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同知识解决应用题

合集下载

《用不同的知识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用不同的知识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用不同的知识解应用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5~116页,练习二十四.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认识,能结合实际情况,用不同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以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思路与方法。

四、教具准备;小黑板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自我增减一、复习简单相关知识。

1、出示小黑板。

已知甲数是乙数的6倍,根据这个条件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请同学回答。

生1: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生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生3: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生4: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生5:甲乙两数差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教师小结:同学们从“甲数是乙数的6倍”这个数学条件中,发现并提出了甲、乙两数之间存在的许多数学关系。

根据这些关系,能综合运用与它们有关的数学知识,我们就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同一道应用题。

二、用不同的知识解应用题。

1、出示例6: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松树和柏树,一共栽了12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

松树和柏树各栽了多少棵?(1)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2)组织学生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解题的方法。

(3)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独立解题。

教师边巡视边了解学生解题的情况,并对有疑问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解这道题的,解题的根据是什么?2、分析、汇报完成情况。

第一种解法:根据“松树棵数+柏树棵数=120”这一等量关系,用列方程来解。

解:设柏树栽了X 棵,松树栽了4X 棵。

教学过程4X +X =120 5X =120X =24松数棵树:4×24=96答:松树栽了96棵,柏树栽了24棵。

第二种解法:根据“松树棵数是柏树的4倍”,可以想到松树和柏树棵数的比是4:1。

一二年级的重点应用题分类总结

一二年级的重点应用题分类总结

一二年级的重点应用题分类总结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解决应用题能够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一二年级常见的重点应用题进行的分类总结,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

一、加减法应用题
1.水果问题: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3个,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
2.买卖问题:例如,一支铅笔3元钱,小明买了2支,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
二、乘法应用题
1.队伍问题:例如,一个队伍有5排,每排有4个人,请问这个队伍一共有多少人?
2.面积问题: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请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除法应用题
1.分享问题:例如,有12个糖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
2.价格问题:例如,一箱苹果的价格是24元,这箱苹果有8个,每个苹果的价格是多少?
四、混合运算应用题
1.组合问题:例如,小明有2个篮球和3个足球,篮球和足球一共有多少个?
2.优惠问题:例如,一件衣服原价50元,打8折后,小明还需要支付多少钱?
五、时间应用题
1.速度问题:例如,小明每分钟走50米,他走了10分钟,请问小明走了多少米?
2.等待问题:例如,小明等公交车,每辆公交车10分钟一趟,他等了3趟,请问小明等了多长时间?
总结:通过对一二年级的重点应用题进行分类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应用题主要涉及加减乘除和混合运算,以及时间问题。

掌握这些类型的应用题,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分数的加减法应用题

分数的加减法应用题

分数的加减法应用题分数的加减法是数学中重要的基础运算之一,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通过一些应用题来深入讨论分数的加减法,并展示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 题目一小明昨天吃了1/4块蛋糕,今天又吃了3/8块蛋糕。

小明总共吃了多少块蛋糕?解答:我们需要将1/4和3/8相加。

由于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相同的分母才能进行计算。

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到这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即8。

因此,我们可以将1/4扩展为2/8,然后进行计算:1/4 + 3/8 = 2/8 + 3/8 = 5/8所以,小明总共吃了5/8块蛋糕。

2. 题目二甲乙丙三个人一起修建一个房子,其中甲一天能完成1/5的工程量,乙一天能完成1/4的工程量,丙一天能完成1/10的工程量。

他们三个人一起工作了多少天才能完成整个房子?解答:我们需要计算三个人每天的总工程量,然后用1除以这个总工程量,得到完成整个房子所需的天数。

首先,我们将三个人每天的工程量相加:1/5 + 1/4 + 1/10 = 2/10 + 2.5/10 + 1/10 = 5.5/10 = 11/20然后,我们计算完成整个房子所需的天数:1 / (11/20) = 20/11 ≈ 1.82因此,他们三个人一起工作了约1.82天才能完成整个房子。

