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高考北京版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第3讲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解析 物体在第1 s内做匀加速运动,第2 s内做匀减速运动,第3 s内做反 向的匀加速运动,第4 s内做反向的匀减速运动……物体在第 2 s 末、第4 s末 速度方向发生改变,在第2 s 内和第3 s内的加速度相同均为a=-1 m/s2,在第4 s 末物体返回出发点且速度为零。物体在第2 s末、第6 s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 大位移为1 m。
2-2 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 s, 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 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的 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满足 什么条件。
答案 v0≤ 6as 解析 方法一:(物理分析法)A、B车的运动过程(如图甲)
甲 利用位移公式、速度公式求解 对A车有sA=v0t+ 1 ×(-2a)×t2
2
vA=v0+(-2a)×t 对B车有sB= 1 at2,vB=at
2
两车有s=sA-sB
追上时,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vA=vB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0= 6as
故要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是 v0≤ 6as。
考点二 追及、相遇问题
一、追及、相遇问题的分析要点
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 (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同。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 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 (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 是解题的突破口。
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3 运动的图象、追及相遇问题(讲)(含解析)
专题03 运动的图象、追及相遇问题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v-t图象,并会用它们解决问题.2.掌握追及与相遇问题的特点以及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1.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在该点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考点一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重点归纳★1、对运动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1)一看“轴”:先要看清两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即图象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二看“线”:图象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在v-t图象和x-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情况.(3)三看“斜率”:x-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v-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4)四看“面积”:即图线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也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这要看两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例如v和t的乘积vt=x有意义,所以v-t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x-t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无意义.(5)五看“截距”: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例如t=0时的位移或速度.(6)六看“特殊点”:例如交点、拐点(转折点)等.例如x-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质点相遇,但v-t图象的交点只表示速度相等.易错提醒:(1)x-t图象、v-t图象都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图象中各点的坐标值是x、v与t一一对应.(2)x-t图象、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3)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所描述的运动情况都是直线运动.2、运动图象的应用(1)用图象解题可使解题过程简化,思路更清晰,而且比解析法更巧妙、更灵活.在有些情况下运用解析法可能无能为力,但是图象法则会使你豁然开朗.(2)利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更直观.物理过程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数学式表达,还可以用物理图象描述.如果能够用物理图象描述,一般来说会更直观且容易理解.(3)运用图象解答物理问题的主要步骤与方法①认真审题,根据题中所需求解的物理量,结合相应的物理规律确定所需的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②根据题意,找出两物理量的制约关系,结合具体的物理过程和相应的物理规律作出函数图象.③由所作图象结合题意,运用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和推理,从而找出相应的变化规律,再结合相应的数学工具(即方程)求出相应的物理量.(4)用速度—时间图象巧得四个运动量①运动速度:从速度轴上直接读出.②运动时间:从时间轴上直接读出时刻,取差得到运动时间.③运动加速度:从图线的斜率得到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反映了加速度的方向.④运动的位移:从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得到位移,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第一象限的面积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第四象限的面积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3、用图象来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是一种直观且形象的语言和工具.它运用数和形的巧妙结合,恰当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运用图象解题的能力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读图即从图象中获取有用信息作为解题的条件,弄清试题中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及规律,从中获取有效信息,通常情况下,需要关注的特征量有三个层面:第一层:关注横坐标、纵坐标①确认横坐标、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各是什么.②注意横坐标、纵坐标是否从零刻度开始.③坐标轴物理量的单位也不能忽视.第二层:理解斜率、面积、截距的物理意义①图线的斜率:通常能够体现某个物理量的大小、方向及变化情况.②面积:由图线、横轴,有时还要用到纵轴及图线上的一个点或两个点到横轴的垂线段,所围图形的面积,一般都能表示某个物理量,如v-t图象中的面积,表示位移,但要注意时间轴下方的面积为负,说明这段位移与正方向相反.③截距:图线在纵轴上以及横轴上的截距.第三层:分析交点、转折点、渐近线①交点: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②转折点:满足不同的函数关系式,对解题起关键作用.③渐近线:往往可以利用渐近线求出该物理量的极值或确定它的变化趋势.(2)作图和用图依据物体的状态或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作出与之对应的示意图或数学函数图象来研究和处理问题.★典型案例★酒后驾车严重威胁公众交通安全.若将驾驶员从视觉感知前方危险到汽车开始制动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将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内汽车行驶的总距离称为感知制动距离.科学研究发现,反应时间和感知制动距离在驾驶员饮酒前后会发生明显变化.一驾驶员正常驾车和酒后驾车时,感知前方危险后汽车运动v-t图线分别如图甲、乙所示.求:(1)正常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x;(2)酒后驾驶时的感知制动距离比正常驾驶时增加的距离Δx.【答案】(1)75 m.(2)30 m【名师点睛】汽车在驾驶员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即可。
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运动图象追及与相遇问题课件
-4基础夯实 自我诊断
(4)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①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 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 向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 方向 。
-5基础夯实 自我诊断
(5)交点 两图线交点表示此时两质点速度相同 。 (6)截距 ①纵轴截距表示t=0时刻的速度 。 ②横轴截距表示速度为零的时刻 。 二、追及与相遇问题 1.追及与相遇问题的概述 当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 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所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会不断发生变化,就会涉及追及、相遇或 避免碰撞等问题。
解析
关闭
答案
-9基础夯实 自我诊断
2.(多选)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 )
关闭 A.在第1 s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图象是位移 时间图象 ,图线斜率的正负代表了速度的方向,A正确;斜率 B.在第2 — s和第 3 s的速度方向相反 的大小 ,表示速度的大小 ,在1~3 s斜率不变,质点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沿负 C.在前 2 s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在第3 s末和第5 s错误 末的位置相同 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位移图象中纵轴为位移,前2 s的位移为零,第
关闭
当两车速度相同时相距最大,即 a 甲 t 甲 =a 乙 t 乙 ,因为 t 甲=t 乙+2,解得 t 1 1 2 2 乙 =6 s,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 Δx=x 甲 -x 乙 = a 甲������ 甲 − a 乙������乙 =24 m,故
2 2
选项 C 正确。 C
解析
关闭
答案
-12基础夯实 自我诊断
-3基础夯实 自我诊断
第三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典例印证 1】 BD 解析:可根据速度-时间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 大小判断位移大小,在 t1~t2 时间内,甲车位移大于乙车位移,又知 t2 时刻 两车相遇,因此 t1 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故 B 项正确;根据图像可知, 甲、乙的斜率均先减小后增大,因此甲、乙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 C 项 错误,D 项正确.
=04- -23 m/s2=-2m/s2,选项 B 正确;设 b 车的初速度为 vb ,对 b 车有:v′b=vb+at1,得 vb =8 m/s,选项 C 错误;相遇时 a 车的位移 xa=va t1=6 m ,b 车的位移 xb=vb+2 v′bt1=15 m,则 t=0 时两车的距 离为 x0=xb-xa=9 m,选项 D 错误.
