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理论综述_项保华
复旦管院-项保华-战略管理
▪ 范围:有无疆界?国内(本土)、国际(全球)战略 ▪ 层次:决策单元?职能、单业务、多业务战略,部门、企
业、公司(集团)战略 ▪ 途径:竞合关系?竞争(输赢)、合作(多赢)战略
项保华
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
11
引言:战略管理难点
——成因、表现、对策
成因:社会人文系统有机复杂性而非机械复杂性
2021/6/22
战略管理(SM)
——艺术与实务
任何行为都要有策略。以鹰 策略和鸽子策略为例,它们各自
独立不能成为“宜斯”策略 (ESS-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只有它们以一定的比 率共存,才能形成“宜斯”策略。
——威尔逊著,李昆峰编译,《新 的综合:社会生物学》,四川人民 出版社,1985年,第105~110页。
The Art & Practic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项保华博士
教授、企业管理专业博导
欢迎访问:
021-55052003(H),0571-87980414(H),2005年3月
2021/6/22
课程说明
——全球化、本土化与战略管理
案例教学做法:采用德鲁克式、芝加哥式而非哈佛 式案例,课内消化案例,课外实践运用,结合自身 感悟,撰写具有积极自我交谈性质,有助于改善工 作或生活质量的战略评论随笔。
项保华
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
7
内容安排:八个单元(专题)
引言:管理战略管理
Unit 1 战略思考框架
(案例:亚德公司)
Unit 2 企业定位探索
Michael E. Porter, Towards a Dynamic Theory of Strateg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2, 95-117, 1991.
战略管理参考文献
战略管理研究参考文献(总目录)项保华2003-5-31重要说明:本目录经过多届博士生的共同努力,于2003年5月整理完成,主要提供本人指导的战略管理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学习参考之用。
可以认为,只要通读了本目录的大部分文献,必将能够对战略管理领域的当前及经典理论、方法有比较系统的把握。
若能在此基础上潜心感悟,加强与同行的交流探索,定可具备解决具体战略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创新思路与实用技能,从而顺利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与撰写。
作为战略管理研究方向博士生培养的业务目标定位为,通过对战略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学习,达到胜任国内重点高等院校战略领域的教学、研究、咨询工作之要求。
所以,对于硕士生以及非战略管理研究方向的博士生而言,不作全面通读本目录文献之要求,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本目录中选取部分文献阅读,以作为参与战略课程学习之补充。
学习建议:以具体老师为师的范围终有限,而以文献为师则可延请古今中外名家赐教,广泛借鉴吸收多方面的见解。
多读、多思、多写,书山无路勤为径,以学为乐恒则成!谨以此与各位共勉!1、中文部分为人经世♦孔子, 论语(网上下载)♦老子, 道德经(网上下载)♦孙子, 孙子兵法(网上下载)♦马基雅维里(1469-1527), 君主论, 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9♦葛拉西安(1601-1658), 智慧书——永恒的处世经典(网上下载)♦何兆武, 西方哲学精神,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墨顿·亨特, 心理学的故事, 海南人民出版社, 1999♦维克托·E.弗兰克尔, 人生的真谛,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4♦ E. 迈尔, 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 四川教育人民出版社, 1990(网上下载)♦威尔逊, 新的综合:社会生物学(李昆峰编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网上下载)战略总论♦项保华, 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第3版), 华夏出版社, 2003♦明茨伯格等, 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拜瑞·J·内勒巴夫;亚当·M·布兰登勃格, 合作竞争(Co-Opetition),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0♦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原著1980年出版), 华夏出版社, 2003♦迈克尔·波特, 竞争优势(原著1985年出版), 华夏出版社, 2003♦迈克尔·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原著1990年出版), 华夏出版社, 2002♦迈克尔·波特等, 未来的战略,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格里·约翰逊;凯万·斯科尔斯, 公司战略教程, 华夏出版社, 1998♦小乔治·斯托尔克等, 企业成长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 1999专题探讨♦保罗·索尔曼、托马斯·弗利德曼, 企业竞争战略,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5♦罗伯特·艾克斯罗德, 对策中的制胜之道:合作的进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约瑟夫·巴达拉克, 界定时刻——两难境地的选择, 经济日报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 1998♦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欧洲管理学院、密歇根大学商学院、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 把握战略:MBA战略精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哈默尔、普拉哈拉德, 竞争大未来, 昆仑出版社, 1998♦尼尔·瑞克曼, 合作竞争大未来,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8♦卡尔·W.斯特恩、小乔治·斯托克, 公司战略透视,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9♦乔尔·布利克、戴维·厄恩斯特, 协作型竞争,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彼德·F.德鲁克等, 公司绩效测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 1999♦尼古莱·J·福斯;克里斯第安·克努森, 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 8♦约翰·斯塔基、戴维·怀特, 纵向合并何时可行、何时不可行?“载程嘉树、欧高敦主编:《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Ⅲ),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7♦安德鲁·坎贝尔、凯瑟琳·萨默斯·卢斯编, 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Keith J. Leslie; Max P. Michaels, 现实期权的真正力量, 载欧高敦主编,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V i),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管理基础♦埃迪·奥本, 现代企业诊断,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井植薰, 我和三洋——成功源于探索,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2♦查尔斯·汉迪, 超越确定性——组织变革的观念, 华夏出版社, 2000♦伊查克·爱迪思(I. Adizes), 把握变革(Mastering Change), 华夏出版社, 1998♦迈克乐·格伯, 企业家迷信——多数小企业不成功的原因及对策, 新华出版社, 1996♦詹姆斯·巴拉斯科、拉尔夫·斯戴尔, 水牛的腾飞:走向经营成功之路,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斯蒂文·阿布里奇, 服务·服务·服务——企业成长的秘密武器(戴骏等译),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舒尔兹、田纳本、劳特朋(Don E. Schultz; Stanley Tannenbaum, Robert F. Lauterborn),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史蒂文森, 以预见创造未来:企业生存之道,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阿里·德赫斯, 长寿公司:商业“竞争风暴”中的生存方式, 经济日报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 1998♦高德拉特;科克斯(Eliyahu M. Goldratt; Jeff Cox), 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The Goal:A Process Of Ongoing Improvement, 2th Ed., 1992), 上海三联书店, 19992、英文部分Part I 战略总论Introduction To StrategyA Focus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Smith K.G., Guthrie, J. & Chen, M. (1989). Strategy, Size And Performance. Organization St udies, Vol.10 (1).♦Bettis, R. (1983). Modern Financial Theory, Corporate Strategy, And Public Policy: Three Co nundrum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8 (3). 406-416.♦Dess, G. & R. Robinson (1984). 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The Absence Of O bjective Measures: The Case Of Privately-Held Firm And Conglomerate Business Uni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5, 265-273.♦Fiegenbaum, A., S. Hart, & D. Schendel (1996). Strategic Reference Point Theor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7 (3)♦Lee, H., Smith, K.G Smith., C. Grimm & A. Schomburg, (2000). Timing, Order, And Durabil ity Of New Product Advantages With Imit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1 (1).♦Lubatkin, M. (1986). Towards Reconciliation Of Market Performance Measures To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11 (3). 497-512.♦Venkatraman, N. & V. Ramanujam, (1986). Measurement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Strateg y Research: A Comparison Of Approach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11(4) 801-814.♦Child, J. (1972).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Environment, And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Strat egic Choice. Sociology. Vol. 6.1-22.♦Dess G. & Davis, P (1984). Porter's Generic Strategies As Determinants Of Strategic Group Memb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7. 467-488.♦Park, S.H. & Gordon, M.E. (1996). Publication Records And Tenure Decisions In The Field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7(2) 109-128.♦Miles, G.; C. C. Snow; M. P. Sharfman, Industry Variety And Firm Performa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3, 3The Classics: Foundations Of Strategy♦Andrews K. (1986).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 Homewood, Ill: Irwin. Chapters 2,3,4.♦Porter, M. What Is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6, 6.♦Drucker, P. The Theory Of The Busines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4, 5.♦Hamel, G. Strategy As Revolu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6, 4♦Hamel, G. & C. K. Prahalad, Strategic Inte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9, 3.♦Hamel, G. & C. K. Prahalad, Strategy As Stretch And Leverag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 al, 1993, 2.♦Rumelt, R. Schendel, D., & Teece, D. (1991). Fundamental Research Issues In Strategy And Economic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Special Issue. Vol. 12.♦Schoemaker, P. (1990). Strategy, Complexity And Economic Rents. Management Science. Speci al Issue, Vol. 36 (10), 1178-1192.♦Christensen, C., Kenneth R. Andrews, Joseph L. Bower, Richard G. Hamermesh, Michael E.Porter, Business Policy: Text And Cases, Richard D. Irwin, Inc., 1982♦Mintzberg, H.; Bruce Ahlstrand; Joseph Lampel, Strategy Safari: A Guided Tour Through The Wild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Free Press, 1998.