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国内外五个特大城市新城发展共性——伦敦、巴黎、香港、东京
探索国内外五个特大城市新城发展共性
壬 翱
新 城 、 江新 城、 山新 城 、 贤南桥 新 城、 橙 金 奉 浦东 南汇 新城 和崇 明城轿 新 城等 7 新城 ( 1 。 个 鲥 ) 分析 并借 鉴 国际 特 大城 市 的 有益 经 验 非
Ho g K n .T k o a d Se u e p p r r p s s g n r l h r c e s o e t c n c l t t i a i n p a e a d t e p l y n o g o y n o Lt a e o o e e ea aa t r n t e h i r i t ln n h oi h p c h a s af c o c
王 颖 孙 斌 栋 普建 华
文章编号1 7— 9 5( 02)0- 1 40 388 21 6 3 0 0- 6中图分类号T 94文献标识码A U8
摘 要 通过对伦敦、 巴黧、 香港、 亲京和首尔等国内外特丈城市新艟发展的案捌分析, 总结和探索了这些取得戚功的新城在技术层面 f 包
o S a g a o h e n w a a dp o o e o u g s o sf r f h n h i nt e e . n r r p s s s me s g e t n o i
关 键 词 特大 市 』 城 新域 建设 J 共性 经验 f 海新城 上
K y rs e wo d Me a i f e o nd vlp n E p r n ef m g n r/ h rces』 h n h / n wtwn g cy N wtw e eo me tI x ei c r t e o e ea c aa tr S a g a e o
城市地理学—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二、城市化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是城市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1949年,我国城市136个。中国目前城市人口是7.7亿,只有654 个城市。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60个,而20万以下的小 城市却占比不到18%。 正常的城市化进程要有政治稳定作保证。 我国各时期城市化规模的变动情况如表5-10。(P116)
元、明、清三代的统一局势,造就了我国城市发展史 上最为雄伟、辉煌的都城----北京。
期间,一些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 涌现是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
但是,从总体上看,随着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这 三个时期的城市发展未能在宋代的基础上取得全面突破, 某些方面甚至有所倒退。
三、近现代社会时期
第二节 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发展史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二、封建社会城市的发展
三、近现代社会时期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1、城堡----城市的萌芽,6座古城遗址:登封王城岗; 淮阳平粮台、郾城郝家台、安阳后岗、章丘子崖、寿光边 线王;
2、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了距今约3600年前的宫殿遗 址,一般认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
1961
9 维也纳
1866
10 布宜诺斯艾 1632 利斯
柏林
4332
莫斯科
4137
布宜诺斯 艾利斯
上海
4089 3595
加尔各答 3436
上海 布宜诺斯艾利斯 芝加哥 莫斯科 加尔各答
5800 5300 4900 4800 4800
四、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当代世界城市化三个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2、大都市化趋势明显 3、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
2023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城镇化新趋势及对应业务场景变化
2023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城镇化新趋势及对应业务场景变化1、TOD以公共交通为先导的城市开发模式起源于英国,其中的公共交通主要是指火车站、机场、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正确答案 B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原始社会后期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产生了以农业为主的固定居民”是生产力说的观点()正确答案 B3、TOD理念核心就是交通与城市有机发展,功能耦合融合,以站点为中心塑造社区,区域以慢行体系连接()A、对B、错正确A4、EOD生态建设包含水资源与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与水文化()A、对B、错正确A5、当前我国城镇化所处的阶段特征是部分一线城市及周边继续调整结构基础上集聚,部分二三线城市收缩()A、对B、错正确A6、人类文明史,经历了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阶段()A、对B、错正确B7、EOD规划的目标是重构生态网络、环境整体提升、增值提效发展、蓝绿交互提升()A、对B、错正确答案 B8、TOD亚洲模式,主要解决人口密度大,城市高强度开发,公交出行比例高等问题,进而为城市生活、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助力()A、对B、错正确A二、单选题(每题 5 分,共 8 题,总分 40 分)9、中观层次的TOD更多的关注()A、构建城市的TOD发展结构B、以轨道的TOD发展为前提,控制换乘设施、公共设施与公共空间C、通过空间设计优化落实,形成以轨道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D、通过站点为核心,聚集产业、人、交通等功能错误正确答案 B10、TOD站城一体化发展演变经历了()个阶段A、1B、2C、3D、4错误正确答案 D11、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位于()阶段A、发展阶段B、加速阶段C、成熟阶段D、平缓阶段正确B12、EOD的设计理念中,目标是()A、可持续发展B、以人民为中心C、生态文明建设D、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正确A13、基础设施的价值,需要通过()来实现A、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B、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C、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D、生态效益与文化效益正确A14、EOD设计理念中,城市功能是以()为核心的A、人B、文化C、产业D、空间正确答案 A15、经济学角度,城市发展经历()阶段A、分工——聚集——城市扩张——规模效应——经济发展B、分工——规模效应——经济发展——聚集——城市扩张C、聚集——规模效应——分工——经济发展——城市扩张D、分工——聚集——规模效应——经济发展——城市扩张正确答案 D16、“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城市开发(EOD)模式”是在以下哪个文件中提出()A、《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B、《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C、《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D、《关于推荐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正确B三、多选题(每题 5 分,共 4 题,总分 20 分)17、城镇化新进程的主要特点是()A、A.科技创新指数型增长B、B.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内需消费缓慢增长C、C.城镇化水平较低D、D.城镇化速度逐步提高E、E.生产要素、投资-出口跳跃式下降正确答案 ABE18、EOD模式的三生协调指的是()A、生态建设B、城市发展C、生态空间D、产业提升E、人口结构优化错误正确答案 ABD19、TOD4.0时代,车站集聚的主要功能有()A、枢纽B、酒店C、办公D、商业E、公交错误正确答案 ABCDE20、城镇化新进程的未来趋势是()A、都市圈和城市群带动的城镇化B、创新引领的城镇化C、复合驱动的城镇化D、人为核心的城镇化E、强调品质的城镇化正确ABCDE。
