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案
语文枫桥夜泊教案
![语文枫桥夜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6fa17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d.png)
语文枫桥夜泊教案《枫桥夜泊》的张继是一位失意的诗人,他的这首诗将一位落榜之人漂泊在外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霜天残月,江枫渔火,每一处景物都是灰暗、凄凉,到处都透着寒气,整首诗覆盖着深深的愁。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枫桥夜泊教案5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语文枫桥夜泊教案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爱好1、请同学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肤浅,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抒发了一种暗夜中落寞愁苦的幽深之情。
14、在刚才的讲解中,我们看到了月落,看到了布满寒意的满天霜,看到了江边的枫树和点点渔火,还有那远处若隐若现的寒山寺, 在我们的耳边还不时传来那一声声躁人的乌啼,以及悠远沉重的寺庙钟声。
好,你们能不能用想象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江南秋夜图?张继漂泊在他乡,这时他心里有点儿(引说:思乡),有点儿(引说:忧愁、孤独、孤独)小结:安静、幽暗、寒冷、凄凉、遥远、漂亮的江南秋夜图。
师:带上这种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五、拓展:拓展一:师:在这里,还有一种愁。
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的一篇散文。
《不朽的失眠》片断,谁情愿来读一读?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
榜纸那么长那么大,可就是没有他的名字。
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
惊奇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使他羞惭懊丧。
语文课文《枫桥夜泊》教案
![语文课文《枫桥夜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04a43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7.png)
语文课文《枫桥夜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枫桥夜泊》。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学生能够解释诗句的意义和描绘诗中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提高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绘画,表达自己对诗中景象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调的把握。
学生自行练习朗读,并尝试背诵课文。
2. 生词和短语学习: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如“枫桥”、“夜泊”、“乌啼”等。
学生通过课文上下文,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3. 诗句意义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义,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张继和《枫桥夜泊》的背景。
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 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调的把握。
学生自行练习朗读,并尝试背诵课文。
3. 生词和短语学习: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如“枫桥”、“夜泊”、“乌啼”等。
学生通过课文上下文,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四、教学评价1. 朗读与背诵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注意语音、语调和表达的准确性。
2. 生词和短语理解评价: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程度。
3. 诗句意义理解评价: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延伸1. 绘画与写作:学生根据诗中的景象,进行绘画创作,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诗中的景象和自己对诗句的感受。
2. 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代诗歌,比较《枫桥夜泊》的韵味和意境。
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提高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5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4b475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6a.png)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5【教材分析】《枫桥夜泊》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第19课《古诗三首》。
这首古诗具有写景细腻、意境深邃、情景交融及语言生动的特点。
【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小学生虽已接触不少古诗,能初步体验到诗歌中的内容与情感,他们对古诗的学习大多处在“背诗”、“译诗”的阶段,但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教师在教学这首诗应适当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欣赏诗歌方法,即所谓“教是为了不用教”。
此外,教学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设计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营造有利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来体味古诗的内容和情感,注意培养积极的审美情趣和体验古诗的含蓄美、韵味。
3、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螺旋上升。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并背诵。
2、读懂诗句,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一些方法。
【教学准备】1、课件若干、vcd光盘。
