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验安全手册
实验活动手册(化学全)_实验须知
实验仪器与器材一●各组实验前须详读实验步骤及实验安全须知。
●按照实验时间表上所列班级实验,检查每组器材包括公用桌上之器材、药品,并注意是否完整。
●实验室内不准谈笑喧哗、奔跑。
●实验室中有毒药品甚多,不可在实验室中饮食。
●实验桌上不要放置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只做教师指定或允许之实验,不得操作未经许可之实验。
●经常保持仪器与桌面之整洁,尽量避免实验药品之泼溅,若发生时须随时加以清理。
●在实验室应随时戴上有护罩的眼镜,并穿着实验衣。
●实验完毕,各组将器材洗净、整理,并放回指定的地方。
●离开实验室前,须检查水电、瓦斯与门窗,确实关妥。
本守则仅供参考,各校实验室可依实际需要自行订定。
二●非排定实验时间在实验室工作,须经指导老师同意。
●实验室中应穿实验衣,戴安全眼镜,并戴手套操作。
进行危险实验时,需经教师指导,戴面罩保护脸部。
●如被玻璃割伤,用纱布包扎或手指按压,迅速止血,急速就医。
●火灼或烫伤,应用冷水冲洗伤口,急速就医。
勿涂油膏,以免污物黏着。
●腐蚀性或高温化学药品进入眼睛,迅速用洗眼器以清水冲洗眼睛至少十五分钟,然后急速就医。
●腐蚀性药品溅洒皮肤,迅速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然后至学校保健室处理。
●发生小火灾时,应立即关闭瓦斯,并速用备砂或灭火器救熄。
不能控制时,鸣警报器,迅速依序离开,使负责救援人员进入。
●可燃性溶剂切不可用火直接加热。
密闭的装置切不可加热。
●一切装置必须稳固,不可勉强支持。
●玻璃管上套橡皮管时,先用甘油或水溼润玻璃管。
●将玻璃管或温度计插入有孔橡皮塞时,先用甘油或水润溼,然后用布包着玻璃管或温度计,接近橡皮塞孔,左手将塞缓慢旋转推上。
●试管加热时,管内液体不可超过半管。
加热时管口不可向人。
●不可用口舌尝试药物。
拟知有无味道时,用手微搧,使气流通过,轻嗅,不可对管口猛吸。
●产生有臭味或有毒气体之反应,务必在通风橱中作用。
●勿用手捡取碎玻璃或未知固体药物,须用扫帚扫去。
●药品取用前,必须认清标签无误,取用后盖妥置于原处。
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模版(四篇)
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模版为了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和实验人员的健康,以及预防实验室发生事故,以下是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守则。
请所有实验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认真阅读并遵守这些规定。
一、实验室进出和管理1. 实验室必须按照规定的出入口进出。
未经允许,不得从其他出口进入或离开实验室。
2. 进入实验室时必须佩戴实验室服和防护鞋。
离开实验室时,请换回普通服装和鞋类。
3. 实验室内不得穿戴任何饰物,如项链、戒指、手表等。
应将长发盘起,避免长发接触化学试剂或火焰。
4. 具有感染性或危险化学品的实验,需经专业人员或实验室负责人审核批准,并在实验室门口贴上相应的警示标志。
5. 实验室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其他不符合实验要求的物品。
二、实验室设备和器材的使用和维护1. 使用实验室设备和器材前,必须经过专业人员的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操作证书。
2. 使用实验室设备和器材时,必须正确、安全地操作,严禁擅自改变设备和器材的结构或参数。
3. 实验室设备和器材的维护和保养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使用人员不得随意拆卸、维修或调整设备和器材。
4. 使用完毕的设备和器材应当及时清洁,并归还到指定位置,以备下次使用。
三、化学试剂和实验操作的安全1. 所有化学试剂必须标注清楚名称、浓度、危险性等信息,且储存在专门的试剂架或柜中。
2. 在操作化学试剂时,必须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实验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3. 操作化学试剂时应注意保持实验台面干燥和整洁,及时清理洒落的试剂。
4. 操作化学试剂时应当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不得随意操作、灌注或倾倒试剂。
5. 操作强酸、强碱或有毒气体时,必须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中进行。
6. 禁止在实验台上吃东西或将试剂瓶与食品放在一起。
7. 使用火焰时,必须注意防火安全,离开实验室或结束操作时必须将火焰熄灭。
四、实验废物的处理和环境保护1. 实验废物包括废液、废固体和废气等,必须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分类和妥善处理。
实验室安全教育手册
1.3实验室防火防爆安全
1.3.1实验室防火安全须知
①实验室内必须存放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必须放置在便于取用的明显位置,指定专人管理,全体人员要爱护消防器材,并且按要求定期检查更换。
•特别保存物品:金属钠、钾等碱金属(贮于煤油中)、黄磷(贮于水中),此两种药物,易混淆,要隔离储存。
◎必须隔离的几类化学品
•氧化剂与还原剂及有机物等不能混放。
•强酸尤其是硫酸,切忌与强氧化剂的盐类(如高锰酸钾、氯酸钾等)混放;遇酸产生有害气体的盐类(如氰化钠、硫化钠、亚硝酸钠、氯化钠、亚硫酸钠等),不能与酸混放。
•没有掌握电器安全操作的人员不得擅自变动电器设施或随意拆修电气设备;
•启动或关闭电器设备时,必须将开关扣严或拉妥;
•实验时,应先接好线路,再插电源,实验结束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
•不要在一个电源插座上通过转接头连接过多的电器;
•仪器设备开机前要先通过阅读熟悉该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
•在用电炉、高压灭菌锅等用电设备过程中,使用人员不得离开;
1.2
实验室安全个人须知
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参加实验时,不能穿拖鞋、短裤。女士不能穿裙子,并应把长发束好。操作感染性、有毒物质或炙热物品时,必须戴上保护手套。
不准在实验室、库房、资料室内抽烟。
实验室内不允许用电炉烧水、做饭等,生活用品不能带入实验室。严格执行电气安装维修规程,严禁私拉线。
◎绝缘:用绝缘层把带电导体隔离,使人体不可能直接接触导体,以达到安全目的。
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
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化学实验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如果不正确地操作或者疏忽大意,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
因此,为了保障实验室的安全,我们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安全守则。
下面是一份关于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的建议,以便提供给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参考。
一、实验室准入与出入安全:1.只有被授权的人员才允许进入实验室,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
2.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戴好实验室所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安全鞋、手套、护目镜等。
3.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确保身体无伤患。
4.在离开实验室时,要确保实验台面的清洁、器材的归位以及实验废弃物的妥善处理。
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1.在操作任何仪器之前,要了解它的用途、工作原理以及安全操作程序,并且按照操作手册上的指示进行操作。
2.使用仪器时要细心谨慎,避免不必要的碰撞和损坏。
3.在仪器开始工作之前,要检查其工作状态,确保其运行正常。
4.使用危险化学品时,要先了解其性质、危险特性和操作注意事项,并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
5.在操作涉及高温、高压或者易爆炸的仪器时,要特别小心,严格按照操作手册上的规定进行操作,并佩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三、化学品的安全储存和使用:1.化学品要放置在专门的存放区域,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储存。
2.储存化学品时要保持储存区域的干燥、通风,并且远离火源或者易燃物。
3.储存容器必须密封严实,标有清晰的标识,包括化学名、危险性、储存日期等。
4.使用化学品时要穿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操作。
