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教学课件》第5讲 kalman滤波 25页
合集下载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第五章 条件平差PPT课件
第五章——条件平差
第五章 条件平差
§5-1 条件平差原理 §5-2 条件方程的列立 §5-3 非线性条件方程的线性化 §5-4 精度评定
第五章——条件平差
基本概念
1、必要观测数 为了确定观测对象的位置或形状、大小所必须的最
少观测数。 2、多余观测数
实际观测数与必要观测数之差,称为多余观测数。 3、闭合差
法方程的解
k1 9 k2 2 k3 2
2 9 2
21
2 9
2 3 4
0 5
11
6
11
第五章——条件平差
按(5)求改正数V:1 0 0 0
0 1 0 0 VP1ATK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00 1
50220.3.7
0 0 0 2.5 0 0 1 0 111 1.1
图2中,r=3(6-4)+3=9,即9个条件方程。
第五章——条件平差
4、 GPS基线向量网三维无约束平差条件方程列立举例
n = 3*22=66,t = 3*(9-1)=24,r =3(22-9)+3= 42
第五章——条件平差
➢ 三角网(测角网)的条件方程 1、三角网的观测值
三角网的观测值很简单,全部是角度观测值。 2、三角网的作用
1、导线的观测值 导线的观测值由角度和边长两类观测值组成。
2、单一附合导线的形状
待定控制点 β
β β
β
β β
3、单一附合导线的必要观测数
t =2m,m为待定点点数。
第五章——条件平差
4、单一附合导线的条件方程个数
观测值的个数:角度m+2个;边长m+1个;观测值总数 n=2m+3个。
第五章 条件平差
§5-1 条件平差原理 §5-2 条件方程的列立 §5-3 非线性条件方程的线性化 §5-4 精度评定
第五章——条件平差
基本概念
1、必要观测数 为了确定观测对象的位置或形状、大小所必须的最
少观测数。 2、多余观测数
实际观测数与必要观测数之差,称为多余观测数。 3、闭合差
法方程的解
k1 9 k2 2 k3 2
2 9 2
21
2 9
2 3 4
0 5
11
6
11
第五章——条件平差
按(5)求改正数V:1 0 0 0
0 1 0 0 VP1ATK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00 1
50220.3.7
0 0 0 2.5 0 0 1 0 111 1.1
图2中,r=3(6-4)+3=9,即9个条件方程。
第五章——条件平差
4、 GPS基线向量网三维无约束平差条件方程列立举例
n = 3*22=66,t = 3*(9-1)=24,r =3(22-9)+3= 42
第五章——条件平差
➢ 三角网(测角网)的条件方程 1、三角网的观测值
三角网的观测值很简单,全部是角度观测值。 2、三角网的作用
1、导线的观测值 导线的观测值由角度和边长两类观测值组成。
2、单一附合导线的形状
待定控制点 β
β β
β
β β
3、单一附合导线的必要观测数
t =2m,m为待定点点数。
第五章——条件平差
4、单一附合导线的条件方程个数
观测值的个数:角度m+2个;边长m+1个;观测值总数 n=2m+3个。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件
第四讲 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
二、参数估计方法 (1)矩法:用子样矩的函数,作为相应的每体矩的同样 函数的估计。 1 x 子样均值 n x 是母体数学期望的最优无偏估计,它是子 样的一阶原点矩。 矩法的特点是方法直观,不必知道母体的分布类型。
n i 1 i
第四讲 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
第四讲 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
参数估计的优劣进行评价是按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的 为 的无 (1)无偏性:设 为参数 的估计量,若 E ( ) ,则 偏估计。
1 E ( x ) E ( x1 ) E ( x2 ) ... E ( xn )} n x X ~ N ( , )
dV
ˆ
得极值点 V P 1 AT K
(利用 P P T)
第四讲 平差方法——条件平差
3、将V代入条件方程AV+W=0 得 AP1 AT K W 0
Na K W 0
K Na 1W
4、 5、
V P1 AT K QAT K
ˆ L V L
第四讲 平差方法——条件平差
(2)最大似然法:使子样出现的概率为最大时的未知参 数估计方法。 设母体的分布函数为f(x;θ),θ 为未知参数, 对 χ 抽得到的子样为( x1,x2,…xn),则 χ 落在 χi(1≤i≤n) 邻域 dx 上的概率为 f(xi;θ)dx,因子样观测值互相独 立,所以子样观测值同时出现的概率为
P f ( x1 ; ) f ( x2 ; )... f ( xn ; )(dx) f ( xi ; ) (dx) n
第四讲 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
平差原则和任务 平差的原则: ①估计的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②最大概率原则; ③最小二乘法则。 平差的任务:对测量得出的观测值的统计特性进行检验, 按一定的准则 —— 最小二乘原理,求出数学模型中待 定参数的最佳估计值,并研究这些估值的统计特性。
《测量平差基础》课件
平差模型
平差模型是描述测量数据与未知参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建立 合适的平差模型,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参数估计
