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及反思二

四年级下册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及反思二四年级下册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及反思篇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七个字,会正确书写十三个字。
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能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体会课文中语句表达很准确的词句,学习有顺序地叙述事情发展的过程。
2.和同学交流读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情感。
3.练习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句的写法,学习有顺序地叙述事情发展的过程。
2.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学生对恐龙研究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句的写法,学习有顺序地叙述事情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二十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1.彰显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语文是由语言与文字组成的,学语习文应该成为终极目标,唯有立足于语言的习得表达才能体现学科的本位。
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感悟语言的准确。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从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谈谈自己对恐龙与鸟的认识和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并理解词语。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裸、泣”等13个生字,会写“嘶、维”等15个字,正确读写“窟窿、行驶”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能够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出从中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和有什么样的品质。
4.能够很好地结合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哈尔威船长伟大的英雄壮举,并试着说一下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教学重点】能够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出从中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和有什么样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哈尔威船长伟大的英雄壮举,并试着说一下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裸、泣”等13个生字,会写“嘶、维”等15个字,正确读写“窟窿、行驶”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板块一读题质疑,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诺曼底号”遇难记。
2.读题质疑。
(1)生齐读课题。
(2)师引导: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3)生交流,师适时评价。
示例1:“诺曼底号”遇到了什么危险示例2:“诺曼底号“在哪里遇到了危险3.师小结:每个同学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很有价值,都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困惑学习课文,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乐趣,请大家打开课本,一起走进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设计示意图】课文的题目可以说就是课文的眼睛。
学习课文从课题入手,往往可以一下子就把握好文章写得关键点所在,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在这次导入新课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朗诵课题以及质疑问难,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尽快地进入课文,为更加深入的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引导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理念围绕“质疑、解难;讨论、交流;读书、感悟”开展教学;通过激情导入、展示让学生“乐中求知”;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有感情诵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 认识本课6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训练点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德育渗透点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美育渗透点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显示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学法指导教师教法:启发谈话,相机点拨,充满激情的描述、诵读。
学生学法:自渎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难点:理解“诺曼底”号遇难后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做的从而认识他崇高的品质。
解决办法: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习,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的引导、点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课文范读录音带、录音机、“诺曼底”号挂图、哈尔威船长挂图。
教学过程〖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一、激趣导入(5分钟)(同学们:在这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心情好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心情来努力学习吧!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看看,教室里和往常有什么不同)1、出示帆船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2、揭题,板书课题(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的主人公哈尔威船长会给你答案的。
3、引导学生认识阅读课文符号﹡(﹡同学们认识吗它的出现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进行比赛学习,老师先宣布比赛规则:把全班分成“鹏程”组、“万里”组,哪一组同学表现好,就获取一颗星,最后,哪一组荣获的五角星最多,哪组就获胜,领取我们最后的大奖——五星红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体会小说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2,学习小说中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体会和学习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引导学生按照"阅读提示"中的要求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认识作者(课前请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资料,准备"作者简介")学生自主交流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按要求自学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由发言的同学完成板书三、学习写法1,默读课文思考:A、小说主要交代了哪些情节B、你认为哪个情节写得最好为什么2,交流A,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简要介绍小说的结构组成。
("诺曼底"号雾海夜航——开端,"诺曼底"号被撞——发展,哈尔威船长组织救援——高潮,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结局)B,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C,重点分析哈尔威船长组织救援这一情节①海难发生后,起初"诺曼底"号上是一幅怎样的景象(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2)文中是怎么写的`(读句子并赏析)②面对这危急的情势,船长是如何应对的③小说在描写船长的言行举止时,有一段对话描写得很精彩,那就是他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
学生自由组合,表演朗读。
④在船长的沉着指挥下,船上后来是一幅怎样的景象⑤学生自己简要概括一下如何进行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教师引导,归纳。
四,课堂练笔以《下课十分钟》为题写片断〖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细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一、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如:“船长大声吼道"(自由读),“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与此同时,还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助读、闭着眼睛想像读等等。
