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的构造研究中剥蚀量恢复方法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沉积盆地地层剥蚀厚度恢复方法及进展

沉积盆地地层剥蚀厚度恢复方法及进展

维普资讯
过程 ,仅能 计算 出一个 不连 续面 所代 表的地 层总剥蚀 量【 而诸 如磷灰 石裂变 径迹分 析 、 积波动 过程分 析 、 2 ] 。 沉 宇宙 成 因核 素分 析等新 方 法虽 能计算 出各期 抬升 的地
3 常用 的剥蚀厚度恢复 方法
量评价油气资源潜力至关重要。在科学界定剥蚀厚度的含义和分析影响地层剥蚀厚 度因素的基础上 , 出了沉积盆地 中 提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方法新的分类方案,将现有恢复方法划 归为地质分析对比法 、地 热指标法 、测井技术法 、沉积速率法 及其他方法等五大类 ,并选择 4 种常用方法对 比分析了其基本原理 、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认为在实 际工作 中,应在充分 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和正确认识区域地质背景的前提 下,选用合适 的恢复方法,并辅之 以其他方法手段 ,综合 、定量地
成 熟度和 重建 圈闭发 育史等 是 至关重 要 的 ,是沉 积盆 笼 统地 把一 个不连 续面 下伏地 层 的剥蚀 视为 一次 简单 地分 析和 油气 资源定 量评价 中一项 重要 的基础 工作…。 的构造 抬升 的结 果 。实 际上 ,一 个不连 续面 所代表 的
在综合分 析前 人研 究 成果的基 础上 , 文总结 、 本 归纳 了 构造 抬升过 程是 极 为复杂 的 ,可 能经 历 了多期 的抬升 恢 复沉 积盆地 地 层剥蚀 厚度 方法 的新分 类方案 ,并对 与剥 蚀 。这 些方 法本 身并 不能恢 复构造 抬 升剥蚀 的全
维普资讯
沉积盆地地层剥蚀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 0 7 ) ( 3 0 4 中国石化胜利油 田物探公 司,山东省东营市 2 7 0 ) 5 0 0
摘 要:地层剥蚀厚度 的准确恢复对正确重建沉积盆地原始 沉积~构造演化史 、热史及油气生、排、运 、聚史和定

地层剥蚀恢复方法适用性概述

地层剥蚀恢复方法适用性概述

2 4 镜 质 体 反 射 率 法 .
图 1 地 层 剖面 中地 层 物性 变 化 模 型
应用 镜质 体反 射率 R 与深 度关 系 资料 测算 剥 。 蚀 厚度 。在正 常情 况下 , 。 R 值随深 度 的变化 是连续
收 稿 日 期 :0 9 0 2{ 20… 8 .
3 0
内 蒙 古 石 油 化 工
2l OO年第 1 期
的、 变 的。 出现 突变 , 渐 若 则认 为有 多种原 因 , 如地层 缺 失、 积岩 中再 循环 的镜 质体 岩体 中有 局部 热 源 沉 等 。首先确定 R 值 的突变 是地层 受剥蚀 而造 成 , 。 然 后 根 据 剥蚀 面 上 、 R。 的差计 算 被 剥 蚀 的 厚 度 下 值 ( 可用 作 图法 或解联立 方程 的办法 ) 。计算 剥蚀量 时 要正确 判断R。 突变原 因 , 而且须 有足 够的R。 测数 实 据。
程 度 较 高 的地 区 , 于 所 指 的 未 被 剥 蚀 地 区仅 是 一 由 个 相 对 的 概 念 , 此 求 得 的 剥 蚀 量 往 往 小 于 真 正 的 因 剥蚀 量 。 2 2 沉积速 率法 , . 又称 未被 剥 蚀 地 层 厚 度 趋 势 延 伸

根 据 被 剥 蚀 岩 层 的 沉 积 速 率 、 整 合 面 上 下 岩 不
地 层 剥 蚀 会 造 成 平 行 不 整 合 或 角 度 不 整 合 。 判 断 是 否 存 在 剥 蚀 面 是 一 项 难 度 很 大 的 工 作 , 别 是 特 对 于 平 行 不 整 合 。 这 是 由 于 地层 间 的物 性 差 不 仅 与 剥 蚀 作 用 有 关 , 与 地 层 岩 性 、 深 、 压 实 和 成 岩 还 埋 欠 作用等 因素有关 。如 图 1 示m} B・为两个 剥蚀 所 A, 面, C为整 合接触 面 . I )为沉 积间断 面。 由于上 述诸 因 素 的 影 响 , 其 视 物 性 剖 面 上 可 能 会 出现 与 实 际 在 情 况 截 然 相 反 的 情 况 。 B界 面 , 如 由于 岩 性 等 因 素 的 影 响 , 界 面 上 下 的视 物 性 差 为 零 , 这 一 剥 蚀 面 被 该 使 “ 隐藏” 了起来 ; 而c界 面的视物性差却 不为零 , 使人 误 以为 C为一剥蚀 面。

剥蚀量恢复几种方法

剥蚀量恢复几种方法

我最近正在做剥蚀量恢复和原型盆地分析相关工作,根据现有数据先后用了地震资料趋势外延法、声波时差法和境质体反射率方法,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趋势法应用范围广,不受盆地性质限制,只要对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演化有清楚的认识就可以做,但是他只能求出相对剥蚀量,即认为洼陷中心地层没有没有受到剥蚀,对于盆地整体抬升造成的剥蚀就无法估计了。

只能是用趋势法先做一个相对剥蚀量,之后用其他井上的数据做一下绝对剥蚀量进行校正。

声波时差对于浅层的剥蚀量恢复效果还不错,但对深层的不整合或是叠合盆地的下部不整合用不了。

而且最好资料段有大段的泥岩段,要是沙泥岩互层的效果非常差。

对于深层的不整合,我是尝试用境质体反射率方法做的,没有其他数据。

但境质体反射率数据有限,单井资料在不整合一下只有两三个境质体反射率的值,而且都选在深度非常接近的范围内,这样使得很临近的井求出来的剥蚀量相差甚远,几乎没有什么意义。

