们知道些什么?学生:图中有3只蜜蜂、4只蜻蜓和3朵花。
老师:你知道这些花儿和小动物在花园里议论什么吗?学生:不知道。
老师:我们听听。
多媒体课件演示:花儿说:“花比蜜蜂多。
〞蜜蜂说:“蜜蜂比蜻蜓多。
〞蜻蜓说:“错了,应该是蜻蜓比蜜蜂多。
〞老师:知道它们在做什么了吗?学生:它们在比多少。
老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帮助它们比拟。
板书课题:比拟。
活动2【讲授】二、进展新课1.教学“同样多〞老师:怎样比拟呢?我们先来看蜜蜂和花儿是怎样比拟的。
多媒体课件演示:先是1只蜜蜂停在1朵花上,然后蜜蜂飞高,像右图一样定格。
老师:同学们发现什么?学生讨论后答复:我发现一只蜜蜂对着一朵花,刚好对完,蜜蜂和花同样多。
老师:对了。
一个对着一个,刚好对完,我们就说两种东西同样多。
老师板书:同样多。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摆圆片,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来摆。
先请一个同学4个小圆片摆成一排,另一个同学在他摆的小圆片下面再摆小圆片,要求摆的小圆片与前面那个同学摆的小圆片同样多。
学生摆小圆片后,团队a订正。
然后照这样多摆几次,加深对同样多的理解。
老师:你是怎样摆与前一个同学的小圆片同样多的小圆片呢?学生甲:我是1个小圆片对着1个小圆片摆的,刚好与上面的小圆片对完。
这样,上面的小圆片和下面的小圆片就同样多。
学生乙:我看上面的小圆片是4个,我就拿出4个小圆片来摆在下面。
这样,上面的小圆片就和下面的小圆片同样多。
老师:下面我拿小棒,要求同学们拿出的小棒与我拿的小棒同样多。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比较-西师大版
生思考并回答;一只蜻蜓对着一只蜜蜂,蜜蜂刚好对完,蜻蜓多了一只。
学生写出算式并跟着师读算式:4>3,读作4>3,然后生书空”>”的写法。
生观察并回答:蜜蜂比蜻蜓少。
学生可能只能说出蜻蜓多,蜜蜂少,不能说出蜻蜓比蜜蜂多。
学生可能不能区分>、<
学生可能在书写时不够规范。
教师要适时引导。并示范用语言来表示。
交给学生区分的儿歌,并多做练习区别。
教师要多演示,并做个别辅导。
板书设计
比较
3=3读作:3等于3
4>3读作:4大于3
3<4读作:3小于4
参考书目及
推荐资料
教学反思
师:你是怎样摆与前面一个同学的小圆片同样多的小圆片呢?
师:请同学们根据摆的圆片用等号表示和4同样多,5和5同样多。
2.教学多些与少些
(1)教学多些
(课件演示:先出示4只蜻蜓,再出示3只蜜蜂,然后再用虚线一一对应)师:这时比较的结果怎样?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蜻蜓是4只,蜜蜂是3只,像这样我们就说,4比3多,我们就用4>3来表示4比3大,“〉”是大于号,读作4大于3.并引导学生读两遍。
“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设计
课 题
比较
课时
1
课 型
新授课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正确使用
2、通过实践操作上学生掌握多种比较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比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
学情分析
学生对1-5各数的大小有了初步认识,但还不会用符号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
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大小》教案
希望能帮助到您西师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大小》教课设计教课内容:9页比较大小,例1——例2教课目的:1、认识=、〈、〉,并会正确使用3、初步培育学生拥有辨证唯物思想。
教课重难点:比一比的方法。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形漂亮的春季到了,花园内开了很多漂亮的花,花儿真镁,引来了很多可爱的小动物,瞧,谁飞来了?你能用那些数字表示图中的小动物和花?学生数而且填在书上学生用学具摆花儿和动物,而且比许多少。
小组沟通后学生报告自己的摆法和结果如何更简单看出物件的多少?今日,我们要学会一个一个对着摆的方法来比较物件的多少?二、探究1、比较相同、多着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花和蜜蜂,察看,你发现了什麽?老师:蜜蜂的只数3,花儿的朵数也 3,3和3相同多,我们就说3等于3,用3=3表示,中间的符号是等号,学生练习读而且书空练习:老师摆4个圆,学生摆相同多的三角形,说谁和谁相同多,几等于几?你能在说一个几等于几的式子吗?2、比许多与少希望能帮助到您着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蜻蜓和蜜蜂,你发现了什麽?蜻蜓的只数是4。
蜜蜂是3,4比3多,我们就说4大于3,写做4〉3,中间的符号是大于符号。
学生练习读,而且书空蜜蜂十。
蜻蜓4,3比4少,就说3小于4,写作3〈4,中间的符号是小于符号。
学生读而且书空3、察看议论4〉33〈4,你发现了什麽?小结:蜻蜓比蜜蜂多,4大于3,蜜蜂比蜻蜓少,3小于4花儿和蜻蜓的比较方法相同,你会吗?练习:(1)摆3个圆,5个三角形,比较大小(2)11页1,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小狗和小毛的数目,在填一填三、稳固练习1、填空,13页42、卡片游戏,11页23、开放练习,13页54、比较生活中的物体课后记:。
西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教案2(精品教学设计)
《比较》教案背景分析“比较”是西南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2页的教学内容。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已经学会了通过直观比长短、比高矮的方法,以及认识了1~5各数。
其中“=、>、<”在教材中都是首次出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在比多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系符号的实际意义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案例(一)创设情境,引起思考教师:春天来了,花儿开放了,小蜻蜓和小蜜蜂都来到了花园里,花园里好热闹呀,同学们想去看一看吗?学生:想!多媒体课件演示:小蜻蜓和小蜜蜂在花园里飞舞,最后定格为教科书第12页例1的情景图。