5.禁止将不同性质的化学品混合使用,特别是易发生反应的物质。
四、应急处理与事故预防:1.在进行实验之前,要仔细审查实验的操作步骤,并做好充分的安全准备。
2.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在发生火灾、泄漏或者其他紧急情况时,要立即采取正确的措施,如切断电源、关闭气阀、用灭火器灭火等,同时报告相关人员。
实验室安全手册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 o m m e r c i a l u s e罿实验室安全手册芆一、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规定、每位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该牢记的安全规定袁1薀(1)熟悉所使用的化学物质的特性和潜在危害。
莈(2)检查设备的性能,充分考虑到使用设备的局限性。
肆(3)工作中碰到疑问及时请教导师或其他专家,不得盲目操作。
羂(4)不得在实验室储藏食品、饮食、抽烟。
不得将家属、小孩及亲友带进化学实验室。
虿(5)接触危险品时必须穿工作服,戴防护镜,穿不露脚趾的滿口鞋,长发必须束起螇(6)熟悉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离路线和紧急疏散方法,清楚灭火器材、紧急淋浴地点的位置。
铭记急救电话。
螆(7)保持实验室门和走道畅通,最小化存放实验室的试剂数量,未经允许严禁储存剧毒药品。
羄(8)实验必须在合适的通风柜内进行,密封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进行。
羁(9)离开实验室前须洗手,不可穿着实验室服装和戴手套进入清洁场所,如餐厅和图书馆等。
芇(10)试剂溢出应立即清除。
如溢出物有剧毒气体挥发,当时无法处理,必须及时疏散人员并封闭现场,立即报告导师和安全部门。
薇(11)保持实验室干净整洁、无堆积,每天至少清理一次实验台面,通常在下班前或完成某个特定实验后进行。
螁(12)做实验期间严禁脱岗。
晚上、节假日做某些危险实验的室内应有二人以上,方可实验。
聿(13)及时按规定处理废弃化学品(包括化学废弃物、过期化合物、生物废弃物),送往指定地点蚆(14)实验室及禁烟区内禁止吸烟。
严禁违章使用明火芇2、化学品的储藏、保管规定袂(1)所有化学药品的容器都要贴上清晰永久标签,以标明内容及其潜在危险。
蒂(2)所有化学药品都应具备物品安全数据清单(MSDS)。
莀(3)对于在储藏过程中不稳定或形成过氧化物的化学药品加注特别标记。
螃(4)化学药品应该储藏在合适的高度,通风橱内不得储存化学药品。
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三篇)
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装置大部分是容易破碎的玻璃器皿,许多药品都是可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危险品,实验过程中常常需要用明火加热。
因此,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事故。
所以,师生都必须牢固树立安全、规范操作的思想,遵循安全守则,严肃认真地完成实验。
1、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内容,熟悉每个实验步骤中的安全操作规定和注意事项。
2、酒精灯用完后应用灯帽熄灭,切忌用嘴吹灭。
点燃的火柴用后应立即熄灭,放进污物瓶里,不得乱扔。
3、使用氢气时,要严禁烟火。
点燃氢气前必须检查氢气的纯度。
使用易燃、易爆、试剂一定要远离火源。
4、要注意安全用电,不要用湿手、湿物接触电源,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切断电源。
5、加热或倾倒液体时,切勿俯视容器,以防液滴飞溅造成伤害。
给试管加热时,切勿将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以免药品喷出伤人。
6、嗅闻气体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慢慢地用手把挥发出来的气体少量地扇向自己。
不要俯向容器直接去嗅。
7、凡做有毒和有恶臭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8、取用药品要选用药匙等专用器具,不能用手直接拿取,防止药品接触皮肤造成伤害。
9、未经许可,绝不允许将几种试剂或药品随意研磨或混合,以免发生爆炸、灼伤等意外事故10、稀释浓酸(特别是浓硫酸),应把酸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注入酸内,以免溅出或爆炸。
11、使用玻璃仪器时,要按操作规程,轻拿轻放,以免破损,造成伤害。
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使用玻璃仪器前,先要检查有无破损,有破损的就不能使用。
组装和拆卸实验装置时要防止仪器折断,不要使仪器勉强弯曲,应使之呈自然状态。
玻璃仪器放在高处时,一定要用铁夹夹紧,保证安全。
(2)、玻璃仪器与胶管或胶塞连接时,最好用布包住玻璃仪器,一般左手拿被插入的仪器,右手拿插入的仪器,慢慢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插入(一定要朝一个方向旋转,勿使玻璃管口对着掌心)。
插入前要先蘸些水或甘油。
12、使用打孔器或用小刀切割胶塞、胶管等材料时,要谨慎操作,以防割伤。
化学实验室安全手册.pdf
(三) 生物实验器材与耗材:塑料制品应用特制的耐高压超薄塑料容 器收集,定期灭菌后进行回收处理;废弃的锐器(针头,小刀、金属和 玻璃等)应使用专用容器分类收集,统一回收处理。
(四) 其它生物废液,能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的,经处理确保无危害后
可按生活垃圾处理;若不能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的,则用专用塑料袋分类
收集,贴上有害生物废弃物标志,放置专用冰室或冰箱冷冻保存,并
(三) 剧毒化学品管理要实行严格的 安全管理制度;剧毒废液和废弃 物要明确标示,并严格按相关规定收集和存放。
(四) 一般化学品应在原瓶内存放,保持原有标签,必要时注明是废 弃化学品。
(五) 一般化学废液通常分为一般有机物废液和无机物废液,各实验 室应预先了解废液来源,分别收集和存放,并张贴标签明确标注。不清 楚废液来源和性质时禁止混放;废液桶上应张贴标签明确标识。
a. 将房门关闭,尽快到容易获救的地方; b. 坐在窗口旁呼吸新鲜空气; c. 向窗外设法求救,但不可试图从窗门跳下求生。 8、实 验室其他方面的安全
9、紧 急应变程序
附录:
河南师范大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试行)
生物危险废弃物:
(一) 未经有害生物、化学毒品及放射性污染的实验动物尸体、肢体 和组织须用专用塑料密封袋密封,再放置专用冰室或冰箱冷冻保存,并 做好相应记录。
(二) 经有害生物、化学毒 品及放射性污染的实验动物尸体、肢体和 组织须先进行消毒灭菌后,再用专用塑料密封袋密封,并做好相应记录。
第六条 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应按照不同类别分类收集与存放。
化学危险废弃物:
(一) 化学废液按化学品性质和化学品的危险程度分类进行收集,使 用专用废 液桶 盛装,不同类别或 会发生 异常 反应的危险废 弃物 不能混 放,化学废液收集时,必须进行相容性测试;废液桶上须贴标签,并做 好相应记录。
化学实验室安全手册
化学实验室安全手册--献给从事化学的人作者: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化学实验安全通则实验室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问责制度。
所有程度的事故和伤情都应向实验室的管理者和导师汇报。
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了解实验室内可能发生的危险,并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熟悉安全出口、电闸、水开关、紧急装置(灭火器、防火毯等)的位置,紧急装置用法,紧急事件的应对方法,以及化学试剂的存储、运输和废弃流程。
尽量不要在实验室内单独工作。
如果必须要在实验室单独工作,或必须在深夜工作,一定要通知其他人,并让他们定期查看的工作状态。
1.1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通则使用化学试剂前要仔细阅读标签,以及厂家或供应商提供的材料安全数据单(MSDS)。
在所有的化学试剂容器上标注名称及危险信息。
使用危险化学试剂时,不要超过实验设计量。
使用化学药品前,要确保有合适的防护,并经过专业的训练。
确保足够的通风。
使用易挥发或有毒物质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完成。
规范地、有目的地使用危险化学试剂及一切实验设备。
加入危险化学试剂前,必须检查设备或容器有无破损。
不能使用已损坏的设备。
在使用用于个人防护的装备和仪器前,要检查其完整性及功能性。
故障的实验设备须标记“暂停使用”,以防其他人在维修完成前误用。
1.2个人防护通则实验室内避免直接接触任何化学品。
确保手部、面部及便服(包括鞋子)不要沾上化学试剂。
切勿闻、吸入或品尝危险化学试剂。
做完实验后要用香皂和水仔细洗手。
禁止在使用危险化学试剂的实验室内吸烟、饮水、进食和化妆。
切勿用嘴吸移液管,应使用洗耳球或其他相关设备。
离开实验室前,将受污染的实验服和手套处理掉。