♦Grant, R. Contemporary Strategy Analysis: Concepts, Techniques, Applications, 4th Ed, Black well Publishers Inc., 2002.♦Bettis, R.A. (1991).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The Straightjacket: An Editorial Essay, Organi zation Science, Vol. 2. 315-319.♦Canella, A. & Paetzold, R. (1994) Pfeffer’S Barriers To The Advance Of Organizational Scien ce: A Rejoinder.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2): 331-341.♦Gioia, D. & E. Pitre, (1990). Multiparadigm Perspectives On Theory Build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15. 584-602.♦Pfeffer J. (1993) Barriers To The Advance Of Organizational Science: Paradigm Development As A Dependent Variabl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8 (4): 599-620.♦Ansoff, H.I. (1987). The Emerging Paradigm Of Strategic Behavior.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 rnal, Vol. 8. 501-515.♦Daft, R.L. & Lewin, A.Y. (1990). Can Organization Studies Begin To Break Out Of The Nor mal Science Straightjacket? Organization Science, 1(1).1-9.♦Hambrick, D. (1994) 1993 Presidential Address: What If The Academy Actually Mattered? Ac 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1) 11-16.♦Macmillan, I. C. (1991). The Emerging Forum Of Business Policy Scholars. Strategic Manage ment Journal, Vol. 12. 161-165.♦Besanko, D., David Dranove, Mark Shanley, The Economics Of Strategy,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6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s♦Mir, R. & A. Watson,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The Case ForA Constructivist Methodolog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9.♦Powell, T., Competitive Advantage: 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Considerations, Strategic Manag ement Journal, Vol. 22, 875-888, 2001.♦Hambrick, D. (1984). Taxonomic Approaches To Studying Strategy: Some Conceptual And Me thodological Issu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1. 27-41. Only Important If You Don't Know Anything About Cluster Analysis.♦Day, D.L., Farley, J. & Wind, J. (1990). The State Of Art In Theory And Method In Strateg y Research. Management Science. Special Issue, Vol. 36 (10).♦Hoskisson, R., M. Hitt, W. Wan & D. Yiu (1999), Theory And Research In Strategic Manage ment: Swings Of A Pendulum.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25 (3).♦Prahalad C.; Gary Hamel, Strategy As A Field Of Study: Why Search For A New Paradig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4, 1♦Miller, D. Configurations Revisited,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 7♦Montgomery, C.; Birger Wernerfelt; Srinivasan Balakrishnan, Strategy And The Research Pro cess: A Repl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2, 83-84, 1991.♦Alvesson M. & Willmott, H. (1992) On The Idea Of Emancipation In Management And Orga nization Studi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17 432-464.♦Bacharach S. B. (1989). Organizational Theories: Some Criteria For Evaluation.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4), 496-515.♦Elsbach, K., R. Sutton, & D. Whetten, (1999). Special Topic Forum On Theory Development:Evaluation, Reflections, And New Direc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24 (4)-Ent ire Volume.♦Van De Ven A.H. (1989). Nothing Is Quite So Practical As A Good Theory.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4), 486-489.♦Whetten D. (1989). What Constitutes A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The Academy Of Managem ent Review. 14(4), 490-495.♦Bowen, H.P., & M.F. Wiersema, (1999). Matching Method To Paradigm In Strategy Research: Limitations Of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And Some Methodological Alternatives. Strategic Man agement Journal. Vol 20 (7)625-637.♦Eisenhardt, K.M. (1989).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 ment Review, Vol. 14. 532-550.♦Snow, C. & Hambrick, D. (1980). 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 Some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5, 527-538.♦Venkatraman, N. & Grant, N. (1986). Construct Measurement In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Res earch: Critique And Propos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71-87.♦Chen, M., Farh,J. & Macmillan, I. (1994). An Exploration Of The Expertness Of Outside Inf orman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6(6) :1614-1632.♦Dyer, W.G., & A. Wilkins, (1991). Better Stories, Not Better Constructs, To Generate Better T heory: A Rejoinder To Eisenhard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16. 613-619.♦Golden, B. (1992). The Past Is The Past--Or Is It? The Use Of Retrospective Accounts As In dicators Of Past Strateg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5 (4): 848-860..♦Montgomery, C., Wernerfelt, B., & Balakrishnan, S. (1989). Strategy Content And The Resear ch Process; A Critique And Summar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0, 189-197.♦Nayyar, P.R. (1994) On The Measurement Of Competitive Strategy: Evidence From A Large Multiproduct U.S. Firm.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6 (6):652-1669.♦Seth, A. & Zinkhan, G. (1991) Strategy And The Research Process: A Comment. Strategic M anagement Journal. 12, 75-82.♦Van De Ven, A.H. & Huber, G.P. (1990). Longitudinal Field Research Methods For Studying Processes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Organization Science. 1 (3) 213-219.The Art And Practic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Ness, J. & T. Cucuzza, Tapping The Full Potential Of Abc,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5, 4♦Tufano, P., How Financial Engineering Can Advance Corporat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6, 1♦Gadiesh, O.; James L. Gilbert, How To Map Your Industry's Profit Pool,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3♦Gadiesh, O.; James L. Gilbert, Profit Pools: A Fresh Look At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 view, 1998, 3♦Deephouse, D., To Be Different,Or To Be The Same? It's A Question (And Theory) Of Strate gy Bala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9, 2♦Grimm, C. & Smith, K. G. (1997). Strategy As Action. Dallas, Tx: Southwest Publishing.♦Henderson, B. The Concept Of Strategy, In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Handbook (Kenneth J.Albert Ed.),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83: 1-3~4.♦Kaplan, R.; David P. Norton, Having Trouble With Your Strategy? Then Map It, Harvard B usiness Review, 2000, 5.♦Hambrick, D. (1983). Some Tests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Functional Attributes Of Miles A nd Snow’S Strategic Typ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6, 5-26.♦Hatten, K.J., Schendel, D.E., & Cooper, A.C. (1978). A Strategic Model Of The U.S. Brewing Industry: 1952-1971.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1. 592-610.♦Barney, J. (1986). Types Of Competition And The Theory Of Strategy: Toward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11, 791-800.♦Hambrick, D., I. Macmillan & D. Day (1982). Strategic Attributes And Performance In The Four Cells Of The Bcg Matrix—A Pims –Based Analysis Of Industrial –Product Businesses. Ac 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5, 510-531.♦Costin, H. Ed., Readings In Strategy And Strategic Planning,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1998.♦Rowe, A., Richard O. Mason, Karl E. Dickel, Richard B. Mann, Robert J. Mockler, Strategic Management: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4th Ed.),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94♦Luehrman, T., Strategy As A Portfolio Of Real Option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5♦Dixit, A. & R. Pindyck, The Options Approach To Capital Investment, Harvard Business Rev iew, 1995, 3♦Mintzberg, H.; Joseph Lampel, Reflecting On The Strategy Process, Sloan Management Revie w, 1999, 3Part II 内外要素External And Internal Models Of Stra tegyIndustry Analysis And Strategy♦Zajac, E. & Bazerman, M. (1991). Blind Spots In Industry And Competitor Analysis: Implica tions Of Interfirm (Mis)Perceptions For Strategic Decis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16 (1): 37-56.