2、学过的唐诗若干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流行歌曲《涛声依旧》,学生凝神静听。
2、(音乐声渐弱)教师导入: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这是一首曾经流行大江南北的歌曲,那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意蕴总让人回味不已。
你们还知不知道这首动听的歌曲竟会是出自一自唐诗呢?这首古诗仅仅描写了几处景物,但却透过简单的文字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设计意图:以歌曲作引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导入学习主题。
]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1、播放朗读,提醒学生注意诗歌节奏并仿读。
2、回忆总结以往是如何学习古诗的,出示学法。
3、小组讨论,自学。
4、全班交流。
5、通过配乐,师描述情景,学生体会意境。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c5754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7.png)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枫桥夜泊》,学生能够了解到该篇诗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主题,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枫桥夜泊》,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和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包括唐代诗人张继的生平事迹和文化背景。
2. 诗歌赏析:分析《枫桥夜泊》的诗歌结构、意境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和艺术价值。
3. 诗歌朗诵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并展开诗歌的讨论和交流,共同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课堂的主题是《枫桥夜泊》,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夜晚的印象和感受。
2. 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通过简要的讲解,介绍唐代诗人张继的生平事迹和其与枫桥夜泊的关系,向学生展示出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 诗歌赏析(20分钟)分析《枫桥夜泊》的诗歌结构,包括诗的篇幅、韵律等方面。
然后重点解读诗中所展示的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于夜晚的描绘和感受。
4. 诗歌朗诵与交流(15分钟)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句进行朗诵。
接着,组织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和交流,分享对于诗歌的理解、感受以及个人的感想。
5. 总结(5分钟)对于学生的朗诵表现进行肯定和总结,再次强调《枫桥夜泊》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枫桥夜泊》的背景、含义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堂上的朗诵和交流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诗歌赏析的讲解和引导,培养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
《枫桥夜泊》教案15篇
![《枫桥夜泊》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71343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e.png)
•••••••••••••••••《枫桥夜泊》教案15篇《枫桥夜泊》教案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枫桥夜泊》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枫桥夜泊》教案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请学生自学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
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理解课题。
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8334a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2.png)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2022-12-15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13篇)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营造有利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来体味古诗的内容和情感,注意培养积极的审美情趣和体验古诗的含蓄美、韵味。
3、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螺旋上升。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能力目标: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枫桥夜泊》教学软件,《涛声依旧》磁带。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诗词。
【教学过程】一、诗,颂秋词,兴趣导入1、背诵所学过的古诗。
2、交流资料:收集有关秋天的诗词。
板书:秋。
导语: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用词简洁明了,意味隽永。
例如我们背诵交流的秋诗秋词。
面对秋天,有的人看到的是硕果累累,丰收希望;有的人看到的是满目萧瑟,凄风苦雨。
景情相融,让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许多笔墨流芳百世。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古诗。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出深秋景色的美丽,这首诗让诗人流芳千古,这首诗让苏州的寒山寺名噪一时,无数的文人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这首诗也让苏州城中的枫桥一跃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它就是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
二、知诗人,感诗意,初识愁绪。
1、交流资料。
对诗人张继以及《枫桥夜泊》这首诗你知道多少?生拿出预先查好的资料交流。
a,张继个人简介b,枫桥,寒山寺的介绍c,《枫桥夜泊》题目的理解d,《枫桥夜泊》的写作背景2、观看《枫桥夜泊》课件。
