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概论学习报告

合集下载

自然科学概论(三)生命科学--绪论

自然科学概论(三)生命科学--绪论
自然科学概论( 自然科学概论(三)生命科学
2011/1/26
生 命 科学
第一章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的一门科学,是自然科学体系中一个非常 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球上的物质可分为两类,有生命的为生 物,又称为生命体或有机体;无生命的一类 为非生物。 XX学时
第一节


一、生物和非生物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联系:生命是物质的高级存在形式。生物和非生物都是
二、
生命科学与人类
生命科学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科学之一。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同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 密切相关,动物、植物和它们的产品是人 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所以,生命科学可为 人类获得必需的生活资料和生存条件,提 供了最直接的科学理论和知识。 生命科学是农业、工业和医药的科学基础。
三、 生命科学的发展和趋势

二、现代生命观
(一)根据生命形态的表面特征归纳的生命定义
定义1: 定义 :生命是一个具有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生长 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和应激性等特征的物质 系统。 (二)从生命物质的微观构成的共性来概括生命定义 定义2: 定义 :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特别是酶的相互作 用产生的,可以不断繁殖的物质反馈循环系统。
物质存在的实体,都有体积和重量,都是由某些共同的元 素组成,都是自己的运动规律。 生物不能脱离非生物而独立生存,生物和非生物始终在相 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停地进行物质、能力和信息的交换。
区别: 区别:生物具有生命,具有自我繁殖、生长发育、新陈
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作出反应等特征表现,但生命 的单一特征表现在非生物中也可能存在。 但是生物的生命表现是非生物不可能存在的一种复合现象, 生物与非生物间有本质的区别。

自然科学概论学后感

自然科学概论学后感

自然科学概论学后感我在大学学习了自然科学概论课程,该课程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门,让我对自然科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我发现自然科学概论是极具科学性的课程,它不仅使我了解了科学原理和方法,而且让我了解自然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以及科学与人文社会的相互作用。

在这篇学后感中,我将回顾我的课程经历,并分享我对于该课程的一些观点和感想。

首先,自然科学概论是一门充满挑战性的课程。

在该课程中,我们学了许多基础领域,包括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地质学等。

然而,深入学习它们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同于我们过去接触的高中科学课程,自然科学概论是一门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结合的课程,所以我们需要具备广泛的背景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课程。

而且,这一门课程也需要我们在理性思考和科学推理方面的能力,这对于我来说是一项新挑战。

虽然开始时我感到有些吃力,但随着课程的深入,我慢慢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对于自己的成长和提高感到非常兴奋。

其次,自然科学概论也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它使我对自然界的奥秘乃至宇宙的形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学习了通往很多更深层次的知识,例如物质构成、创新、演化、天文学等等。

这些知识点的学习让我对科学的认识变得更为全面和深刻。

我们也学到了科学的社会意义: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具体贡献,例如通用信任的基础、经济的重要性,甚至对我们的生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些观点使我更加尊重科学,更加珍视近年来科技和知识的进步对人类生活造成的重要影响。

最后,从自然科学概论中我的最大收获是我认为我已经具有了更多的能力和知识来思考和理解科学问题。

我不再只是当一个旁观者,而是可用科学推断分析和推理的人。

此外,我对科学发展历程和科学里人文因素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相信我的这些成就将对我今后的一切学习应用和工作经验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自然科学概论是一门非常有意义和丰富的学科。

它让我学会了如何认识和理解自然科学,并掌握了一些思考/学习的能力和技巧,甚至提供了对科学历程和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

自然科学概论

自然科学概论

(3)生物学革命——分子生物学的 产生 (4)系统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一是研究生命系统客体的理论生物学中 产生的一般系统论。 • 第二是从研究人工技术系统客体的技术科 学中所产生的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工程等 • 第三是从研究非生物界物理系统客体的物 理学中所产生的非平衡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1)物理学革命,使经典物理 学的理论基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在这种科学理的急剧变革面 前,少数物理学家在物理学革命 中走向了错误的哲学道路。
(认识纯化为理论)
认识
实践
实践
(2)注意从多角度来观察同一问题
(3)重视方法论的变化
五、本课程所讲专题 专题一、关于科学
(从认识自然规律的角度)
关注在人与自然的交往中, 人对自然的看法到科学形成 后,对科学本身的认识。
专题二、关于工程技术
(从实践的角度)
(关注运用科学理论在实践中 解决问题的技术)
•从学科内容上看,力学较完善,其他科学 基本上还处于收集材料的阶段。 •自然科学主要研究既成事物,还没研究演 化的问题。 •近代自然科学主要采取研究方法是分析解剖 的方法
(2)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及其作用
上述研究方法久而久之,最终发展 成为一种固定的、普遍的思维形式, 即注意局部,不注意整体。
(三)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与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 1、近代后期科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对 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冲击 (1)天文学新观念
• 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上揭露了生物的统一 性,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命观。 • 系统论的建立,发现了自然和社会(包括 技术装置)以共同的系统形式而存在和运动 的规律性。
(4)科学技术当今发展的新变化 •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革 命性的变化。

