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的备课十要-模板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这一切的实施,离不开精心的备课。
标签:备学生;备课程;备情境;备自己所谓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作准备的一个动态过程。
从广义上讲,备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包括课前备、课中备和课后备。
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怎样备课呢?我认为教师应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突破:一、备学生教师在遵循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的基础上,应做到以下几点:1.备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提升问题意识,预设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对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要深思熟虑,全面考虑,对体现教学目标的内容反复分析与综合,并提炼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各种“关键问题”,把“关键问题”有机地设计到教学过程中。
2.备知识:教师指导学生温习与本课程教学相关联的基础性知识,让学生能够实现“跳一跳摘苹果”,也是让学生搭建知识学习的“脚手架”,通过对学情的系统分析,在教学设计中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备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特征,设计在课堂的主要环节、主要问题、主要活动中,尽量让学生展现能力,如哪些学生可能在哪些环节会有创新的想法,在哪些环节教师需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机会,确保学生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4.备情绪:教师要创设培养良好学习心境的教学情境,采取科学而积极的评价,不断激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把学生情绪调整到高涨状态。
5.备学法:教学设计中体现指导学生的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评价方法、分析方法等。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和备课基本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和备课基本要求备课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
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写出教案)。
一、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备课的几种方法所谓由宏观到微观,就是教师备课从程序上要“由大到小”“由粗到细”。
所谓“由大到小”是指备课的范围,要按照全册教材→单元教材→课时教材的程序来备课。
“由粗到细”是指备课的深度,即教师对所教课程,要反复推敲,深入钻研。
宏观备课有方向性、计划性、超前性,是微观备课的指南。
而微观备课是对每一课时,从知识到方法的逐一设计,是对宏观备课的具体落实。
从宏观到微观,教师备课应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一)常年备课也就说教师备课不能局限课前的几个小时,他应包括教师平时的对现实生活素材的留心地观察,包括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料的积累。
这就是说的常年备课。
(二)学期备课学期备课是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对整册书的钻研,学期备课可粗一些。
学期备课后可编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三)单元备课单元备课是在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之前进行备课,单元备课拟出单元的教学计划.(四)课时备课课时备课是根据单元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重点、难点及其相应教学方法,进一步从每节课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单元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
(五)课前复案这是在上课前教师对教案内容再揣摩构思,默记熟练的过程。
(六)课后备课这是教者课后回顾,反思总结的过程,可以写教学后记。
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课时备课就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方案。
显然,要完成单元的学期的教学任务就是要靠每一个课时教学计划逐一落实。
所以课时备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全单元和全学期教学任务的完成的好与坏。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课时备课呢?我们知道,每次教师要较好地完成课时备课,总要经历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和疑难等。
以上的新课程理念对于我们的备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课的基本要求1.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
所谓“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
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满足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
要想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要能够及时捕捉学生中间热点问题,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孩子,解读孩子,让有教育价值的活动生成、发展、延续,让课程真正追随儿童的发展。
对儿童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可以使教师掌握孩子中间最新的信息,为下一个预设活动提供依据,使预设活动和学生的兴趣、生成活动紧密结合,保证预设活动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满意的效果。
“预设”和“生成”不是截然分割的两个部分。
以自己原有的设计和组织预设课程的经验为基础,吸纳生成课程的理念和做法,经过同化、顺应,把原有经验整合为自己的新经验。
在考虑教育活动方案时,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程发展的可能性,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孩子的不同反应有所应对。
当发现孩子有了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或现象时,教师应大胆打破原有的计划,调整教育活动内容。
当发现原定的活动时间、进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教师不要拘泥于原定计划,可以顺应事情的自然发展,因势利导。
2.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的理念。
新课程,新的备课理念
新课程,新的备课理念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就教师备课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确定学生学习目标,备学生、被学法。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
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
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从这个角度说,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