过渡语:不错,通过资料我们对作者对张继有了了解,对这首诗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最新-《枫桥夜泊》教案设计【优秀4篇】
![最新-《枫桥夜泊》教案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d8f1d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67.png)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如下是美丽的帮大家分享的《枫桥夜泊》教案设计【优秀4篇】,仅供借鉴。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篇一知识掌握1.《枫桥夜泊》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诗中的“姑苏”即指现在的________。
2.这篇议论文所要反驳的是________。
能力提高对于“愁眠”,新解者也有发现,说是“运河西岸,对着寒山寺大约两公里有两座山,一座叫狮子山,另一座叫愁眠山,又名孤山。
”所以,新解者认为,“江枫渔火对愁眠”,就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的意思。
我觉得,给这么一“解”,这句诗就索然无味了,整首诗也索然无味了。
近来有些同志在那里大声疾呼:诗中要有一个“我”在,没有“我”就没有诗,没有文学!这说法对不对暂不去说它。
单就《枫桥夜泊》这首诗而言,确是有个“我”在的。
这“我”就在“愁眠”二字上。
这个“我”,实为一篇主宰,全诗命脉。
有了这“愁眠”的“我”,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钟声才有了活力,才染上了主观感情的色彩,才生出一种动人的意境。
若把“愁眠”解释成两公里外的一座孤山,“月落”等等就全变成死的了,全诗也就变成了死的了。
如此,“夜半钟声”也变成没有来由的了。
须知,“钟声”到客船,实际是到客船上的“愁眠”人耳中。
船是无知之物,它管你钟声不钟声呢?因此,我认为,若是把“愁眠”解释成一座山,只会把全诗意境破坏无余,只会把这诗篇给糟蹋了。
这种解释法是不足取的。
也许考据家会说:“明明对着寒山寺大约两公里远有座愁眠山,你有什么理由说张继不是写的它呢?”我还是那句话:你有什么文献资料可以证实那座山在唐朝就叫愁眠山呢?如果没有,那么,安知它不是张继这首诗出名之后,被好事之徒附会命名的呢?事实上,考据文章所谓“愁眠山又名孤山”一语已经透露了消息。
语文枫桥夜泊教案(6篇)
![语文枫桥夜泊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228df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5.png)
语文枫桥夜泊教案(6篇)语文枫桥夜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着它的文学魅力。
大家都读过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诗。
(提2—3名学生吟诵)师: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同学请看。
(出示枫桥夜泊的画面)这幅图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生:清冷。
生:很美,真是小桥、流水、人家。
生:很幽静。
师:在唐朝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出示课件,板书、播放音乐)跟着音乐教师范读。
师:喜欢这首诗吗?生:喜欢。
师:想读吗?生:想。
师找2名学生读。
师:(正音多音字,“泊”,寺sì愁眠chóu mián )师:读诗还要讲究节拍,那位同学来给这首诗画一下节拍。
(提名上黑板画节拍,并提2名按节拍读。
小组读。
齐读。
)师: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会读了,还需要知道什么?生:了解诗的意思。
生:知道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写诗的背景、时间、地点等。
师: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平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
生:伙伴讨论交流。
生:借助书中的注释。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先自己学习,然后伙伴讨论交流,在学习和交流中去体会诗中的景,感悟诗中的情。
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
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5-8分)师:从刚才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大家来交流一下。
生:我知道了诗题的意思,枫桥:在苏州西郊,夜:晚上。
泊:停船靠岸。
此诗是写在枫桥边夜晚停船的所见和所闻。
《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1d542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3.png)
《枫桥夜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枫桥夜泊》。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掌握一些常用的文学鉴赏词汇和表达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通过诗歌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生平背景的掌握。
(3)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枫桥夜泊》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简介诗人张继及《枫桥夜泊》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5. 文学鉴赏(1)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词汇和表达方法,评价诗歌。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6. 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枫桥夜泊》。
2. 结合课后注释,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3. 写一篇关于《枫桥夜泊》的短文,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解析和文学鉴赏等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枫桥夜泊》这首诗歌。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使学生在感受诗歌美的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悟较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优秀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1a913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1.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理解古诗《枫桥夜泊》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3、朗读训练,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幻灯机、幻灯、朗读录音、颜料教学过程一、谈活导入,揭示课题。
