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元宵灯会》

合集下载

一年级语文《元宵节》教案

一年级语文《元宵节》教案

一年级语文《元宵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元宵”、“花灯”、“团圆”等词语。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手抄报或小灯笼,增强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团圆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三、教学难点:1. 描述元宵节氛围的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准备手抄报或小灯笼的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元宵节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元宵节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认读和理解“元宵”、“花灯”、“团圆”等词语,可以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加强理解。

3. 课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让学生感受元宵节的热闹氛围。

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可以围绕课文中描述的元宵节习俗、家庭团圆等主题进行讨论。

5.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手抄报或小灯笼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6. 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元宵节的感受,以及如何珍惜团圆。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家长协助学生制作一道关于元宵节的亲子作业,如制作小灯笼、品尝元宵等,增进亲子关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课文学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元宵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动手制作手抄报或小灯笼,增强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一年级北师版语文《元宵节》教案模板

一年级北师版语文《元宵节》教案模板

一年级北师版语文《元宵节》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相关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2.学习元宵节相关的诗词。

教学难点:1.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张元宵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二、学习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1.老师简要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如:元宵节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是我国传统的农历正月十五。

2.学生讨论元宵节的习俗,如: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等。

3.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元宵节的习俗,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

三、学习元宵节相关的诗词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如:“千门开锁万灯明,只有正昏钟不鸣。

”这句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繁华的景象。

4.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和原因。

四、实践活动1.老师出示一些元宵节的灯谜,让学生猜一猜。

2.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一个简单的花灯,展示自己的创意。

3.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猜灯谜活动,猜中者奖励小红花。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3.老师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与家人共度一个愉快的元宵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元宵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相关诗词,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元宵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元宵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元宵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元、宵”等10个生词。

(2)会写“月、儿”等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听故事、朗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团结友爱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生词认读和生字书写。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三、教学难点1. 生词和生字的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课文插图。

3. 生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粉笔,展示元宵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教师简要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词(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词。

(2)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词。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生词的意思。

3. 学习课文(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讲解重点句子。

(3)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写字练习(1)教师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和结构。

(2)学生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书写成果,互相评价。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词和生字的掌握,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学习。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词。

(2)书写生字,提高写字水平。

(3)调查家人对元宵节的了解,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故事时间(1)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元宵节的传统故事,如《元宵节的故事》。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元宵节故事或习俗。

2. 节日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元宵节活动,如猜灯谜、做花灯等。

(2)学生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分享活动中的趣事。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元宵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元宵教案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元宵、花灯、灯火、猜灯谜”等词语;(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元宵节的兴趣;(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2)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2)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3)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2)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元宵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元宵节的了解;(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过元宵节的经历。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记忆。

3. 课堂练习(1)学生用生字词造句;(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观察家人过元宵节的情景,下节课分享。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了解元宵节的其他习俗;(2)写一篇关于元宵节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水平;3. 学生对元宵节习俗的了解和兴趣;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的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元宵节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节日的氛围。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 任务型教学: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展示元宵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元宵节的了解和经历。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元宵节》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元宵节》教案、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元宵节的喜庆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节日的快乐。
-通过讲述与元宵节相关的民间故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6.创意作业: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一款独特的元宵节宣传海报,可以手绘或使用电脑软件制作,要求体现出元宵节的主题和氛围。
7.家长反馈:请家长在孩子完成作业后,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进步,并与教师保持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采用分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猜灯谜、制作灯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鼓励学生课后开展家庭实践活动,与家人共同体验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句子,描述自己心中的元宵节。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一款独特的灯笼或猜灯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元宵节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2.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互动交流,深入理解: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对元宵节的了解和感受。

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元宵教案 北师大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元宵教案 北师大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元宵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元宵、观灯、花炮”等词语,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 课文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

2. PPT或者黑板。

3. 教学卡片或者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元宵节的了解和经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元宵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元宵》,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如“元宵、观灯、花炮”等,让学生正确认读和理解。

2. 学生通过卡片或者书写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

四、课文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2.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调查其他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下周分享。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节日的习俗和自己的感受。