1.3化学实验室的日常维护与清理化学实验室要进行日常的维护与清理。
保持地板的清洁和干燥。
所有过道、走廊和楼梯上都不得有洒落的化学试剂。
楼梯和走廊不得用于存放物品。
确保所有的工作区域(尤其是工作台上)整洁有序。
通往紧急装置、公用设施控制器、安全淋浴、洗眼器和安全出口的通道必须畅通。
(完整版)化学实验室安全手册
化学试验安全手册第一章危险物质的处理1. 前言2. 着火性物质2.1強氧化性物质2.2強酸性物质2.3低温着火性物质2.4自燃物质2.5禁水性物质3. 易燃性物质3.1特别易燃物质3.2 一般易燃性物质4. 爆炸性物质4.1可燃性气体4.2分解爆炸性物质4.3爆炸品5. 有毒物质5.1春气5.2诗物、剧诗物及其它冇書物质第二章危险装置的使用1. 前言2. 电气装置2.1触电2.2电气灾害3. 机械设备4. 高压装置4.1高压釜4.2离压气体容器5. 高温、低温装置5.1离温装置5.2低温装置6. 高能装買6.1液光器6.2 X射线发射装置7. 玻璃器具第三章实验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1. 化学药品中毒时的应急处理方法1.1 一般的应急处理方法1」」吞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1」.2吸入时的应急处理方法1.1.3沾着皮肤时的应急处理方法1」.4进入眼睛时的应急处理方法1.2无机化学约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1.2.1强酸(致命剂杲1亳升)1.2.2强碱(致命剂最1克)1.2.3氨气1.2.4卤素气1.2.5 M (致命剂ft 0.05 克)1.2.6 ••氧化硫、••氧化氮、硫化氢气体1.2.7神(致命剂^().1克)1.2.8 汞(致命剂<70$克(HgC12))1.2.9钳(致命剂0.5克)1.2.10镉(致命剂量10基克)、铸(致命剂呆100毫克)1.2.11钺(致命剂量1克)1.2.12硝酸银1.2.13硫酸铜1.2.14利用重金属螯合化而解毒1.3有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1.3.1矩类化合物(致命剂昂10〜50亳升)13.2屮醇(致命剂杲30〜60亳升)1.3.3乙醇(致命剂杲300亳升)1.3.4酚类化合物(致命剂駅2克)1.3.5 乙:«?1.3.6乙醛(致命剂駅5克)、内酮1.3.7草酸(致命剂最4克)1.3.8氯代性(致命剂<CC14: 3竜升:C12HCCHC2: 1克:1.3.9苯胺(致命剂議1克)1.3.10三硝某屮苯(致命剂暈1克)1.3.11冇机磷(致命剂S0.02〜1克)1.3.12甲醛(致命剂量60毫升)1.3.13二硫化碳13.14 •氧化碳(致命剂屋1克)2.烧伤2.1烧伤程度的判断2.1.1轻度烧伤2.1.2中度烧伤2.1.3严重烧伤2.1.4休克症状2.2烧伤应急处理方法2.2.1冷却2.2.2治疗烧伤应注意的專项3. 由冷冻刑等引起的冻伤3」应急处理方法4. 由玻璃等东西造成的外伤4」紧急止血法4.2特殊的外伤部位4.2.1头部4.2.2脸部4.2.3颈部4.3刺入异物5. 电击5」应急处理方法6. 被放射线照射6」应急处理方法7. 苏生法7.1确保呼吸道畅通的方法7.2人工呼吸法7.2」口-*鼻法7.2.2 口—口法7.3心脏按原第四章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1. 前言2. 收集、贮存一般应注意的爭项3. 处理时一般应注意的爭项4. 无机类实验废液的处理方法4.1含六价俗的废液4.2含貳化物的废液4.3含镉及铅的废液4.4含碑废液4.5含汞废液4.6含有机汞的废液4.7含取金属的废液4.8含取金属的有机类废液4.9含锁废液4.10含硼废液4.11含氟废液4.12含氧化剂、还原剂的废液4.13含酸、碱、盐类物质的废液4.14含无机卤化物的废液5. 有机类实验废液的处理方法5」含一般有机溶剂的废液5.2含石汕、动植物性汕脂的废液5.3含N、S及卤索类的有机废液5.4含酚类物质的废液5.5含有酸、碱、氧化剂、还原剂及无机盐类的有机类废液5.6含有机磷的废液5.7含有天然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废液实验应注意的基本事项:化学实验常常伴随君危险,无论怎样简单的实验,都不能粗心人总。
实验室安全手册
实验室日常行为规范1 .实验室内不得使用明火、工作中禁止使用手机、试验楼内禁止吸烟。
2. 进入实验室必须穿防护服及长裤,佩戴好防护眼睛及手套等防护用品(不得穿拖鞋、凉鞋、高跟鞋进入实验室);防护服等防护用品不用时挂在衣服架上或指定的位置,不得乱丢。
3. 所有与反应相关的工作(反应进行、后处理、萃取、柱层析纯化、TLC 展开、溶剂倾倒)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
4. 所有盛装溶剂、干燥反应液、中间体、产品等的器皿及废液桶、碱缸等均不得敞口放置,且溶剂桶、废液桶应饭放在指定的位置。
5. 紫外灯观察TLC板后,应放回自己的通风橱内或丢入垃圾桶中;禁止随意将TLC板和点样管等丢在紫外灯下。
6. 产品提纯后,应及时将层析柱中的硅胶装入塑料袋封好口后掷入垃圾桶中,并将层析柱清洗干净。
7. 常用试剂标签醒目,并按照要求摆放于中央试剂架上;专用试剂由相关课题承接人保管,不得放于中央试剂架,并在课题结束后及时退库;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有通风的药品柜中。
8. 做危险、剧毒反应时,应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并将警示标识牌摆放于醒目的位置;当事人不得长时间离开,特殊情况须委托同组其他人员进行监控。
9. 个人通风橱应保持整洁、有序,与在做反应无关的物品及时清理;通风橱玻璃在不影响实验操作的情况下应随时拉下来;通风橱内无反应时应关闭通风橱及内置照明灯。
10. 实验完毕后,公用的仪器,器皿应摆放到位,禁止在实验室内随意放置。
11. 设备无人使用时,应关闭电源;晚间下班后要将电源拔下来(电源线不得拖地),禁止随意乱丢。
12. 领用试剂等物品时,要使用领物筐;领用溶剂要用溶剂桶,不得随意拿玻璃瓶装取。
13. 每组每天应安排值日生,每日下班前值日生应做好公共卫生清洁,个人将自己的通风橱整理干净、做好过夜标识,检查水、电、气等开关是否关好,方可离开;最后离开实验室的人,应对实验室的公用水、电、气等进行检查后,在实验室日志签名后离开。
(含周末及节假日到岗工作)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1. 研究人员在操作前必须熟悉操作方法及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等,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否则安委会成员有权终止其反应。
化学实验室手册.第3版
化学实验室手册.第3版一、化学实验室规则1、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服从本室人员的安排和管理,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做到文明实验。
2、采用仪器设备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深入细致核对采用记录,出现欢呼或损毁应当及时报告实验室管理人员。
3、保证账、物相符;对仪器设备要定期进行保养、维修、检验,保持仪器设备完好和实验数据的准确、可靠;提倡分工协作、专管专用,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
4、一起设备的管理、保护、维修保养和档案材料的核对、整理、看管等工作须要存有专人负责管理。
5、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安静、禁止吸烟,严禁存放个人物品,不得随意住宿,更不得将仪器设备、场地私自租借给他人使用。
6、未经负责人同意,非本室人员严禁在实验室内搞实验;任何人也严禁以任何借口长期挤占实验室。
7、注意安全,做好防火、防盗、防爆炸、防破坏工作,防止事故的发生。
8、校外人员步入实验室搞实验或参观自学,需经主观部门核准同意后方可以展开。
化学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1、严格遵守实验室的一切规章制度,顺从教师晓得,维持实验室的干净、安静,不许抽烟、随地吐痰、乱仍杂物。
2、实验前应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掌握所用仪器的性能及操作方法,按要求做好一切。
经教师检查许可后方可进行实验。
3、实验课严禁耽误,衣冠不整严禁步入实验室,不许将与实验课毫无关系的物品拎入实验室。
4、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认真如实地记录各种实验数据,不得擅离操作岗位。
5、实验完后,经教师检查仪器、工具、器皿及实验记录后,方可返回实验室。
6、发现仪器设备损坏,及时报告,查明原因。
凡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7、注意安全,一旦出现事故应立即阻断电源、火源,并向教师如实报告,实行紧急措施。
8、要爱护实验室内一切设施,不得乱写乱画,禁止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器材和设施。
9、必须勤俭节约,不浪费水、电、材料。
10、对不遵守纪律和实验不认真者,教师有权令其停止或重做。
实验室安全手册说明书
实验室安全手册一、一般安全守则1.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各类记录。
2.保证实验室观察窗的可视性,门口需张贴安全信息牌,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3.保持实验室整洁和地面干燥,及时清理废旧物品,保持消防通道通畅,便于开、关电源及防护用品、消防器材等的取用。