先后用Dow最原始的Ro差值法、外推法、最高古地温法(限于资料我用的是Barker的经验模型)求解的剥蚀量相差巨大。

总之,剥蚀量恢复是个极大的难题,基本都是个大概,要想各个资料的结果相互支持谈何容易!剥蚀量恢复是我们搞勘探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困难,希望有做过这方面工作经验的积极讨论,相互提高。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是研究盆地演化史和进行油气资源定量评价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中生代地层剥蚀量的计算、地层最大埋深的确定,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第三系之下的烃源岩生油期、生气期,进而准确评价油气资源潜力,优选勘探目标。

这对于第三系之下的油气资源勘探(如C、P的煤成气)显得尤其重要。

目前存在多种计算地层剥蚀量的方法,如:(1)地层对比法、(2)沉积速度法(Van Hinte,1978)、(3)声波测井曲线法(Magara,1976)、(4)镜质体反射率(Ro)法(Dow,1977)、(5)地震地层学法(尹天放等,1992)、(6)最优化方法(郝石生等,1988)、(7)天然气平衡浓度法(李明诚等,1996)等。

声波时差法对南堡凹陷东营组剥蚀量的恢复

声波时差法对南堡凹陷东营组剥蚀量的恢复




田 第 1 6卷 第 6期
F U — L K 0 L& G SFE D A I B OC I A I L
文章 编 号 : 0 5 8 0 2 0 ) 6 0 0 0 1 0 — 9 7(0 9 0 — 5 — 4
声 波时差法对南堡 凹陷东营组剥蚀量 的恢 复
堡 凹 陷部 分 井 东 营组 地 层 的 剥蚀 厚度 , 出 了剥 蚀 厚 度 等值 线 图 。 岩 声 波 时 差 法 恢 复 剥蚀 厚度 的适 用条 件 是 未遭 剥 蚀 的 绘 泥 老 地层 压 实规 律 没 被 改 变 . 关键 是 泥 岩 段 的 选 择 和 声 波 时差 值 的 准确 读 取 。 研 究 发 现 : 南堡 凹 陷 东 营组 的 剥 蚀 强 度 大致 可
P n n h a Zh u Ja g u JeYii e gQig u o in y i xn
(. OE Ke a o ao y o tu t r n l n s Reo r e, i a Unv ri fGe s i c s W u a 3 0 4 h n ; 1 M y L b r tr fS r cu e a d Oi a d Ga s u c s Chn ie st o o ce e y n , h n 4 0 7 ,C i a
分 为 东北 部 的 强 剥 蚀 区和 中部 的 弱剥 蚀 区 。
关 键 词 剥 蚀 厚 度 ; 波 时差 ; 营组 ; 堡 凹 陷 声 东 南
中图 分 类 号 : E 9 T l 文 献 标 识 码 : A
Er so hi k s e t r to fDo g i r a i n r s r o r i n p e so o i n t c ne sr s o a i n o n y ng Fo m to e e v i n Na pu De r s i n by usn n e v l r n i i e me h d i g i t r a a sttm t o t

结合地震资料利用地层法恢复剥蚀量

结合地震资料利用地层法恢复剥蚀量
地层 剥蚀量。
1 蚀 关 系分 析
NE /间断面地层剥蚀 厚度 ,为研 究区的构造 演化史 、 积发育史和 生 沉
排烃 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 在局部范围 内,同一 时代 的沉积地层在横向上厚度变化具有 一定
在恢复地层剥蚀量之 前,就 必须先 了解地层剥蚀关系 ,地层剥蚀 关系
的规律性或厚度相等 、 厚度线性递 增递减等 。地层对 比法就 是将要 或 恢 复剥蚀厚度的地层与邻 区未被 剥蚀 的相同地层进行对 比 , 出其沉 求 积厚度 ,除去该地层 的残 余厚 度即可得到地层剥蚀量 。对 比计算过程 中可以用线性递减 的原则进行 外推 ,在资料比较丰 富的情况 下还 可以 采用其他 外推法( 比如非线性拟合 ) ,当然还必须考 虑地层厚度 及地层
起 伏 的变化趋 势 。由于这里 所讲的未 被剥蚀地 层是相 对的 ,因此
利用地层对比法求 出的剥蚀量可能会小于真 实的剥 蚀量 。 采用地 层厚度对 比法恢复剥蚀 厚度的具体 方法 … 如下 :①建 立地质剖面 网络 :在盆地 范围内选择深度大 、资料齐全 的钻井 ,沿主 要层系沉积相展布 的方 向做出了数条分布相对均 匀的连 井剖面 ,作为 剥蚀量估算 的地质框架 ;②确定剥蚀事件发生前 的地表 :地层剥蚀会 造成平行不整合或 角度 不整合。判断是否存在剥蚀 面是 一项难度很大
地层 趋势分析 、厚度对比的方法 、地震地层综合法来求取剥蚀量 。 ( ) 1 地层厚 度对比法 。地层对 比法是比较传统 的恢复 剥蚀厚度
的方法,但这一方法简单而行之有效 ,并且应用条件相对较少,使用
范围广 。韩用兵 等 ’ 在研 究渤海 湾盆地 济阳坳陷沙 四段和 孔店组地 层 剥蚀厚 度恢复 中通过多方位运 用地层 对比法 ,然后再将所得计算结 果 加权平均得到最终的地层剥蚀厚 度 ,使计算误差降低 ;卢明 国 , 童

