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合集下载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精)PPT课件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精)PPT课件

(mV)
————————————————————————
Na+
145
12
+67
K+
4
155
-98
Cl-
120
4
-90
有机负离子
15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离子跨膜移动的驱动力:
1.浓度梯度——化学驱动力 顺浓度梯度:易化扩散
2.电位梯度——电场驱动力 顺电场力: 正离子:正电场→负电场 负离子:负电场→正电场
20
AP的过程
锋电位
AP 后电位
+35
上升支(-70mV→+35mV)
下降支(+35mV→-70mV)
锋电位
0
-55 -70
刺激
负后电位 正后电位
21
★单一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
(1)具“全或无(all-or-none)”性质: 阈下刺激时,AP一点也不产生; 阈(上)刺激时,AP一产生即达最大.
(实测值:-90mV)
17
细胞静息时的其他跨膜离子流:
① 一恒定的Na+内流(小于K+外流): 作用:中和一部分膜内的负电荷,而使膜 内电位负值减小, 静息电位的值小 于Ek (即去极化)。
② 钠泵的活动: 钠泵的生电性作用 作用:增大膜两侧电位差(超极化)
18
影响静息电位水平的因素:
① 膜两侧的[K+]差值: 正相关; 例如, [K+]o升高时,RP值减小.
(1)如膜电位由-70mV变为-80mV, 称为: 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膜内负值增大, 膜两侧的电位差增大, 膜电位增大。

生理学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可修改版ppt]

生理学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可修改版ppt]
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外Na+ 浓度高于细胞 内)。 (2)细胞膜上钾通道开放,细胞膜对K+具通透 性。
(二)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离子学说)
2.静息电位产生的主要机制: (1) K+外流: K+顺浓度梯度经钾通道外流,细胞内有
机负离子不能外流而留在膜内侧,形成内负外正的 跨膜电位差; (2)外流的K+在细胞膜外侧建立起正电场,阻碍K+外 流; (3)当促使K+外流的化学驱动力与阻碍K+外流的电场 驱动力相等时, K+跨膜净通量为零,形成稳定的 K+-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
(2)下降支: K+快速外流, Na+内流停止。 钠通道具有时间依赖性,开放瞬间后即失活关闭; 因去极化而使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阻碍K+外流
的力量减小,K+外流增强。
2.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当刺激强度等于或大于阈强度时,引起细胞膜
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此时细胞膜上较多钠通道开 放,较多Na+内流,大于同时发生的K+外流而膜 去极化,膜的去极化能进一步加大膜中Na+通道开 放的概率,结果使更多Na+通道开放,更多Na+内 流而造成膜进一步去极化,如此反复促进,出现一 个使膜上钠通道开放、Na+快速内流与膜去极化之 间的正反馈过程(Na+内流的再生性循环),直至 接近Na+平衡电位,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1)“全或无 ”特性:动作电位要就一点不发生, 一旦发生即最大幅值。
如:阈下刺激时,AP一点也不产生; 阈(上)刺激时,AP产生,一产生即达最大幅值。
(2)不衰减传导性:AP一旦产生及迅速传播至整个细 胞,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随传导距离增大而衰减。

细胞生物电现象精品PPT课件

细胞生物电现象精品PPT课件
10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2.动作电位:
定义:细胞在适当刺激作用下,细胞膜产生 的可扩布性兴奋。
现象:细胞膜内电位升高,并发生反极化, 再恢复到静息状态。
幅度:90—130mV,(有细胞种类差异。 组成:峰电位—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
后电位—负后电位(极化状态低于 静息水平),正后电位(极化状态高于静息 水平)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突触前膜兴奋,透性改变→神经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突触后膜透性改变→ 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特点:单向性;时间延搁。
3.细胞的兴奋和兴奋性
3.1.兴奋和兴奋性概念 3.2.细胞兴奋的条件
刺激强度, 刺激作用时间, 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3.3.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常期
骨骼肌的收缩
神经----肌肉接点的兴奋传递; 肌细胞膜兴奋----兴奋沿T小管传导----终 池释放Ca+; Ca+去抑制---肌动蛋白分子上的肌球蛋白 分子结合点暴露; 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静息电位是基础; (2)锋电位产生:细胞膜Na+电导增加, Na+
内流---去极化、反极化; K+外流---复极化。 实质: Na+平衡电位。 特点: Na+、K+电导增加具有电压依赖性-- Na+、K+不同步开放。 阈电位--- Na+通道大量开放时的膜电位。