4.实验中人员不得脱岗,进行危险实验时需有2人同时在场。
5.进入实验室应了解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应急方式,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
6.实验人员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使用前,应确认其使用范围、有效期及完好性等,熟悉其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
7.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食、使用燃烧型蚊香、睡觉等,禁止放置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不得在实验室内追逐、打闹。
8.对于特殊岗位和特种设备,需经过相应的培训,持证上岗。
9.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临时离开实验室,应随手锁门;最后离开实验室,应关闭水、电、气、门窗等。
10.仪器设备不得开机过夜,如确有需要,必须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特别要注意空调、电脑、饮水机等也不得开机过夜。
11.发现安全隐患或发生实验室事故,应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二、消防安全(一)常见隐患1.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存放与使用不规范;2.消防通道不畅、废旧物品未及时清理;3.用电不规范,随意使用明火;4.实验室建设和改造不符合消防要求。
(二)火灾的扑救1.救火原则及器械使用1.1救火原则。
扑救初期火灾时,应立即大声呼叫,组织人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扑救,同时立即报警。
扑救时应遵循先控制、后消灭,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1.2灭火器的使用注:除酸碱式灭火器外,其他灭火器使用时不能颠倒,也不能横卧,否则灭火剂不会喷出。
1.3消防栓的使用2.逃生自救熟悉实验室的逃生路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平时积极参与应急逃生预演,将会事半功倍。
2.1应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千万不要相互拥挤、乱冲乱窜,应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学校化学实验安全操作规程
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细则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校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细则。
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细则,对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确定活动种类和范围学生课外活动种类繁多,如社团活动、学术科技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
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的不同,学校应制定相应种类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参与活动。
同时,为了确保学生活动的质量和安全,学校还需要对活动的范围给予明确规定。
二、设立活动指导老师为了保证学生课外活动的质量,每个活动应配备一名活动指导老师。
活动指导老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负责监督和指导学生活动的开展。
他们应承担督促学生完成活动任务,组织活动相关事宜,协调学生与校内外资源等工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设立学生活动评估机制为了评价学生课外活动的效果和价值,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
评估应包括评价学生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情况、学生活动的实际成果、学生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等方面。
评估结果可以为学校提供活动的改进方向,也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参考依据。
四、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合作学校应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学生课外活动。
比如,寻找企事业单位的赞助,邀请专业人士参与学生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与社会资源的合作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机会,拓宽他们的视野和发展路径。
五、加强学生对活动的主动性学校要鼓励学生对课外活动的主动参与。
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学生活动展示、优秀学生活动团队表彰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学校还可以推广“自主选择、全面发展”的理念,让学生在活动选择上有更多的自主权。
六、建立活动档案学校应建立每个学生课外活动的档案,包括活动的目的、计划、过程、成果等内容。
化学实验室学生实验安全手册
2.4 无人在场的实验 有些实验过程涉及到危险化学品、高温、高压,并需要在无人在场的情况下连续进行。
实验负责人必须做好预防措施,尤其是断电、断水时的应急措施。如有必要,应设立值班 或巡查制度;
实验室照明系统必须保持开启。实验室门外或实验设备上应有明显警示,列出紧急联 络人和联络方式,并防止其他人员误操作。 3. 消防安全 3.1 防火
将其关闭; 撤离时千万不能使用电梯。如果困在室内,应尽量制备充足的水,打湿毛巾和衣服以
备用。
不能用水灭火的几种情况
钠、钾、镁、铝粉、电石、过氧化钠着 火
比水轻的易燃液体,如汽油、苯、丙酮
等着火
干沙灭火 泡沫灭火
有灼烧的金属或熔融物的地方着火
干沙或干粉灭火
电器设备或带电系统着火
CO2/CCl4 灭火
3.2 防爆 爆炸的分类:可燃气体-空气混合体系爆炸,热分解爆炸,喷雾爆炸,液化气体蒸气和
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灭火技术包括:冷却灭火法,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将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 该物的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主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冷却降温。不宜用于电器失火);窒息 灭火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的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
3
熄灭、隔离灭火法,将着火的地方或物体与其周围的可燃物隔离或移开,使燃烧因为缺少 可燃物而停止;化学抑制灭火法,用含氟、溴的化学灭火剂喷向火焰,让灭火剂参与到燃
过热液体爆炸,压缩气体爆炸,粉尘爆炸。 可燃物质化学爆炸的条件是:可燃物气体、蒸气、粉尘,与空气混合达爆炸限,火源
作用。 防爆技术包括:防止可燃物泄露,防止与空气混合达爆炸限,控制火源。 防爆注意事项:
4
防止气体逸出,室内通风良好; 严禁同时使用明火,防止电火花或其它撞击火花; 受震受热易爆品:高氯酸盐、过氧化物、叠氮铝、乙炔银等; 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分开; 久藏的乙醚使用前除去过氧化物; 容易引起爆炸的实验,应有防爆措施; 易燃溶剂如乙醚、丙酮、乙醇、苯,应严禁明火、电火花、静电放电; 空气中易自燃物质如磷、钠、钾、电石、粉末铁、锌、铝等,应隔绝空气保存。
化学实验室手册