此外,还注意读的层次,如学“大声吼……”一句时,学生开始读得不到位,我采用了导读的方式,问学生:“怎样吼"学生读得稍好一些了,又提示:再大声些。
学生读得又好一点。
二、读与思相结合。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仅仅靠读行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
思而不学则怠。
”可见,语文教学中,读与思应齐头并进,二者不可偏废。
本节课,我的存疑“大副会真开枪吗”“船长为什么不留下,而选择"激起千层浪.我想:教师只有善待每个孩子的提问,才能使不同提问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不足之处:1、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视了学生语言的完整性,没有强调学生说完整的话;2、激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虽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老师表现不够幽默.《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觉得自己又有了些许的进步,这样的感受是在以前的课堂上从未有过的。
因为在这节课上我经历了我教学生涯中最让自己感动的40分钟。
也许是独到的教学设计吸引了孩子,也许是我的情感感染了孩子,也许是文章的内容打动了孩子,我落泪了,学生落泪了,听课老师落泪了,这真挚的情感体验完全来自于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哈尔威船长。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学会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这节课后我细细反思,有几处自己觉得做得比较好、比较实、比较细。
一、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标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同时也给我们这些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都认识到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范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1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的体现,在语文课堂中,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获得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学会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应该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
基于这点,这堂课,我有一下几点思考。
一、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感悟珍爱生命,、尊敬生命、敬畏生命。
猝然而至的灾难,让本来还在熟梦中的人们突然面临生死考验,为了自己逃生,在这时候,可卑的利己主义占了上风,甲板上乱成一团。
这时候,只有船长一人保持冷静,把别人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甚至忘了自己也是船上的一员。
让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去朗读,去品位,去感悟船长对生命的尊重。
获救者的生,是船长的死换来的,从中我们知道了生命之宝贵、只可爱、之可敬。
二、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渗透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育。
在整个课堂中,紧紧围绕文本,去朗读,去感悟船长的英雄品质,强者风范,让船长的生命价值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实际或自己谈一谈对“强者”或“英雄”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既是对文本主题的进一步理解,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对自我的反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三、尊重学生这一生命体,积极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我在备课时,预设了船长的英雄品质为临危不乱、舍己救人、指挥能力强、忠于职守等,在学生研读过程中,出现了不一致的见解。
到底是“舍己救人”合适,还是“忘我”“忠于职守,高度的负责精神”更贴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培养他们的有个性阅读能力和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而营造创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努力的方向。
当问题出现后,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这一问题。
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当然,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对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讲得太少,对作者议论部分的话重视不够等。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5篇模版)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5篇模版)第一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魂、感人至深的故事,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篇1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觉得自己又有了很多的感触,因为以前也教过这课,相比,感受不是很深,更谈不上感动了。
首先,在这节课上我经历了我教学生涯中再次让自己感动的40分钟。
也许是年长了,容易动情了,也许是独到的教学设计吸引了孩子,也许是我的情感感染了孩子,也许是文章的内容打动了孩子,我心落泪了,学生落泪了,听课老师落泪了,这真挚的情感体验完全来自于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哈尔威船长。
这节课后我细细反思,有几处感觉得做得比较好、比较实、比较细。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如:“船长大声吼道”(指名读),“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不能,看视频(再男女读、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
对体会船长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有帮助。
对话部分,让学生分角色读,关于命令的句子指名再读,重点读“够了”,从而体会在危急时刻,在别人乱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哈尔威船长能做到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
让所有的人变得井然有序,更体会他是怎样的人及伟大的灵魂。
二、读思结合,大胆提问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不仅会提问题,更会思考问题。
一个月的学会学习模式训练,让学生对提问更深入,更到位。
本节课,孩子提了有价值的问题“船长真把自己忘了吗?”“真开枪打吗?”“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即时关注,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
他们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来回答,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学生的发言竟成了这节课最大的闪光点。
三、主线清晰,中心明确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做的,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一次次喊话中走入人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第1篇】本周二,武汉市教科院领导来我校进行教学视导,我执教《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幸得到市教院领导张凤英老师的指导,深感荣幸,从准备备课,到二次试讲,再到正式讲课,最后到得到领导的指导,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细细回顾了整个的教学过程。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意蕴比较深厚的文本。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地研读了文本,参考了网上的资料和部分教案,最后还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好教案。
第一次试讲是在吴承红老师班上,吴老师为了配合我上好这节课,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读熟课文,并在朗读上对学生进行了指导。
所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相当熟悉,试讲那天感觉学生的表现,状态相当不错,只是自己对整个设计掌握的并不是那么娴熟,所以整堂课的效果并不好。
第二次试讲,为了急于达到好的效果,于是我修改了教案,借鉴了很多别人的东西,可是,适得其反,整堂课下来反而非常生硬,不自然,感觉也不好。
经历了两次不太满意的试讲,我又再一次潜下心来,拿起课文,反复朗读,静静地思考,仔细揣摩,重新按照自己的思路,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案。