思维总结 (1)不同的图像,其斜率、“面积”的含义不同,例如在 x-t 图像中斜率表 示速度,在 v-t 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 (2)速度图像中,图线斜率为正,物体不一定做加速运动,图线斜率为负, 物体也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1.[x-t 图像] (原创)如图所示,直线 a 和一段抛物线 b 分别表示在同一平直公路上 行驶的 a 车和 b 车运动的 x-t 图像.已知在 t1= 3 s 时,直线 a 和抛物线 b 刚好相切, t2= 4 s 时对应抛物线的最高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考点一 两类常规运动图像
1.比较
x-t 图像
v-t 图像
图像
其中④为抛物线
其中④为抛物线
① 表示从位置坐标为正处开始一直做反
物
表示先正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反
向匀速直线运动并越过位置坐标为零
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一运动学图象追及相遇问题精讲深剖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专题一运动学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专题解读】
1.本专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图象的综合应用,为高考必考内容,以选择题形式
命题.
2.学好本专题,可以提高同学们通过画运动情景示意图和v-t图象分析和解决运动学问题
的能力.
3.用到的知识有:x-t图象和v-t图象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临界条件的确定,
极值思想等数学方法.
考向一运动学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1.x-t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斜率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斜率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3)面积意义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②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
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3.对两种图象的理解
- 1 -。
2018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运动学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 精品
解析:在x-t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题图知, 甲物体在0~2 s内图线斜率为正值,在2~6 s内图线斜率为负 值,而乙物体图线斜率一直为正值,故选项A错误;4 s时, 甲、乙两图线相交,表示相遇,2 s末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最大,为4 m-1 m=3 m,选项B错误,D正确;在0~4 s内, 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同、时间相同,所以平均速度相同,选
v汽=at1=v自即t1=va自=2 s (3)追上前两车相距最远的条件是什么? 汽车和自行车的速度相等. (4)从汽车开始运动到二者速度相等这段时间内,汽车、自 行车的位移各为多少,相距多远?
x汽=12at21=12×3×22 m=6 m,x自=v自t1=12 m Δxm=x自-x汽=6_m
[解析] 解法一:分析法 汽车与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时相
(2)运用运动图象解题的技巧
[题组训练]
1.[x-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多选)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 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以
判断( ) A.甲比乙早运动了t1 B.当t=t2时,两物体相遇 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当t=t3,两物体相距x0
解析:位移-时间图象表示的是物体相对原点的位移随时
考点一 运动学图象
1.直线运动的x-t图象 (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 ①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x-t图象
①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 静止状态.(如图甲所示)
A.第4 s初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2 B.前8 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32 m C.在0~4 s内与4~6 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相反 D.在0~4 s内与4~6 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高考物理复习学案:追及与相遇问题、运动图像问题
高考物理复习学案追及与相遇问题、运动图像问题知识梳理一、对“相遇”与“追及”的认识1.相遇问题相向运动的两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2.追及问题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若后者能追上前者,则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即v1≥v2.二、追及问题的分析思路及临界条件1.追及问题中的两个关系和一个条件(1)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草图得到.(2)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 A=v B时,x A+x0≤x B,则能追上;若v A=v B时,x +x0>x B,则没有追上.A3.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4.解题思路和方法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列位移方程三、x-t图象与v-t图象的比较注意:(1)无论是v-t图象还是x-t图象都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2)v-t图象和x-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不能描述曲线运动.精讲1 运动图像综合分析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 图像根据我们刚刚学过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可知,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式应该是成二次函数关系。
如右图所示,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图像为通过原点的抛物线一部分。
①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抛物线开口向上; ②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抛物线开口向下;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其它图像联系以上三个运动图像,都可以用来表示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x-t 图像 、v-t 图像对比4.注意:(1)无论是v-t 图象还是x-t 图象都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2)v-t 图象和x-t 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不能描述曲线运动.课堂练习考点1:常见x-t 、v-t 图像【例1】(x -t 图象)图9是A 、B 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 ) A .在运动过程中,A 质点总比B 质点运动得快 B .在0~t 1这段时间内,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C .当t =t 1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 D .当t =t 1时,A 、B 两质点的加速度不相等答案A【例2】(v -t 图象)如图所示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通过交叉路口时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汽车在路口等候的时间为10 s B .汽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2.5 m/s 2C .汽车减速运动过程的位移大小为20 mD .汽车启动过程中做的是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答案BC【变式1】(多选)在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x -t )图象和速度—时间(v -t )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1时刻,乙车追上甲车B .0~t 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C .丙、丁两车在t 2时刻相遇D .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答案AB考点2:其它特殊图像【例1】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xt −t 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5m/s 和−1s,由此可知( )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m/s D.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m/s答案C【例2】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2−x 图象(其中v 为速度,x 为位置坐标),下列关于物体从x =0处运动至x 0处的过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 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202x vC. 该物体在位移中点的速度大于2v D. 该物体在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大于2v答案BC考点3:运动图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例1】某汽车在启用ABS刹车系统和未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的①、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启用ABS后()时刻车速更小A.tB.0~t1的时间内加速度更大C.加速度总比未启用ABS时大D.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未启用ABS更短答案D【例2】汽车刹车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列能反映其运动v﹣t图象的是()A. B. C. D.答案C精讲2 追及与相遇问题1.追及和相遇问题的特征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往往涉及追及、相遇问题,此类问题的特点是原本在同一位置或不在同一位置的两个物体,由于加速度或速度的不同,它们的前后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2.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1)一个条件:速度相等.这是两物体是否追上(或相撞)、距离最大、距离最小的临界点,是解题的切入点.(2)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3.追及和相遇问题的几种情况物体A追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S。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第1章 第3节 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
高三一轮总复习
2. [x t 图象]如图 131 所示是一物体的 x t 图象,则该物体在 6 s 内的路程 是( )
图 131 A.0 m C.4 m B.2 m D.12 m
高三一轮总复习
D [由 x t 图象可知:前 2 s 内,物体先沿正方向运动 2 m,后又回到原点, 所以前 2 s 内的路程是 4 m;2~6 s 内,物体先向反方向运动 4 m,后又返回出 发点,此过程中,物体的路程为 8 m,所以物体在 6 s 内的路程为 12 m,故选项 D 正确.]
高三一轮总复习
C [因为 x t 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 所以在 t1 时刻,甲的瞬时速度不 为零,乙的速度为零,选项 A 错误;在 t2 时刻,甲、乙速度方向不相同,所以 速度不可能相同,选项 B 错误;在 t2 时刻,甲、乙两同学位移相同,所以两同 学相遇,选项 C 正确;在 t3 时刻,乙的位移为零、速度不为零,加速度无法判 断,选项 D 错误.]