化学实验室手册第一章元素和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特性第一节基本物理常数与元素的理化常数与特性一、基本物理常数二、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熔点、沸点、密度和氧化态三、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的电子层排布1.元素周期表2.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四、稳定同位素与天然放射性同位素1.稳定同位素及其相对丰度2.天然同位素及其相对丰度五、常见放射性元素的性质1.常见放射性同位素2.天然放射系六、原子半径、元素的电离能、电子的亲和能、元素的电负性1.原子半径2.元素的电离能3.电子的亲和能4.元素的电负性第二节无机化合物的理化常数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理化常数第四节分子结构与化学键一、晶体的类型1.晶体的对称分类及某些常用晶体的物理性质参数2.七个晶系与十四种晶格二、分子和离子形状1.分子和离子的形状2.杂化轨道的空间分布3.不同配位数的络合离子的空间分布三、元素的电子构型与离子半径、键长、键角、键能、偶极矩1.元素的化合价、配位数、电子构型与离子半径2.键长、键角、键能3.偶极矩和极化率第五节热力学常数一、生成热、自由能、熵、比热容、燃烧热1.无机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生成自由能、标准熵、标准摩尔热容2.有机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生成自由能、标准熵、标准摩尔热容3.部分化合物的摩尔燃烧热4.部分物质的熔化热二、水的重要常数1.水的相图2.水的离子积3.水的密度4.水的沸点5.水的蒸汽压6.水的介电常数三、活度系数1.水溶液中的离子活度系数2.酸、碱、盐的活度系数四、酸、碱溶液的电离常数与pH值1.无机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2.有机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3.碱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常数4.部分酸水溶液的pH值(室温)5.部分碱水溶液的pH值(室温)五、络合物的稳定常数1.EDTA络合物的lgKMY值2.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3.氨羧络合剂类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六、溶解度、溶度积1.部分气体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2.部分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3.溶度积七、溶液的电导率1.常见离子水溶液中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率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摩尔电导率3.KCl溶液在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八、氧化还原标准电极电位九、共沸物、共熔物、转变温度1.共沸物与共沸点2.低共熔混合物与低共熔温度3.某些物质的熔点、沸点、转变点、熔化热、蒸化热及转变热4.某些物质的凝固点降低常数5.某些物质的沸点升高常数十、部分气体的临界常数1.无机化合物气体的临界常数2.有机化合物气体的临界常数十一、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判断依据十二、胶体体系的类型与粒子半径和扩散系数1.胶体体系的类型与粒子半径2.胶体体系的扩散系数第六节光谱数据一、光谱分类与谱区1.光谱分类2.光谱分析法的应用范围3.光谱区及对应的光谱分析法二、原子光谱1.元素的最灵敏的原子线及一级离子线的波长范围2.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分析线、检出限及干扰元素3.原子吸收光谱法元素分析谱线、光谱项、灵敏度和检出限4.常见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分析条件5.原子荧光光谱的元素分析波长与检出限6.火焰、石墨炉和等离子体等各种原子光谱分析方法检出限的比较三、分子光谱1.可见光颜色、波长和互补色的关系2.部分常见生色团的吸收特性3.各种常用溶剂的使用最低波长极限4.过渡金属水合离子的颜色5.镧系元素离子的颜色6.部分化合物的荧光效率7.主要基团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8.部分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第七节其他一、有机官能团的名称和符号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品种、性能和用途1.塑料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2.合成橡胶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3.合成纤维的主要品种、性能和用途4.化学纤维的分类和名称对照三、常见化合物的俗名或别名四、空气的组成、地球的组成与海水的组成1.空气的组成2.元素在地壳和海洋中的分布度3.海水中的主要盐类第二章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安全与管理第一节化学实验室的玻璃仪器及石英制品一、玻璃仪器的特性及化学组成二、常用玻璃仪器的名称、规格、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项1.常用的玻璃仪器2.玻璃量器等级分类3.标准磨口仪器4.有关气体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5.成套特殊玻璃仪器6.微型成套玻璃仪器三、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1.玻璃仪器的洗涤2.玻璃仪器的干燥四、玻璃仪器的管理五、简单的玻璃加工操作与玻璃器皿刻记号1.喷灯2.玻璃管的切割方法3.拉制滴管、弯曲玻璃管、拉毛细管4.玻璃器皿刻记号六、石英玻璃器皿与玛瑙仪器1.石英玻璃器皿2.玛瑙研钵第二节化学实验室使用的非玻璃器皿及其他用品一、塑料器皿1.聚乙烯和聚丙烯器皿2.氟塑料器皿二、滤纸、滤膜与试纸1.滤纸2.滤膜3.试纸三、金属器皿1.铂器皿2.其他金属(金、银、镍、铁等)器皿四、瓷器皿与刚玉器皿1.瓷器皿2.刚玉器皿五、实验室常用的其他用品(灯、架、夹、塞、管、刷、浴、筛等) 第三节化学实验室常用的电器与设备一、电热设备1.电炉2.电热板3.电热套4.高温炉5.电热恒温箱6.远红外线干燥箱7.电热真空干燥箱8.电热恒温水浴锅9.恒温槽10.电热蒸馏水器二、制冷设备1.电冰箱2.空气调节器三、电动设备1.电动离心机2.电动搅拌器3.电磁搅拌器4.振荡器5.超声波清洗机四、交流稳压器五、直流电源1.直流稳压电源2.蓄电池六、万用电表七、电烙铁、验电笔和熔断器1.电烙铁2.验电笔3.熔断器八、保护地线九、显微镜1.显微镜的分类2.普通光学显微镜3.实体(体视)显微镜十、压力1.压力的表示方式和单位2.压力表的分类3.液柱式压力计4.弹性压力表5.大气压计十一、真空的获得与测量1.真空的获得2.真空的测量3.真空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十二、气体的发生、净化、干燥与收集1.气体的发生2.气体的净化和干燥3.气体的收集十三、移液器与移液装置十四、自动滴定装置十五、太阳能电池、干电池、蓄电池1.太阳能电池2.干电池3.蓄电池十六、标准电池、盐桥的制备、参考电极及其制备1.标准电池的构造和使用2.盐桥的制备3.甘汞电极4.铂黑电极5.Ag AgCl电极第四节天平一、天平分类1.按天平称量原理分类2.按用途或称量范围分类3.按天平的结构分类4.按天平的相对精度分类二、电子天平1.原理和结构2.电子天平的特点3.电子天平操作程序4.电子天平的种类三、机械加码分析天平1.等臂分析天平的构造原理2.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的结构3.天平的安装4.使用方法5.砝码6.全机械加码电光天平四、不等臂单盘天平1.称量原理2.特点3.单盘天平的结构4.单盘天平的安装5.单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五、扭力天平1.作用原理2.型号及技术参数六、架盘天平(台秤)七、天平的称量方法1.直接称量法2.固定质量称样法3.减量(差减)称量法八、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1.天平的选用原则2.天平室的基本要求3.机械天平的使用规则4.电子天平的使用规则5.天平的管理第五节化学实验室用水一、蒸馏法制备实验室用水二、离子交换法制备实验室用水1.离子交换树脂及交换原理2.离子交换装置3.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装柱和再生三、电渗析法制纯水四、超纯水的制备五、水的纯化流程简介1.高纯水制备的典型工艺流程2.活性炭3.离子交换法4.电渗析5.反渗析6.紫外线杀菌7.各种工艺除去水中杂质能力的比较六、亚沸高纯水蒸馏器七、特殊要求的实验室用水的制备1.无氯水2.无氨水3.无二氧化碳水4.无砷水5.无铅(无重金属)水6.无酚水7.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八、实验用水的质量要求、贮存和使用1.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2.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容器与贮存3.实验用水中残留的金属离子量九、实验用水的质量检验1.pH值检验2.电导率的测定3.可氧化物质限量试验4.吸光度的测定5.蒸发残渣的测定6.可溶性硅的限量试验第六节化学试剂一、化学试剂的分级和规格二、化学试剂的包装及标志三、化学试剂的选用保管与使用注意事项1.化学试剂的选用2.使用注意事项3.化学试剂的管理四、常用化学试剂的一般性质五、化学试剂的纯化1.盐酸的提纯2.硝酸的提纯3.氢氟酸的提纯4.高氯酸的提纯5.氨水的提纯6.溴的提纯7.