♦Porter, M.E. (1981). The Contribution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o Strategic Management.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6,137-156.♦Foss, N, Research In Strategy, Economics, And Michael Porter,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 es, January 1996.♦Cool, K.O. & Schendel, D.E. (1987). Strategic Group Formation And Performance: U.S. Phar mace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Science, 33, 1102-1124.♦Nath, D.; Thomas S. Gruca, Convergence Across Alternative Methods For Forming Strategic Group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9: 745-760♦Peteraf, M.; Mark Shanley, Getting To Know You: A Theory Of Strategic Group Identity, Str 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8, Summer Special Issue♦Porter, M., How Competitive Forces Shap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79, 2.♦Sampler, J., Redefining Industry Structure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Strategic Management J ournal, 1998, 4♦Caves, R. & Ghemawat, P. (1992). Identifying Mobility Barrier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 al. 13, 1-12.♦Brush, T., P. Bromiley,. & M. Hendrickx (1999).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Industry And Cor poration On Business Segment Performance: An Alternative Estimat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 urnal. Vol 20 (6)519-548.♦Caves R. & Porter, M. (1977). From Entry Barriers To Mobility Barriers. Quarterly JournalOf Economics, 91, 241-261.♦Chang, S.& H.Singh. (2000). Corporate And Industry Effects On Business Unit Competitive P osi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1 739-752.♦Mcgahan, A.M. & M. E. Porter (1997). How Much Does Industry Matter, Reall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8, 15-30.♦Peteraf, M.A. & M. Shanley (1997) Getting To Know You: A Theory Of Strategic Group Ide ntit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8, 165-186.♦Porter, M. (1979). The Structure Within Industries And Companies Performanc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61: 214-227.♦Rumelt, R. (1991). How Much Does Industry Matter?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2.167-185.♦Powell, R. C. (1996). How Much Does Industry Matter? An Alternative Empirical Test. Strate 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7, 323-334.♦Smith K.G., Grimm, C. Young, G., & Wally, S. (1997). Strategic Groups And Rivalrous Firm Behavior: Towards A Reconcili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8 (2).♦Barney, J. & Hoskisson R (1990). Strategic Groups: Untested Assertions And Research Propos als.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Vol. 11 (3)♦Harrigan, K. R. (1982). Exit Decisions In Mature Industri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 al, Vol. 25. 707-732.♦Hatten, K. & Schendel, D. Heterogeneity Within An Industry: Firm Conduct In The U.S. Bre wing Industry, 1952-1971.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26, 97-113.♦Mcgee, J. & Thomas, H.(1989). Strategic Groups: A Further Com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0, 105-107.♦Nayyar, P. (1989). Strategic Groups: A Com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0, 101-104.♦Wiggins R. & Ruefli, R. (1995).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Strategic Groups: Analysis Without Reliance On Clustering Techniqu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38, 1635-1655.Resource-Based View And Strategy♦Rouse, M.; U. S. Daellenbach, Rethinking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Resource-Based Perspec tive: Isolating Sources Of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9, 5♦Collis, D., How Valuable Are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 4, Winter Special Issues♦Barney, J. (2001). Is The Resource-Based 'View' A Useful Perspective For Strategic Managem ent Research? Y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26 (1)♦Priem, R.L. & Butler, J.E. (2001). Is The Resource-Based "View" A Useful Perspective For St 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26 (1)♦Grant, R, (1991). Resource 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 y Formul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 33 (3).♦Wernerfelt,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4, 2.♦Wernerfelt, B.,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Ten Years After, Strategic Manageme nt Journal, 1995, 3.♦Mosakowski, E., Managerial Prescriptions Under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Strategy: The Example Of Motivational Techniqu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8, 12♦Medcof, J., Resource-Based Strategy And Managerial Power In Networks Of Internationally D ispersed Technology Unit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11.♦Mahoney, J. T. & Pandian, J. (1992). The Resource-Based View Within The Conversation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3, 363-380.♦Barney, J., How A Firm's Capabilities Affect Boundary Decision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9, 3♦Barney, J. (1991). Special Theory Forum, The Resource -Based Model Of The Firm: Origins, Implications And Prospects. The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17, 97-98.♦Conner, K. (1991). A Historical Comparison Of Resource-Based Theory And Five Schools Of Thought With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conomics: Do We Have A New Theory Of The Firm?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17, 121-154.♦Liererman, M.; David B. Montgomery, First-Mover (Dis)Advantages: Retrospective And Link With The Resource-Based View,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8, 12♦Peteraf, M.A. (1993). The Cornerston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Resource-Based View. S 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4 (3): 179-192.♦Miller, D. & Shamsie J. (1996).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In Two Environments:The Hollywood Film Studies From 1936 To 1965.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39(3) 519-543.♦Mcwilliams, A. & Smart, D.L. (1995).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Does It Go F ar Enough In Shedding The Assumptions Of The S-C-P Paradigm? Journal Of Management I nquiry, 4:309-316.Environment Vs Organization: An Integration♦Evans, P. & T. Wurster, Strategy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7, 5♦Porter, M., Strategy And The Interne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1, 3♦Tapscott, D., Rethinking Strategy In A Networked World Or Why Michael Porter Is Wrong, Strategy & Business () (Third Quarter 2001)♦Ghoshal, S. & Westney, D. (1991). Organizing Competitor Analysis Systems. Strategic Manage ment Journal. 12, 17-31.♦Schoenecker, T.; Arnold C. Cooper, The Role Of Firm Resources And Organizational Attribut es In Determining Entry Timing: A Cross-Industry Stud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8,12♦Jemison, D. (1981). The Contribution Of Organizational Theory To Strategic Management. Ac 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21.♦Aktouf O. (1992). Management And Theories Of Organizations In The 1990s: Toward A Criti cal Radical Humanism?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17 407-431.♦Bettis, R., Michael A. Hitt, The New Competitive Landscap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5, 1♦Smith, K.G., C. Grimm, M. Gannon, & M.J. Chen, (1991).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 sing: Competitive Responses And Performance In The Us Domestic Airline Industr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34, 60-85.