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实验7 昆虫标本的采集方法
• 捕虫网
• 吸虫管
• 振虫布
• 筛子
• 毒瓶
以往多用氰化钾、乙醚或氯仿 等制作毒瓶,缺点是对人毒性大, 不安全,或易挥发,效果不好。
• 用乙酸乙酯作为杀虫药剂。 • 用棉花或面巾纸作为药剂载体。 • 药剂加至载体湿润为止。
优点: • 与氰化钾、乙醚等以往的毒瓶相比, 毒性小、不易挥发。 • 处死的标本不易变形、发霉。
各种采集场所
• 森林
• 溪水边
• 寄主植物
作业: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总结等
三角盒
三角纸袋
• 干漏斗
将落叶放入篮中,上方用 灯加热、烘干。
将收集的落叶放入漏斗内。
• 诱虫罐
将诱虫罐埋在地表昆虫 出入的地方。
诱饵: • 瓜果类、肉类、 啤酒、 甜饮料
• 诱虫灯
二、采集技巧
• ⑴ 注意多种场所:除树上、草丛外,特别要 注意树皮、朽木、落叶、蘑菇、草堆、腐烂 的瓜菜、水溪边等。 • ⑵ 采集落叶中昆虫时,半湿半干的落叶,在 干湿交界处最多;连成大片的落叶中不易采 集;与泥土混在一起的落叶中不易采集;在 背风处聚集的落叶中是采集的重点。 • ⑶ 采集枯枝落叶或蘑菇上的昆虫时,预先不 能干扰这些落叶,准备好筛子、吸虫管后, 快速将落叶置于筛子中,否则昆虫将大部分 逃走。
实验七-实验报告
实验七:超声化学法制备纳米多孔氧化物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专业:材料物理姓名:许航学号:141190093一、实验内容与目的1、学习超声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熟悉反应装置的构成;2、通过与其他方法比较,了解超声化学法在多孔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的优缺点;3、学习超声化学法制备多孔金属氧化物的实验步骤,了解多孔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4、学习电化学工作原理,掌握电容测试方法,熟悉超级电容器常用的金属氧化物材料。
二、实验原理超声化学主要源于声空化导致液体中微小气泡形成、振荡、生长收缩与崩裂及其引起的物理、化学效应。
液体声空化是集中声场能量并迅速释放的过程,空化泡崩裂时,在极短时间和空化极小空间内,产生5000K以上的高温和约5.05×108Pa的高压,速度变化率高达1010K/s,并伴有强烈的冲击波和时速高达400km的微射流生成,使碰撞密度高达1.5kg/s;空化气泡的寿命约0.1μs,它在爆炸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冷却速率可达109K/s。
这为一般条件下难以或不能实现的化学反应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环境。
这些极端条件足以使有机物、无机物在空化气泡内发生化学键断裂、水相燃烧和热分解条件,促进非均相界面之间搅动和相界面的更新,极大提高非均相反应的速率,实现非均相反应物间的均匀混合,加速反应物和产物的扩散,促进固体新相的生成,并控制颗粒的尺寸和分布。
通过将超声探头浸入反应溶液中就可将超声波引入到一个有良好控温范围的反应系统。
利用超声来使反应体系中的物质得到充分的反应,从而制备出颗粒分布、大小尺寸均匀的纳米多孔氧化物。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1.循环伏安曲线在恒定扫描速率下,伏安特性曲线为闭合曲线,且扫描速率越快,围成的图形面积越大。
2.恒流充放电电压-时间曲线曲线包括充电和放电两个过程,设定电压从0V充到0.6V,再放电到0V。
随着充电电流的增加,充放电总时间增长,曲线的峰点向时间增加的方向移动。
3.电容与充放电电流的关系通过公式C=I×∆t/∆v计算样品的电容值,做出电容-充放电电流曲线图,发现随着充放电电流的增加,测定的电容值减小,电容与电流几乎呈线性关系四、思考与讨论1、超声化学法来制备多孔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过程中,超声波起了什么作用?答:超声在纳米材料的制备中的作用源自空化效应。
实验7(挥发酚的测定)
4-AAP分光光度法测苯酚
1、条件: pH9.8~10.2 2、原理:在铁氰化钾存在的条件下,酚类 化合物与4-AAP反应生成橙红色染料。
λmax=510nm
λmax=510nm
pH9.8~10.2
比色管 (5Biblioteka mL)0.1 mL 氯化铵 缩合 反应
0.1 mL 4-AAP 0.2 mL 铁氰化钾
橙红色 λmax=510nm
3.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 分光光度计 比色管 刻度吸管 移液管
试剂: 苯酚标准液 溴酸钾--溴化钾 pH=10缓冲液 4-氨基安替比林 铁氰化钾 淀粉 碘化钾 硫代硫酸钠