生理学PPT 细胞生物电现象[可修改版ppt]

生理学PPT 细胞生物电现象[可修改版ppt]
绝对不应期(相当于锋电位)
兴奋性=0 相对不应期(负后电位)
正常>兴奋性>0 超常期(负后电位)
兴奋性>正常 低常期(正后电位)
兴奋性<正常
三、局部电位(兴奋)
概念:
阈下刺激 引起的低于 阈电位的去 极化(即局 部电位), 称局部兴奋。
特点: ①不具有“全或
无”现象。 ②电紧张性扩布。 ③可以总和。
安静状态下,膜主要对K+通透 ①扩散(化学)驱动力:浓度差 ②扩散平衡:电场力=浓度差,驱动力=0,
即为K+平衡电位。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主要离子分布 及膜对离子通透性
主要 离子
Na+ K+ ClA-
离子浓度
( mmol/L)
膜内 膜外
14 142
155 5
8
110
60 15
膜内与膜 外离子比 例
膜对离子通 透性
1:10 通透性很小
31:1 1:14 4:1
通透性大 通透性次之
无通透性
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膜主要对K+通透,K+顺浓度差向膜 外扩散,膜外的正电场阻止K+向膜外扩散

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 ↓
形成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 ↓
静息电位
结论:
+外流形成的(上升支和下降支形成的尖峰状电 位变化称为峰电位),后电位是Na+-K+泵活 动引起的。
②AP的产生是不消耗能量的,AP的恢复是消 耗能量的(Na+-K+泵的活动)。
③AP的去极相之末是Na+的电-化学平衡电 位。
动作电位的意义: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①有电位差 ②外高内低 ③保持不变
静息电位的数值:骨骼肌 细胞约-90mV;神经细胞 约-70mV;平滑肌细胞约 -55mV;红细胞约为10mV
2.极化及相关概念
极化: 安静时膜外为正膜内为负,数值稳定的状态
去极化 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90mV变化为(除极化): 70mV) 超极化: 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90mV变化为-100mV )
(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
透性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K+ > Cl- > Na+ > A-
细胞外
细胞内 Na
+
K+
20~40倍
N7~a1+2倍
K+
静息电位产生原理
细胞外
细胞内 A- K+
安静时
Na+Cl-
+ + + + +
A-
K+ K+
Na+Cl-
安静时:K+ 通道开放
+ +
K+ K+
+ K+
+ +
2.阈电位与动作电位间的关系
(1)各种不同膜的阈电位水平不同 神经细胞:-55mv 骨骼肌细胞:-70mv 窦房结起搏细胞:-40mv
(2)细胞由静息电位水平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必要条件
细胞接受刺激→ Na+通道少量开放→达到阈电位→ Na+通道大 量开放
1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
兴奋性 差值大,膜电位难达到阈电位水平,因此难产生动作电位,兴奋性低
AP的上升支是Na+快速内流造成的,接近于Na+的电化学平衡电 位
(2)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 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Na+通道失活→Na+内流停止,同时K+通道开放→K+迅速外流,膜内电

最新[医学]老师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幻灯片课件

最新[医学]老师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幻灯片课件
28
五、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
兴奋性和可兴奋组织
兴奋 动作电位或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兴奋性 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可兴奋细胞、可兴奋组织
29
刺激作用于细胞能否引起兴奋取决于细胞 本身的兴奋性和所给刺激的量
刺激量的要素:刺激强度、刺激持续的时间、 刺激强度变化的速率
阈强度可作为衡量细胞兴奋性的指标,两 者之间呈反变关系
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临床的电生理检查项目: 心电图(ECG)、脑电图(EEG)、肌电 图(EMG)、视网膜电图、胃肠电图等。
人体整体、各器官的电现象是以细胞的生 物电为基础。
2
1 细胞生物电现象 2 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3 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4 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
3
生物电:指位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又 称跨膜电位。
生物体内细胞跨膜电位的形成的两个条件:
细胞内外存在着带电离子的浓度梯度 细胞膜对某些带电离子有选择的通透性或电导
10
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细胞的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指细胞在静息未受刺激时存在 于膜两侧的电位差
表现为膜内电绝对值代表电位差的大小。
(2)电紧张性扩布(electrotonic propagation)不能远 距扩布,只能在数十至数百微米扩布,产生紧张性电位
(3)总和反应 总和后→可以产生AP
①空间性总和(spatial summation) ②时间性总和(temporal summation)
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的功能活动中多见
26
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
阈刺激
使膜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 强度,是刺激的强度阈值
阈上刺激
产生动作电位
阈下刺激