高三一轮总复习
B [由
2 v2 2ax2 可得后车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路程为 0=2ax,v0=2·
x x2= ;前 2
v0 v2 0 车刹车过程中,后车匀速行驶的距离 x′2=v0t=v0· = =2x;故要两车不发生 a a x 3 碰撞,匀速行驶时的最小距离为 Δx=x2+x′2-x= +2x-x= x,B 正确.] 2 2
高三一轮总复习
D [在第 1 秒末质点的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速度方向未改变,A 错误.在 第 2 秒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加速度方向未改变,B 错误.在第 2 秒内质 点一直沿正方向运动,位移不为零,C 错误.从第 3 秒末到第 5 秒末质点的位移 为零,故两时刻质点的位置相同,D 正确.]
第1章 第3讲 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知识点2 追及相遇问题
1.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___同__一___位置,且后者速 度一定大于等于前者速度。 (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速度___相__等___时,两者相距 最近。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3.a-t图像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___加__速__度___随__时__间____变 化的规律。
(2) 图 像 斜 率 的 意 义 : 图 线 上 某 点 切 线 的 斜 率 表 示 该 点 加 速 度 的 ___变__化__率___。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5.两条v-t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 ×)
6.两条x-t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 √)
7.相向运动的物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二者之距
时即相遇。
( √)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二、对点激活
1.(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高三模拟)公路上行驶的甲乙两辆汽车的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2.(2021·河北唐山市高三模拟)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又
称自动道路缴费系统,该系统的推行,有效的缓解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拥
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检测:第一章 第3课时 运动
一、直线运动的图象1.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②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3)两种特殊的x-t图象.①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②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两种特殊的v-t图象.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4)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②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二、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大于或等于前者速度.(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速度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2.相遇问题的两类情况(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并相遇:两物体位移大小之差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2)相向运动的物体相遇: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2.x-t图象和v-t图象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3.v-t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4.两条v-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5.两条x-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6.两个物体在追及过程中,物体之间的距离总是逐渐减小.(×) 7.速度较大的汽车刹车一定能够避免与前方速度较小匀速运动的汽车相撞.(×)1.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和位移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解析: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 2=2ax 知当速度达到最大值v m 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为0,由运动的可逆性得v 2=2a′x ,将图象旋转90°,则变为x =12a v 2,为标准的二次函数,故选项A 正确.答案:A2.(多选)(2016·课标全国Ⅰ卷)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 =3 s 时并排行驶,则( )A .在t =1 s 时,甲车在乙车后B .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 s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解析:由题图知,甲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 甲=10 m/s 2.乙车做初速度v 0=10 m/s 、加速度a 乙=5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 s 内甲、乙车的位移分别为:x 甲=12a 甲t 23=45 m x 乙=v 0t 3+12a 乙t 23=52.5 m 由于t =3 s 时两车并排行驶,说明t =0时甲车在乙车前,Δx =x乙-x甲=7.5 m,选项B正确;t=1 s时,甲车的位移为5 m,乙车的位移为12.5 m,由于甲车的初始位置超前乙车7.5 m,则t=1 s时两车并排行驶,选项A、C错误;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52.5 m-12.5 m=40 m,选项D正确.答案:BD3.(2016·洛阳模拟)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置坐标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已知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则0~t2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在t1时刻速度大小相等B.t1时刻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C.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解析:因x-t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则由图象可知A、B均错.因平均速度定义式为v-,=ΔxΔt,甲、乙两物体在0~t2时间内位移大小相等,故平均速度大小相等,C对,D错.答案:C4.(2017·郑州模拟)甲、乙、丙三辆车以相同的速度经某一路标,以后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又相同,则()A.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B.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C.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D.三车同时到达下一个路标解析:根据题意,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三辆汽车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由于三辆汽车的位移均相同,它们的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应相等;又由于三车的初速度,末速度均相等,则由图象根据几何知识,易知t乙<t甲<t丙.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B.答案:B5.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同向做匀速运动.A在前,速度为v A=8 m/s;B在后,速度为v B=16 m/s.当A、B两车相距x=20 m 时,B车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为避免两车相撞,刹车后B 车的加速度至少应为多大?解析:设B车加速度为a,经过时间t两车达到共同速度v A时两车恰不相碰,则v A=v B-at,解得t=v B-v Aa.A车始终匀速直线运动,位移x1=v A t,B车匀减速运动,由v2B-v2A=2ax2,解得x2=v2B-v2A2a,由位移关系x1+x=x2,解得a=1.6 m/s2.答案:1.6 m/s2一、单项选择题1.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置x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那么该质点在3 s内通过的路程是()A.2 m B.3 mC.1 m D.0.5 m解析:由图象可知,在0~1 s内质点静止在位置坐标为1 m的地方;1~2 s内质点从位置坐标为1 m的地方匀速运动到位置坐标为2 m的地方;在2~3 s内质点静止在位置坐标为2 m的地方,因而质点在3 s内的路程即为1~2 s内通过的路程,应为1 m.答案:C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解析:由题图可知0~2 s内,速度为正,运动方向未改变,2 s 末时,位移最大,v-t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1~3 s图线斜率未改变,故第2 s末加速度方向没有变化,A、B、C错误;由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知,第3 s末和第5 s末质点位置相同,D正确.答案:D3.(2017·德州模拟)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三个物体的x-t图象如图所示,图象c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B.a、b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在0~5 s内,当t=5 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近D.物体c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位移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知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线斜率看出,a、b两图线的斜率大小相等、正负相反,说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错误.a物体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沿负方向运动,则当t=5 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远,故C错误.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x=v0t+12at2,可见,x-t图象是抛物线,所以物体c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答案:D4.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平直路面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A.s B.2sC.3s D.4s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前车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线①),前车经过时间t停下来,在这段时间内,后车做匀速运动(如图线②),在t时刻后车也开始刹车,后车以同样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如图线③).由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前车经过的位移大小等于ΔOAt的面积,大小为s,而后车经过的位移大小等于梯形OABC的面积,所以,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平行四边形AtCB的面积,其大小为2s,即选项B正确.答案:B5.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一定相遇两次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在2 s末和6 s末C.乙物体在前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2 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解析:由于题中没有说明甲、乙两物体的初始位置,所以无法判定甲、乙两物体的相遇情况,A、B错误;由v-t图知,乙物体在前2 s速度在增加,2 后速度在减小,并且两个过程中加速度大小恒定,故C正确;2 s~6 s时两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二者速度方向相同,故D错误.答案:C6.