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层制理论
第二节科层组织理论
第二节科层组织理论
• 有一位住在汉堡的中国朋友,在住处申请上网。 汉堡网络公司的规矩是,每月初向用户寄送上月 网络费用的账单,用户据此缴费。朋友说,他家 的网络接通后,连续6个月没有收到账单,他就只 好一直不缴费。此后,网络公司寄来了律师函, 催他缴费。他于是去网络公司说明,自己从未收 到账单。原来,寄送账单的部门把他的地址搞错 了,但寄送律师函的部门拿到的地址是正确的, 只是,这两个部门都只做自己的事,决不多做一 点儿分外的工作。
第二节科层组织理论
• 德国人恪守的流程,在正常情况下,能够 百分之百地保证完成工作的质量。比如德 国人铺马路,要铺多少层材料,每层多厚, 都有严格的标准。德国人会不时用尺子去 量,以保证每一层的厚度绝对符合规定。 这样铺出来的马路,多少年都不会坏。当 然,要想用上这个马路,你也得先等上很 长一段时间。
第二节科层组织理论
• 从统治的角度出发,韦伯得出了合法的概 念,它包含两重含义,即对于处于命令- 服从关系中的服从者来说,是一个对统治 的认同问题;而对命令者来说,则是一个 统治的正当性的问题。统治的正当性与对 统治的认同的总和就构成了统治的合法性。
第二节科层组织理论
• 为了构建合法性的现代统治类型,马克斯• 韦伯曾探讨过合法权力的三种权威基础: 个人魅力型(或叫里斯马型)、传统型和 法理型权威。这三种统治类型有着各自不 同的权力基础与特性。以上述权威类型为 基础,韦伯相应地把社会组织划分为传统 组织、神秘组织、合理合法的组织这三种 类型。
(legitimacy )是韦伯政治社会学的中心概
念。
• 韦伯认为任何一种合乎需要的统治都有着 合理性基础。第二节科层组织理论
既然科层制能够稳定地运作,并且呈现出等级 制的权力矩阵关系,它必然也是以某种合理性作 为其实现前提的。他认为,科层制是特定权力的 施用和服从关系的体现。具有特殊内容的命令或 全部命令得到特定人群服从的可能性可称为“统 治”,此处的统治不包括纯粹暴力的控制,因而统 治看来更多地限于自愿的服从。自愿的服从又是 以形成个人价值氛围的“信仰体系”为基础的,作 为个人,他必得深刻认同信仰体系,才能取得行 动的一致性、连续性而不致导致内心的紧张,并 最终获得自愿的服从。韦伯把个人自愿服从的体 系视为合理性或合法性体系
科层制理论
科层制理论科层制理论,也称作科层体系或社会阶层理论,是一种社会结构理论,它表明社会中存在一种垂直结构,即人们可以按照特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阶层。
这种理论被认为是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基础。
科层制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它清楚地解释了社会中一些现象,比如社会分层地位上的差异和不同年龄段人群之间的区别。
科层制理论提供了一种定义社会层次的方法,它由两个基本层次组成:社会经济阶层和文化阶层。
社会经济阶层是由从一线工人到投资者的人群组成的,他们的收入水平不同,拥有的财产也不同,财富对他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社会经济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它们所享有的特权和责任等都和他们的经济状况有关。
文化阶层是由有较大文化影响力的人群组成的,这些人群往往拥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具有更优越的生活标准。
他们往往拥有更多的文化特权和责任,对社会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科层制理论认为,每一个阶层中都有一定的社会层次和社会权力结构,这种社会层次和社会权力结构也在其他阶层中存在。
这种流动性使得一个阶层的某个成员可以向另一个阶层的某个成员进行转换。
例如,一位高收入者可以通过努力工作,搬到一个人们受欢迎的社区,从而成为一个拥有更大社会影响力的文化精英。
以此为基础,科层制理论认为,一个社会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每个阶层都有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从而影响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发展。
科层制理论在许多社会议题上都受到了广泛讨论,其中包括社会不公平,不平等和分层地位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些人有更多的特权和权力,而另一些人则拥有更少的特权和权力。
科层制理论还可以用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问题,如成功学习和发展,贫穷,政治参与,以及可持续发展等。
总之,科层制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发展,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
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不同阶层之间的差异,从而减少社会不公平,促进可持续发展,未来才能更加美好。
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理论简介
科层理论属于古典组织理论的一个分支,在西方科层制与官僚制是同义语,它是指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鲜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这同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感知和使用的带有贬义色彩的特殊涵义是有区别的,科层理论是由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和管理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韦伯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完全按照理性建立起来的理想化的高效率的组织模式的概念,这种组织模式的基本特点包括:
三、纪律严明
建立稳定&详尽的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以此来约束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动。
四、法定资格