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的理解,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语文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
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
这里主要考虑的是知识点和能力点的“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语文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
一篇课文的学习,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如何定位,怎样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决定。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怎样备课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怎样备课计庆林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随着课改理论的进一步实施,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作为教师必须站在这个高度上看待教学工作,看待备课工作,抛弃那种把备课视作为考试升学服务手段的备课观,树立为每个学生全面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素质教育备课观。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运用新的课改理论指导教学,掌握素质教育的备课原则,下面我就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怎样才能备好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掌握素质教育的备课原则素质教育的备课原则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的,掌握这几项原则有助于教师备好课。
1.主体性原则所谓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所处的主体学习地位出发,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因此,在备课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 把自学内容留给学生。
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的知识,教师绝不包办代替。
(2)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
学贵有疑,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备课时要考虑:课始,激励学生对重点、难点思考质疑;课尾,引导学生作反思质疑、创新质疑。
(3)把讨论的时间留给学生。
在备课时,针对一些疑难问题、关键步骤的处理,可以考虑采用学生争论、讨论的方式,避免教师进行单纯的知识灌输。
(4)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备课时考虑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能主动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自己的感受更重要。
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内容,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5)把生动活泼带给学生。
教师独霸课堂、单独讲解和内容单一是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尽量安排直观形象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拓展创造性的思维空间,设计形象合理的板书,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度。
2.全体性原则所谓全体性原则,就是教师备课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要看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从而因材施教,是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因而在备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备课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如何备课一、什么是新课程理念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教材的深刻内涵。
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实践,经过批判与反思就会“学会教学”,就会不断发展,懂得教学,逐步成为“教学家”。
1、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教师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新课程促使教师角色、行为的转变二、要提高对备课的认识1、什么是备课? 让我们先看看备课不是什么。
第一,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
第二,备课不是写教案。
第三,备课不是把教材变成讲稿。
第四,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2、那备课是什么呢?第一,备课是教学设计。
第二,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第三,备课是知识的内化与活化。
第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第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三、如何备课?第一、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备课的几种方法所谓由宏观到微观,就是教师备课从程序上要“由大到小”“由粗到细”。
第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吸纳备课信息要领——厚积而薄发。
教师备课首先要广泛搜集吸纳各方面的备课信息,具体操作要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五备)。
1、备教材——做到五个弄清。
课本,课本,一课之本。
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把教材处理变得生活化、问题化、活动化、系统化是我们每个教师钻研和努力的方向。
如吴效锋博士对教材处理提出了二十字方针:“深入浅出,化难为易,通俗易懂,系统条理,融会贯通。
”(一)弄清《课程标准》精神。
(二)弄清教材体系。
(三)弄清教学重点、难点。
(四)弄清教材特点、疑点。
(五)弄清教材出处。
2、备学生——做到六个了解。
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更是千百倍重要。
教师备学生应做到以下六个了解。
(一)了解班级基本情况。
(二)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
(三)了解学生学习基础。
(四)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如何备课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如何备课
---------魏福林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备课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在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因此,语文教师备课,要精心备课前,调适在课中、反思在课后。
精心备课前
一、备好课标
二、备好教材
1、初读课文掌握全毛、疏遍文字。
2、划分大段、理解内容、抓好重点词句。
3、划分大段、理清思路和布局谋篇。
4、综合观文、了解意图、抓住中心
5、结合实际、确定重点、难点和双基。
三、备好学情
1、什么样的目标适合学生?
