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清雍正青花瓷器(一)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8e39862998fcc22bdd10d4c.png)
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
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
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
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
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
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
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
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
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
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
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
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
祭器多干支纪年款。
如“顺治丁酉”净水碗。
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
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
《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
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
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
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
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
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
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
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
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
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
部分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
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口不明显。
盘碗底部都有极细缩釉点,象针鼻眼。
雍正年制瓷器底款鉴定
![雍正年制瓷器底款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dd1a05a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6e.png)
雍正年制瓷器底款鉴定
1 乾隆瓷器介绍
乾隆年间的瓷器受到神圣的外国舶来品的影响,采用多种表面装饰,包括釉下彩绘、釉下金彩、彩塑、浅浮雕等,釉质清晰、色泽抢眼、图案繁密,它们不仅演绎出地方特色,更是宫廷文化的精华体现。
2 雍正年制瓷器特征
1722年-1725年四年间,雍正年制的瓷器特别著名,以《雍正通宝》的进项瓷为最佳,雍正年制瓷器多以釉上施金银彩绘、釉下堆叠
彩绘、釉上彩绘朱砂,充分体现出将西方金属亮面带与中国传统绘画
结合,形成典雅宫廷式装饰风格。
3 雍正年制瓷器底款鉴定
雍正年制瓷器的底款可以分为施金款、施金银款和无底款,器口
通常印有“雍正通宝”字样,其上配有古籀、古韵、古押等字样,每
字母数及押法有特定规律,另外有的瓷器底款以定制字样印刻。
鉴定
雍正年制瓷器的底款,需要熟悉款式及字体,分析字句、笔划、穿佩
等属性,最终判断款式、年代、是否为绝版。
4 以雍正年制瓷器鉴定为例
以雍正年制瓷器为例,可以从底款水洗技术上来看,一般来说刻
花技术为深底款,印款技术为浅底款,此外,如果字体有满、篆、楷、
隶等字体,或者有金液融入,从底款上可以判断是雍正年制碗、盘等瓷器,其伪造的瓷器则没有这些特征,人们可以以此来区分真假。
5 总结
雍正年制瓷器是宫廷文化中最珍贵的国瓷,其鉴定非常重要,从底款水洗技术、字体等多方面来考察,只有熟练掌握该熟知,才能正确鉴别真假。
雍正青花瓷器解析(发色篇)
![雍正青花瓷器解析(发色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60cf9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76.png)
雍正青花瓷器解析(发色篇)雍正青花瓷器发色常见的有淡蓝、灰蓝和蓝中泛紫三种。
雍正民窑青花瓷器发色的主色调为灰蓝色,常伴有晕散现象,民窑实用器发色多数更为深沉,精品民窑和官窑瓷器则多见淡蓝和蓝中泛紫的发色,且经常采用点染。
雍正青花最显著的特点在于雅致,与康熙时期明艳翠丽有所区别,色调典雅但不失沉稳。
雍正青花瓷器主要还是使用国产青料--浙料,呈色之所以不同,还是在于青料提纯、烧制方法、以及配比等原因。
雍正青花色泽幽静匀润,没有太多深浅浓淡的色阶。
发色有少部分是仿明成化的淡描青花,或仿明嘉万青花的蓝中泛紫。
雍正朝青花仿明永乐、宣德朝的苏麻离青料效果也比较多,但由于使用的是国产青料,所以只能使用反复点染来达到苏青之效果,但所呈现的铁锈斑浮于釉面,没有永宣时期吃胎之感。
雍正青花发色就清三代而言,有承上启下之特点,淡雅过于康熙,沉稳过于乾隆;康熙也有淡雅之器,但雍正之淡雅瓷器除呈色淡蓝清雅,多数还带有晕散,且多用线描手法表现;雍正时期青花发色呈灰兰的,与康熙晚期呈色非常相似,雍正之灰蓝要更深沉些,尤其民窑瓷器;康熙也多有青中带紫之发色,但康熙发色更为艳烈,且层次感较足,雍正则向沉稳过度,层次感已不如康熙,但更加稳重;到了乾隆,多数就只剩色了,既无过多层次,也无特别沉稳,更多的是雍容华艳的富贵之色。
淡蓝清雅系雍正青花瓷以雅致著称,尤其与清代各朝相比,此特点更加显著,尤其淡描青花一类,整体画片也较康熙时期比例缩小,双钩平涂类纹饰,分水法多为两个浅色调,且多数带有晕散,彰显典雅之风。