每个岗位的人员必须是称职的,组织以法的形式规定了每个职位的任职资格和条件,作为对他们进行选拔、考核的标准和方法。
五、理性关系
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只讲理性,不讲感情,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完全的非人格化的关系。
六、固定工资一、专业分工源自把组织的全部活动划分为若干基本作业,作为公务分给组织成员,专业化的分工可以使工作规范化,提高效率。
二、权责明确
各种职务都是按照职权组织起来的,每一职位有明文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上下级之间有职、权、责分工明确的结构。
三、等级森严
组织按照等级原则,从顶层到基层有一条权力线组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体系。
这样建立起来的组织有利于目标合理化、管理专业化、关系理性化、工作协力化、行为制度化、对提高组织的效率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科层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为当时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一种高效率的,理性的组织管理模式,成为后来组织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时至今日,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各类正式组织的一种典型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华企业文化网)
文章简介:
科层制组织的主要思想
法理权威
即是合法而理性化的权威。 • 兴起的原因:西方市场经济的兴起、传统家族制社会关系的阶级以及 个人魅力统治的非长久性,催生法理权威。 • 内涵:以内部规则为基础,相信政策、规章必须合乎法律,权威拥有 者 在法律规则之下发布命令。 以对组织规则的服务和对法律的遵守为特征,是对组织规则和 法律的信守,法律与规则代表一种大家都遵守的普遍秩序,行政官员 的权威来自法律,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也由法律来界定。 从法律地位上来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是平等的,都必须 受到组织规则的约束。 特别之处:是以一种 “非人格化”的统治。其权威寄托在规则、程序 和制度之上,因而它难以滥用,也很少引起严重的不正义。
一、在经济生活中,受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法则的支配,公司不得不 连续地、精确地并尽可能以更大的成本效益和更快的速度处理它的业 务。
二、在现代民族国家问题上,现代国家统治越来越依靠科层化的管理 方式,使它的军事、司法和行政管理人员日益脱离行政管理组织的物 质手段,领取工资和薪金的国家行政人员彻底摆脱了过去曾经被先赋 的任职条件,他们已经被广泛地普遍地雇员化了。
魅力权威
魅力权威是建立在特别神圣、个人英雄主义和非凡 品质、规范模式或规定秩序的信念基础之上的权威。 这种权威是与具有个人魅力的领袖人物联系在一起 的,即以对领袖人物的个人崇拜、迷信为基础,对 其超人能力、英雄主义精神、模范品质进行崇拜。 其政治统治是建立在领袖个人权威的基础上的。比 如说,预言家、智者、狩猎的首领、战争英雄,这 些人都被看作天分过人,具有超自然的、超人的、 他人无法企及的素质,甚至是受神灵差遣的,他们 因此被视为“领袖”。
•
• 中国改革前的政治权威的基础是建立在克里斯玛权威基础之上的,构 筑这种权威的知性基础是教条主义、个人崇拜和超现实的理想主义。
科层制
• 科层制组织的角色:官僚角色
阿尔蒙德——“选择和诱导”
• 科层制组织的价值:效率、功利、工具、服从
• 韦伯认为,科层制的终极追求在于通过理性的持续不断的行政管 理保证法人组织实现自己的宗旨,从而避免组织被社会固有的秩 序排斥,因此,科层制是紧紧围绕一套价值规范构建的。
科层制组织理论的主要思想
一、科层制组织的理论预设——合理性
科层制体现的理性精神
1. 注重工具合理性
2. 强调组织运行的高 效性和稳定性。
科层制存在的弊端
形式主义导致的效率悖论
压抑个性导致的创新性缺失
本位主义导致的合作意识缺乏
文牍主义导致的积极性不足 权力垄断导致的反民主性、官僚主义
评价
阿布洛
理性组织:追求最高效率。 组织无效率的病象: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偏差办事作风,例如结构僵化、 流程迟缓、抗拒变革和翘班摸鱼等行政系统弊病。 行政官员控制的政府:政府职能趋向复杂和专精,政府的政务官难以 指挥事务官。 行政制度或文官制度:护国型(古中国和普鲁士)、阶级型(古印 度)、恩惠型(19世纪英美)和功绩型(当代西方国家和日本)。 组织管理办法:例如专业组织、层级结构、分工协调、文书档案。 大型组织:组织成长到一定规模后必然走向科层制。 当代社会:组织牢笼。
科层制
2011134210 海量PPT模板免费下载
罗樱
目录
科层制的涵义 科层制的基本特点 科层制的规范结构 科层制的主要思想 科层制的利弊端 科层制的评价
涵义
• 韦伯认为,科层制不 是指一种政府类型, 而是指一种行政管理 体制,是由训练有素 的专业人员依照既定 规则持续运作的行为 模式。这种行政管理 体制越来越盛行于所 有的政治体制,是实 现统治目标最合理的 形式。 科层制是合理化的产 物,推进了合理化的 发展。反之,合理化 则是科层制实现的保 证。二者是不可分割 的统一体既有设计 的组织或政策,能够达成原先所赋 予的目标;而反功能则是该组织或 政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副作用)。
科层制的认识
科层制的认识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科层制是古典理论之一,在人性假设上,并没有把政府官员当做是有思想的人,而更像是一台机器,试图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专业的管理技术,最大限度地遏制官员的自利倾向;另一方面把整个科层制当作了能超越个人利益冲突的公共利益的代表,从而忽视了对政府自利倾向的监督和防范。
在我看来,科层制是非人格化的,严重妨碍了个人的成长和个性成熟。
技术的进步和组织的目标剥夺了个人自由,官员个性和热情被压抑甚至埋没了。
但人是公共组织中最基本的因素,人不可避免地会有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所以科层制排除人的思想价值因素和感情因素是不科学的。