2、怎样帮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
3、哪些方法让学生掌握?那些只是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
4、哪些问题让学生提出?那些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那些疑难让学生解答?那些地方需要点拨、引导?那些语言含蓄处、本文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认识分析处,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话,激发学生火花等。
四、备好自己,用好教材,张扬自己个性,创出自己特色来。
以“读”动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玩中学、乐中学。
五、备好教学方案
多设计活问题、开放性问题。
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舞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的空间,设想解决的方案。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怎样备课
• (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 三个阶段。 课时备课就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出 具体的教学方案。 这个过程划分为:吸纳(收集备课信 息)—构思(设计教学方案)—输出 (编写教案)三个阶段。
第二节:新课程备课中的信息吸 纳
• 首先要认真重温课标、钻研教材、翻阅 教学参考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努力从 各方面搜集吸纳备课信息。理性认识是 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备课信 息吸纳的愈多,愈有助于对备课内容和 方法的理性认识,愈有助于优化课堂教 学设计。
一、备教材——做到六个弄清
• 1、弄清课标(大纲)精神 教师备课只有熟悉课标(教学大纲),才能胸怀全 局,居高临下地钻研教材。 2、弄清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变化 3、弄清教材体系 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真正 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编写意 图,透彻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纵横关系 及广度深度。最终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三节:新课程备课中的教学设 计
• (一)、学法指导的内容 • 1、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确定学习目标、分 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 • 2、五环节常规学习方法(预习方法、听课方 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 • 3、学科学习方法(以各科教材特点为内容的学 习方法,如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方法、 学习外语的方法等)。
五、备学法—通晓学法指导内容 与方法
• (一)、学法指导的内容 • 1、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确定学习目标、分 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 • 2、五环节常规学习方法(预习方法、听课方 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 • 3、学科学习方法(以各科教材特点为内容的学 习方法,如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方法、 学习外语的方法等)。
教学设计构想和安排
新理念 新技巧 备好课!
二是读懂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蓝本,只有读懂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的地位、目标、重点、 难点,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正确处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三是读懂习题。习题是编者精挑细选的,每一道习题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关键看老师 能否读懂其意图,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四是读懂自己。包括自己的教学心态、教学情绪、专业水平等诸多影响教学的个人因素。反 思自己的知识水平:今天的这节课,我目前的知识水平能否应付?要上好这节课,我需要哪些知 识储备?
备课新理念之三:充分放大关注学生差异这一维度
如何备好一节课?需要考虑的维度很多,但备课中最需要考虑的一定是学情, 而学情中最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差异,因为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是教学的基础, 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
备课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两种关键性的认知差异:一是起点差异,二 是思维差异。
为什么说这两种认知差异是关键性的呢?首先,学生个体间的起点差异直接 决定着教学起点的定位问题,具体到一节课而言,如果教师对“该课背景下”学 生个体间的起点差异研究不透,就有可能把教学起点定得过高或过低,甚至错位, 这都会影响教学实施的针对性。
首先,听课时不只要记录课堂流程,更要随时把自己所关注 和思考的东西标注出来,比如对某些概念的深入阐释,对难点的 具体处理方式,对学生特定反应的应对等。边听边主动总结,注 意把握整体框架(整节课的主线是什么,重点和难点如何分布, 高潮在什么位置以及怎样处理)。
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只要听过课就尽可能找被听课 的教师讨论,将自己的思考和疑惑追问一番,也许会有意想不到 的收获。当然,很多处理思路是高度:经验性的,一时也未必能解 释清楚,等自己亲自上过课之后,可能就会有进一步的体会。
课堂教学三个思想和十条标准
课堂教学三个思想和十条标准课堂教学三个思想和十条标准一、课堂教学三个思想:(一) 素质教育思想。
(二) “三为主”教学思想(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三) 启发式教学思想。
二、十条标准:(一)备课要有分层次目标,要做到“三备五点两法”(三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五点:重点、难点、连接点、能力点、德育点;两法:教法、学法)。
(二)写教案要做到“九有”(即有目的要求、有重点难点、有授课时间、有教学步骤、有预习提纲、有课堂练习、有作业设置、有板书设计、有课后反思)。
(三)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并组织好课前2分钟活动。
(四)要优化教学过程,做到“五突出”(即突出重点难点,突出精讲巧练,突出思维训练,突出因材施教,突出教学效率);课堂讲授时间不超过25分钟,学生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
(五)要优化教学手段,做到“六个尽量”,(即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动脑思考,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尽量让学生动口表达,尽量让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尽量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创造性思维);课堂提问不少于10人次,动笔训练不少于10分钟。
(六)要优化教学环节,做到复习快节奏,导入有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新授抓三点(即突出重点,释解疑点,突破难点),巩固多形式,总结应精要;科学分配各环节的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向课堂45分钟要教学质量。
(七)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做到“五进”(即教育技术设备进教室,电子备课进教案,信息技术进手段进课堂,教育技术成果进考核);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八)课堂上要做到“三活四多五不”(即课堂气氛要活跃,学生思维要活跃,学习形式要活泼;多情感,多鼓励,多兴趣,多微笑;不带不良情绪进课堂,不讽刺挖苦体罚学生,不赶学生离开课堂,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时间不超过1分钟,不布置惩罚性作业)。
(九)布置作业要适量,分层次;能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必须在课堂上完成。
当代教师必备的十大新课程理念