自然科学概论教案

自然科学概论教案

自然科学概论教案教案标题:自然科学概论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自然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建议。

自然科学概论是一门广泛涉及自然科学领域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解和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科学的定义、特征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理解自然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4. 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主动学习和探索。

教学重点:1. 自然科学的定义、特征和发展历程。

2. 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自然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自然科学的定义、特征和发展历程(课堂讲授)a. 自然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b. 自然科学的特征,如客观性、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

c. 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包括重要科学家和科学理论的发展。

d. 自然科学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

2. 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课堂讲授和实验活动)a. 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如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数据分析和结论。

b.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c. 实验活动: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自然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a. 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b. 自然科学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c.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自然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和合作研究的案例。

教学评估方法:1. 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质量,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能力。

自然科学概论教案

自然科学概论教案

自然科学概论教案第一章: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1.1 自然科学的定义与特征1.2 自然科学的分类与方法1.3 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1.4 自然科学的价值与意义第二章:物理学基本原理2.1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2.2 牛顿运动定律2.3 能量守恒定律2.4 相对论简介第三章:化学基本原理3.1 化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3.2 原子与分子理论3.3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3.4 物质的变化与转化第四章:生物学基本原理4.1 生物学的定义与特征4.2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4.3 细胞学说与遗传学4.4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第五章:地球科学基本原理5.1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5.2 地球的结构与地质作用5.3 气象学与气候学5.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第六章:天文学基本原理6.1 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6.2 宇宙的起源与结构6.3 恒星与星系6.4 宇宙的演化与大爆炸理论第七章:生态学基本原理7.1 生态学的定义与特征7.2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7.3 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7.4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环境保护第八章:地理学基本原理8.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8.2 地球表面形态与地貌8.3 自然资源与人文地理8.4 人口、城市与区域发展第九章:环境科学基本原理9.1 环境科学的定义与特征9.2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9.3 环境监测与管理9.4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第十章:科学技术与创新10.1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10.2 科技创新的意义与影响10.3 科学伦理与科技政策10.4 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与挑战第十一章:数学与自然科学11.1 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作用11.2 数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1.3 数学模型与科学计算11.4 数学与自然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二章:信息科学及其应用12.1 信息科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2.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影响12.3 信息科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12.4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第十三章:医学与生命科学13.1 医学科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3.2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3.3 疾病的发生机制与治疗13.4 医学与生命科学的未来发展第十四章:材料科学及其应用14.1 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4.2 材料的分类与性能14.3 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4.4 材料科学在工程与环境中的应用第十五章: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15.1 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的概念与特点15.2 纳米材料的性质与应用15.3 纳米技术的研发与挑战15.4 纳米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与方法。

自然科学概论生物总结

自然科学概论生物总结

绪论一、为什么要学习生命科学知识?1、生命科学是21世纪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生命科学在20世纪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当前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正开始从物理科学向生命科学转移。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生命科学作为 21世纪的带头学科2、生命科学充满未解之谜“猛犸之谜”“恐龙灭绝之谜”龟鳖家族的长寿之谜3、生命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生物学与农业;生物学与医药卫生;生物学与轻工业、食品工业及能源;生物学与军事;生物学与环境污染;利用微生物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禽畜粪、污染河流微生物治理;海湾石油污染的微生物治理;生活垃圾、泔脚的生化处理。

4、21世纪将面临的许多世界性的难题人口膨胀, 粮食短缺, 疾病危害, 环境污染 , 能源危机, 资源匮乏, 生态平衡破坏, 生物物种大量消亡二..“生命”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生命是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广义的生命科学还包括生物技术、生物与环境、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领域三.生命的本质特征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2. 严整有序的结构3. 新陈代谢4 应激性和运动5.内稳态 6. 生长发育 7. 繁殖与遗传 8. 适应化学成分的同一性生物体是由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维生素等多种有机分子以及C、H、O、N、P、S等无机元素组成• 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 核酸:由8种核苷酸组成• 各种生物编制基因程序的遗传密码是统一的,各种生物都是以ATP(三磷酸腺苷)为贮能分子严整有序的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的结构整个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细胞----- 组织----- 器官 ------ 系统----- 个体------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四.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观察与描述方法:外部观察和外部形态描述:分类学。

《尔雅》、《本草纲目》、亚里士多德对500种动物的描述分类,林耐的双名法等。

自然课期末总结

自然课期末总结

自然课期末总结时光荏苒,转眼间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

我作为一名自然课的学生,也走过了这段充实而有趣的学习过程。

回顾这个学期,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这篇期末总结中,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感受来分享一些我对自然课的认知和体会。

首先,自然课给我带来了丰富的知识。

在这个学期里,我学习了生物、地理、物理和化学等自然学科的基本知识。

通过生物课,我了解了生物的分类和生命活动,并通过实验亲身体验了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通过地理课,我了解了地球的构造和运动规律,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们所居住的环境。

通过物理和化学课,我学习了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体验了物理和化学实验,燃烧、溶解、反应等。