细胞生物电现象PPT

细胞生物电现象PPT
第十九页,共81页
2、实验证明
(1)无Na+细胞浸浴液:神经浸浴
于无Na+溶液时,动作电位不出现。
(2)降低细胞浸浴液Na+浓度:
用蔗糖或氯化胆碱替代细胞浸浴液
中Na+,使细胞外液Na+浓度减小 而渗透压、静息电位保持不变, 发生的动作电位幅度或其超射值 减小,减小的程度和Na+平衡电 位减小的预期值相一致。
局部反应与电紧张性电位
相同点:
局部反应幅度也可随着刺激强度的强弱而增减, 并作电紧张性扩布。
局部反应特点: 不同点:
●电紧张性电位完全是由于电刺激造成的去 极化(膜电容电流)所引起;
●局部反应是由于电刺激造成的去极化和少量
Na+内流造成的去极化叠加所引起,是动作电位 前身。
第三十七页,共81页
2、阈电位和动作电位
细胞生物电现象
第一页,共81页
细胞生物电现象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体内各种器官或多细胞结构所表现的 多种形式生物电现象,大多数可根据细胞 水平的这些基本电现象来解释。
第二页,共81页
1、静息电位
●概念: 指细胞在安静时,存
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 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 简称静息电位。 ●极化:
别对某种离子有选择性通透能力。 在不同生理条件下,通道的机能状态(离子通道
开放、关闭、开放数量等)可以迅速改变,从而使细 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
例如:安静情况下,膜对K+通透性最大,对Cl次之,对Na+通透性很小,对带负电的大分子有机物 则几乎不通透。
第十页,共81页
(二)静息电位与K+平衡电位
第十八页,共81页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PPT课件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PPT课件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PPT课件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第二节 生物电现象和兴奋性
生物体活细胞在安静和活动时都存在电 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现象 〔bioelectricity〕。
超极化后电位:Na+ - K+ 泵激活 3 Na+外流>2 K+内流
(四)阈电位
阈刺激、阈上刺激、阈下刺激
三、动作电位时相与细胞的兴奋性
A 绝对不应期 B 相对为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A BC D
兴奋性表现为形成动作电位的主要离子通道再激 活的可能性
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一〕特点 1、绝缘性
通透膜 选择性通透膜
2、机制
〔1〕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匀
[K+]i>[K+]o≈30∶1
[Na+]i<[Na+]o≈1∶10
[A-]i>[A-]o≈ 4∶1
[Cl-]i<[Cl-]o≈1∶14
〔2〕细胞膜对离子选择性通透
K+>Cl->Na+>A-
3、K+平衡电位证据 ①Nernst公式的计算 EK=61 log[K+]o/[K+]I
突触间的兴奋传递 1.突触: ⑴概念: ⑵分类:
轴-胞突触、轴-树突触、 轴-轴突触、树-树突触。
⑶构造:
①突触前膜:
递质、受体
②突触间隙:
水解酶
③突触后膜:
2.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刺激作用于细胞能否引起兴奋取决于细胞 本身的兴奋性和所给刺激的量 本身的兴奋性和 兴奋性
刺激量的要素:刺激强度、刺激持续的时间、 刺激量的要素:刺激强度、刺激持续的时间、 刺激强度变化的速率
阈强度可作为衡量细胞兴奋性的指标, 阈强度可作为衡量细胞兴奋性的指标,两 者之间呈反变关系
30
细胞兴奋过程兴奋性的变化
(1)刺激依赖性:反应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不是“全 刺激依赖性:反应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不是“ 刺激依赖性 或无” 或无” (2)电紧张性扩布(electrotonic propagation)不能远 电紧张性扩布( 电紧张性扩布 ) 距扩布,只能在数十至数百微米扩布, 距扩布,只能在数十至数百微米扩布,产生紧张性电位 (3)总和反应 总和反应 总和后→可以产生 总和后→可以产生AP
13
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细胞的动作电位
当一个适当的刺激作用于细胞时, 当一个适当的刺激作用于细胞时,在静息 电位的基础上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或电 导发生变化 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变化与细胞膜电位 的变化及时间的进程有关
14
动作电位:以神经和骨骼肌为代表的可兴 动作电位: 奋细胞,在收到适当刺激后,其膜电位将 奋细胞,在收到适当刺激后, 发生短暂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之为 发生短暂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 , ) 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包括锋电位和 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 锋电位
传导机制: 传导机制:在已经兴奋的部位和未兴奋部 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25
临床上所使用的局麻药就是通过作用于细 临床上所使用的局麻药就是通过作用于细 局麻药 胞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阻断动作电位在神 胞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阻断动作电位在神 经纤维的传导而发挥药理作用 经纤维的传导而发挥药理作用
26
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与兴奋性
1
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临床的电生理检查项目: 临床的电生理检查项目: 心电图( )、脑电图 )、肌电 心电图(ECG)、脑电图(EEG)、肌电 )、脑电图( )、 图(EMG)、视网膜电图、胃肠电图等。 、视网膜电图、胃肠电图等。 人体整体、 人体整体、各器官的电现象是以细胞的生 物电为基础。 物电为基础。
1.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绝对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 兴奋性几乎等于零 相当于锋电位的发生时间 与钠通道失活有关 2.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相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 兴奋性逐渐恢复
31
3.超常期(supranormal period) 超常期( ) 超常期 兴奋性较正常时轻度升高 4.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 低常期( 低常期 ) 与超级化后电位时期重叠 兴奋性较正常轻度降低