当代教师必备的十大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太多,做为一线教师,我们不是理论家,不可能也没必要掌握全部。
但是没有先进的理念就没有优质的课堂。
本人总结了一下,认为最实用的有十条,这是当代教师必备的新课程理念。
一为多元智能理论
二为建构主义理论
三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四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为教学内容生活化
六为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理念
七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八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九为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十为有效教学的理念
这些理念不是空的,如果你对这十大理念有了一定的理解而且能应用到教学中,那么你的教学将上一个相当高的台阶。
新理念下的小学教师备课
新理念下的小学教师备课,实际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
这种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
准确且注重实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此,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相应内容的整体要求和本节内容的实际应达到的目标,切忌以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取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内容选择要合理在选择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能顺利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准,既不要多选也不能少选,多选了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少选了会造成课堂教学松散,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三、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几乎每节课都有它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处理要害就是这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
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方法、经验、思想)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学生理解存在困难的地方、教学难于实施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四、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在备课时,我们要根据所教内容,找出新旧内容之间的关联,寻找学生的现实水平,明确未来要达到的水平,以便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五、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一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教学的进程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有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就要结合实际情况择优选择。
备课新理念
•所谓理念,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
理念在人们对某一事物现实的深刻分析和未来的展望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
课程理念是课程设计者蕴含与课程之中,需要课程实施者付诸实践的教育教学信念,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
(一)备课新理念之一:课堂教学设计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
课程要关注学生生活相关的活生生的生活经验,应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完善和发展。
在学校所有所学新知识都需要借助学生的原有的生活经验,才能容易被学生接受,变成学生的知识。
(二)备课新理念之二:让学生参与是教学的核心,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其中蕴含着重要的现代课程理念:活动、民主、自由。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
学生的参与应是积极的、有效的。
(三)备课基本理念之三:新课堂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素质是信息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把改变学习方式作为显著特征和根本任务,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创新三者水乳交融,课堂才更充满活力。
(四)备课基本理念之四: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新课程所确定的培养目标和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教师应是组织者,要给学生创立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
组织者的含义是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鼓励,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学习的积极心理。
新理念下的备课十要
新理念下的备课十要教师在上课之前,总是要研究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或教具、设计课堂练习等工作,把这些内容写出来就成了教案。
教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书面体现,是教师综合主、客观情况进行教学艺术处理的结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一份好的教案,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要体现课改新理念就必须改进备课方法,要备好一节课、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就必须做到以下“十要”:一.内容选择要合理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如何合理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
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行数学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
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
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
例如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由于理性较强又很抽象,学生对理解的算理比较困难,因此教学时只能把例题及相关的习题放在一节课来教,不能把特例也放进这节课去教。
再次是根据教学需要来选择。
对于一些思考方法一致、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在教学时可以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来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由于解题思路完全一样,因此有的教师就把同类型的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放在一起来教,这也是可以的。
总之,在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准,既不要多选也不能少选,多选了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少选了会造成课堂教学松散、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
教师培训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
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选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它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
就同一教师来说,进行观摩教学时,教学效果一般都比平时好,原因并非观摩教学时,教学能力提高了,而在于教师备课比平时充分得多,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
