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学反思全册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3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3篇)【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摸索,并以此来总结体会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绩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3篇)》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第一节课是毫米,分米的认识,我们几个商量试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教学。
说实话“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对我和学生都是一种新的挑战,我必须对这种模式有新的认识和重视。
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
这需要我们更加下工夫才能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形创造性地发展它,成为自己的、新的教学方法。
刚开始我们得一步一步的来,我们要先来精心设置预习作业,指导学生怎样去看书,怎样摸索问题。
“先学”不是让学生自由、随便、单纯地看书,而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学。
老师第一了解学习目标,而后老师根据学习目标提出一些问题,刚开始让学生有一个扶手,必要时还要进行学前指导,布置给学生自学相干的内容。
课堂上的“后教”,是学生在充分自学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学生在自学进程中,通过老师巡问,掌控学生的自学情形,在学生自学以后,老师能够发觉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质疑问难,相互交换等方式自己处理自学进程中暴露的问题。
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之间相互的合作,相互帮助,到达了共同提高。
常常有一些问题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在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教学时,有时感觉手忙脚乱,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解决。
说明自己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熟,需要连续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把它融解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篇二】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万之内数的减法》是新课程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里的三位数退位减法的一节课。
在这堂课中,深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篇一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复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本节课上,我尝试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亲身感知集合的思想,并使他们亲身体验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集合的思想,感悟重叠,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数学化过程,从而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接着,创设了让学生自己设计图。
当学生汇报自己独特的表示方法时,进而引导学生借助一种图(集合图)来理解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并充分感知体验集合图的作用。
通过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在解决问题中“悟”。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也更加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特别是在解读集合图时,让学生充分理解“参加……的,只参加……的,既参加……又参加……的”的含义。
在解读集合图的过程中,我很注重学生表述各个部分的意思。
红色圈是表示“参加跳绳兴趣小组”和蓝色圈使表示“参加踢毽子兴趣小组”,而去掉了都参加的部分后是“只参加跳绳兴趣小组的人数”,“只参加踢毽子兴趣小组”,多了一个字“只”,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
还有“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子”让学生明白这是2个小组都参加的。
因此在比较“8+9-3”和“5+6+3”中的“+3”和“-3”时,大部分学生都已理解。
在这两个过程中,我都重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形。
并对这个图形作了重点解读:如:你认为红色圈表示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人?蓝色圈表示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人?这绿色部分表示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人?那黄色中的5个人表示的是什么?这蓝色中的6个人表示的是什么?“杨明、刘洪、李芳”这3个人表示的是什么?从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读懂了图意,知道了韦恩图丰富的内涵。
并正确选择相关信息进行解题,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全册教学反思(版本1)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全册教学反思(版本1)引言在教授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全册的课程过程中,我采取了一系列简单策略,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本文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总结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困难。
教学策略1. 以游戏为主导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游戏为主导的策略。
通过制作有趣的数学游戏,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概念。
2. 多元化教学资源我意识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不同,因此我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
除了传统的教科书和练习册,我还使用了教育软件、互动教具和在线资源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实际应用为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注重教授实际应用的例子和问题。
通过与实际情境的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用性和意义。
取得的成果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我观察到学生们在数学上册的学习中取得了一些成果。
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明显增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他们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遇到的困难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其中一些学生在数学概念理解方面遇到了困难,需要额外的辅导和指导。
此外,时间管理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需要精确的安排和组织。
结论通过简单策略的应用,我能够有效地教授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全册的课程,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然而,还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五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五篇〕【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我进行了屡次的试讲,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的珍贵意见。
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了月饼实物图片在黑板上进行了现场操作,加上老师的体态语和手势语以及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并说“二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
学生由“不会〞到“会〞的效果非常明显。
我认为课件取代了教师的演示,课件取代了学生的操作,这样的课堂不一定高效。
三、教师的主导性: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绝对的,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同学习的角色。
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是由原来的“保姆式〞变成“放羊式〞。
我认为教师还是要适时地点拨、讲解和有效的提问,因为教师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
学生在已有的经验根底上停步不前时,我们教师该出手时要出手。
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到达预期的目标。
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苦练数学教学根本功。
用朴实的教学,在真实的课堂中,一样能开出鲜艳的“花朵〞。
