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你幸福吗系列街头采访引热议
央视“你幸福吗?”系列报道框架分析
究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政党状况 , 有 的研 究 历史时期的战争战事 , 有 的研 究当时的商 业经济 , 有 的研究 中闭的报业 发展 , 可 谓 千姿百态。 ( 2 ) 善于从 申报 的报道 中审查某
一
种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的态势 , 新 的研
总之 ,学 术界若 能继续 坚持 客观 公
正、 不偏不倚 的态度 , 同时又能 与时俱 进
推陈 新 , 无论 在研究方 法还是研 究视角 上 做到既有 “ 历史 感”又有 “ 时代感 ”, 那
介框 架 ,然后对其媒介框架与受众框 架
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分析样本选 自央视 《 新 闻联播 》 在 9月 2 9日至 1 0 月 7日 期间播出的 8期 “ 你幸福 吗? ” 系列报
学者大多倾 向于选取某一历史 时期 、 某一 年代 、 某一报人时 期 、 某一年 其至某一 天 等某个 时间段 内的 《申报 》 来进行 研究 。 比如戊 戌变 法前 、 全面抗 战时期 、 北 洋政 府时期 、 民国初年 、 黎烈文 时期 、 黄远生时 期、 史量才时期 、 国庆 日、 民国十八年一月
和弊端, 继 而 进 行 客观 评 价 , 不遮 不 掩 。
将镜 头聚焦在国家领导人和重要政 治会 议上 的《 新闻联播 》, 在这次报道 中采访
核 心 问题 , 透 过现象看本 质 。 这个 特征
了大量普通的平 民百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报道视 角的转
换和 “ 幸 福 议 题 ”中所 呈 现 的 媒 介 现 实
人眼前一亮。
《申报 》 有关济南事件的认识论述舆论与
政治间的较量等 。
( 3 ) 倾 向于从案例着 手 , 以小 见 大。
央视“你幸福吗?”调查为何受追捧
们接受新 闻的途径 越来越 广泛 。常庆指
6 4 2 o l 3 年 第8 期
嗣啦 謦
声屏世界l N E W S W O R L D
有评论员 的解说 , 一切都让老 百姓 自由发 挥, 体 现了公众参 与 , 每个 人都有 自己想 象 的空 间 。 除此之 外 , 记者 的提 问也显 得 亲切 自然 , 大方得 体 , 这是 一个谁 都可 以 回答 的综合性 问题 , 具有 开放性 , 它没 有 标准答 案 , 只有真 实 的想法 , 一 瞬间就 加 拉近 了媒体与老百姓 的距 离 , 不管你是 不 是受访 者 , 有没 有在 现场 , 都 会觉 得 “ 幸
一
、
改 革 大潮 中央 视 的 《 新 闻联 播 》
新 鲜血液 的补充几 乎吸引 了全 国人 民的
出, “ 从传播学 的角度来说 ,观众 总是不 断地追求新鲜感 ,如果还是一成不变 , 观 众对信息 的接受就会产生乏味 。 ”
二、 通 俗 化 的 新 闻表 达
1 、 央 视 改 革 的 步 伐加 快
就 是 权威 的 , 庄重 的, 严 肃的。 此 次 调 查 节
人、 普通学生等 , 而采访对 象面对 的都是
节 目不 同 , 着 实让观众 兴奋 了一把 , 没有 说教也没有高高在上 , 因为有反差才使得 反响颇大 , 再加 上 “ 幸福 ”的话题在 当今
时代敏感而严肃 , 恰 恰 击 中 了 中 国社 会 绷
《 新闻联播 》 的节 目宗 旨为 “ 宣传党
得最 紧的那根弦 ,给人五味杂陈 的感觉 , 不管 是 回答者 还是旁 观者都会 有 自己复
杂 的 感受 。
1 、 体 现 广泛 性
为媒 体热 词 , 也 引发 了中国人对幸福 的思
从央视你幸福吗看新闻失真及对策
从央视《你幸福吗》看新闻失真及对策摘要国庆期间,央视策划了《你幸福吗》系列新闻调查。
这个街访纪实节目在央视新闻频道连续9天播放,总时长40分钟左右,并在《新闻联播》以头条、提要的方式挂标播出了8集,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有观点认为,由于采访对象、地点都有随意性,群众的回答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幸福观。
但是在笔者看来,《你幸福吗》存在新闻失真。
本文以央视新闻《你幸福吗》为例,从拉斯韦尔的“5W”理论出发,探究该节目从采访到得到反馈的过程中可能造成失真的原因,兼谈电视新闻节目的失真现象以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你幸福吗》;失真;5W;电视新闻;对策一、引言从9月29日到10月7日,央视策划的“喜迎十八大走基层百姓心声”假日调查《你幸福吗》成了长假拥堵新闻之外最大的社会议题。
在微博以此为关键字搜索,有5000多万条结果。
该节目策划人张宇珺说:“我们采用了街头采访的方式,展开了海量采访,就是为了尽可能多地问到各种各样的人,这样从中才能看到老百姓的生活百态。
而记者采用突然发问的方式,让受访者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作出下意识的回答,也非常真实。
”但是笔者认为,这个系列报道中的各个环节,恰恰可能带来节目的不真实。
本文采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逐一分析该报道中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失真,兼谈电视新闻的失真现象及对策分析。
二、从5W看央视新闻策划《你幸福吗》节目的失真(1)W ho谁问问题“你幸福吗?我姓曾”这个“神一般”的采访来自于央视记者詹晨林。
说起“神回复”的诞生,她说,采访当日也就是9月20日,她正在山西做一个大学生村官的故事,突然接到央视地方记者部编辑的电话,让她拍村官之外顺带采访几个人,主题是“你幸福吗”。
也就是说,这位记者在自身任务的重压下还要承担这个采访,并且在电话中,她甚至难以了解这个策划的来龙去脉。
这个节目共调动了18个国内记者站、7个海外记者站以及北京总部共70路记者,加上20个地方台,共300多人次。
这300多名记者中,恐怕像詹晨琳这样的记者不在少数。
浅谈随机采访中的提问——以央视“你幸福吗”采访为例
浅谈 随机 采访 中的提 问
以央视 “ 你幸福 吗’ ’ 采访 为例
。刘晓 娜
【 摘 要 】随机采访是新 闻采访 中常用 的一种形 式, 记者采访提 问的水平也最能反映其基本功和应 变能 力。 本文以央视 “ 你幸 福