3. 题目三小明手里有3/5米长的绳子,他需要剪下1/4米长的绳子来修理一个玩具。

剩下的绳子长度是多少?解答:我们需要计算3/5减去1/4。

由于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相同的分母才能进行计算。

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到这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即20。

因此,我们可以将3/5扩展为12/20,然后进行计算:3/5 - 1/4 = 12/20 - 5/20 = 7/20所以,剩下的绳子长度为7/20米。

通过以上几个应用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到分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掌握了这些运算方法,我们就能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比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比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比应用题数学是逻辑与思维的体操,而应用题则是检验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比较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以下是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比较应用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水果比较问题小华有3个苹果和5个橙子。

小明有4个苹果和3个橙子。

请问谁的水果总数更多?多多少?2. 时间比较问题小丽每天学习3小时,小刚每天学习2小时。

如果一周有7天,那么一周内小丽比小刚多学习多少小时?3. 购物比较问题小芳买了2个玩具,每个玩具的价格是12元。

小强买了3个玩具,每个玩具的价格是10元。

请问谁花的钱更多?多多少?4. 距离比较问题小华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800米,小刚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600米。

如果他们每天往返一次,那么小华每天比小刚多走多少米?5. 速度比较问题小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公里,小刚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2公里。

如果他们同时出发,1小时后小华比小刚多骑行了多少公里?6. 年龄比较问题小明今年9岁,他的弟弟比他小3岁。

请问小明的弟弟今年几岁?7. 重量比较问题小芳的书包里有3本教科书,每本重500克。

小强的书包里有2本教科书,每本重600克。

请问谁的书包更重?重多少?8. 分数比较问题小华有1/2个苹果,小刚有1/4个苹果。

请问谁有更多的苹果?9. 图形比较问题小华画了一个正方形,每边长5厘米。

小刚画了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

请问谁画的图形面积更大?10. 温度比较问题小华所在的地方今天最高气温是30度,最低气温是20度。

小刚所在的地方最高气温是28度,最低气温是18度。

请问谁所在的地方温差更大?11. 金钱比较问题小华有100元,他花了50元买了一个玩具。

小刚有80元,他花了30元买了一个玩具。

请问谁剩下的钱更多?多多少?12. 班级人数比较问题三年级一班有40个学生,三年级二班有35个学生。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一、比的应用题(一)解题方法:(1)比的知识解应用题例:学校书画节的展品共有800件。

其中美术展品与书法展品的比是5∶3,两种展品各有多少件?解:美术展品:书法展品=5∶3美术展品占总展品的535+ = 85 书法展品占总展品的533+=83 美术展品=800×85=100×5=500(件) 书法展品=800×83=100×3=300(件) (2)用方程解比的应用题例:学校书画节的展品共有800件。

其中美术展品与书法展品的比是5∶3,两种展品各有多少件?分析:美术展品:书法展品=5∶3设美术展品为5x ,则书法展品为3x美术展品+书法展品=8005x +3x =8008x =800x =100美术展品=5x =5×100=500(件) 书法展品=3x =3×100=300(件)(二)提高练习1、喜盈门大酒店要按男女人数的比3∶5招收一批服务员,结果招收了48人,其中女服务员有多少人?2、某实验小学男女教师人数的比是2∶5,女教师有35人,男教师有多少人?二、比例尺应用题(一)基本知识: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二)提高训练1、甲、乙两城市间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比例尺1∶4000000的地图上,这两个城市间的图上距离是多少?2、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北京到韶山的距离是35厘米。

北京到韶山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三、比例应用题(一)解题方法1、比值一定,用正比例解题例:一农民收割小麦,3天收割了165公顷,照这样计算,8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小麦?分析:①题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

②“照这样计算”就是说()是一定的。

③题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比例。

④解:设。

⑤列比例式:。

2、乘积一定,用反比例解题例: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80千米,5小时到达。

三年级数学题应用题类型归纳

三年级数学题应用题类型归纳

三年级数学题应用题类型归纳
三年级数学题应用题主要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三年级数学题应用题类型的归纳:
1. 加减法应用题: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2. 乘除法应用题: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有10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糖果?
3. 时间应用题: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时间概念解决问题。