特大城市旧城更新模式探析——基于广州与国内外城市的实践
22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4.01Kong, etc.,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four aspects of land,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path,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Key words urban renewal; old city renewal; Guangzhou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一个国家城镇化水平进入一定发展阶段后面临的主要任务[1]。
我国大部分城市已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2021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城市更新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2年,中央多次在高级别会议中提到要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并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广州是国内最早开展城市更新的城市之一,在城市更新方面的创新探索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然而,近年来由于受旧改成本上升、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市场主体融资困难、规划设计条件苛刻等诸多因素制约,广州市旧城更新工作进展受到影响。
通过梳理广州旧城更新的主要历程与政策演变,借鉴国内外特大城市在旧城更新中的经验和成果,笔者结合广州市实际情况,从操作流程、实施路径、工作机制等层面,研究符合广州市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旧城更新改造模式,进一步推进旧城更新改造工作。
1 广州旧城更新的主要历程与政策演变以政府、业主和市场在旧城更新中的互动关系、融资渠道与管制模式为依据,将广州市旧城更新历程划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1年),政府出资、政府建设。
政府专设危改资金,用于危房就地翻新或重建,对危房进行“见缝插针”式的改造。
该方式只能解决部分危房问题,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进入中后期阶段。
2019继续教育专业课考试题库《现代工程新业态发展与应用》
2019继续教育专业课考试题库《现代工程新业态发展与应用》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本讲提到,政府行为一般以公共利益为服务目标,规划要以()为出发点。
A.公共利益B.经济效益C.生态保护D.城市发展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2 .本讲提到,以下属于深度学习研究领域中的三个大家之一的是()。
A.Yann LeCunB.李彦宏C.马化腾D.马云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3 .本讲提到,有时只能通过集成实验而不是物理实验研究问题的原因不包括()。
A.B.法律不允许C.问题过于复杂D.物理实验过于简单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4 .根据本讲,过去40年的城市建设有()的新增人口分布在淹没区。
A.30%B.50%C.75%D.70%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5 .根据本讲,鸟巢的耗钢量是每平米500公斤,是一般体育建筑的()倍。
A.5B.10C.15D.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6 .从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的分析中可以得出,智业社会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A.信息不对称B.财富不对称C.血缘不对称D.智力不对称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以()为主体。
A.农民工B.城镇人口C.青少年D.老年人我的答案:未做答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8 .“多规合一”在于协同耦合,规划管理的协同耦合,要()。
A.B.实现握手C.形成合力D.多规融合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9 .人工智能发展进入到了第()次高峰期。
A.三B.二C.四D.五我的答案:未做答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10 .本讲所列图表展现了英国工业、美国煤矿及日本职业死亡人数都曾在其工业发展的()处于非常高的位置,这也是每个工业化国家所必然经历的阶段。
A.发达阶段B.早期阶段C.领先阶段我的答案:未做答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11 .手机屏幕走向彩屏是()时代。
创新理论与实践培训二5分
创新理论与实践培训5分,都是标准答案,不知道为什么5分1. 现代人需要具备的主要素质包括()。
(多选)A丰富的知识B灵敏的思维C健全的技能D良好的身体2. 创新人格特质主要包括()。
(多选)A具有强烈的主动性、好奇心B敏锐的洞察力C强烈的求知欲D自信3.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有()。
(多选)A重技术轻基础理论B重理工轻人文C重男轻女D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4. 目前发达国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左右。
(单选)A30% B75% C80% D99%5. 我国政府组织变革过程中,生态部门不包括()。
(单选)A能源部B教育部C国土资源部D水利部6. 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布局,将形成()为主核心的发展格局。
(单选)A北京B天津C北京—廊坊—天津滨海新区D北京—保定—石家庄和北京—唐山—秦皇岛7. ()认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单选)A马克思B洛姆C巴伯D爱因斯坦8. 收敛思维是人们由于一种事情的触发而迁移到另一种事情上的思维方式(判断) 错误9. 我国行政改革必须坚持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向、民主化的法治取向、以人为本的民本取向。
正确10. 政府成为改革的主要对象,改革的关键是政府转型,即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判断) 正确11. 科学技术作为直接的生产力,对总产出能力的提高产生间接的作用。