六、课堂活动(10分钟)1. 分组活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该节日的来历、习俗和食物,制作PPT或手抄报进行展示。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讲述者、提问者等,进行节日习俗的讲解和互动问答。

一年级下册《元宵节》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一年级下册《元宵节》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一年级下册《元宵节》教学设计(精选12篇)一年级下册《元宵节》篇1教学目标:1.进行“宵、节、窗、圆、吃、汤、正、户、庆、团”的渗透性识字。

学习生字“节、欢、吃、正、五、户、庆、团”的书写。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元宵节》。

5.进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和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1.布置预习,让学生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相关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

1.说说:过春节时你感到最快乐的经历,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快乐。

①先随意对身边的伙伴说,再鼓励自愿说给大家听。

②大声说出自己的心情:“春节真快乐!”2.背一首以前的儿歌,要求有节奏、好听。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训练口语表达,为背诵作一定的准备。

)二、教学活动。

1.汇报资料收集成果。

①学习小组进行资源共享,感受课前准备活动:收集资料的快乐。

②汇总资料,由代表发言:我了解到的“元宵节”。

③了解概念:“农历”、“正月”、“传统习俗”、“团圆”、“灯谜”。

④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

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

元宵节还叫“灯节”。

⑤提问:中国赏月、家人团圆的节日还有哪个?在传统习俗上有些什么不同?答: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2.阅读大比拼。

①自读课文。

要求:注意坐姿正确;眼睛和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把不会的字圈出来。

②互帮互助小组学习。

要求:虚心请教、学习识字;当当小老师,主动帮助同学学习;读通读顺课文。

③拼音识字大比武。

要求:出示标注拼音的生字“宵、节、窗、圆、吃、汤、正、户、庆、团”,拼读准确,速度快。

奖励:“一级棒”奖章。

④朗读争冠。

要求能读出儿歌的节奏来。

奖励:“顶呱呱”奖章。

一年级语文《元宵节》教案

一年级语文《元宵节》教案

一年级语文《元宵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元宵节”、“花灯”、“团圆”等词语。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用“元宵节到了,我们一起来庆祝吧!”的句式表达喜悦的心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会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传统节日习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读和理解“元宵节”、“花灯”、“团圆”等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用“元宵节到了,我们一起来庆祝吧!”的句式表达喜悦的心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团圆”的含义。

(2)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传统节日习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图片素材、故事讲解素材。

(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生字词。

(2)了解自己家庭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素材,引导学生谈论有关元宵节的话题。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庭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3)板书课题《元宵节》,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元宵节?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3)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

3.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通过故事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来历。

(3)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团圆”是什么意思?4. 实践活动:(1)小组合作:制作手抄报,展示元宵节的习俗。

(2)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传统节日习俗,与同学分享。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元宵节的重要意义。

元宵灯会教案集锦

元宵灯会教案集锦

元宵灯会教案集锦教案集锦:元宵灯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关于元宵灯会的相关知识。

教材中第4章《传统节日》的第3节《元宵灯会》详细介绍了元宵灯会的起源、习俗以及各种花灯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宵灯会的起源和习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元宵灯会的起源和习俗。

2.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各种花灯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课件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元宵灯会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元宵灯会的起源和习俗。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中关于元宵灯会的起源和习俗的部分,让学生了解元宵灯会的历史背景和民间传统。

3. 实例讲解:展示各种花灯的图片,讲解其制作方法和技巧。

4.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元宵灯会起源:古代民间习俗习俗:赏灯、猜灯谜、吃元宵花灯制作:纸灯、布灯、陶瓷灯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元宵灯会的起源和习俗。

2. 请学生介绍一种花灯的制作方法。

3. 设计一个关于元宵灯会的猜灯谜。

答案:1. 元宵灯会起源于古代民间,人们在元宵节这天观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以庆祝节日。

3. 猜灯谜:猜一个成语(答案:灯火辉煌)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元宵灯会的起源和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动手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花灯制作方法的讲解可能过于复杂,导致部分学生难以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简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拓展延伸:邀请一位擅长制作花灯的民间艺人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花灯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