♦Rugman, A.; Alain Verbeke, Corporate Strategies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 Organi zing Framework,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8, 4♦Hansen, G. & Wernerfelt, B. (1989). Determinants Of Firm Performance: The Relative Import ance Of Economic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0: 399-411.♦Oliver, C. (1997).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mbining Institutional And Resource-B ased View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8: 697-713.♦Dean, T.; R. L. Brown; C. E. Bamford, Differences In Large And Small Firm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Context Strategic Implications From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usiness Form ation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8, 8♦Burt, R. (1997). The Contingent Value Of Social Capital.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 ol. 42: 339-365.♦Burt, R., R. Hogarth,& C. Michaud (2000). The Social Capital Of French And American Ma nagers. Organizational Science. Vol 11(2): 123-147.♦Galaskiewicz, J. & S. Wasserman. (1993).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ociological Methods & R esearch. Vol. 22: 3-22.♦Granovetter, M. (1973).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78♦Nahapiet J. & S. Ghoshal (1998). 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23: 242-266.♦Tsai, W. & S. Ghoshal. (1998). Social Capital And Value Creation: The Role Of Intrafirm Ne twork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41 (4) 464-478.♦Teece, D. (1998) Capturing Value From Knowledge Asset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 l 40 (3).♦Spender, J.; Robert M. Grant, Knowledge And The Firm: Overview, Strategic Management J ournal, 1996, 1: 5-9♦Tsoukas, H., The Firm As A Distributed Knowledge System : A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 St 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 1: 11-25Part III 竞合互动Competi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V alueCompetitive Dynamics Research♦Gal-Or, E. (1985). First Mover And Second Mover Advantage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 w, 26, 649-653.♦Gatignon, H. Anderson, E. & Helsen, K. (1989). Competitive Reactions To Market Entry: Ex plaining Interfirm Differences. Journal Of Marketing, 26, 44-55.♦Glazer, A. (1985). The Advantages Of Being Firs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5, 473-480.♦Guasch, L. & Weiss, A. (1980). Adverse Selection By Markets And The Advantage Of Being Late.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453-466.♦Kamien, M. I, & Schwartz, N.L. (1978). Potential Rivalry, Monopoly Profits And The Pace Of Inventive Activity.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45, 547-557.♦Lieberman M.B. & Montgomery, D.B. (1988). First-Mover Advantag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9, 41-58.♦Mascarenhas, B. (1992). First Mover Effects In Multiple Dynamic Markets. Strategic Manage ment Journal. 13, 237-243.♦Mitchell, W. (1989), Whether And When? Probability And Timing Of Incumbents’ Entry Into Emerging Industrial Sub-Field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4:208-230.♦Milgrom, P., & Roberts, J. (1982). Predation, Reputation And Entry Deterrence.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27, 280-312.♦Robinson, W. T. (1988). Sources Of Market Pioneer Advantages: The Case Of Industrial Goo ds Industrie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87-94.♦Frass, A. G., & Greer, D. (1977). Market Structure And Price Collusion: An Empirical Analy sis.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26, 21-43.♦Baldwin, W.L., & Childs, G. L. (1969). The Fast Second And Rivalry In Research And Devel opment.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36, 18-24.♦Chen, M. (1996). Competitor Analysis And Interfirm Rivalry: Toward A Theoretical Integratio 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21. 100-134.♦Liererman, M.; David B. Montgomery, First-Mover Advantag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 l, 1988, Summer Special Issue♦Mascarenhas, B., First-Mover Effects In Multiple Dynamic Market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 urnal, 1992: 237-243♦Chen, M.J. & Hambrick, D. (1995). Speed, Stealth, And Selective Attack: How Small Firms Differ From Large Firms In Competitive Behavior.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8(2), 4 53-482.♦Jacobson, R. (1992). The "Austrian" School Of Strateg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 7(4): 782-807.♦Smith, K.G., C. Grimm & M. Gannon. (1992). The Dynamics Of Competitive Strategy. Califo rnia: Sage Publishing.♦Williamson, O. (1996). Economic Organization: The Case For Candor. Academy Of Managem ent Review, Vol. 21: 48-57.♦Gimeno, J., Reciprocal Threats In Multimarket Rivalry: Staking Out "Spheres Of Influence"In The U. S. Airline Industr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9: 101-128♦Yoffie, D.; Michael A. Cusurmanno, Judo Strategy: The Competitive Dynamics Of Internet Ti m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9, 1♦Ghoshal, S. & P. Moran (1996). Bad For Practice: A Critique Of The Transaction Cost Theo r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21: 13-47.♦Baum, J. & Korn, H. (1996). Competitive Dynamics Of Interfirm Rivalry. Academy Of Mana gement Journal, Vol. 39. 255-291.♦Chen, M. J., Smith, K. G. , & Grimm, C. M. 1992. Action Characteristics As Predictors Of Competitive Responses. Management Science, 38: 439-455.♦Chen, M. J., & Macmillan, I.C., 1992. Nonresponse And Delayed Response To Competitive M oves: The Roles Of Competitor Dependence And Action Irreversibility. Academy Of Manageme nt Journal, 35(3), 539-570.♦Chen, M.J., & Miller, D., 1994. Competitive Attack, Retaliation And Performance: An Expect ancy-Valence Framework.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5, 85-102.♦Craig, T. (1996). The Japanese Beer Wars: Initiating And Responding To Hypercompetition I 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al Science, Special Issue Part 1. 302-321.♦Eaton, B.C. & Ware, R. (1987). A Theory Of Market Structure With Sequential Entry.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8, 1-16.Alternatives To Competition: Co-Opetition♦Nalebuff, B. & A. Brandenburger, Co-Opetitio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996: 3.♦Brandenburger, A. & B. Nalebuff, The Right Game: Use Game Theory To Shape Strategy, H 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5, 4♦Spekman, R., T. Forbes, L. Isabella, Alliance Management: A View From The Past And A L ook To The Futur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8, 6♦Harari, O., Stop Trying To Beat Your Competitors, Management Review, 1994, 9♦Quinn, J. B., Strategic Outsourcing: Leveraging Knowledge Capabilities, Sloan Management R eview, 1999, 4, Summer♦Saloner, G., Modeling, Game Theory,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 al, Vol.12, 119-136, 1991.♦Ring, P. S.; Andrew H. Van Deven, Structuring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ganizati on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2: 483-498♦Mowery, D.; Joanne E. Oxley; Brian S. Silverman, Strategic Alliances And Interfirm Knowled ge Transfer,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 Winter Special Issues: 77-91♦Gulati, R., Alliances And Network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8, 4♦Kanter, R., Collaborative Advantage: The Art Of Allianc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4,4.♦Mauri, A.; Max P. Michaels, Firm And Industry Effects Within Strategic Management: An E mpirical Examin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8, 3♦Zajac, E., Commentary On "Alliances And Networks" By R. Zajac, Strategic Management Jo urnal, 1998, 4♦Rindova, V.; Charles J. Fombrun, Construct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Role Of Firm-Co nstituent Interaction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9, 8♦Browning, L. Beyer, J. & Shetler, J. (1995). Building Cooperation In A Competitive Industry: Sematech And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Edited By Sm ith, Carroll And Ashford. Vol. 38. 113-151.♦Gulati, R. (1995) Does Familiarity Breed Trus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Edited By Smith,Carroll And Ashford. Vol. 38. 85-112.♦Ring, P.S. & Van De Ven, A. (1994).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Of Cooperative Interorganizatio nal Relationships.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1): 90-118.♦Gimeno, J. & Woo, C. (1999). Multimarket Contact, Economies Of Scope And Firm Perform 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42 (3) 239♦Gimeno, J. & Woo, C. (1996). Hypercompetition In A Multimarket Environment: The Role Of Strategic Similarity And Multimarket Contact In Competitive De-Escalation. Organizational Science, Special Issue Part 1. 322-341.♦Mcgrath, R. M. J. Chen & I. Macmillan, (1998). Multimarket Maneuvering In Uncertain Sph eres Of Influence: Resource Diversion Strategi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23: 72 4-740.♦Baum, J. & J. Korn, (1999). Dynamics Of Dyadic Competitive Interaction. Strategic Managem。