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象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解析:根据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可知:在0~10 s内两车的位移差逐渐增大即两车在远离,A错误;在10~20 s 内甲的位移增加得多,两车在靠近,到20 s末两车相遇,B错误;在5~15 s内由图线的对称关系知两图线在此时间段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相等,故两车位移相等,C正确;v-t图线的交点表示该时刻速度相等,D错误.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7.四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分别如下图所示,在2 s末能回到出发点的是()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图象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时间轴以上的“面积”表示正向位移,时间轴以下的“面积”表示负向位移,总位移为两位移的代数和,可知A、D正确,B、C错误.答案:AD8.(2016·宝鸡模拟)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 轴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A.甲、乙在t=0到t=1 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B.乙在t=0到t=7 s之间的位移为零C.甲在t=0到t=4 s之间做往复运动D.甲、乙在t=6 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解析:速度图象中纵坐标的正负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即物体的运动方向,故A错误;速度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由题图知在0~7 s内乙物体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总面积为零,故B 正确;在0~4 s内甲物体的速度始终为正,即这段时间内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C错误;速度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即斜率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由题图可知D 正确.答案:BD9.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解析:在位置—时间图象中,图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两图线的交点表示同一时刻处于同一位置即追及或相遇.由图可知,t1时刻前b处于a的后方,故t1时刻应是b追上a,A错误;t2时刻,b车图线斜率小于零,即b车沿负向运动,而a车图线斜率始终大于零,即a车一直沿正向运动,故B 正确;由t1~t2时间内b车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可知C正确;在b车图线的顶点处切线水平、斜率为零,即此时b车瞬时速率为零,可见D 错误.答案:BC三、非选择题10.(2015·福建卷)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1)摩托车在0~20 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2)摩托车在0~75 s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v-,.解析:(1)加速度a=v t-v0t,①由v-t图象并代入数据得a=1.5 m/s2. ②(2)设20 s时速度为v m,0~20 s的位移s1=0+v m2t1,③20~45 s的位移s2=v m t2,④45~75 s 的位移s 3=v m +02t 3, ⑤ 0~75 s 这段时间的总位移s =s 1+s 2+s 2, ⑥0~75 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s t 1+t 2+t 3. ⑦ 代入数据得=20 m /s .⑧答案:(1)1.5 m /s 2 (2)20 m /s11.(2017·银川模拟)现有一辆摩托车先由静止开始以2.5 m /s 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后以最大行驶速度25 m /s 匀速行驶,追赶前方以15 m /s 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的卡车.已知摩托车开始运动时与卡车的距离为200 m ,则:(1)追上卡车前二者相隔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摩托车经过多少时间才能追上卡车?解析:(1)由题意得摩托车匀加速运动最长时间t 1=v m a=10 s . 此过程的位移x 1=v 2m 2a=125 m <x 0=200 m . 所以摩托车到达最大速度之前没有追上卡车.当追上卡车前二者速度相等时相距最大,设从开始经过t 2时间速度相等,最大间距为x m ,则:v =at 2,解得t 2=v a=6 s .最大间距x m =(x 0+vt 2)-12at 22=245 m . (2)设从开始经过t 时间摩托车追上卡车,则有v 2m 2a+v m (t -t 1)=x 0+vt 解得t =32.5 s .答案:(1)245 m(2)32.5 s。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图像、追及和相遇问题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匀减速运动的物体
甲、乙两车相距 x0=40.5 m,同时沿平直公路做直线 运动, 甲车在前, 以初速度 v1=16.0 m/s, 加速度 a1=2.0 m/s2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后,以初速度 v2=4.0 m/s,加速 度 a2=1.0 m/s2 与甲同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甲、乙两车相遇前相距的最大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经历的时间.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过程
(单选)(2014· 高考福建卷) 如图, 滑块以初速度 v0 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 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 h、s、v、a 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 表示时间,则下列图象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 B )
4 6 6 2
3
2' 5 1
3
7 -3
1、静止 2、方向为正的匀速直线运动 2'、同上,但起点不同 斜率相同,则速度必相同(大 小、方向) 3、方向为负的匀速直线运动 4、方向为正的加速直线运动 5、方向为正的减速直线运动 6、折返直线运动 7、简谐振动 问题:对2、4、6位移、路程进 行比较?
3 4 5
[审题突破] (1)两车相遇前距离最大的条件是 v 甲______v 乙; (2)乙车追上甲车时,甲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
(2016· 山东省桓台二中高三月考)A、B 两列火车,在 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其速度 vA=10 m/s,B 车 在后,其速度 vB=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 车在距 A 车 x0=85 m 时才发现前方有 A 车,这时 B 车立即刹车,但 B 车要经过 180 m 才能停止,问:B 车刹车时 A 车仍按原速率 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会相撞,将在 B 车刹车后何时相 撞?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
高考物理复习: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不知道甲、乙初始位置关系,故无法判断两者间距离如何变化,选项B错误。
1 +2
乙在t1到t2时间内的位移小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故平均速度v< 2 ,
选项C正确。
归纳总结(1)无论x-t图像、v-t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所描述的运动都是直线
运动,图像的形状反映的是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而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内
容
索
引
01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02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知识点一
运动图像
1.直线运动的x-t图像
(1)图像的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线的斜率表示速度,速度一直向同一方向运动,选项A错误。速度先增加后
16
减小,选项B错误 m/s=0.8 m/s,
选项C正确。速度从0增大到最大又减小为0,瞬时速度有两次为0.8 m/s,选
项D错误。
3.汽车正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距离s处有
一辆自行车以4 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
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6 m/s2,若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则s大小为( A )
A.3 m
B.4 m
C.5 m
D.6 m
解析:设汽车关闭油门经过时间t与自行车速度相等,在该段时间内汽车和
1 +2
t
2
自行车位移分别为x1和x2,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2=v1-at, x1=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节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课件
[集训冲关] 1.(2017· 威海模拟)如图为a、b两物体同时开始 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图像为位置—时间图像,则两物体在 M时刻相遇 B.若图像为速度—时间图像,则两物体在M时刻相距最远 C.若图像为加速度—时间图像,则两物体在M时刻速度相同 D.若图像为作用在两物体上的合力—位移图像,则两物体 在M位移内动能增量相同
(6)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物体,速度相等时,两物体相距最远或 最近。 (√ )
(7)两物体同向运动恰好不相碰,则此时两物体速度相等。( √ )
突破点(一) 三类运动图像的比较
1.位移—时间(x t)图像 (1)位移—时间图像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 变化的规律,并非物体运动的轨迹。 (2)位移—时间图像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这是 因为位移—时间图像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t轴上方代 表正方向,t轴下方代表负方向。 (3)位移—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速 度,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v1+v2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2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在v
t图
像中,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代表位移的大小,根据图像 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由于时间相同,所以汽 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故A正确,C错误;由于乙车 v1+v2 做变减速运动,平均速度不等于 2 ,故B错误;因为 切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汽车甲和乙的加速度大 小都是逐渐减小,故D错误。 [答案] A
突破点(二) 图像问题的解题思路
用图像来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常用 的方法,是一种直观且形象的语言和工具。它运用数和形的 巧妙结合,恰当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运 用图像解题的能力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直线运动第3课时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课件
D
)
解析:甲车做匀减速运动,乙车做匀加速运动,两车速度相同时,距离最小, 若此时没有相遇,以后就不可能相撞.若两车相距为 d 时恰好相撞,此种
1 1 2 情况下甲车速度为 v0,则有 v0-a1t=a2t,v0t- a1t = a2t2+d,可解得 v0= 2 2
考点二 要点透析
追及与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问题的实质 讨论追及、相遇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位置关系及在相同时 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1)两个等量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以通过画草图 得到. (2)一个临界条件:即二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能否追上、追不上或 两者相距最远、最近的临界条件. 2.解答追及、相遇问题的常用方法 (1)物理分析法:抓住“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 真审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建立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 (2)数学极值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位移x与时 间t的函数关系,由此判断两物体追及或相遇情况. (3)图像法:将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在同一图像中画出,然后 利用图像分析求解相关问题.