一年级语文《元宵节》教案

一年级语文《元宵节》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一年级语文《元宵节》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来源:《语文》一年级上册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元宵节》。

(2)了解元宵节的来历、习俗和特点。

(3)学会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2)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分享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团结、友善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元宵节》。

(2)了解元宵节的来历、习俗和特点。

(3)学会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元宵节来历和习俗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2. 合作学习法: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分享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诗歌朗诵法:通过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元宵节的认识和经历。

2. 学习诗歌《元宵节》(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 了解元宵节的来历、习俗和特点(1)教师讲解元宵节的来历,引导学生了解传统习俗。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元宵节的认识。

(3)教师总结,强调元宵节的重要性。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5.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元宵节》。

(2)家庭作业:了解家乡的元宵节习俗,下节课分享。

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元宵教案 北师大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元宵教案 北师大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元宵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元、宵”等生字,理解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用“元宵”这个词组进行简单的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听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元宵节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元宵节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家人、朋友的情感,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理解词句。

(2)流利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3)学会用“元宵”这个词组进行交流。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想象创作自己的元宵节故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元宵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元宵节的了解和经历。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课堂练习:(1)学生用“元宵”这个词组进行简单的交流。

(2)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元宵节故事。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增进亲子关系。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提高课堂氛围。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创作,培养创新能力。

六、教学内容1. 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灯、谜”等生字,理解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用“灯谜”这个词组进行简单的交流。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想象创作自己的元宵节灯谜。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大班主题教案《元宵灯会》

大班主题教案《元宵灯会》

大班主题教案《元宵灯会》一、教育目标1. 通过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懂得尊重传统文化。

2. 学生能够感受到元宵节的文化氛围,了解传统习俗。

3. 培养学生欣赏元宵灯会的美、善、快的艺术品质。

4. 培养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感受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

二、教学内容1. 元宵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2. 元宵灯会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3. 制作元宵灯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4. 体验元宵灯会和表达感受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让学生看视频片段《元宵节》(2)老师说:“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节日是什么?”学生回答:“元宵节。

”(3)老师接下来问:“你们知道元宵节是哪一天吗?”学生回答:“农历正月十五。

”(4)老师问:“元宵节有什么习俗呢?”学生回答:“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2.学习(25分钟)(1) 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主要讲解元宵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如吃元宵、猜灯谜、放烟火等。

(2) 元宵灯会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讲解元宵灯会的种类和不同区域的表现形式,如舞狮、舞龙、民乐演奏等。

(3) 制作元宵灯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讲解DIY元宵灯笼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包括材料准备、制作方法等。

(4) 教师演示制作元宵灯笼的过程,同时与学生一起进行制作,亲身体验制作元宵灯笼的乐趣。

3.巩固(15分钟)(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元宵节经历或感悟(2)教师播放元宵灯会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和体验元宵灯会的文化艺术魅力。

(3)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猜猜灯谜游戏,增强学生的趣味性和感受。

4.拓展(5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通过二次创作表达对于元宵灯会的理解和感受(如画画、写文章、制作元宵灯笼等)。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文化传统节日--元宵节,感受到了元宵灯会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氛围,更加珍视和尊重传统文化。

在实践中创作元宵灯笼,让学生在创意中体会到文化体验;更进一步地,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中华文化本身产生情感对接,对民族文化有更深的认同感和向往。

元宵节教案(一年级)

元宵节教案(一年级)

元宵节教案(一年级)
主题:认识元宵节
教学目标:
1.认识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2.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3.探讨元宵节的重要食物和活动。

教学内容:
1.什么是元宵节?
2.元宵节的时间和由来。

3.元宵节的主要习俗: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教学活动:
1.听故事:老师讲述关于元宵节的故事,如“千里共婵娟”等。

2.观看图片:展示元宵节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特点
和活动。

3.制作灯笼: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灯笼,感受元宵节的氛围。

4.猜灯谜:组织学生进行猜灯谜活动,增加互动和趣味性。

评估方式:
1.口头问答:询问学生有关元宵节的基本知识。

2.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和表达。

延伸活动:
1.听元宵节相关的歌曲。

2.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元宵节的相关图画。

总结: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和延伸内容,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元宵节的重要意义,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对节日的喜爱和传统习俗的理解。