不整合面剥蚀量恢复及其构造意义——以贝南凹陷T22不整合面为例

不整合面剥蚀量恢复及其构造意义——以贝南凹陷T22不整合面为例
是否 被 后来 的沉 积 地层 所改 造 。 22 .. 地震 地层 外 延法 基本 原 理及适 用 性 2
地 震地 层外 延 法 的原理 是 :依据 地 震地 层 解释 划
分地 层 沉积 层序 ,分析 是否 存 在剥蚀 及 被剥 蚀 地层 的
残余 厚 度 、 地层 厚度 及横 向分布 规律 。 根据 保存 相对 完
位 于 2条 断层 之 间 , 构造 活动 强烈 , 受后 期 构造 反 转 且
式中 :£ △ 为泥 岩在 任意 深 度 日 处 的声 波 时差 值 . ̄m: p/ s
△ 如为 外 推 至 地 表 的 未 固结 泥 岩 声 波 时 差 值 , s C 仙/ m; 为 正 常压 实趋 势斜 率 , ~ H 为 埋深 , 。 I ; n i n 适 用 条件 : 原理 是建 立在 “ 岩沉 积 物 的压 实形 其 泥
[ ] 胡少 华. 6 基于地 震资料 的构 造. 沉积综合分 析法 : 一种剥蚀 厚度恢
复 新 方 法 [] 油 地 球 物 理 勘 探 ,0 4 3 ( )4 84 3 J. 石 2 0 ,9 4 :7 —8 .
Hu S a h a I tg aiesr cua—e i naya ay i to a e h o u . ne rtv t tr sd me tr n lssmeh db sd u l
运移 , 为油 气运 聚 提供 了有 效 的运移 通 道与 储集 空 间 , 并且 此 阶段地 层抬 升并 遭 受剥 蚀 ,地 层抬 升造 成 的异
1 6





21 0 2年 1月
u cnomi r a o f io s eevi []Junl f aig no fr t i f t no ol r a sror J .ora o D qn y no i m g r s

古地貌恢复方法介绍

古地貌恢复方法介绍

古地貌恢复方法介绍古地貌恢复是盆地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般认为,古地貌是构造变形、沉积充填、差异压实、风化剥蚀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构造运动,往往导致盆地面貌的整体变化,是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

前人对古地貌恢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无论是思路上还是方法上,都有过大胆的尝试,业已形成了丰富的方法和理论,一般主张从构造恢复和地层厚度恢复两个方面着手。

目前已有很多专业的软件投入使用,这给古地貌恢复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但是由于地质条件尤其是构造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古地貌恢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构造恢复2.1.1 构造恢复现状在盆地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基底沉降才使盆地得以形成和发展。

自Sleep 研究得出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的基底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符合指数函数规律后,基底沉降分析已成为大陆边缘和板内张性盆地成因研究的重要途径。

实际上,基底沉降由构造沉降和负载沉降两部分构成。

构造沉降由地球动力作用引起,负载沉降则是指当构造沉降发生之后形成的盆地空间被沉积物充填时,沉积物本身的重量又使基底进一步下沉而形成被动增加的沉降。

因此,从基底沉降中剔除负载沉降即为构造沉降。

据现有研究成果,引起沉积盆地沉降的主要机制有均衡(Airy,1855)、挠曲[5]和热沉降[6],[7],[8]三种。

其中均衡模式基于阿基米德(Archimedes)原理,认为岩石田没有任何弹性,各个沉积柱间相互独立运动,故又称为点补偿模式或局部均衡模式。

挠曲模式也基于阿基米德原理,但把基底对负载的响应看成材科力学中受力弯曲的弹性板,认为其均衡补偿不仅发生在负荷点,而且分布在一个比较宽的范围之内,又称为区域均衡模式。

热沉降模式认为热效应导致岩石圈发生沉降,因为岩石圈增温快(如岩浆侵入),冷却则慢得多,而冷却岩石的密度和浮力比炽热岩石的低。

一般地,由热机制导出的沉降分初期快速沉降(由于岩石圈变薄)和后期快速沉降(由于岩石圈冷却收缩)2个阶段,McKenzie(1978)称早期为初始沉降,晚期为构造沉降。

乌尔逊凹陷剥蚀量恢复及古构造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乌尔逊凹陷剥蚀量恢复及古构造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地 层缺 失 , 说 明在 这 些 地 层 沉 积 之 后 发 生过 重大 的剥 蚀 。
在 伊 敏 组 沉 积 之 后 ,盆 地 由受 拉 张 变 为 受 挤 压 , 发 生
图2 乌尔逊一贝尔凹陷构造纲要图(据刘志宏,2 0 ) 0 4
了 剧 烈 的 抬 升 ,伊 敏 组 二 三 段 受 到 强 烈 的 剥 蚀 ,伊 敏 组 项 面 ( )的 正 断层 发 生 构 造 反 转 ,形 成 逆 断 层 。 T

Absr c : a ly r d nu a i n i a g n r l p e o e o i de sto a b sn wh c c u d a f c t e ta tTh t a e e d to S e e a h n m n n n po ii n l a i ih o l fe t h f r t n. c m o in a c u ua in o i i a i . u r u e rs in u deg e mu t l p a e fr go ai o ma i 1 o o o t nd a c m lt f ol n b snW ex n d p e so n r o s o o li e h s o e in l y p t tc o i o e e t ih ma et ed p st fYi i r u n o g o iog o e d d lr ey Th o g h r e t ncm v m n wh c d h e o iono m n g o p a d T n b m a r upd nu e g l. r u h t ewo k i a
o e o m h a t r fd p sto o t u to n le fW u r u e r s i n , s me d n dt n o h fr f r t e p te n o e o i n c nsr c i n a d a t r o i e x n d p e so r u e u i f t e 3D e s i e o s im c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 09-剥蚀厚度与埋藏史和埋藏史恢复方法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 09-剥蚀厚度与埋藏史和埋藏史恢复方法
但是由于选择的“零”剥蚀点A并非绝对没有剥蚀,此方法取 得的剥蚀厚度值也只是相对的量,也可以说是剥蚀的最小厚度, 还应该利用其他方法进行校正,最终确定真实的剥蚀厚度值。
(2)沉积速率法
Hale Waihona Puke 一个不整合界面代表着一段时限,在这个时限内有某一厚度 的沉积被剥蚀了。于是这段时限实际是包含了两部分,一部分 是该厚度的沉积岩沉积时所用的时间,另一部分是该厚度的沉 积岩被剥蚀所用的时间。如果知道被剥蚀岩层的沉积速率,知 道不整合上、下岩层的绝对年龄,就可以算出被剥蚀掉的沉积 层厚度。
农101井(800m)
-1000 -800 -600 -400 -200 1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3000
Δt(μs/m)
1000
古 地 表 声 波 时 差
农43井(600m)
地表△t0=650 μs/m
正演数值模拟法基于相同的原理通正演数值模拟法基于相同的原理通过给定一个假定的剥蚀厚度然后用数值过给定一个假定的剥蚀厚度然后用数值模拟方法重建埋藏史和热史从而模拟出理模拟方法重建埋藏史和热史从而模拟出理论的roro与深度关系曲线对比理论和实测与深度关系曲线对比理论和实测的的roro与深度关系曲线通过不断调节剥蚀与深度关系曲线通过不断调节剥蚀厚度的大小直至两者达到最佳拟合时所厚度的大小直至两者达到最佳拟合时所假定的剥蚀厚度即为所求值
• 基本原理:
在连续沉积的地层 剖面中,镜质体反射 率与深度的关系为一 条连续的曲线;当存 在较大的剥蚀面时, 剥蚀面上下的反射率 曲线发生不连续,根 据剥蚀面上下镜质体 反射率的差值可以大 致估算剥蚀厚度