(判断) 错误12. 国家创新体系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引擎,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13. 在行政体制创新中,实现行政组织体制的创新是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填空)14. 教育创新的途径主要有:推进素质教育,进行创造性教育,开放式教育和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15. 培养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关键手段中,进行自我激励的基本形式有哪些?(简答)1.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2.粉碎借口创造环境。
3.常检讨自我。
4.严格进行自我训练。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演变与推动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演变与推动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为例胡润州【摘要】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起与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编制与发展演变,证明了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和网络形成,对城市交通与社会经济以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等,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生活幸福指数进步的重要动力.目前,轨道交通改变城市交通格局,公交出行日渐成为"主旋律",交通拥堵在缓解中,有力促进了武汉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增强了"三镇三城"的"同城效应",跨江工作、跨地区居住生活再不遥远;乘坐轨道交通的人越来越多,道路交通拥堵会逐步缓解;地铁连接了"公铁水空",使武汉成为中国中部最大的综合换乘枢纽之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大量减少空气污染,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期刊名称】《上海城市管理》【年(卷),期】2017(026)006【总页数】5页(P67-71)【关键词】轨道交通;城市社会经济;交通拥堵;重要动力【作者】胡润州【作者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正文语种】中文从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世界大城市发展的历程看,轨道交通建设对一个城市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不仅改变一个城市的空间布局,让土地增值,而且促进其经济繁荣,消除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为代表的“城市病”的滋生,提升其现代化发展水平。
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处于工业化初期的武汉市就开始了建设轨道交通的探索。
当时,首先是遇上了以“公交乘车难”为特征的交通紧张期,常规公共汽电车难以满足广大市民(尤其是广大企业职工)的出行需求。
为此,国务院发文提出了“上天入地”的应对之策,轨道交通建设也随之应运而生。
其次是由于建设汉口新火车站,原穿越武汉市中心的京广铁路旧线要外迁,迁移后的铁路旧线干什么、武汉的轨道交通应如何建设,也由此提上议事日程。
基于这两点,从上世纪80~90年代武汉市就开始了其前期研究与规划工作。
从区域城市功能对接看新城发展——以北京新城建设实践为例
大 巴黎地 区规划 、 日本 17 第三 次 国土综合 开 发计 划 等 ,开 始建 设 了一 批 人 口规 模 较大 的新 97年
城。新城在承接新兴产业 、 新型业态和文化 、商务等内城舒解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九
十年 代经济 全球 化 强化 了区域 一体 化 ,催 生 了 “ 区域 主 义 ” “ 新 、 新城 市 主 义 ” 理 论 ,多 极 化 、 多 中 , l f、网络化 城市结 构 和相对 高密度 、功 能混合 、便 利交 往 的城 镇形 态在 实践 上受 到推崇 ,一
一
角度看 ,新城 建设关 系到特 大城 市 建设 多 中心 的 “ 区域 城 市 ” 的 规 划构 想 能 否 实现 ,而 新 城
建设 的成 败则取 决 于能否通 过 区域联 系实 现 区域 功能 的对 接 。
二 、北京新城建设面临的挑战
北京 城市 规划确 定 的 1 新 城 中 ,顺 义 、通 州 、亦 庄 为重 点 新 城 ,人 口规 模 在 7 1个 0到 10 0
本 文是 北京市哲学社会 科学规划项 目 “ 首都体制 下北京规 划建设管理研 究” ( 目号 0 A C 0 3 和 北京 项 6 a S0 ) 市教委人 才强教计 划 “ 学术创新 团队” 项 目 “ 北京 新城 发展机制 与政策跟踪研 究” ( 目号 0 B 0 ) 的资助成 项 9 E0
广 东社会科 学
2Q 09年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 区域 城 市功 能对 接 看新 城 发 展
— —
以北京新城建设实践 为例
刘欣 葵
[ 提 要 ]通过新城建设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战略,/整,实现单 中心城市向多中心的区域城市的 l, i ̄
咨询师-中国城市化创新之路-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参考答案
中国城市化创新之路--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一、判断题1、李光耀1993年在达沃斯论说:中国最大的挑战是城市化,10亿人口的城市化足以改变世界,但是你们的压力将是史无前例的。
【Y】2、破解“房地产暴雷、债务暴雷和公共服务暴雷”,关键在于持续推进以轨道交通为代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高低端人口、产业、生态等领域的协同广度和深度,形成更加紧密协同的轨道上城市群都市圈发展新格局。
【Y】3、乡村振兴的第一个客观规律:要把城做大,把乡做小。
乡村不是创造GDP的地方。
城市才是创造GDP的地方,创造财富的地方。
【Y】4、习近平在中财委会议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源头防治,调整产业、能源、运输和农业投入结构。
【Y】5、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经济,只会让城市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小。
【N】6、制约中国互联网未来10年发展最大的瓶颈是广深高速公路。
【N】7、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Y】8、农业现代化依赖于非农产业部门所提供的肥料、机械、物流、仓储设备乃至金融服务;制造业的高端化和竞争力提升取决于能否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
【Y】9、经济繁荣只是房地产升值之后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Y】10、我国地方城市的债务风险与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效率相关度不高。
【N】二、单选题11、美国新经济地理学家()说:“哪里更宜居,知识分子就选择在哪里居住;知识分子选择在哪里居住,人类的智慧就在哪里聚集;人类的智慧在哪里聚集,最终人类的财富也会在哪里汇聚。
A、雅格·布斯B、格拉泽C、乔尔·科特金D、贝聿铭【C】12、在城市化创新发展中,这不仅取决于理念和技术的创新,更决定于制度创新,如何让()在创新发展行动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A、政府B、公众C、智库D、市场【A】13、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建立一套有利于()和生成新想法的制度乃至生态,相关的辞令已经存在,但还未能成为现实。
城市规划原理习题及相关知识点分析
城市规划原理习题及相关知识点分析:城市集中发展理论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的基础在于经济活动的聚集。
(城市经济的最根本特征之一)城市的集中发展——城市现象;大城市发展——世界城市。