例如:妈妈早上7点出门,晚上8点回家,她在外面待了多久?
4. 长度、面积、体积应用题: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12米,宽是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 单位换算应用题: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单位换算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30厘米,他的体重是30千克,他的体重是他身高的几倍?
6. 图表应用题:通过图表,让学生运用数据分析解决问
题。

例如:某超市一周的销售额为20万元,每天的销售额是多少?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题应用题类型的归纳,不同类型的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做数学题的一题多解释

学生做数学题的一题多解释

学生做数学题的一题多解释(一题多解)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个例子:
题目:一个圆形的半径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

方法一:使用圆的面积公式
我们知道,圆的面积可以通过公式 A = πr² 来计算,其中 A 是面积,r 是半径。

将 r = 5 代入公式,得到 A = π × 5² = 25π 平方厘米。

方法二:使用圆的面积与直径关系
我们知道,圆的面积与直径的关系是:A = (d/2)²π,其中 d 是直径。

由于 r = d/2,所以可以将 d = 10 代入公式,得到 A = (10/2)²π = 25π 平方厘米。

方法三:使用正方形近似法
我们可以将圆近似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

因此,圆的面积可以看作是正方形的面积。

所以,A = d²/4 = 10²/4 = 25π 平方厘米。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这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练习作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学习基础知识,更需要能够灵活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是几道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练习,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思考,并尝试自己解答。

题目一:小明买文具小明买了一支笔和一本练习册,一共花了30元,其中笔的价格是练习册的3倍。

请问小明买笔花了多少钱?分析:让我们设笔的价格为x元,那么练习册的价格就为3x元。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等式:x + 3x = 30,将它简化为4x = 30,解出x = 7.5。

因此,小明买笔花了7.5元。

题目二:小狗追兔子小狗一次能够跑4米,小兔一次能够跑8米。

如果小狗在追小兔子的途中每次能够接近小兔子2米,那么小狗需要追跑多少次才能追上小兔子?分析:假设小狗需要追跑x次才能追上小兔子,那么小兔子一共跑了8x米,而小狗一共跑了4x + 2x = 6x米。

由于小狗比小兔子跑得慢一半,所以小狗需要跑的路程是小兔子的两倍,即8x = 12x,解得x = 4。

因此,小狗需要追跑4次才能追上小兔子。

题目三:小学生乘公交车小明每天乘坐公交车上学,每次车费是2元。

他的妈妈给了他10元钱,问他能乘几次车才能用完这笔钱?分析:每次车费是2元,小明一共有10元钱,因此他最多能乘坐5次公交车。

如果他只想乘坐一次公交车,那么他必须付出2元车费,剩下的就是8元钱。

如果他想再乘坐一次公交车,那么他必须再付出2元车费,还剩下6元钱。

以此类推,直到他乘坐了5次公交车,用完了所有的10元钱。

题目四:小学生购买水果小明一共有10元钱,他去买了3个苹果和2个梨子。

苹果的价格是1.5元一个,梨子的价格是2元一个,他一共花了多少钱?分析:小明买3个苹果,价值为3 * 1.5 = 4.5元;买2个梨子,价值为2 * 2 =4元。

因此,他一共花了4.5 + 4 = 8.5元。

题目五:小学生分配糖果小明和他的弟弟有10个糖果,他们要平分这些糖果。

可是小明的弟弟只有5岁,小明希望让他的弟弟多分一些,那么他们应该各自分配多少个糖果?分析:总共有10个糖果,小明让他的弟弟多分一个,即小明分配的糖果数比弟弟少一个,设小明分配的糖果数为x,则弟弟分配的糖果数为x+1。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及答案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及答案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及答案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步骤(1) 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连的量;(2) 分析判断题中相关的两个量是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3) 设未知数,列出比例式(4) 解比例式(5) 检验,写答句例题分析例1 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20厘米。

如果再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10厘米,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分析解答】题中的“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这两种量发生了变化,只有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不变,可以先求出实际距离,再根据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求出比例尺。