正式讲课那天,我的脑海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非常清晰的思路,学生的状态也特别好,虽然没有在课前对课文中的问题做任何提示,但是学生事前熟读了课文,所以整堂课,无论是学生参与程度,回答问题,还是朗读课文等等方面,都还不错,我也是非常投入,满怀激情,感觉比前两次试讲的效果要好一些。
特别是课文最后部分的朗读,“关于船长在挽救了60个人的生命后,自己却选择了和船同沉大海的部分”,学生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为船长伟大的精神所感动,当伤感的背景音乐配着感人的文字,学生的朗读特别精彩,情感很到位,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课后,教科院的张凤英老师和我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教案教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
1.1.2 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1.2 技能目标1.2.1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1.2.2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3 情感目标1.3.1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对勇敢和牺牲的敬佩。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2.1.1 选择一篇关于诺曼底号遇难的记叙文作为教学文本。
2.1.2 文本内容要包括事件经过、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素材2.2.1 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2.2.2 素材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内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3.1.1 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1.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2 阅读理解3.2.1 让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3.2.2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3.3 口头表达3.3.1 让学生口头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3.3.2 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4 写作练习3.4.1 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或故事梗概。
3.4.2 通过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4.1.1 采用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1.2 采用写作评价和口头表达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4.2 评价标准4.2.1 阅读理解评价标准: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能够准确回答问题。
4.2.2 口头表达评价标准: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4.2.3 写作评价标准:内容完整,条理清晰,语言表达准确。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5.1.1 反思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第1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通用3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1《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2《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诺曼底”号遇难记》。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从以下八个方面展开的。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危机时刻第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
主人公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然而至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以身殉职的事。
“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力”,文章感人肺腑。
依据本课的自身特点及它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2、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的研读,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3)、了解文章抓住场面描写和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灾难的可怕,领会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会选择和轮船一起沉入大海。
二、说学情学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课堂上通过激趣引导是可以保持住这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1、新闻导入。
2、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
三、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新课程标准,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富有个性化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依据“目标自学,点拨训练”的要求,结合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和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对学情的预测,该课的设计体现出以下特色。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教案教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使学生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的重要知识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勇敢、坚定、无私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诺曼底号遇难记》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故事主题的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完成相关阅读理解题目。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故事主题。
4. 分享成果: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深入剖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勇敢、坚定、无私的品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题目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反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背景,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预习故事内容,了解故事背景,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七、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诺曼底号遇难记》2. 阅读理解题目3. 讨论话题和问题4.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资源八、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主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课程名称:《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课程时间:1小时课程目标:1.了解并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一份包含《诺曼底号遇难记》相关信息的教案;2.学生的教材和参考书籍;3.彩色笔、纸和计算机。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诺曼底号遇难记》这一历史事件;2.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该事件,是否有了解过相关的历史背景。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的历史背景和影响;2.介绍事件中的重要人物和相关历史文献;3.分析该事件对于二战的影响。
三、讨论和思考(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讨论《诺曼底号遇难记》对于二战的重要性;2.让每个小组代表发表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和交流。