科层制这种非人格化制度只能导致组织的僵化,使组织的发展越来越自我封闭,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生态环境的变化。
还有就是对法律制度过度崇拜。
过度崇拜法律制度,过分强调照章办事,使组织成员的行动长期受到规则的限制,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墨守成规,这样就扼杀了成员千奇百态的个性,使组织难以应对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在应对日趋复杂多元化的公共事务中,必然会制定越来越多的规则,出现日趋繁复的行政程序,导致规则与程序的过度。
没有过失就终身任职的文官制度,造就了胆小、谨慎、缺乏创新,追求的不是效果最优化,而是风险最小化,导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人政治。
科层制的分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每个岗位的官员各司其职,但也会造成彼此协作上的欠缺,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
罗们特·米切尔斯认为,当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领导者手中,组织成为权力精英意志的体现时,组织的领导者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损害组织的利益,从而产生寡头政治,并指出金字塔式的科层管理结构、领导者的优势、一般组织成员对组的织漠不关心必然使得科层组织的发展产生寡头政治。
我也这么认为。
首先,领导者不可能甘心给别人作仆人,他们会按照形式合理性的原则,精心的计算自己的利益,并为牟取这些利益而努力。
行政管理理论科层制
行政管理理论科层制一、科层制的概念及作用科层制是指由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政府机构和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的模式。
在科层制下,政府机构和部门按照一定的层级和职能划分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政府职能的有效协调和高效运作。
科层制是现代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
科层制可以有效地分解和分配政府职能,使得政府机构能够更好地专注于自身的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促进政府职能的协调与整合。
通过科层制的管理方式,政府可以对各部门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协调,实现政府职能的协同作用,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3. 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
科层制可以促使政府机构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从而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4. 优化政府机构的管理结构。
科层制可以根据政府机构的功能要求和工作特点,建立合理的管理结构,使得政府机构的运行更加有章可循、规范化。
二、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及特点科层制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和上下级关系。
1. 机构设置。
科层制的机构设置是指政府机构和部门按照一定的层级进行划分和管理。
一般来说,政府机构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下属机构。
中央政府在科层制中通常包括各部、委员会、办公厅等部门,地方政府包括各级地方政府和下属机构。
2. 职能划分。
科层制的职能划分是指政府机构根据各自的专业和职责,对政府职能进行细分和分工。
这种职能分工不仅涉及政府机构内部的职能划分,也包括政府机构之间的职能协调和配合。
3. 上下级关系。
科层制中的政府机构和部门之间存在着明确的上下级关系。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下属机构进行管理和指导,地方政府对下属机构进行管理和指导。
科层制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分级管理。
在科层制中,政府机构和部门按照一定的层级进行管理,形成了明确的上下级关系。
2. 分工协作。
科层制中的政府机构和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和专业进行分工,形成了相互配合和协作的工作模式。
科层制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评价——社会政治意义
• 对封建世袭制或家臣制的否定。“科层制举起理性和 逻辑的旗帜,批判和否定了产业革命初期靠个人专制、 裙带关系、暴力威胁、主观武断和感情用事进行管理 的做法。” • 对形式平等的追求。法律和规则主义,保障了人人在 法规、制度面前的形式上的平等和非个人性。 • 对知识和技术的重视。科层制组织的基础是专业知识、 专家职业,以及最广泛的社会招募来源,摈弃了身份 制和世袭制下重视社会门第、出身、特权的传统,促 进了实证科学知识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也有 助于职业专家和技术官僚人格的发展。
韦伯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
• 韦伯理论是对普鲁士官僚行为进行朗抽象的结果,是 一种高度纯化的理论描述,与现实生活相距较远,或 者说现实中不会真正出现韦伯所推祟的理想型科层组 织,因而无法对韦伯理论进行实证性论证。 • 韦伯对官僚组织的分桥偏于静态研究,过分强调了机 械式正式组织的功能,忽视了组织运营中的实际状态; 过分强调了层级节制体制,忽视了下级人员的主动性 与积极性;过于强调遵守组织规则和各项制度;使组 织陷于僵化,缺乏应变能力与弹性。 • 韦伯理论偏重于对组织内部形态和管理结构进行分析, 缺乏对组织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探讨,这是传统组织 理论中存在的共同闷题。
韦伯的组织理论基础—权威
• 任何一种组织都是以某种权威为基础的, 权威能消除混乱、带来秩序,没有权威 的组织是无法实现组织目标的。
权威的类型