20÷1200 000 =4 000 000(厘米)104 000 000 =1400 000答: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 000 例2 在一块长45米、宽20米的长方形菜地里种黄瓜、辣椒、西红柿三种作物,黄瓜、辣椒、西红柿种植面积的比是5:7:8,黄瓜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例题分析】本题已知分配的比,但分配的总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通过已知长方形地的长和宽,可以算出要分配的总量即长方形的面积,把长方形的面积按照5:7:8的比进行分配,其中黄瓜占总面积的55+7+8 。

长方形地面积:45×20=900(平方米)黄瓜的种植面积是:900×55+7+8=225(平方米) 答:黄瓜种植面积是225平方米。

例3 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客车、货车两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开出,2.5小时相遇。

已知客车和货车每小时的速度比是5:4,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题分析】要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要先求出客、货车每小时的速度和,再把速度和按5:4的比进行分配。

客车、货车的速度和:270÷2.5=108(千米/时),客车的速度:108×55+4 =108×59=60(千米/时) 列综合算式:270÷2.5×55+4=270÷2.5×59=60(千米/时)答: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

中考重点物理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中考重点物理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中考重点物理应用题的解决方法物理应用题在中考中占据着重要的一部分。

这类题目要求我们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考查我们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解决中考重点物理应用题的有效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一、理清问题在解决物理应用题之前,首先要理清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明确题目中涉及的物理概念和公式。

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将问题进行拆解,逐步解决各个小问题,再将结果综合起来。

二、绘制示意图绘制示意图是解决物理应用题的重要步骤。

通过画出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轨迹等,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问题,有助于选择适当的物理定律和公式。

三、运用物理定律和公式在解决物理应用题时,要熟练掌握重要的物理定律和公式,灵活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常见的力学问题,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万有引力定律等进行求解。

对于热学问题,可以运用热传导方程、焓的守恒等进行分析。

四、量纲分析在解决物理应用题时,可以利用量纲分析的方法进行估算。

通过量纲分析,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所给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出所求物理量的量纲,并通过对量纲的分析来估算答案的数量级,辅助计算和判断。

五、合理估算在物理应用题中,有时候只需进行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

我们可以利用已知条件进行合理估算,往往可以得到接近答案的结果。

例如,可以利用速度的数量级和时间的数量级进行估算,或者通过物理图像的直观感受进行近似估计。

六、多看范例,多练习解决物理应用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积累经验。

可以多看中考物理应用题的范例,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进行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断练习,我们可以熟悉各种物理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更快地解决问题。

七、思考物理背后的本质在解决物理应用题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思考物理背后的本质。

了解各物理定律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我们的物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解决中考重点物理应用题需要理清问题、绘制示意图、运用物理定律和公式、量纲分析、合理估算、多看范例、多练习以及思考物理背后的本质。

六年级用比例解决问题

六年级用比例解决问题

六年级比例知识应用题1、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2、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修150米,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解)3、一台织补袜机2小时织袜26双,照这样计算,7小时可以织补多少双?4、一种铁丝长30米,重量是7 千克,现有这种铁丝950千克,长多少米?5.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用砖618砖,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砖多少块?6、一个晒盐场用100克海水可以晒出3克盐,如果一块盐用一次放入585000吨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7、一篮苹果,如果8个人分,每人正好分6个,如果12个人来分,每人可以分几个?8、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9、一间房子要用砖铺地,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用面积是6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10、一艘轮船3小时航行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航行20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11、一间房五铺地砖,用面只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改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12、农场收小麦,前3天收割了16公顷,照这样计算,8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小麦?13、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64千米,用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14、一个榨油厂用100千克黄豆可以榨出13千克豆油,照这样计算,用3吨黄豆可以榨出多少吨豆油?15.同学们做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

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用比例方法解)16.飞机每小时飞行48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