雍正青花线描海水龙纹折腰碗(仿成化风格)雍正青花线描海水龙纹折腰碗(局部)雍正青花线描过墙凤鸣在竹纹斗笠碗(仿成化风格)雍正青花淡描过墙凤鸣在竹纹斗笠碗(仿成化风格)雍正青花淡描过墙凤鸣在竹纹斗笠碗(局部)雍正青花花卉纹碗雍正青花花卉纹碗(局部)雍正青花淡描花卉纹斗笠碗雍正青花缠枝莲纹印盒雍正青花缠枝莲纹印盒(局部)雍正青花荷塘鸳鸯图卧足碗雍正青花荷塘鸳鸯图卧足碗(局部)雍正青花寿纹盘雍正青花寿纹盘(局部)雍正青花龙纹杯(泛晕散)雍正青花人物高足杯(泛晕散)雍正青花人物高足杯(局部)雍正青花寿字纹小杯(泛晕散)雍正青花淡描花卉纹马蹄杯(仿成化风格)雍正矾红青花宝相花纹杯雍正青花宝相花纹小瓶(泛晕散)雍正青花宝相花纹小瓶(局部)雍正青花宝相花纹小盖罐(泛晕散)雍正青花线描携琴访友图斗笠碗(仿成化风格)雍正青花线描携琴访友图斗笠碗(局部)雍正青花高士图碗雍正青花高士图碗(局部)雍正青花人物纹杯局部(泛晕散)雍正青花人物纹杯局部雍正青花独钓寒江图杯(泛晕散)雍正青花缠枝莲纹卧足杯(泛晕散)雍正青花缠枝花卉纹小碗雍正青花缠枝花卉纹小碗(局部)雍正青花山水纹三足香炉雍正青花山水纹三足香炉(局部)雍正青花瓜果纹抱月瓶(泛晕散)雍正青花瓜果纹抱月瓶(局部)雍正青花花卉纹抱月瓶(仿永宣点染风格)雍正青花花卉纹抱月瓶(局部)雍正青花岁寒三友图凤尾尊雍正青花岁寒三友图凤尾尊(局部)雍正青花锦桃纹盘雍正青花洞石竹纹盘雍正青花洞石竹纹盘(局部)雍正青花十字宝杵万寿纹盘雍正青花三星人物纹笔筒雍正青花三星人物纹笔筒(局部)雍正青花山水人物纹笔筒雍正青花山水人物纹笔筒(局部)雍正青花瓜蝶连绵瓜棱罐(泛晕散)雍正青花瓜蝶连绵瓜棱罐(局部)雍正青花人物纹狮耳方瓶雍正青花人物纹狮耳方瓶(局部)雍正青花淡描山水人物纹瓶雍正青花淡描山水人物纹瓶(局部)灰蓝沉稳系发色多数较深沉,色调较稳重,属于雍正时期最常见的发色,多见于民窑器物。
蔡国声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收藏与鉴赏
![蔡国声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收藏与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6483880ec3a87c24028c44e.png)
清代官窑瓷器的文化历史藏友们好。
今天我主要讲一下清代初期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官窑器的鉴定和它们的收藏。
首先要说一下什么是官窑器,官窑器的定义是什么。
官窑器就是明清两代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精美无瑕的专供皇室享用的,或者供皇室来赏赐,或者馈赠的一种精美的瓷器,我们称之为官窑器。
官窑器里有三个问题需要说明:1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明清两代,地点是景德镇御窑厂。
好多其它窑口在明清两代生产的瓷器也有进贡给皇室的不能叫官窑器,只能说是贡器或者民窑贡器。
还有的藏友问,宋代不是有五大名窑吗。
均汝官哥定也有个官窑,这个官窑也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官窑。
只能说是宋代的著名窑口。
为什么呢?1是宋代不是明清两代。
2不是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是河南开封或者是浙江杭州生产的。
所以第一要说明的就是时间和地点。
第二要说明的是景德镇御窑厂,景德镇御窑厂地处景德镇珠山龙珠阁。
御窑厂的窑工要求很严格。
一定是技术精湛,而且有很高造诣的有经验的窑工。
所以御窑厂生产的东西质量非常精美。
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往往御窑厂生产的东西质量好,但时间长。
远远不能满足宫廷的需求,所以供需之间的矛盾很大。
怎么来平衡这个予盾呢?还有一个制度称之为“官搭民窑”或者叫“官搭民烧”,所谓“官搭民烧”就是在民窑里选择质量最好的窑口、最有信誉的窑主,在他的窑里再选择最适宜烧制瓷器的窑位。
为什么呢?一个窑可以烧好多瓷器,但是不是每一个部位烧出来的瓷器都非常满意。
因为受火的部位有均匀和不均匀之分,所以一个窑里一定要选择最好的位置让给“官搭民烧”送给御窑厂的瓷坯来用。
“官搭民烧”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可以把它列入御窑厂官窑器的范畴。
同时“官搭民烧”的窑有一个很严格的检验制度,稍稍有一点瑕疵就不能交上去,打碎或处理掉。
质量不好还要赔偿,这种制度保证了“官搭民烧”的质量和御窑厂产品的质量相提并论。
第三“官搭民烧”还有景德镇御窑厂烧的坯,是用最好的瓷土烧制出来的。
瓷坯当然是洁白如玉,而且造型奇特新颖。
雍正斗彩特点鉴定方法
![雍正斗彩特点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a1a195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9.png)
雍正斗彩特点鉴定方法雍正斗彩的特点和鉴定方法如下:1.釉彩质地:雍正斗彩的釉彩质地鲜亮、光滑而均匀分布。
如果釉彩质地不符合这些特点,可能是伪造品。
2.绘画:绘画是另一个重要的鉴定要点。
雍正斗彩的绘画精湛,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细节丰富。
特别注意绘画的细致度,因为真正的雍正瓷器通常有高度精细的绘画。
3.底款和题词:雍正瓷器通常会有底款和题词,这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
要注意这些标志的真实性,因为伪造品也可能会模仿这些标志。
4.材质和制作工艺:雍正斗彩瓷器通常使用高质量的瓷土,制作工艺非常复杂。
要观察瓷器的质感和细节,以确保其材质和制作工艺的真实性。
5.御窑特征:由于雍正斗彩是在清雍正时期烧制的,具有那个时期的独特风格和特点,如精美的彩绘、独特的器形等。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鉴定者判断瓷器的年代和真伪。
6.胎质和胎体:雍正斗彩的胎质纯净,呈现出纯白色,而且油润。
胎体非常精细,厚薄均匀。
与之相对比,仿品的胎质通常较为粗糙,胎体厚实,重量较轻。
7.青花釉里红:雍正斗彩中的青花釉里红是一种特殊品种,其色泽明艳,深浅相间。
在鉴定时要注意青花釉里红的发色,如果发色不正或色泽晕散,则可能是仿品。
8.款识:雍正斗彩的款识多样,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等,注意这些款识的特点和书写风格,以辨别真伪。
9.手感:真正的雍正斗彩瓷器手感细腻滑润,而仿品则可能手感粗糙或过于轻盈。
10.声音:轻轻敲击瓷器,真正的雍正斗彩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而仿品的声音可能会沉闷或过于尖锐。
综上所述,鉴定雍正斗彩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釉彩质地、绘画、底款和题词、材质和制作工艺、御窑特征、胎质和胎体、青花釉里红、款识、手感、声音等。