• 传统权威,以对传统文化的信仰与尊重为基础,权威 特点具有世袭性,封建性、绝对性。 • 超人权威。以对个人的崇拜、迷信为基础,如对宗教 先知、军事领袖和政治领袖的崇拜,对这些人的超人 能力、英雄主义精神,典范品格进行崇拜。韦伯认为 这种超自然的力量是先天形成的,是天神赐予的。 • 法定权威。它以组织内部各种规则作为权威的基础, 人们对权威的服从是由于有了依法建立等级体系。此 时的权威必须在组织中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被领导 者对权威的服从实质上是对组织规则的服从。
科层制的涵义及结构特征分析兼评韦伯的科层制理论
科层制的涵义及结构特征分析兼评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科层制的涵义及其结构特征,并对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理论进行全面的评价。
科层制,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政府、企业、教育等。
理解科层制的涵义及其结构特征,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运行机制、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斯·韦伯作为科层制理论的奠基人,其理论为我们理解科层制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然而,任何理论都有其局限性和不足,因此,本文在介绍韦伯科层制理论的也会对其进行批判性的评价,以期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科层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科层制的涵义进行界定,明确科层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然后,通过对科层制的结构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揭示科层制在组织运行中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介绍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包括其理论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科层制的评价。
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强调了理性化、法制化、非人格化等核心要素,为我们理解科层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然而,本文也将指出韦伯理论的局限性,如过度强调理性化可能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科层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的僵化和官僚主义等问题。
本文将对科层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进行简要探讨,分析科层制在不同领域的适用性和效果。
本文还将对如何优化科层制结构、提高组织效率提出建议,以期为我们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中的组织挑战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科层制的涵义科层制,也被称为官僚制,是一种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明确的权力等级、规则、程序和职责分工来实现组织的高效运作。
科层制的核心特征包括权力等级、规则化、非人格化、技术化和专业化。
科层制强调权力等级,即组织中的成员按照等级制度进行排列,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上级和下级,形成一条权力链条。
这种等级制度确保了组织的决策能够迅速、有效地传达和执行。
科层制注重规则化,即组织内部有一系列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要求成员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和操作程序。
组织社会学第三讲 科层组织理论
• 科层组织最早是由韦伯提出来的一种组织形式, 也被称为科层制(bureaucracy) 。 • 一、三种支配类型 • 韦伯的科层制观点建立在他对社会支配类型的划 分上,科层制是他所分析的三种支配类型中法理 型权威的最典型、最纯粹的形式。 • 韦伯认为支配是一群人会服从某些特定的命令的 可能性。每一种真正的支配形式都包含着最起码 的自愿服从的成分。每一种支配系统都希望培养 其“正当性”(合法性)基础。由于正当性基础 不同,导致了不同的支配类型。
• 最简单的是岗位职系,意即“工种”。最复杂的 是资位,分为“全叙”和“不全叙”;“全叙” 又分为员级和师级,员级分为员一员二员三,师 级又分为师一到师十七。每个级别的薪资都不同, 这套体系师自台湾军队的管理等级划分方法。至 于管理职位,也从组长、课长、专理,到经理、 协理,再到副总经理、总经理、副总裁等,一个 事业群的级别高达12层。富士康有12个这样的大 事业群,之间还存在竞争,每年都要根据业绩进 行排名。 • 富士康常设“检讨制”和“集合训话制”;每周 业务检讨,每日交接班集合训话,常有工人被训 到哭。在日夜排班、高速运转的流水线生产体系 中,基层管理似乎奢谈“人性”和细致,常伴以 训斥与责罚。
• 2、科层组织的负功能 • 其一,严格的纪律、繁琐的规则使组织成员只照 章办事,形成“管僚主义人格”; • 其二,由于组织按专才选用人员,所以当遇到规 则未能涉及的问题时可能会束手无策,从而产生 “训练出来的无能”的现象; • 第三,组织中严格的分层及权力的明确划分使上 下级之间的沟通变得繁琐,缺乏应变力; • 第四,事本主义原则把组织成员限制在工作范围 内,缺乏感情沟通,久之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 案例分析: • 有富士康内部管理人士对本刊记者称,自幼 生长在台湾的郭台铭,深受台湾“全民皆兵”的 文化影响。他本人强悍、干练、节制的个性,也 深刻影响着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管理的各个角 落。员工的压力来自多个方面,包括自身性格、 家庭背景、社会遭遇等多种问题;但所谓军事化 管理、工作强度与条件等,确实也带来了巨大压 力。 • 富士康的管理制度层级森严。公司对于“中 干”(大陆籍员工),分管理职位、薪资资位、 岗位职系三条线管理,以多重标准考核员工和定 岗定编。