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浅述

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浅述

地层剥蚀是多期沉积盆地中普遍存在的现象[1-2],它对沉积盆地中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是进行地质构造演化史研究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也是进行油气资源定量评价的重要基础工作[2]。

很多地质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出现了近20种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5类(图1)。

1 以Wyllie公式为模型计算的方法1.1 测井曲线法基本原理是,正常压实下碎屑岩孔隙度随深度的变化是连续的。

如果我们利用场波测井、密度测井资料或综合解释出的孔隙度曲线观察其变化趋势即可做出有无剥蚀的判断。

目前,人们最常用的是声波时差测井曲线(Magara,1976),一般用于测井曲线质量较高、剥蚀量较大且埋藏较浅时。

在正常压实情况下,页岩压实与上覆的负荷或埋深有关,孔隙度是页岩压实程度的度量,而声波测井资料直接反映了页岩压实程度的大小。

因此,根据正常的压实趋势,应用声波测井资料推算沉积层的压实程度,就可以估算被剥蚀地层的厚度。

它的应用依赖于正确确定地下沉积层的孔隙度-深度和声波传播时间-深度关系。

该方法的缺点是,当剥蚀面再度下沉至大于剥蚀厚度的深度以下时,因压实趋势改变,则无法计算出剥蚀量的大小。

2 地层对比的方法2.1 地层对比法地层对比法是比较传统的恢复剥蚀厚度的方法,即将要恢复剥蚀厚度的地层与邻区未被剥蚀的相同地层进行对比,求出其沉积厚度,除去该地层的残余厚度即可得到地层剥蚀量。

运用地层对比法求剥蚀厚度的原理如图2所示,图中Ⅰ,Ⅱ分别代表地层的深凹处(假设没有剥蚀的地层)和斜坡处(假设有剥蚀的地层)的钻井位,以C组地层为参考地层,即假设C地层在斜坡处没有剥蚀,则深凹处的地层厚度比为:λA=HA/HC其中,HA,HC分别为A地层和C地层在深凹处的厚度。

由地层对比法的原理可以计算斜坡处A地层在斜坡处的剥蚀厚度ΔHA:ΔHA=λA×HC’-HA’其中,HA’、HC’分别为A地层和C地层在斜坡处的厚度。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及应用探讨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及应用探讨

震 剖面 ,对 计算 结果 对 比分析进 行不 断修正 , 尽量 取 得 高质量 的剥 蚀量 数据 , 编制 剥蚀量 平面 图
图2 志留 系剥蚀t 平面图
耀
2. 4 石炭 系顶 面剥蚀 t 特 征 石 炭 系 仅 在草 湖 凹 陷 和 库 尔 勒 鼻 凸 西 北 部 发 育 ,残 留厚 度为 2 5 一70 0 m 对 比钻 遇 石 炭 系 的钻 井和
综 合考 虑 了以下地 震地 质 因素 ( 1 确定 区域剥 蚀趋 势 和沉积趋 势 , 如 中上奥 陶 ) 统 志 留系在 满东 1 井 学 参 1 井 觉 马 1 井 一 带 的 西 南没 有剥蚀 , 向北 向东 剥蚀增 强 ( 2 对 某一 地层 来说 , 剥蚀 厚度 除 了与 剥蚀 强度 ) 有关 外 , 还 与原 始沉 积厚度 有关 , 如尉 犁鼻 凸志 留系 一泥 盆 系地 层缺 失 区 , 向北 东方 向至库 鲁 克塔格 , 由
2
2. 1
孔雀河地 区地层剥蚀量 平面特征
寒武 系一 下奥陶 统剥蚀 t 特 征 从 地震 资 料 来看 , 研 究 区寒 武 系 一下 奥 陶统 与
中上 奥陶统 之 间没有 明显 的 剥蚀 现 象 , 因此认 为 研 究 区 内大部 分地 区寒 武系 一下奥 陶统基 本上 为原始 沉 积厚 度 , 只是 在库尔 勒鼻 凸有剥 蚀现象 , 而且 剥蚀 厚度不 大 2. 2 中上 奥 陶统剥蚀 量特 征 奥 陶系顶 面剥蚀 量范 围为 O一4 O5 0 势 为北高南 低 中部 高东 西低 ( 图 1 ) m , 总体 趋
李丽贤 , 李
延 , 李 国辉 , 王
冶 , 常文鑫 , 杨星星,
l ( . 中国石化河南油 田分公 司石 油勘探 开发研 究院 , 河南南阳 4 3 3 ; 2.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地球 与空间信息学 院) 7 1 2

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扶余油层古地貌恢复及构造演化

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扶余油层古地貌恢复及构造演化

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扶余油层古地貌恢复及构造演化杨亮【摘要】针对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扶余油层开展古地貌恢复及构造演化的研究存在3个难点:较多区域存在强烈剥蚀,地层破坏严重;岩性变化大,造成压实恢复困难;数据计算庞大、繁琐.本文通过优选有效的地层剥蚀方法,建立合理的连续脱压实恢复方程,编制便捷的软件,完成了该项研究.研究揭示扶余油层沉积时期,研究区地势相对平坦,使得河道砂体广泛分布,南、西南、西部3个低势区控制了4个水系的发育;青山口期末研究区初具坳陷形态,之后形态变化较小,至嫩江期末研究区中部青一段烃源岩埋深超过1 400 m,达到生烃门限深度,进入生排烃期.至明水期末最大埋深达2 400 m,绝大部分地区达到生烃门限深度,之后抬升剥蚀,构造形态定型.【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3(032)003【总页数】7页(P564-570)【关键词】中央坳陷区;扶余油层;古地貌;构造演化【作者】杨亮【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吉林松原 13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6;P5420 引言扶余油层(泉四段)是松辽盆地南部石油资源量最大、探明石油储量最多的层系,同时也是剩余资源量最大的层系。