如有可能,寻求专家的帮助将更加准确可靠。
同时也要注意收集市场研究信息,以便更好地判断瓷器的真伪和价值。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雍正瓷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雍正瓷器](https://img.taocdn.com/s3/m/2e83e89ed4d8d15abe234e9a.png)
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瓷器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桃纹玉壶春瓶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桃纹玉壶春瓶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仿钧窑匜式尊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纹如意尊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仿木纹釉粉彩人物纹笔筒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仿木纹釉粉彩人物纹笔筒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斗彩番莲纹葫芦瓶清雍正年间高28.6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10.1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斗彩番莲纹葫芦瓶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乌金釉碗一对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斗彩缠枝花卉纹盖盒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炉钧釉长颈瓶清雍正高16厘米、口径3.7厘米、足径7.4厘米直口,长颈,牢肩,圆筒状腹,平底,圈足。
通体施炉钧釉,外底阴刻“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炉钧釉是清代雍正时期创烧的低温窑变花釉品种之一,盛行于雍正、乾隆两朝。
由于其做法是先高温烧成素胎,再上各色彩釉二次入炉。
低温烧成钧釉风格的瓷器,所以俗称“炉钧”。
雍正炉钧釉器还有玉壶春瓶、钵、缸、天球瓶、灯笼尊、锥把瓶、如意耳葫芦瓶、纸槌瓶、莲蓬口长须瓶、弦纹瓶等品种。
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釉里红三果纹玉壶春瓶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青花海水双龙戏珠纹瓶清康熙高44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9.5厘米瓶撇口,束颈,颈部堆两道弦纹,长圆腹,腹以下渐收,圈足。
通体青花纹饰,颈部为折枝花卉纹,腹部海水云龙纹,四爪蛟龙,双目圆睁,龙身蟠曲成弓字形,腾跃于汹涌翻滚的海面上,表现出翻江倒海,叱咤风云之势,尽显巨龙之霸气。
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伪托款。
康熙时期,民窑青花瓷的生产不仅数量大,而且制作精工,胎质坚细洁白,青花色泽鲜艳,装饰题材丰富,纹饰描绘层次分明。
此器展现出康熙民窑青花瓷独特的艺术风韵。
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仿官窑贯耳六方尊. 物馆清雍正仿哥窑暗花云纹双耳扁壶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青花折枝花果纹瓶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仿汝釉牺耳尊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窑变釉绶带耳尊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窑变釉绶带耳尊中国国家博物馆清雍正斗彩海水团花纹天球瓶清陈设品高52.2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16.5厘米人们把敛口短颈,上阔下敛,腹大而扁,砂底微凹的瓷器,称之为天球瓶。
雍正瓷器底足特征特点
![雍正瓷器底足特征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568078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4.png)
雍正瓷器底足特征特点答案:底足高深而外撇,底足无釉且有明显旋痕。
扩展:一、雍正时期瓷器特点1、雍正时期的瓷器,除了以仿明代永乐、宣德及成化瓷器为最普遍外,其突出的器型有牛头尊、贯耳瓶、四连瓶、灯笼瓶、如意耳尊、桃洗及高足琵琶尊等。
2、雍正时期瓷器的普遍特征是釉面有橘皮纹。
3、雍正时期官窑及民窑精品碗、盘圈足均呈现滚圆的“泥鳅背”,用手抚摸之有糯米粉般的细腻感。
4、雍正时期瓷器碗类有深圈足和大底足的特征,有的口径与足径的比例为2:1。
5、雍正时期民窑瓷器的瓶、杯、碗的底足高深而外撇,底足无釉且有明显旋痕。
6、雍正时期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施青花料时系一笔涂抹,并无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小笔触痕;二是用加重点料来模仿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自然黑铁斑。
7、雍正时期仿明代永乐甜白碗、盘之类的瓷器,器物底部呈完全透亮的特征。
二、雍正时期瓷器款识特点1、雍正时期青花瓷器官窑只有极少数沿用康熙前期风格,落“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及其他明代瓷器款识。
2、雍正时期青花瓷器及粉彩瓷器落款主要为“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双圈款。
3、雍正时期斗彩瓷器有少数落款为“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双方框款。
4、雍正时期颜色釉瓷器多数落“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5、雍正时期使用“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极少,“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集中用于仿钧釉、炉钧釉或茶叶末釉等瓷器。