教师:从图中同学们知道些什么?学生:图中有3只蜜蜂、4只蜻蜓和3朵花。
教师:你知道这些花儿和小动物在花园里议论什么吗?学生:不知道。
教师:我们听听。
多媒体课件演示:花儿说:“花比蜜蜂多。
”蜜蜂说:“蜜蜂比蜻蜓多。
”蜻蜓说:“错了,应该是蜻蜓比蜜蜂多。
”教师:知道它们在做什么了吗?学生:它们在比多少。
教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帮助它们比较。
板书课题:比较。
(点评:用多媒体课件再造现实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讨。
)(二)展开探究,吅作交流师:有一天,3只小猴子一起去游玩,玩累了坐在草地上休息,准备分吃各自带来的水果(出示情境图)。
请观察,3只小猴子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生1:一只小猴子说,桃子正好3个,每人1个,边说边捧了桃子想吃。
生2:另一只小猴子数了数香蕉说:“等一下!香蕉才2根,每人1根不够吃的。
”生3:第三只小猴子说:“梨有4个,每人吃1个还多1个。
”生4:小猴子们这样讨论着,第一只小猴子也不吃桃子了。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看来小猴子吃水果还碰到了够吃不够吃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好吗?(学生高兴地说:好!)师:请小朋友们选择其中喜欢的一种水果,想一想,分给3只小猴子吃,会出现什么情况。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一年级上册一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比较》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理解它们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写法。
2.能用“>”“<”和“=”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过程与方法1.借助象形图,经历比较事物数量多少的过程,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数感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比较并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准确区分和使用“>”与“<”。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小猴等图片教学过程板块一故事激趣,渗透分类1.听故事回答问题。
(课件出示小猴吃水果图)师:小猴在森林运动会上获得了冠军,心里高兴极了!于是请了它的朋友们来家里做客。
看,小猴买了很多水果来招待它的朋友们。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小猴一共请了几个朋友?它为朋友们准备了什么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几个?(观察情境图,数出小猴一共请了几个朋友,为朋友们准备了什么水果和每种水果的数量) 2.动手操作,渗透分类。
(1)你能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哪种水果够分,哪种水果不够分吗?(只要把小猴放在一起,梨放在一起,桃子放在一起,香蕉放在一起,数一数就知道了)(2)为什么要把同类事物放在一起呢?请你用手中的各种图片摆一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有哪些事物,分别有多少。
可能出现的摆法:①按不同种类摆4堆;②从上往下,按1只小猴对应1个梨、1个桃子或1根香蕉的方法摆,最下面的几行没对齐;③按教材上的象形统计图那样摆,对得很整齐,而且是从最下面一行开始对齐的。
(3)你们的摆法有什么特点呢?相同点:都分类摆放。
不同点:方法②、③对得很整齐,但摆放顺序不同。
(在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归纳:方法②、③都是1个对应1个摆,比较容易看出谁多谁少)操作指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分类整理的方法摆一摆,将梨、桃子等都分类摆放,在操作中充分显示无序摆放的缺点,在比较中体会分类摆放、有序排列的优点,既渗透了分类思想、有序思想和一一对应思想,又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象形统计图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教案
背景分析
“比较”是西南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2页的教学内容。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已经学会了通过直观比长短、比高矮的方法,以及认识了1~5各数。
其中“=、>、<”在教材中都是首次出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在比多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系符号的实际意义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引起思考
教师:春天来了,花儿开放了,小蜻蜓和小蜜蜂都来到了花园里,花园里好热闹呀,同学们想去看一看吗?
学生:想!多媒体课件演示:小蜻蜓和小蜜蜂在花园里飞舞,最后定格为教科书第12页例1的情景图。
教师:从图中同学们知道些什么?
学生:图中有3只蜜蜂、4只蜻蜓和3朵花。
教师:你知道这些花儿和小动物在花园里议论什么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我们听听。
多媒体课件演示:花儿说:“花比蜜蜂多。
”蜜蜂说:“蜜蜂比蜻蜓多。
”蜻蜓说:“错了,应该是蜻蜓比蜜蜂多。
”
教师:知道它们在做什么了吗?