1966年豪尔《世界城市》——世界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体制中将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世界城市特征:政治、商业、人才、人口、文化娱乐中心。
1986年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中强调世界城市的国际功能决定于该城市与世界经济—体化相联系的方式与程度。
世界城市的7个指标: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集中地、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其是港口与国际航空港)、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
城市聚集区——被一群密集的、连续的聚居地所形成的轮廓线包围的人口居住区,它和城市的行政界限不尽相同。
在高度城镇化地区往往包括一个以上的城市。
大城市带——法国戈德曼1957年提出,指的是多核心的城市连绵区,人口的下限是250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至少250人。
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等。
『例题』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有()指标。
A. 主要的金融中心B. 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C. 区域性机构的集中地D. 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E. 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答案:ABDE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主要理论包括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有机疏散理论等。
田园城市理论是在1898年霍华德提出的,在实际中分化为两种形式:①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自给自足,形不成城市群;②城市郊区:只能促进大城市的无序地向外蔓延。
卫星城(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①1924年提出建设卫星城的概念。
②定义: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a6卫星城理论的产生_演变及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启示_李万峰
应在伦敦周围建立一系列的卫星城,并将伦敦过度密集的人口和就业岗位疏解到附近的卫星城中去。
1964年,阿伯克龙比(Patrick Abercrombie)教授受英国政府委托,制订了大伦敦规划,规划在伦敦周围建设一系列卫星城,卫星城离市中心距离约40 50公里,每个卫星城规划人口6万 8万人。
2.国内卫星城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开始对卫星城的理论进行研究。
20世纪80年代前期和90年代初期的上海、北京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地提出要重点建设一些卫星城镇。
进入21世纪以来,黄文忠(2003)、李嘉岩(2003)、刘健(2004)等学者对卫星城的概念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黄文忠提出,“卫星城就是地处大都市周边、同大都市的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具有一定数量人口规模、并且同大都市中心城区有着密切联系的新兴城镇”。
刘健认为,“所谓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起来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目的在于控制大城市,但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等方面,同它所依托的‘母城’有较密切的联系;在空间上,卫星城同样具有相对独立性,与‘母城’保持一定距离,且多有农田或绿带隔离,但两者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李嘉岩将卫星城定义为大城市体系中的一个层次,是依附于大城市、与大城市联系紧密、处在大城市周边而又与大城市相对独立的中小城市。
3.卫星城概念的新界定。
我们认为:所谓卫星城,一般是指在大城市周边,距母城具有一定距离,承担一部分城市功能,同母城市具有一定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新兴城镇。
卫星城具有以下特点:(1)卫星城是大都市(母城)发展的产物,与“母城”之间存在天然的依存关系;(2)卫星城在布局上多位于大都市区的边缘地带,与中心城区具有一定距离,通过交通网络相连接;(3)卫星城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分担“母城”的一部分功能,对人口、产业的扩散具有一定的吸引力;(4)卫星城同“母城”的关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卫星城同“母城”关系的密切程度也在不断变化,独立发展、依附发展或融入母城是卫星城发展的三种主要结果。
2022年公需科目培训考试题库 考题练习1-267共267道试题
错对错对对错61.8 63.8 62.860.8错对商品流通资源配置资金流动物流供应错对构建新格局体制改革科学发展深化改革错对对错错对7.5 3.5 6.5 5.5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对错民生国民经济循环经济建设教育发展错对错对错对对错对错新发展路线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畅通机制,加强轨道交通网优化方式,畅通机制织密网络,优化方式规划建设、管护对错兰州西宁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重平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对错对错错对共同富裕科学发展群众路线科技创新错对改革开放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全面现代化区域战略错对错对错对对错社会需求美好生活精神生活物资生活安全保障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创新驱动错对一点五小时通勤圈两小时通勤圈一小时通勤圈二点五小时通勤圈错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高举高质量发展的旗帜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经济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对错国际大循环战略重工业优先战略农村包围城市构建“三高”的新发展格局错对对错城市群都市圈和城市群城镇都市圈对错对错对错促进都市圈发展促进政治进步对错错对对错对错政治学习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政治判断力、政策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行动执行力错对对错错对对错错对对错对错城市工业金融业科研农业农村经济国际国内政治错对错对对错错对对错县城乡村村委会乡镇错对对错错对错对对错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社会意识错对地方政府人民党中央基层干部以人民为中心改革和创新政治改革科技创新对错高容量发展高速度发展高效率发展高质量发展生活政治经济人民错对构建“三高”的新发展格局重工业优先战略农村包围城市国际大循环战略错对对错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容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效率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速度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精神文明经济建设生态文明错对对错对错错对错对错对对错20020240 