其次,自然课培养了我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在自然课上,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实验和实地考察,我亲自操作并观察到自然现象,培养了我对事物本质的认知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我们要自己提出问题,设立实验计划,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这些实际操作让我体验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思考过程,培养了我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此外,自然课还让我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比如,工业污染、森林砍伐和城市化等都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作为一名学生,我要时刻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创造美好的自然环境努力奋斗。

此外,自然课也让我体会到了科学精神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科学是一种求真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提出问题、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和分析数据,从而不断推演和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

同时,科学还要求我们尊重事实,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轻易下结论。

通过自然课的学习,我逐渐培养了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

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我会更加理性和客观,积极思考和实践,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

自然科学概论学习报告

自然科学概论学习报告

自然科学概论学习报告篇一:自然科学概论论文XX年春天SARS病例在北京再次出现,是由于中国实验室的病毒外泄,新加坡和台湾的实验室XX年也都曾发生过SARS病毒泄漏事故,类似的事情过去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也曾一再出现过。

疾病控制中心反而成了想要控制的疾病的流行源头,这正是科学时代的黑色幽默。

该中心有关负责人员已经接受相应处罚了,但是,这个案例却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科学研究活动负面影响的思考。

技术是,技术的实际发展和使用带给人们的并非一定是正面的价值,这一点即使在中国这样一个科学主义盛行的国度里,也被学术界普遍接受了。

但是,人们认为科学作为知识,仅仅是观念形态的存在,它只有被使用,被转化为现实存在时才能产生直接的后果和作用,才能谈得上是否有负面影响。

目前流行的观点认为,科学研究有纯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分。

纯科学是价值中立的,不应设置禁区,因有禁区就意味着科学的终结。

应用研究才引出好坏问题,负面效应是技术造成的,而不是科学造成的。

因而笼统说“科技是双刃剑”对科学是不公平的。

无怪乎直到今天还有人振振有辞地反问:科学哪来负效应?在科学技术高度一体化的今天,即使我们不去追问将科学技术截然分开是否真的可行,不去追问将科学技术仅仅当作工具的思路是否流于表面,不去追问科学知识的价值负载,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因为它忽视了科学研究活动本身必然包含了人们对自然的改造活动,虽然在规模上也许远远不及工程技术活动。

如果说,作为观念形态的科学知识不能直接产生实际作用的话,那么作为至少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控制和干预以获取知识的科学实验活动本身,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一种技术活动,就在产生着实际的作用。

而且,正是这种现实的物质作用才是科学试验的真正价值所在。

所以科学试验的现实的、物质性作用是本质性的,不可消除的。

因此对技术活动适用的,在原则上也适用于科学活动。

事实上科学实验常常会可能带来负面的作用,例如核试验、微生物学实验、涉及到有毒化学物质的实验、乃至现在争议很大的野外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实验等等。

概论心得体会

概论心得体会

概论心得体会在学习概论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体验,也对一些重要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了概论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就我在学习概论这门课程中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总结。

首先,概论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广泛。

通过学习概论,我了解到了科学的本质和特点,了解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我学习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历程,从古代哲学到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深入了解了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科学家们的伟大贡献。

我还学习了科学假设、科学实验、科学理论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这些知识对于我进一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科学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通过学习概论,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和能力。

例如,概论鼓励学生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了很多问题和思考题,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我逐渐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同时,概论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论证能力,这也使我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进行推理,并能将这些能力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另外,概论强调科学与人文的交叉和融合。

通过学习概论,我了解到了科学与人文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科学离不开人文的价值追求,而人文也需要科学的支撑和启迪。

概论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增强了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担当。

这使我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学生和未来的科学工作者,应当在学术研究的同时,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

最后,通过学习概论,我对科学研究和科学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学会了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学会了怀疑和挑战现有的知识,学会了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而科学文化则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概论让我明白了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让我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自然科学概论

自然科学概论

这个学期我选修了自然科学概论这门学科。

自然科学概论是研究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和生物学六大基础学科。

自然科学中各个学科既不断分化,又相互交叉综合,甚至与社会科学交叉综合,导致崭新学科的不断出现,学科数量不断增长,交叉学科不断涌现,使自然科学总体框架图象成为多层次结构,纵横联系,动态发展的主题网络。

自然科学依据历史事实,通过对科学发展历史过程的分析来总结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并揭示其规律。

在漫长的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近代曾出现了三次严重的危机,并由此也带来了三次重大的突破,从而推动自然科学向前进一步发展。

第一次技术革命是在18世纪,以英国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织布机上用的飞梭为导火索,以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织机为标志的英国工业革命为先导,直到瓦特在塞维利和巴本以及纽可门等人研究的纽可门蒸汽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形成了现代普遍使用的蒸汽机;使技术由量的积累实现了质的飞跃。

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纺织业的生产效率,而且也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矿产业、钢铁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并为资本主义工厂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代替封建社会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第二次技术革命从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1791-1867)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开始。