钼酸铵的提纯8.氯化钠的提纯9.氯化钾的提纯10.碳酸钠的提纯11.硫酸钾的提纯12.重铬酸钾的提纯13.五水硫代硫酸钠的提纯六、化学试剂的管理与安全存放条件第七节有机溶剂一、常用有机溶剂的一般性质二、有机溶剂间的互溶性三、有机溶剂的毒性1.无毒溶剂2.低毒溶剂3.有毒溶剂四、有机溶剂的易燃性、爆炸性和腐蚀性1.溶剂着火的条件2.溶剂着火的爆炸性与使用易燃溶剂的注意事项3.有机溶剂的腐蚀性五、有机溶剂的脱水干燥1.用干燥剂脱水2.分馏脱水3.共沸蒸馏脱水4.蒸发干燥5.用干燥的气体进行干燥六、有机溶剂的纯化1.脂肪烃的精制2.芳香烃的精制3.卤代烃的精制4.醇的精制5.酚的精制6.醚、缩醛的精制7.酮的精制8.脂肪酸和酸酐的精制9.酯的精制10.含氮化合物的精制11.含硫化合物的精制七、有机溶剂的回收1.异丙醚的回收2.乙酸乙酯的回收3.三氯甲烷(氯仿)的回收4.四氯化碳的回收5.苯的回收6.测定铀后废磷酸三丁酯(TBP)苯的回收7.废二甲苯的回收8.含有双十二烷基二硫化乙二酰胺(DDO)的石油醚氯仿和异戊醇氯仿的回收9.含硝酸的甲醇的回收10.萃取锗的苯、萃取铊的甲苯、萃取硒的苯、萃取碲的苯等的回收八、有机溶剂的应用第八节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吸收剂、制冷剂与胶黏剂一、干燥剂1.干燥剂的通性2.气体干燥用的干燥剂3.有机化合物干燥用的干燥剂4.分子筛干燥剂5.容量法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6.常用化合物的干燥二、气体吸收剂三、制冷剂四、胶黏剂1.有机类胶黏剂2.无机类胶黏剂第九节掩蔽剂与解蔽剂一、阳离子掩蔽剂二、阴离子和中性分子掩蔽剂三、解蔽剂四、络合滴定中的掩蔽剂五、分析化学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第十节化学实验室的安全与管理一、实验室防火、防爆与灭火常识1.防火常识2.防爆常识3.灭火常识4.实验室防火安全的注意事项5.爆炸性物质安全使用基本规则6.实验室易燃气体安全使用规则二、化学毒物的中毒和救治方法1.化学毒物的分级2.常见毒物的中毒症状和急救方法3.实验室一般急救规则4.实验室毒物品及化学药剂的安全使用规则三、预防化学烧伤与玻璃割伤1.预防化学烧伤与玻璃割伤的注意事项2.化学烧伤的急救和治疗四、有害化学物质的处理1.化学实验室的废气2.化学实验室的废水3.实验室常见废液的处理方法4.化学实验室的废渣5.汞中毒的预防五、高压气瓶的安全1.气瓶与减压阀2.气瓶内装气体的分类3.高压气瓶的颜色和标志4.几种压缩可燃气和助燃气的性质及安全处理5.气瓶安全使用常识六、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七、放射性物质安全防护的基本规则八、X射线的安全防护第十一节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一、实验室的分类与对用房的要求1.实验室的分类与职责2.实验室对用房的要求二、一个好的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1.组织管理与质量管理的9项制度2.对仪器设备的要求3.对实验室环境的要求4.对测试方法的要求5.对原始记录的要求6.对实验报告的要求7.收取试样要有登记手续三、实验室药品与试剂的管理四、玻璃仪器的管理五、常用低值易耗品与常用仪器的管理六、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七、发挥计算机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八、化学实验室人员安全守则九、实验室的环境卫生第十二节化学实验室基础操作技术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1.滴定管的洗涤、涂油脂、检漏、装液与操作2.容量瓶的准备与操作3.移液管(吸量管)的分类、洗涤和操作4.使用玻璃量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容量器皿的校准二、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1.样品的溶解2.试样的沉淀3.过滤和洗涤技术4.沉淀的烘干和沉淀的灼烧第三章计量单位、标准、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第一节计量单位一、国际单位制1.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2.国际单位制(SI)的辅助单位3.国际单位制(SI)导出的具有专门名称的单位4.国际单位制(SI)的词头5.与国际单位制(SI)并用的单位6.暂时与国际单位制(SI)并用的单位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三、法定计量单位与非法定计量单位间的换算1.长度单位2.面积单位3.体积与容积单位4.质量单位5.压力单位6.质量流量单位7.体积流量单位8.功、能、热量单位9.功率单位10.热导率单位11.传热系数单位12.温度单位13.比热容单位14.磁场强度单位15.磁通量密度单位16.电磁量单位17.光学单位18.放射性同位素的量度单位四、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第二节标准化与标准一、标准化二、标准及其级别1.国际标准2.区域标准3.国家标准4.行业标准5.地方标准6.企业标准三、标准分类1.基础标准2.产品标准3.方法标准4.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标准四、产品质量分级第三节标准方法(国标)与我国已颁布的部分有关化学的标准一、标准方法二、我国颁布的有关化学的标准方法第四节标准物质一、标准物质的基本特征二、标准物质的分类与分级1.标准物质的分类2.标准物质的分级三、标准物质的作用与主要用途1.标准物质的作用与主要用途2.标准物质的使用注意事项四、标准样品与工作标准物质1.标准样品2.工作标准物质第五节我国现用的部分标准物质一、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1.铁与钢的标准物质2.非铁合金标准物质3.高纯金属标准物质4.金属中气体标准物质5.气体标准物质6.岩石、土壤标准物质7.煤、煤飞灰、焦炭的标准物质8.化工产品标准物质9.生物物质的标准物质10.水中金属离子及水质浊度标准物质11.pH值标准物质12.燃烧热等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13.标准白板和色板、渗透管的标准物质14.电子探针标准物质二、国家二级标准物质[GBW(E)]1.铁与钢国家二级标准物质2.非铁合金国家二级标准物质3.气体国家二级标准物质4.化工产品国家二级标准物质5.岩石、土壤国家二级标准物质6.渗透管国家二级标准物质7.水成分及化学耗氧量国家二级标准物质8.生物物质国家二级标准物质9.煤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国家二级标准物质10.工程技术特性测量国家二级标准物质11.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国家二级标准物质三、实物国家标准(GSB)1.元素溶液实物国家标准2.环境实物国家标准3.钢铁实物国家标准四、实物标准1.无机标准溶液2.有机标准溶液3.固体实物标准样品4.大气监测液体实物样品5.有机纯气体6.无机纯气体7.发射光谱实物标准样品第四章溶液及其配制第一节溶液配制时常用的计量单位一、质量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三、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四、体积五、密度六、物质的量七、摩尔质量1.摩尔质量的计算2.摩尔质量、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八、实验室常见的新旧计量单位的对照第二节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计算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1.物质的量浓度2.质量浓度3.物质B的质量分数4.物质B的体积分数5.质量摩尔浓度6.滴定度7.以V1+V2形式表示浓度二、溶液浓度的计算1.量间关系式2.nB量内换算3.MB的量内换算4.cB的量内换算5.物质B的浓度cB的稀释计算6.物质B的质量浓度ρB的稀释计算7.cB与ρB之间的换算8.质量分数w与质量摩尔浓度b之间的换算9.质量分数wB表示的浓度的稀释计算10.物质量浓度cB与质量分数wB之间的换算11.浓度之间的计算公式第三节常用溶液的配制一、常用酸、碱的一般性质二、常用酸溶液的配制三、常用碱溶液的配制四、常用盐溶液的配制五、常用试剂饱和溶液的配制六、某些特殊试剂溶液的配制七、指示剂溶液的配制1.酸碱指示剂的配制2.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配制3.金属离子指示剂的配制4.吸附指示剂的配制八、缓冲溶液的配制1.普通缓冲溶液的配制2.伯瑞坦罗比森缓冲溶液的配制3.克拉克鲁布斯缓冲溶液的配制4.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的配制5.氨氯化铵缓冲溶液的配制第四节化学实验室常用标准溶液及其配制一、pH标准溶液的配制1.标准缓冲溶液(pH标准溶液)的配制2.pH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二、元素与常见离子标准溶液的配制三、滴定(容量)分析中常用的基准试剂(物质)与干燥条件四、滴定分析中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3.