第3章 科层制组织理论
第四节 科层制组织理论的困境与发展
一、 科层制组织的困境 形式主义导致的效率悖论(马上就办部) 形式主义导致的效率悖论(马上就办部) 压抑个性导致的创新性缺失 本位主义导致的合作意识缺乏 文牍主义导致的积极性不足 权力垄断导致的反民主性、 权力垄断导致的反民主性、官僚主义
2、科层制组织兴起的条件:
·社会分工的出现 ·货币经济的出现 ·社会拥有大众化教育 ·理性精神的普遍认可
四、科层制组织兴起理论的实践基础 ·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科学管理原理 ·文官制度的确立
第二节 科层制组织的特征与要素 一、含义
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 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 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 本文的中心命题是:在中国行政体制中,基层政府间的共谋行为 在中国行政体制中, 在中国行政体制中 已经成为一个制度化了的非正式行为;这种共谋行为是其所处 已经成为一个制度化了的非正式行为 这种共谋行为是其所处 制度环境的产物,有着广泛深厚的合法性基础 制度环境的产物,有着广泛深厚的合法性基础。 本文讨论组织制度的三个悖论,对这一现象提出理论解释: (1)政策一统性与执行灵活性的悖论; (2)激励强度与目标替代的悖论;、 (3)科层制度非人格化与行政关系人缘化的悖论。
二、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三、要素体系
科层制组织的机构
权限 层级 职务的履行 职位 调节 专业化 例行化 限制
角色
非人格 等级 职责权限 协议 专业 固定薪酬 职业 晋升制度 权力使用 制度化
科层制组织的角色: 科层制组织的角色:官僚角色 阿尔蒙德——“选择和诱导” 阿尔蒙德——“选择和诱导” —— 科层制组织的价值:效率、功利、工具、 科层制组织的价值:效率、功利、工具、服从 韦伯认为,科层制的终极追求在于通过理性的持续不断 的行政管理保证法人组织实现自己的宗旨,从而避免组织 被社会固有的秩序排斥,因此,科层制是紧紧围绕一套价 值规范构建的。
马克斯韦伯.科层制
科层制的地位和评价
▪ 总的来说,是资本主义社会理想化的理想模式。 ▪ 成为分析西方社会和现代社会组织的重要概念和模式,
也成为现代组织发展的理论模型。 ▪ 开拓了政治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崭新的研究领域。 ▪ 为后来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奠定基础,也真还是对这
一理论的批评,质疑使组织理论得到丰富。
科层制在中国的应用
科层制的特征
韦伯对科层制组织特征的剖析:
(1)官员们个人是自由的,仅仅在事务上具有服从官职的义务; (2)官员们处于固定的职务等级制度中; (3)官员们拥有固定的职务权限; (4)官员们根据契约受命,即建立在自由选择之上。这是现代科层制的本 质。 (5)官员们根据专业业务资格任命。在最合理的情况下,专业业务资格应 该通过考试获得,通过证书确认。
案例
海尔集团的改革:
海尔是物联网家电行业内离人本主义最近的企业,物联网时代海尔而以 人本主义破解困局。近年来,关于科层制的质疑声越来越高,这不禁引 发管理学各界的讨论。。 做法:让企业内部随用户需求而变,最需要做的,就是让一线而非顶 层的高管来决定资源配置。这几乎是所有具备时代感企业的共识。于 是,张瑞敏让海尔变成倒三角。。 。
科层制的结构特征
▪ 根据组织目标进行劳动分工并实现专业化。 ▪ 实行等级制原则,建立合法权威。 ▪ 科层制通过稳定的规章程序运作。 ▪ 科层制中的职位占有者具有非人格化的理性特征。 ▪ 普遍性的用人标准,量才用人。
案例
学校就是科层制.首先, 按工作职能, 进行严密分工。每个职能部都有自己 明确的职能范围;其次,由于中国学 校的行政化现象,导致中国的学校管 理体系有明显的上下级关系。其实-
-般的学校同样存在这种权限大小的 事实关系,只是没有行政化表现的明 显。再次,规则化。所有内部成员都 受规则限制。再次,以绩效工资制为 主体的(这几年才明确,具体我不清楚 了) ,按资格评定体系为依托的工资 制度,集中表现科层组织的技术化。 在次,学校的发展,不应以个人感情 而受影响的非人格化。这些都是科层 组织的一般特点。所以,学校是一个 科层组织。
对官僚制的看法
对官僚制的看法官僚制又称科层制,是由马克思·韦伯提出的主要用于行政管理单位的全方位的理论。
官僚制是资本主义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细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合理性与合法性为基础,以高效率为追求目标,不仅适用于一般性的行政部门,还适用于社会中其他组织,目前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官僚制无处不在。
其主要结构模式为:1、明确的劳动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人员的任用完全依据职务的要求,选拔任用。
4、所有担任公职的人员都是任命的,不是由选举产生的,行政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是一种职业管理者。
5、行政遵守严格的规则、纪律和制约。
6、组织中间人员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只受职位关系而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
官僚制提出要建立明确的劳动分工,将工作细化为各个部分交由不同的人来处理,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有利于提高组织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将责任细化到人,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时候还能便捷的找出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官僚制还提出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这种等级系统不是基于世袭身份和血缘关系的等级系统而是纯粹的技术性和职务性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形的等级系统。
它使得上下级紧密的联系起来,是组织形成一个密不透风的整体,使得上下级之间可以方便、快捷、有效地传递信息、执行命令。