19世纪70年代,具有实用价值的电动机和发电机先后问世,继而在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实现了电力的远距离传输,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开始了第三次技术革命,也就是现代技术革命。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进入了新技术革命阶段,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生物技术的突破以及材料、激光、遥感、海洋、人工智能、多媒体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长足进展,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利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能力,同时面对着诸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促使人类开发了可持续发展技术。

自然科学概论

自然科学概论
自然科学概论
哥白尼
牛顿
序论
一、科学 1、概念 、 科学在这里指的自然科学,它是关于人对自然的认识, 科学在这里指的自然科学,它是关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它最终要表现 为关于自然的系统化、理论的知识。 为关于自然的系统化、理论的知识。科学的最初成果是用概念来描述 自然现象的发现,继而进行说明、解释,以至预见新的自然现象, 自然现象的发现,继而进行说明、解释,以至预见新的自然现象,最 后形成某种概念的体系,成为一门学科。 后形成某种概念的体系,成为一门学科。 2、发展 、 (1)科学的觉醒时期。 )科学的觉醒时期。 (2)科学的空前发展时期。 )科学的空前发展时期。 (3)科学的改造时期。 )科学的改造时期。 (4)科学的发展加大了人们对科学本身的反思。 )科学的发展加大了人们对科学本身的反思。
第1章
近代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
1.1科学革命的突破 科学革命的突破
一、天文学上的革命 二、医学生理学的革命
1.2经典力学的奠基 经典力学的奠基
一、开普勒在天空中“立法”,得出了行星运行的三大规律。 开普勒在天空中“立法” 得出了行星运行的三大规律。 二、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1)行星运行的轨道是椭圆的,太阳正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行星运行的轨道是椭圆的,太阳正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小球在光滑斜面上运动时, (1)小球在光滑斜面上运动时,加速度相等,距离与时间的平 )行星和太阳的连线扫过的面积与时间正比 1.3近代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近代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近代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加速度相等, 行星公转周期与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3)方正比。 )方正比。 行星公转周期与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运动三定律。 一、运动三定律。 (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时作匀速直线运动。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时作匀速直线运动。 (3)对平抛运动作了初步的分析。 )对平抛运动作了初步的分析。 二、)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1)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1.4其他科学的发展 其他科学的发展 (2)f=ma ) F=G(m1*m2)/R2 G=6.67*10(-11) =-f’ (3)F=- ) =-

概论心得体会

概论心得体会

概论心得体会在学习概论课程的一段时间里,我从中获得了很多的收获与体会。

概论是一门广博而庞大的课程,学习其中的知识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而且可以为我们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发展提供宝贵的指导。

首先,通过学习概论课程,我对不同学科的了解更加全面。

概论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甚至艺术学等各个领域,从中我了解到了这些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它们相互依存并共同构成了人类对世界的综合认识。

这种全面的知识体系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并且拓宽了我的思维和眼界。

其次,学习概论也使我对知识的学习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概论课程不仅强调了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任务,我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同时,概论也教会了我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检索和整理,培养了我批判性思维和辨析能力。

这些学习方法不仅在概论课程中有用,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中,为我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概论课程还培养了我对于世界的关注和批判意识。

通过学习概论,我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了解了世界。

我了解到了人类在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了解到了人类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这些知识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系统,我们需要去关注和思考这个系统中的问题,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而且,在了解了不同学科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后,我也更加具备了批判的眼光,能够分析和评价所接触到的信息和观点,不被一言堂所左右,做到客观而全面地了解事物。

在学习概论的过程中,我养成了广泛阅读的习惯,并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并能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和解决问题;我也培养了关注世界和积极参与的态度,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这些收获和体会将伴随着我未来的学习和人生道路,成为我不断进取的动力。

六年级第二学期自然总结

六年级第二学期自然总结

六年级第二学期自然总结六年级的第二学期,是我在自然科学方面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

在这个学期里,我学习了很多有趣的知识,也收获了很多的成长。

首先是我对动物和植物的研究。

在这个学期里,我学习了很多有关动物和植物的知识,包括它们的分类、特征以及习性等等。

在学习动物方面,我了解了各种不同形态的动物以及它们的特征,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

在植物方面,我学习了植物的分类和结构,了解了植物的根、茎、叶和花等部分的功能。

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我对动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是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在这个学期里,我学习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我了解了各种不良环境对生物和人类造成的影响,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荒漠化等。

我也了解了人类生活中的一些不良行为,如乱扔垃圾、乱倒废水和乱砍乱伐等,对环境有害。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

再次是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实验。

在这个学期里,我学习了许多关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并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实验。

比如,我通过实验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过程,观察了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情况。

我还观察了日食和月食等天文现象,了解了它们的形成原理。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培养了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并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和理解它们。

此外,我还学习了一些关于健康和安全的知识。

在这个学期里,我学习了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了解了健康饮食和锻炼的重要性,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急救措施。

这些知识不仅对我自身的健康很有帮助,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到他人。

六年级第二学期的自然学习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还培养了对自然的兴趣和爱好。

我将会继续保持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不断学习和探索更多的知识,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成长和进步。

自然概论知识点总结

自然概论知识点总结

自然概论知识点总结自然概论的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物理学物理学是自然概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物质的结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并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物理学的知识点包括:1. 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引力、惯性等内容。