硫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4.碳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5.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6.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7.溴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8.溴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9.碘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0.碘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1.草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2.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3.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4.硫酸铈(或硫酸铈铵)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6.氯化锌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7.氯化镁(或硫酸镁)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8.硝酸铅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9.氯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0.硫氰酸钠(或硫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1.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2.亚硝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3.高氯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第五章误差、有效数字与数据处理第一节误差一、误差产生的原因1.系统误差2.随机误差二、误差的表示方法1.基本概念和术语2.准确度3.精密度4.公差5.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三、误差的传递1.误差在加减法中的传递2.误差在乘除法中的传递第二节有效数字一、准确值和近似值1.准确值2.近似值二、有效数字的使用1.有效数字的含义2.有效位数三、有效数字的修约1.有效数字修约的几个问题2.有效数字修约规则3.极限数值的修约四、有效数字运算规则五、实验工作中正确运用有效数字六、数据表达1.列表法2.作图法3.方程式法第三节数据处理一、基本概念和术语二、原始数据与实验结果的判断1.原始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须与测量仪器的精度一致2.原始数据必须进行系统误差的校正3.测量结果的判断4.4d法5.Q检验法6.格拉布斯检验法7.狄克逊(Dixon)检验法三、测量结果的报告1.例行测量2.多次测量结果3.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四、实验方法可靠性的检验1.t检验法2.F检验法五、工作曲线的一元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1.标准曲线2.一元线性回归3.相关系数4.一元非线性回归(即曲线化直)六、测量不确定度1.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2.测量误差、精密度和测量不确定度之间的关系3.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4.不确定度的表示5.不确定度的评定七、提高测量结果准确度的方法第六章物理与化学常数(数据)及物质量的测定第一节物理常数(数据)的测定一、温度测定1.温标2.水银温度计与校正3.贝克曼温度计4.热电偶温度计5.红外测温仪6.热敏电阻温度计二、熔点与结晶点的测定1.熔点的测定2.结晶点(凝定点)测定三、沸点与沸程测定1.沸点的测定2.沸(馏)程的测定四、密度测定1.液体密度的测定2.固体密度的测定3.蒸气密度的测定——梅耶法测蒸气密度和相对分子量4.气体密度法测定二氧化碳分子量五、折射率的测定1.折射率的测定2.摩尔折射度(率)的测定六、旋光度测定1.旋光物质与旋光度2.圆盘旋光仪3.自动指示旋光仪4.以上两种旋光仪性能的比较5.旋光法的应用七、黏度测定1.毛细管黏度计法2.改良式乌氏黏度计测定高聚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3.条件黏度的测定——恩格勒氏黏度计法4.其他黏度测量方法5.有机化合物的黏度八、闪点与燃点的测定1.开口杯法——用开口杯测定闪点和燃点2.闭口杯法——用闭口杯测定闪点3.影响油品闪点及其测定的因素九、表面张力测定1.毛细管升高法2.滴重(液滴)法3.最大气泡压力法4.乙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用环法界面张力测定仪的最大气泡法5.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最大气泡法第二节热力学常数(数据)的测定一、燃烧热的测定——氧弹式量热计1.原理2.仪器与试剂3.测定步骤4.数据处理5.用Origin软件处理数据6.注意事项7.氧气的安全使用操作规程二、双液体系沸点成分图的绘制——回流冷凝法1.原理2.仪器3.操作步骤4.数据处理5.注意事项三、三组分体系等温相图的绘制1.苯乙酸水体系互溶度相图的绘制2.氯化钾盐酸水体系溶解度相图的绘制四、二组分合金体系相图的绘制——步冷曲线法1.原理2.仪器与试剂3.操作步骤4.结果处理5.注意事项五、比表面的测定1.活性炭比表面积测定——酸碱滴定法2.固体硅胶的比表面的测定——BET重量法六、溶解热的测定——用量热计法测定硝酸钾在不同浓度水溶液中的溶解热1.原理2.仪器与试剂3.实验步骤4.注意事项5.数据处理6.计算机控制在溶解热测定中的应用七、摩尔汽化热的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法1.原理2.仪器与试剂3.测定步骤4.数据处理5.试验装置的改进八、分子偶极矩的测定——电容法1.原理2.仪器与试剂3.实验步骤4.数据处理九、物质磁化率的测定——古埃磁天平法1.原理2.实验方法3.仪器与试剂4.实验步骤5.数据记录与处理6.样品管的改进十、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电解法1.原理2.实验步骤3.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十一、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1.电导法2.最大气泡法3.其他测定的方法十二、分子量的测定1.凝固点降低法——萘分子量的测定2.气体密度法——二氧化碳分子量的测定3.梅耶法——蒸气相对分子量的测定4.黏度法5.质谱法十三、高聚物分子量的测定十四、平衡常数的测定1.流动法——合成氨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2.电极电势法——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试验安全手册•译者说明•实验应注意的基本事项•第一章危险物质的处理• 1. 前言• 2. 着火性物质• 2.1 强氧化性物质• 2.2 强酸性物质• 2.3 低温着火性物质• 2.4 自燃物质• 2.5 禁水性物质• 3. 易燃性物质• 3.1 特别易燃物质• 3.2 一般易燃性物质• 4. 爆炸性物质• 4.1 可燃性气体• 4.2 分解爆炸性物质• 4.3 爆炸品• 5. 有毒物质• 5.1 毒气• 5.2 毒物、剧毒物及其它有害物质•第二章危险装置的使用• 1. 前言• 2. 电气装置• 2.1 触电• 2.2 电气灾害• 3. 机械设备• 4. 高压装置• 4.1 高压釜• 4.2 高压气体容器• 5. 高温、低温装置• 5.1 高温装置• 5.2 低温装置• 6. 高能装置• 6.1 激光器• 6.2 X射线发射装置•7. 玻璃器具•第三章实验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 1. 