一年级我们的庆典中元宵节教案

一年级我们的庆典中元宵节教案

一年级我们的庆典中元宵节教案
简介
这份教案旨在引导一年级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元宵节。

通过课堂活动和学生互动,让学生对元宵节的起源、传统俗以及庆祝活动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案内容
活动一:元宵节起源
1. 起源介绍:向学生简单介绍元宵节的起源,解释为什么要庆祝元宵节。

2. 绘画活动:让学生画出他们对元宵节起源的理解并分享。

活动二:元宵节俗
1. 猜灯谜:介绍元宵节灯谜的传统俗,并组织学生进行猜灯谜的活动。

2. 制作汤圆:教授学生制作传统元宵节食品汤圆的方法,并现场制作。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动手制作,并品尝汤圆。

活动三:元宵节庆祝
1. 元宵节游园会: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或班级内举行的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享受节日氛围。

2. 元宵舞龙:学生分组制作舞龙道具,并进行舞龙表演。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复述元宵节的起源和传统俗。

2. 研究和体验制作汤圆的过程,并了解汤圆在元宵节中的重要意义。

3. 参与元宵节庆祝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结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元宵节。

通过活动和互动,他们将对元宵节的历史起源、传统习俗以及庆祝活动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验。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交流能力。

《元宵灯会》教案

《元宵灯会》教案

《元宵灯会》教案《元宵灯会》教案1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我国元宵节的意义及民俗习惯。

2、引导幼儿成分体验传统节日的欢乐气氛。

3、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社会性品质。

活动准备1、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看灯会,给幼儿讲灯,丰富他们对花灯的认识;请家长为幼儿准备一盏花灯,带到幼儿园在教室或室外一角布置灯会。

2、请五六位幼儿分别化装成老人和孩子。

3、元宵、花灯挂图各一幅。

活动过程一、忆元宵出示元宵和花灯的图片,引起幼儿对元宵节的回忆和谈元宵节的兴趣。

1、看了这幅图想起什么事情。

2、元宵是用什么做的?吃起来什么味?3、元宵表示什么意思?二、观灯会1、教师向幼儿提出观灯要求:要仔细观看灯的颜色、形状几特点。

2、幼儿自由结伴观花灯,可与同伴相互介绍自己的花灯特点,然后请同伴到灯会中找出它。

3、插入情景:“老人”带“孩子”观灯,其中一个孩子吵着看不到,老人无奈。

观察幼儿怎样处理,必要时给予指导,是幼儿懂得相互关心和照顾。

三、性谈话。

《元宵灯会》教案2活动形式:集体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我国元宵节的意义及民俗习惯。

2、引导幼儿成分体验传统节日的欢乐气氛。

3、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社会性品质。

二、活动准备1、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看灯会,给幼儿讲灯,丰富他们对花灯的认识;请家长为幼儿准备一盏花灯,带到幼儿园在教室或室外一角布置灯会。

2、请五六位幼儿分别化装成老人和孩子。

3、元宵、花灯挂图各一幅。

三、活动过程1、忆元宵出示元宵和花灯的图片,引起幼儿对元宵节的回忆和谈元宵节的兴趣。

(1)看了这幅图想起什么事情。

(2)元宵是用什么做的?吃起来什么味?(3)元宵表示什么意思?2、观灯会(1)教师向幼儿提出观灯要求:要仔细观看灯的颜色、形状几特点。

(2)幼儿自由结伴观花灯,可与同伴相互介绍自己的花灯特点,然后请同伴到灯会中找出它。

(3)插入情景:“老人”带“孩子”观灯,其中一个孩子吵着看不到,老人无奈。

观察幼儿怎样处理,必要时给予指导,是幼儿懂得相互关心和照顾。

一年级语文《元宵节》教案

一年级语文《元宵节》教案

一年级语文《元宵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元宵节”、“花灯”、“团圆”等词语。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解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2)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团圆、亲情友爱的感悟,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认读。