从扶余油层剩余资源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央坳陷区,具有油层埋深大(>1 750 m)、储层物性差(渗透率<1 mD)、直井试油产量低(一般<5 t/d)的特点。

针对该部分资源的系统研究已成为近几年吉林油田的重点攻关课题之一,对于支撑油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3]。

其中,针对扶余油层古地貌恢复及构造演化的研究,在确定扶余油层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和砂体展布规律,明确各地质历史时期构造形态演化过程及与油气的生、运、聚关系,指导扶余油层成藏机制、油藏分布规律分析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图1 研究区构造分区图[1]Fig.1 Sketch map of tectonic divisions in the research area[1]在中央坳陷区针对扶余油层开展此项研究存在三个主要难点(图1)。

构造趋势法计算剥蚀量的计算机实现

构造趋势法计算剥蚀量的计算机实现

剥蚀类型分为以下 4种形式 : ①尖灭型 ; ②缺顶 型; ③褶曲截顶型 ; 残留型( 2 。 ④ 图 )
维普资讯
第 4期
陈拥锋等 : 构造趋势法计算剥蚀量 的计算机实 现
35 4
取 该地层 在这 个褶 曲 中的最 大 厚 度 点 O, O点 为 以 起 始点 , 按与 其下 伏 地层 相 同 的厚 度 变 化率 向两 边 延 伸 ( 以看 到 , 可 这样 恢 复 的地 层 的 厚度 , 际上 是 实 缺少有 力 的证 据 的 , 这是 最小 地层厚 度 , 但 若有 其它
造 剖面 图上 的横 坐 标 ; 为不 整 合 面与 被 剥 蚀 地 层
如 图 3所 示 , 残 留地层 中选取 一段 地层 y 在 、
顶 界相 交处 的横 坐标 ; D 为不 整 合 面 与被 剥 蚀 地层 顶 界相交 处 的地层 厚度 ; 选 取 的参 考段 地 层 任 D为 意 点 的地 层 厚 度 ; 为选 取 的参 考 段地 层 任 意 点 D
为 了计 算 机处 理 , 以 上地 质 处 理 过程 用 数 学 将
方法 来分 析 。
2 1 缺顶 型 .
式 ( ) : 被剥蚀 地层 任 意点底 界 在构 造剖 面 图 1 中 Y为 上 的纵 坐标 ; y为被 剥蚀 地 层 任 意 点 顶 界 在 构 造 剖 面 图上 的纵 坐 标 ; 为 被 剥 蚀 地 层 任 意 点底 界 在 构
收稿 日期 :0 6— 7—1 编辑 : 20 0 3: 蒋艳
作者简介 : 陈拥 锋 (9 8 ) 男 , 1 7一 , 湖北 宜 昌 人 , 理 工 程 师 , 助 主要 从事盆地分析、 盆地 模 拟 研 究 .
1 地 质 模 型分 析

含油气盆地古构造恢复方法研究及进展

含油气盆地古构造恢复方法研究及进展

含油气盆地古构造恢复方法研究及进展油气盆地的古构造恢复是油气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通过古构造的恢复,可以揭示油气藏的演化历史、确定构造的发育过程、了解构造对油气分布和运移的控制作用等。

因此,古构造恢复方法的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古构造恢复方法主要包括构造剖面重建、构造分析、剪切力演化模拟等。

构造剖面重建是对盆地现今构造格局进行重建,主要方法包括地震剖面解释、地质剖面放射线绘图、有限元法等。

构造剖面重建的关键是确定层位对比关系和界面几何形态,以便在不同时间段上建立构造格局。

构造分析是在盆地现今构造格局基础上,通过对构造形态和构造特征进行分析,揭示构造发展的模式和机制。

这包括对断裂、褶皱、背斜等构造形态的识别和恢复,以及对构造特征的分析,包括断裂性质的研究、构造变形的测量分析等。

剪切力演化模拟是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盆地中的构造演化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考虑不同构造作用的影响,如压实作用、剪切作用等,从而揭示油气藏的形成过程。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古构造恢复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进展。

首先,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技术得到了重要突破,能够更精确地刻画盆地的构造形态和层位对比关系。

其次,数值模拟和地质模型构建技术的进步,使得剪切力演化模拟的精度和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这些技术的进步为古构造恢复提供了更准确和可靠的方法。

另一方面,古构造恢复方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仍然是一个难题。

盆地地层的冗余、噪声、畸变等都会对古构造的恢复造成干扰,因此需要更高效、准确和可靠的数据处理方法。

其次,古构造恢复方法需要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球力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恢复。

这对研究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结起来,古构造恢复方法是油气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古构造恢复方法在技术和理论上得到了重要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沉积盆地中恢复地层剥蚀量的新方法

沉积盆地中恢复地层剥蚀量的新方法

第14卷第5期1999年10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 CE I N EA R TH SC IEN CESV o l.14 N o.5O ct.,1999综述与评述沉积盆地中恢复地层剥蚀量的新方法Ξ王 毅①,金之钧②(①石油大学,山东 东营 257062);(②石油大学,北京 昌平 102200)摘 要:主要介绍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法、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法和宇宙成因核素分析法等3种恢复和计算地层剥蚀量的新方法。

它们的优点是不但给出一个剥蚀面造成的地层总的剥蚀量,还能详细刻画整个剥蚀过程,从而能计算出每一期构造抬升引起的地层剥蚀量。

关键词:剥蚀量;剥蚀过程;裂变径迹;波动过程;宇宙成因核素中图分类号:P53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8166(1999)05204752051 引 言地层剥蚀是多期沉积盆地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代表每一期盆地主要反转期的构造抬升对原始盆地充填层序的剥蚀尤为强烈,这对沉积盆地中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等产生重要的影响,且使原来的盆地充填沉积面目全非,这限制了对盆地构造演化史、盆地充填史、沉积演化史、热史以及油气成藏史的深入研究。