飞机行4小时的路程,汽车要行多少小时?(用比例方法解)17.修一条公路,每天修0.5千米,36天完成。

如果每天修0.6千米,多少天可修完?(用比例方法解)18.一个晒盐场用500千克海水可以晒15千克盐;照这样的计算,用100吨海水可以晒多少吨盐?(用比例方法解答)19.一个车间装配一批电视机,如果每天装50台,60天完成任务,如果要用40天完成任务,每天应装多少台?(用比例方法解)20.生产一批零件,计划每天生产160个,15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超产80个,可以提前几天完成?(用比例方法解)21.小明买4本同样的练习本用了4.8元,3.6元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练习本? (用比例方法解)22.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1) 现有水6000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药粉多少千克?(2) 现有药粉3.6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水多少千克?。

五年级数学中常见的应用题类型有哪些

五年级数学中常见的应用题类型有哪些

五年级数学中常见的应用题类型有哪些在五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解决应用题,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五年级数学中常见的应用题类型。

一、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五年级数学中经常出现的一类应用题。

它主要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比如: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 千米,他骑了 3 个小时,那么他一共骑了多远?或者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行驶,从 A 地到 B 地需要 5 小时,A 地到 B 地的距离是多少?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记住一个重要的公式:路程=速度 ×时间。

如果已知其中两个量,就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求出第三个量。

二、工程问题工程问题也是常见的应用题类型之一。

它通常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有关。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那么他们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工作效率的概念。

工作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在上述例子中,甲的工作效率就是 1/10(每天完成工程的 1/10),乙的工作效率就是 1/15。

然后可以通过“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之和=合作时间”这个公式来解决问题。

三、利润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买卖相关的数学问题,这就是利润问题。

比如:一件商品进价为 80 元,售价为 120 元,那么利润是多少?利润率是多少?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 ÷进价)× 100% 。

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就能轻松解决这类问题。

四、平均数问题平均数问题在考试中也经常出现。

比如:小明语文考了 90 分,数学考了 85 分,英语考了 95 分,那么他三科的平均分是多少?平均数=总分数 ÷科目数量。

在这个例子中,总分数就是 90 +85 + 95 = 270 分,科目数量是 3,所以平均分为 270 ÷ 3 = 90 分。

应用题知识点巧记

应用题知识点巧记

五,顺逆流(风)问题:
1,顺逆流四要素:
静止速度,水流速度,顺流速度, 逆流速度。 2,顺逆流关系式:
顺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六,工程问题:
1,工程问题三要素:
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2,工程问题关系式: 工作总量=工效 × 工时
一,购物基本问题:
1,购物三要素:
总价,单价,购买数量。
2,购物关系式: 总价=单价×购买数量
二,打折基本问题:
1,打折三要素:
原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价,折扣率。
2,打折关系式: 现价=原价×折扣率
三,比率问题:
1,比率问题三要素:
全体,部分,比率
2,比率关系式: 部分= 全体 × 比率
行程问题三要素
• 一,行程问题三要素 • 路程,速度,时间。比如赛车,跑 步 • 行程问题关系式: • S=V×t,路程=速度×时间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题
1、一台碎草机每小时可碎草550千克,4台碎草机8小时碎草多少千克?
2、一列火车3小时行216千米,一辆汽车5小时行180千米。

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多少倍?
3、小明1小时能跑18千米,野兔1小时跑的比小明跑的2倍还多5千米,豹子1小时跑的比野免多29千米。

豹子1小时能跑多少千米?
4、某工厂的一个车间原来平均每个工人每小时加工25个零件。

现在可以多加工5个。

照这样计算,全车间有15个工人,8小时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
5、某工厂的一个车间原来平均每个工人每小时加工25个零件。

现在可以多加工5个。

照这样计算,全车间有15个工人,8小时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
6、四(1)班有4个小组,每组16人,平均每人采集7个昆虫标本。

全班一共采集了多少个昆虫标本?
7、一种织布机5台8小时织布160米,平均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8、一列火车5小时行了360千米,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144千米。

汽车的速度比火车的速度少多少千米?
9、小明和小强两人集邮。

小明集邮545张,小强比小明集由邮张数的5倍少20张。

两人一共集邮多少张?
10、一个小组有3个同学,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45厘米、150厘米、149厘米。