化学药品中毒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1.1 一般的应急处理方法• 1.1.1 吞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1.1.2 吸入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1.1.3 沾着皮肤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1.1.4 进入眼睛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1.2 无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2.1 强酸(致命剂量1毫升)• 1.2.2 强碱(致命剂量1克)• 1.2.3 氨气• 1.2.4 卤素气• 1.2.5 氰(致命剂量0.05克)• 1.2.6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气体• 1.2.7 砷(致命剂量0.1克)• 1.2.8 汞(致命剂量70毫克(HgCl2))• 1.2.9 铅(致命剂量0.5克)• 1.2.10 镉(致命剂量10毫克)、锑(致命剂量100毫克)• 1.2.11 钡(致命剂量1克)• 1.2.12 硝酸银• 1.2.13 硫酸铜• 1.2.14 利用重金属螯合化而解毒• 1.3 有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3.1 烃类化合物(致命剂量10~50毫升)• 1.3.2 甲醇(致命剂量30~60毫升)• 1.3.3 乙醇(致命剂量300毫升)• 1.3.4 酚类化合物(致命剂量2克)• 1.3.5 乙二醇• 1.3.6 乙醛(致命剂量5克)、丙酮• 1.3.7 草酸(致命剂量4克)• 1.3.8 氯代烃(致命剂量CCl4:3毫升;Cl2HCCHCl2:1克;• 1.3.9 苯胺(致命剂量1克)• 1.3.10 三硝基甲苯(致命剂量1克)• 1.3.11 有机磷(致命剂量0.02~1克)• 1.3.12 甲醛(致命剂量60毫升)• 1.3.13 二硫化碳• 1.3.14 一氧化碳(致命剂量1克)• 2. 烧伤• 2.1 烧伤程度的判断• 2.1.1 轻度烧伤• 2.1.2 中度烧伤• 2.1.3 严重烧伤• 2.1.4 休克症状• 2.2 烧伤应急处理方法• 2.2.1 冷却• 2.2.2 治疗烧伤应注意的事项• 3. 由冷冻剂等引起的冻伤• 3.1 应急处理方法• 4. 由玻璃等东西造成的外伤• 4.1 紧急止血法• 4.2 特殊的外伤部位• 4.2.1 头部• 4.2.2 脸部• 4.2.3 颈部• 4.3 刺入异物• 5. 电击• 5.1 应急处理方法• 6. 被放射线照射• 6.1 应急处理方法•7. 苏生法•7.1 确保呼吸道畅通的方法•7.2 人工呼吸法•7.2.1 口→鼻法•7.2.2 口→口法•7.3 心脏按摩•第四章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1. 前言• 2. 收集、贮存一般应注意的事项• 3. 处理时一般应注意的事项• 4. 无机类实验废液的处理方法• 4.1 含六价铬的废液• 4.2 含氰化物的废液• 4.3 含镉及铅的废液• 4.4 含砷废液• 4.5 含汞废液• 4.6 含有机汞的废液• 4.7 含重金属的废液• 4.8 含重金属的有机类废液• 4.9 含钡废液• 4.10 含硼废液• 4.11 含氟废液• 4.12 含氧化剂、还原剂的废液• 4.13 含酸、碱、盐类物质的废液• 4.14 含无机卤化物的废液• 5. 有机类实验废液的处理方法• 5.1 含一般有机溶剂的废液• 5.2 含石油、动植物性油脂的废液• 5.3 含N、S及卤素类的有机废液• 5.4 含酚类物质的废液• 5.5 含有酸、碱、氧化剂、还原剂及无机盐类的有机类废液• 5.6 含有机磷的废液• 5.7 含有天然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废液译者说明本书系根据日本《化学》杂志一九七五年第一期至第十期连载的《实验左安全に行ぅたぬに》(化学同人编辑部编)一书译出。
全书分四章(另有附录)。
本书比较系统地详细叙述了化学实验通常接触到的危险性物质及装置的安全处理与使用,以及实验过程中发生人身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同时,对实验室排放的废弃物,也提供了各种处理方法。
其内容是从事化学专业工作的人员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亦是一本内容比较丰富、简明扼要的实验安全手册。
本书在日本出版后,得到教育、科技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认为本书使读者“重新认识实验的危险性”,“是处理实验室废弃物的好指南”,并且是一本“集中了实验安全初步知识的重要手册”。
鉴于当前我国关于上述内容的参考书籍较少,故特将本书译出。
本书对于正确、安全使用化学药品及实验器械,避免事故的发生,或者万一发生人身事故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紧急措施,以及加强对实验废弃物的妥善处理,防止污染环境,保护人民的健康等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它适合大专院校化学专业的师生、化工及环保科技工作者、中学化学教师以及工厂化验员等从事化学专业工作的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承蒙我院化学系主任郑显通教授详细审定,万仲文教授帮助校对,并得到薛万川、黄文榜、张金海等同志协助校阅,何伟平同志帮助绘图,在此一并衷心致谢。
但由于译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或错误,衷心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一九七九、九于广西师范学院实验应注意的基本事项化学实验常常伴随着危险,无论怎样简单的实验,都不能粗心大意。
如果发生事故,不仅使设备或人身受到伤害,同时精神上亦会受到很大打击。
若考虑到不仅会使自身受伤,而且还会危及他人,那么,应该竭尽全力防止事故的发生。
为此,必须认真注意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重犯同样的错误。
1.实验前必须作好周密的准备实验前,不仅要对所用的实验装置及药品等进行认真的检查,而且,还必须按照实验的要求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为了避免在着火时,防止尼龙或的确凉等衣料熔化,衣着必须尽量做得合适,使之既不露出皮肤,又能灵活地进行操作。
同时,实验时常常需要戴防护眼镜,必要时,还应戴手套或防护面具。
2.要遵照导师的指导进行实验,决不可随意蛮干。
采用不合适的操作方法或使用不安全的装置进行实验,常是发生实验事故的根源。
因此,实验时千万不可蛮干。
并且,绝对不要在晚上独自进行实验。
3.必须经常估计到实验的危险性实验事故虽不可予测,但其危险性的大小是可以估计到的。
即使对不大了解的实验,也必须推测其危险程度而制订相应的予防措施。
象下面这类实验,必须十分注意,使之万无一失。
①不了解的反应及操作;②存在多种危险性的实验(如发生火灾、毒气等);③在严酷的反应条件(如高温、高压等)下进行的实验。
4.必须充分作好发生事故时的预防措施并加以检查之后,才能开始实验。
实验前,要先了解清楚需要关闭的主要龙头、电气开关,灭火器或急救用的喷水器的位置及操作方法,以及清理好万一发生事故时退避的道路,明确急救方法和联络信号等事项,才能开始进行实验。
5.不可忽视实验结束后的收拾处理事宜实验后的收拾工作,亦属实验过程的组成部份。
特别不可忽略回收溶剂和废液、废弃物等的处理。
第一章危险物质的处理1. 前言2. 着火性物质2.1 强氧化性物质2.2 强酸性物质2.3 低温着火性物质2.4 自燃物质2.5 禁水性物质3. 易燃性物质3.1 特别易燃物质3.2 一般易燃性物质4. 爆炸性物质4.1 可燃性气体4.2 分解爆炸性物质4.3 爆炸品5. 有毒物质5.1 毒气5.2 毒物、剧毒物及其它有害物质1. 前言所谓危险物质,是指具有着火、爆炸或中毒危险的物质。
其主要的危险物质由政府的法令所规定。
这些法令虽不是针对教育或研究机关的使用而制订的,但是,贮藏或使用这些危险物质,都要遵守有关法令的规定,所以也必须对它有所了解。
兹将主要的法令与危险物质的关系列于表1。
【表注】:除了这些法令之外,还有与公害有关的法令(如防止大气污染法、防止水质污染法、防止海洋污染法、下水道管理法、关于废弃物的处理及清扫的法令)及劳动安全卫生法、农药管理法、药物管理法、食品卫生法等有关的法令。
一般应注意的事项1).若不事先充分了解所使用物质的性状,特别是着火、爆炸及中毒的危险性,不得使用危险物质。
2).通常,危险物质要避免阳光照射,把它贮藏于阴凉的地方。
注意不要混入异物。
并且必须与火源或热源隔开。
3).贮藏大量危险物质时,必须按照有关法令的规定,分类保存于贮藏库内。
并且,毒物及剧毒物需放于专用药品架上保管。
4).使用危险物质时,要尽可能少量使用。
并且,对不了解的物质,必须进行预备试验。
5).在使用危险物质之前,必须预先考虑到发生灾害事故时的防护手段,并做好周密的准备。
对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实验,要准备好防护面具、耐热防护衣及灭火器材等;而有中毒危险时,则要准备橡皮手套、防毒面具及防毒衣之类用具(灭火器及防护用具,请参阅附录)。
6).处理有毒药品及含有毒物的废弃物时,必须考虑避免引起污染水质和大气。
7).特别是当危险药品丢失或被盗时,由于有发生事故的危险,必须及时报告导师。
2. 着火性物质具有着火危险的物质非常之多。
通常有因加热、撞击而着火的物质,以及由于相互接触、混合而着火的物质。
下面按照表2的分类,叙述其处理方法。
表2 着火性物质的分类2.1 强氧化性物质强氧化性物质包括:[氯酸盐]:MClO3(M=Na、K、NH4、Ag、Hg(Ⅱ)、Pb、Zn、Ba)。
[高氯酸盐]:MClO4(M=Na、K、NH4、Sr)。
[无机过氧化物]:Na2O2、K2O2、MgO2、CaO2、BaO2、H2O2。
[有机过氧化物]:烷基氢过氧化物R—O—O—H(特丁基—,异丙苯基—)、二烷基过氧化物R—O—O—R'(二特丁基—,二异丙苯基—)、二酰基过氧化物R—CO—O—O—COR'(二乙酰基—,二丙酰基—,二月桂酰基—,苯甲酰基—)、酯的过氧化物 R—CO—O—O—R'(醋酸或安息香酸特丁基—)、酮的过氧化物(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已酮—)。
[硝酸盐]:MNO3(M=Na、K、NH4、Mg、Ca、Pb、Ba、Ni、Co、Fe)。
[高锰酸盐]:MMnO4(M=K、NH4)。
注意事项1).此类物质因加热、撞击而发生爆炸,故要远离烟火和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