因此,地层剥蚀量的恢复和确定在沉积盆地分析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1〕,许多地质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寻找一种完善的方法以恢复和确定任何地质条件下的地层剥蚀量。

目前恢复地层剥蚀量的常用方法很多,如:①地层对比法;②沉积速率分析法;③沉积地层层序分析法;④不连续镜质体反射率法;⑤声波时差测井法;⑥地震层速度分析法;⑦构造横剖面沉积地层趋势分析法;⑧岩石密度分析法;⑨粘土矿物成岩分析法;βκ沉积地层体积平衡分析法;βλ最优化方法;βµ天然气平衡浓度法等〔2~12〕。

但是它们均受特定的地质条件限制,其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例如有些方法只适用于中新生界以上的地层,有的要求地层的被剥蚀厚度大于现今地层的上覆厚度,还有的地层的欠压实、岩性的变化对剥蚀量恢复精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应用

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应用

的残留地貌形态。

构造隆升末期体系域构造古地貌:是指古隆起被水淹没时刻的地貌形态。

二、古地貌恢复主要内容与技术思路 3. 研究流程古地貌-环境恢复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流程图边缘拗陷成藏组合组合挤压-伸长挤压-伸长拗拉槽-克拉通内台地和古隆起带成藏组合克拉通内裂陷-陆内拗陷成藏组合挤压-弱挤压中部隆起林畅松,丁文龙等,2006塔里木原盆地形成演化阶段南北向Z30构造-地层综合解释剖面ⅠⅡⅢⅣⅤⅥ多期构造演化导致叠合盆地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多个不整合面塔北多期次构造隆升的叠加巴楚隆起晚燕山一喜山期的大规模隆升塔北多期次构造隆升的叠加塔中加里东和海西期期的构造隆升多期构造演化导致叠合盆地形成多个不整合面1.不整合面识别(据樊太亮、于炳松等,2004)露头剖面T 70不整合面特征露头剖面中T 74界面特征(据樊太亮、于炳松等,2004)1.不整合面识别巴楚及塔中隆起加里东中期运动表现强烈,缺失8-12个牙形石带,沉积间断延续30-50Ma;O 1-2y 上部-O 2yj 约缺失300-500m的地层。

上奥陶统中奥陶统下奥陶统不整合叠合带不整合叠合带削蚀楔形不整合带平行不整合或整合带Z40构造地层大剖面上超楔形不整合带削蚀楔形不整合带T70T74上超楔形不整合带(据等,2. 叠合盆地构造不整合分布样式J Z70剖面T60T70T74T30T40古城虚隆起T46一级一级一级T100孔雀河斜坡Z40构造地层大剖面T50、T60复合T40、T46、T50、TT60、T70复合T60、T70、T74复合T50、TT60、T70、T74复合C h 03-132S NT90草湖CH03-132SN剖面T31T40K T7T46T50T60T74O 2-3SC J T C-O 1_T90T46、T60为主构造不整合面T31T40K T70T46T50T60T74O 2-3SC J TC-O1_T90草湖CH03-96EW 剖面T50、T60不整合面三角带T74下超不整合面草湖区的不整合分布样式KQH02-954EW剖面•不同构造单元主要构造不整合的分布对比主要构造不整合界面的发育分布,包括Ro—H深度法,Wallace G Dow(1977)和同层多点Ro排比法(马立祥1994)以及Ro—TTI法;⑤沉积速率法,包括沉积速率比值法、沉积速率趋势法;⑥物质平衡法;⑦未被剥蚀地层厚度趋势延伸法,包括内插和外插法;⑧地质年龄差比与残留厚度乘积法,Guidish(1985);⑨最优化方法, 郝石生等(1988年)提出用最优化方法来恢复剥蚀厚度;⑩天然气平衡浓度法,李明诚、李伟(1996年)提出一种利用天然气平衡浓度估算剥蚀厚度的方法。

声波时差法恢复东海丽水凹陷明月峰组剥蚀量

声波时差法恢复东海丽水凹陷明月峰组剥蚀量

声波时差法恢复东海丽水凹陷明月峰组剥蚀量郭太宇;李德勇;冉伟民;秘丛永【摘要】为预测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油气富集区带,在不整合特征研究和方法适用性分析基础上,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定量恢复了丽水凹陷古新统明月峰组的地层剥蚀厚度.明月峰组残留地层和上覆地层的压实趋势关系表明声波时差法在研究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古新世~早始新世时期剥蚀作用强烈,形成不整合面,其剥蚀厚度整体呈现东西斜坡大盆地中心小的趋势,中央反转构造带在剥蚀量上有明显体现,灵峰凸起陡坡带最大可达800~1000m.【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3页(P34-36)【关键词】丽水凹陷;声波时差;剥蚀量【作者】郭太宇;李德勇;冉伟民;秘丛永【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8地层剥蚀对盆地中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会产生影响,恢复盆地剥蚀厚度是盆地原型恢复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研究沉积物的埋藏史、构造演化史和热史的必要条件,对于寻找油气矿产具有重要意义[1]。

常用的地层剥蚀厚度计算方法有地层对比法、沉积速率法、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法、波动方程法等[2],其中声波时差法具有原理成熟可靠,可操作性强,结果可信度高的特点[3]。

1 区域地质概况与不整合特征丽水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凹陷西南部,其东部为雁荡凸起,西部和南部与闽浙隆起区相接,北邻椒江凹陷,总面积约14600平方公里。

凹陷总体呈NE-NNE 向展布,其内被灵峰凸起带划分为丽东次凹和丽西次凹,是在中生代残留盆地基础上叠合了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多旋回构造单元,具有典型的“东断西超”箕状结构。

通过对横跨盆地主干地震剖面的追踪对比和井—震标定,丽水凹陷共识别了5个不整合面T10~T50(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剥蚀量恢复方法研究一、利用声波时差法求取剥蚀量该方法的基本理论早在1976年分别由Magara 、真柄钦次提出,泥质岩的压实过程不受时间因素的影响,而且压实作用是不可逆的,认为在有剥蚀的地区当不整合面以上沉积物的厚度小于剥蚀厚度时,将不整合以下泥岩的压实的压实趋势线上延至△t0处即为古地表,古地表与不整合面之间的距离即为剥蚀厚度,如图1-1所示。