吗 ”采访 为 例 , 分 析 随 机 采 访提 问的基 本 技 巧 和 需 要 注 意 的 问题 。
8 2 叫 3 年 第1 期
籍 嘟簪
业g - 探索I N E W S W O R L D
的都是 意见 、 看法 、 体会、 建议等 , 通 常情 况下它适合对社会 阅历 丰富的人。反之 ,
记 者 的 提 问 比较 长 , 对 方 回答 问 题 的 面 比
问: “ 你 幸福 吗”、 “ 你 最遗憾 的是什 么” 是不 可取 的。 因为这样 的 问题太广 , 对 方 不 知道怎样 回答 , 如何 回答 , 恐 怕只能 用 “ 很幸福 ”、 “ 幸福幸 福” 之类 的话敷衍 。 比如 ,记者在 火车站采访一位旅客时 , 可 不可 以这样问 : “ 看您身上 的包裹 ,您 是 要 出远 门吗? 您 到外地 做什 么工作 ? 这 些
【 关键词 】 采访
随机采访
提 问
从 2 0 1 2年 9月 2 9日推 出 ,到 1 0月
环, 被称为 “ 静 态采访 ”。 有人把采访 比作
“ 面 对 面 的短 兵 相 接 的 战斗 ”,必 须 知 己
的决策 。比如采访菜市场的 肉铺老板 , 记 者可 以问 : “ 老板 , 您今天生意真是 红火 , 看来政 府刚 m台的 肉类 价格稳 定政策很 有效 。 ” 相 比直接 问 “ 你 幸福 吗 ”更 易让
浅谈央视“你幸福吗”?
浅谈央视“你幸福吗”?姓名:孙波班级:汉语言2班学号:100140222摘要:最近“你幸福吗”?一军突起,占领网络潮流,本文通过对央视“你幸福吗”?栏目的出现原因,被关注原因及各种“神回复”的简单分析,来探讨这背后隐藏的一些政治,社会和个人原因。
一个词不会简单的出现,特别是在央视的栏目中,可见“幸福”接和谐之后的又一个社会主流。
在大家被“幸福”之前,先来想想什么是幸福吧。
关键词:网络热词;你幸福吗;幸福众所周知,央视在五一黄金周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你幸福吗”?的大型主题采访栏目。
在祖国各地都有央视的记者手持话筒风逢人就问“你幸福吗”?,并在央视新闻频道连续播出了9天,其中有8天都在《新闻联播》播出,贯穿整个“十一”长假,此栏目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1.央视为什么会问“你幸福吗”?在传统的中国,是先有党,后有国家,再有人民,所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仰望上面生活的。
只会关心国家繁荣与否,强大与否,社会和谐与否,从没关心过人民是否幸福,自己是否幸福。
现在随着幸福指数的逐渐被提出,上面便开始以采访提问的是形式关注人民的幸福情况。
有网友说按照我国的政治生态,当某个问题成为普遍问题的时候,那就是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因此,当央视都提问“你幸福吗”?的时候,也就到了中国必须为幸福而战的时候了。
其次,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是中共中央十八大的召开时间,很容易就能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而昨日看到一则新闻,“幸福社会”成多地施政目标,这一概念已经进入众多省市的官方文件,成为地方政府的施政目标。
去年的数据则显示,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
幸福广东、幸福湖北……类似表述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在我国大陆地区,至少18个省(市、区)在正式场合明确提出“幸福”概念,将“幸福”列为了施政目标。
湖北省委党校教授何正欣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各级党政机构提出幸福口号已经成为趋势,“幸福”已形成共识。
央视记者采访“你幸福吗?” 屡遭遇“神回复”
央视记者采访“你幸福吗?”屡遭遇“神回复”你幸福吗?我姓曾你幸福吗?我耳朵不好在双节(注:2012年中秋、国庆)前期,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假日特别调查中,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焦先生面对记者“你幸福吗”的提问时,首先推脱了一番:“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
”该位记者却未放弃,继续追问道:“您幸福吗?”这位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上下打量了一番提问的记者,然后答道:“我姓曾。
”昨天又得“神回复”。
在郑州一火车票代售处,18岁大学生被问:您最想要什么?“女朋友”;那么,您遇到最坏的事呢?“在跟你说话的时候,队被人插了”……还有一位捡瓶子老人因为耳朵不好,就有了下面一席对话:您收了多少瓶子了?73岁了;您收了多少瓶子了?我吃的政府低保,630块一个月;您觉得您幸福吗?我耳朵不好。
此事引起网友热议。
而孟非也在微博上讨论这个话题,引起网友热议,不少人表示,找到一个路人就问:“你幸福吗”,总觉得有点怪异。
10月3日上午,孟非在微博上说,“假如,我是说假如,某天你走在路上,一个记者突然拿着话筒上来问你:你幸福吗?你会如何回答,我想听一听网上的答案。
”这条微博截至发稿前转发超过两万,评论更是接近四万。
网友“紫冰翼殇”回复,“是的,我幸福,名叫尔康,你也可以叫我额驸。
”还有网友“壹路繁花相送”说,“没时间去考虑自己幸福不幸福。
”网友“胡凯民hukaimin”说,“你怎么知道我姓胡?呵呵。
”“快乐时光快乐结局”回复,“我会说,你神经啊?我说不幸福你能送我一打帅哥还是三亿美金?要不北上广深大别野各十套也行啊!不能,就是问问?那你管我幸福不幸福呢?”案例分析:一、口语交际有何特点1.口语化、大众化;2.互动性、综合性;3.生动性、灵活性;4.临场性、随机性。
思考:如何选择交际话题?。
央视随机调查 你幸福吗 再次撩拨国人 幸福神经
央视随机调查"你幸福吗"再次撩拨国人"幸福神经"2012-10-17 10:16:10 来源:新华报业网央视近日连续播出记者街头随机调查——“你幸福吗”,再次撩拨国人屡遭冲击的“幸福神经”。
回归个体,才能表达幸福感受“幸福”,本是哲学范畴的词语,甚至算得上人生的终极追求。