4.操作步骤
用硫代硫酸钠标定苯酚,制作标准色列 管 分光光度计的校正 水样显色、比色 标准曲线绘制 计算
备注
注意事项: 每加完一种试剂,须摇匀,使反应完全; 分光光度计的校正; 矫零和测定用同一个比色皿; 注意测定过程中不要碰到波长旋钮; 掌控好标准液的加入体积,末梢一滴不吹; 需带:坐标纸、铅笔、橡皮擦、直尺。 课时:4
作业
1、完成实验报告。
环境质量监测技术
本次课内容
实验七:挥发酚的测定
1.实验目的
掌握4-氨基安替比林( 4-AAP )分光 光度法测挥发酚的原理和方法。 练习标准系列的比色法; 巩固标准曲线的制作方法。
2.原理
预处理:蒸馏法
原理: 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类化合物在PH=10 溶液中,在氧化剂铁氰化钾作用下,生 成橙红色的吲哚酚安替比林染料,于 510nm波长下测吸光度,由标准曲线上 查出含量。
实验7:甲基橙的制备(6h)
实验七甲基橙的制备(6h)(实验类型:综合设计)一、实验目的学习甲基橙制备的原理和方法,掌握重氮化反应、偶合反应和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p-H2N-C6H4-SO3H + NaOH →p-H2N-C6H4-SO3Nap-H2N-C6H4-SO3Na + NaNO2 + HCl →[p-HO3S-C6H4-N2+]Cl-[p-HO3S-C6H4-N2+]Cl-+C6H5N(CH3)2+HOAc→[p-HO3S-C6H4-N=N-C6H4-NH(CH3)2-p]+OAc-酸性黄(嫩红色)[p-HO3S-C6H4-N=N-C6H4-NH(CH3)2-p]+OAc-+NaOH →p-NaO3S-C6H4-N=N-C6H4-N (CH3)2-p甲基橙(橙黄色)三、主要试剂与仪器试剂:对氨基苯磺酸2g(0.0 mol)亚硝酸钠0.8g(0.0mol)5%NaOH溶液10mL 冰块10%NaOH溶液15mL 浓盐酸2.5mL 冰醋酸1mL N,N-二甲基苯胺1.3mL 饱和氯化钠溶液仪器:烧瓶(100mL)烧杯(50mL)温度计(200~300℃)玻棒布氏漏斗抽滤瓶电热套循环水真空泵冰箱烘干箱四、实验步骤1、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的制备在100mL烧杯中加2g对氨基苯磺酸,加10mL5%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使之溶解。
冷至室温后,加5mL16%亚硝酸钠溶液和8mL冰水,在搅拌下滴入5mL1:1(V/V)的盐酸溶液,并在冰浴中维持15min。
2、偶合在一支试管中加入1.3mL N,N-二甲基苯胺和1mL冰醋酸,振荡使之混合。
在搅拌下将此溶液慢慢加到刚制备的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溶液中,加完后,继续搅拌10min。
在冷却和搅拌下,慢慢加入28mL 5%NaOH溶液,粗产物析出。
将反应物加热至沸腾,使粗产物溶解后,稍冷,置于冰浴中冷却,等甲基橙全部析出后,抽滤收集结晶。
用2×10mL饱和氯化钠水溶液冲洗烧杯后,转续洗涤粗产品。
实验七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 通过实验,求出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对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图13.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铁架台(带铁夹)、导线。
4.实验步骤(1)安装器材: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电源相连。
(2)打纸带 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下方附近,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重打几条(3~5条)纸带。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①若选第1点O 到下落到某一点的过程,即用mgh =12m v 2来验证,应选点迹清晰,且第1、2两点间距离接近2__mm 的纸带(电源频率为50 Hz)。
②用12m v 2B -12m v 2A =mgh AB 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即可。
5.实验结论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落体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