图1-1 利用泥岩压实曲线求取剥蚀厚度示意图 a 、剥蚀厚度;b 、再沉积厚度;c 、补偿厚度1、模型(压实模型)改进过程在正常压实情况下,页岩压实与上覆的负荷或埋深有关,孔隙度是页岩压实程度的度量,而声波测井资料直接反映了页岩压实程度的大小。

因此,根据正常的压实趋势,应用声波测井资料推算沉积层的压实程度,就可以估算被剥蚀地层的厚度。

它的应用依赖于正确确定地下沉积层的孔隙度—深度和声波传播时间—深度关系。

因此说利用声波时差恢复剥蚀厚度的核心问题是压实模型的正确选择问题。

(1)Athy 模型(1930)由Athy 最早提出的泥页岩孔隙度—深度之间的简单指数模型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 )exp(0bX -=φφ (1-1)其中,Ф—表示岩石孔隙度,%;Ф0为地表岩石孔隙度;X 为岩石埋深。

Athy 模型较好地预测了一定深度处的岩石孔隙度值:如地表X=0时,Ф=Ф0;在大深度处X →∞,Ф→0。

大量的野外资料和实验研究也表明岩石孔隙度—深度曲线呈现为一般的指数特征[4]。

因此Magara 应用该模型计算剥蚀量。

声波传播时间—深度模型:声波传播时间由测井资料获得,是声波从钻孔传到接收器的时间,它主要依赖于岩性、孔隙度和流体含量等因素。

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具有均匀分布的小孔隙的固结地层中,传播时间与孔隙度存在正比例线性关系。

因而,不同深度的声波传播时间与不同深度的孔隙度变化可以相类比,即在正常压实情况下可以用指数函数形式来表达声波时差与深度的关系[1]:T=Toexp (一bX ) (1-2)其中,X 表示深度,T 表示声波传播时间,To 为声波在地表的传播时间(X=0),b 为指数衰变常数。

(2)Henry 模型(1996)在达到一定深度时,方程(2)与实际的声波测量值有偏差[6]。

Henry[2]认为,方程(2)不能完全表达孔隙度—深度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错误地预测了声波在完全压实的岩石中的传播时间为0。

事实上,声波即使在没有孔隙岩石中的传播时间也不可能为0,而是趋向于一个恒定值一声波在岩石基质中的传播时间。

因此,他认为孔隙度—深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应为[2]::T=Toexp(-bX)+c (1-3)式中,c代表偏移常量,大致等于声波在岩石基质中的传播时间。

Henry模型考虑了岩石声速的物理范围,在地层深部拟合得很好。

但笔者在应用这种方法进行剥蚀量计算中发现,拟合结果在浅部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原因是该模型忽略了声波在地表(X=0)处的传播时间应为一恒定值,即To,它一般等于声波在沉积水盆地的表面传播时间。

由方程(3)不难看出,当X=0时,T=To+c,这显然与理论模型不符。

(3)牟中海模型(2000)声波传播时间与深度之间更为准确的关系应同时满足不同深度地层的真实情况。

因此,本文提出了如下改进模型:T=(To-c)exp(-bX)+c (1-4)在大深度处,如X→∞,T=c,即深度无穷大时,岩石认为不可再压实,孔隙度为0,声波在这种岩石中的传播时间相当于声波在岩石基质中的传播时间;在地表X=0处,T=T0,即声波在地表的传播时间基本上为一常数,相当于在水中的传播时间。

这一改进的指数模型在浅部和深部都能较好地反映了地质情况的真实性,从而提高了压实趋势的预测能力。

(4)几种模型回归的压实曲线及计算的剥蚀量比较图1-2 西湖凹陷理想压实趋势拟合图1-3 几种方法得出的理想压实趋势拟合比较(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牟中海,2000)从图1-3中可以看出,简单的指数模型得出的拟合曲线与实测点偏差较大,特别是在大深度处,偏离了实测点范围;Henry模型在中部和大深度有极好的拟合效果,但在浅部突然向下弯曲,大大地偏离了实测点范围;而牟中海改进的模型得出的拟合曲线与实测点间有较好的拟合程度,在深部和浅部都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从东海1井计算的剥蚀量来看,简单的指数模型得出的剥蚀量达2300m(偏大);Henry模型计算的剥蚀量约为1550m(偏小);而牟中海改进的模型得出的剥蚀量达1750m。

图1-5 东海1井T10不整合下的地层压实趋势拟合图1-6 东海1井T10不整合面剥蚀量计算比较2、模型实用条件的探讨(1)条件之一:不整合以上沉积物的厚度必须小于剥蚀厚度,因此该方法对存在多个不整合面的叠合盆地该方法不实用(Magara、真柄钦次和牟中海)。

(2)条件之二(对条件一根本的解释):牟中海(2001年)认为这一方法的不合理处在于只考虑了不整合面之上新地层厚度与被剥蚀地层厚度的关系,而未考虑二者密度可能不同所导致的岩层静压力差异。

笔者在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层压实规律时发现,能否根据压实规律来恢复剥蚀厚度,关键因素并非厚度,而是不整合面以上新地层对其以下老地层和被剥蚀地层在剥蚀前对老地层各自所施加的压力是否相同。

二者是否相同,可根据老地层压实曲线斜率(C老)与新地层压实曲线斜率(C新)是否一致判断。

①不整合面上、下的压实曲线斜率相等这种情况说明新地层与被剥蚀地层在同一深度上具有相同的压力,因为二者中的泥岩Δt0值可认为相等。

存在3种情况:图1-7 C新等于C老时的剥蚀厚度恢复1)老地层压实曲线位于新地层压实曲线左侧(见图1-7a),老地层压实规律未改变,可以用声波时差法恢复剥蚀厚度。

2)不整合面上、下的地层压实曲线位于同一直线(见图1-7b),老地层压实规律被破坏,无法用声波时差法恢复剥蚀厚度。

3)老地层压实曲线位于新地层压实曲线右侧(见图1-7c),说明不整合面以下可能存在欠压实,也不能用声波时差法恢复剥蚀厚度。

②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压实曲线斜率不相等这种情况说明新、老地层的地压梯度不相等,即新沉积地层与被剥蚀地层在同一深度的压力不同。