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备课?备:心中有课标脑中有教材眼里有学生手中有材料备教更备学写: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二次备课。
一、备(隐性备课):1、心中有课标:虽然新课改在我县中小学推行近十年,但根据了解,大部分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教材上,而对课标的关注少之又少。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只是教学的基本素材,备课时我们不能把教材当课标来解读。
特别是目前“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教师们做到“心中有课标”尤为重要。
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也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还向教师提出了实施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及课程标准开展认真而又深入的对话,必须对课程标准进行反复阅读,做到逐字逐句,深钻细研。
不仅要清楚本学科的总体目标,还要清楚各个学段的目标,更要清楚每个年段、每个部分或章节的教学重点难点。
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
任课教师只有全面把握、深入了解本学科的目标要求、主要内容及其逻辑顺序,了解、熟悉本学科各年级课程目标之间的联系,以及本学科课程目标及其它学科课程目标之间的联系,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懂本学科本年级的课程目标和任务,了解、熟悉课程标准中各单元对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
新理念下的备课十要
新理念下的备课十要【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理念下备课的十项重要要素。
备课时需明确备课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契合。
应充分了解学生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备课内容。
备课时需灵活选择备课内容,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学目标做出适当调整。
接着,探索多元备课方式,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加强课堂互动与反馈,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和自主学习。
新理念下的备课需要因材施教,多元化备课方式,并注重课堂互动与反馈,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备课工作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备课目标,学生情况,备课内容,备课方式,课堂互动,反馈,新理念,总结,实践1. 引言1.1 新理念下的备课十要在当今教育领域,备课是教师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新理念下的备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备课的重要性,并探索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理念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新理念下的备课十要,旨在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启示。
在新理念下的备课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十个方面:明确备课目标、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灵活选择备课内容、探索多元备课方式、加强课堂互动与反馈等。
这些要素将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总结,我们希望为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备课方法和策略,在新理念下更好地开展备课工作。
让我们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共同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明确备课目标——新理念下的备课十要在新理念下的备课中,明确备课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备课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能够指导教师的备课工作,同时也是评估备课过程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明确备课目标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重点。
通过明确目标,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明确备课目标也使得教师更容易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实施新课改数学备课应努力做到的“十好”
实施新课改数学备课应努力做到的“十好”一、依据课程理念要求定好调学生与教师是构成课堂教学活动最基本的两个要素。
教师备课要围绕着学生展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着重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适应性。
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合作探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新生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依据课程构建用好本“本”即课本指教科书,又不局限于教科书。
教师依据自身的实践,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形式,可以不完全按教材教学,只要以新课程为依据,能根据自己教学实际情况去创造性地把学生带入教科书之中,利用教科书中的知识的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必须理解教材,驾驭教材,不断地加工、发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解读课程内容标准把好关教学目的和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出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的学情分析,制定目标要明确、具体、切实可行。
如平行四边形的特征:1、知识目标:通过动手分析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简单地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力能力,对图形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勇于竞争的思想,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里,主动联系现实生产和生活实际。
四、精彩的导言设计开好场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在课堂教学伊始,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巧妙地设计导语。
例如谜语导入:会计查帐,打一个数学名词,谜底:对数;游戏导入:随便想一个自然数,将这个数乘5减7,再把结果乘2加14,无论开始想的自然数是什么,按照上面的方法计算得到的数的个位数字老师不看你的结果就知道是什么?你相信吗不妨试试看。
还有故事导入,问题情景导入等等。
精彩的导语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兴奋中心迅速集中到教学的任务和内容上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准备。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
如何提高备课新技能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实际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
我们必须明确,实施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是为学习服务。
就目前而言,通过对《备课实务与新技能》的学习,我认为还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改进:一、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学生是主体,是教师传道的对象。
一味的照本宣科,机械式教育,学生能学到何种知识呢。
传统的备课等同于抄教材,这样备的课有何用处呢。