膜对阳离子通透, 膜对阳离子通透,对阴离子不通透
8
离子的扩散收到两个方向相反的驱动力的 作用
浓度梯度所形成的化学驱动力 电位差所形成的电驱动力
电化学驱动力
电化学驱动力为零时, 电化学驱动力为零时,离子的静扩散停止 平衡电位: 平衡电位:当离子扩散达到平衡时的扩散 电位
9
根据Nernst公式,平衡电位与两侧的离子 根据 公式, 公式 浓度有关 生物体内细胞跨膜电位的形成的两个条件: 生物体内细胞跨膜电位的形成的两个条件:
4
生物电现象 1939年生理学家 年生理学家Hodgkin和Huxey以枪乌贼的直 年生理学家 和 以枪乌贼的直 径为1mm的巨大神经轴突为实哦验材料,采用细 的巨大神经轴突为实哦验材料, 径为 的巨大神经轴突为实哦验材料 胞内记录的方法, 胞内记录的方法,证明了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存在 细胞在没有受到任何刺激的情况下,所记录到的 细胞在没有受到任何刺激的情况下, 电位值为一负值 膜电位的绝对值代表电位差的大小 提示:安静状态下, 提示:安静状态下,细胞膜的内外两侧存在着电位 差,膜内电位低于膜外电位
23
Na+电流:被钠通道阻断剂TTX(河豚毒) 电流:被钠通道阻断剂 电流 (河豚毒) 阻断 K+电流:被钾通道阻断剂TEA(四乙基铵) K+电流:被钾通道阻断剂TEA(四乙基铵) 电流 阻断
24
动作电位的传导
不衰减传导
表现为产生于一点的动作电位传导到整个细 胞——动作电位的“不衰减”特征 动作电位的“ 动作电位的 不衰减”
阈刺激
使膜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 强度,是刺激的强度阈值 强度,Biblioteka 阈上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阈下刺激
阈下刺激→膜少量 通道开放→ 内流→ 阈下刺激→膜少量Na+通道开放→少量 通道开放 少量Na+内流→小 内流 幅度去极化反应, 幅度去极化反应,即局部兴奋
27
局部兴奋的特征: 局部兴奋的特征:
33
34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35
肌肉的分类 从形态学分:横纹肌( )、平 从形态学分:横纹肌(striated M.)、平 )、 滑肌( 滑肌(smooth M.) ) 从神经支配分:随意肌( 从神经支配分:随意肌(voluntary M.)、 )、 非随意肌 从功能特性分:骨骼肌、心肌、 从功能特性分: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36
一、骨骼肌的兴奋和收缩机制
骨骼肌约占体重40% 骨骼肌约占体重 % 至少一个运动N元支配一条肌纤维(结构和 至少一个运动 元支配一条肌纤维( 元支配一条肌纤维 功能单位) 功能单位)
37
神经神经-肌接头处的结构
接头前膜(裸露的轴突末梢):有钙通道 接头前膜(裸露的轴突末梢):有钙通道 ): 接头间隙:50nm, 接头间隙:50nm,有细胞外液 终板膜(接头后膜):有 型 终板膜(接头后膜):有N2型Ach受体通 ): 受体通 道,有皱褶
15
名词: 名词:
(1)极化:膜内为负,膜外为正 )极化:膜内为负, (2)去极化或除极化:膜内电位负值减小 )去极化或除极化: (3)反极化: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反极化:膜内为正, (4)超极化:膜内电位负值增大 )超极化: (5)复极化:膜电位去极化后,向静息电位 )复极化:膜电位去极化后, 的负值恢复
细胞内外存在着带电离子的浓度梯度 细胞膜对某些带电离子有选择的通透性或电导
10
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细胞的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指细胞在静息未受刺激时存在 于膜两侧的电位差 表现为膜内电位比膜外为负 习惯上以膜外电位为零时的膜内电位数值 来表示 膜电位的绝对值代表电位差的大小。 膜电位的绝对值代表电位差的大小。
静息态 激活态 失活态
21
静息态:激活门关闭,失活门开放 静息态:激活门关闭,
未受到外来刺激, 未受到外来刺激, Na+不能通过 不能通过