6、雍正时期的“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堆料款只用于珐琅彩瓷器。
7、雍正时期在特别精致的粉彩瓷器或仿木纹釉瓷器上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描金款,这更是属于罕见。
8、雍正时期的瓷器款识把“清”字写成“淸”字的,则属于雍正初期瓷器作品。
9、雍正时期官古窑的民窑瓷器,大多落各种堂名款,如“正谊书屋”、“浩然堂”、“澹宁堂”、“百一山房”、“望吟阁”、“千松祭用”等。
10、雍正时期一般民窑瓷器使用香炉、灵芝、龙、凤、鹤、团花、席纹等各种图案标记作为瓷器款识。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edf93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d.png)
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
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
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
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
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
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
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
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
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
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
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
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
祭器多干支纪年款。
如“顺治丁酉”净水碗。
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
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
《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
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
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
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
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
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
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
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
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
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
大清雍正瓷器的鉴定方法
![大清雍正瓷器的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e4920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9.png)
大清雍正瓷器的鉴定方法大清雍正瓷器是中国瓷器中的一大经典,因其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色彩丰富而备受珍爱。
然而,由于仿冒瓷器的泛滥,很多人在购买大清雍正瓷器时难免会遇到鉴定难题。
本文将介绍大清雍正瓷器的鉴定方法,帮助读者识别真伪。
一、观察器型大清雍正瓷器的器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官窑和民窑。
官窑主要包括御窑和官窑两种,御窑多为宫廷专用,器型精美,色彩鲜艳,通常只有极少数的样品流传至民间;官窑则是供应官府和皇室的瓷器,器形简洁,色彩素雅,造型大气。
民窑则是供应民间的瓷器,器型多样,装饰华丽。
鉴定大清雍正瓷器时,先要观察器型,辨别其属于官窑还是民窑,再根据具体的器型细节进行鉴定。
二、考察器身大清雍正瓷器的器身质地坚硬,釉面光滑细腻,无明显的气泡、裂纹等瑕疵。
在观察器身时,要仔细观察釉面,看其是否均匀、细腻。
真正的大清雍正瓷器釉面应该均匀细腻,没有涂抹不匀的现象。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器身的造型是否精美,细节是否处理得当。
大清雍正瓷器的造型一般简洁大方,线条流畅,细节处理得当,整体呈现出一种高雅、精致的美感。
三、辨别花纹大清雍正瓷器的花纹多种多样,既有简洁大气的纯色花纹,也有流畅自然的山水人物纹。
在鉴定花纹时,要注意观察花纹的细节,看其是否具有细腻、流畅、自然的特点。
同时,还要看花纹的色彩,真正的大清雍正瓷器色彩应该鲜艳、明亮、柔和,不会出现色彩过于浓重或过于淡薄的情况。
此外,还要注意观察花纹的排列方式,真正的大清雍正瓷器花纹排列应该整齐、有序、对称。
四、辨别底款大清雍正瓷器的底款通常刻有“大清雍正年制”字样,但是由于仿冒瓷器的存在,也有很多仿冒品的底款与真品十分相似。
鉴定底款时,要注意观察字体的笔画、结构等特点,看其是否符合真品的特征。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底款的位置和大小,真正的大清雍正瓷器底款位置一般在器底中央,大小适中,字体工整,不会出现歪斜、模糊等情况。
综上所述,鉴定大清雍正瓷器需要综合考虑器型、器身、花纹和底款等多个方面的特征。
大清雍正瓷器的鉴定方法
![大清雍正瓷器的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6ea0b3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6.png)
大清雍正瓷器的鉴定方法