教师不应该把备课当成一种负担、一种应付,而应该在思想上明确备课是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把更多、更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教材是骨架,教学是血肉;备课的来源是教材,这个主题框架式不能改变的,只有围绕在教材的框架内才能更好的把握教育的的方向,学习的目标。
要深度专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脉络,知道要教什么,怎么教。
因此以后的备课中,教师要先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领会,了解作者的意图,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确定重点,做到该教该学的就教就学,不该教不该学的就不教不学。
三、了解自己的学生,体现学生备课的重要性。
要上好一堂课,完善的备课是很重要的。
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状态应该是我们要掌握的第一手资料。
优先考虑学生,在过去的备课中,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一刀切”的现象普遍存在。
如何了解自己的学生:一是通过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品德、学习成绩、身体健康状况;二是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智力、社交,以及对生活、学习环境的看法;三是家访了解家庭对教育的支持态度,对老师教学的看法;四是通过学生平常学习的错误了解学生的欠缺之处,从而针对性的讲解。
因此在备课时要更注重从学生的个别差异中获取信息,进而设计不同的要求,设计课堂教学分层,设计课堂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分层。
数学课是比较呆板的课,如何活跃课堂气氛,以及使学生轻松的学习,这在备课时都要充分的考虑,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新理念下的教师备课观
新理念下的教师备课观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基本理念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为我们构建有效课堂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模式。
构建有效课堂必须把主题转向学生,要由过去教学生“学什么”转型为教学生“怎么学”,让学生学会学习。
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学法上的指导,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从接受型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抛弃从前落后的备课模式,即只需教师一本教案的形式,转而代之的是师生共用的教学案。
那么如何针对学生的现状做好这一环节呢?一、画好“一树”“一树”即为“知识树”,也称为“知识结构图”。
所谓“知识树”就是以树状的形式,以字词、数字、线条和其他符号绘制成知识结构图,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能充分利用形象思维、联想记忆、视觉记忆把抽象的英语知识形象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知识树的形成必须遵循必要性原则,如英语须以单元做一棵知识树,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更加娴熟地驾驭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减少教学的无用功。
老师以知识树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学目的更为明确,教学方法更为科学,教学实效会更为突出。
另一方面,学科知识树的构建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知识树提升了学生初步的知识网络化水平,逐步学会从客观层面上思考问题,从宏观层面上把握学科知识网络结构,培养了学生以理解为核心、以应用为目标的学科能力,在理解和应用中发展知识、创新知识。
知识树的形成要遵循多样性的原则。
多样性的知识结构定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动他们的好奇心,可以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更加美味可口。
同样,知识树的形成还要遵循简明性和发展性的原则。
简明的结构让学生一看就懂,把深奥的知识或者毫不相关的知识简单化或联系在一起,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而发展性则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使教师的角色不知不觉地由“讲授者”、“讲解者”、“树威者”转变成了“指导者”、“助手”、“欣赏者”,教师由“教学”转为“导学”,学生由“厌学”转为“乐学”,新课程理念得到了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理念下的备课十要教师在上课之前,总是要研究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或教具、设计课堂练习等工作,把这些内容写出来就成了教案。
教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书面体现,是教师综合主、客观情况进行教学艺术处理的结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一份好的教案,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要体现课改新理念就必须改进备课方法,要备好一节课、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就必须做到以下“十要”:一.内容选择要合理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如何合理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
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行数学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
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
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
例如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由于理性较强又很抽象,学生对理解的算理比较困难,因此教学时只能把例题及相关的习题放在一节课来教,不能把特例也放进这节课去教。
再次是根据教学需要来选择。
对于一些思考方法一致、比较紧密的知识,在教学时可以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来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由于解题思路完全一样,因此有的教师就把同类型的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放在一起来教,这也是可以的。
总之,在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准,既不要多选也不能少选,多选了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少选了会造成课堂教学松散、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切不可盲目迷信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上的课时安排一般是比较紧的,它是在理想的教学情况下确定的课时安排,有的内容课时安排过松,有的内容课时安排过紧,一般都要对教参上的课时安排进行适当调整,至于怎么调整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学顺利时可以压缩一、两课时,教学不顺利时可以放宽一、两课时。
二.目标制定要准确所谓目标准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
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
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
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
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三.重点难点要把握几乎每节课都有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
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首先,教师必须要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当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应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难点。