2. 热学:研究物体的热力学性质和热传导规律,包括热量、温度、热力学定律等内容。

3. 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和性质,包括光的波动性、光的折射、衍射、干涉等内容。

4. 电磁学:研究电荷、电场、磁场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包括库伦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等内容。

5. 声学: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包括声波的传播规律、声音的特性等内容。

二、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和反应机制的学科,是自然概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化学的知识点包括:1. 基本元素和化合物:研究元素的周期表、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包括化学键、离子、共价键等内容。

2. 反应与变化:研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规律,包括化学平衡、反应速率、化学动力学等内容。

3. 酸碱和电化学:研究氢离子相对浓度和氧化还原反应,包括PH值、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

4. 有机化学: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包括碳化合物、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内容。

5. 材料与能源:研究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包括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能源材料等内容。

三、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学科,涉及生物的起源、演化、生长发育、生物多样性等问题。

生物学的知识点包括:1.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学基础,包括细胞膜、细胞器、细胞器官等内容。

2. 遗传学: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包括DNA、基因表达、遗传变异等内容。

3.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生态平衡、生态位、生态系统等内容。

4. 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的起源、演化和生物多样性,包括自然选择、适应性进化、分支进化等内容。

5. 生理学:研究生物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包括激素、神经调节、内环境稳定等内容。

自然科学概论 第 4 章

自然科学概论  第 4 章

(3):法国的拉瓦锡和拉晋拉斯研究了生物的呼吸, 开创了动物生理研究。 (4):比利时化学家赫尔盖特作为著名“柳树实验”, 首创植物生理学的研究。 (5):荷兰学者英根豪茨则发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6):1665年英国学者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植 物细胞,荷兰的列文虎克则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菌等 微生物。 (7):英国的哈尔斯在1727年出版了《植物静力学》, 在1733年出版了《动物静力学》,将力学实验法 引入了动、植物研究。 (8):瑞典生物学生物分类学基础。
和具体功能方面有着差别,但有共同的基本 构造,按照共同的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 过程;细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自己的 生长和发育过程。
B:生物进化论的创立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其巨著《物 种起源》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以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遗传和变异为内容的生物进化理 论。 C:遗传学定律的发现 1886年,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发表了《植 物杂交的试验》一文,阐述了生物遗传与变 异的3条基本定律:
• 显性定律: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质亲本杂交时,由于某个 性状对其它相对性状的显性作用,子一代所 有个体都表现为这一性状。例:红花豌豆与 白花豌豆杂交,子一代都是红花,红花对白 花是显性。 • 分离定律: 指杂交种子一代中成对因子(一显一隐)在 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相互不发生影响, 其子二代表现性状分离。根据分离定律,子 二代出现的红花和白花植株构成3:1比例。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1、生命的基本特征 A:具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 死亡的特征。
B:具有新陈代谢的特征: 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不 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包 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是指外来的非原生质的 化学物质在细胞里转化为原生质成 分的化学物质的过程。

自然科学概论学习心得

自然科学概论学习心得

自然科学概论学习心得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

它不仅是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人类思想文明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提高人类认识世界能力的源泉、建立科学世界观的重要基础、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条件,培养人们勇于为科学真理献身的精神。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及运动规律的科学。

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发现、发明、实践和总结而筑成的知识体系。

它渗透和包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用和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以及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科学的发展历来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和突出的标志。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新月异地刷新着人类社会的面貌。

它不仅带来物质财富的空前丰富,而且在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和思维方式。

科学修养已成为现代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在当今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体现在人才素质和科学技术中的知识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

创造与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形成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在日趋激烈地竞争中的制胜要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并通过这种交叉和渗透形成一批边缘学科或综合学科。

它们的相互结合与渗透形成的重大课题,具有高度综合和跨学科的性质,这些课题的解决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日益显著提高。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不但可以提高研究的效率,而且可以保证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没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就不能适应交叉学科发展的要求,更不能学好人文社会科学。

现代学科高度综合、相互渗透,要求人文学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

科学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渗透表现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被应用于研究人文、社会科学。

例如,语言学,开始作为纯粹的人文学科,在现代已经日益广泛地使用实验和数学方法,以至于有成为“语言科学”的倾向,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他现代化研究手段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

自然科学概论

自然科学概论

自然科学概论第三章物质世界的统一性第三节物质物质是任何有质量并占据空间的东西。

气体、液体、固体、生命体,是我们通常熟悉的物质。

更广义的物质是任何科学上可以观测的客体。

电磁场是一种广义的物质,因为它可观测,他有能量和动量。

我们把狭义的物质称为“物质”,以区别于“场”。

从成分看,可分为单质、化合物、聚合物、合金等。

从温度、压强、体积、院子排列等物理性质来看,物质以气、液、固、晶体、非晶体,以及超流、超导等状态存在。

这些不同的状态称为相。

物质都是由少数几种基本粒子组成。

每一种粒子都有它的反粒子,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反物质。

而场的属性与侠义的物质截然不同。

场不具有质量,不占据空间。

场与场之间可以叠加,称为场的叠加原理。

场与物质可以发生相互作用。

一、物质的相物质可以不同的相存在。

比如水,在0摄氏度以下是冰,为固相,在0摄氏度以上,100摄氏度以下是水,为液体,在100摄氏度以上是蒸汽,为气相。

相是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以不同的相存在的同一物质,其物理性质有显著的不同。

相往往又被称为态,比如说气态,液态等。

另外有一种热力学中的态,或状态,含义完全不同。

同样是水蒸气,如果其温度或压强发生变化,就说它的状态发生变化。

相,是物质的一类相对均匀的状态的集合,这里的均匀指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均匀。