《企业战略管理》第一讲 战略管理导论
5月20日,张妻带着部分答卷去领水。令人始料不及的是, 发奖人先是不同意,随后妥协为“给4瓶算了”!经过一番争论 ,张妻最后拎着30瓶纯净水凯旋。5月27日,张妻带着其余近 5000份好不容易才填完的答卷,再次来到商场领水(张先生因公 出差在外)。这次,商场工作人员告诉张妻,此事非同一般,商 场经理们正在开会研究,待作出决定后再处理。
战略管理:围绕战略决策的组织实施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 目的:做正确的事情
战略决策:企业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经营措施以及经营重点 的选择。 目的:选择正确(概率上)的方向。回答企业是什 么的问题。
管理学知识补充(不要求)
管理就是让人做事并取得成果——领域 管理就是管得有“理”——依据
结果有位张姓青年,早上出门逛街时见了这则广告。他琢磨 来琢磨去:一份报纸三毛钱,一瓶纯净水一块九,填一份答卷就 可得一瓶水,那么填它个成千上万份答卷,不就可以得到成千上 万瓶水吗?而且答卷还可以参加抽奖,难道成千上万份答卷就没 有能中奖的吗?为此,张先生迅速拉起一支由十几个民工组成的 “买报纸队伍”,四面出击,满城搜索,半天时间购得报纸5000 余份。张先生按事先约定的每份报纸两分钱的报酬付给民工劳务 费。为填满这5000多份答卷,张先生再接再厉,征招了许多“答 题临时工”。
(一)产品与市场领域(是什么) 包括企业先所从事的事业活动范围和将来的事业活动 范围。 (二)成长方向(应该是什么) 成长方向是指在上述产品与市场领域,企业的经营活 动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
市场 老 新 产品 老 新 产品开发 多角化 渗透 市场开发
(三)竞争优势(为什么) 1、正确认识企业的竞争优势 2、有效地利用企业的竞争优势 (四)协同效应(为什么) 是指若干因素的有效组合可以比各个因素单独作用 产生更大的效果。即1+1>2的效果。 1, 销售协同效应 2, 生产协同效应 3, 投资协同效应 4, 管理协同效应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综述作者:何欣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8年第12期[摘要]战略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的重要分支,代表着管理学理论重要的发展方向,处于管理学理论中的核心地位。
波特教授提出的竞争战略理论和普拉哈拉德提出的核心能力理论,都是因为引发社会许多领域的巨大变革而成为战略管理理论中的经典。
经过学者们多年的理论研究以及现代企业实践的不断总结,战略管理理论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体系,基于此,论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以向读者呈现该理论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管理学;战略管理理论;核心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12-0020-021 国外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现状战略管理属于管理学的分支,它指的是组织策略的制定、实施、过程控制和调整。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各国相互影响加剧,竞争环境日趋复杂。
因此,一个组织的发展前景越来越不确定,一个组织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能够做出更加长远的战略决策,战略管理理论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产生的。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滞后于其他管理学科,但由于环境需要,五十年来都在以十分迅猛的速度发展。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正慢慢被地管理者意识到,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应用于实践,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优秀的组织[1]。
钱德勒(1962)作为一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早期代表,在他的代表作《战略与结构》中,他提出了“组织属于战略”的经典论断。
该书明确指出,战略是定义组织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通过管理组织拥有的资源来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即环境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并建议以市场为导向,在制定战略前了解组织环境,进而确定组织结构。
虽然钱德勒提出了战略与环境的关系,但没有对竞争环境的选择做出明确的描述。
迈克尔波特(1980)在他的杰作《竞争战略》提出了“五个模式”的影响,已经清楚早期战略管理理论没有明确的竞争环境选择问题。
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J酒店管理集团发展困境探析【第一章】酒店管理集团战略规划研究绪论【第二章】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第三章】J酒店管理集团战略环境分析【第四章】酒店发展SWOT矩阵分析【第五章】J酒店管理公司发展战略定位与选择【第六章】酒店管理集团战略管理实施与保障【结论/参考文献】酒店管理集团公司战略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2.1 企业战略管理2.1.1 企业战略管理概述企业战略管理的兴起于20 世纪60 年代,提出了以环境为基础的经典战略理论。
其中小阿尔福莱德D?钱德勒全面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互动关联。
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哈佛商学院安德鲁斯采用了SWOT 分析法,将企业的目标、方针政策、经营活动和不确定的环境结合起来(薛冬青。
2011)。
计划学派代表人物安索夫则将战略区分为企业总体战略和经营战略两大类。
20 世纪80 年代又提出了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
如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波特提出的产业竞争的五种力量和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
到20世纪90 年代出现了以资源和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21 世纪初则出现了以企业网络和整体竞争力为基础的企业(产业)集群理论。
通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企业战略管理不断地成熟起来,也提出了较为完整的企业战略管理的定义。
管理学家们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确保目标的成功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的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进行实施,以及在实施的同时进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杨刚。
2000)。
它是整合性的管理理论,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可以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做到可持续发展。
战略管理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分为七个步骤:确定企业使命,确定企业目标,战略态势分析,战略制定,战略评价与选择,战略的实施和战略控制与反馈。
管理讲座--战略管理
项保华
“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讲座
第10页
顾客理念核心
●平等、双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人所欲,己所为” + “己所欲,施于人” ●“根本没有所谓的成长行业,只有顾客需要,而 顾客的需要随时都可能改变”。(Ted Levitt) 只有回头客才是真顾客; 只有能够向他人引荐本企业产品的顾客才是真顾客。 顾客忠诚度是企业生存之本。
Part 1 战略管理绪论
——管理与战略管理 管理就是让人做事并取得成果 ●科学性--高效做事 ●艺术性--愉快做事 ●战略性--做正确的事 ●管理核心——如何让人愉快高效地做正确的事 ●战略管理=方向正确+运作高效+心情舒畅
项保华 “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讲座 第3页
伦理选择标准
● 道义伦理 ● 功利伦理 ● 直觉伦理 ● 环境伦理 ● 两难困境:“脏手”问题 ● 个人:人格自律——即使目标高尚也不能不择手段, 应明确“道德高尚为成功与幸福之本”。 ● 企业:社会组织——尽量以制度来保障道德行为,而 不是仅仅依赖于人们的觉悟。
第22页
竞合进化原理
——天时、地利、人和:成功三要素剖析
●对于管理者来说,三要素中只有“人和” 具有更大的可控性。 ●通过“人和”的作用,可以达成对更大 范围“天时、地利”的整合。 ●从“人和”入手,更易真正形成“天时、 地利、人和”的局面。
项保华 “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讲座 第23页
市场互动模型
项保华 “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讲座 第26页
对策论启示
● 对策涉及五个因素“PARTS”:局中人Player、增 值Added values、规则Rules、战术Tactics、范围 Scope (space & time),改变这其中每一个因素都 有可能改变对策的结果。 ● 对策的改变关键是要用PARTS方法对改变对策作 系统考虑,发现能够促进所有局中人多赢的方向, 并采取措施引导人们朝此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 中求得企业自身的发展,必然更容易形成竞合良 性互动的局面。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综述作者:何欣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年第12期【摘要】战略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的重要分支,代表着管理学理论重要的发展方向,处于管理学理论中的核心地位。
波特教授提出的竞争战略理论和普拉哈拉德提出的核心能力理论,都是因为引发社会许多领域的巨大变革而成为战略管理理论中的经典。
经过学者们多年的理论研究以及现代企业实践的不断总结,战略管理理论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体系,基于此,论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以向读者呈现该理论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管理学;战略管理理论;核心竞争力【Keywords】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core competitiveness【中图分类号】F279.23;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12-0020-021 国外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现状战略管理属于管理学的分支,它指的是组织策略的制定、实施、过程控制和调整。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各国相互影响加剧,竞争环境日趋复杂。
因此,一个组织的发展前景越来越不确定,一个组织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能够做出更加长远的战略决策,战略管理理论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产生的。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滞后于其他管理学科,但由于环境需要,五十年来都在以十分迅猛的速度发展。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正慢慢被地管理者意识到,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应用于实践,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优秀的组织[1]。
钱德勒(1962)作为一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早期代表,在他的代表作《战略与结构》中,他提出了“组织属于战略”的经典论断。
该书明确指出,战略是定义组织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通过管理组织拥有的资源来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即环境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并建议以市场为导向,在制定战略前了解组织环境,进而确定组织结构。
项保华战略3小时讲座稿
项保华
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
第20页
经营优势构建
——三种基本战略
开源:增加顾客认知利益——认知有特点 节流:降低企业成本支出——运作低成本 定制:减少耗散价值损失——服务个性化
项保华
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
第21页
经营优势特征
——内在特质、外在表现、持续准则
内在特质:资源、能力、信誉 外在表现:产品内含、顾客偏爱、渠道可获
买方
潜在顾客
企业品牌顾客 竞争品牌顾客
流动顾客
项保华
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
第15页
常见顾客理念
——顾客到底是什么?