而央视的幸福街访,终于让“幸福”回归“个人”表达,正是这一点,再次点燃了观众的热情。
“幸福”这个词在媒体和舆论中高频使用,大约可以追溯到六七年前江阴第一次提出“幸福指标体系”,这体现了政府从唯GDP走向民生幸福的追求转变。
今天,“幸福XX”的构词已经遍布祖国各地,而有关方面造性地用“幸福”一词柔化而诗意地概述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的成绩及目标,国人对此的态度是普遍地会心地接纳。
政府的着力,在补缺补短以满足大多数人群的基本需求,比如最低工资、义务教育、医保社保、群众文化等等,是逐步提升社会的底线,所以,非底层的老百姓当然不会把自个儿的幸福愿景,与指标体系相提并论。
这时候,央视用随机街访再炒“幸福饭”,让“幸福”以个人体验的形式呈现——不代表别人,也不被别人代表。
正是这种带着体温体味的真人表达,让观众又有了嬉笑怒骂的激情。
不能不说,这是“幸福调查”的突破,也是“幸福”的回归。
快乐是容易的,幸福是困难的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生活中,很多人不吝于表达自己的“幸福感”,所有开心、高兴、快乐的感受统统可以称为幸福。
面对“你幸福吗”这样的严肃问题时,人们自觉主动地将“快乐”和“幸福”做了区分,于是,即使是那些时常喊着“幸福啊”的年轻人,也会愤愤不平地历数自己的不幸福。
原来,“快乐”是容易的,“福”则是困难的。
其实,老祖宗有一句话最能概括幸福感:“身在福中不知福”。
所谓“隔锅的饭香,别人家的孩子最优秀”由是观之,幸福总在别处。
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谁没有生存压力,谁没有生活烦恼?没有人能坦然回答“我是幸福的”,这原本就是人性之通病,不是靠社会进步就能改变的,更不是专家教授一番谆谆教导就能点化的当然,“幸福”的反面未必就是“不幸福”,我们大多数人就生活在“不够幸福”向希望中的“幸福”追求的过程之中。
央视记者问你幸福吗 务工人员回答:我姓曾
央视记者问你幸福吗务工人员回答:我姓曾《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幸福是什么?主持人:在这个双节前期,我们台走基层的记者也分赴各地采访了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而采访对象面对的都是同样的问题: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走基层百姓心声》假日特别调查,你幸福吗?记者:问您个问题吧,你觉得自己幸福吗?曙光市场个体商户:幸福,看看我,幸福。
记者:什么是幸福?曙光市场个体商户:过得满足。
西宁火车西站旅客:幸福,这个幸福太麻烦,这个说不清楚。
成都人民公园晨练老人:幸福幸福,相当幸福。
拾花工:咋不幸福啊,幸福。
记者:那你觉得最幸福的是什么事?拾花工:最幸福的是多挣钱,多给小孩攒点,当着你的摄像师的镜头啊。
曙光市场个体商户:每天上班挺好的不是幸福吗?挣钱。
就是股市股票有点跌,对不对啊。
记者:阿姨,忙着择韭菜呢,能问您个问题吗?您觉得幸福吗?王渊潭公园南门附近退休职工:挺幸福的,虽然工资不算高,我很幸福啊。
记者:您觉得幸福是什么?王渊潭公园南门附近退休职工:因为我把最希望的女儿供给出来了,现在研究生毕业,工作挺好,我是最大的满意,我只能这么告诉你,你要是说不满意人都有,但是现在相对之下幸福很多。
记者:您在这儿择韭菜摘了很久?王渊潭公园南门附近退休职工:我想在外头大自然坐着,回家多憋,择完了你看我都搁这(袋子)里,完了我把地弄干净就走了,在外头坐着大自然多舒服啊。
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
记者:您幸福吗?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我姓曾。
北京火车西站旅客: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比青年人多,这个是国外已经做过统计了,I'm sorry,I'm sorry。
记者:您觉得您幸福吗?兴庆区信义市场肉铺老板:可以,幸福着呢。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兴庆区信义市场肉铺老板:因为现在生意也好政策也好,做生意能赚上钱。
记者:在你的眼里你觉得幸福是什么?兴庆区信义市场肉铺老板:幸福就是人没有后顾之忧,生活有了保障现在,刚才那个钱是493。
央视“幸福调查”的传播效果、问题及对策
了3 0 0条 作 为 样 本 , 除 掉冗 余 的 4 6条 , 有 效样本为 2 5 4个 ( 意见 有 交 叉 的部 分 ) , 网 民的 观 点 可 归 纳 为 以下 几 种 情 况 : 回答 自 己幸 福 的 有 l 2位 , 占 总数 的 4 . 7 %; 对 这
个调 查 节 目作 出 了正 面 回应 的 共有 7 4 人, 占样 本数 2 9 . 1 %。 他 们肯 定央视 的这
在 实践过程 中达到的 引导效果有 限。 本文分析 了其中的原 因, 并进一 步探讨 了应对 的策略。
【 关键词】 幸 福 调 查 传 播 效 果
2 0 1 2年中秋 、 国庆双节前期 , 中央 电 视 台推 出了 《 走基层百姓心声 》 特别调查
节 目: “ 幸福 是什 么 ? ”。央 视 的 记 者 们 分 赴 全 国 各 地 采 访 了 三 千 多 名 各 行 各 业 的 工作者 , 询问: “ 你幸 福么? ”。 一时 之间 ,
了传播者的意图这样 的直接效果 。 另一方 面, 它指传播 活动 尤其 是大众传媒的活动 对受传 者和社会 产生 的一切 影响和结 果 的总体 , 也就是它的宏观社会 效果 。 自从 央视在新 闻联播 把各地 民众 们 对 “ 你幸福 吗 ? ”这个 问题 的答 案原 汁原
味 的播 出后 , 尤其是 当出现 了 “ 我姓 曾” 这种 “ 神答案 ” 后 ,“ 你幸福 吗 ? ”在 全 国 范 围 内掀 起 了一 股 热 潮 , 各 种 针 对 这 个 调
声屏世界I N E W S W O R L D
央
视“ 幸 福 调 查 "的传 播 效 果 、 问题 及 对 策
鸣
【 摘
要】2 0 1 2年国庆 中秋双节前 , 央视推 出了一栏全新的节 目 “ 幸福调查”, 希望借以 引导舆论 , 构建一个 “ 幸福舆论场”, 但它
2012最神回复:幸福吗?我姓曾
2012最神回复幸福吗?我姓曾
新高考新视野
2012-10-01 2101
2012最神回复幸福吗?我姓曾
幸福吗?我姓曾。
中国老百姓连“幸福”的概念都没有,不知他们幸福否?