鉴定清雍正瓷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形制:清雍正瓷器大多呈碗、碟、盅子、壶等形状,口沿和腹面往往多有蕴含情趣的图案,与传统瓷器技艺中所见不同;
2、胎体:清雍正瓷器通常以蓝色胎体为主,连朱釉也比较淡,部分瓷器外型光滑,发泽出质感;
3、烧制:烧陶工艺工艺有白釉、褐釉的外表是非常普遍的,但有一定的几率出现斑驳、失色、脱釉等现象;
4、图案:清雍正瓷器的包浆图十分抒情,以青花、古铜、段花、灰彩&、金彩等花纹风格为主,细节相对较丰富,有着明显的民族风情;
5、底部:清雍正瓷器的底部一般呈"八字",“足”中央有"朱砂双羊"图案,其他花纹也丰富多彩。
雍正斗彩特点鉴定方法
![雍正斗彩特点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f5c746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e.png)
雍正斗彩特点鉴定方法雍正斗彩是中国清代雍正年间瓷器的一种,它在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上有着独特的特点,因此也备受藏家和收藏爱好者的追捧。
鉴定雍正斗彩的特点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下面将介绍关于雍正斗彩特点鉴定方法的相关内容。
要鉴定雍正斗彩,需要了解其瓷器的特点。
雍正斗彩的胎质细腻洁白,釉面净滑,色彩饱满鲜艳,器形优雅,线条流畅。
整体上看,雍正斗彩的器型比较规整,造型精巧,胎体细腻,因此在鉴定时需要仔细观察其整体的器型和胎体特点。
要从雍正斗彩的装饰风格入手进行鉴定。
雍正斗彩的装饰以釉上彩为主,彩料多用红、绿、黄、蓝等鲜艳色彩,其中红色为主色。
在鉴定时需要留意彩料施用的均匀度、上釉是否完整以及彩色的明亮度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判定其真伪至关重要。
另一个重要的鉴定依据是雍正斗彩的题材和纹饰。
雍正斗彩釉上彩的纹饰以花鸟、山水、人物等为主题,这些题材多取材于文人画的意境,画面轻盈细腻,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
在鉴定时需要留意纹饰的细腻程度、题材的表现方式以及画面的整体协调性,这些方面可以帮助判断雍正斗彩的真伪。
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鉴定方法外,鉴定专家还会结合其它技术手段,比如放射性测年法、矿物质分析等进行综合鉴定。
在鉴定过程中可以参考历代相关文献、博物馆收藏和交流学术研究成果,也能够对雍正斗彩的鉴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鉴定雍正斗彩的特点需要综合考量其瓷器的胎质、釉面、色彩、装饰风格、题材与纹饰等方面的特点,同时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综合分析,方能做出准确的鉴定结果。
随着对雍正斗彩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在未来对其特点鉴定方法也会不断更新和完善。
清代青花瓷器鉴定方法
![清代青花瓷器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28d4d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6.png)
清代青花瓷器鉴定方法
清代青花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种,因其色泽青翠而得名。
鉴定清代青花瓷器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器型、釉面、色彩、纹饰、胎质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介绍清代青花瓷器的鉴定方法。
一、器型
清代青花瓷器的器型多种多样,包括瓶、罐、盘、碗、壶、杯等。
鉴定器型需要考虑其形制是否符合清代风格,如清代瓷器器型多为庄重、端庄、简洁的风格,器形线条流畅、优美,造型大多采用对称、平衡的手法。
二、釉面
清代青花瓷器的釉面质地细腻、光滑、均匀,釉面呈现出一种淡淡的青色,不过分浓重。
鉴定釉面需要注意其质地是否细腻、均匀,釉面是否有瑕疵、破损、起泡、流淌等现象。
三、色彩
清代青花瓷器的色彩以青色为主,但也有淡蓝、淡紫、淡绿等颜色。
鉴定色彩需要注意其是否清晰、鲜明、自然,颜色是否均匀、浓淡适宜。
四、纹饰
清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多种多样,包括梅花、兰花、菊花、牡丹、山水、人物等。
鉴定纹饰需要注意其是否精美、细腻、自然,纹饰是否符合清代风格,是否有破损、脱落等现象。
五、胎质
清代青花瓷器的胎质多为白色或灰白色,质地细腻、坚实、透亮,有一定的质感。
鉴定胎质需要注意其质地是否细腻、坚实、透亮,胎质是否均匀、无裂纹、无气泡等现象。
综上所述,鉴定清代青花瓷器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在鉴定时需要仔细观察、辨别,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鉴定结论。
清朝各代青花瓷器的艺术研究与鉴定
![清朝各代青花瓷器的艺术研究与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2fa78da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d.png)
清朝各代青花瓷器的艺术研究与鉴定摘要:在清朝各代皇帝执政期间,制瓷业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青花瓷器的发展风格也各有千秋,且均具有本时期的鲜明特征。
基于此,本文将对清朝各代青花瓷器的艺术研究和鉴定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字:清朝各代;青花瓷器;艺术研究;鉴定前言:就清朝时期来讲,其青花瓷器繁多且特点各异,尤其是民间流散的青花器这一特征更为突出。
从青花瓷器的艺术研究与鉴定方面来讲,若专业知识储备量不够充盈,则只能“望瓷兴叹”了。
本文通过分析清朝各代青花瓷器的艺术研究与鉴定方式,以期为同行工作者提供研究参考。
一、顺治时期(一)胎釉:顺治时期的胎釉多呈青白色,胎体厚重感较强且多见酱口,同时,碗圈足有着较大深度,瓷器底部清晰可见旋削纹。
(二)造型:筒瓶、筒花瓢等是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造型。
(三)纹饰:纹饰风格较为独特且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绘画线条粗狂豪放,且多以怪石、怪兽为主。