1.误差分析(1)测量误差: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一是测下落距离时都从O 点量起,一次将所打各点对应重物下落高度测量完,二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2)系统误差:由于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ΔE k =12m v 2n 必定稍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mgh n ,改进办法是调整安装的器材,尽可能地减小阻力。
2.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要竖直: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2)重物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密度大的材料。
(3)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释放纸带让重物下落。
(4)测长度,算速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应用v n =h n +1-h n -12T,不能用v n =2gh n 或v n =gt 来计算。
实验七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
实验七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研究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电阻电感性负载,反电动势负载时的工作情况。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1. 电源控制屏2. 三相晶闸管触发电路3. 双踪示波器,万用表4. 晶闸管主电路5. 可调电阻,电感等三、实验原理1、电阻性负载图7-1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及o 0=α波形阴极连接在一起的3个晶闸管(VT1,VT3,VT5)称为共阴极组;阳极连接在一起的3个晶闸管(VT4,VT6,VT2)称为共阳极组。
共阴极组中与a ,b ,c 三相电源相接的3个晶闸管分别为VT1,VT3,VT5,共阳极组中与a ,b ,c 三相电源相接的3个晶闸管分别为VT4,VT6,VT2。
晶闸管的导通顺序为VT1-VT2-VT3-VT4-VT5-VT6。
o 0=α表示各晶闸管从其自然换相点开始触发,得到的输出电压波形为其线电压的包络线。
图7-2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o 30=α时波形从图可以看出,当o 60≤α时,u d 波形连续,对于电阻负载,i d 波形与u d 波形形状一样,也连续,每管工作120︒ ,每间隔60︒有一管换流。
60︒为波形连续和不连续的分界点。
α>60︒,由于对应线电压的过零变负,非同一相的共阴极组和共阳极晶闸管串联承受负压而关断,此时输出电压电流为零。
负载电流断续,各晶闸管导通角小于120︒。
晶闸管及输出整流电压的情况如下表所示:时段I II III IV V VI 共阴极组中导通的晶闸管VT1VT1VT3VT3VT5VT5共阳极组中导通的晶闸管VT6VT2VT2VT4VT4VT6整流输出电压u du α -u b=u abu α -u c=u αcu b –u c=u bcu b –u a=u bau c –u a=u cau c –u b=u cb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特点:(1)2管同时通形成供电回路,其中共阴极组和共阳极组各1,且不能为同1相器件。
实验七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牛血清蛋白
实验七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牛血清蛋白一.目的掌握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当PH>PI时,蛋白质为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当PH<PI时,蛋白质为正离子,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
血清中含有数种蛋白质,在同一PH值时,因所带电荷不同,而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也不相同,故可用电泳法将其分离。
本试验以牛血清为材料,醋酸纤维薄膜为支持物,通过点样、电泳、染色、脱色从而得到血清中蛋白质的分离图谱,再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