故加速度大小为 5 m/s .
答案:(1)5 m/s2
2
(2)试判断B车能避免和A车相撞吗?试分析计算说明.
解析:(2)设经 t 时间 A,B 两车速度相等,则有 vB+aBt=vA 得 t=4 s B 车的位移 xB=vBt+
1 1 aBt2=30×4 m+ ·(-5)×42 m=80 m 2 2
答案:见解析
2018届高考物理(人教新课标)总复习课件:1-3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40PPT)
到 A 与车速度相等时,两车位移大小关系.
【解析】
B 车刹车至停下来过程中,
由 v2-v2 0=2ax v2 0 得 aB=- =-2.5 m/s2 2x 法一:物理分析法 假设不相撞,依题意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设经过时间 t 两车速度相等,对 B 车有: vA=vB+aBt vA-vB 解得 t= =8 s aB
【方法总结】
设相遇时间为 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 t
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 Δ>0,即有两个解,说明 可以相遇两次;若 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 Δ<0,说明追不 上或不能相碰.
3.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分析思路 (1)分析两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变化情况,确定两物体的位置关 系. (2)画运动过程示意图. (3)找出时间、速度、位移关系. (4)列方程求解或图象法求解. (5)解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 ◆特别提醒: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 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另外还要注意最后对解的讨论分析.
第 3节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一、x-t、v-t 图象 1.对 x-t 图象的理解 (1)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对 v-t 图象的理解 (1)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①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 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热点专题1+运动图象 追及与相遇问题
的变化规律,再结合相应的数学工具(即方程)求出相应的物理量.
跟踪训练 3
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
平面内,MN是通过椭圆中心O点的水平线.已知一小球从 M点出发,初速率为v0, 沿管道MPN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v1,所需时间为t1;若该小球仍由M点以初速率v0
出发,而沿管道MQN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v2,所需时间为t2.则(
解析:由于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由此知0~ta段的加速度小 于ta~tb段的加速度, A正确;由于图象均在 t轴上方,表明速度方向均向上,故 B项 错误;由于tb~tc段火箭仍然上升,故C、D项错误. 答案:A
三、追及与相遇问题 1.追及与相遇问题的概述 同一直线上 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两物体 当两个物体在_____________ 距离 会不断发生变化,两物体间距离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这时就会涉 之间的_________
二、速度—时间图象
1.图象的物理意义
速度随时间 变化的规律.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_______________ 2.图线斜率的意义 加速度的大小 . (1)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 加速度的方向 .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_____________ 3.两种特殊的v-t图象 平行 的直线.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_________ 倾斜 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_______
6.截距
t=0时刻的速度 (1)纵轴截距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 速度为零的时刻 (2)横轴截距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
即时突破
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
2018版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_专题一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共61张 精品
[答案] A
考向3 加速度—时间(a-t)图象 (1)加速度—时间图象描述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若 加速度不变,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在加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 示在这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典例3]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v-t图象中,可以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应的v-t图象大致如图所示的实线.根据图象的意义可知,实线
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飞机着陆时的速度v>
2x t
,故选
项C正确.
运用图象解答物理问题的三个步骤 (1)认真审题,根据题中所需求解的物理量,结合相应的 物理规律确定所需的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 (2)根据题意,找出两物理量的制约关系,结合具体的物 理过程和相应的物理规律作出函数图象. (3)由所作图象结合题意,运用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 和推理,从而找出相应的变化规律,再结合相应的数学工具 (即方程)求出相应的物理量.
专题一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对运动学图象的理解
考向1 位移—时间(x-t)图象 (1)位移—时间图象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 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并非物体运动的轨迹. (2)位移—时间图象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这 是因为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t轴上 方代表正方向,t轴下方代表负方向;如果物体做曲线运动, 则画不出位移—时间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考向1 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类型 匀加速 追匀速
匀速追 匀减速
匀加速 追匀减
速
图象
说明
①t=t0以前,后面物体与前 面物体间距离增大
②t=t0时,两物体相距最 远,为x0+Δx(x0为两物体初 始距离) ③t=t0以后,后面物体与前 面物体间距离减小
【高中物理】2018最新物理(新课标)高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课件: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第三节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1.直线运动的 x-t 图象
位移 随________ 时间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________
变化的规律. (2) 斜 率 的 意 义 : 图 线 上 某 点 切 线 的 斜 率 大 小 表 示 物 体
运动图象问题的应用 【知识提炼】 图象中的“轴”“线”“斜率”“点”“面积”“截距”六 要素
一般意义 图象描述哪 轴 两个物理量 之间的关系
x-t图象
v-t图象
a-t图象
纵轴—位移 纵轴—速度 纵轴—加速度
横轴—时间 横轴—时间
横轴—时间
一般意义
x-t图象
v-t图象
a-t图象
表示物理量y随 运动物体的 线 物理量x的变化 位移与时间 过程和规律 的关系
加速度 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________ 方向 . __________
(3)“面积”的意义
位移大小 .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___________ 正方向 ;若面 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________ 负方向 . 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________
1.判断正误 (1) 无 论 是 x - t 图 象还是 v - t 图 象 都只 能描述 直线 运 动.( ) )
(2)x-t 图象上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3)x - t 图 象 与 时 间 轴 围 成 的 面 积 表 示 物 体 运 动 的 路 程.( ) )
(4)两条 v-t 图象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点