师:大家熟知唐朝的诗人有哪些?生:李白、杜甫生:白居易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位诗人——张继,了解这位大诗人的同学可以自由地来向大家介绍。
生;他写的诗歌多愁善感。
生:他的诗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师(相机以补充):《枫桥夜泊》是诗人夜泊枫桥,见景伤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枫桥夜泊》。
二、自由读诗,了解诗意。
1、教师出示幻灯片。
2、出示学习方法。
1自由读诗。
2根据注解上台讲诗句的意思。
3、生朗读古诗。
4、生上台讲诗句。
生A:我知道“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是:生B:我知道:5、师根据挂图相机纠正,指导。
三、深入读诗理解思想感情。
1、听录音范读,画节奏。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师:诗歌中描写了那些景物?生:月亮生:乌鸦3、师:看着幻灯片,背诵诗歌,告诉老师这幅图该涂上明快还是阴沉的色彩。
生:阴沉师:表现阴沉的色彩该用什么颜色?生:蓝、灰生:淡绿、黄4、请学生将幻灯片上色。
5、师:这样的.图画,这样的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哀愁。
生:表达了作者浓浓的忧伤。
生:表达了作者的痛苦。
生:表达了作者的失望。
6、师总结:大家从诗句中的哪些景中读出这份情感?说一说。
7、生发言,师归纳;月西沉,乌鸦噪,清霜寒给人凄清的感受。
江枫摇、渔火闪、人独卧、无泫眠感知了诗人忧愁。
寒山寺、夜半钟、敲客船、落心头,深知诗人心境凄凉。
师:这样浓浓的哀愁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来。
生:用低沉的语气。
生:用压抑的语气。
生:用缓慢的语气。
8、指导朗读,师范读(以下带点的为重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的教案(通用9篇)
![《枫桥夜泊》的教案(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cd2e3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d.png)
《枫桥夜泊》的教案(通用9篇)《枫桥夜泊》的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枫桥夜泊》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枫桥夜泊》的教案篇1一、导入:1、学生齐读课题。
2、破题。
师:枫桥夜泊是什么意思?生:夜晚在枫桥边停泊。
师:有补充的吗?生: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
师:谁停的?生:张继。
师综述:张继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而写下这首诗,因为这首诗,让一座小小的寺庙和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桥盛名起来,也让张继名垂青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感觉一下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1、自由读课文。
2、学生汇报。
生1:有点伤感。
生2:有点凄凉。
生3:感觉诗人有点忧愁与寂寞。
师:读诗的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诗也有自己的感觉。
我的感觉想通过我的朗读表达出来。
师如情入境的朗读博得听课老师的集体鼓掌。
师:请你们也把你们的感觉放进去,读出你的味道。
学生自由读诗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师: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生1:月落、乌啼、寒山寺、江枫、渔火。
生2:我来补充:还有霜满天。
生3:客船。
生4:还有钟声。
老师适时出示归纳了景物名称的课件。
师:看这些都是诗中景物,,这些景物汇集在一起就成了这首诗。
如果把这首诗读成一个字,一个表达作者情感的字,是什么字?生:愁。
师:请大家带着愁读,边读边品味,拿出笔,看诗人通过哪些描写突出这个字的?生批划读后汇报。
生:我从乌啼中体会出来的。
乌鸦就在哭蹄,感觉很伤心。
师:读读这句。
生读。
适时品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适时品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师:这句还有什么体会?生:霜满天中的霜让我觉得很寒冷。
师:一个霜让我想起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霜明明是在地上的,这里怎么说霜满天?仔细读读、品品,看能否品出什么?(老师课件出示对比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乌啼霜满地......生:第一句好,感觉得很冷。
《枫桥夜泊》说课稿3篇
![《枫桥夜泊》说课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90c1e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e.png)
《枫桥夜泊》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歌曲《枫桥夜泊》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第八单位“钟声”中的第一首歌教学内容,本首歌曲是从古诗《枫桥夜泊》谱曲成的一首优秀少儿歌曲,歌词是唐代诗人张继创作的一首名垂千古、万口传播的旅行诗,本诗通过诗人在江南游历。
夜泊枫桥时,对眼前残月西沉、乌鸦哀鸣、霜华漫天、渔火愁眠、夜半钟声的描绘,真切自然地抒发他跨越时空的思乡之愁。
本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宫调式。
第一段旋律平稳,仿佛在叙述诗人身处的环境,第二乐段用啊接入,加上节奏和旋律音高的变化,情绪更加高涨,表现了作者浓浓的思乡愁绪。
教材造编这首古诗的目的是以音乐与其他学科内容的整合为意图,旨在让学生在吟唱中感悟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能借助工具书、注释、想象画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也有一定的热情。
而且已积累了不同古诗的吟唱,如《梅花》、《静夜思》等,以诗吟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一定基础,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厚。
三、教学目标1、能用较长气息、连贯自然地演唱歌曲《枫桥夜泊》。
2、感受歌曲所表现出思乡的游子形象及歌曲的基本情绪。