血清中含白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等。
其等电点低于pH7.0,在缓冲液中(pH8.6)中,电离成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用醋酸纤维薄膜作蛋白电泳有简便,快速,分离清晰,容易定量等优点。
三、实验仪器1、牛血清2 、醋酸纤维薄膜3 、镊子4 、电泳仪5 、电泳槽6 、盖玻片四、实验试剂1、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离子强度,PH8.6):称取巴比妥1.66g 和巴比妥钠12.76g,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0ml。
用pH计较正后使用。
2、染色液:氨基黑10B0.5g,甲醇50ml,冰乙酸10ml,蒸馏水40ml 混匀即可。
3、漂洗液:95%乙醇45ml,冰乙酸5ml和蒸馏水50ml混匀即可。
五、实验步骤1、准备:用镊子取薄膜一条,浸入缓冲液中,完全浸透后(大约3-5分钟),用镊子取出,将无光泽的一面向上,平放在干净滤纸上,将滤纸对折,吸取多余的缓冲液(注意不要吸的太干)。
2、点样:取盖玻片一块,用玻璃棒将血清均匀的涂在盖玻片的一端面上,直直的在薄膜一端1/3处点样。
3、电泳:将薄膜平贴于放在电泳槽上并已浸透缓冲液的滤纸上,无光泽面要向下放置,点样端放在阴极,进行电泳。
电泳条件:电压90-110V,电流0.4-0.6A,通电60分钟。
4、染色:电泳完毕,将薄膜浸入染色液(回收)中10分钟,进行染色。
5、漂洗:染色完毕,将薄膜取出,放入漂洗液中漂洗至背景无色,在浸入蒸馏水中。
实验七
pH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菌种: 菌种:大肠杆菌 培养基:LB培养基 培养基:LB培养基 步骤: 步骤: 取培养18 20小时的大肠杆菌斜面一支 18- 小时的大肠杆菌斜面一支, 1、取培养18-20小时的大肠杆菌斜面一支,倒 5ml无菌水 用接种环将菌苔轻轻刮下、 无菌水, 入5ml无菌水,用接种环将菌苔轻轻刮下、振 制成均匀的菌悬液。 荡,制成均匀的菌悬液。 pH3、 11的LB试管 试管。 2、取pH3、5、7、9和11的LB试管。 向每管接入大肠杆菌菌液0.2ml 0.2ml。 3、向每管接入大肠杆菌菌液0.2ml。 37度温度下培养 24小时观察结果 度温度下培养, 小时观察结果。 4、在37度温度下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抗生素的抑菌作用
菌种: 菌种:大肠杆菌 培养基:LB固体培养基 培养基:LB固体培养基 步骤: 步骤: 取培养18 20小时的大肠杆菌斜面一支 倒入5ml 18- 小时的大肠杆菌斜面一支, 1、取培养18-20小时的大肠杆菌斜面一支,倒入5ml 无菌水,用接种环将菌苔轻轻刮下、振荡, 无菌水,用接种环将菌苔轻轻刮下、振荡,制成均 匀的菌悬液。 匀的菌悬液。 LB固体培养基平板一块 固体培养基平板一块。 2、取LB固体培养基平板一块。 表面接种大肠杆菌菌液0.2ml 0.2ml。 3、表面接种大肠杆菌菌液0.2ml。 放入2个牛津杯,各加入链霉素0.2ml 0.2ml。 4、放入2个牛津杯,各加入链霉素0.2ml。 37度温度下培养 24小时观察结果 抑菌圈)。 度温度下培养, 小时观察结果( 5、在37度温度下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抑菌圈)。
成分 蔗糖 NH4NO3 KH2PO4 混合液 蒸馏水 完全 6 ml 3 ml 1 ml 1 ml 4 ml 缺碳 0 ml 3 ml 1 ml 1 ml 10 ml 缺氮 6 ml 0 ml 1 ml 1 ml 7 ml 缺磷 6 ml 3 ml 0 ml 1 ml 5 ml
实验七饥饿和饱食对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三、器材和试剂
1.主要器材:手术盘、剪刀、镊子、天平、研钵、离心机、离心 管、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微量进样器、试管及试管架、 白瓷凹皿
2.主要试剂: (1)蒸馏水 (2)5%三氯乙酸 (3)原则旳葡萄糖溶液:0.5ml相当于25ug葡萄糖 (4)95%乙醇 (5)碘试剂:I2 100mg 及KI 200mg溶解于30ml蒸馏水中 (6)0.2%蒽酮试剂
胰岛素
分解
肝糖原
血 糖原合成 肝(肌)糖原 糖
胰高血糖素
目录
二、试验原理
提取:用三氯醋酸破坏肝组织旳蛋白质和酶,使其沉 淀而保存糖原,再用乙醇将糖原从滤液中沉淀 出来,溶于热水中,即为糖原溶液。
性质:糖原溶液呈乳样光泽,遇碘呈红棕色。 定量:肝糖原在浓硫酸中水解为葡萄糖后,分子内部