另一个小组有4个同学,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46厘米、148厘米、150厘米、152厘米。

哪个小组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多少?。

数的大小与大小关系应用题

数的大小与大小关系应用题

数的大小与大小关系应用题今天我们来解决一些与数的大小及大小关系相关的应用题。

掌握了数的大小与大小关系的概念后,我们可以使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购物优惠活动小明去附近的商场购物,商场正在进行购物优惠活动。

根据活动规则,购买满500元可以打8折,购买满800元可以打5折,购买满1000元可以打3折。

小明购买了一个价值600元的商品,请问他需要支付多少钱?解答:根据题目中的情况,小明购买的商品价值600元。

由于购买满500元可以打8折,所以小明需要支付的钱数为600 * 0.8 = 480元。

小明需要支付480元。

二、球员身高排名某篮球队有7名队员,他们的身高分别为:183cm、178cm、190cm、185cm、176cm、182cm、179cm。

请根据身高的大小关系为他们排序。

解答:根据题目中给出的队员身高,我们可以从中找出最大和最小的身高值,然后逐步进行排序。

最大的身高值为190cm,最小的身高值为176cm。

根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排序结果:176cm、178cm、179cm、182cm、183cm、185cm、190cm。

所以队员的身高排序结果为:176cm、178cm、179cm、182cm、183cm、185cm、190cm。

三、糖果分配问题小明和小红在一起分享了一包糖果。

小明拿走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小红拿走了其中的四分之一,还剩下12颗糖果。

请问原来这包糖果共有多少颗?解答:设原来糖果的总颗数为x。

根据题目中的情况,小明拿走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即x/3颗;小红拿走了其中的四分之一,即x/4颗。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还剩下12颗糖果,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x - (x/3) - (x/4) -12 = 0通过整理上述等式,我们得到:12x - 4x - 3x - 144 = 05x - 144 = 05x = 144x = 144 / 5x = 28.8原来这包糖果共有28.8颗。

三年级数学列方案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列方案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列方案应用题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列方案应用题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部分。

这类题目通常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运用数学知识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三年级数学列方案应用题,供学生练习和教师参考。

1. 购物方案设计小明的妈妈给他100元钱,让他去超市购买一些生活用品。

超市里有以下商品:- 牙膏:每支5元- 牙刷:每支3元- 洗发水:每瓶20元- 洗衣液:每袋10元小明需要购买至少两种不同的商品,且总花费不超过100元。

请设计一个购物方案。

2. 植树方案设计学校计划在校园内植树,每棵树苗的价格是15元。

学校希望植树的数量在20到30棵之间。

请设计一个植树方案,使得总花费不超过450元。

3. 班级出游方案设计三年级一班计划组织一次春游,每个学生的交通费用是20元,门票费用是10元。

如果全班有40名学生,且总预算不超过1000元,请设计一个出游方案。

4. 图书角建设方案设计班级图书角需要购买一些新书,每本书的价格是8元。

如果班级有30名学生,且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至少一本书,同时总花费不超过300元,请设计一个图书角建设方案。

5. 运动会物资准备方案设计学校即将举行运动会,需要准备一些物资。

物资清单如下:- 跳绳:每根5元- 足球:每个30元- 篮球:每个40元学校希望购买至少5根跳绳,1个足球和1个篮球,且总花费不超过300元。

请设计一个物资准备方案。

6. 节日装饰方案设计学校计划在圣诞节期间装饰教室,需要购买以下装饰品:- 彩灯:每串10元- 圣诞树:每棵50元- 圣诞帽:每个5元学校希望购买至少2串彩灯,1棵圣诞树和10顶圣诞帽,且总花费不超过200元。

请设计一个节日装饰方案。

7. 环保回收方案设计学校开展环保回收活动,回收旧报纸和旧塑料瓶。

旧报纸每公斤回收价格是1元,旧塑料瓶每个回收价格是0.5元。

如果班级回收了50公斤旧报纸和200个旧塑料瓶,请计算回收所得的总金额。

应用题两种方法解答

应用题两种方法解答

应用题两种方法解答
应用题是数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题型,它将数学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同一道应用题,往往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本文将针对一道具体的应用题,介绍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