150底线风险忧患人民错对安全性预见性科学性风险性错对错对对错对错商业保险、强制保险、机动车使用人机动车使用人、强制保险、商业保险强制保险、商业保险、机动车使用人商业保险、强制保险、机动车使用人对错错对对错错对对错轻工业重工业制造业金融业错对对错5个、5个、9个9个、5个、5个6个、4个、9个5个、9个、5个对错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城市群对错错对错对“十四五”“十二五”“十一五”“十三五”系统政治科学改革错对错对对错错对对错对错对错对错错对物权收养权人格权继承权开始撤销终止 设立 变更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性作用形成强大的高质量供给能力 着力解决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着力解决地区文化差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强大的内需体系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 京津翼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成渝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特色工艺芯片工程师不仅要懂芯片的工艺,也要了解制程的特点特色工艺不追求最先进的工艺制程 特色工艺追求最先进的工艺制程特色工艺生产的产品周期很长 特色工艺种类繁多斯坦福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伯克利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发包人和建筑队 建筑队 发包人致使倾倒的建筑工人协调行动 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开拓前进 统一思想2021年1月1日 2020年6月1日2021年6月1日2020年1月1日协调 创新 共享 绿色 开放打造通道加枢纽加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实施“断头路”畅通工程 打造一体化的公路客运网络 畅通都市圈的公路网 优化交界地区的公交线网深圳 珠海上海广州现代城镇化现代国防 现代信息化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工业15 10 530人才政策研究开发政策投融资政策知识产权政策财税政策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资源开发建设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设2014年12月2014年10月2014年11月2014年9月出租向发包方备案入股其他方式转包农业化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科技化国防化2019 2020 20182017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
中国5强:从世界级城市到世界级城市群-仲量联行
2016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城 市群建设发展,优化提升东部 地区城市群,培育中西部地区 城市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2018
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 求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 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
2019
2022
优化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群结构,提 升综合承载能力,打造长江经济带 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 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 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 施方案》
2014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 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 镇协调发展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 划(2014-2020年)》
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基建的高效发展,在过去十年自 上而下的政策驱动下,五大城市群已然形成高效交通路网串 联中心城市及周边地级市及区县。其中城市间公路路网密度 为全国密度的四倍,铁路路网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三倍。 未来,基建政策将持续推动五大城市群的长足发展。在粤港 澳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提到未 来将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一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 地级市2小时通达,在2035年远期,铁路运营覆盖100%县级 以上城市。京津冀地区已然形成北京、雄安、保定一小时交 通圈。《北京市 “十四五 ”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初步 构建京津冀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 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 轨道交通规划》,至2025年,铁路密度将达到507公里/万平
李倩玲 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
仲量联行
从世界级城市到世界级城市群 | 3
目录
01
咨询工程师2024继续教育城市规划视角下的未来城市
城市规划视角下的未来城市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4题,总分48分)1、新基建发挥了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作用,代表着对传统基建的完全替代。
A、对B、错错误正确答案B2、阿联酋马斯达尔城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是采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建成后实现城市的零碳、零废弃物排放。
A、对B、错错误正确答案A3、马斯达尔城内交通以地铁、轻轨、公交和捷运系统为主,允许私人小汽车通行。
A、对B、错错误正确答案B4、马斯达尔城强调产城融合,采用土地混合利用、高层、高密度的开发模式。
A、对B、错错误正确答案B5、国土空间规划的减碳路径包括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优化用地结构和控制国土空间形态。
A、对B、错错误正确答案A6、极温和干旱是急性冲击中自然灾害类的典型扰动形式。
A、对B、错错误正确答案A7、“韧性城市”概念最早由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于2002年提出。
A、对B、错错误正确答案A8、针对灾害或者突发事件,城市韧性表现为有效的抵御能力、主动适应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
A、对B、错错误正确答案A9、韧性城市的冗余性是指有许多功能不同的部件,能保护城市系统以抵御多种威胁。
A、对B、错错误正确答案B10、新基建可以和传统基建深度融合。
A、对B、错错误正确答案A11、深层隧道排水系统更适合在土地资源紧张、人口密度大、洪涝灾害严重、环保要求严格的大型城市进行建设。
A、对B、错错误正确答案A12、所有城市都适合建设深层隧道排水系统。