“你幸福吗?”“我姓曾。
”这段神奇的对话出现在近日央视播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中。
这名务工人员看似文不对题,却令人遐想连篇的回答在网络火速走红,被网友们封为2012又一“神一样的回复”。
据了解,央视在双节前期,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央视走基层的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了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而采访对象面对的都是同样的问题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呢?
当日中午播出的节目中,一位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焦先生面对记者的提问时,首先推脱了一番“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
”该位记者却未放弃,继续追问道“您幸福吗?”这位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用眼神上下打量了一番提问的记者,然后答道“我姓曾。
”这段对话也让收看该期节目的观众忍俊不禁,热议连连。
更有网友将这一采访场景重新演绎,称看到焦先生默默地离开,而被大众所熟知,为数不多姓福的尔康也不幸中枪,网友们争相揣测起该位务工人员面对该提问时的心理活动,“大叔的内心在流血咆哮道我不是尔康!”
该段视频迅速在网上疯,这位务工人员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却错得非常巧妙,被网友们封为2012又一“神一样的回复”,该位务工人员接受采访时的动作和神态也被网友们大赞“那眼神太带感了!”,而提问的记者则被网友们吐槽“提问水平太低。
”。
从“你幸福吗”谈电视新闻的舆论引导
1 6 l 声屏世界 2 0 1 3 / 4
I
采编经纬 }
实 践 与 创 新
“ 你 幸福 吗?” 节 目时 , 曾产 生过一 个疑 问 : 为什 么记者对 每
一
道 等 。在选 定 了一 个报 道选 题 之初 , 即可 策划 各个层 面 的
个受 访 对象 的提 问 。 在 播 出 时都 重复 出现 了 , 并没 有 被
这样 问一个 老人 有点不 通人情 , 也不 合时 宜。但 更 多的人 经过 思考 后觉得 .这真 实地 反映 了一个 老人 的生存 状态 , 反 映 了当前社会 存在 的一 些问题 , 能够形 成推 动社会 进步
的一种舆论 。 其 次 。充分发挥 电视传播 的优 势 。电视传 播最突 出的 特点就 是现场 感强 , 真实鲜 活 的场景 能让观 众有 身临 其境 之感 . 这是提高 节 目吸引 力的一 个重 要方面 。笔 者在 看到
老人 : “ 当然幸福啦 。” “ 你 幸福吗?” 莫言 : “ 我 不知道 , 我从
来不 考虑这个 问题 。 ” 2 0 1 2年 9月 2 7日到 l 0月 7日, 中央
电视 台在 《 新 闻联播 》 中连 续 九 天 推 出 了《 走基 层 百 姓心
声》 社 会调 查节 目“ 你 幸福 吗? ” 节 目一 开播就 引起 了人们 的热议 . 网络 和手 机微博等 新兴 媒体更 是将 “ 我姓 曾” 等 回 答 称为 “ 神 回复 ” . 并 以一种看 央视 笑话 的心态 在 网络媒体
这个 节 目的出现 , 正是 切合 了百姓 的诉 求和 愿 望 . 切合 了
时代 的需 求 , 而切合 时代 需求 的就是 最具 活力 的。增强 舆 论 引导的活 力要 “ 两手抓” :
央视你幸福吗系列街头采访引热议
央视“你幸福吗?”系列街头采访引热议央视调查幸福感,有人赞:原声呈现观众回答是进步有人弹:幸不幸福街头怎能问出来——国庆期间,央视《新闻联播》播放了一组在街头随机采访普通人的新闻,采访主要只提及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幸福吗?”有时也会再追问另外一两个问题,如“你最想要什么?”或者“有什么遗憾的事情吗?”但简单的问题收获的答案却千奇百怪,由此引发了观众的热议。
■“你幸福吗?”遭遇雷人回答“你幸福吗?”一位正在排队的大学生与记者的对话受到网友热捧。
“你觉得幸福吗?”“幸福啊。
”“你觉得幸福是什么呢?”“每天把该做的事做完之后,舒舒服服地玩就是幸福。
”“最想要什么?”“女朋友!”“那最坏的事呢?”“最坏的事是接受你采访,队被人插了”;一位收废旧瓶子老人的回答则被网友奉为“神谕”。
“您收了多少瓶子了?”“73岁了”。
“您收了多少瓶子了?”“我吃的政府低保,630块一个月”。
“您觉得您幸福吗?”“我耳朵不好”……这些回答经过网络转载,再次发酵。
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孟非贴出这样一条微博:“假如,我是说假如,某天你走在路上,一个记者突然拿着话筒上来问你:你幸福吗?你会如何回答,我想听一听网上的答案。
”在10月3日当天,这条微博就被转发了超过两万,评论更是接近四万,其中的一些答案很有意思,如“我说不幸福,你能送我一打帅哥还是三亿美金?”“没时间去考虑自己幸福不幸福”……■“应被剪掉的段落得到播出”体现了央视的厚道不少网民认为,节目之所以能红,是因为相比于以往的街访,这次央视为了给民众留下更加“真实”的感想,许多观众以为“应该被剪掉”的片段,都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屏幕上。
网友“钱瑾”说,“进入新千年,央视改变了很多。
标志性的新闻联播虽然依旧是熟悉的主题曲和固定的腔调,但是主持人越来越年轻靓丽;纪录片频道拍出了喜闻乐见的《舌尖上的中国》,不少评论员大型盛事的解说也开始出现了白话版,连着春晚都开始捡起年度的热词……央视正在像地方台、卫星台一样变得越来越亲民,也越来越实诚。
浅谈随机采访中的提问——以央视“你幸福吗”采访为例
从 2012 年 9 月 29 日推出,到 10 月 7 日播放完毕,《你幸福吗》 在央视新闻 频道连续播出了 9 天,其中有 8 天都在 《 新 闻 联 播 》播 出 ,贯 穿 整 个“ 十 一 ”长 假,引起关注与争议。以“你幸福吗”为关
. 键A词ll在微R博i上gh搜t索s,R有e超s过er65v0e0d万.条微
总之,在实际工作中,党报记者只要
提高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勇于为农民 说话,加强探索“三农”报道的新路子,为 “三农”服务,带着感情去从事“三农”新 闻宣传工作,关注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 民的生活,党报在农村的影响力就能迈上 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 责编:刘冰石