平差中的参数估计是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求解出未知参数 的最估计值的方法。
误差传播
平差中的误差传播是研究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小误差 的方法。
02
测量误差理论
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来源
仪器误差、观测者误差、外界条件误差
分类
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
误差的传播与处理
误差传播定律
描述观测值之间误差关系的规律
误差处理方法
消除法、替代法、组合法
《测量平差基础》ppt课件
目 录
• 测量平差基础概述 • 测量误差理论 • 平差计算方法 • 平差应用实例 • 平差软件介绍
01
测量平差基础概述
平差的概念与意义
平差的概念
平差是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消除 或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平差的意义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平差处理,可以提 高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和精度,为各种 工程和科学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
平差的分类与目的
平差的分类
根据处理方法和目的的不同,平差可 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参数平差、条件 平差、最小二乘法平差等。
平差的目的
平差的主要目的是减小或消除测量误 差,提高测量精度,确保测量成果的 可靠性和准确性。
平差的基本原理
数学基础
平差的基本原理基于数学中的最小二乘法、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等知 识。
平差模型是描述测量数据与未知参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建立 合适的平差模型,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参数估计
平差中的参数估计是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求解出未知参数 的最估计值的方法。
误差传播
平差中的误差传播是研究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小误差 的方法。
02
测量误差理论
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来源
仪器误差、观测者误差、外界条件误差
分类
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
误差的传播与处理
误差传播定律
描述观测值之间误差关系的规律
误差处理方法
消除法、替代法、组合法
《测量平差基础》ppt课件
目 录
• 测量平差基础概述 • 测量误差理论 • 平差计算方法 • 平差应用实例 • 平差软件介绍
01
测量平差基础概述
平差的概念与意义
平差的概念
平差是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消除 或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平差的意义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平差处理,可以提 高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和精度,为各种 工程和科学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
平差的分类与目的
平差的分类
根据处理方法和目的的不同,平差可 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参数平差、条件 平差、最小二乘法平差等。
平差的目的
平差的主要目的是减小或消除测量误 差,提高测量精度,确保测量成果的 可靠性和准确性。
平差的基本原理
数学基础
平差的基本原理基于数学中的最小二乘法、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等知 识。
测量平差教学课件
收集相关测量数据,包括测量角度、距
误差分析
2
离和高程等。
通过分析观测数据中的误差,确定各个
观测量之间的关系。
3
平差计算
根据误差分析结果,使用数学模评估测量平差的结果,检查其准确性和 可靠性。
测量平差的实例
假设我们需要测量一座大桥的长度和高度。通过精确的测量和平差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确保大桥 建设的安全和稳定。
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
观测数据收集
收集准确的观测数据,包括测量点的坐标和其 他相关信息。
平差计算
根据误差分析的结果,进行测量平差计算,消 除误差并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误差分析
分析观测数据中的误差,并确定各个观测量之 间的关系。
结果评估
评估测量平差的结果,检查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平差的步骤
1
观测数据收集
测量平差教学课件PPT
欢迎来到测量平差教学课件PPT!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测量平差的概 念、原理和步骤,并通过实例加深理解。让我们开始这个令人兴奋的学习之 旅吧!