【篇二】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测量复习课》:这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复习课。
复习课通常给人的感觉是没意思、无新意,学生也对复习旧知识不太感兴趣,但就这一节课,我个人认为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课堂“活而不乱〞。
平时教学中我与学生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在课堂上发言要有序,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要等到别人说完了再说,不在课堂上说与课堂无关的话题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注意力集中,学习有较强的目标性。
我想一个形式上有秩序而内容上突显个性、追求思维开展的课堂,才是我想要的真正的课堂。
2、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活〞了起来。
这节课中我力求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操作〞中明方法,在“悟〞中见真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12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12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篇1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摆五辨花、探索规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
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还不错,但在“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规律时,我是指名学生板书连续的算式,原先是想这样会缩短时间,由于学生在板书过程中没有把各数对齐,使学生没能很快的观察出这个规律,反而花的时间更多,如果由老帅自己来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篇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将计算机教学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学生实践模式。
从允许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自主提供新的知识探索材料,到允许学生尝试回答新知识、交流归纳推理、总结计算方法,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较好地把握了计算教学的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该班在注重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在价值目标取向上,学生不仅仅满足于掌握基本的算术,更重要的是运用规则正确计算。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算术的过程中,经历一个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兼顾后续学习的需要,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垂直计算的优势。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3篇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步提⾼教育教学⽔平。
教学反思⼀直以来是教师提⾼个⼈业务⽔平的⼀种有效⼿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家⼀直⾮常重视之。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可能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单元内容,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在游戏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学习活动,调动兴趣主动学习。
⼀、教学导⼊以游戏化、⽣活化的形式调动起学⽣的积极性,引导学⽣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活经验,让学⽣分组讨论对“摸哪袋棋⼦公平”作出合理判断。
⼆、注重将数学问题与⽣活实际相联系。
让学⽣以熟悉的游戏活动“下跳棋前,摸棋⼦决定谁先⾛”的⽣活问题展开教学,使学⽣在积极的参与中直观地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丰富对可能性⼤⼩的体验,学会⽤概率的思想去观察和分析⽣活中的事物。
三、让学⽣充分经历由形象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
本节课⼀⽅⾯创设⽣活化的情境;另⼀⽅⾯,通过“摸哪袋棋⼦公平”的问题,引导学⽣⽤概率去猜测,通过思考验证,总结得出可能性的⼤⼩与概率的关系,学⽣经历由形象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多数学⽣都能学会求事件可能性的⼤⼩和规则的公平性。
并且整节课学⽣始终处于兴奋之中,注意⼒⾼度集中,在游戏的愉悦中巩固了知识,增强了⾃信,掌握了所学知识。
【篇⼆】⼩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是低年级数学课的教学重点,⼜是难点。
“倍”的概念⽐较抽象,在教学中没有给学⽣“倍”的概念定义,所以低年级学⽣要建⽴“倍”这⼀概念,应通过⼤量的感性材料和通过⾃⼰观察思考,动⼿操作、⽐较,从⽽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有以下⼏个特点: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全册反思(版本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全册反思(版本1)总结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材,并依据以下原则进行教学:独立决策、发挥自己的优势、追求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并且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讲解了以下数学知识点:1. 数的认识:通过实物、图形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数的概念,培养他们对数的直观感知能力。
2. 数的比较:通过比较大小、排序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的数的比较能力。
3. 加法和减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4. 乘法和除法:通过实物、图形等方式展示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培养学生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能力。
教学策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让他们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2. 情境教学:通过情境设置和实际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
3. 游戏化教学:利用游戏、竞赛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提高研究效果。
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教学效果,我进行了以下评估方法:1.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2. 课堂观察:通过课堂观察,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他们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并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指导和纠正。
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1. 教学节奏过快: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下学期我将调整教学进度,给予学生更多的巩固和复时间。
2. 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参与,下学期我将采用更多的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课堂管理不当:部分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下学期我将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
结论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 《倍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拟生疏,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局部: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根底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第一局部我重视学生的感知,通过圈圈画画,让学生在学习了相差关系的根底上进入对倍数关系的学习。
第二局部的处理上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因此,我在设计时重视了学生的操作、观察,充分建立直观形象。
通过比拟黄花朵数与蓝花朵数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使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
学生能从图中看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但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还是难以理解的。
在这里我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用“一份有2朵”,和“8朵能分成这样的几份”来帮助学生探究算法。