A、对B、错错误正确答案B13、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可以将原有的多个污水系统合并为一个,进一步优化污水处理设施布局。
A、对B、错错误正确答案A14、深层隧道排水系统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A、对B、错错误正确答案A15、深层隧道排水系统是指在城市地下60-100米深处建造的大型隧道型调蓄工程。
A、对B、错错误正确答案B16、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包括对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考试题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考试题一、单选题1、内地与香港从()起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案件判决。
A、2019年1月18日B、2021年1月28日C、2022年1月18日D、2024年1月29日A B C D【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解析】暂无2、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是什么?()A、雅万高铁B、伊安高铁C、匈塞铁路D、麦麦高铁A B C D【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解析】暂无3、奥巴马在()年提出组建制造业创新研究院。
A、2012B、2018C、2020D、2023A B C D【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解析】暂无4、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三驾马车”是?()A、模型、训练、方法B、训练、推断、信息C、算法、算力、数据D、理论、技术、应用A B C D【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解析】暂无5、广东省至今共建成了三批()家重点实验室。
A、5B、10C、15D、20A B C D【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解析】暂无6、2024年全国数据工作会议上的最新信息显示,经初步测算,2023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预计超()。
A、8.1ZBB、9ZBC、28ZBD、32ZBA B C D【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解析】暂无7、中国在哪一年首次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A、2012年B、2013年C、2014年D、2015年A B C D【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解析】暂无8、2023年11月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发布,以下不属于其主要特色的是()。
A、加强关键算法技术研究B、体系化布局政策C、突出粤港澳协同发展D、夯实自主算力底座基础A B C D【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解析】暂无9、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
全球五大都市圈的特点、做法及经验
全球五大都市圈的特点、做法及经验摘要:本文通过简略比较和探讨已趋向成熟的国外五大都市圈的发展特点、经验及其做法,有助于我们认清都市圈发育的一般规律和国内大都市圈所处发展阶段和存在不足,从而为我国大都市圈的培育发展提供有效范例和借鉴。
关键词:国外都市圈比较启示目前,国际公认以纽约、伦敦、东京、巴黎、芝加哥为核心的国外五大都市圈,以其人口规模宏大、地域广阔、经济和要素集聚度高、国际交往能力强,汇聚当今世界最大财富和最先进生产力,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城市经济和全球经济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纽约都市圈——产业分工布局最完善、最有序的大都市圈(一)基本概况及特点纽约都市圈位于美国经济最发达的东海岸,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跨越了10个州,包括纽约、波士顿、华盛顿、费城、巴尔的摩等5个大城市,以及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总面积13.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纽约都市圈以曼哈顿岛为核心,然后逐渐向外蔓延和扩散,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了四个圈层:一是核心圈,主要包括曼哈顿地区,是典型的中央商务区(CBD),是纽约的城市商务活动中心和高档功能集聚区域,也是整个纽约都市圈的核心部分和美国经济的“心脏”,曼哈顿岛总面积58平方公里。
二是纽约市(城区),主要包括纽约市辖的曼哈顿、皇后、斯塔腾岛、布朗克斯、布鲁克林等五个自治区,总面积约830平方公里。
三是纽约大都市区,是指由纽约市区及其周边若干郊区相连接、经济联系紧密的区域所组成,其中的郊区不属于城市当局管辖,但与城市经济高度联系,是主要的通勤区域,属于纽约大都市圈的内圈,总面积为10202平方公里。
四是纽约大都市圈,即上述所界定的“跨越10个州、包括五大中心城市”的空间范围,包括纽约大都市区加上纽约大都市圈的外圈,总面积为13.8万平方公里①。
纽约都市圈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地带,也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功能最完善的大都市圈。
第五章_国内外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第五章国内外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第一节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概况一、全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特点一、发展趋势多样化。
目前,国际上技术比较成熟、已经上线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市郊铁路、轻轨、单轨、导轨、线性电机牵引的轨道交通及有轨电车7种。
其中市郊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应用最广泛,线性电机牵引系统最有发展前途。
二、纽约、伦敦、巴黎、莫斯科、东京等轨道交通较为发达的城市,基本形成一定的轨道交通规模和网络,可以延伸到城市的各个方向。
三、发展中国家的轨道交通,主要集中在2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一般只在少数特大城市发展地铁,更多的则是优先发展轻轨交通。
四、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目前多数国家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轨道交通受益部门共同投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日本地铁建设采用补助金制度,对于市郊铁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平均负担36%的补贴,而国家对单轨和新交通的补贴达2/3;德国交通财政资助法规定每年向购油者加收10%的税收作为城市交通建设资金,联邦政府负担60%,州政府负担40%;巴黎的法规规定,城市交通设施基本建设,中央政府投资40.5%,其余的由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资。
一些国家则采取有偿使用资金和受益者投资的办法,如:日本是将各级财政以不同形式筹集的资金,以有偿使用方式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给企事业单位,其单轨新交通建设,除国家、地方政府补贴外,沿线受益者也要资助建设。