3、通过学唱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古诗文化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感受音乐表现的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连贯、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情诗境。
难点:体会诗人愁苦之情:把握歌曲基本情绪及唱准前兰拍休止的乐句。
五、教法与学法本课教学试图搭建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一种快乐课堂的学习氛围,在学生品读感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中呤唱诗歌。
从而在诗人、学生、古诗之间构建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
因此,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古诗赏析、积演深化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音乐与画面的渲染,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古诗的诗境和歌曲基本情结。
六、教学过程1、第一个环节:复习已学古诗及导入、上课伊始,我以歌曲接唱《静夜思》、《梅花》二首为激趣。
《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cf1b8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3.png)
《枫桥夜泊》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枫桥夜泊》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能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达。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张继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解析《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2.2 诗歌内容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由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作者及诗歌的意义。
教师解析诗歌中的难点和重点。
3.2 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枫桥夜泊的图片或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4.2 诗歌朗读: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3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4.4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意境,进行创作练习,如写一段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字或创作一首小诗。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5.2 创作练习:评价学生在创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5.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解题技巧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学材料:《枫桥夜泊》全文及其注释、译文。
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
枫桥夜泊的图片或画作。
6.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PPT或幻灯片。
音频播放设备(若使用背景音乐)。
第七章:教学安排7.1 课时分配:本教案建议授课时间为2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7.2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介绍诗歌背景、朗读诗歌、解析诗歌内容。
第八章:教学延伸8.1 文学拓展:介绍张继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教案(2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教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63c65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5.png)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教案教学目标1.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3.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解字读题1.板书课题2.题解:(出示课件16)“泊”:停泊。
板书:枫桥夜泊二、初解诗意,读出韵味。
(出示课件17)1.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3.指名生读。
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
指导:“到——客——船”,这节奏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
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学生齐读全诗。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
(出示课件19)(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想一想:哪些字眼、哪些词语向我们透露出张继没有睡觉的消息?(2)学生默读、圈画。
(3)停。
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月落。
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
板书:月落乌啼。
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
耳闻乌啼,所以未眠。
板书:乌啼(出示课件20)霜满天。
张继还看到了霜满天的景象。
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哦,霜满天其实写的是作者的什么感受?对,是诗人感觉到的。
诗人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能睡得着呢?板书:霜满天。
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
板书:江枫、渔火张继因为未眠,所以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
板书:半夜钟。
(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全诗。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
(出示课件21)(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