什么是测量平差?
测量平差是一种精确测量技术,用于消除误差并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为什么需要测量平差?
测量平差的目的是确保测量数据尽可能接近真实值,提高工程、建筑和地理 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结语
感谢大家参与测量平差教学课件PPT!希望你们通过本课程,对测量平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应用于实际 工作中。祝大家取得明显的进步和成功!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教学课件》第六讲05
md 2m 1.414 (1."2) 1."7
d限 2md 2 (1."7) 3."4
第六讲
小结
误差传播律在测量中的应用
熟记误差传播定律在测量中的各种应用形式
菲列罗公式会推导
熟练解题 作业:1.14 1.16 1.21 1.22 1.24 1.26 1.29 1.32 1.33 1.35 1.40 1.42 1.45 1.46
,
,
方 仪 照 读 外
对应的中误差大小为 则方向观测中误差为
m仪 3 .0
"
m照 2".4
m读 6".0
m外 3".0
2 2 2 2 m 方 m仪 m照 m读 m外
3".0 2".4 6".0 3".0 7".7
1 x L1 L2 Ln n
X的中误差为
1 1 1 1 2 mx ( )2 m 2 ( )2 m 2 ( )2 m 2 m 2 n n n n
mx
m n
第六讲
误差传播律在测量中的应用
2、一个量独立等精度观测算术中数中误差
mx m n
即 算术中数的中误差是观测值中误差的 1 / n倍; 算术中数的精度高于观测值的精度,而且,我 们还可以证明,算术中数是线性估计中的最小 方差估计
2 2 2 2
第六讲
误差传播律在测量中的应用
6、极限误差的确定
极限误差是真误差的最大允许值; 通常取2或者3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的值。 例,已知测角中误差 1".0,求三角形闭合差限差。
第5章测量误差及测量平差ppt课件
四.测量误差处理
2 系统误差
对系统误差,通常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或加改正数 来消除或减弱其影响。
例如:在水准测量中采用前后视距相等来消除 视准轴不平行横轴误差、地球曲率差和大气折光差;
在水平角观测中采用盘左盘右观测来消除 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和照准部偏心差;
在钢尺量距时,加尺长改正来消除尺长误差, 加温度改正来消除温度影响, 加高差改正来消除钢尺倾斜的影响等。
.
一.中误差
拐m
中误差的几何意义为偶然误差分布曲线两个拐点的横坐标
.
二.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中误差的绝对 值与观测值之比
化成分子为1的分数式
m k
D
1 D
m
例:用钢尺分别丈量了100米及200米两段距离, 观测值中误差均为±0.01米,则相对误差为
T1=
0—.0—1 100
= —1 — 10000
n
n n
.
第一节 测量误差概述
四.测量误差处理 y
3 偶然误差
正态分布曲线
yf()
1
2
e22
2
lim 2
n
n
-21 -15 -9 -3 +3 +9 +15 +21
x=
-24 -18 -12 -6 0 +6 +12 +18 +24
.
第二节 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
精度:是指在对某一量值的多次观测中,各个观测值之间的 离散程度。
偶然误差分别出现在一倍、二倍、三倍中误差区 间内的概率为:
大于一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出现的可能性为32% 大于两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出现的可能性为5% 大于三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出现的可能性为0.3%
2 系统误差
对系统误差,通常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或加改正数 来消除或减弱其影响。
例如:在水准测量中采用前后视距相等来消除 视准轴不平行横轴误差、地球曲率差和大气折光差;
在水平角观测中采用盘左盘右观测来消除 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和照准部偏心差;
在钢尺量距时,加尺长改正来消除尺长误差, 加温度改正来消除温度影响, 加高差改正来消除钢尺倾斜的影响等。
.