顾客是上帝、永远正确、完全满意 顾客是傻瓜、刁民、奴隶 帮顾客解难
单向假设,忽视互动,知易行难
项保华
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
第16页
顾客理念核心
——一般提法与指导思想
平等、双向 只有回头客才是真顾客; 只有能向他人引荐本企业产品的顾客才是真顾客; 只有对企业盈利有贡献的顾客才是真顾客。
项保华博士 教授、企业管理专业博导
学习方式:全国招生 函授学习 权威双证 国际互认
认证项目:注册高级职业经理、人力资源总监、营销经理、财务总监、酒店经理、企业培训师、
品质经理、生产经理、营销策划师等高级资格认证。
颁发双证:通用中英文权威钢印高级经理资格证书(可学分转移直接对接国际学位)+MBA
如:顾客、员 工、股东、社会
“四满意”等
下行:因为什么? 原由依据充分条件
如:客观资 源、活动能力、
个人激情等
项保华
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
第6页
战略理论探思
——弄清前提:三假设
知己知彼明方向(目标) 环境:认清现状、符合实际。 使命:达成共识、积极投入。 实力:动态发展、灵活适应。
浅谈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基础及相关文献综述
浅谈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基础及相关文献综述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在多元化、国际化、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蒸蒸日上,各行各业的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并一直趋于稳步发展状态,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进入产业链各层,全产业链在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了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销售模式,一时间中国O2O市场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O2O行业也呈现出一片良好发展前景。
如今,电商模式发展已经成熟稳定,互联网O2O 模式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并占领市场最高份额。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文献一、理论基础(一)战略管理理论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管理学家钱德勒率先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观点,详细分析了企业发展中公司组织、市场环境与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认为企业要主动适应市场环境、满足市场需求,设置相应的组织架构来适应发展战略,并根据战略实施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完善。
可见,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该理论的特点是:由发展战略来具体指导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各项活动,其关键是企业要对内外部所处环境有全面而清晰的分析认识,审视相关条件,确定明确的战略目标,使各项因素之间能够达到动态下的平衡。
企业战略,通常可分为三个层次,自上而下依次为公司级、业务级和职能级,每个上一层级均为下一层级指导思路方向,而每个下一层级又为上一层级提供具体的支持,相互之间影响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
其中,公司层战略,是企业内最高层次的整体性战略,是解决公司开展何种业务、业务方向、业务地位等问题的战略指导,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业务层级战略的制定依据。
业务层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战略,是解决企业在公司层战略下如何开展业务参与市场竞争问题的指导,具体要明确竞争优势、业务类型、产品或服务类型、竞争领域、盈利模式等内容。
职能层战略,是支持企业内公司层战略和业务层战略的底层战略,是具体实施战略的基石,是解决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如何开展业务、相互配合、互为作用这一问题的指导,通常包括有人力资源、财务、技术研发、经营销售等战略。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范文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内容摘要:管理是人类发展最根本的实践活动之一,其存在于人类共同劳动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所有的管理职能中,计划工作其最根本的职能之一,主要任务就是明确目标,并且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以达到目标的要求。
在管理活动中,任何一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制定相应的计划,否则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就会存在一些不足,导致目标无法实现。
本篇研究综述,首先,对《管理学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其次,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管理学基础》课程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最后,书写心得体会。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心得体会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管理是社会活动中最常见的,只要人类存在共同劳动,就会产生管理。
《管理学基础》课程,讲述了管理学的原理、技术、方法等,共有十三个章节。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本章主要对于管理的概念、性质、职能、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管理与环境等基本知识进行阐述。
具体内容包括:(一)掌握管理的含义、性质以及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二)了解管理职能,管理与环境。
(三)了解管理学中所讲述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本章主要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包括:(一)了解科学管理与行为科学等理论,以及有关管理理论研究学派及观点。
(二)了解管理理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掌握行政组织理论、一般行政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
第三章、计划本章主要对计划以及计划工作的基本知识、程序、方法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包括:(一)了解计划工作的概念、性质以及计划的分类。
(二)了解计划工作的程序。
(三)掌握计划工作的方法:滚动计划法、线性规划法。
第四章、目标管理本章主要讲述了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程序、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一)了解目标的含义、性质、原则以及目标管理的含义。
(二)了解目标管理的过程以及对目标管理的评价(三)了解目标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第五章、战略管理本章主要对战略的概念、要素,战略管理的概念、要素以及战略管理过程等基础知识和方法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包括:(一)了解战略的概念、特征以及构成要素,战略管理的含义(二)了解总体和竞争战略的分类和特征(三)了解不同战略的实施条件和适用情况第六章、决策本章主要讲述了关于决策的知识和方法,具体内容包括:(一)了解决策的含义和作用(二)了解决策的方法:定量方法、定性方法(三)了解决策的分类和程序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本章主要对组织结构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包括:(一)了解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二)了解组织结构设计的考虑因素(三)了解不同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的特点及利弊。
案例研究方法和战略管理研究_项保华
第二十七卷2005 总159期第5期自然辩证法通讯JO U RN A L O F DIA L EC TICS O F N A TU R E Vol.27,Sum No 159 No 5,2005案例研究方法和战略管理研究3项保华 张建东(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摘 要:案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战略管理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案例研究方法的目的、逻辑方法、步骤和评价展开论述,并结合战略管理文献对案例研究方法进行诠释。
案例研究方法是战略管理研究者增加人们对战略管理认识的工具;逻辑方法以归纳为主,演绎为辅,在研究过程中,二者被重复使用;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尝试给出了战略管理案例研究方法的步骤,以及对案例研究的评价,旨在为战略管理案例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案例研究 研究方法 战略管理〔中图分类号〕G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63-(2005)05-0062-053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272018)资助。
〔收稿日期〕2003年6月30日〔作者简介〕项保华(1957—)男,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张建东(1975—)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经贸学院讲师。
在战略管理中,案例研究(case study )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方面,哈佛商学院的描述性(descriptive )案例研究声名显赫;在咨询方面,每一个项目可以看作是一个案例研究,这与许多规定性的(prescriptive )的文章有相似之处,即在对案例分析完之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在研究方面,钱德勒通过案例研究得出了著名的“结构跟随战略”的结论。
本文的目的是要以理论为导向,论述案例研究方法在战略管理研究中的运用,表明其作用和局限,从而为战略研究者有效地使用案例研究方法提供一个参考。
本文首先论述案例研究方法的目的和逻辑方法,接着再结合战略管理研究的特点给出案例研究方法的步骤,然后,给出案例研究的评价,最后是结语。
企业战略理论综述
企业战略理论综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项保华/李庆华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第二个是传统战略理论阶段;第三个是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一、早期战略思想阶段在此阶段,虽没有出现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但已产生了很精彩的战略思想.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总结了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的三种观点。
1。
企业战略思想的第一种观点。
20世纪初,法约尔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进行整合,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成六大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并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计划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
这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企业战略思想。
2.企业战略思想的第二种观点。
1938年,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首次将组织理论从管理理论和战略理论中分离出来,认为管理和战略主要是与领导人有关的工作。
此外,他还提出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创造组织的效率,其它的管理工作则应注重组织的效能,即如何使企业组织与环境相适应。
这种关于组织与环境相“匹配”的主张成为现代战略分析方法的基础。
3.企业战略思想的第三种观点。
60 年代, 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Andrews)对战略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界定,将战略划分为四个构成要素,即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社会责任。
其中市场机会和社会责任是外部环境因素,公司实力与个人价值观和渴望则是企业内部因素。
他还主张公司应通过更好地配置自己的资源,形成独特的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
二、传统战略理论阶段60年代,美国学者安索夫(Ansoff)在研究多元化经营企业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四要素”说,认为战略的构成要素应当包括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协同效应和竞争优势。
由此,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逐渐由单纯的组织内部转向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1965年,安索夫出版了第一本有关战略的著作《企业战略》,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起点。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评述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评述内容摘要:从企业的全局出发并着眼于未来实施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战略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并实现长期发展的整体性谋略,如何正确制定并有效实施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取得竞争胜利和实现成功管理的关键。
本文主要评述了有关企业战略管理近期最新发展起来的各种理论学派和学术观点,试图从理论层面对现代企业战略管理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进而给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企业战略战略管理理论观点发展趋势战略原是军事术语。
在西方,战略一词来源于希腊文“Strategos”,其含义是“将军”,意义是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
在我国,战略起源于兵法,指将帅的智谋。
因此,战略的本义是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
企业战略将战略的思想和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的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企业战略的思想是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至今为止,企业战略管理仍然是管理学整体理论中一门比较新的学科。
早期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大约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
1938年,切斯特•巴纳德首次将战略的概念引入管理理论,认为在需要做出决策的任何情况下,企业都必须考虑战略因素,并提出组织与环境匹配的主张,成为现代竞争战略分析的基础。
战略明确用于企业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
1962年,美国管理学家阿尔福来德•D•钱德勒出版《战略与结构》一书,他将战略定义为“确定企业的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选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所遵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此目标而对企业重要资源进行的管理”。
在该书中钱德勒首次分析了环境、战略、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企业的经营战略要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要),企业的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并随企业战略的变化而改变,从而确立了“环境―战略―结构”这一以环境为基础的经典战略理论分析方法。
战略管理(浙江大学MBA_项保华)
战略管理
——艺术与实务
The Art & Practic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项保华博士 教授、企业管理专业博导
引言
——MBA到底是什么?
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怎样管理( Management )?
第3页
引言
——管理研究意义与战略管理?
管理就是管得有“理”?
▪ 核心:让人愉快高效地做正确的事。 ▪ 依据:个人、组织、社会存在意义。
战略管理涉及组织生存之“道”?