然后又开展到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是因为这样的表述能更鲜明地表达相比拟的两个数与“倍”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加深对“倍”的含义理解。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练习稳固中,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通过练习,稳固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问题用除法解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 以往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学习的,如今采用加减法验算集中编排,加法和减法的集中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表达方法的多样化。
本节课,我的教学目的是:1、通过独立考虑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经历与别人交流的过程,能正确验算。
2、引导学生感受加法验算方法的多样化,启发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3、能结合详细情况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有如下的感受。
①、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严密结合。
根据《课标》中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五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篇一:四边形的认识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这个内容看似简单,其实也挺有意思。
我先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创设了学校课外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找一找“图上有哪些是你认识的图形?”并指给同桌看。
学生找到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菱形等等。
学生说出了那么多名称,有已经认识的,也有似曾相识但并不真正明白的。
可以看出,学生对接下去要认识的图形并不是一无所知,而是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
虽然他们并不能正确表述这些图形的特征,但他们脑海里已经有了这些图形的大致的形状,可能并不正确,也不够清晰。
在观察了那么多图形的基础上,我直接向学生指出:在这些图形中,有一种叫做四边形。
四边形到底是怎么样的,不急于让学生表述,而是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
然后选几个上来展示,看是四边形吗?说明理由。
学生画了各式各样的四边形,有比较特殊的,也有一般的四边形。
这时,学生对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又有了新的认识。
然后我让学生从学具袋里去找一找,“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撕下来”,然后再次组织交流:你为什么选出了这几个,其它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四边形到底有什么特点?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导概括出两点主要的: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并把这两点板书出来。
学生学起来很直观很简单!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篇二:秒的认识“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时间单位比较抽象,所以我认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
如:我让学生随着秒针走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一起感受1秒的长短;再如:我还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有的学生在1分钟写出了22个汉字、有的学生在1分钟写出了60个数字、……,在这一系列的亲身体验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1分、1秒的时间长短有了体验,而且也初步建立起来了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步提⾼教育教学⽔平。
教学反思⼀直以来是教师提⾼个⼈业务⽔平的⼀种有效⼿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家⼀直⾮常重视。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平⾏四边形》 成功之处:平⾏四边形是⼏何图形中,学⽣即将认识⼀个新朋友,怎样学⽣学会简单辨认平⾏四边形呢?通过复习长⽅形,对长⽅形特征的复习,再拉⼀拉,让学⽣观察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再给这种新图形命名,我认为还是符合学⽣认知规律的。
接着让量⼀量书上的平⾏四边形的边和⾓,概括出平⾏四边形的特点。
然后,学⽣⽰范围⼀围,画⼀画加深对平⾏四边形的认知。
其次,对⽐拉三⾓形和平⾏四边形得出不稳定性。
最后通过观察例举,猜⼀猜巩固认知。
不⾜之处:因为我担⼼学⽣不能备好学具,于是⼀⼿操办。
学具准备不充分,在课堂上学⽣只能通过观察,利⽤对长⽅形旧知的迁移,认识平⾏四边形及其特点。
围⼀围的操作范围⼩,马上进⼊画⼀画环节。
发现绝⼤多数学⽣就开始画长⽅形,并没有把长⽅形与平⾏四边形区分开来。
于是“没有直⾓的平⾏四边形”成了学⽣画图的要求,但是在要求之后,部分学⽣都排除了⽔平画法和垂直画法,都在⽅格纸上画倾斜的平⾏四边形,这样难度⼤幅度增加了。
疑惑:这是在哪⾥出了岔⼦了?幸好在说你是怎么画的?通过⽐较让学⽣了解怎样简便的画出⼀个平⾏四边形,同时⿎励能正确得画出倾斜的平⾏四边形。
但是,⼜多占据了⼀些课堂时间。
总缺乏课堂练习。
重新设计应该注意的地⽅:让每个学⽣都参与围平⾏四边形的活动中,在学⽣画平⾏四边形之前,应让学⽣说说画时应注意的地⽅,同时在学⽣画时出现不规则的地⽅让学⽣展开讨论。
预设出学⽣画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先画两条与⽅格重合的现,再画两条斜边。
画完后总结画法:先把直边画对了,斜边再连线就可以了。
2.⼩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算除法是⼀节计算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单元中的起始课,更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例1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例15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注重加强学生的体验,强调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即分一分的实践活动),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份是多少。
反思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收获与不足。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享受到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喜悦。
这节课一开始,我以故事引出问题:猴妈妈要把8个桃子全部分给他的两个猴宝宝,有几种分法?请大家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学生很愿意动手分),通过全班交流,列出各种分法。
接着问:你认为哪种分法能让两个猴宝宝都满意?说出你的想法。
(每个猴宝宝分到的桃子一样多)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发生于主体,也不发生于客体,而发生于联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活动之中。
“平均分”的认识,是小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我引导学生参与到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当中,循循善诱,从一个总数分成2份到多份,从“随意分”到“分到同样多。
”在参与这些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帮助学生体验理解了数学知识,即“平均分”的认识。
3.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与交流,感受分法的多样化与答案的统一性。
在“小猫分鱼”的活动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来帮助小猫解决“12条鱼,4只小猫想分到同样多的鱼,每只小猫分到几条呢?”小组4位同学分别扮演4只小猫、用12根小棒代替鱼,动手分一分,分好后,派代表汇报是怎么分的.,(即交流分的过程,说出不同的想法),得到什么结果。
感受分法的多样化与答案的统一性。
这既尊重了学生生活经验、认知特点等的差异,又为学生展示个性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1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1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篇1】《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对于图形的知识学生已有初步的认识,所以当我由光明小学校园场景图引入新课时学生很快就能从熟悉的主题图中找出许多关于图形的信息,丰富了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同时也马上激起了学生的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学生按照边的数量的不同把四边形与其他的图形区分开来,这为下面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生活中的四边形处处可见,因此在新课教学时,让学生描一描校园里的四边形,欣赏生活中四边形,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活动内容都是与学生学习或生活密切相关的。
如何给四边形分类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由于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善于捕捉信息,还不太会倾听,要他们马上做到会倾听,显然不可能。
但在教学中,我试图通过引导,使学生学会倾听。