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重点和难点确定以后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相?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学生水平要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要符合连贯性和逻辑性的原则,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如果学生对相关的旧知识掌握不好,就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确定需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始安排什么复习内容,新授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如:通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能熟练地口算出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课前就要训练学生用口算法求两、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并达到熟练程度。
五.学习方法要恰当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效果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目前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种: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接受性学习可分为机械接受性学习和有意义接受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可分为指导发现性学习、独立发现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
怎样选择学生的学习方法呢?首先,要恰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再次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一般来讲: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可以选择独立发现性学习的方法;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可以采用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的方法;对于有多种解决问题方法且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的教学,则应当采用创新性学习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各种学习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在学生的学习发方法的选择上,不要人云亦云,更不可追求时髦、追赶时尚,不管教什么知识、上什么课都使用指导发现性学习法、独立发现性学习法、创新性学习法,而把传统的有意义接受性学习法一律废除,这样教学只能是浪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提倡:操作发现、讨论归纳、猜想论证、自学交流等学习方法。
六.教学方法要精选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引探教学法等。
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师不同的学生、同样的教师和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都不相同,因为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自的优点、缺陷和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般的做法是:一个知识开端的教学通常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进行教学,如数学概念的教学;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在教到关键之处采用演示法、实验法进行教学,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圆锥的体积计算的教学;与旧知识紧密的知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够自己学会的知识,可采用自学辅导法、发现法进行教学,如:梯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对于一些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可采用尝试教学法、引探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
但是,在一节课中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教学的进程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有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就需要和实际情况择优选择。
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准。
值得一提的是:选择教法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决不能凭空想象,不切实际。
七.问题设计要精当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多边活动,师与生、生与生间的相互交流活动主要是靠教师的提问、学生的答问、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来实现的。
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之下进行思维、进行信息交流并相互启发,同时教师也从学生的回答和信息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课堂教学的进程。
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机制正常运转,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怎样设计好课堂提问呢?首先是精,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质量高优劣。
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能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要能层层深入击中知识的本质,要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避免诸如:你们懂不懂啊?会不会啊?有没有问题啊?等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其次是时机要恰当,要把问题设置在知识的重点之处、知识的转折和发展之处、学生遇到学习困难之时,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八.细节问题要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虽然是一些细小的问题,但是也能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细小的问题也能酿成大的失误,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要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问题。
细节问题包括的内容很多:有板书设计问题:板书是否科学、合理、简洁、实用;有提问、演示、作图问题:问题是否准确、无歧义,演示是否到位、准确无误,作图是否科学、合理;有前后衔接问题:有没有过渡性语言,过渡性语言是否简洁明了;有教学设计问题:对教学的难点之处、关键之处是否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估计,是否设计了两套甚至几套教学的方案,以应付课堂教学中的特发事件等,做到万无一失;有学生作业书写格式的指导问题等。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有通盘考虑各个教学环节,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使课堂教学自然、流畅、扣人心弦。
九.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多媒体课件和教具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教具、多媒体课件制作演示得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具。
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的制作要具备:色彩鲜明、直观性强、便于操作演示、能反映知识的本质等特点。
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好以后,教师还要先进行操作演示,看看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需要作如何改进,确保课堂演示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