一.中误差
拐m
中误差的几何意义为偶然误差分布曲线两个拐点的横坐标
.
二.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中误差的绝对 值与观测值之比
化成分子为1的分数式
m k
D
1 D
m
例:用钢尺分别丈量了100米及200米两段距离, 观测值中误差均为±0.01米,则相对误差为
T1=
0—.0—1 100
= —1 — 10000
n
n n
.
第一节 测量误差概述
四.测量误差处理 y
3 偶然误差
正态分布曲线
yf()
1
2
e22
2
lim 2
n
n
-21 -15 -9 -3 +3 +9 +15 +21
x=
-24 -18 -12 -6 0 +6 +12 +18 +24
.
第二节 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
精度:是指在对某一量值的多次观测中,各个观测值之间的 离散程度。
偶然误差分别出现在一倍、二倍、三倍中误差区 间内的概率为:
大于一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出现的可能性为32% 大于两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出现的可能性为5% 大于三倍中误差的偶然误差出现的可能性为0.3%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教学课件》第5讲kalman滤波
Kalman滤波在测量平差中的实现方法
1 建立测量模型
首先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 数学问题。这需要了解测量原理、误差传播规律以及各 种影响因素等。
2 设计Kalman滤波器
首先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 数学问题。这需要了解测量原理、误差传播规律以及各 种影响因素等。
强化学习与Kalman滤波
探讨强化学习与Kalman滤波的结合点,为解决复杂动态系统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和方法。
05
总结与展望
Kalman滤波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精确度提升
Kalman滤波器能够通过迭代计算, 对测量数据进行优化处理,提高 数据的精确度,从而提升系统性 能。
动态系统优化
Kalman滤波适用于动态系统,能 够实时跟踪系统状态,对系统进行 优化控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
Kalman滤波的特性与优势
高效性
相对于其他滤波方法,Kalman 滤波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鲁棒性
Kalman滤波对系统噪声和观测 噪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01
实时性
Kalman滤波适用于实时处理, 能够在每个时间步更新状态估计 。
02
03
04
适用性
Kalman滤波适用于线性动态系 统,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02
Kalman滤波在测量平差中的应用
测量平差的原理与问题
测量平差原理
测量平差是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消除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的过程。它涉及到对测量数据的数学模型建立 、误差分析和优化处理等方面。
测量平差中的问题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和异常值。如何有效处理这些误差和异常值,提 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是测量平差面临的主要问题。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教学课件》第5讲 kalman滤波 25页
(k 1 ) (k ) T (k )
(k 1 ) (k ) T(k u )
称为距离预测方程 称为速度预测方程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二、 Kalman滤波原理 1、Kalman滤波数学模型 矩阵形式 X X 1 2((k k 1 1 )) 1 0T 1 X X 1 2((k k)) u 10 (k)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二、 Kalman滤波原理 1、Kalman滤波数学模型
雷达跟踪问题:
设k时刻,雷达与飞行器的距离 R(k)
而T秒后的k+1时刻,雷达与飞行器的距离 R(k1)
若飞行器的径向运动速度为 (k) R 为平均距离。
则有 (k 1 ) (k ) T (k )
P X ˆk 1(P X kA k TP kA k)1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二、 Kalman滤波原理 2 、Kalman滤波解
(2)条件平差法
条件方程: AkX ˆkLkVk0
(2)