四、学术写作(30分钟)1.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例如诺曼底登陆的策略与战术、诺曼底号的遇难原因和后果等;2.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资料调研和阅读,收集必要的信息和素材;3.教授学生学术写作的基本要点和技巧,例如引用和注释;4.让学生根据所收集的资料撰写一篇关于选定课题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5.鼓励学生交流和互相评阅彼此的作品,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1.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和心得体会;2.总结课程内容,回顾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术写作能力的提高;3.引导学生思考课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诺曼底号遇难记》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分组讨论和学术写作,学生得以加强了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并提高了阅读和学术写作的能力。
但是,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是时间分配上有些偏少,有些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学术写作。
建议在下次教学中,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以确保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学习和写作。
心得体会-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精品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篇一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前段时间认真钻研了一番第九册《诺曼底号遇难记》,现在课已讲完,静下心来反思了一下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收获如下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两点,一是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崇高品质,二是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于第二个目标自觉落实得还可以,主要体现在如下环节1、更改课题。
上课伊始在板书课题时我没有按课文原题写,而在黑板上写下了伟大的灵魂这个题目,这时学生自然要提出疑问,我顺势告诉学生这个题目是老师读完这篇文章后产生的自己的见解,相信你们在学完这篇课文后也会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你们也可以把自己认为合适的题目写在书上。
这一举动不但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对重点训练项目的一个落实。
因为这篇课文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此时更改课题是想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仅仅指不依赖于别人的现成答案,还包括不依赖课本,不迷信权威,要敢于向课本,向权威挑战。
2、讨论船长命令大副开枪这一命令。
通过每次教这篇课文时学生的反馈来看,对于这道命令大部分学生刚开始并不理解,所以我先问对于这道命令,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然后围绕到底该不该开枪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观点有如下几种、认为船长只不过是吓唬吓唬不会真开枪。
对于这种观点我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让他们接着听其他同学的观点。
、认为女士优先,男人不该抢在女人前面,所以该开枪。
持这种观点的同学最多,这时我会提醒一句仅仅是因为男人们违背了道义就该开枪吗?这时马上出现了第三种观点、当时船上很乱,如果不开枪可能会死更多的人。
这样经过相互交流、启发,持前两种观点的同学自然会逐渐认识到自己考虑问题的片面性,进而明白阅读要产生正确的见解,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通用5篇)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通用5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1《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通过描写哈尔威船长在轮船遇到海难时,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指挥抢险,将船上60人安全救出的故事,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尽忠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从两方面入手: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让学生自己朗读哈尔威船长的话,再指导学生读,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也读出了感情,从而体会了船长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品质。
二、读思结合,大胆提问新课伊始,我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不仅会提问题,更会思考问题。
孩子提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船长真把自己忘了吗?”“真开枪打吗?”“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等,我把学生提出问题抛给了孩子们。
没想到他们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来回答,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学生的发言竟成了这节课最大的闪光点。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
这节课,让我发现了孩子的潜力,相信孩子,他们会给你带来奇迹。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2当读完这篇课文,我的心已经被深深震撼。
课上,我致力于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伟大品质,体会作者引人入胜的描写。
一、引导质疑,激起阅读兴趣。
学生进入高年级,解决自己感兴趣的语文问题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中有明确的目的性。
本节课利用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一段视频,将文中恐惧、慌乱的场面描写进行直观呈现,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朗读体会,以自己的朗读和想象进行情景再现。
但是这不是唯一的目的。
当学生体会到当时场景的混乱之后,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对比。
①泰坦尼克号上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死亡人数大约占总数的。
三分之二。
②诺曼底号:共61人,除了船长,全部生还。
”孩子们读到这份资料明显受到震撼,轻叹声传入我的耳中。
我即时引导质疑:“读了这两份材料,对比一下,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何君同学立刻提出,“为什么泰坦尼克号死了那么多人,而诺曼底号只死了船长一个人?”当然,通过对比,这个质疑很自然会出现。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3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注重在阅读中体验。
猝然而至的灾难,让本来还在熟梦中的人们突然面临生死考验,为了自己逃生,在这时候,可卑的利己主义占了上风,甲板上乱成一团。
这时候,只有船长一人保持冷静,把别人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甚至忘了自己也是船上的一员。
让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去朗读,去品味,去感悟船长对生命的尊重。
获救者的生,是船长的死换来的,从中我们知道了生命之宝贵、之可爱、之可敬。
二、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受到教育。
在整个课堂中,紧紧围绕文本,去朗读,去感悟船长的英雄品质,强者风范,让船长的生命价值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实际或自己谈一谈对船长做法的理解,既是对文本主题的进一步理解,也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对自我的反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三、尊重学生这一生命体,积极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我在备课时,预设了船长的英雄品质为临危不乱、舍己救人、指挥能力强、忠于职守等,在学生研读过程中,出现了不一致的见解。
到底是“舍己救人”合适,还是“忘我”“忠于职守,高度的负责精神”更贴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培养他们有个性的阅读能力和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而创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努力的方向。
当问题出现后,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这一问题。
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不足之处:
当然,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对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讲得太少,对作者议论部分的话重视不够等。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课堂气氛热热闹闹,语言的学习却失落了”,这是课改后语文课上出现的一个怪现象。