▪ 方向正确+运作高效+心情舒畅。 ▪ 伦理准则+事实规律+主观感受。
项保华
ppt课件
第4页
引言
——问题导向型SM整体构架
第1篇 战略管理总论:核心、基准、原理 第2篇 战略决策前提:使命、环境、实力 第3篇 战略三维构架:优势、发展、互动 第4篇 战略配套管理:决策、变革、激励
资源
战略投资
产
企
业
资源分配
业
范
战
畴
略
响
成败界定
构
应
想
战略设计
宏文化
亚文化
项保华
ppt课件
第30页
第3章 战略定位原理
——小结:要点提示
外部环境影响:产品-市场 内部条件决定:资源-能力 内外环境匹配:机会-实力 主客能动演化:内-外互动
项保华
ppt课件
第31页
第2篇 战略决策前提
▪ ▪ ▪ ▪
项保华
ppt课件
第5页
第1章 战略理论核心
企业发展战略文献综述
企业发展战略文献综述(一)企业发展战略基本理论说明企业发展战略理论,首先需要界定企业市场发展战略及其管理的概念。
1、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竞争环境中,为赢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使命,着眼于长远,适应企业的内外形势而做出的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它既包括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目标的制定,也包括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政策选择,同时要求企业的各项资源为实现目标而进行合理配置。
企业发展战略的实质是帮助企业建立和维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为企业提供若干个可以实现目标的途径,以应付外部环境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战略是企业在竞争市场中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保持良好的市场扩张和收缩通道。
企业发展战略具有以下特征:(1)全局性。
它是以企业大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规定的是企业整体的行动,所追求的是企业的整体效果。
虽然也包括企业的局部活动,但是这是作为整体行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战略中出现的。
(2)长远性。
它既是企业谋取长远发展要求的反应,又是企业对未来较长时间内生存和发展的通盘考虑。
战略的制定要以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当前情况为出发点,并对企业当前运行有指导、限制作用,但是这都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
(3)纲领性。
战略所规定的是企业整体的长远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应当采取的基本方针、重大措施和基本步骤。
这些都是原则性的、概括性的规定,具有纲领的意义,必须通过展开、分解和落实等过程,才能变为具体的行动计划。
(4)抗争性。
企业营销战略是关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与对手抗衡的行动方案,也是针对来自各方的冲击、压力、威胁和困难,迎接这些挑战的基本安排。
2、企业发展战略管理过程及其常用分析工具企业发展战略并不是企业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需要全面的分析和细心的管理。
企业发展战略管理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企业战略的相关环境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状态中,企业得以生存的关键在于它因环境变化需要采取新的经营行为时所拥有的自我调节能力。
项保华战略讲200248
项保华
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
第6页
项保华博士 教授、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课前思考
——现有认识与学习期望?
● 你认为企业战略应该是什么? ● 你最希望从本课程学到什么?
战略思维、艺术与实务(操作)
项保华
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
第8页
资料准备
——主要参考资料
▪ 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华夏出版社,2019年 ▪ 亨利·明茨伯格、布鲁斯·阿尔斯特兰德、约瑟夫·兰佩尔:《战略历程:
● 长短中外案例各有特色,目标在于“催熟”经 理。隐含“过去环境会重现”的假设,而实际 上这是不一定的。
● 核心是参与式教学: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 心转变,学员是顾客、朋友与伙伴,教中学、 学中教,组织学习,共同提高。
● 本课程教学的案例力求课内消化,课外着重于 结合实际感悟运用,写出体会文章。
项保华
● 艺术性:愉快。心理、情感、能动主体。
▪ 20世纪中,梅奥、卡内基、马斯洛、麦格雷戈等:人际 关系、群体合作、行为科学、人性假设、人力资源。
▪ 各种心理疗法:动力、行为、认知、人文等。以解决 “人们总在忙碌,而不能轻松地工作”的问题。
● 战略性:正确。精神、道德、意义方向。
▪ 20世纪末,大企业存在意义、使命目标、共同愿景,非 盈利性组织作用,竞争合作互动关系反思。
● MBA=Management Based on positive (mental) Attitude(心态积极) ● MBA=Management By Action(立即行动) ● MBA=Management By Adaptation(灵活适应) ● MBA=Management By Alliance(真诚合作) ● MBA=Management By Accident(例外管理) ● MBA=Management not By yourself Alone(不是“独行侠”) ● 中国MBA特色:中国人文底蕴深厚,华人圈管理科学与艺术结合,
中国企业十年战略:成长与困惑
中国企业十年战略:成长与困惑2011-01-17 16:39:24来源: 《管理学家》杂志文|项保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即将过去的十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许多企业经受了金融危机的考验,销售额不仅超过了百亿,有的甚至还突破了千亿大关。
从按营业收入排名进入财富500强的大陆及港澳企业数看,2000年为9家,2001年为12家,2010年达到了46家。
面对马上到来的下一个十年,我国许多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的企业均将进入而立之年,需要考虑伴随着规模的扩大,如何实现心智与机制的成熟?需要探思未来发展之路,是否还能保持原有的扩张速度?清楚回答这些问题,可为我国企业的未来经营提供更好的指导,值得每位管理者认真思考。
企业发展:理性与感性企业发展,基于理性的思考,应该以做强为根本,而做强不可能快速,更不可能什么都做,必须有所聚焦、学会取舍。
基于感性的行动,人们更可能为了抓住快速做大的一切机会,而相对忽略稳步积累、逐渐做强的考量。
毕竟在当前现实社会环境中,做大对企业当前的名气、地位、利益、影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例如,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企业家的政治地位有可能水涨船高,成为各级政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从而更易争取到各种社会资源与政策优惠。
尽管从长期看,最终决定企业生存的还是市场而不是市长,依靠的还是做强、做稳、做久,但短期看,做大、做快、做多的确不无好处。
大与强显然,企业发展的过程始终面临着做大与做强的考量。
做大关注的是产能扩张与市场规模,而做强涉及的是产品质量与创新实力。
从长期看,企业最好能够同时做到既大又强,只是考察现实,要做到大与强兼顾似乎并不容易,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出现那么多的需要政府救助的大公司就是一个证明。
考虑到受人们精力与企业资源稀缺等制约,不可能同时做到既大又强时,到底应该先强后大,还是先大后强,这值得人们慎重思考与选择。
从理性逻辑看,人们心中都清楚,应该先强后大,毕竟强才是生存之根本;但从感性本能看,人们的行为会更偏爱先大后强,因为做大更具可衡量性也看得见些。
企业愿景、使命和战略目标
第二章企业的远景、使命和战略目标社会责任与企业公民行为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责任与企业公民意识收到了企业界的普遍关注。
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企业高层管理者普遍持有的看法是:关注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不利,会牺牲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界更愿意投身于见效快、经济效益明显的活动,而不愿意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不愿意自觉地践行企业公民的行为。
但是,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需求性质也在迅速发生改变,“和谐社会”成为人类共同的理想追求,企业更应当将社会责任,企业公民等意识纳入到企业愿景和使命中,进而制定出具有长期效益追求的战略方案。
国内著名的战略管理专家项保华教授把战略管理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战略形成、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并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五项基本活动:构想战略愿景和使命、设定目标、形成战略、实施战略、评价战略(如图1所示)。
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乃至能够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战略决策者直觉和偏好将影响战略管理的全过程。
图1企业社会责任对战略管理过程的影响企业责任源于对社会环境的关注和变化了的社会契约关系,尤其是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的实践又不断地使企业家切身地感受到了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并不永远是矛盾关系。
企业主动地承担责任,完全可以有效地提高对社会的回应能力和绩效,处理得好。
还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从而也共同造就出一个更令人满意的和谐社会。
1.社会责任的层次性完整的社会责任应当区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如图2所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事业责任。
它们四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并不是相互完全独立的,其中经济责任与慈善事业责任的冲突最为明显,集中体现出“关注利润”与“关系社会”之间的冲突。
具体地说:(1)经济责任:这是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他要求企业能够把收入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作为基本的目标,通过明智的战略规划来实现赢利性目标。
(2)法律责任:这也是社会最企业的要求,它要求所有企业能够共同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切实履行所有的契约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 将 工 业 企 业 中 的 各 种 活 动划 分成 六 大 类
、 、 、 、 ,
作 《企业 战 略》 成 为 现代 企 业 战 略理 论 研 究
的起 点
.