业 务 探 索 NEWS WORLD
8
“三农”工作的落脚点,也是“三农”新闻 宣传的落脚点。农民人数众多,居住分散, 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组织化程度又很低, 所以他们的正当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党 报的力量来自它的社会性和公益性,维护 社会公正是新闻媒体的天职。为农民说 话,维护农民权益,呼吁全社会平等,公正 对待农民,新闻媒体当义不容辞。
分之二应该是记者自己的积累和观察。” 观察和提问,需要密切配合。观察可以为 询问提供材料,询问可以深挖、印证、核实 看到的东西。
现场的环境和气氛是事件、人物所依 存的情境,是被访者活动的环境。环境本身 就透露出许多信息。比如,记者采访 73 岁 捡瓶子吃低保的老人时,通过观察老人的 穿着、手里捡的瓶子、年龄、沧桑的脸等,便 可以判断出这是一个靠捡瓶子度日的老 人,生活不易;而记者“你幸福吗”的提问 显得与老人的境况是格格不入的。观察不 仅是用眼睛看,也需要动脑子去想。细致的 观察可以精细地反映出现场的状况,也可 以从现场发现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
央视“你幸福吗”遭炮轰:幸福没那么简单
央视“你幸福吗”遭炮轰:幸福没那么简单
佚名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毕淑敏:幸福不可以随问随答毕淑敏近日在重庆举办讲座时说:我觉得
央视那种逮着一个人就问“你幸福吗”的提问方式太过鲁莽。
幸福没有那么简单,可以随问随答。
我在被称为亚洲最幸福国家的不丹做过全球闻名的“幸福试卷”,人家有几百道测试题,比如你知道曾祖父曾祖母的姓名吗?你能否说得出你家
200米以内所有植物的名字?幸福一定存在于精神世界里,跟文化有关,跟情怀
有关,跟成长有关,说到底幸福是长久的有意义的快乐,是灵魂的成就,而非金钱的功劳。
【总页数】1页(P53-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2
【相关文献】
1.央视“幸福调查”与莫言的幸福观 [J], 曹振国
2.幸福其实很简单: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箴言 [J],
3.被框架的幸福——2012央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幸福是什么”内容分析 [J], 张书成
4.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经济网、央视网等热议本刊报道《“拆二代”的幸福生活》“‘拆二代’的幸福生活”如何持久? [J], 谢玮
5.拥有健康和幸福,就这么简单美国健康幸福教育的主流教材《健康与幸福》出版[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焦央视“你幸福吗”系列报道引发的舆论热潮
作者: 常江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出版物刊名: 新闻界
页码: 9-15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2期
主题词: 系列报道 幸福 央视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被采访对象 舆论 聚焦 《新闻联播》
摘要:今年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从9月29日至10月7日连续9天播出《你幸福吗》“走基层”街访纪实节目,并在《新闻联播》以头条、提要的方式挂标播出了8集。
报道称,央视本次“走基层”系列报道共调动了18个国内记者站、7个海外记者站以及北京总部共70路记者,加上20个地方台,共300多人次。
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了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等在内的各行各业人员,被采访对象达3550人,最终播出节目中采用了147人。
你幸福吗?读懂“神回复”背后的幸福含量
你幸福吗?读懂“神回复”背后的幸福含量双节期间,央视推出了特别调查节目。
记者们走向街头巷尾,用同样的问题向人们发问——“你幸福吗?你认为幸福是什么?”得到的回答千差万别,有人坦承有人犹疑,甚至出现了诸如“我姓曾”这样的“神回复”,一时间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
对于“我姓曾”式的“神回复”,有人将其解读为“社会幸福感下降”,也有人认为“人们失去了表达幸福的能力”。
一档电视调查节目与一个答非所问的“神回复”,再次勾起了人们对幸福的向往,也点燃了社会对幸福的焦虑。
其实,“你幸福吗”并非“弱智问”,任何政党和国家的从政行为,其归宿都是为了让所有社会成员过上幸福的日子,我们党更是将之作为最高追求和终极目标,央视作为中央的权威喉舌,配合十七大以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各项改革的纵深推进,推出这档电视调查节目,既可检验发展成效和改革成果,又可为十八大作出国家政策、确定民生路线提供民声借鉴,这也许是这档节目的出发点。
这档节目从街头拍摄、编辑整理,到后期审核、上档播出,没有将“我姓曾”的“神回复”拿掉,原汁原味保留民众的声音,这既体现了对事实“保真”的媒体良心,又体现了对民众“幸福感”的最大尊重,对保留“神回复”式“原声带”的电视节目,我们没有必要吹毛求疵,更没有必要调侃揭批,应该多些包容、理解和支持。
回到“我姓曾”的“神回复”上,则流露出了对“不幸福”的申诉和对“想幸福”的向往。
在建国初期物质极度匮乏时人们“幸福过”,那时的幸福来源于新兴国家对人民的尊重和主人翁意识的极端放大;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没复苏时人们“幸福过”,那时的幸福来源于看到了发展的前景和幸福的预期;如今,我们发展了、强盛了,为何还有人在“幸福追问”中作出了“我姓曾”的“神回复”呢?个中缘由值得认真反思。