然而,这样的等级系统也有其明显的弊端,金字塔形的等级系统增加了组织的层级,最高层的决策人员无法了解到最底层工作人员的状态、想法和建议,底层的工作人员同决策层之间存在巨大的隔阂,无法准确了解到高层人员的决策意图,对于公司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也不强。
人员的任用完全是依据职务的要求,选拔任用,唯才用人。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组织本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官僚制要求组织制定和遵守严格的规则、纪律和制约,一方面,严格的纪律有利于组织的管理,是十分合理的,也是保证组织管理合法性的重要手段,对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马克斯韦伯及其科层制理论
1、定义
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 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 形态,是一种层次分明、结构严密、制 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理想的等级制组织 模式。
2、官僚制的基本特征(P104)
(1)明确的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3)专业化的工作人员。 (4)职业化的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纪律。 (6)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
(三)官僚制的优缺点
1、优越性
系统严密性 组织规定合理性 体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普遍适用性
2、缺点
官僚制将人固定于其中,压抑了 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使人成为一 种附属品,只会机械地例行公事,从 而影响行政效率。
三、对韦伯官僚制理论的评价
想一想
1、社会政治意义 2、学术意义 3、存在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韦伯在管理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就 是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理论”。韦伯也因而被人们称为组织 理论之父、官僚制之父。
主要著作:《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 神》、《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二、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权威结构理论(P103)
1、权力与权威 2、三种合法的权威模型
“卡里斯玛型” (charisma)权威 (魅力型权威)
专题三 马克斯·韦伯及其科层制理论
一、生平与著述 二、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对韦伯官僚制理论的评价
一、韦伯其人 韦伯(Max Weber,1864-1920),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现代官僚制理论 的创始人。出生于德国爱尔福特。 1882年入海德堡大学攻读经济学和 法律,后又就读于柏林大学和哥廷根 大学。他先后在柏林大学、维也纳大 学、慕尼黑大学等多所大学执教。韦 伯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涉及社会学、 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宗教、法学、 哲学等许多领域,并且都提出过许多 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6,韦伯统治权威和科层制理论
6,韦伯统治权威和科层制理论韦伯“《经济与社会》理论简介”《经济与社会》1910年开始写作~1914年大战爆发~完成了书第二部分。
1919年至192O年间~开始继续这部著作的写作。
1922年出版发行。
1968年~才有了这部书的英文全译本。
《经济与社会》一书的内容非常广泛~在这部书里~关于统治与合法性的理论~官僚制理论~社会分层理论都作了详尽的发挥。
一、统治与合法性统治与合法性是韦伯《经济与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学范畴。
这两个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管理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韦伯认为~在大多数社会活动中~统治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社会活动的每一个领域都毫不例外地~受到不同统治结构的深刻影响。
1~统治的两种类型经济统治:是由于经济利益,特别是由于垄断地位,而形成的统治。
它的纯粹形式表现在市场中的垄断统治,市场垄断统治,。
在市场中的统治是通过对物质资源的占有来对被统治者施加影响~或者运用市场技能来使自己的活动影响被统治者的行为的。
而被统治者在形式上看来~仍然是自由的~并能够按照他们自己的利益去行动。
权威统治:亦即由实施命令的权力与负有服从的义务而形成的统治,社会统治,。
纯粹形式表现为家长、长官和国王的权力。
这种统治形式建立在服从这一所谓的绝对义务之上~而不管他们的动机和利益如何。
二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统治形式是相互渗透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统治会转化为权威统治。
韦伯认为(应主要侧重对权威统治形式的研究。
2~服从权威型统治成为现实的一个先决条件~这就是统治者所发布的意志,命令,~要为被统治者所接受~而成为被统治者自己行动的格言。
服从的目的各种各样~有的出于习惯,子女对父母,~有的出于利益的考虑~有的出于情感~有的出了理想。
服从的形式有强制性服从~有自愿服从。
一种权威的统治能够发生效力~除了有强制性的服从以外~最重要的还在于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自愿的服从。
这种自愿的服从则来源于对统治合法性的承认。