学生:它们在比多少。
教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帮助它们比较。
板书课题:比较。
(点评:用多媒体课件再造现实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讨。
)(二)展开探究,合作交流
师:有一天,3只小猴子一起去游玩,玩累了坐在草地上休息,准备分吃各自带来的水果(出示情境图)。
请观察,3只小猴子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生1:一只小猴子说,桃子正好3个,每人1个,边说
边捧了桃子想吃。
生2:另一只小猴子数了数香蕉说:“等一下!香蕉才2根,每人1根不够吃的。
”
生3:第三只小猴子说:“梨有4个,每人吃1个还多1个。
”
生4:小猴子们这样讨论着,第一只小猴子也不吃桃子了。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看来小猴子吃水果还碰到了够吃不够吃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好吗?(学生高兴地说:好!)
师:请小朋友们选择其中喜欢的一种水果,想一想,分给3只小猴子吃,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自主操作、思考,进行小组交流)
师:请各组汇报你们的学习情况。
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桃子(边说边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左边摆3只小猴子,右边一一对应摆3个桃子,小猴子和桃子正好一样多。
生2:小猴子吃桃子每人1个,正好够吃。
生3:我想是表示3和3同样大小。
生4:我想是表示3等于3。
师:像这样我们就可以用“3=3”表示。
什么时候还可以用“=”呢?
生1:3朵红花和3朵白花朵数相等,也可以写作“3=3”。
生2:4个男生和4个女生人数同样多,可以用“4=4”。
师:看来大家对等号有了认识,请写一写“=”。
其他组再汇报。
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香蕉(边说边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左边摆3只小猴子,右边摆2个香蕉,发现只有2只小猴子对着香蕉,另外一只小猴子没有对着香蕉,所以香蕉不够吃。
生2:也就是说,1只小猴子吃不到香蕉。
生3:就是,这里的3和2不能用等于。
师:请大家想一想,3和2可以怎么表示大小呢?
(学生蜂拥而上,到黑板上各自写着:3大2小,3≠2,
3>2,2<3等。
)
师:请小朋友们发表意见,他们写得怎么样。
生1:3大2小写得是对的,是不是可以简单一点?
生2:3和2不相等,我在“=”上加了一画,写成3≠2。
师:3和3相等,3和2不相等,“=”上加一画,真了不起!
生3:我写“3>2”,是想3和2不相等,“=”不能用了,改成一边张口大,一边张口小。
朝3的一边口子要大,朝2的一边是尖尖头。
生4:我妈妈说,“3>2”叫做“3大于2”。
师:他把妈妈说的也记住了,真好。
还有什么时候可以用“>”?
生1:2枝铅笔和1枝铅笔,2枝大于1枝,2>1。
生2:5个电扇和3朵花,每个电扇贴一朵花,不够贴,5>3。
师:小朋友们能把学到的比大小用到生活中去。
还有哪一组要汇报?
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梨,发现3只小猴子都对着一个梨,还多了一只梨。
就想是3<4。
(到黑板上书写)生2:请你说说,为什么用“<”好吗?
生1:刚才3比2大,写成“3>2”,3比4小,我们就把“>”倒过来用,尖尖头对着3,大口对着4,表示3小于4。
师:说得真不错!他们组能用刚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值得表扬。
(学生拍手表示祝贺)就让我们用“=、>、<”来说说怎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好吗?
(三)应用与拓展
(出示情境图:5只兔子,4个萝卜)师引导思考: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够不够?
(学生汇报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1:我用摆图片的方法,有一只兔子没有对上萝卜,5>4,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是不够的。
生2:我用连线的方法,有一只兔子没有连上萝卜,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是不够的。
生3:我没有摆,只是想,我们学习1、2、3、4、5时,4排在5的前面,4<5,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是不够的。
实践评析
本节课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大胆,联系生活实际,随处可见学生创造的火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十分尊重学生个性,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展示潜能的空间,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构建,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
(一)思维在情境里飞扬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可见,创设适合学生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重要手段。
教学实践也证明,只要情境创设得好,学生真正进入到情境之中,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去畅想、去思考,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本案例中,学生面对小猴子吃水果这样熟悉、喜爱的情境,他们观察得是那么仔细,互相之间的对话是多么自然、生动、活灵活现。
通过
观察,较好地引出了数学问题,进而进行积极的探索。
(二)活学活用是儿童的天性
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经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充分发挥了学习潜能。
例如,在比大小的过程中,学生将小猴子和水果一一对应,用线连接兔子和萝卜等,都是以前面学过的“一一对应”的思想为基本思想武器,并进行灵活应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再例如,学生以男生和女生个数,花和电扇等的对应关系做例子,来理解关系符号,是十分自然、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