虽然,经济发展、物质丰富、保障健全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为唯一因素,贫富差距的加大、资源分布的不均、社会矛盾的加剧、公平正义的短板等诸多因素,同样影响着人们对“幸福”的切身感受。
你幸福吗
你幸福吗?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央视策划了“你幸福吗?”大型群众采访活动,并在每晚的《新闻联播》中播出。
采访是随机的,在街头进行,参与者是普通百姓,被采访者事先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因而出现了各种神回复,引来国人一片热议。
我曾经想,如果有人问我,你幸福吗?我会作何回答呢?幸福是什么?是一种感觉,还是一种客观存在呢?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或许都不一样,因为生活环境不同,所以需求不同。
常规意义上,大家都觉得富足就是幸福,而且这种富足一般是指的物质生活的富足,而非精神世界的富足。
而对富足生活的渴望也许是因为我们未曾拥有,事实上,当一个真正富足的人过惯了那种生活的时候,也许他会对生活有另外的渴望。
其实我们缺少的不是幸福,而是对生活的真正理解,我曾经读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富翁在海滨度假,见到一个垂钓的渔夫。
富翁说,我告诉你如何成为富翁和享受生活的真谛。
渔夫说,洗耳恭听。
富翁说,首先,你需要借钱买条船出海打鱼,赚了钱雇几个帮手增加产量,这样才能增加利润。
那之后呢?渔夫问。
之后你可以买条大船,打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
再之后呢?再买几条船,搞一个捕捞公司,再投资一家水产品加工厂。
然后呢?然后把公司上市,用圈来的钱再去投资房地产,如此一来,你就会和我一样,成为亿万富翁了。
成为亿万富翁之后呢?渔夫好像对这一结果没有足够的认识。
富翁略加思考说,成为亿万富翁,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到海滨度假,晒晒太阳,钓钓鱼,享受生活了。
噢,原来如此。
渔夫似有所悟,那你不认为,我现在的生活就是你说的那些过程的结果吗?这个故事,让我明白,生活不应该是“造钱”的过程,因为一旦生活成了一种交易,我们就成了商人,这个世界物欲横流,欲望太多,所以,我们永远填不满欲望的沟壑。
生活应该是一个塑造的过程,与其忙忙碌碌做金钱的奴隶,不如开开心心做生活的主人。
不要过为了所谓的“终极目标”而循环的生活,因为那样的生活只是一个圈,最后我们的梦想也许只会是,想过简单的生活。
如今有一种生活叫做“慢生活“,就是让我们放慢生活的脚步,不让自己太辛苦,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
幸福问答引热议 怎样的幸福才能让您愿意说出口
幸福问答引热议怎样的幸福才能让您愿意说出口2012年10月12日 08:52:32来源:新华时政65【字号:大中小】【打印】【纠错】核心提示:双节话题中一定少不了“你幸福吗”,此问一出立即引来了众多神一般的回答,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却着实不易。
到底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标尺,百万富翁得到的幸福不一定就多,身无分文感受到的幸福就一定少。
追求发展和进步始终都应该是幸福大道延伸的方向,小到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只要时刻为了理想努力拼搏并时时进步,这就应该是幸福的源泉所在。
幸福的感知其实可以很简单,虽然每个人的幸福标准不一样,但只要您感受到了幸福,就请大声说出来。
你幸福吗?央视系列街坊调查"你幸福吗"屡遭"神回复"央视在双节前期,推出《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
央视走基层的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了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而采访对象面对的都是同样的问题: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呢?“你幸福吗?”“我姓曾。
”一名务工人员看似文不对题,却令人遐想连篇的回答在网络火速走红,被网友们封为2012又一“神一样的回复”。
[详细]“你幸福吗”为何难以回答?“你幸福吗?”“我姓曾。
”这组问答或许是最近一段时间里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
此语出自央视调查栏目《你幸福吗》,亦有网友将栏目中“神回复”片段剪辑成短片上传至网络。
短片中的受访者涉及各个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基层群众。
当记者问及“你幸福吗?”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些人给出的却是回避、冷笑以及自嘲式的回答。
幸福,原本是一个很单纯的心理状态,但是为什么在当今社会却这么难以回答,谈及这个词语的时候,有人甚至以冷笑避之,这不禁发人深省,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心中的那份幸福感?[详细]--------------------------------神题再现:你幸福吗?幸福大家谈幸福就是“不生气”当高速公路遭遇堵车,是不是也应该羡慕无车族的居家围坐?慢生活闲生活,不失为一种高雅和淡定。
央视假日调查《你幸福吗》的“霍桑效应”
央视假日调查《你幸福吗》的“霍桑效应”
谢光玉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3(000)014
【摘要】2012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栏目特别策划假日调查《你幸福吗》,节目共调动了18个国内记者站、7个海外记者站以及北京总部共70路记者,加上20个地方台,总计300多人次向各行各业的人提出同一个问题:“你幸福吗?”这个街头采访节目在央视新闻频道连续9天播放,总时长达到了40分钟,并被《新闻联播》以头条方式播出了8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谢光玉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新闻传播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