3~追求合法性的手段历史上每个统治集团都希望使自己的统治具有合法性~他们追求合法性的手段不外两种~一种是通过强制手段~另一种则通过意识形态的调整与灌输。
韦伯的科层制名词解释
韦伯的科层制名词解释在组织学和管理学领域,科层制是一种组织结构模式,通常被用来描述和分析组织内部的权力和责任分配方式。
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韦伯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管理学领域的重要思想家。
科层制可以理解为一种垂直结构,其中组织被分成了多个水平层次。
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职能和责任范围,并且上一层次拥有对下一层次的权力和控制。
整个组织通过这种层级的分工和协作,实现了高效的管理和运作。
韦伯提出的科层制理论强调了组织内部相对稳定和可预测的权力结构。
他认为,在科层制中,权力的分配是基于职位和等级的区分,而不是个人的能力或者绩效。
这就意味着,每个层次的员工都必须服从上级的指挥和控制,同时也能够管理和指导下级的工作。
基于职位和等级的权力结构使得科层制在组织中产生了明确的权责关系。
每个层次的负责人需要负责管理指导下属,而下属则需要执行上级的指令和实现既定的目标。
这种分工使得组织具备了高效的决策和执行能力,实现了组织内部的协同和协作。
然而,科层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由于权力和决策集中在上层管理者手中,下属往往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可能导致组织的创新能力下降,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其次,科层制在传递信息和沟通方面也存在困难,庞大的组织结构使得信息传递的效率下降,可能出现信息失真和滞后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代组织越来越多地采用一些灵活的管理模式,如扁平化组织结构和团队化管理。
扁平化组织结构通过减少层级,使得决策和授权更加分散,提高了组织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团队化管理则强调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参与,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智。
尽管如此,科层制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理论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某些情况下,科层制可以提供一种稳定和可控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在大型组织和传统行业中。
科层制强调的权责关系和层级控制对于组织的协同和协作至关重要,可以帮助组织实现高效的管理和运作。
从科层制组织理论谈我国转型期的行政失控现象
从科层制组织理论谈我国转型期的行政失控现象: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在教育的大舞台上,从科层制组织理论谈我国转型期的行政失控现象就像是一场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盛宴,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行政体验和挑战。
然而,这场盛宴并非总是轻松自如,它面临着种种挑战和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索,以期让从科层制组织理论谈我国转型期的行政失控现象焕发出新的活力。
首先,让我们用形象的比喻来形容从科层制组织理论谈我国转型期的行政失控现象的重要性。
这一现象就像是教育的春风,它为学生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然而,这场春风并非总是和煦而稳定,它有时会突然变冷,有时又突然变暖。
这使得从科层制组织理论谈我国转型期的行政失控现象的效果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受益。
夸张修辞和强调手法在这场教育旅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从科层制组织理论谈我国转型期的行政失控现象,绝非仅仅是教育领域的点缀,它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
它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它的影响力无可限量。
我们需要用最强烈的语言来强调这一点,因为它是教育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
在观点分析和思考方面,我们必须深入探讨从科层制组织理论谈我国转型期的行政失控现象的意义。
首先,这一现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学习和发展计划。
其次,通过从科层制组织理论谈我国转型期的行政失控现象,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
最后,从科层制组织理论谈我国转型期的行政失控现象有助于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提高教育效果。
对于从科层制组织理论谈我国转型期的行政失控现象的意义,我们可以用一系列形容词来进行评价。
它是创新的、实践的、面向未来的;它是公正的、高效的、具有战略意义的。
这些形容词,既突出了从科层制组织理论谈我国转型期的行政失控现象的重要性,也表达了我们对这场教育变革的情感和态度。
总之,从科层制组织理论谈我国转型期的行政失控现象是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它要求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方法。
什么是科层制[终稿]
什么是科层制科层制 - 定义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
他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科层制 - 起源科层制一词,最初只是用来指政府官员,后来逐渐泛指一般的大型社会组织。
1775年,古尔耐首先使用了这个词。
他把既指办公室又指写字台的“bureau”和来自希腊语的动词“统治”(to rule)连用,指官员的统治。