激活态:激活门开放, 激活态:激活门开放,失活门开放
受到适宜刺激, 受到适宜刺激, Na+经通道内流 经通道内流
失活态:激活门开放, 失活态:激活门开放,失活门关闭
19
阈强度:使膜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引发 阈强度: 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是刺激的强度 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值 阈电位: 阈电位:是指能诱发动作电位的去极化的 临界膜电位值
20
膜电导的分子基础
Na+通道的结构模式:H-H模式 通道的结构模式: 模式 通道的结构模式
激活门和失活门
Na+通道的 种基本功能状态 通道的3种基本功能状态 通道的
17
Na+电导的增加是电压依赖性和时间依赖 电导的增加是电压依赖性和时间依赖 性,当膜电位去极化接近峰值时,大量 当膜电位去极化接近峰值时, Na+通道失活,Na+内流停止 通道失活, 通道失活 内流停止 膜的去极化使K+通道激活, 电导增加 电导增加, 膜的去极化使 通道激活,K+电导增加, 通道激活 在强大的电化学驱动力作用下,大量 外 在强大的电化学驱动力作用下,大量K+外 膜迅速复极(正反馈) 流,膜迅速复极(正反馈)
16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适当刺激作用于细胞膜上,细胞膜上的 适当刺激作用于细胞膜上, Na+通道开放,大量的Na+顺浓度梯度快 通道开放,大量的 顺浓度梯度快 通道开放 速内流,膜发生去极化(正反馈) 速内流,膜发生去极化(正反馈) 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Na+浓度差 浓度差 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 所推动的Na+内流时,Na+内流停止,膜 内流时, 内流停止, 所推动的 内流时 内流停止 电位去极化达到顶点
空间性总和(spatial summation) ①空间性总和 时间性总和( ②时间性总和(temporal summation) )
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的功能活动中多见
28
五、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
兴奋性和可兴奋组织
兴奋 动作电位或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兴奋性 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可兴奋细胞、 可兴奋细胞、可兴奋组织
32
动作电位的特点: 动作电位的特点:
全或无” “全或无”(all or none)特性 )
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其形状、幅度及时程, 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其形状、幅度及时程,均与原刺 激无关。 激无关。
不衰减传导
动作电位一旦产生, 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可以沿着细胞膜不衰减的传播至 整个细胞膜
具有不应期
细胞在发生一次兴奋后,兴奋性会出现一系列有规律 细胞在发生一次兴奋后, 的变化
Na+通道关闭,复极开始 通道关闭, 通道关闭
22
K+通道只有一个闸门,只有激活和去激活, 通道只有一个闸门,只有激活和去激活, 通道只有一个闸门 激活缓慢,等到刺激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 激活缓慢, 去极化接近顶点,K+通道才缓慢激活,使 通道才缓慢激活, 去极化接近顶点, 通道才缓慢激活 K+大量外流,膜电位复极 大量外流, 大量外流 Na+是快通道,激活和失活都很快 是快通道, 是快通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