目标函数: V X T k P X k V X k V k T P k V k 2 K T ( A k X ˆ k L k V k ) m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一、背景——Kalman滤波理论的发展
滤波估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1960年,R.E. Kalman提出时域内直接设计最优滤 波器的新方法—— Kalman滤波 。 Kalman滤波是一种时域滤 波法,采用状态空间方法描述系统,算法采用递推形式,数据 存储量小,不仅可以处理平稳随机过程,也可处理多维和非平 稳随机过程。
(1)计算状态向量的预报值及其协方差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模型方程: Xk k,k1Xk1Wk
Lk AkXk ek
k ,k 1 ——从k-1时刻到k时刻的状态转移矩阵
A k ——系数矩阵
W k ——系统误差向量(也称为模型噪声)
e k ——观测误差向量(也称为观测噪声)
E(ek)0 D (ek)2Q k2P k 1
2)Kalman滤波的计算过程是一个不断“预测—修正”的过程, 求解时不需存储大量数据,非常适于实时处理,计算机编程实 现。但计算量较大。
3) 滤波增益矩阵与观测无关,可预先离线算出,从而可以减少 在线实时计算工作量。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协方差阵为
X k
T k 1 X ˆk 1 k 1
W k 1
误差方程为
VXk Xk Xˆk
PX k
Vk AkX ˆkLk P k
k1 k,k1
(1)
Kalman滤波的目标函数:
V X T kP XkV XkV k TP kV kmin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k 1 ) (k ) T (k )
(k 1 ) (k ) T(k u )
称为距离预测方程 称为速度预测方程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二、 Kalman滤波原理 1、Kalman滤波数学模型 矩阵形式 X X 1 2((k k 1 1 )) 1 0T 1 X X 1 2((k k)) u 10 (k)
不失一般性,写作 X (k 1 ) k 1 ,kX (k ) W (k ) (1)
(1)式称为系统状态方程,X为信号,W为噪声向量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二、 Kalman滤波原理 1、Kalman滤波数学模型
为了估计信号,观测了n个含有噪声的观测值,其观测方程为
L1(k) a1X1(k) e1(k) L2 (k) a2 X 2 (k) e2 (k) Ln (k) an X t (k) en (k)
二、 Kalman滤波原理
2、Kalman滤波解
(1)参数平差法 V X T kP X kV X kV k TP kV kmin
求导:
d dX ˆk2VX TkPXk 2VkTPkA k0
PXkVXkA k TP kV k0
VXk Xk Xˆk
Vk AkX ˆkLk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二、 Kalman滤波原理 1、Kalman滤波数学模型
雷达跟踪问题:
设k时刻,雷达与飞行器的距离 R(k)
而T秒后的k+1时刻,雷达与飞行器的距离 R(k1)
若飞行器的径向运动速度为 (k) R 为平均距离。
则有 (k 1 ) (k ) T (k )
X ˆk (IKkA k)Xk
Xk k1X ˆk1
K k P X k 1 A k T (P k 1 A k P X k 1 A k T ) 1
X k
T k 1 X ˆk 1 k 1
W k 1
滤波增益阵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L (k ) A (k )X (k ) e (k ) 观测方程
动态线性系统的Kalman滤波的实质,就是利用观测值
L 1(k)L ,2(k) , ,L n(k),根据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求定j时刻状
态向量
X
的最佳估值
j
Xˆ ( j / k)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二、 Kalman滤波原理 1、Kalman滤波数学模型
第五讲: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Kalman Filtering of Dynamic Linear System)
一、背景 二、 Kalman滤波原理 三、 Kalman滤波算法的特性与改进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一、背景——Kalman滤波理论的发展
滤波——是指从混合在一起的诸多信号中提取出所需信号的过程。 滤波估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则有: X X 1(2k(k1)1)XX 1(2k(k ) )Tu1X 2((kk)) 矩阵形式 X X 1 2((k k 1 1 )) 1 0T 1 X X 1 2((k k)) u 10 (k)