2. 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课文音频。

3. 与元宵节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2)教师简要介绍元宵节的来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3)学生跟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 朗读感悟:(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交流感悟。

(2)教师选取优秀朗读进行展示,分享感悟。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认读和课文情感的理解。

5.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复述课文故事,家长签字。

6. 板书设计:元宵节花灯团圆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生字词,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是否深刻。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七、课后作业:1. 家长协助学生复习生字词,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认读。

2. 家长引导学生讲述课文故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家长鼓励学生参加家庭元宵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八、课堂评价:1.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 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情感的理解。

小学一年级语文《元宵节》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元宵节》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元宵节》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元宵节》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元宵节》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语文《元宵节》教案1第一课时一、谈话。

请学生谈谈前一天晚上参加灯展活动的收获。

长见识,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

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

元宵节还叫灯节、上元节。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读课文,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课文的,里面不认识的字是怎么学会的。

二、学习生字。

1 交流学习方法。

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2 把自己认得不熟的字挑出来,记一记,再请同桌帮忙考一考,熟练识记。

3 小组长当小老师,考考本组同学,抢答,抗税认得熟练。

4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快速认读,然后练习组词。

5 多音字分辨。

读一读这些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2)他正在吃早饭。

三、总结识字成就,激励学生读好儿歌,背诵儿歌。

师:大家这么快就认了这么多字,还能组那么多词,真了不起。

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能把课文读得特别好听,有感情。

1 自己试着读一读。

再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读的时候心情怎样?想到了什么?(说一说元宵节全家团圆的.情景)(教给学生边读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读得绘声绘色)2 同桌互相听对方朗读,评价,说说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学习用心倾听别人的朗诵、正确评价别人。

)3 试着背诵儿歌,同样要有感情。

分小组、男女生背诵。

四、质疑:学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你想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些国家的人过元宵节吗?你还知道那些节日?回家在日历上找一找,和同学交流。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闹花灯》教案范文(通用5篇)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闹花灯》教案范文(通用5篇)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闹花灯》教案范文(通用5篇)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闹花灯》范文篇1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语言,体会闹花灯的欢乐气氛。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两遍。

2、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到大街上去看花灯。

你们快看大街上!二、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2、自由练读两遍。

3、说一说:读了这一段后,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口答,教师引导。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投影图:请同学们仔细看,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灯?(生说)2、读第一句话:“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呀!”(提示:后边是“!”)指名读、齐读。

3、轻声读课文,看文中写了几种花灯?(3 种)哪两种写得简单?哪种写得详细?4、投影出示写龙灯的句子,引导体会。

最有趣的是龙灯,只见一条长龙追着宝珠上下翻飞,全身的鳞片金光闪闪,龙的尾巴不停地摆动。

⑴自由充分地练读句子,想一想自己喜欢哪个词,为什么?⑵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⑶指名说,引导多种形式理解词意。

⑷指导朗读:喜欢哪个词,读的时候就要抓住它。

读出龙灯的有趣。

①自由尝试。

②指名读。

5、读最后一句。

⑴指导读“龙活啦!”⑵引导理解“情不自禁”,指导说一句话。

三、学习第三段。

1、师生一起读课文。

2、理解“融成一片”、“响彻夜空”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四、听录音读全文,同桌互相比赛读全文。

五、总结板书。

课外延伸:你还想看到什么样的花灯?学生练说。

布置作业:把自己设计的花灯画下来,参加班级花灯设计比赛。

板书设计:兔子灯闹花灯鸽子灯……龙灯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闹花灯》教案范文篇2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感受元宵节夜晚闹花灯的欢乐气氛,增加学生对我国民间传统习俗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元宵灯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会用不由得、要是各写一句话。

2.学会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会按照课后思考题边读边思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感受热爱军属老奶奶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热心为军属做有益的事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学重点:会按照课后思考题边读边思学习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后题中的两个长句的意思,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元宵、一年一度、愣住、惦记等词语的意思。

2.学会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理解课文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一读,认识宵,查字典理解宵在词浯中的意思,说说元宵节是指哪一天?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元宵灯会上发生的一件感人的事情。