题目:
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个甲产品需要2小时,每生产一个乙产品需要3小时。

若该工厂每天工作8小时,问该工厂一天最多能生产多少个甲产品和多少个乙产品?
方法一:直接计算法
1.计算每天可用的总工作时间:8小时/天
2.计算生产一个甲产品所需时间:2小时/个
3.计算生产一个乙产品所需时间:3小时/个
4.根据总工作时间,计算最多能生产甲产品的个数:8小时÷ 2小时/个= 4个
5.根据总工作时间,计算最多能生产乙产品的个数:8小时÷ 3小时/个≈ 2个(向下取整)
结论:该工厂一天最多能生产4个甲产品和2个乙产品。

方法二:线性规划法
1.设甲产品生产数量为x,乙产品生产数量为y
2.根据题目条件,列出约束方程组:
2x + 3y ≤ 8(总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
x ≥ 0,y ≥ 0(生产数量为非负数)
3.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得到最优解:
当2x + 3y = 8时,甲产品生产数量x和乙产品生产数量y取最大值。

解得:x = 4,y = 2/3(向下取整)
结论:该工厂一天最多能生产4个甲产品和2个乙产品。

总结:
针对这道应用题,我们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直接计算法和线性规划法。

直接计算法简单易懂,适合初学者;线性规划法则更加严谨,可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采松果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采松果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采松果应用题小明和小红是三年级的好朋友,他们周末去山上采松果。

在他们去的路上,遇到了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吧。

# 问题一:采松果的数量小明和小红到了松树林,他们决定比赛看谁采的松果多。

小明采了36个松果,小红采了45个松果。

请问小红比小明多采了多少个松果?解答:小红采的松果数 - 小明采的松果数 = 45 - 36 = 9(个)答:小红比小明多采了9个松果。

# 问题二:平均采松果的数量如果小明和小红决定将他们采的松果平均分给5个朋友,那么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个松果?解答:(小明采的松果数 + 小红采的松果数)÷ 朋友的数量 = (36 + 45) ÷ 5 = 81 ÷ 5 = 16.2(个)答:每个朋友可以分到16.2个松果,但是松果不能分成小数,所以他们需要重新分配。

# 问题三:采松果的时间小明和小红用了2小时采松果,小明平均每小时采18个松果,小红平均每小时采22个松果。

请问他们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解答:小明2小时采的松果数 + 小红2小时采的松果数 = 18 × 2 + 22 × 2 = 36 + 44 = 80(个)答:他们一共采了80个松果。

# 问题四:采松果的效率如果小明和小红决定合作,他们合作1小时能采多少个松果?解答:小明1小时采的松果数 + 小红1小时采的松果数 = 18 + 22 = 40(个)答:他们合作1小时能采40个松果。

# 问题五:采松果的分配问题小明和小红采的松果总数是120个,他们决定按照采松果的数量比例来分配。

请问小明应该分到多少个松果?解答:小明采的松果数占总数的比例 = 小明采的松果数÷ 总数 = 36 ÷ 120 = 0.3小明应该分到的松果数 = 总数× 小明的比例= 120 × 0.3 = 36(个)答:小明应该分到36个松果。

小学科学实际应用题

小学科学实际应用题

小学科学实际应用题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应用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学科学实际应用题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应用题来展示小学科学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一、水的沸腾温度小明在家里帮妈妈煮水做饭,他发现每次水煮开的时候,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

他想知道水煮开的温度是多少。

于是,他准备了一个温度计和一个锅,开始进行实验。

小明首先将温度计放入锅里,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将锅放在炉子上加热。

当水开始冒气泡时,小明观察到温度计上的温度是100℃。

他得出结论:水煮开的温度是100℃。

这个实际应用题让小明通过实验来探究水的沸腾温度。

通过这个实验,小明不仅学到了水的沸腾温度是100℃,还学到了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获取科学知识。