法方程: ( P X k A k T P k A k )X ˆk (A k T P k L k P X k X k )
Kalman滤波解 X ˆk ( P X k A k T P k A k ) 1 ( A k T P k L k P X k X k )
X ˆ k ( P X k A k T P k A k ) 1 ( A k T P k L k P X k k ,k 1 X ˆ k 1 )
求极值
X ˆk2VX TkPXk 2KTAk0 V k 2VkTPk2KT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Xk PXk1AkTK
Vk Pk1K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二、 Kalman滤波原理 2 、Kalman滤波解
(2)条件平差法
因为:
VXk Xk Xˆk
所以:
Xˆk XkVXk XkPXk1AkTK
P X ˆk 1(P X kA k TP kA k)1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二、 Kalman滤波原理 2 、Kalman滤波解
(2)条件平差法
条件方程: AkX ˆkLkVk0
(2)
目标函数: V X T k P X k V X k V k T P k V k 2 K T ( A k X ˆ k L k V k ) m
VXk PXk1AkTK
Vk Pk1K
将 Xˆ k 和 V k 代入条件方程:AkX ˆkLkVk0
法方程: (P k 1 A k P X k 1 A k T )K (A k X k L k )
K (P k 1 A k P X k 1 A k T ) 1 (A k X k L k )
写成矩阵形式 L (k ) A (k )X (k ) e (k ) (2)
(2)式称为观测方程,或测量模型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二、 Kalman滤波原理 1、Kalman滤波数学模型 动态线性系统的模型方程
X (k ) k ,k 1 X (k 1 ) W (k ) 系统状态方程
二、 Kalman滤波原理 2 、Kalman滤波解
说明:
在一个滤波周期内,Kalman滤波具有两个明显的信息 更新过程:时间更新过程和观测更新过程。
时间更新:仅使用与系统动态特性有关的信息
Xk k1X ˆk1
X k
T k 1 X ˆk 1 k 1
W k 1
观测更新:正确、合理地利用观测信息
设:
K k P X k 1 A k T (P k 1 A k P X k 1 A k T ) 1
滤波增益阵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二、 Kalman滤波原理 2 、Kalman滤波解
(2)条件平差法 Kalman滤波解的通用式
X ˆkX kK k(L kA kX k)
(4)求Kalman滤波解
X ˆkXkKkek X ˆk XkK kA kXk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三、 Kalman滤波算法的特性与改进 1.Kalman滤波算法的特性
1)Kalman滤波模型具有广泛适应性。不仅适用于平稳序列滤 波,而且特别适用于非平稳序列以及高斯-马尔可夫序列滤波。
一、背景——Kalman滤波理论的应用
阿波罗登月计划和C—5A飞机导航系统的设计。 惯性导航、制导系统的设计; 全球定位系统的设计; 目标跟踪处理与辨识; 通信与信号处理; 随机最优控制问题、故障诊断; 组合导航系统的设计;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的设计与估计; ……
(1)计算状态向量的预报值及其协方差阵
Xk k1X ˆk1
X k
T k 1 X ˆk 1 k 1
W k 1
(2)求预测残差向量:ek LkAkXk
(3)计算滤波增益阵 K k 及 Kkek
K k X kA k T ( k A k X kA k T ) 1
E(Wk)0
D (W k)2Q W k2P W k 1
Wk与Wk-1,ek与 ek-1,Wk与ek均不相关,即为高斯白噪声。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二、 Kalman滤波原理 2、 Kalman滤波解
设:
Xk k1X ˆk1为状态预报向量,作为虚拟观测值,
T k 1 X ˆk 1 k 1
W k 1
修正(Correction):
X ˆ(k )K k(L kA kX (k )) X ˆ(k)X (k) X ˆ(k)
X ˆk KkAkXk
X ˆk Xk X ˆk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二、 Kalman滤波原理 3、Kalman滤波计算步骤
称为距离预测方程
对于加速度 u(k ) ,也有如下加速度方程
(k 1 ) (k ) T(k u ) 称为速度预测方程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二、 Kalman滤波原理 1、Kalman滤波数学模型
定义信号X(k),包含距离分量和径向速度分量
即设: X1(k)(k) X2(k)(k) 并令:u1(k)T(u k)
第五讲 动态线性系统的 Kalman滤波
一、背景——Kalman滤波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