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板书:愁(出示课件22)(2)是的。
《枫桥夜泊》教案及教后记(精选12篇)
![《枫桥夜泊》教案及教后记(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a5020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1.png)
《枫桥夜泊》教案及教后记(精选12篇)《枫桥夜泊》及教后记篇1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整首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诗歌。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张继漂泊在外的愁思。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张继漂泊在外的愁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座桥成为名桥,让一座寺庙成为旅游胜地。
2、这首诗就是《枫桥夜泊》。
(引导学生齐说)解题师板书:夜泊1)泊是本课的生字,谁来读?这还是一个多音字。
(分别组词)2)在这里停泊的是什么?(船)所以“泊”在这里就是停船的意思。
3)诗人在什么时候停的船?(晚上)评价:你真会思考。
这儿写的是夜泊。
4)诗人将船停在哪里呀?(枫桥边)师完成板书。
评价:你们真厉害,和老师一起完成了诗题。
指名读。
5)连起来说说诗题的意思。
(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什么。
)3、同学们,是谁在枫桥边停船啊?(唐朝诗人张继)是的这就是诗的作者。
师板书。
4、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张继,一起来感受这首名垂千古的诗。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借助书后的生字表,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请生读生字。
3、读整首诗。
注意断句,读出诗的韵味。
三、精读感悟。
1、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来读这首诗,来到这枫桥边。
大家边听边想,诗人张继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看到的用波浪线画下来,把听到的用小三角表示出来。
2、师范读。
3、相信大家眼前一定浮现出了许多景物,也听到一些声音。
四个人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所划的景物和声音吧!4、先来说说看,张继看到了什么?月落:1)这是一轮怎样的月亮?(残月)这还是一轮怎样的月亮?(月亮快要落下去了)2)是的,月落的意思就是:月亮快要落下去了。
3)看来夜已经很深了,再过一会就要天亮了。
同学们,这是什么季节的月亮?(深秋)快要入冬了,天上的月亮是怎样的呢?生:惨淡、无光,凄凉4)是的,这是凄凉的月光。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精选教案范文3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精选教案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2992f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4.png)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精选教案范文3篇推荐文章小学五年级读书心得五篇热度:我骄傲五年级作文热度:生活万花筒作文五年级五百字热度:生活万花筒五年级优秀作文热度:五年级上册作文我的理想优秀范本热度:历史是时代的见证,真理的火炬,记忆的生命,生活的老师和古人的使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精选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精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3.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解字读题1.板书课题2.题解:(出示课件16)“泊”:停泊。
板书:枫桥夜泊二、初解诗意,读出韵味。
(出示课件17)1.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3.指名生读。
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
指导:“到——客——船”,这节奏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
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学生齐读全诗。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
(出示课件19)(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想一想:哪些字眼、哪些词语向我们透露出张继没有睡觉的消息?(2)学生默读、圈画。
(3)停。
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月落。
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
板书:月落乌啼。
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
耳闻乌啼,所以未眠。
板书:乌啼(出示课件20)霜满天。
张继还看到了霜满天的景象。
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哦,霜满天其实写的是作者的什么感受?对,是诗人感觉到的。
诗人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能睡得着呢?板书:霜满天。
《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b0fb1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a.png)
枫桥夜泊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枫桥夜泊》的作者、创作背景、主题和风格;2.掌握唐诗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枫桥夜泊》的诗意和语言;2.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难点:1.声音的表情和语音的调节;2.唐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方法1.教师主讲法;2.课堂朗读法;3.课外阅读法。
四、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话题导入,让学生了解唐代舞曲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第二步:朗读+理解(25分钟)1.教师朗读《枫桥夜泊》,让学生一起跟读;2.解释生词,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3.学生自己再朗读一遍,老师指导表情和语音调节;4.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三步:诗歌鉴赏(25分钟)1.教师讲解唐诗的韵律和节奏;2.细读《枫桥夜泊》,分析其结构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其主题和情感表达;3.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进行诗歌鉴赏活动。