有两种情况:1)C新小于C老这种情况反映新地层对老地层施加的压力小于被剥蚀地层剥蚀前对老地层施加的压力,因而不整合面以下地层的压实规律未被破坏。

不整合面以上的新沉积层厚度可能小于剥蚀厚度(见图8a),也可能大于剥蚀厚度(见图8b),显然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声波时差法恢复剥蚀厚度。

图1-8 C新小于C老剥蚀厚度恢复当上覆岩层以粗粒沉积为主时,地压梯度较大,当上覆层以细粒沉积为主时,地压梯度较小。

所以,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构造层造成的地压梯度不会完全相同。

据计算,以粗粒沉积(砂、砾岩夹少量泥岩,平均密度取值2.7g/cm3)为主的4000m厚地层产生的压力相当于以细粒沉积(泥岩夹少量砂、砾岩,平均密度取值2.1g/cm3)为主的15143m厚地层产生的压力。

因此在4000m深度,如果被剥蚀老地层以粗粒沉积为主,而新沉积地层以细粒沉积为主,则在后者厚度比前者厚度大1000m以上时,也能用声波时差法恢复被剥蚀地层厚度。

2)C新大于C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地层压实曲线位于新地层压实曲线左侧(见图1-9a),表示新地层对老地层施加的压力比被剥蚀地层剥蚀前对老地层施加的压力小,可以用声波时差法恢复剥蚀厚度。

但是,如果老地层压实曲线位于新地层压实曲线右侧(见图1-9b),那么不整合面以下老地层多存在欠压实,不能用声波时差法恢复剥蚀厚度。

图1-9 C新大于C老时的剥蚀厚度恢复二、地质法1、邻层厚度比值法(牟中海,2001年)在同一构造层内,地层的沉积具有继承性和持续性,根据这一特点,可依据保存完整的相邻层厚度(上覆层厚/下伏层厚)比值与下伏层厚度的乘积来估算上覆层沉积厚度,若估算值大于上覆残余层厚度,则超出部分为剥蚀厚度(图2-1);否则,则上覆层未被剥蚀。

该方法除了仅限于在同一大的构造层内、不能跨越大的区域性不整合面计算外,有如下的特点:①与盆地的构造运动次数和升降幅度无关,不仅适合于单斜层,而且也适合于任意起伏的地层;②由于以地震资料为依据,控制点多,可信度高;③方法简单,只需要厚度资料,不需要剥蚀时间,可操作性强。

图2-1 邻层厚度比值法确定剥蚀厚度图2、未被剥蚀地层厚度趋势延伸法(牟中海,2001年)这种方法又称地质构造法或地质外推法或地质分析法或趋势面分析法。

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是假设剥蚀前岩层的厚度均一或厚度变化均匀。

根据厚度的变化推算剥蚀量。

经常使用的资料品质比较好的地震剖面。

地层厚度在横向上常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根据未剥蚀地层厚度及沉积边界(厚度为零)内插或者根据未被剥蚀的两点地层厚度外插可估算被剥蚀地层厚度(见图2-2)。

该方法有较强的适用性。

图2-2 未被剥蚀地层厚度趋势延伸法示意图3、沉积速率法(Van Hinch,1978)使用这种方法的条件是要知道剥蚀面或不整合面代表哪一段时限,在这个时限内哪一层段的沉积被剥蚀了。

这段时限实际是包括了两部分。

一部分是该厚度的沉积岩沉积时所用的时间;另一部分是该厚度的沉积岩被剥蚀所用的时间。

如果知道被剥蚀岩层的沉积速率。

知道不整合上、下岩层的绝对年龄,就可以算出被剥蚀掉的沉积厚度。

在计算时,须作出关于剥蚀速率的判别,即剥蚀速率是等于不整合以下岩层的沉积速率,还是等于不整合以上岩层的沉积速率。

在做这种判断时应以研究区的构造运动,主要是升降运动的特征为基础。

这种判断也只是近似的,很可能剥蚀速率既不等于不整合面以下岩层的沉积速率,也不等于不整合面以上岩层的沉积速率。

三、用镜质体反射率法恢复剥蚀厚度方法1、Dow 法1977年Dow 发现,在穿过不整合面时,镜质体反射率变化常常是不连续的,由于连续沉积的地层R 0的对数一般与深度呈线性关系,这样可以用图解的方式来恢复剥蚀量(图3-1)。

亦可由下面的推导的关系式来定量计算:如果不整合面上覆地层的镜质体反射率R 01与埋深D 的关系为:D=a 1ln(R 01)+b 1 (3-1)相应地,不整合面下伏地层的镜质体反射率R 02与D 的关系为:D=a 2ln(R 02)+b 2 (3-2)由式(1)、(2)计算出不整合面上、下的镜质体反射率值R 01、R 02后,则下部地层的剥蚀量H 为:⎪⎪⎭⎫⎝⎛=-⋅=122122ln )]ln()[ln(o o o o RR a R R a H (3-3)图3-1 Dow 镜质体反射率法恢复剥蚀厚度原理图2、陈增智(1998)修正法该方法以化学动力学思想为指导,建立了Ro 与TTI 间的关系,并通过TTI 来反映有机质演化过程中的化学动力学行为。

110R o/%250030003500400045005000D /m图2-11 D ow 镜质体反射率法恢复剥蚀厚度原理图从理论上讲,TTI 和R 0的对数均与深度成线性关系,则TTI 与R 0间就应为双对数线性关系,即:11)ln(Y TTI X D += (3-4)22)ln(Y R X D o += (3-5)即:y TTI X R o +=)ln(ln (3-6)不整合上、下地层亦有:ln(R 01)=X ln(TTI 1)+y (3-7) ln(R 02)=X ln(TTI 2)+y (3-8) 同时:I TT TTI TTI'+=12(3-9)其中:R 01、R 02为不整合面上、下镜质体反射率;TTI 1、TTI 2为不整合面上、下的TTI 值,TTT ˊ为不整合面下部地层从沉积开始,到抬升剥蚀,再到第二次埋藏前的TTI 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