脱水缩合成5-羟甲基-α-呋喃甲醛。后者与蒽酮 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在620nm波长下有最大 光吸收。
注:1.11是用此法测得葡萄糖含量换算为糖原含 量旳系数,即100μg糖原用蒽酮试剂显色相当 于111μg葡萄糖用蒽酮试剂所显旳色。
目录
试验七 饥饿与饱食对肝糖原含量
旳影响
目录
一、试验目旳和要求
1.掌握饥饿与饱食对小白鼠肝糖原含量旳影响 2.熟悉肝糖原提取鉴定旳原理和措施 3.掌握低速常温离心机旳使用,了解离心技术
目录
二、试验原理
肝糖原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旳 物质,是动物机体能够迅速动用旳糖储存形 式之一。
目录
二、试验原理
目录
四、操作
目录
四、操作
0.5g肝脏 断头处死
2ml 5%三氯乙酸
研钵中研为匀浆
小白鼠
3ml 蒸馏水洗涤
离心管
实验七 制剂溶出度实验
制剂溶出度实验
实验指导
溶出度测定方法:
第一法:转蓝法
第二法:转桨法
第三法:小杯法
制剂溶出度实验
实验内容与操作
实验材料与设备
实验材料:维生素B2片、冰醋酸、4%氢氧化钠溶液。
制剂溶出度实验
实验内容与操作
实验材料与设备 实验器材:
制剂溶出度实验
实验内容与操作
实验材料与设备 实验器材:
制剂溶出度实验
溶出度数据记录及处 理以六个小组为一大 组,格式可参考《药 剂学》第465页。注 意:必须在表前将公 式及计算过程写固体制剂需测定溶出度?
2.溶出度测定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责任编辑:…… 撰稿教师:……(以姓氏为序) 电子编辑:…… 主编:…… 制作:……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制剂溶出度实验
实验内容与操作
维生素B2片的溶出度测定
计算:按C17H20N4O6的吸收系数为 (E1cm1%)为323计算出每片的溶出量,限 度应为标示量的75%。 根据公式 A=ECL C=A/EL 得
制剂溶出度实验 实验报告格式
1.实验题目 2.处方 3.制法 4.实验结果 5.讨论 6.思考题
实验内容与操作
实验材料与设备 实验器材:
制剂溶出度实验 实验内容与操作
维生素B2片的溶出度测定
维生素B2片 生产厂家: 生产批号:
标示含量:
制剂溶出度实验 实验内容与操作
维生素B2片的溶出度测定
避光操作: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 年版附录73页),以冰醋酸3ml与4%氢氧化钠18ml, 加水至600ml为溶剂(配650ml),转速为每分钟100 转,依法操作,经20分钟时取溶液10ml,滤过,取续 滤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22页;在444nm的波长处 测定吸收度,
实验7_海盗分金
实验七博弈论的应用一、博弈论海盗分金的故事5个海盗抢到了100个金币,每一颗都一样的大小和价值连城。
他们决定这么分:1。
抽签决定自己的号码(1,2,3,4,5)2。
首先,由1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大家5人进行表决,当且仅当半数和超过半数的人同意时,按照他的提案进行分配,否则将被扔入大海喂鲨鱼。
3。
如果1号死后,再由2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大家4人进行表决,当且仅当半数和超过半数的人同意时,按照他的提案进行分配,否则将被扔入大海喂鲨鱼。
4。
依次类推......问题:第一个海盗提出怎样的分配方案才能够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条件:每个海盗都是很聪明的人,如果前面的人提出的方案对自己没好处肯定会否决,如果好处比后面持续下去的方案好就投票。
二、实验题目1.给出5个海盗分配100个金币的算法、过程和分析。
2.改变一下规则,投票中方案必须得到超过50%的票数(只得到50%票数的方案的提出者也会被丢到海里去喂鱼),那么如何解决5个海盗分100枚金币的问题?3. 不改变规则,如果让100个海盗分100枚金币,会发生什么?4. 如果每个海盗都有1枚金币的储蓄,他可以把这枚金币用在分配方案中,如果他被丢到海里去喂鱼,那么他的储蓄将被并在要分配的金币堆中,这时候又怎样?三、实验要求1.该实验的课内学时是4个课时。
2.题目1、2必须完成,要给出过程和分析。
3.题目1、2在完成上述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完成题目3和4。
四、实验说明1.互相之间可以进行算法的讨论,但文档以及程序每个人必须独立完成,如果发现雷同,则重做。
2.认真准备,实验前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完成实验报告中的(1)~(5)的部分,实验报告中(6)~(7)部分在实验结束后继续填写。