在这堂课上我努力避免这一现象,非常注重学生感悟语言,力求做到和学生一起“在阅读中探究,在探究中阅读”,比如让学生“标出你认为用得特别恰当的词语,并体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谈你们对哈尔威船长的初步印象”、“除了这段精彩的语言描写外,你认为本文的哪个场面最感人”等问题的设计。
这节课也留给我一个很大的遗憾,那就是学生在这节课以及后一节课的辩论会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辩论非常激烈,而我作为他们的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却始终没有明确自己的观点,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深入到小说“悲剧美”的层面上来鉴赏雨果的这篇小说的结尾。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反思第2篇】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觉得自己又有了些许的进步,这样的感受是在以前的课堂上从未有过的。
因为在这节课上我经历了我教学生涯中最让自己感动的40分钟。
也许是独到的教学设计吸引了孩子,也许是我的情感感染了孩子,也许是文章的内容打动了孩子,我落泪了,学生落泪了,听课老师落泪了,这真挚的情感体验完全来自于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哈尔威船长。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学会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这节课后我细细反思,有几处自己觉得做得比较好、比较实、比较细。
一、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标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同时也给我们这些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都认识到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可见充分地读书是一个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才能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如:“船长大声吼道”(自由读),“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教案教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主要内容,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
(2)能够把握课文的结构,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品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能够保持冷静、果断。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如细节描写、人物塑造等。
3. 探讨课文中所体现的生命价值观和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主要内容及其写作手法。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和品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和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危险,培养勇敢、坚毅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诺曼底号遇难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分组讨论,解答课文中的疑问。
3. 分析写作手法:(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2)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4. 探讨生命价值观和品质:(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生命教育的启示,珍惜生命。
(2)讨论如何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保持勇敢、坚毅的品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的表现,如观点明确、思维敏捷等。
3. 学生对生命价值观和品质的认同和践行。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理解生命价值观和品质的重要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推荐(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第【1】篇〗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的体现,在语文课堂中,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获得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学会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应该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
基于这点,这堂课,我有一下几点思考。
一、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感悟珍爱生命、尊敬生命、敬畏生命。
猝然而至的灾难,让本来还在熟梦中的人们突然面临生死考验,为了自己逃生,在这时候,可卑的利己主义占了上风,甲板上乱成一团。
这时候,只有船长一人保持冷静,把别人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甚至忘了自己也是船上的一员。
让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去朗读,去品位,去感悟船长对生命的尊重。
获救者的生,是船长的死换来的,从中我们知道了生命之宝贵、只可爱、之可敬。
二、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渗透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育。
在整个课堂中,紧紧围绕文本,去朗读,去感悟船长的英雄品质,强者风范,让船长的生命价值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实际或自己谈一谈对“强者”或“英雄”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既是对文本主题的进一步理解,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对自我的反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三、尊重学生这一生命体,积极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我在备课时,预设了船长的英雄品质为临危不乱、舍己救人、指挥能力强、忠于职守等,在学生研读过程中,出现了不一致的见解。
到底是“舍己救人”合适,还是“忘我”“忠于职守,高度的负责精神”更贴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培养他们的有个性阅读能力和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而营造创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努力的方向。
当问题出现后,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这一问题。
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当然,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对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讲得太少,对作者议论部分的话重视不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讲《诺曼底号遇难记》,我在预习和共读之后,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大家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李韩说,老师我觉得他有一点愚蠢,为什么他不想着拯救自己呢?他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让自己逃生的,为什么要和轮船一起沉没呢?我说,李汉同学的问题提得好,然后让学生找出从哪里可以看出哈尔威船长有足够的时间逃生?紧接着,学生发言,把理由找得很充分。
我说如果你是船长,你会不会和船一起沉没?学生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我总结说,是呀,说会的同学和哈尔威船长一样,誓与轮船共存亡,能够将生死置之度外,所以,我们说他是一个伟大的船长,尽职尽责的船长,热爱事业如生命的船长。
但他的做法也不可取,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在营救出所以的人之后,在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之后,在完全有可能逃生的情况下,他应该好好地活下去,为人们做更多的贡献,妻子孩子父母都渴望着自己平安归来,怎么随随便便就放弃生命呢?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有的说,哈尔威船长钟爱自己的事业,恪尽职守,誓与轮船共存亡。
有的说,哈尔威船长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以死谢罪。
邵曾浩说:‘老师,我觉得我不会,我会弃船而逃,先自己活着!”我说,你说的也没错,在危机关头许多人想到的只是自己,这是所有动物和人在面临危险时的本能反应,所以说,我们只能成为平凡的人,普通的人,而不能成为伟大的人,这正是伟大与渺小的本质区别呀!所以课文的结尾是这样赞美哈尔威船长的:“”。
学生充满深情的朗诵,这时,哈尔威船长的形象一下子深入同学们的心中。
然后我趁机诱导,你觉得哈尔威船长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这时,将阅读教学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在读中体悟,学生感受比较深刻,且有理有据,哈尔威船长的形象一下子完整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