气相密度小,容易压缩,分子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充满所能到达的空间。

液相密度大,不易压缩,可以自由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明显的界面。

固相密度大,不易压缩,有固定的形状,对形变有抵抗力。

还有一些不常见的相,都各自有共同的物质。

处于气相的物质,通常就称之为气体,液相的物质称为液体,处于固相的物质,就称为固体。

物质的相发生变化,就称为相变。

常见的相变就有溶解和凝固,蒸发和凝结。

凝固是溶解的逆过程,凝结是蒸发的逆过程。

某种物质发生溶解的温度,称为熔点,发生沸腾的温度,称为沸点。

在不同的压强下,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不同。

也就是说熔点和沸点随压强而变。

自然科学概论总结

自然科学概论总结

一、绪论宇宙物质时空——自然(处于不断发展)自然:客观存在,整体存在,是一与多的统一,过去,现在,未来的统一,存在于非存在的统一实在—自然的代名词对自然的整体把握,根本看法—自然观—反应人类对自然界整体把握情况自然观的分类:1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远古时期大约6或8世纪之前,从希腊文明(公元前,西方文明的起源)开始2哲学的自然观:8—16世纪之前,以1543 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为结点3科学的自然观古希腊,古罗马:思辨猜测(无实验)中世纪:神学自然观,天堂地狱(公元5世纪—公元15世纪)大约1000年科学自然观:近代科学诞生推翻神创论力学统治一切—机械自然观牛顿运动定律片面孤立形而静止缺乏系统普遍联系的观点5.19世纪末,自然科学发展,演化为辩证唯物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系统论的出现)—生态自然观(对出现问题反思)—可持续发展不断发展,演化(包含进化,退化)更为完善科学合理奴隶—认识—朴素自然观(平衡)主人—改造—机械自然观和谐—可持续—辩证自然观(对立,统一)【对立:人是自然长期进化的产物(生物学),劳动创造人与人类社会(社会学)】【统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发展依赖自然的各种资源,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违背则将受到惩罚)】“科学”名称的由来:(1)古代“格致之学”。

《礼记.大学》中说:“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科是一种规范规则,大家遵守的条约)(2)“科学”(science),它源于拉丁文scientia,原义为“知识”或“学问”。

在古代西方,科学被称为自然哲学,寄居在哲学母体之内,并没有独立的地位。

(3)历史上,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

1896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一文中首次使用科学。

进入20世纪之后,特别是“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大力倡导科学与民主,从而使科学这一概念在我国广为传播。

学习《自然科学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自然科学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白然科学史》的心得体会大三上学期开设的〈〈白然科学史》这门课很有趣味。

拿到这本书,我就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

这本书和其它科目的教材完全换了风格,像一部纪录片,又似一本科学杂志,内容丰富,涵盖广泛,在学习任务繁重的大三,这门课则带我们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时代,认识了一个又一个伟人,学习这门课的确是一种精神享受。

白然科学是研究无机白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白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认识的对象是整个白然界,即白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

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白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白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白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白然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找白然现象的来因。

白然科学认为超白然的、随意的和白相矛盾的实验是不存在的。

白然科学的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

由对白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白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白然中的规律。

“一个超白然因素是不存在的。

”近代科学是在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

其过程可大致描述为:古希腊(理性)——> 中世纪(基督教)一一 > 文艺复兴以后(经验主义)从希腊的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万物源于水的命题,到现在的核威胁,环境危机;从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钻木取火,徒手打猎到现在的机器生产;从以前飞鸽传书,快马加急到现在的电话、电子邮件、飞信联系;从以前的衣不蔽体到现在的五彩缤纷。

这一切,都是借助科学的进步,科学的产物,享受优越的生活。

科学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益处。

白然科学不仅是改造世界的潜在力量,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宝贵资源。

白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主线,是白然科学教育的基石,它蕴含着极大的教育价值,是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

白然科学发展史是研究白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依据历史事实,通过对科学发展历史过程的分析来总结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并揭示其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概论学习报告篇一:自然科学概论论文XX年春天SARS病例在北京再次出现,是由于中国实验室的病毒外泄,新加坡和台湾的实验室XX年也都曾发生过SARS病毒泄漏事故,类似的事情过去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也曾一再出现过。

疾病控制中心反而成了想要控制的疾病的流行源头,这正是科学时代的黑色幽默。

该中心有关负责人员已经接受相应处罚了,但是,这个案例却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科学研究活动负面影响的思考。