3.程序要上机调试成功并形成可执行的程序,记录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现象以及如果改正4.程序的运行结果要结合程序测试数据进行分析。
5.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格式见附录B)和源程序以及可以运行的程序。
实验七 坐姿压力测试实验
实验七座椅表面压力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表面压力测量方法,能对TEKSCAN软件和硬件熟练使用,获取坐姿作业过程中的人体的压力参数并进行分析处理。
(2)找出影响座椅表面压力的关键因素,并对其进行评价。
二、实验说明在各种作业形式下,人体与接触面的压力分布会对作业者自身的舒适感受产生影响。
因此,压力测试实验在人因工程学中应用广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
而随着现代化办公方式的不断发展,坐姿成为大部分人的主要作业形式,座椅的舒适性会影响作业者疲劳状态,因此,获得人体在座椅上的压力分布数据,可以改善座椅的设计。
三、实验仪器Tekscan 人体压力量测系统(BPMS)Tekscan公司生产的人体压力量测系统广泛用于量测人体在汽车座椅和办公椅上的压力分布情况,获取的信息可以用来改进座椅的设计,提高舒适性。
Tekscan压力分布测试及分析系统该系统使用独特的柔性薄膜网格压力传感器,能够对任何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分布进行动态测量,并以直观、形象的二维、三维彩色图形显示压力分布轮廓和数值,进而做出评估。
Tekscan 人体压力量测系统这套系统包括了USB数据撷取器、操作软件和薄膜压力感测片(感测垫)。
此套系统所搭配的感测片,其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每平方公分分布一个感测点,每片感测片可包括高达2,016个感测点。
并且,系统可扩充及支持多组感测片同时操作,最多可扩充到同时处理16,128个感测点。
而感测片细薄的厚度,能够被便捷地安装在测体上,却不破坏原始接触表面的性质。
这些特色使得该设备能够精准地测量局部压力的峰值,以及整体压力的分布状态。
体压分布就是当人坐在座椅上,座椅对人体各部分压力的大小及其分布状态。
一般而言,常用体压分布的各项数据是座椅舒适度评价的依据之一。
常用的体压分布的指标有最大压力、平均压力、最大压力梯度、平均压力梯度、不对称系数、纵向压力分布曲线和纵向力矩分布曲线等。
四、实验内容1、设计合理的作业任务:本次实验任务为模拟办公室文员的坐姿作业;2、被试选择:坐姿压力测量任务需要选择20余名健康的被试,本次实验仅以一人为例;3、数据获取:运用Tekscan压力分布测试系统获取坐姿作业过程中的人体的压力参数;4、数据分析: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加以评价。
实验7 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
实验7 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实验七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一、目的要求1.学习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学会使用伏安仪;3.掌握用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反应过程的可逆性。
二、试验原理循环伏安法(CV)是最重要的电分析化学研究方法之一。
由于其设备价廉、操作简便、图谱解析直观,能迅速提供电活性物质电极反应过程的可逆性,化学反应历程、电极表面吸附等许多信息。
因而一般是电分析化学的首选方法。
CV方法是将循环变化的电压施加于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记录工作电极上得到的电流与施加电压的关系曲线。
这种方法也常称为三角波线性电位扫描方法。
图1中表明了施加电压的变化方式:起扫电位为+0.8V,反向/起扫电位为-0.2V,终点又回扫到+0.8V。
当工作电极被施加的扫描电压激发时,其上将产生响应电流。
以该电流(纵坐标)对电位(横坐标)作图,称为循环伏安图。
典型的循环伏安图如图2所示。
该图是在1.0mol/L的KNO3电解质溶液中,6×10-3mol/L 的K3Fe(CN)6在Pt工作电极上反应得到的结果。
起始电位Ei为+0.8V(a点),然后沿负的电位扫描(如箭头所指方向),当电1位至Fe(CN)63�C可还原时,即析出电位,将产生阴极电流(b点)。
其电极反应为: [Fe(CN)6]3??e?[Fe(CN)6]4?随着电位的变负,阴极电流迅速增加(b-c-d),直至电极表面的Fe(CN)63-浓度趋近零,电流在d点达到最高峰。