(四)款识:民窑供器多干支记年款;官窑款多为楷书、篆、隶等字体二、康熙时期(一)胎釉:早期:胎体厚重,瓶口多见酱黄釉;中期:胎体在厚重感上开始呈现薄厚之分,釉色光泽度较高,呈粉白色;晚期:胎质细腻度更高,釉面青白。
(二)造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造型为:凤尾尊、莲子罐、斗笠碗等。
(三)纹饰:平涂、纹饰或题字相配是早期较为常见的纹饰类型;而处于中期的纹饰题材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长篇诗赋最为多见;待到晚期,绘画无论是用笔还是质感上都有了更明显的进步,且纹饰更加多元化。
(四)款识:早期无款识;中期为六字双行双圈款;晚期出现六字三行双圈款、堂名款、图记款。
三、雍正时期(一)胎釉:胎质细致、洁白、釉面莹润;胎体轻薄,修胎精工细琢,琢器腹部削足规整,圈足较深。
(二)造型:此时期的青花瓷造成特征主要包含:赏瓶、葫芦瓶、灯笼尊等造型。
(三)纹饰:此时期青花瓷作品的绘画线条更加柔和细腻,构图更加生动形象,且人物刻画更加传神。
(四)款识:楷书与篆款并用,楷书为六字三行横排。
大清雍正年制瓷器,惊艳了时光
![大清雍正年制瓷器,惊艳了时光](https://img.taocdn.com/s3/m/6b7d38e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2.png)
大清雍正年制瓷器,惊艳了时光收藏大清雍正年制瓷器,能够让人民更切合实际的接触了解中华历史文明。
当人们亲身感受文化遗存的内涵以后,便很自然地激发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和爱国心。
几十年来无论是经营古玩的商人,还是热爱古玩的藏家们,通过收藏实践,无不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天青釉在宋代的名窑中就开始出现,嗣后各代都有仿制,景德镇的天青釉直接仿自汝窑。
明代御厂由宫内发真汝器作样,作出来的叫做雨过天青,这是官窑,同时民窑也仿作。
天青釉是以钴为着色,以釉果,长石作釉料,并以钙,镁质原料作溶剂,釉料应球磨至细。
生坯施釉,一般多采用喷釉或浸釉与喷釉相结各地施釉方法,在1280~1300℃窑温下烧成,气氛以还原焰为主。
雍正朝单色釉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单色釉的制作水准发展到“。
这对大清雍正年制款水仙盆全器上施一种幽淡隽永的高温蓝色釉,有“青如天,明如镜”釉色特点。
此盆釉质均匀浓厚莹润,釉色幽淡隽永,赏心悦目。
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本公司近有幸征集到一对瓷器珍品“大清雍正年制款天青釉水仙盆”,藏品高:3cm,口径:10.5cm,底径:6cm。
该对瓷器通体施天青釉色,器形端庄规整,椭圆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边稜,四云头形;周壁胎薄,底略厚。
釉色肥厚饱满,底部落有“大清雍正年制”款识,属于官窑瓷器。
它具备着极高的观赏性以及收藏价值、经济价值。
据专家介绍,数量少是雍正官窑瓷器成为清三代瓷器中的投资品种的主要原因之一,重要的是雍正皇帝学养深厚,眼光极高,追求器物的至善至美。
雍正时期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审美趋势,那就是恬淡、高雅、大气,这和康熙、乾隆时期非常不一样。
所以综合来说,数量少、工艺精、审美高度这三点决定了雍正官窑瓷的珍贵。
清代共有帝皇十个,均有帝皇纪年款的瓷器传世,他们依次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清代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的款识在题写上是有一定的惯例的,因为开创了金彩、墨彩、珐琅彩等题写工艺,各种堂名款、花押款、吉语款层出不穷。
乾隆青花瓷器鉴定
![乾隆青花瓷器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6ff873a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0.png)
乾隆青花瓷器鉴定乾隆青花瓷器鉴定乾隆青花瓷器鉴定隆朝(1736—1795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开展到鼎盛时期转向衰弱的时期,瓷器消费还是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前人赞道“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
乾隆朝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作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斐然,民营窑场也蓬勃开展。
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景德镇御窑厂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件以上。
这些送入宫中的瓷器,不管是烧制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有的可谓鬼斧神工,如转心瓶。
乾隆朝的青花瓷器仍是当时瓷器消费的主流,它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不断创新、进步,在制作技巧上获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
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
清乾隆青花瓷器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胎釉: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
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二、青料:乾隆青花所用的青料,是浙料,呈纯粹蓝色,发色明艳,但难分浓淡层次,多仿宣德青花中的铁锈状黑斑,但与明宣德青花瓷中的铁锈斑是有区别的。
宣德青花瓷色泽浓艳、晕散、铁锈斑凹陷至胎骨,且闪银白色"锡光".乾隆青花瓷就显得急躁,成色不稳定,且有晕散现象,釉底带有气泡,釉色白中泛青,所有器物皆施满釉;亦有局部仿成化,呈青色,发色淡雅平和;少量仿嘉靖,呈蓝紫色,发色鲜丽纯真;乾隆青花瓷品种丰富多彩,大致有豆青釉青花、青花矾红彩、外酱色釉里青花、外豆青里青花、哥釉青花;乾隆还首创了青花斗彩玲珑瓷、黄地青花、黄地青花加胭脂红和淡描青花填绿彩等新品种壶类:有各式茶壶,壶形较雍正时期的壶大,盖面多数隆起。
还有执、僧帽壶、葫芦壶式两截壶、各种形状的小鼻烟壶等。