让学生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类的,并且试着让每个学生都说,同时对每个学生的发言我都很关注,眼睛看向学生,包含着激励的目光.有些问题学生在齐答时,老师不仅仅听大多数学生的意见,而且对其中少数学生发出的不同回答也非常关注。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篇2】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一个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
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应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整堂课以“大卖场”为背景,用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运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从“饮食与健康”话题引入教学,让学生不仅了解了一些健康生活小常识,又激起学生很高的学习欲望。
从琳琅满目的大卖场中选择自己想了解的商品信息,进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得自然、轻松。
苏教版上册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全集(版本1)
苏教版上册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全集(版本1)1. 教学内容概述本次教学内容主要涉及苏教版上册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具体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以及简单的数学应用。
2. 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学会用尺子、圆规等工具进行简单的几何作图,了解时间、人民币等量的计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本学期教学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教学效果分析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单元测试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5. 教学反思5.1 数的认识与运算在数的认识与运算方面,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基本掌握,但在进行较大数目的加减法运算时,部分学生存在计算错误。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计算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5.2 几何图形在几何图形方面,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和分类掌握较好,但在实际作图中,部分学生对工具的使用不熟练,影响作图效果。
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我将增加课堂上的实践操作环节,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几何作图方法。
5.3 量的计量在量的计量方面,学生对时间、人民币等量的认识有所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对单位换算掌握不牢固。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教学中加强对单位换算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4 数学应用在数学应用方面,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我将增加生活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教学改进措施针对上述教学反思,我将采取以下措施改进教学:1. 加强对学生计算方法的指导,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2. 增加课堂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几何作图能力;3. 加强对单位换算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应用能力;4. 创设更多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全册教学反思(版本1)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全册教学反思(版本1)引言本文档旨在对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全册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了独立决策的原则,没有寻求用户的帮助,并追求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问题。
同时,我将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了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全册的所有章节和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的简洁性和易于理解性。
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基础概念的讲解和实际应用的演示上。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我使用了直观的图示和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其次,我通过小组合作和游戏等互动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兴趣。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效果通过我的教学努力,学生们在数学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同时,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需要更加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其次,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另外,我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以便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挑战。
结论通过对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全册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我会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同时,我也会持续关注最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研究。
三年级数学上册 单元反思
三年级数学第1~5单元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反思“时分秒”这课,由于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
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
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开始教学:一是认识钟面。
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我还把这课延伸到课外,让他们随时看钟或表,读出自己在什么时间作什么事,加强练习。
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学反思这节课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化,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先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摆小棒、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
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而且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
在交流时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第一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从而引出用竖式计算结果。
由于一年级时学过竖式计算,“个位相加满10需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所以让学生尝试计算第一个算式。
在第一个算式中出现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时,我注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说说计算过程,然后再进行分析小结。
而在解决第三个算式时,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最后通过互相说一说,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与从个位加起的合理性,以及哪一位上满10要向前一位进1的必要性,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笔算加法的方法。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全册教学反思全部教后记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全册教学反思全部教后记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后记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三年级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反思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后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后随笔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后随笔农村新貌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整千数和一万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后随笔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后随笔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克的认识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称一称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后反思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后反思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随笔24时记时法教后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摸牌和下棋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反思全册