二、日晷的制作小红喜欢观察阳光的变化,她想制作一个日晷来测量时间。

她找来一个长棍和一个小圆盘,然后在圆盘上画上12个刻度,表示12个小时。

接着,她将棍子插在地上,将圆盘固定在棍子的顶端。

当太阳升起时,小红观察到太阳的光线通过圆盘上的刻度,然后投影在地面上。

她发现,太阳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投影在地面上的位置也会不同。

通过观察太阳在圆盘上的投影位置,小红可以大致估计出现在的时间。

这个实际应用题让小红通过制作日晷来观察太阳的位置变化,从而测量时间。

通过这个实验,小红不仅学到了制作日晷的方法,还学到了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原理。

三、电路的搭建小华喜欢玩电子积木,他想通过搭建电路来点亮一个灯泡。

他找来了一个电池、一个开关和一个灯泡。

他将电池的正极和灯泡的一端连接起来,然后将开关插在电路中间。

当小华将开关打开时,他发现灯泡亮了起来。

当他将开关关闭时,灯泡又熄灭了。

通过这个实际应用题,小华学到了电路的搭建原理,以及开关的作用。

四、植物的生长条件小李喜欢种植花草,他想知道植物的生长条件是什么。

于是,他准备了三个花盆,分别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

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难题如何正确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难题如何正确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难题如何正确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应用题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大难题。

与纯粹的计算题不同,应用题需要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发挥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由于应用题常常涉及到文字叙述、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的综合运用,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到困惑。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难题。

一、理解问题在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时,首先必须准确理解问题。

学生应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所需要求解的目标,并将问题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梳理。

可以帮助学生的有效方法是对问题进行标记、划线和圈点,并用自己的话将问题重新叙述一遍。

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问题的要点,为解题打下基础。

二、拆解问题针对应用题中的复杂问题,学生需要学会拆解问题,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的子问题。

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转化,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数学计算过程,减少学生的困惑和压力。

例如,学生可以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问题,逐步解决,并逐渐组合得到最终的答案。

这种分解思维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考能力,提高解题的效率。

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应用数学知识。

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来解答问题。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解题过程中不能僵化地套用公式,而应结合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学生可以确定所需的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解题过程中。

同时,学生还需注意运算过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特别是对于计算错误的情况要及时发现和纠正,以确保解题结果的正确性。

四、实践运用数学知识为了更好地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在课堂中和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数学知识应用。

通过了解和体验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将其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购物计算、测量物体重量、体积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 见
பைடு நூலகம்
解法四:松树的棵树是柏树棵树的 4倍,那么柏树棵树就是松树棵树 的1/4,如果把松树棵树比作单位1, 那么120对应的率就是1+1/4,由此 列式 120÷(1+1/4)=96(棵) 120-96=24(棵) 松树是96棵,柏树是24棵。
解法五:根据转化比的关系,利用比例 松树的棵树:柏树的棵树=4:1 柏树的棵树:松树、柏树的棵树和=1:5 设种柏树为x棵 x:120=1:5 x=24 120-24=96(棵) 柏树是24棵,松树是96棵
用不同知识解决应用题
耿飞飞
少先队员在山上种松 树和柏树,一共栽种了 120棵,松树的棵数是 柏树的4倍,松树和柏 树各栽多少棵?
数量关系: 1、松树的棵树+柏树的棵树=120 2、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
解法一:列方程 设柏树种了x棵,那么松树就是4x 棵,由此列方程为 x+4x=120 5x=120 x=24 柏树为24棵,松树为120-24=96棵。
解法二:利用倍数的数量关系, 根据比的转化, 松树的棵树:柏树的棵树=4:1 120×4/5=96 (棵) 120×1/5=24(棵) 松树为96棵,柏树为24棵。
解法三:利用倍的数量关 系,松树棵树和柏树棵树 的和是柏树棵树的5倍。 120÷(4+1)=24(棵) 120-24=96(棵) 柏树是24棵,松树是96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