二、世界主要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目前,世界上机动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大多有比较成熟与完整的轨道交通系统,有些城市的轨道交通运量占城市公交运量的比重达50%以上,有的高达70%,而北京仅占15%。
以下是世界主要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东京:拥有世界大城市中最长的轨道交通线路,全长近2000公里;年运量在100亿人次以上,市郊铁路列车最小运行间隔为2分钟,最大编组为15节,每小时每方向运输能力多达10万人次;近20多年共新建地铁近140公里,总里程达230公里;有7家分布在郊区的私营铁路公司,服务质量优于国有铁路,同时价格较便宜。
市域快轨功能定位及规划要点
市域快轨功能定位及规划要点梁青槐;柴树山【摘要】在市域快轨概念分析的基础上,从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3方面分析了市域快轨的内涵.总结出市域快轨线网具有中心区外围放射线、市中心放射线和穿越市中心3种形态,同时对市域快轨的同城化通勤服务、公交化服务、适应客流变化的运营组织和按照时刻表运行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市域快轨前期规划中要处理好与城市中心区地铁线路、与区域内市域及市郊铁路之间的关系,线路敷设方式、系统制式选择、资源共享、一体化开发等方面的规划要点.【期刊名称】《都市快轨交通》【年(卷),期】2018(031)004【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市域快轨;前期规划;功能定位;规划要点【作者】梁青槐;柴树山【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9.5编者按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特大、超大型城市,随之形成都市圈、城市群,这对轨道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引起了业内的普遍关注。
城际、区域、市域不同空间各种定位与需求接踵而来,高铁、城市快轨究竟如何分工、如何衔接,各抒己见。
本期《热点研讨》选出5篇文章刊登,抛砖引玉,期望读者参与热议,以促进该领域的健康发展。
国内外城市的发展规律大致相同,都是由中心城区向外围及郊区扩展并逐渐形成城市群,伦敦、巴黎、东京等大都市的形成都是如此[1-2]。
截至2017年底,我国除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京津冀城市群以外,新增了9个国家级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城市群)。
此外,“十三五”期间我国计划建设19个城市群,《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
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国内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快速发展对轨道交通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中心区人口的岗位依然聚集,客流拥堵现象严重,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城市轨道交通部分车站已实行常态化限流;二是中心城区负荷过重,承载能力达到饱和,城镇发展空间拓展,中心区人口向外疏散,造成长距离出行增加;三是区域核心效应依然明显,居住区和城市中心区岗位分离愈加严重,带来更多通勤客流的需求;四是城市外围及郊区区域中心形成,且与中心区经济、社会、文化联系紧密,产生新经济中心与市中心之间商业、产业、旅游等的客流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国内外五个特大城市新城发展共性——伦敦、巴黎、香港、东京探索国内外五个特大城市新城发展共性,引导上海新城建设王颖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所长,高级规划师孙斌拣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胥建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硕士随着高铁等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上海与长三角各城市正在显现同城化趋势,一小时都市圈中的苏州、杭州、南通、宁波、南京等城市将实现与上海更密切的对接,而上海远郊地区如果没有以新城为核心的带动和提升就可能被边缘化。
2010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300万人,大力发展新城,将有利于振兴郊区经济,构筑多中心的国际化大都市格局。
上海“十二五”规划明确了重点建设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扛新城、金山新城、奉贤南桥新城、浦东南汇新城和崇明城桥新城等7个新城。
分析并借鉴国际特大城市的有益经验非常必要。
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与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差别较大,因而主要借鉴同样人多地少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包括伦敦、巴黎、香港、东京和首尔等特大城市。
国内外特大城市新城建设1、英国伦敦的新城建设伦敦周围第一代新城的主要目标是从伦敦地区疏散人口,然而于新城规模小、离母城太近,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从1946年底到1949年,英国在伦敦地区建设了首批8座新城,1967年又增建了3座。
1967年以后的第三代新城建设吸取此前教训,第三代新城密尔顿.凯恩斯新城成功地发展成为一座次级区域中心城市,成为英国新城的典范,比此前新城的规划人口更多,离母城也更远。
2、法国巴黎的新城建设与伦敦相比,法国巴黎的新城建设较晚,但新城的人口规模更大。
至2000年底,巴黎5座新城共容纳了150多万人口。
但新城选址比较靠近巴黎主城区,平均距离大致在30公里左右,与巴黎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
巴黎新城发挥了相当程度的疏散中心城人口以及部分地拦截外来人口的功能,对主城区人口的疏解和控制作用显著。
3、香港的新城建设香港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规模推行新城建设计划,新城的整体计划人口约为400万。
截止到2005年,新城和附近主要乡镇已经容纳了约330万人口,约占全港人日的47%。
新城不仅吸收了同一时期香港增长的全部人口,还吸收了原先在老市区的部分市民,大大缓解了主城的人口压力。
4、日本东京的新城建设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日本在东京郊区建设了多座卫星城,多以解决东京的住宅需求和疏散中心区人口为主要目标,多发展为“卧城”。
在195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中期,大量人口迁入集中于距离东京中心区20一30公里的新镇内,但于卫星城功能不健全,对大城市疏散效应不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不断加强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新城规模不断扩大,对大城市的积极作用才逐渐显现。
5、韩国首尔的新城建设韩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首尔周边建设10座卫星城市。
但这些新城主要是工业卫星城,虽然转移了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工厂和企业,但未能有效实现人口增长预期。
20世纪30年代后期,韩国政府出台新城政策,决定建设盆唐、坪村、山木、一山、中洞5座新城。
不同于以往卫星城开发,这些新城的产业开发以第三产业为主,以建设自给自足的城市为口标。
新城的连续性发展建设,最终减缓了首尔城市人口的增长。
五个特大城市的新城建设在技术层面的共性综上分析,可以发现,从技术层面来看,国内外特大城市的新城建设要取得成功存在4个关键的客观条件。
1、具有不少于30万的人口规模是新城成功的关键性标志英国伦敦早期的新城不成功就是于新城规模较小,后期英国政府为此不得不把人口规模修订扩大到25一50万左右。
法国巴黎新城有意识地建设规模更大的新城,从而规避了英国早期新城中出现的众多问题。