【相关文献】
1.无假日门诊护理人员总体幸福感的现状调查 [J], 鲁雪梅
2.央视“幸福调查”与莫言的幸福观 [J], 曹振国
3.被框架的幸福——2012央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幸福是什么”内容分析 [J], 张书成
4.央视假日调查《你幸福吗》的“霍桑效应” [J], 谢光玉
5.央视新闻调查《你幸福吗》的“霍桑效应” [J], 谢光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视“你幸福吗?”系列街头采访引热议央视调查幸福感,有人赞:原声呈现观众回答是进步有人弹:幸不幸福街头怎能问出来——国庆期间,央视《新闻联播》播放了一组在街头随机采访普通人的新闻,采访主要只提及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幸福吗?”有时也会再追问另外一两个问题,如“你最想要什么?”或者“有什么遗憾的事情吗?”但简单的问题收获的答案却千奇百怪,由此引发了观众的热议。
■“你幸福吗?”遭遇雷人回答“你幸福吗?”一位正在排队的大学生与记者的对话受到网友热捧。
“你觉得幸福吗?”“幸福啊。
”“你觉得幸福是什么呢?”“每天把该做的事做完之后,舒舒服服地玩就是幸福。
”“最想要什么?”“女朋友!”“那最坏的事呢?”“最坏的事是接受你采访,队被人插了”;一位收废旧瓶子老人的回答则被网友奉为“神谕”。
“您收了多少瓶子了?”“73岁了”。
“您收了多少瓶子了?”“我吃的政府低保,630块一个月”。
“您觉得您幸福吗?”“我耳朵不好”……这些回答经过网络转载,再次发酵。
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孟非贴出这样一条微博:“假如,我是说假如,某天你走在路上,一个记者突然拿着话筒上来问你:你幸福吗?你会如何回答,我想听一听网上的答案。
”在10月3日当天,这条微博就被转发了超过两万,评论更是接近四万,其中的一些答案很有意思,如“我说不幸福,你能送我一打帅哥还是三亿美金?”“没时间去考虑自己幸福不幸福”……■“应被剪掉的段落得到播出”体现了央视的厚道不少网民认为,节目之所以能红,是因为相比于以往的街访,这次央视为了给民众留下更加“真实”的感想,许多观众以为“应该被剪掉”的片段,都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屏幕上。
网友“钱瑾”说,“进入新千年,央视改变了很多。
标志性的新闻联播虽然依旧是熟悉的主题曲和固定的腔调,但是主持人越来越年轻靓丽;纪录片频道拍出了喜闻乐见的《舌尖上的中国》,不少评论员大型盛事的解说也开始出现了白话版,连着春晚都开始捡起年度的热词……央视正在像地方台、卫星台一样变得越来越亲民,也越来越实诚。
”■街头访问能问出“幸福”吗不过也有人表示,这样的街头访问过于简单,有些主题先行:网友罗宾质疑,一到节日,就一定要说“幸福”么?节日的喜庆气氛,非要用这种“逼人就范”式的追问给烘托出来吗?“不会跑步的兔子”则认为:幸福不是靠追问就能得到的,作为媒体应该深入去采访幸福的细节。
网友“紫冰”则表示:看不出这期节目重点在哪里。
比起“幸不幸福”,媒体更应关注老百姓犯愁的问题,例如农民为卖粮难的焦虑、打工者回不了家的焦虑,离乡者见不着儿女的忧伤。
也有网友认为,如果真要调查“你幸福吗”,记者要去的地方很多,比如假日高速路,假日景区,儿童被拐卖家庭……提问的方式可以换成“你幸福吗”的相反面。
■“我姓曾”背后是坚硬而沉重的现实赞扬和质疑之外,采访中的某些回答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位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在面对记者提问时,首先推脱了一番:“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
”记者继续追问道:“您幸福吗?”这位务工人员上下打量了一番记者,然后答道:“我姓曾”。
不少网友表示,这样看似无厘头的回答,背后却有无尽的辛酸和沉重。
一位网友评价,“偌大的城市,从未向他们真正张开过怀抱;林立如云的水泥森林,五彩斑斓的梦幻霓虹,滚滚而过的金属车流,这些城市风景画,对于他们来说既熟悉又遥远。
他们熟悉是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力气和汗水,盖起了高楼大厦,修建起宽阔的马路;陌生的是觉得自己永远与这道风景隔着一道窗子。
在幸福之门依然紧锁的个体那里,‘我姓曾’已不全然是语言的解构游戏,更是坚硬残酷的现实。
”“你幸福吗”问出了什么?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走基层记者奔赴全国各地采访了各类职业的普通百姓,以“你幸福吗”提问,从而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从央视记者随访直播内容来看,民众对突如其来“你幸福吗”的提问,有直截了当地回答“幸福”的,也有毫无遮掩地说“不幸福”的,还有的答复与“你幸福吗”这一主题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却令人感到可笑或耐人品味的内容。
诸如“我姓曾”、“耳朵不好”、“队被人插了”……这些答复被网友戏称为“神回复”。
总之,不管被采访者弄懂没弄懂记者采访的本意,以及他们被采访时的心情如何,那些电视上的画面都是真实的。
即使你本人没有身处现场被采访,也会从中受到感染,从而也会反问自己:“我幸福吗?”笔者认为,“你幸福吗”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感受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当代社会最客观的表达和反映形式。
国家经济发达了,社会进步了,百姓的幸福感和幸福度自然而然就增高了;反之,多数百姓就没有真正的幸福可言。
故而,对“你幸福吗”的回答,对于政府的决策和日常工作都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经常说民生,而民生的重点就是要提高百姓的幸福度。
全社会都应该从关心最不幸福的特殊人群开始,使他们能够及时从中“挣扎”出来。
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更强大,我们的社会才能更文明,更进步,更和谐。
( 来源:法制日报)人人都有生活压力你幸福吗,答案不总在别处央视近日连续播出记者街头随机调查——“你幸福吗”,再次撩拨国人屡遭冲击的“幸福神经”。