然后迅速衰减(d-e-f),这是因为电极表面附近溶液中的Fe(CN)63-几乎全部因电解转变为Fe(CN)64-而耗尽。
当电压开始阳极化扫描时,由于电极电位仍相当的负,扩散至电极表面的Fe(CN)63-仍在不断还原,故仍呈现阴极电流。
当电极电位继续正向变化至Fe(CN)64-的析出电位时,聚集在电极表面附近的还原产物Fe(CN)64-被氧化,其反应为:[Fe(CN)6]4??e?[Fe(CN)6]3?这时产生阳极电流(i-j-k),阳极电流随着扫描电位正移迅速增加,当电极表面的Fe(CN)64-浓度趋于零时,阳极化电流达到峰值(j点)。
实验七过氧化物酶的显示
【观察与成果】
骨髓细胞内能够见到蓝色或者棕色旳颗粒, 即过氧化物酶所在旳部位。
【试验环节】
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剪开大腿上旳皮肤和肌肉, 取出股骨;
剪断或者折断股骨,用牙签挑取骨髓,放置于载玻片 上制成涂片,晾干;
将涂片上滴加几滴0.5% CuSO4,固定1分钟; 倾去CuSO4溶液,滴加0.1%联苯胺混合液,染色6分
钟; 用自来水或蒸馏水冲洗,滴加1%番红染液(染色细胞
试验7 细胞内过氧化物酶旳显示
联苯胺反应
【试验目旳】
掌握联苯胺反应法显示细胞内过氧化物酶旳原 理和措施。
过氧化物酶 - 定义
利用过氧化氢作为电子受体来催化底物氧化作 用旳酶。
【试验原理】
细胞内旳过氧化物酶能够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联 苯胺成蓝色或者棕色产物,蓝色为中间产物联 苯胺蓝,很不稳定,可自然转变为棕色旳联苯 胺腙,经过产物颜色间接显示出细胞内过氧化 物酶旳分布。
【试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光学显微镜;小白鼠、剪刀、镊子、载玻片、 牙签、吸管。
0.5% CuSO4(0.5克CuSO4溶于100ml蒸馏 水中)、联苯胺混合液(0.1克联苯胺在研钵 中加少许蒸馏水研成细浆,加入100ml蒸馏水, 过滤后加入2滴3%双氧水,放棕色瓶中备用)、 1%番红[1克番红O(Safranine O)染料溶于 100ml蒸馏水中]。
试验七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实验七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一、实验目的1、掌握从茶叶中提取生物碱的原理和方法2、巩固和熟悉利用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纯净物的熔点。
二、实验原理茶叶中含有多种嘌呤类衍生物的生物碱,其中主要成分为丹宁酸(又称鞣酸,约占11~12%,易溶于水和乙醇)、咖啡因(又称咖啡碱,约占1~5%),尚有少量的茶碱、可可豆碱,此外,还有约0.6%的色素,纤维素和蛋白质等。
OH3C CH3N NO N NCH3咖啡因的学名为1,3,7—三甲基黄嘌呤,具有弱碱性,无臭、味苦,置露于空气中,可以被风化,100℃时失去结晶水,并开始升华,120℃升华加快,170℃以上显著升华,可溶于水、丙酮和乙醇,易溶于氯仿,较难溶于乙醚和苯。
水溶液对石蕊试红呈中性反应。
咖啡因可用提取法或合成法获得。
本实验是用提取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250mL烧杯、丁字形玻璃棒、酒精灯、布氏漏斗、吸滤瓶、短颈漏斗、蒸发皿、滤纸、循环水真空泵、显微熔点测定仪等。
2、试剂:茶叶、氧化钙、蒸馏水、CaCO3。
四、实验步骤:1、称取5g茶叶、5g CaCO3[1]转入盛有75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小火加热煮沸30min(其间加入少量的蒸馏水以弥补蒸发了的水分)。
趁热过滤,将滤液倒入干净的烧杯中,浓缩至10mL左右,转入蒸发皿中并加入氧化钙[2]2g,用小火焙干后研细备用(焙干时温度不宜过高,避免升华)。
2、取一支合适的短颈漏斗,颈部用脱脂棉塞住,罩在隔以刺有许多小孔的滤纸的蒸发皿上,小心加热[3]进行升华,(适当控制火焰,尽可能使升华速度放慢,提高结晶纯度),升华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再揭开漏斗和滤纸,仔细观察滤纸上的晶体形状。
3、收集产品,并测定其熔点。
咖啡因纯品为白色针状晶体,熔点:236~238℃。
注释:[1] 加入CaCO3是使茶叶中的生物碱在弱碱性体系中充分游离出来,并使鞣酸水解成糖和没食子酸,从而溶解在水中。
没食子酸又叫五倍子酸,其结构如下:OHHOOC OHOH[2] 生石灰起吸水和中和作用,用以除去部分杂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查找、排序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本实验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巩固各种查找和排序的基本知识。