尊类:有双耳鹿头尊(因形似鹿头而得名)、兽耳衔环尊、鸠耳尊、贯耳大尊、敞口尊、灯笼尊、鱼篓尊、象耳尊、石榴尊、镂空交泰尊、三牺尊、包袱尊等等。
尊胎体厚重,形体高大,造型古朴。
清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有何特点?一文带你了解清三代鉴定技巧
![清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有何特点?一文带你了解清三代鉴定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d6ea15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b.png)
清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有何特点?一文带你了解清三代鉴定技巧收藏界有一句流行语,“瓷器要玩清三代”。
那为什么是清三代,是那三代呢?“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
在历史上被称为“康乾盛世”,因为康熙、乾隆各在位60年,雍正承上(康)启下(乾),整顿吏治,使清朝出现了一个国强民富的时代,而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匠师们发挥智慧,精工巧制,使瓷器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所以,清三代的许多瓷器精品在拥有历史价值的同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高古瓷器因鉴定赏析困难导致的曲高和寡,从另一方面刺激了清三代瓷的走好。
清三代时期的瓷器也随着皇帝对于釉色上以及样式上的喜爱,而有所不同。
比如,青花瓷在清代仍是瓷器中的主要产品,斗彩、五彩、素三彩则继续在更高水准上烧制。
此外,康熙朝又创新了珐琅彩、粉彩和釉下三彩等新品种,各种单色釉有增无减。
康熙、雍正、乾隆烧制的青花器无论是器型还是釉色都极力追崇明代永乐、宣德和成化三朝,尤其是康熙青花,色调青翠艳丽,层次分明,浓淡笔韵能分五色,如水墨画一般,含蓄而生动。
康、雍、乾三朝的器型最为丰富,即有仿古又有创新,尤其是各式装饰性瓷器如瓶、尊之类较元、明代大为增加。
康熙青花瓷器青花瓷集诸多优点于一身,更因其由内而外具有明亮素雅、安静和谐的特点,故也深得文人士大夫的欣赏与偏爱,倍受民众的喜爱,清代康熙朝的青花瓷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根据康熙青花瓷器实物及其所具的不同风貌和特点,并结合其干支年款将其发展过程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1662-1680年),此时康熙青花瓷仍处在明末至清初的过渡期内,各方面皆有明末瓷器的余绪,但在继承中也孕育着发展。
中期是康熙十九年至康熙四十年(1680-1701年),此时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有所提高,无论是从胎质、釉色、发色、装饰风格;还是从器型来讲,均有了长足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峰。
雍正瓷器的特点及其鉴赏技巧
![雍正瓷器的特点及其鉴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e2c852ada38376bae1fae37.png)
雍正瓷器的特点及其鉴赏技巧雍正瓷器的特点1、雍正瓷器造型特征:雍正时期瓷器的造型,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以轻巧俊秀、工丽妩媚。
器型之美,可与以精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器相提并论,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恰到好处。
外形上素有”线条美“之誉。
确实增之一分则拙,减之一分则陋,给人以高雅之感。
2、雍正瓷器纹饰图案特征:雍正瓷器的装饰以绘画为主,兼用刻、印、堆塑和镂雕工艺。
绘画上承康熙晚期的清秀典雅风貌,书笔更加精细轻柔。
纹饰中,花卉内容最为丰富,常见有牡丹、桃花、海棠、菊、三秋、九秋、落花流水等等。
多色阶施彩画面细腻富丽,构图疏朗,图案简洁清晰。
3、雍正瓷器胎体特征:雍正时,瓷土选料精细,研粉、澄浆、制坯等工艺要求严格,烧结火候适度,因而胎体坚白细润,成型规整,胎薄体轻,可和明代永乐、成化白瓷釉瓷媲美。
胎体迎光透视,莹润无瑕,有的略显淡青色(明代多显红润)。
大器胎体也能均匀一致,不显厚重;小剑气轻巧玲珑。
仿古代名窑器的胎体,和宋器那种黑灰色颇为相似,所以称为“铁骨大观”。
仿汝器胎体为香灰色或微泛红褐色,文献中比之为“铜骨之汝”。
无款的民窑器,胎体均细,无釉砂底也都光滑细润。
4、雍正瓷器釉面特征:雍正瓷器釉质莹润,表面光洁,釉面色调多数为纯白。
青花器的釉面,有的为追求宣德青花的效果,而呈现桔皮纹,并且有积釉较厚,呈云雾状,谓之“朦釉”,俗称“唾沫釉”。
5、雍正瓷器款识特征:雍正款识多而杂。
有本朝官窑款,有民窑款,有仿款,每一类款识又有许多种写法。
常见的官窑款是“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雍正御制”三种题款。
楷书款早期为三行双圈,晚期为双行双圈或双框。
楷书款笔法挺拔峻峭,结构方正均匀。
窑“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篆书款皆有。
字体明显不如官窑工整,笔力欠佳。
雍正青花中的堂名款,与康熙青花相比要少得多,主要有“郎吟阁制”、“敬恩堂”、“椒声馆”、“庆宜堂”、“养和堂”、“燕喜堂”、“立本堂”等。
12件典型的雍正朝瓷器
![12件典型的雍正朝瓷器](https://img.taocdn.com/s3/m/9b5b8cb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0.png)
12件典型的雍正朝瓷器清雍正红釉小杯(一对)尺寸直径7.3cm估价 RMB 100,000-200,000红釉为著名的单色釉品种,永乐时正式烧制成功,于明代中后期一度失传。
直至清代康熙一朝,景德镇御窑厂开始复烧此品种,雍正朝烧制工艺渐趋成熟,并在雍正皇帝的督导下达到顶峰。
此对小杯即为雍正时期仿永宣宝石红釉器,弧腹,圈足,造型规整,所施红釉釉质肥润,匀净莹亮。
底落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方框款。
此器形常见馆藏之作,多见双圈款,如南京博物院和上海文物商店藏品,红釉之烧制即使在清代也并不容易,道光时期龚洵在所编的《景德镇陶歌》中说:“官古窑成重霁(祭)红,最难全美费良工。
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搏烧百不同。
”可知要烧得纯正之红釉并非易事。
