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评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评价

背景

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如果没有对课外阅读进行相应的督促和评价, 而只是一个劲儿要求多读课外书, 那么, 提倡和要求多读课外书最终将成为一句空谈。因此, 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评价是重要的一环。

所谓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而课外阅读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采取各种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对课外阅读的价值做出判断,并寻求改进其途径的一种活动。

课外阅读评价应通过合理、科学、发展观、个性化的评价, 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 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它具有导向性与激励性的作用, 实施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又能帮助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效。了解学生的阅读取向,更有利于抓好课外阅读指导。能促使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 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正文

一、进行量化评价。

1.时间标准。一切评价改革的基础, 均来源于一个关键因素: 时间。传统的课外阅读, 只读不评, 学生因而把课外阅读当成是“软任务”, 可读亦可不读。新的课外阅读观念是: 把评价纳入主动阅读的

一部分,从布置阅读开始, 即进行阅读评价, 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来。因此,对时间的掌控, 成为课外阅读的一个抓手, 一旦抓住时间, 便意味着赢得了课外阅读的空间, 便于学生在文学与科学的王国中畅游。

2.读物标准。我们可以按不同的年级给学生推荐书目,对课外读物的规定, 可以帮助学生减少择书的时间,赢得充足的阅读时间, 更实惠的是有老师带他们导读,同学之间也方便交流。

我们可以要求每位学生从开学起,每天最少挤15分钟时间, 用于读自己选择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制定“课外阅读总量表(一周)”。

二、进行形成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行为评价。给学生布置真实性任务,通过收集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各种准确的数据。按照认知规律对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形成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以评价信息来指导新的教学过程。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注重阅读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既可以促进阅读活动的长期开展,也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语文课外阅读是一个过程.一则它是学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我们看不见;二则它是在课外,教师也无法有效地调控。因此,我们只有用适当的载体把它体现出来,才能在客观上留下真实的记录。

在实践中有许多方式来外化这种精神性的行为,比如“读书卡”。但如果想要系统而完整地保留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轨迹,我们可以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评价活动,如故事会、朗读比赛、介绍一本好书等。通过这些活动来评价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和情感态度,让他们在活动中一展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更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渐步入知识的殿堂。

1.第一阶段:小组互相交流评价。比如,学生介绍自己看过的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读给同组的小朋友听,互相提供课外书等。这一阶段的评价活动,着重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达到提高阅读量的目标,扩大课外读物的选择围。

另外,要求学生做一些阅读摘抄,把阅读中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句子、语段摘抄下来,并在阅读中进行交流,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大的信息量,阅读的容围得到扩展。

2.第二阶段:全班交流。即各组选派代表介绍自己小组同学阅读的情况,可以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体会、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阶段的评价活动,着重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第三阶段:利用班里的“读书廊”展览学生的阅读记录。这一阶段的评价活动,着重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参观、

交流、评比感受阅读的成效,从而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阅读记录。

编辑小报也是一种学生喜欢的展示方式。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阅读心得以小报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进行展示评价,从容到形式,这是对学生阅读情况的一个综合考察,也是对学生阅读以后语文综合能力的检阅。展示以后,学生还可以互相评价,起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

4.第四阶段:组织综合性的阅读评价活动。活动能给孩子提供展示的机会。如故事会,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故事讲一讲,评选“故事大王”。朗读比赛,介绍一本好书,评选“阅读之星”。如进行文艺表演和操作表演,表演相声、快板等文艺节目,将童话等文艺性读物改编成小剧本,然后按人物角色化装表演;读自然科学读物后的实验操作表演。如用考级制度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古诗积累的积极性,评选“背诵大王”。如为校资料室编写一本《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十大民族英雄生平简历》,评选“合作之星”。

这些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对学生诱之以趣,激发热情,使他们在和谐友好的评价活动中受益,提高了文化品位、审美情趣,锻炼了才能,形成了健康的个性。这一阶段的评价活动,着重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兴趣,喜欢读书,能够经常阅读。

三、进行主体多元化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

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通过问卷调查,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中,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评价。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阅读情况时一定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务必在充分了解学生阅读情况的基础上把握好分寸,因人而异。既要考虑客观事实,又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对于阅读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即使是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也要带着“放大镜”找出其优点所在,帮助其树立信心,因为对他们来说,兴趣比什么都重要。那些阅读效果平平的学生,常常是被教师遗忘的群体,实际上,他们也需要教师的呵护。教师对他们的阅读评价要尽量实事,情真意切,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热情关注的目光,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存在的不足,从而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阅读中去。对于那些课外阅读的佼佼者,教师不能一味地褒奖,而要带着“显微镜”去找缺点,找“软肋”,以避免“阅读高原现象”的出现。

教师可以试着给学生写课外阅读评语。

如:“短短的两个星期,你就读懂了文学家鲁迅,读懂了政治家、革命家周恩来,读懂了大音乐家贝多芬。你的发言,你的笔记,都展示了你的智慧。但是,静下心来思考一下,鲁迅的睿智、周恩来的豪气、贝多芬的灵气不正好可以作为你奋斗的目标吗?”

如:“看得出这两周你在读书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一有空闲时间,你就捧着《故乡》阅读。这很好,读书就需要你这样的精神,但是,读书和思考是分不开的。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我建议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