2、学会比较各种排序与查找算法的优劣。
3、学会针对所给问题选用最适合的算法。
4、掌握利用常用的排序与选择算法的思想来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内容
[问题描述]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基本要求]
设计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对象至少要包含:学号、姓名、性别、成绩1、成绩2、总成绩等信息。
要求实现以下功能:
1.试选择一种方式实现:基于数组、链表或文件方式
2.总成绩要求自动计算;
3.查询:分别给定学生学号、姓名、性别,能够查找到学生的基本信息(要求至少用两种查找算法实现);
排序:分别按学生的学号、成绩1、成绩2、总成绩进行排序(要求至少用两种排序算法实现)。
[测试数据]
由学生依据软件工程的测试技术自己确定。
三、算法设计
1、主要思想:简单的实验,
2、本程序包含四个模块:
(1)结构体定义
(2)创建学生信息结构体数组
(3)插入排序并打印排序好的信息
(4)遍历查找所需要查询的学生信息并打印
四、调试分析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程序,调试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思路比较清晰
五、实验结果
六、总结
此次上机实验对查找排序进行了一次应用设计,让我对查找排序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知道了各个查找排序算法的重要性与算法的效率,这对以后的编程有更好的帮助。
七、源程序
#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 std;
#define max 20
typedefstruct{
int num;
char name;
char sex;
int score1;
int score2;
int conscore;
}student;
typedefstruct{
student t[max];
int length;
}sqlist;
void creat(sqlist&s)
{
for (int i = 1; i <= s.length; i++)
{
cout <<"请输入学生学号,姓名,性别,成绩1,成绩2:"<< endl;
cin >>s.t[i].num >>s.t[i].name >>s.t[i].sex >>s.t[i].score1 >>s.t[i].score2;
s.t[i].conscore = s.t[i].score1 + s.t[i].score2;
}
}
void insertsort(sqlist s,sqlist&s2)
{
cout <<"按学号排序:"<< endl;
s2.length = s.length;
s2.t[0] = s.t[1];
int t = 1;
for (int i = 1; i <= s.length; i++)
{
for (int j = 1; j <= s2.length; j++)
{
if (s.t[j].num <s2.t[0].num)
{
s2.t[0] = s.t[j];
s.t[j].num = 64220;
}
}
s2.t[t] = s2.t[0];
s2.t[0].num = 64220;
t++;
}
for (int i = 1; i <= s.length; i++)
{
cout <<s2.t[i].num <<' '<<s2.t[i].name <<' '<<s2.t[i].sex <<' '
<<s2.t[i].score1 <<' '<<s2.t[i].score2 <<' '<<s2.t[i].conscore << endl;
}
}
void find(sqlist s)
{
cout <<"按学号查找:"<<endl;
cout <<"输入所查询的学号:";
int n;
cin >> n;
for (int i = 1; i <s.length; i++)
{
if (s.t[i].num == n)
{
cout <<"所要查找得学生信息为:"<< endl;
cout <<s.t[i].num <<' '<<s.t[i].name <<' '<<s.t[i].sex <<' '
<<s.t[i].score1 <<' '<<s.t[i].score2 <<' '<<s.t[i].conscore << endl;
}
}
}
int main()
{
sqlist s , s2;
cout <<"请输入学生人数:";
cin >> s.length;
creat(s);
insertsort(s,s2);
find(s2);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