回归个体,才能表达幸福感受“幸福”,本是哲学范畴的词语,甚至算得上人生的终极追求。
而央视的幸福街访,终于让“幸福”回归“个人”表达,正是这一点,再次点燃了观众的热情。
“幸福”这个词在媒体和舆论中高频使用,大约可以追溯到六七年前江阴第一次提出“幸福指标体系”,这体现了政府从唯GDP走向民生幸福的追求转变。
今天,“幸福XX”的构词已经遍布祖国各地,而有关方面创造性地用“幸福”一词柔化而诗意地概述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的成绩及目标,国人对此的态度是普遍地会心地接纳。
政府的着力,在补缺补短以满足大多数人群的基本需求,比如最低工资、义务教育、医保社保、群众文化等等,是逐步提升社会的底线,所以非底层的老百姓当然不会把自个儿的幸福愿景,与指标体系相提并论。
这时候,央视用随机街访再炒“幸福饭”,让“幸福”以个人体验的形式呈现——不代表别人,也不被别人代表。
正是这种带着体温体味的真人表达,让观众又有了嬉笑怒骂的激情。
不能不说,这是“幸福调查”的突破,也是“幸福”的回归。
快乐是容易的,幸福是困难的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生活中,很多人不吝于表达自己的“幸福感”,所有开心、高兴、快乐的感受统统可以称为幸福。
面对“你幸福吗”这样的严肃问题时,人们自觉主动地将“快乐”和“幸福”做了区分,于是,即使是那些时常喊着“幸福啊”的年轻人,也会愤愤不平地历数自己的不幸福。
原来,“快乐”是容易的,“幸福”则是困难的。
其实,老祖宗有一句话最能概括幸福感:“身在福中不知福”。
所谓“隔锅的饭香,别人家的孩子最优秀”,由是观之,幸福总在别处。
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谁没有生存压力,谁没有生活烦恼?没有人能坦然回答“我是幸福的”,这原本就是人性之通病,不是靠社会进步就能改变的,更不是专家教授一番谆谆教导就能点化的。
当然,“幸福”的反面未必就是“不幸福”,我们大多数人就生活在“不够幸福”向希望中的“幸福”追求的过程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讲,“幸福”不能降格为“快乐”,“幸福”也不该在街头面对镜头话筒被调查追问,追求幸福中的人还不具备评价自己“幸福”的资格,不是被访对象不配合,而是提问的人太唐突。
为“幸福”加注正能量“幸福是什么?”不仅先贤哲人专家学者有思考,普通人也有自己的见解。
特别是经过数年“被幸福”的探讨,国人对“幸福”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哲学高度。
网友“快乐小王子”说:“幸福是踮起脚尖可能够着也可能够不着的东西。
”这句话细细玩味,可以读出很多的意味。
比如,人们不会把自己已经拥有的或者唾手可得的当做幸福,所以,即使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还会觉得自己不够幸福;人们通常也不会把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东西当做幸福来追求,否则,就是“瘌蛤蟆想吃天鹅肉”……浏览众网友的回应,可以读到很多这样充满睿智的发言,同时也有很多一针见血的声音。
一位叫“木子濛Rainy”的网友就说:“看到许多一味批评的声音忍不住想说两句:你有什么不幸吗?你真的那么不幸吗?怎么样你才会觉得幸福?愿意随机跟世界上不确定的一人交换身份吗?”每个人,有表达“不够幸福”的权利;同样,也应该尊重别人表达“幸福”的权利。
关于“幸福”的街头调查已经告一段落,而关于“幸福”的讨论正渐入佳境。
尽管很多精彩的言论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回复中,但是,以思考代替吐槽,以理智疏导情绪,以探讨促进沟通,这股“正能量”的暖流,会让“幸福”讨论更加幸福。
(来源:新华日报)错觉泰戈尔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请根据阅读后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范文一幸福就在此岸最可悲的莫过于泰戈尔笔下遥遥相对的两岸,明明各有所长,却止不住羡慕对岸的幸福。
其实,幸福就在此岸,可是此岸的人啊,怎么偏偏察觉不到呢?“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那园中赏花的人是谁?只因了几只飞去邻家的蜂蝶,便怀疑春天不愿莅临自己的小院,徒增对墙外的歆羡和对自己的嘲讽。
“老去风光不属身,黄金莫惜买青春;白头纵作花园主,醉折花枝是别人。
”那窥视别人醉折花枝的人是谁?只因了自己的满头银发,便感叹流年飞逝,怅恨时光带走了自己的青春而将幸福带到了属于别人的彼岸。
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麻木使人身处此岸的幸福却浑然不觉?又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的贪婪让人时时刻刻憧憬着彼岸的幸福?或者,只是因为一种盲目,于是人们看不清此岸,同时也将彼岸浪漫化、理想化了?没有邻家的春色招蜂引蝶,也可以欣赏自家园中春日的风情:不繁艳,却有几分庄重的韵味;逝去了醉折花枝的华年,也可以享受日薄西山的瑰丽,注定变老,也要优雅地老去。
是的,幸福就在此岸。
幸福,在苏轼的此岸。
一贬再贬,苏轼却自爱那铿然的曳杖之声,亦有“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与快乐。
也许身处逆境,长叹彼岸的幸福天经地义。
但苏轼没有将自己淹没在无谓的痛苦与无尽的遥望中,反而在其中寻觅出了最原始也是最真切的幸福:升沉不过一秋风,苏轼像一片追风的叶子,即使终将落地,却也要在飘零的舞蹈中吮吸阳光给予自己的温暖。
幸福,也在张爱玲的此岸。
记得她说过,几岁时得到的第一笔稿费,便被拿去高高兴兴地买了一支口红。
小小的她,定是羡慕那打扮得风情万种的女星吧。
骨子里的几分柔情悄然绽放,真挚得让人感动,率真得让人痴迷。
张爱玲已不止于在此岸寻觅幸福,而是创造此岸的幸福。
涂了红色的朱唇,将幸福留在了此岸,留在了一颗小小的心里。
苏轼、张爱玲的彼岸有幸福,那么我们自己的此岸,是否也隐藏着别致的幸福呢?我们不必艳羡成功人士的辉煌,我们拥有青春和梦想,这就是那即将写就的宏伟篇章;我们不必抱怨生活的苦恼而憧憬不曾认知的乌托邦,享受即时即刻的感动和震撼,体验平淡生活中的美好点滴——幸福,便会在此岸奏出一首永不凋零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