技术是,技术的实际发展和使用带给人们的并非一定是正面的价值,这一点即使在中国这样一个科学主义盛行的国度里,也被学术界普遍接受了。

但是,人们认为科学作为知识,仅仅是观念形态的存在,它只有被使用,被转化为现实存在时才能产生直接的后果和作用,才能谈得上是否有负面影响。

目前流行的观点认为,科学研究有纯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分。

纯科学是价值中立的,不应设置禁区,因有禁区就意味着科学的终结。

应用研究才引出好坏问题,负面效应是技术造成的,而不是科学造成的。

因而笼统说“科技是双刃剑”对科学是不公平的。

无怪乎直到今天还有人振振有辞地反问:科学哪来负效应?在科学技术高度一体化的今天,即使我们不去追问将科学技术截然分开是否真的可行,不去追问将科学技术仅仅当作工具的思路是否流于表面,不去追问科学知识的价值负载,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因为它忽视了科学研究活动本身必然包含了人们对自然的改造活动,虽然在规模上也许远远不及工程技术活动。

如果说,作为观念形态的科学知识不能直接产生实际作用的话,那么作为至少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控制和干预以获取知识的科学实验活动本身,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一种技术活动,就在产生着实际的作用。

而且,正是这种现实的物质作用才是科学试验的真正价值所在。

所以科学试验的现实的、物质性作用是本质性的,不可消除的。

因此对技术活动适用的,在原则上也适用于科学活动。

事实上科学实验常常会可能带来负面的作用,例如核试验、微生物学实验、涉及到有毒化学物质的实验、乃至现在争议很大的野外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实验等等。

科学共同体早就从经验中认识到了这种可能的危险,往往也会制定严格的规定以防范危险。

例如,著名的阿西洛马国际会议就是一些有良知的科学家们对刚开始兴起的基因工程实验可能的带来的危险事先发出预警信号。

在科学发展的初期,由于科学研究的规模比较小,研究对象是人们所熟知的常见的普通对象,科学研究活动很难对实验室之外的自然和社会产生值得关注的影响,所以人们往往会忽视科学研究活动本身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但是,如今科学发展已经彻底使得这种忽视变成不能原谅的错误了。

如剑桥大学教授马丁·芮斯(Martin J. Rees)在《我们最后的时刻》(Our Final Hour)中认为,人类已经前进到了这样的位置,我们自己现在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在一直威胁着我们的自然灾害之外,还加入了科技。

现代科技使得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力量得到了高度放大,以至于实验室里的一次错误就可以产生一场大浩劫,带来只有上个世纪的核战争狂人才能想象得到的严重破坏。

事实上他曾以一千美元打赌,在2020年之前就会有一场生物恐怖攻击或者生物意外,会导致一百万人丧生。

芮斯的估计未必很准确,但是科学实验以及相关的设施、材料可能是危险的来源,这应该是无疑的。

除了科学研究过程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性威胁之外,科学研究还有可能在其他方面带来负面效应,也需要人们加以注意、控制和引导的。

例如,科学研究活动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源的投入,如果不顾社会的承受能力,一味加大对科学研究投入的力度,就可能影响到社会其他方面的资源投入。

例如,连当今世界上头号强国美国也嫌超级超导对撞机过于昂贵,不得不将已经开工,并投入了巨资的工程下马,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对科学研究进行某种干预和控制的典型案例。

科学研究所产生的另外一种负面影响,是有关医学和生物学实验对实验动物和人体所产生的危害。

严格地说,纳粹医生和日本军国主义731部队的医生所进行的也是科学研究活动,其结果也是有科学价值的,甚至是很重要的,否则美国人不会以包庇这些罪大恶极的罪犯来换取这些研究资料。

但是,我们仍然认为他们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是违背人类伦理的行为,是不折不扣的犯罪行为,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因为在这里,求知的欲望、甚至科学研究的热诚也是不能超越不伤害人类这一基本伦理规定的。

如果说,对人体伤害的科学试验毕竟是比较罕见的现象的话,那么对动物构成伤害的科学试验就是司空见惯的普遍事实了。

尽管我们可以强调许多动物实验对于人类医疗保健的重要性,但这些实验毕竟直接导致了大量动物的丧生和痛苦,何况其中有相当多的实验本来是不必要的,是可以用其他方法代替的。

随着人们对于动物权利和福利观念的不断认同,动物实验的这些负面效应暴露得也越来越明显了。

要避免和尽量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当然首先要依靠科学共同体的努力,依靠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

但是仅靠这些显然是不够的。

首先,无论科学如何发展,科学研究活动所包含的风险都是不可能完全消灭的,甚至随着科学研究活动的发展,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发展。

其次,科学共同体由于其自身的利益冲突,未必一定是对此风险管理的最好人选,例如严格的管理可能要耗用金钱,耽误时间,影响科学研究的进度从而可能落后于竞争对手等等。

芮斯认为,科学家们有时在公共关系方面考虑得更多, 但是不会实话告诉我们面对的危险。

而相关事故如多次出现,即使不谈对于社会的影响,就社会公众对科学共同体的信任来说也会是灾难性的。

科学活动存在负面影响的逻辑结论是:科学活动必须要在接受伦理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并非毫无禁区可言。