纵、横坐标轴物理 表示两物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课件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 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感谢您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1.直线运动的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直线运动的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方向.1.判断正误(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2)x-t图象上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3)x-t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4)两条v-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提示:(1)√(2)√(3)×(4)×二、追及、相遇问题1.两类追及问题(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2.两类相遇问题(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追上时即相遇.(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2.一步行者以6.0 m/s的速度跑去追赶被红灯阻停的公共汽车,在跑到距公共汽车25 m 处时,绿灯亮了,公共汽车以1.0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则() A.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赶过程中人跑了36 mB .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人、车最近距离为7 mC .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上车前人共跑了43 mD .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且车开动后,人车距离越来越远 提示:B运动图象问题的应用 【知识提炼】图象中的“轴”“线”“斜率”“点”“面积”“截距”六要素(多选)(2016·高考全国卷乙)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 =3 s 时并排行驶,则( )A .在t =1 s 时,甲车在乙车后B .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 s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审题指导] 由图象中的斜率、面积分别可得甲、乙两车运动时的加速度、位移等运动信息,再根据3 s 时并排寻找两车间的相对运动情况,从而解决问题.[解析] 根据题述,两车在t =3 s 时并排行驶,由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t =1 s 时,甲车和乙车并排行驶,选项A 、C 错误.由图象可知,在t =1 s 时甲车速度为10 m/s ,乙车速度为15 m/s ,0~1 s 时间内,甲车行驶位移为x 1=5 m ,乙车行驶位移为x 2=12.5 m ,所以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 ,选项B 正确.从t =1 s 到t =3 s ,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x =12×(10+30)×2 m =40 m ,选项D 正确.[答案] BD【跟进题组】考向1 图象信息的读取1.(多选)如图甲所示,小滑块P (可视为质点)以不同的初速度v 0从长度为4 m 的固定斜面Q 的顶端沿斜面下滑时,得到小滑块下滑的最大距离x 与初速度的平方v 20的关系图象(即x -v 20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小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 2B .小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C .若v 0=5.0 m/s ,则滑块滑到斜面底端的时间长为1 sD .若v 0=5.0 m/s ,则滑块滑到斜面底端的时间长为4 s解析:选BC.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 2-v 20=2ax ,其中v =0,整理得x =-v 202a ,因为x -v 20图象的斜率k =14 m -1·s 2,可得a =-2 m/s 2,所以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选项A 错误、B 正确;由位移公式得x =v 0t +12at 2,代入数据解得t =1 s 或t=4 s(舍去),选项C 正确、D 错误.考向2 运动图象的转换2.(多选)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 )解析:选BC.由A、B选项中的v-t图象可知,0~3 s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在3~5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2 m/s2,故A错误,B正确;由C、D选项中的x -t图象可知,0~3 s内,质点静止不动,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3~5 s内,质点做匀速运动,速度v=2 m/s,加速度a=0,故C正确,D错误.运用图象解决问题时构图选择的原则(1)物理量涵盖原则:所选择的坐标系要使图象尽可能全面地涵盖所研究问题的物理量,以全面反映物理过程的本质特点.一般来说,v-t图象提供的信息最多,涵盖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时间、位移、加速度等.(2)线性函数优先的原则:线性函数能直观地反映物理现象的性质,有利于动态分析和判断.(3)化曲为直的原则:曲线的可读性相对较差,当所作图线为曲线时,应尝试将两个坐标中的一个进行适当变形,化曲线为直线,提高图线的可读性.追及、相遇问题【知识提炼】1.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 A=v B时,x A+x0<x B,则能追上;若v A=v B时,x A+x0=x B,则恰好不相撞;若v A =v B 时,x A +x 0>x B ,则不能追上.(2)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t ,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3.注意三类追及、相遇情况(1)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运动中被追上还是停止运动后被追上. (2)若追赶者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在加速过程中追上还是匀速过程中追上.(3)判断是否追尾,是比较后面减速运动的物体与前面物体速度相等时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比较减速到0时的位置关系.【典题例析】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 和B 相距x ,A 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 0、加速度大小为2a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 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 车的初速度v 0满足什么条件.[审题指导] 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A 车追上B 车时其速度与B 车相等. [解析] 法一:临界条件法设两车运动速度相等时,所用时间为t , 由v 0-(2a )t =at 得,t =v 03a ①A 车位移:x A =v 0t -12(2a )t 2B 车位移:x B =12at 2两车不相撞的条件:x B +x ≥x A 即:12at 2+x ≥v 0t -at 2②联立①②得:v 0≤6ax . 法二:二次函数极值法 设两车运动了时间t ,则 x A =v 0t -at 2x B =12at 2两车不相撞需要满足Δx =x B +x -x A =32at 2-v 0t +x ≥0则Δx min =4×⎝⎛⎭⎫32a x -v 204×⎝⎛⎭⎫32a ≥0解得v 0≤6ax . 法三:图象法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解,先作A 、B 两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其图象如图所示,设经过t 时间两车刚好不相撞,则对A 车有v t =v 0-2at ,对B 车有v t =at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t =v 03a经时间t 两车发生的位移之差,即为原来两车间的距离x ,它可用图中的阴影面积来表示,由图象可知x =12v 0t =12v 0·v 03a =v 206a ,所以要使两车不相撞,A 车的初速度v 0应满足的条件是v 0≤6ax .法四:相对运动法巧选参考系求解.以B 车为参考系,A 车的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2a -a =-3a .A 车追上B 车且刚好不相撞的条件是:v =0,这一过程A 车相对于B 车的位移为x ,由运动学公式v 2-v 20=2ax 得:02-v 20=2·(-3a )·x 所以v 0=6ax .故要使两车不相撞,A 车的初速度v 0应满足的条件是v 0≤6ax . [答案] v 0≤6ax图象法在追及、相遇问题中的应用总结(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跟进题组】考向1 追及、相遇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1.足球比赛中,经常使用“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即攻方队员带球沿边线前进,到底线附近进行传中.如图,某足球场长90 m 、宽60 m ,攻方前锋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在地面上的运动可视为初速度为12 m/s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1)足球从开始减速到停下来的位移为多大?(2)若足球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同时,该前锋队员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该队员的启动过程可视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他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8 m/s ,则该前锋队员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足球?解析:(1)设足球初速度大小为v 0,加速度大小为a 1,足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 1,位移为x 1,则有v 0=a 1t 1,x 1=v 02t 1,代入数据可得t 1=6 s ,x 1=36 m.(2)设前锋队员的加速度大小为a 2,最大速度为v m ,前锋队员加速到最大速度所用时间为t 2、位移为x 2,则有v m =a 2t 2,x 2=v m2t 2,代入数据可解得t 2=4 s ,x 2=16 m .前锋队员加速到最大速度时,足球的位移x ′1=v 0t 2-12a 1t 22=32 m ,故此时队员没有追上足球.