技 术 活 动 商业 活 动 财务 活 动 安全 活 动 会
。
从此 以 后 很 多 学 者 积 极 地 参 与 企
, 。
,
计 活 动和 管 理 活 动 并 提 出 了 管 理 的 五 项 职 : 能 计 划 组 织 指挥 协 调 和 控 制 其 中计 划
·
,
。
o f )在 研 年代 美 国 学 者 安 索 夫 ( n As
,
,
究多 元化经 营企 业 的基础 上 提 出 了 战略 四
要 素 说 认 为 战略 的 构成 要 素 应 当包 括产 品
,
“
”
的 概括 总 结 了 早 期 战略 思 想 阶 段 的 三种 观
,
与 市场 范 围 增 长 向 量 协 同 效 应 和 竞 争 优 势
,
应 通过更 好 地 配 置 自己 的资 源 形 成 独 特 的
略理 论 阶段 ; 第 三 个 是竞 争 战略理 论 阶段
。
一 早 期战 略 思 想 阶段
在此 阶段 虽 没 有 出 现 完 整 的 战 略 理 论
,
、
二 传统 战略理 论 阶段
60
体系 但 已 产 生 了 很 精 彩 的战 略 思 想 美 国 哈 佛 大 学 的 迈 克 尔 波 特 教授 对 此作 了 精 辟
源 独 立 创 造 的总 和 的联 合 回 报效 果 ; ( 4 ) 竞争
,
,
得战 略从精 妙 的 设 计 周 密 的 计划 或者 准 确
的 定 位 转 而 变 成 为某 种 隐约 可 见 的 愿 景 (i V
s i
o
n ) s
。
为 了 让 人 理 解 创 意学 派 常 常通
。
,
优 势 即 企业 及 其 产 品 和 市场 所 具 备 的不 同
工作
。 ,
与结 构》一 书 中指 出 企 业 的经 营 战略要 适应
环 境 的变化 企 业 的 组 织 结 构 也必 须 随企 业
战略 的变化 而 改 变
。
安 德鲁 斯 认 为 战 略 形
,
,
此 外 他 还 提 出管 理 工 作 的 重 点 在 于
, ,
,
成过 程实 际上 是 把企业 内部 条件 因 素 与企业 外部 环 境 因 素 进 行 匹 配 的过程 这 种 匹 配 能
e
n e
u
r i
a
l c S ho l )
。
略 并未 得 到实 现 而 一些 未 经正 式 制 定 的 自
,
、
一
71
一
然显 现 的战 略 却 得 以 实现
。
因此 一些学 者
,
,
念 其形 成过 程 是 一 个 将 企 业 组 织 中各 种 有
益 的 因 素进 行整 合 以发挥 作 用 的 过程
。
,
开 始把 研 究 的 重 点转 向组织 在 各种 不 可 预测
。 , , , 、 、 、 ,
这种 关 于 组 织 与 环 境 相 匹 配 的 主 张 成
。
.
“
”
为现 代 战略分 析 方法 的基 础
3
,
企 业 战 略思 想 的 第三 种 观点
n
。
0 年 6
代 哈 佛 大 学 的安 德 鲁 斯 ( A
, ,
、
d
进行 了 四 个 方 面 的 界 定 将 战 略 划 分 为 四 个 构成 要素 即 市 场 机 会 公 司 实力 个 人 价 值 观和 渴 望 社 会 责任
是一 个直觉 思 维 寻 找灵 感 的过 程
、 、 。 ,
: 夫 提 出 战略 应 当包 括 四 个 构 成 要 素 ( 1 ) 产
品与市 场 范 围 即 企 业 在 所 处 行 业 中 的 产 品
与 市场 的地位 ; ( 2 ) 增 长 向 量 即 企业 的 经 营
,
这就使
“ ”
方 向和 发 展 趋 势 ; ( 3 ) 协 同效 应 即一 种 联 合 作 用 的效 果 它 是 企 业 获 得 的大 于 由部 分 资
。
19 8 0
en
,
年 他在哈顿
del)
) 和斯 堪 德 尔 ( 段 h
等 人 关于 战
略定 位 问题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明 确 提 出 企 业 在
考虑 战 略 时 必 须 将 企 业 与 所 处 的环 境 相 联
系 而 行 业是 企 业 经 营 的最 直接 的环 境 ; 每个 行业 的 结构 又 决 定 了 企 业 的 竞 争 范 围 从 而 决定 了企业 的 潜 在 的利 润水平
文化
,
的环 境 因 素 约 束 下 的 战 略形 成 上 由 此 而 产
生 了学 习 学派
。
学 派 的 观点 在 解 释 许多 企业 在 同等条 件下 的
经 营行 为和 经 营 业 绩 存 在 很 大 差 异 方面 具
学 习 学 派 的 形成 与发展 是 一
。
次名 副 其 实 的 浪 潮
,
L 从 林德 布 罗 姆 ( i
、 。
、
~
S
) 对 战略
既不 是一 个直 觉 思 维 的 过程 也 不 是 一 个 规
,
其 中市 场 机会 和 社 会
,
范分 析 的过程 ; 战 略应 当清 晰 简 明 易 于 理
解 和贯 彻
。
、
,
责任 是 外部 环 境 因 素 公 司 实 力 与 个 人 价 值
一
70
一
计 划 学派
1% 5
l 飞
《经 济 学动 态 》0
00 7
.
2
企 业 战 略理 论 综 述
项 保华
企 业 战 略 理论 的 发 展 分为 三 个 阶 段 第
一 个 是早 期 战 略 思 想 阶段 第 二 个 是 传 统 战
;
,
李庆华
观 和 渴 望则是 企业 内部 因素
能力 以 获取 竞争 优势
、
, 。 。
他还 主 张 公 司
,
。
l 划学 计
P 同的 研 ( 度 和研 究 内 创 意 学派 因 其 显 著 不 究角
派的 产生 几 乎 与 设 计 学 派 同时 以 安 索 夫 于
容而 获得 了 独 特 的 地位
, ,
。
与 设计 学派极 为相
年出 版 《 企 业 战 略 》 一 书 为 标 志
, ,
。
安索
似 的是 创 意 学 派研 究 的侧 重 点 是 企 业 高 层 管理 者 但 与 设计 学 派 不 同和 与计 划 学 派 完 全相 反 的是 它 从 根 本 上 认 为 战 略 形 成 过程
。
在实践 中则 由 计划 人员 负责 实施 因 此 企业 战略应 当详 细 具 体 包 括 企 业 目 标 资 金 预
、
,
、
认为 企业 领 导 者应 当 紧密 控 制 实 现 他 通 过
直觉 思 维所 形 成 的 愿 景 的过程
5
.
算 执行 步 骤等 实施 计划 以 保证 企业 战略 的
J 顷利 实现
,
因此 从 这 个意 义 上 说
“
”
, 。
,
,
企业 战 略 制 定 人 员 应 该 是 分 析 家 任务 是选 择利 润潜 力 比较 大 的行此还 提供 了 各 种 方 法 和 技 巧 分析 企 业 所 处 行业 的情 况 和 企业 在行业 中的 竞争 优势
、
实
。
如
6
.
a m ig 学 习 学派 ( L e S n c
假如 战略是 通 过 诸 如 结 构 模 式 图 形 概 念
或纲 要 等 因 素 产 生 于 人 们 的 意识 那 么 怎 样 理解 这 些 心 理 过 程 ? 从 8 0 年 代开 始 研 究人
员 通 过多 年 的探 讨 使 认 知 学 派得 到 了 持 续
, ,
物当推迈 克 尔 波特
(a H
t te n
于 竞争对 手 的 能 够为企 业 奠定 牢 固竞 争 地位
,
过 暗喻来从 某 种意 义上 阐释其 观点
:
、
它 认为
企业 战略 主要 应 该关 注 于 以下 一 些 方面 的 问 题 企 业产 生 企业 生 存 与发展 或私 有制 以及 企业 在竞争 力 量 主 导 下 的 转 变
出 有 关这 方 面 问 题 的 创 意
, 。
的 特殊 因 素
。
计 划 学 派 认 为 战 略 的形 成 是
、 、
,
一 个 受到 控 制 的 有 意 识 的 规 范 化 的 过 程
, , ,
,
。
因此 企 业
, ,
,
原 则 上 主要 由 领导 承 担 整 个 过 程 的 责 任 但
必 须有 一 个 极 富 创 新 精 神 的 领 导 由他 来 提 而 且 创 意学 派
、 、 、 ,
业 战 略理论 的 研究 形 成 了 多种不 同 的学 派
s 1 设 计 学 派 ( 压i
, 。 ,
S ho l ) 这 一 学派 n c g
职能 是企 业管理 的 首要 职 能 早 出 现 的 企业 战 略 思 想
2
,
.
。
这可 以说 是最
。
的 观 点始 出于 塞 日尼 克 ( 匆 i k ) 发 展于 钱 n c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