清雍正斗彩莲托五珍宝卧足小杯估价 RMB 500,000-800,000雍正皇帝除从小熟读汉人儒家经典以外,也喜读佛法,主张儒、佛、道三教并重,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统治思想。
他自号破尘居士,常在宫中举办法会,亲自说法,造诣颇深。
在《雍正十二美人图》中《对镜》一幅画面中,可见画面背景是一幅墨色酣畅淋漓道德行草七言诗挂轴,落款为“破尘居士题”。
破尘居士是雍正皇帝为雍亲王时自取的雅号。
在《活计档》中多次提及雍正时期命工匠作金累丝八宝、五供等,如曾在《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中展出的清雍正金累丝嵌宝石八吉祥供具。
而在御窑瓷器的烧造中,亦可觅此类纹样的芳踪,有如本品。
此件小杯纹样、造型均取自成化斗彩器,雍正皇帝颇具慕古之情,成化时期的斗彩佳作必为其所爱,于《清档》中多次留下了以大内所藏器物下发景德镇御器厂进行仿烧的记录,本品即为一例。
此杯造型端正,浅腹卧足,胎体轻薄,质地细腻坚硬。
内壁素白,外壁以青花勾勒,填饰红、黄、绿等各色,莲托五海螺、寿桃、假山、莲花、烛台五种供养,清丽悦目。
瓷器上以五种供养物作为主题图案的,仅见于成化朝,此杯为雍正时期慕古而作,并不多见,且极具雍正一朝文雅精细的御瓷品味。
清雍正瓷器赏析之一
![清雍正瓷器赏析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0e44f57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9.png)
清雍正瓷器赏析之一历史上的雍正皇帝,勤政自律。
他不出游,不狩猎,也不离开北京。
宅在皇宫里,只干一件事:批奏折。
有人统计:雍正一朝现存的朱批奏折(注意:不是全部),加起来41000多件。
雍正当皇帝在位13年,差不多4300多天,粗略算来,雍正平均每天要批奏折10件。
据说,这么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雍正缓解疲劳的方式,主要靠欣赏绘画和把玩瓷器。
没当皇帝之前的雍亲王,在圆明园的居所里挂着《十二美人图》,在这十二张图上,他落了一个款“破尘居士”,看破红尘的感觉。
如今,这十二幅画就收藏在北京故宫。
雍正即位后,依然在房中挂着这些画,上面有美人、家具和瓷器,非常漂亮,赏心悦目。
雍正皇帝的内心世界,我们无法揣测,但能够感知出,他是一位心思细腻的人。
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要求瓷器一丝不苟。
大英博物馆收藏着一些雍正时期的粉彩和珐琅彩瓷器,可以让我们透过器物,去进一步接近雍正皇帝的内心。
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虽然粉彩始创于康熙,但却极盛于雍正。
雍正·粉彩红地牡丹花卉纹碗雍正皇帝性格严谨有序,审美趣味极高,据说素雅高贵的单色釉正是他最喜欢的瓷器品类。
雍正年间的单色釉瓷器颜色较之康熙时期更加精致和柔美,暗纹的绘制也更加的轻巧纤细,且注意构图,有密集有留白,甚至还有规律的几何形韵律纹饰。
宫廷瓷器功能各有不同,例如蓝色釉就往往被用于祭祀活动。
而根据遗留下来的瓷器来看,雍正在位期间最常见的单色釉釉色应该是红釉、黄釉和青釉。
红釉是在康熙时期进行改制烧至巅峰的品类、黄釉和蓝釉则可能更接近于雍正自身的审美趣味。
此碗釉色莹润,造型端庄。
绘画简明干练直述主题,线条表现优美,花朵以竞相开放的姿态来呈现,浓艳的珊瑚红,配以淡雅的粉紫色牡丹花,更显喜庆圆满,很好的表达了“满堂富贵”的吉祥寓意。
此碗通绘牡丹花卉,呈现出绚丽灿烂景象,其美丽的花姿让人为之倾倒,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的美好寓意也象征了古人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美好愿望。
夺目而娇艳的牡丹花不免让人想起宋代诗人晏殊的诗句:“三月和风满上林,牡丹妖艳直千金”的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清雍正青花瓷器(一)
清雍正·青花缠枝莲纹盖盒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
器如缸形,平面圆盖,子母口,浅圈足。
通体绘缠枝莲纹,描画细致,笔意流畅。
莲瓣尖部锋利,带有浓厚的康熙晚期风格,应为雍正早期官窑之物。
青花发色深蓝,釉质坚致润洁,造型小巧可爱,是一件雅致的官窑精品。
清雍正·青花八宝勾云纹高足盅
高8cm,口径9cm,足径3.8cm
盅撇口,弧腹,外撇高足。
盅里光素,外绘青花纹饰,分别为云托八宝、缠枝花。
足内边沿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
这件高足盅是仿明成化款的同类器,其青花色调浅淡,图案轻描淡绘,线条纤细清晰,釉面乳白莹润,是仿明成化青花八宝高足盅的成功之作。
清雍正·青花海石榴贯耳瓶
高19.4cm,口径5.2cm,足径6.3cm
瓶洗口,长颈,丰肩,双贯耳,上腹圆鼓,下腹渐收,浅圈足。
白釉微泛青,青花呈灰蓝色,晕染。
颈饰海水纹,耳绘回纹,肩和胫饰蕉叶纹,腹绘缠枝石榴纹。
外底青花双圈内署“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该器青花发色、釉面、纹饰及造型皆仿明宣德时期的青花贯耳瓶,很接近真器,以后各朝也有此器形。
清雍正·青花云鹤九桃纹盘
高5.1cm,口径21.5cm,足径13.5cm
盘口微撇,弧腹,圈足。
盘内外青花装饰。
盘内饰桃树一棵,结9枚硕桃。
外壁绘8只飞鹤,间以带状云纹,近底处为海水江涯纹。
外底双圈内署“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器青花浓艳,线条流畅,纹饰寓意吉祥,是为皇帝祝寿之器。
清雍正·五彩碟碟中八卦文盘
青花五彩缠枝,胎薄,釉薄,碟底落铭款,口径14cm。
清雍正·青花矾红“水波云龙”图折沿大盘
清雍正·青花矾红描金竹石牡丹纹盘
清雍正·青花花鸟纹盘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三果高足碗
清雍正·青花花卉纹杯(一对)
清雍正·青花人物碗
清雍正·青花人物碗
清雍正·青花人物碗
清雍正·青花人物碗
清雍正·景德镇窑青花过墙龙罐
清雍正·龙凤罐
清雍正·青花折枝花纹双系盖罐
清雍正·青花缠枝莲纹绣墩
清雍正·青花赶珠龙纹大瓶
清雍正·青花枯树栖鸟图梅瓶
清雍正·青花三果纹瓶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纹赏瓶
赏瓶始创于雍正官窑,因多用于皇帝赏赐下臣而得名,乾隆朝以后流行,品种以青花、粉彩为主,民窑也多有烧造。
清雍正·青花八吉祥纹扁瓶
高50,腹径37.3厘米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清雍正·青花花鸟图八方扁壶
清雍正·青花夔龙纹香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