之后前锋队员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足球停止运动时,设前锋队员匀速运动的位移为x 3,则有x 3=v m (t 1-t 2),解得x 3=16 m .由于x 1>x 2+x 3,故当足球停止运动时,前锋队员仍没有追上足球,设前锋队员又运动了t 3时间才追上足球,如图,则有x 1-(x 2+x 3)=v m t 3,代入数据解得t 3=0.5 s .故前锋队员追上足球所用的总时间t =t 1+t 3=6.5 s.答案:见解析考向2 追及、相遇中的“抛体模型”2.以v 0=20 m/s 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2 s 后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球.g 取10 m/s 2,则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 )A .10 mB .15 mC .20 mD .不会相碰解析:选B.法一:设第二个小球抛出后经t 时间与第一个小球相遇,根据位移相等有 v 0(t +2 s)-12g (t +2 s)2=v 0t -12gt 2解得t =1 s代入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解得h =15 m.法二:因为第二个小球抛出时,第一个小球恰开始自由下落(到达最高点),根据速度对称,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经过同一位置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有-[v 0-g (t +2 s)]=v 0-gt ,解得t =1 s ,代入位移公式,解得h =15 m.挖掘临界状态是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关键两物体要相撞但还没相撞的状态是追及、相遇问题的临界状态.速度相等是两物体间距离最大或最小、相撞或不相撞的临界条件.相遇的物体必然存在两个关系:一是相遇位置与各物体的初始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位移关系,二是相遇物体的运动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要使物体相遇就必须同时满足相应的位移关系和运动时间关系.1.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v 0经过某一路标,此后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加速后减速,丙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的速度仍为v 0,则( )A .甲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B .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C .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D .无法判断谁先经过下一个路标解析:选B.由题意画出v -t 图象如图所示,由于甲、乙、丙在此过程中位移相同,故由图可得乙车所用时间最短.2.(高考全国卷Ⅱ)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解析:选A.根据v -t 图象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可以看出汽车甲的位移x 甲大于汽车乙的位移x 乙,选项C 错误;根据v =xt得,汽车甲的平均速度v 甲大于汽车乙的平均速度v乙,选项A 正确;汽车乙的位移x 乙小于初速度为v 2、末速度为v 1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 ,即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2,选项B 错误;由于v -t 图象的斜率大小反映了加速度的大小,所以汽车甲、乙的加速度大小都逐渐减小,选项D 错误.3.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v -t 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在0~T2时间内a =a 0>0,若v 0≥0,物体做匀加速运动;若v 0<0,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故B 、C 皆错误.由于在T ~2T 时间内a =-a 0,故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且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与0~T2时间内相同,故A 错误、D 正确.4.甲、乙两车相距x 0=40.5 m ,同时沿平直公路做直线运动,甲车在前,以初速度v 1=16.0 m/s ,加速度a 1=2.0 m/s 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后,以初速度v 2=4.0 m/s ,加速度a 2=1.0 m/s 2与甲同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甲、乙两车相遇前相距的最大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经历的时间.解析:(1)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设时间为t 1时,两车的速度相等,则:v 1-a 1t 1=v 2+a 2t 1即16.0-2t 1=4.0+t 1,解得:t 1=4.0 s 对甲车:x 1=v 1t 1-12a 1t 21=48.0 m对乙车:x 2=v 2t 1+12a 2t 21=24.0 m故甲、乙两车相遇前相距的最大距离为: x max =x 0+x 1-x 2=64.5 m. (2)甲车运动的时间t 2=v 1a 1=8.0 s在甲车运动时间内,甲车位移:x′1=v12t2=64.0 m乙车位移:x′2=v2t2+12a2t22=64.0 m故甲车停止时,甲、乙两车仍相距x0=40.5 m,甲车停止时,乙车的速度:v′2=v2+a2t2=12.0 m/s,故x0=v′2t3+12a2t23即40.5=12.0t3+12t23,解得:t3=3.0 s乙车追上甲车的时间:t=t2+t3=11.0 s.答案:(1)64.5 m(2)11.0 s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8~22 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24 mB.18 s时质点速度反向C.整个过程中,E点处质点离出发点最远D.整个过程中,CE段的加速度最大解析:选D.在18~20 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12 m,在20~22 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12 m,则在18~22 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0,A错误.由题图看出,在0~20 s时间内,速度均为正值,质点沿正方向运动,在20~22 s时间内速度为负值,质点沿负方向运动,所以整个过程中,D点对应时刻离出发点最远,B、C错误.由题图看出,CE段图线斜率的绝对值最大,则CE段对应过程的加速度最大,D正确.2.(2015·高考广东卷)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 .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 .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解析:选B.在0.2~0.5小时内,位移-时间图象是倾斜的直线,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0.2~0.5小时内,甲、乙两人的加速度都为零,选项A 错误;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绝对值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斜率绝对值越大,速度越大,故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选项B 正确;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选项C 错误;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0.8小时内甲、乙往返运动过程中,甲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运动的路程,选项D 错误.3.(2017·河北正定调研)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7名跳水运动员参加了科索沃年度高空跳水比赛.自某运动员离开跳台开始计时,在t 2时刻运动员以速度v 2落水,选向下为正方向,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该运动员在0~t 2时间内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加速度的方向不变B .该运动员在t 2~t 3时间内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处于失重状态C .在0~t 2时间内,平均速度v -1=v 1+v 22D .在t 2~t 3时间内,平均速度v -2=0+v 22解析:选C.由题中图象可知,在0~t 2时间内运动员的加速度一直不变,A 项错误.在t 2~t 3时间内图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逐渐减小,则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运动员减速下落处于超重状态,B 项错误.在0~t 2时间内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平均速度v -1=v 1+v 22,C 项正确.在t 2~t 3时间内,由图线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此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2<0+v 22,D 项错误. 4.(2017·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联考)如图甲、乙所示为某物体在0~t 时间内运动的x -t 图象和v -t 图象,由图可知,在0~t 时间内( )A .物体做的是曲线运动B .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运动C .甲图中t 2时刻,图线的斜率为v 02D .x 1-x 0>v 0t 2解析:选C.运动图象(包括位移图象、速度图象、加速度图象)都是用来描述直线运动的,无论运动图象是直线还是曲线,物体都是做直线运动,都不能说物体做的是曲线运动,选项A 错误.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选项B 错误.根据乙图可知,在t 2时刻,物体速度为v 02.而位移图象斜率表示速度,由此可知,甲图中在t 2时刻,图线的斜率为v 02,选项C 正确.根据甲图,物体是从坐标x 0位置出发沿x 轴运动,t 时刻运动到坐标为x 1位置,位移为x =x 1-x 0.