第四步:书法欣赏(20分钟)1.老师介绍中国书法的历史和魅力;2.学生欣赏《枫桥夜泊》相关的书法作品;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魅力。
第五步: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加强对唐诗的学习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热情。
五、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考核学生的朗读能力、诗歌鉴赏能力和书法欣赏能力,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测验、作业或诗歌创作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唐诗的学习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后记唐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教学《枫桥夜泊》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教师应该注重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朗读表情和语音调节等细节,同时注重唐诗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真正领会唐诗的音乐之美。
同时,学生应该注重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方面的阅读和课外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枫桥夜泊[教学目标]1、指导朗读,引发想象,体会领悟诗句的意思并背诵《枫桥夜泊》。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理解诗句意思。
难点: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着它的文学魅力。
大家都读过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诗。
(找2—3名学生吟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1、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吗?生:《枫桥夜泊》。
师: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真到位。
没错,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
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二、初读古诗,感受枫桥夜泊的画面,并介绍此诗的由来。
1、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师:读得还不错。
读古诗,要读出诗的韵味,要使诗歌读得有韵味,就要读出诗的抑扬顿挫;大家可以划出诗的节拍,也可以模仿古人“摇头晃脑”的去读。
大家尝试一下。
2、老师划好节拍并示范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你怎么读这首诗?小结:吟诵,抑扬顿挫,要注意重音与停顿韵味,古诗,讲求的是一种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得饱满一些,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让人细细体会、再慢慢回味。
4、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诗歌。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觉得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师:我们说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现在,请同学们慢慢的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张继来到枫桥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在不停地啼叫,周围到处弥漫着寒霜。
这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生:清冷。
江边有火红的枫叶、有小桥、有流水,渔船上还闪烁着灯火,有人家。
这又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生:很暖、很美。
你在这么美的夜色里,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钟声。
你会感觉怎样?生:很幽静。
师:好的,现在可以睁开眼睛了。
刚才大家一起感受了诗中描写的意境,那作者当初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呢?(写作背景)那年秋天,诗人张继去赶考,榜上无名,于是他就买了一张船票,乘舟经过姑苏,把船停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他带着满腔的羁旅乡愁,彻夜未眠。
准备天亮时,他走出船舱,看见一轮月亮渐渐落下,成群的乌鸦啼叫着离开巢去觅食,天空中布满了寒霜,江边的枫树,远处渔船上闪烁的灯火,好一幅美丽的霜天景象。
他又往远处看,城外的寒山寺朦胧可见,悠远的钟声从寒山寺传出来,格外的寂寞、忧伤。
或许是忧于国事,又或许是触景感怀,于是心有万千,这动人的诗句油然而生,从而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三、介绍诗人。
张继,从小聪明好学,唐玄宗天宝年间,举进士第,时任盐铁判官,为官正直,有政绩,唐代大历末年检校祠部元外郎,于红州(南昌)分掌财赋,后来因不满时政,辞官漫游,晚年游历于吴越一带的名山大川之间,与文人名士多有交往,创作上受东晋文人陶渊明影响。
诗法清迥,传世之作不多,以抒写个人愁绪的《枫桥夜泊》和反映民生疾苦的《阊门即事》最为有名。
四、分析诗歌师:这是一首写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诗。
1、题目叫《枫桥夜泊》,那枫桥在哪儿?生:在江苏省苏州城外的枫桥镇。
师:其实枫桥原名为“封桥”,是因为张继的这首诗才更名为“枫桥”的,并且从此与寒山寺一起驰名天下。
枫桥,是苏州一座很有名的桥,每天都会有很多游客来这里参观游玩,来领略枫桥的诗情画意。
2、“泊”有两个读音,在这首诗里读作“bó”,那它还有一个读音该怎么读呢?请大家组词说明:湖泊(pō)停泊(bó)(板书)3、夜泊又是什么意思?生:夜晚,把船停泊在岸边。
4、有谁知道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生:意思是作者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师:你说得很准确。
就在那个夜晚,诗人张继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枫桥夜泊》。
5、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秋天6、从哪儿可以看出来?——霜满天秋霜季节是指每年的九月、十月份,是深秋来临。