对可能带来严重灾难的微生物研究、有毒化学物质研究、核科学研究来说,将对人类的安危如此重要的事情,完全交给科学共同体处理,社会公众没有任何监督、了解的权利,大概是不合理的。

因此,为了避免科学研究活动所引发的灾难再度发生,必须明确科学实验的负面影响,加强社会的监管。

篇二:现代自然科学概论课程所获 3000字现代自然科学概论课程所获(作者:叶韫琦)通过一个学期对于现代自然科学概论课程的学习,不禁意识到现在自然科学对我们现代人类的生活影响之大,而且在今后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下是现代自然科学概论课程当中专题的概述。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属于自然科学。

它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

生物学源自博物学,经历了实验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而进入了系统生物学时期。

从传统生物学到现代生命科学, 生物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的描述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到20世纪中的实验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的创造生物学阶段,不断的发展使生命科学能够迎接21世纪的挑战。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大致经过了早期化学实验、近代化学实验和现代化学实验等三个发展时期。

当今社会下,人们的食物、健康、能源、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与化学息息相关。

生长激素、农药、遗传工程、无机材料、超导体、炸药、同位素分离技术等均是化学对人类社会做出的贡献。

由Albert Einstein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依据研究的对象不同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给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相对论还提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时空”等全新的概念。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等。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

宇宙学是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和演化的学科。

宇宙中除了空间、时间、物质以外,再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了,所以宇宙论也就是研究空间、时间、物质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而大爆炸理论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理论的一门学说。

宇宙红移的观测再次证明了大爆炸理论。

在这个专题之中,提到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周初的盖天说、战国时期的浑天说、宣夜说;至此,当然也得说说国外的宇宙观:古代巴比伦人的观点是大地犹如拱起的乌龟,天空乃是半球形的穹庐。

而古埃及人的宇宙观却是这样的:星星分布在女神身上,而女神却是伏在地上。

古人的宇宙观形色各异,充分体现了古人对地球以外的宇宙世界无比的向往。

小时候的我,也曾经对宇宙万物产生过很多好奇的想法和思考。

因此,小时候我购置了好多关于宇宙世界的书来看。

即便是个毛头小孩,但是我依然能从中了解到能够穿越时空的百慕大三角、雅玛预言的世界末日、宇宙中神秘的黑洞、地球上被发现的外星人等等被冠以“未解之谜”之名的神秘事件。

现在细想,发现自己已经忘了曾经狂热痴迷的东西,那些有关于宇宙万物的书籍的名字已经记不起来,更别说书籍里面说到的东西具体是什么了,最多最多也就只能说个大概。

毕竟我曾经所喜爱的东西对于中国学生的学习来讲,根本是一无是处,就算我已参透书中所列举的知识的奥秘,我也很难在这个教育制度之下脱颖而出。

在绝大部分人的观点中,为自己的将来而读书、争取好成绩还是首要,其他兴趣什么的,还是一边去吧。

曾经以为自己将来会是个探秘宇宙的科学家,无奈时间逝去后发现自己竟是当初想也没想过的在电脑前不负责任的敲打出“最多最多也就只能说个大概”的混迹于金融系的一名普通大学生。

理想与现实,我终究还是选择了后者。

追求理想不能当饭吃,而为现实而努力则还能为你保留生存的一线机会。

说到这里,我竟然没有对违背了当初的理想的自己感到悔恨,反而是舒坦。

因为,在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自己长处和短处,逐渐明白了什么是自己应该且合适地去追求的,明白了什么是理应早早放弃的,这样对于我未来的人生道路会有更好的前景。

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

我的特长是算术,对金融会计有着不一般的嗅觉,很适合于自己现有的专业。

假若现在我正正是当初那个渴望揭秘宇宙之谜渴望冲出宇宙的那个准科学家,就好比让卓别林去玩发明,让贝多芬去搞政治,让姚明去踢足球如斯不堪入目的可笑。

话说回来,在现在自然科学概论的课程学习中,我还了解到了量子物理学。

量子概念是1900年普朗克首先提出的,到今天已经一百一十多年。

期间,经过玻尔、玻恩、狄拉克、爱因斯坦等许多物理大师的创新努力,到20世纪30年代,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

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表明,量子物理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微观世界的基础。

量子物理和相对论的成就使得物理学原子从经典物理学发展到现代物理学,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主要基础。

其中不得不说量子物理的史话。

同样是对量子物理的贡献,爱因斯坦26岁就提出来光量子理论,波尔28岁就提出了氢原子理论,海森伯24岁提出了不确定关系定律,泡利25岁提出了不相容原理,费米25岁提出了量子统计,狄拉克25岁提出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正值青春之时,他们花费了宝贵的时间以及难以计数的精力在对人类科学的贡献上,(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自然科学概论学习报告)让人不得不对他们树起崇拜、尊敬之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