通过对伦敦、巴黎、香港、东京和首尔5个特大城市的39座新城的统计来看,较为成功的伦敦后期的新城以及巴黎、香港的新城,其现状人口的平均数为26万人,规划人口平均数为万人。
新城如何在较短时期内成功集聚较多的人口是决定新城发展的关键,特别是新城建设的早期,通过各种规划措施和优惠政策,增强新城的吸引力,促进新城人口的集聚。
新城发展一旦达到一定阶段,人口规模超过20万,就可以说新城已经初步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当人口规模达到30万时,新城发展则进入比较理想的阶段,新城通常会较为平稳持续发展。
2、新城需要与主城区保持30一50公里的适当距离从国际上新城建设的经验来看,新城与主城区之间的距离一般为30一50公里。
通过对伦敦、巴黎、香港、东京和首尔5个特大城市的39座新城的统计来看,这些新城距离主城区中心的平均距离为36 .9公里。
与主城区之间的距离.为30一50公里的新城数量为20座,占新城总数的51%,集中于伦敦,另外东京有4座,巴黎有3座新城。
新城要想真正发挥“反磁力中心”作用和吸引中心区足够的人口和产业,就必须考虑新城与主城区的距离。
过近,则会重蹈和加剧大城市蔓延式扩张的弊端;过远,则会加大交通成本,吸引疏散人口和产业的难度加大。
从上述国际新城建设经验来看,新城与主城区的距离在30一50公里是较为适合的。
3、建设与主城连接的快速轨道交通是新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新城与中心城区之间具备快捷的交通联系非常重要。
郊迁居民主要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工作和居住都在新城,第二类是居住在新城而工作仍在中心城区。
对第一类人群来说,交通便利可以极大缩短心理上郊区与中心城区之间的时空距离,从而降低居民向郊区转移的阻力;对第二类人群而言,中心城区与郊区的快捷交通联系是其每日通勤所必不可少的。
伦敦、巴黎和东京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都地铁、轻轨和郊区铁路系统组成,近郊新城通过地铁、轻轨与中心区联系,而远郊新城则通过郊区铁路和地铁换乘的方式与中心区联系。
如巴黎轨道交通从建造第一条区域铁路线至今,巴黎区域铁路线的发展己经历了160多年。
市域铁概念形成于1950年,主要功能是连接巴黎市中心与新城,并与市郊铁路网络融为一体,现有5条线路,从不同方向往外延伸。
4、新城需要具有就业和文化上的吸引力新城在就业和文化上的吸引力也是决定新城能否吸引人口集聚,使新城发展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重要因素。
新城在文化上的吸引力也是新城集聚人气的重要因素。
法国巴黎的新城大多具有健全的产业功能和文化吸引力。
如马恩拉瓦莱新城,1992年欧洲迪斯尼乐园开放,使得马恩拉瓦莱成为巴黎大区东部的娱乐中心和物流中心。
新城具备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也非常重要。
如巴黎新城创建了功能综合的现代化新城中心区,使新城居民在就业、文化娱乐和生活方面能享有与在中心城等同的服务水平。
五个特大城市的新城建设在政策层面的共性新城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因此新城建设除了上述技术层面保障以外,还需要政府组织与大力干预。
伦敦、巴黎和香港新城建设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积极干预和政策引导有关。
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从组织和资金上大力支持新城建设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新城建设经验来看,政府的调控尤其是中央政府的发动和参与是新城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
比较而言,英国和法国中央政府的参与范围最广、支持力度最大。
英国中央政府先后多次拨款成立新城开发公司和新城委员会。
新城开发公司负责开发新城,新城委员会负责管理新城,两者均直接接受英国中央政府控制。
中央政府提供了新城开发的全部资金,并任命新城开发公司和新城委员会的成员。
法国中央政府也组建了新城开发公司,主要负责制订政策。
法国的国家预算给予新城的财政投资一直很多,特别在新城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后,又加大了在这方面资金投入的份额。
为保证资金来源稳定,法律规定中央政府负担新城的大部分开发费用。
2、在地区规划指导下建设新城建设新城是解决大城市人口和产业的空间配置的重要途径,因此新城建设需要有规划指导。
大都市规划在指导新城发展的同时,也优化了大城市的区域空间结构。
如伦敦在《大伦敦规划》中提出4个圈层式发展,通过绿带政策来控制中心城市的蔓延发展,8个新城位于最外层的乡村圈。
巴黎在一系列指导巴黎地区平衡的规划中不断调整区域结构,并在1965年的SDRAUP规划中打破放射状同心圆结构,建设2条平行于塞纳河的轴线,并在这两条轴线上建没了5座巴黎地区主要的新城。
东京是都心部和周边新镇组成,沿交通线呈环状放射的都市圈。
香港新市镇的规划建设有完善的规划及法定图则。
对上海新城建设的启示目前,上海单中心为主的空间结构格局基本还在延续,虽然规划了徐家汇、江湾五角场、花木、真如4个城市副中心,但是这些副中心均已经进入“中心城区”范围内。
在距离中心城区30一50公里的远郊地区,新城发展还远未达到疏解人口的目的,也还未起到有效引导上海向多中心空间模式转变。
这个状态与伦敦、巴黎、香港等几个城市在酝酿和规划新城时状态还是比较接近的,上海需要把新城建设做为城市建设重点。
根据“六普”数据,2010年,上海城镇人口为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了%,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
从2000年以来常住人口的区域变化来看,中心城区减少的人口以及新流入的外来人口逐步扩散到郊区。
从绝对量来看,人口增加数量列前5位的是浦东新区、闵行区、松江区、嘉定区和宝山区,人口增量均超过或接近70万人。
当前,上海已进入郊区化阶段,新城发展时机日趋成熟。
巴黎、伦敦等城市新城建设的时机基木也是处于郊区化的过程中,这与上海目前的城市化发展阶段也是较为接近的。
另一方面,在10年或者20年前,受到财力所限,大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还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而近年来,包括上海、北京,甚至一些二线城市,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已经方兴未艾。
上海市市长韩正2011年初在土海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说,按照规划,上海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运行里程数将达到570公里。
这表明上海新城建设具备了与巴黎、伦敦等国外大城市新城同等的交通支撑条件。
1、上海新城建设的现有基础从上海新城的实施情况来看,经过多年的卫星城和新城建设,新城发展己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根据第5次和第6次两次人口普查数据,规划7大新城所在区的常住人口增长了66%高于同期全市常住人口%的增长率。
上海近郊不仅是工业开发区发展最快的区域,也是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地方,但上海还没有发展到人口大量自发地迁离中心城区的阶段,中心城区对居民仍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从总体来看,除松江新城开发启动较早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嘉定新城初具形态、临港新城在市政府主导下较好完成第一个5年各项开发建设目标之外,其他新城基本上还处于规划建设的起步阶段。
2、对上海新城建设在技术层面的建议对照国际新城建设经验,新城建设在技术层面的关键条件,对目前上海新城可以做如下评价和建议: ----加大力度、想方设法促进人口在新城集聚新城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成功与否取决于新城能否成为“反磁力中心”,而“上海”城镇体系中规划了9个新城,数量多,缺乏重点,使资源和力量分散,导致每个新城都发展不到足够的规模,起不到对中心城区的疏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