古尔耐把官员手中日益发展的权力称之为“官僚病”(bureaumania)。
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把科层制看作是“由侏儒行使巨人的权力”。
在一些学者那里,科层制一开始就是一个贬义词,是同红图章、低效率和浪费联系在一起的。
一些学者则从另一个极端来看待科层制,认为科层制是人类设计出来的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认真、精确而有效率的一种行政管理典范。
科层制 - 不同的学科视角的定义解释政治体制类型是19 世纪时常使用的一种。
它是指一种行政职位为职业文官所占据(把持) 的体制通常这种体制是对世袭君主负责。
科层制与代议制政治体制相对应后者指当选的政治官员对代表大会或议会负责。
因此。
密尔(J ·s ·Mill) 在其经典著作《代议制政府》中将科层制(体制) 视为是代议制(政府) 体制唯一严肃的替代物并且评价了两种体制各自所特有的利弊。
它属于比较政治学学科。
源自于马克斯·韦伯的著作韦伯认为科层制不是指一种政府类型而是指一种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依照既定规则持续运作的行政(管理) 体制。
尽管科层制发端于普鲁士那样的官僚制国家但是这种行政(管理) 类型越来越盛行于所有的政治体制不管是君主制还是代议制甚至是所有承担大规模复杂行政管理任务的组织如商业企业、工会和政党等等。
这种解释一般属于组织社会学它旨在理解现代社会中组织的最为一般的特征和类型。
源自于公共行政(管理) 学科层制在这里意味着与私人组织中行政管理相对的公共行政管理。
强调行政体制处于政府领域之中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的特征比如强制性特征与法律的特殊关系关注普遍利益而不是私人利益其运行的公共责任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严密性。权力的层级结构制度可以确保决策制度的可靠性。位于层级结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职权限制
,他们清楚地知道,如果发生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当把问题转交给哪个部门、哪个职位;如果需要做出某项决定,那么决定应由谁来做出。这种严格按等级、法规运作权力的结果,可避免组织之间、个人之间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
2.合理性。科层制组织按照层级节制的原则,保证对组织成员的控制,使组织活动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组织内部存在大批专家,他们拥有专门知识,再充分利用档案,这样,组织就有可能通过精确的计算对未来的事件进行可靠预测,从而使组织的行为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
下级之间的职权关系严格按等级划定。
3.规则化。在科层制组织中,组织运行,包括成员间的活动与关系都受规则限制。也就是说,每位成员都了解自己所必须履行的岗位职责及组织运作的规范。所以说,科层制组织所采取的手段能最有效地实既定的目标,领导人一时产生的错误想法或已经不再适用的程序,都不大可能危害组织的发展。
科层制(又称官僚制)是建立在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社会学的基础上的,它体现了德国式的社会科学与美国式的工业主义的结合。按照通行的解释,官僚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它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①
另可参考:戴维·比瑟姆:《马克斯韦伯与现代政治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中文版,第65页
不知上述回答满意否?
参考资料: 科层制与中国社会管理的组织模式/作者:南京学社会学系 朱国云
1. 专门化。在科层制组织中,作业是根据工作类型和目的进行划分的,具有很清楚的职责范围,它科学地划分每一工作单元和强调删除那些无用的重复工作,以及考虑到职
能交叉的必要。各个成员将接受组织分配的活动任务,并按分工原则专精于自己岗位职责的工作。
2. 等级制。在科层制组织中,拥有一大批官员,其中每个人的权威与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官员的职位按等级制的原则依次排列。部属必须接受主管的命令与监督,上
4.非人格化。在科层制组织中,官员不得滥用其职权,个人的情绪不得影响组织的理性决策;公事与私事之间具有明确的界限;组织成员都按严格的法令和规章对待工作和业务交往,确保组织目标的实施。
5.技术化。在科层制组织中,组织成员凭自己的专业所长、技术能力获得工作机会,享受工资报酬。组织按成员的技术资格授予其某个职位,并根据成员的工作成绩与资历条件决定其晋升与加薪与否,从而促进个人为工作尽心尽职,保证组织效率的提高。
3.稳定性。在科层制组织中,专业技术知识的运用是它的一个主要优势。任何行政法令、决定、条例都有书面形式的规定和记录,详细而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从而保证了组织行为的稳定性。
4.普遍性。在韦伯创立科层制理论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科层制组织的崛起已被证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工业组织、政府机构、工会、宗教机构等一切大型的组织都经历了官僚制化的历程。在当代工业社会,科层制组织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最为普遍的组织形式。
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官僚制为现代社会的组织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马克斯·韦伯在对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进行广泛的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任何有组织的团体,唯其实行"强制性的协调"方能成为一个整体。基于此,他将官僚集权的行政组织体系看成是最为理想的组织形态,并预言人类在以后的发展中将普遍采用这种组织结构。韦伯设计的这种理性科层制组织具有以下的五大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