《测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
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粉笔、铅笔,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一下,看谁估计得准确。
接下来我拿出10厘米长的硬纸条,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从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
认识了“1分米”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分米”长的东西。
这个“找一找”的环节是我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参与测量活动的热情特别高,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
这对于我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化,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先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摆小棒、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
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而且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
在交流时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第一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从而引出用竖式计算结果。
由于一年级时学过竖式计算,“个位相加满10需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所以让学生尝试计算第一个算式。
在第一个算式中出现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
1时,我注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说说计算过程,然后再进行分析小结。
而在解决第三个算式时,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最后通过互相说一说,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与从个位加起的合理性,以及哪一位上满10要向前一位进1的必要性,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笔算加法的方法。
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四边形》教学反思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活动中体验是我的这节课的一大特色。
这节课,我基本能做到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导学得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具、学具也恰到好处的发挥了作用,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下进行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认识了四边形这个新朋友,真正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通过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发展.在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张扬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学生的智慧在活动中得到升华,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所在:
1.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
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例如: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
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
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这课,由于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
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
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
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
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
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我还把这课延伸到课外,让他们随时看钟或表,读出自己在什么时间作什么事,加强练习。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首先创设情境以估算23×2引入新知,再设置矛盾冲突:使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接着,我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同学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最后适时引导、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整个过程都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感受计算方法,让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等多种形式有效的进行算法最优化的渗透。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怎样计算。
其次,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注重知识间的层层递进,在学生学会简单的像23×2、42×2 ……这类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后,我让学生自己试着笔算123×2、342×2、1234×2这类稍难的算式,让学生试着自主学习,思考计算方法,利用新知的迁移来完成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从而慢慢引导学生去尝试找到一个总的计算方法,观察这些计算时共通的地方。
使学生能形成一种习惯。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紧扣新课改的理念,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达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备学生、备
生活、备教材,在这堂课教学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感悟知识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获得了强烈的情感体验。
2、加强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找一找、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堂课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再自主探索。
同时,我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巧破
建立分数表象的关键是1/2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始终抓住平均分,通过折一折中的故意刁难,判断中的比较辨析。
《可能性教学》反思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股子是学生熟悉的玩具之一,用它作为锻炼学生自觉估计可能性的意识的活动,让学生在立体图形中感受等可能性的问题。
同时,让学生根据新学的知识,提出有关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加深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教师的追问是本节课知识的拓展,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了这个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
通过本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本人在该节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上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深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经历了“猜想——实验——验证——概括”四个阶段,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
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数学学习方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中感受数学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