根据乙图,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位移x =v 0t 2,即x 1-x 0=v 0t 2,选项D 错误. 5.(2017·济南调研)某同学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x ,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 ,实际上,飞机的速度越大,所受的阻力越大,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应是( )A .v =x tB .v =2x tC .v >2x tD .x t <v <2x t解析:选C.由题意知,当飞机的速度减小时,所受的阻力减小,因而它的加速度会逐渐变小,画出相应的v -t 图象大致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的意义可知,实线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为x ,虚线(匀减速运动)下方的“面积”表示的位移为:v 2t .应有:v 2t >x ,所以v >2x t,所以选项C 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6.在同一地点,甲、乙两物体同时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对0~6 s 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2 s 末和6 s 末B .4~6 s 甲在乙后面C .两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2 s 末D .乙物体先向前运动2 s ,随后向后运动解析:选AB.在v -t 图象中图线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大小与物体发生的位移大小相等,由题图可知当t =2 s 和t =6 s 时,两图线与横坐标围成面积相等,说明两物体发生的位移相等,由于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因此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是2 s 末和6 s 末,故A 正确;开始运动时,乙的初速度为零,甲在前面,在t =2 s 时,两物体相遇,此时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此后乙在前面,甲匀速运动开始追乙,乙做匀减速运动,当t =6 s 时,甲、乙再次相遇,因此在2~6 s 内,甲在乙后面,故B 正确;由题图可知,两物体相距最远时刻出现在甲追乙阶段,即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甲、乙相距最远,此时t =4 s ,故C 错误;整个过程中乙物体一直向前运动,先加速后减速,故D 错误.7.某同学在学习了运动学知识后,绘出了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x 、速度v 、加速度a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t =0时刻,初速度为零,则下列图象中表示该物体在6 s 内位移一定不为零的是( )解析:选BCD.题图A ,根据图象可知,物体6 s 内的位移x =0-0=0;题图B ,速度-时间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物体6 s 内位移为正;题图C ,物体0~1 s 内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2 s 内加速度方向改变,大小不变,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s 末速度为零,在一个周期内速度的方向不变,则物体6 s 内位移不为零;题图D ,物体在0~1 s 内,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2 s 内加速度方向改变,大小不变,向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 s 末速度为零,2~3 s 内向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3~4 s 内向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4 s 末位移为零,6 s 末位移等于2 s 末位移,不为零,故选项B 、C 、D 符合题意.8.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 =0时刻开始,物体的x t-t 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5 m/s 和-1 s ,由此可知( )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 m/sD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 m/s解析:选AC.图线的斜率为0.5 m/s 2、纵截距为0.5 m/s.由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两边除以对应运动时间t 为x t =v 0+12at ,可得纵截距的物理意义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斜率的物理意义为物体加速度的一半⎝⎛⎭⎫12a .所以物体做初速度为v 0=0.5 m/s ,加速度大小为a =1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三、非选择题9.(2017·临川模拟)甲、乙两辆车在同一直轨道上向右匀速行驶,甲车的速度为v 1=16 m/s ,乙车的速度为v 2=12 m/s ,乙车在甲车的前面.当两车相距L =6 m 时,两车同时开始刹车,从此时开始计时,甲车以a 1=2 m/s 2的加速度刹车,6 s 后立即改做匀速运动,乙车刹车的加速度为a 2=1 m/s 2.求:(1)从两车刹车开始计时,甲车第一次追上乙车的时间;(2)两车相遇的次数;(3)两车速度相等的时间.解析:(1)在甲减速时,设经时间t 相遇,甲和乙的加速度分别为a 1、a 2,位移分别为x 1、x 2,则有:x 1=v 1t -12a 1t 2,x 2=v 2t -12a 2t 2,x 1=x 2+L 联立解得:t 1=2 s ,t 2=6 s即在甲车减速时,相遇两次,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t 1=2 s.(2)当t 2=6 s 时,甲车的速度为v ′1=v 1-a 1t 2=4 m/s ,乙车的速度为v ′2=v 2-a 2t 2=6 m/s ,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但乙车做减速运动,设再经Δt 甲追上乙,有:v ′1Δt =v ′2Δt -12a 2Δt 2 解得:Δt =4 s此时乙仍在做减速运动,此解成立.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两车共相遇3次.(3)第一次速度相等的时间为t 3,v 1-a 1t 3=v 2-a 2t 3,解得:t 3=4 s甲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4 m/s ,第二次速度相等的时间为t 4,有:v ′1=v 2-a 2t 4,解得:t 4=8 s.答案:见解析10.(2017·湖北八校联考)春节放假期间,全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小轿车可以不停车通过收费站,但要求小轿车通过收费站窗口前x 0=9 m 区间的速度不超过v 0=6 m/s.现有甲、乙两小轿车在收费站前平直公路上分别以v 甲=20 m/s 和v 乙=34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甲车司机发现正前方收费站,开始以大小为a 甲=2 m/s 2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1)甲车司机需在离收费站窗口至少多远处开始刹车才不违章.(2)若甲车司机经刹车到达离收费站窗口前9 m 处的速度恰好为6 m/s ,乙车司机在发现甲车刹车时经t 0=0.5 s 的反应时间后开始以大小为a 乙=4 m/s 2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为避免两车相撞,且乙车在收费站窗口前9 m 区不超速,则在甲车司机开始刹车时,甲、乙两车至少相距多远?解析:(1)对甲车,速度由20 m/s 减至6 m/s 过程中的位移x 1=v 2甲-v 202a 甲=91 m x 2=x 0+x 1=100 m即:甲车司机需在离收费站窗口至少100 m 处开始刹车.(2)设甲刹车后经时间t ,甲、乙两车速度相同,由运动学公式得:v 乙-a 乙(t -t 0)=v 甲-a 甲t ,解得t =8 s相同速度v =v 甲-a 甲t =4 m/s <6 m/s ,即v =6 m/s 的共同速度为不相撞的临界条件 乙车从34 m/s 减速至6 m/s 的过程中的位移为x 3=v 乙t 0+v 2乙-v 202a 乙=157 m 所以要满足条件甲、乙的距离至少为x =x 3-x 1=66 m.答案:(1)100 m (2)66 m四、选做题11.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分别从A 、C 两地由静止出发做加速运动,B 为AC 中点.两物体在AB 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 1,在BC 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 2,且a 1<a 2.若甲由A 到C 所用时间为t 甲,乙由C 到A 所用时间为t 乙,则t 甲与t 乙的大小关系为( )A .t 甲=t 乙B .t 甲>t 乙C .t 甲<t 乙D .无法确定解析:选B.设甲在中点B 的速度为v ,在点C 的速度为v t ,AB =BC =x ,则v 2-0=2a 1x ,v 2t -v 2=2a 2x ,解得v 2t =2a 1x +2a 2x .同理可知,对乙亦有v 2t =2a 1x +2a 2x ,故甲、乙末速度大小应相等.作出两个物体的v -t 图象,由于两物体在AB 段、BC 段加速度大小相等,两段图线分别平行,两段位移又分别相等,由图看出,t 甲>t 乙,选项B 正确.12.(2017·山西重点中学联考)一质点自坐标原点由静止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加速度a 加速,经过t 0时间速度变为v 0,接着以-a 的加速度运动,当速度变为-v 02时,加速度又变为a ,直至速度变为v 04时,加速度再变为-a ,直至速度变为-v 08……,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一直沿x 轴正方向运动B .质点运动过程中离原点的最大距离为v 0t 0C .质点最终静止时离开原点的距离一定大于v 0t 0D .质点将在x 轴上一直运动,永远不会停止解析:选B.速度是矢量,图中物体的速度一段时间为正值,一段时间为负值,故物体时而沿x 轴正方向运动,时而沿x 轴负方向运动,故A 错误;由图象,2t 0时刻位移最大,故质点运动过程中离原点的最大距离为v 0t 0,故B 正确;由图象可知,质点每次返回的位移均小于前一运动周期的位移.故最终静止时离开原点的距离一定小于第一个运动周期的位移v 0t 0,故C 、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