2.听课文录音思考课后问题1,感知课文内容。

3.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生字多读几遍,记字形。

(2)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想想词义,完成课后作业1。

4.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新词、正音。

重点读好:栩Io楞ll叩缤bh
(2)识记字形,提出难写、易错的字。

重点指导:郎、鹤、牌、属。

{3)交流课堂作业1,并说说还学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5.指导分段。

(1)再读课文,找到与课后问题相对应的内容。

(2)课文开头、结尾分别写了什么?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说分段理由。

)
6、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学生边听边想象雪后夜晚的景色。

(2)用自己的话描述当时的景色。

(3)出示句子:天上挂着明月,地上泻满银辉。

①给泻换个词。

②对比读一读体会泻在句子中表现出的动态美。

(4)有感情地读第一段。

7.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课堂作业第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按照课后思考题边读边思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第二、三段,理解灯火辉煌、栩栩如生、亭亭玉立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

通过对重点句的理解体会星星和李老师关心热爱军属张奶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二段。

(1)边默读课文边思考。

课文怎样写出学校灯会热闹的情景?用一划出概括写灯会热闹的句子,用( )划出具体写灯会热闹的句子。

(2)引读第二段。

(3)交流总起句、总结句,理解灯火辉煌,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学校礼堂灯火辉煌的原因。

(4)细读分述部分。

①课文写到了哪些灯?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理解:栩栩如生、亭亭玉立、凌空欲飞在课文中的意思。

②找出课文中写灯笼的颜色、样子的词语。

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

③看图想象:灯会上还会有什么灯?用上有有有说一说。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6)小结:作者运用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写出了元宵灯会的热闹场面。

2.学习第三段。

(1)边读边思考:星星看到元元捎来的娃娃灯,想到了什么,她又怎么做?
(2)交流讨论:星星看到元元捎来的娃娃灯,想到了什么?
①按照星星是怎么看到娃娃的娃娃灯是哪儿来的星星想到了谁引读第三段。

穿插理解词语:停留(联系上下文)、记挂、好评(换词)。

②划出写星星想到张奶奶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到星星是一个心地善良、关心老人的好孩子。

(3)星星是怎么做的?
①稍作自由准备后,指名表演星星、李老师搀扶张奶奶以及对话的过程。

②表演中理解搀扶、小心翼翼、乐呵可等词语的意思,评议中使学生体会星星、李老师对张奶奶的关心和爱护o
③出示句子:
她看见有个穿大红风雪衣的阿姨,搀扶着张奶奶,正小心翼翼地向学校走来。

搀扶、小心翼翼反映了老师怎样的思想感情?
抓住这两个词,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4)军属老奶奶为什么那么高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三两段。

4.作业:完成课堂作业第3、4、5(1)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四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用不由得、要是各写一句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热爱军属老奶奶的思想
感情,初步养成热心为军属做有益的事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听写句子:她看见有个穿大红风雪衣的阿姨,搀扶着张奶奶,正小心翼翼地向学校走来。

(2)评议,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星星和李老师是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4)导人:李老师和星星关心、尊敬、热爱军后张奶奶,在元宵灯会的助上没有忘记她。

师生俩搀扶着张奶奶向学校走去。

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2.学习第四段。

(1)出示这一段话,指名读。

(2)闪动着两簇火苗儿指什么?(李老师的红色雪衣和星星的红领巾。

)
(3)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如有困难,教师可以火苗儿所代表的意义和师生俩表现出来的品德加以引导。

)
(4)抓住重点词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学了课文后,你和星星比一比,要向她学习什么?你打算以后怎么做?(关心、尊敬、热爱老人,为老人多做好事。

)
4.造句指导。

(1)用不由得造句。

①出示句子,星星看着看着,不由得想起了元元的邻居军属张奶奶。

②不由得是什么意思?(不禁、不由自主地。

)
③分析句子,注意写出:在什么情况下,谁不由得怎么样。

④口头造句。

(2)用要是造句。

指导方法同上,使学生理解要是表示一种假设。

(3)完成课堂作业第6题。

5.作业。

(1)听写生字、词。

(2)完成课堂作业第5(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