唐朝杜牧也写过一首关于秋天的诗《山行》,大家还有印象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色?——月落、枫桥、渔火、霜满天(板书)8、看到满天的霜,你是什么感受?——清冷、凄凉9、“江枫渔火对愁眠”,读着读着,哪个字眼触动你的心?——愁10、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啊?思乡之愁、孤独之愁、寂寞之愁。
11、作者又听到了什么?——乌啼、钟声(板书)12、“乌啼”是什么意思?乌鸦的叫声在人们印象中一般是怎样的形象?乌鸦的叫声。
乌鸦主要是以吃腐肉和其它一些小型动物为生,所以被称做大自然的清道夫,它的叫声是“呱——呱——”的粗劣嘶哑声,因此使人感到又凄凉又厌烦,被认为是一种不祥之鸟。
其实乌鸦还是受国家保护的益鸟。
乌鸦的嗅觉异常灵敏,它能及时发现地上的动物死尸,还能闻得到从地下散发出的腐尸味而常在有新坟的墓地呱呱乱叫,甚至还能在房前屋后飞过时,捕捉到某个病人临死之前所散发出的特殊异味,然后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发出异样的叫声。
可以说,乌鸦常常在乡间预言并见证了一个人的整个死亡过程,并且以口无遮挡的方式提前发出了各种不祥的讯息。
加上乌鸦本来就一身黑羽,自然少不了以神秘阴冷的形象首先进入了人们的内心世界。
据说,人死之前会发出一种气味,乌鸦闻到后,就会停在旁边叫,预示人将死,所以人们就恨乌鸦嘴,认为乌鸦是不祥之物,听到它的叫声家里就会死人,所以用乌鸦嘴来形容对事情发展提出不好的预测的人。
13、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我们平时形容教室很安静,常常会怎么说?“一根绣花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以绣花针的声音来衬托教室的安静。
那晚上一个人在夜半听到钟声,会是什么感觉?——静、寂寞、忧愁。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抒发了一种暗夜中落寞愁苦的幽深之情。
14、在刚才的讲解中,我们看到了月落,看到了充满寒意的满天霜,看到了江边的枫树和点点渔火,还有那远处若隐若现的寒山寺,在我们的耳边还不时传来那一声声躁人的乌啼,以及悠远沉重的寺庙钟声。
好,你们能不能用想象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江南秋夜图?张继漂泊在他乡,这时他心里有点儿(引说:思乡),有点儿(引说:忧愁、孤独、寂寞)小结:宁静、幽暗、寒冷、凄凉、遥远、美丽的江南秋夜图。
师:带上这种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五、拓展:拓展一:师:在这里,还有一种愁。
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写的一篇散文。
《不朽的失眠》片断,谁愿意来读一读?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
榜纸那么长那么大,可就是没有他的名字。
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
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使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
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
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
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
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在这样一个忧伤的夜晚,在异乡的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
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
唯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
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
那月亮被它叫得更暗淡了。
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
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
在须角的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
……——摘自张晓风《不朽的失眠》师:读了这篇散文,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月落乌啼,寒霜满天,枫叶火红,渔火点点,面对这样的江南秋夜,诗人含愁难眠。
姑苏城外,寺庙钟声又不断地敲打着张继的心坎,诗人灵感顿开,有感而发,提笔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一气呵成写下这意境深远的诗句。
拓展二:从《枫桥夜泊》到《涛声依旧》板书:毛宁的《涛声依旧》接下来我们听一首歌,这首歌有部分歌词是借鉴了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这首歌是毛宁唱的《涛声依旧》。
(给学生发歌词)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
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
许多年以后,才发现又回到你的面前。
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1、听完歌,请同学们找出歌词中借鉴诗歌的部分进行对比。
对比: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江枫渔火对愁眠(带走一盏渔火;让它停泊在枫桥边)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留连的钟声)2、歌词中描写的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的爱情故事。
青春烂漫的男孩和女孩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在枫桥古镇边相遇、相识、相恋,最后因为不得已的原因,各自怀着一份对对方无尽的思念和真情分手,回到了各自的世界。
二十年后的今天,两个已步入中年的男女,又在枫桥边相遇,面对江枫渔火,古寺钟声,双方蕴积在心的二十多年的思念一下子爆发出来。
经过太多的世事沧桑、太多的荣辱沉浮、太多的感情折磨,才知道站在面前的这个人,就是自已一生中要苦苦等待的这个人。
一份真爱,已经错过一次,千万不能再次错过。
那种久淤于心的祈盼、渴望、见到对方后的那种欣喜、以及对对方心思的猜度和心灵的感应都蕴涵在歌词所表达的意境中。
3、我们经常说一个人“饱经风霜”,这个“风霜”怎么理解?(解释:饱:足足的,充分;经:经历;)举例: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风霜”:形容在岁月中经历得多,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各种艰难困苦,显得很沧伤。
4、对于现实中受到“风霜”感染、受到“涛声”影响的人,我们该如何对待呢?对于现实中饱经风霜的人,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予尽可能多的关注、关心和帮助,使他们在关爱中摆脱落寞的阴影,从而更好地体现出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