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授课讲义.
通信原理讲义
通信原理讲义第一章绪论1.1 通信系统的组成1.1.1 通信一般系统模型点对点通信模型:反映了通信系统的共性。
连续消息:状态连续变化的消息(如语音、图像),也称为模拟消息。
●消息与电信号之间必须建立单一的对应关系。
通常,消息被载荷在电信号的某以参量上。
数字信号:电信号的参量携带离散消息,该参量离散取值。
模拟信号:电信号的参量携带连续消息,参量连续取值。
●相应的通信系统分成两类数字通信系统模拟通信系统●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在信息源中使用模-数(数-模)转换器,接受端使用数-模(模-数)转换器。
●数字通信比模拟通信更能适应对通信技术越来越高的要求(1)数字传输的抗干扰能力强,中继时可以消除噪声的积累;(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3)便于使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4)易于加密处理;(5)可以综合传递各种消息,增强系统功能。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点对点)调制器:将基带信号转变为频带信号的设备。
解调器:将频带信号转变为基带信号的设备。
模拟通信强调变换的线性特性,既已调参量与基带信号成比例。
●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点对点) 强调已调参量与基带信号之间的一一对应。
数字通信需要解决的问题:(2) 编码与解码:通过差错控制编码消除噪声或干扰造成的差错; (3) 加密和解密:对基带信号进行人为“搅乱”;(4) 同步:发送和接收节拍一致,包括:位同步(码元同步)和群同步、帧同步、句同步或码组同步。
数字通信模型:1.2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1.2.1 通信系统分类● 按消息的物理特征分类电报通信系统 电话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系统图像通信系统 ● 按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线性调制载波调制 非线性调制 频带传输 数字调制脉冲模拟调制脉冲调制消息 消息消息消息脉冲数字调制●按信号特征分类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无线1.2.2 通信方式分类●点对点通信,按传送方向与时间关系:单工通信: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都能收发消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发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数字通信中,按数据信号码元排列方式:串行传输:数字信号码元序列按时间顺序一个接一个的在信道中传输,适合远距离传输。
通信基础培训-第1章__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通信的概念
•
谈到通信,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古代的烽火报警,就是
把敌人入侵的消息通过烽火传达给远方的人们(类似的例子还有抗
日战争时期的“消息树”);舰船上的灯语和旗语通过灯的闪烁和旗
子的挥动与另一舰船或港口进行无声的对话;
• 传统的信函以文字形式把游子的思乡之情浓 缩于尺素之中,再利用邮政媒体送达家人;在 各种建设工地上,工人们经常使用对讲机相互 联络,协调工作;在电影电视中经常看到军人 或警察利用无线电台进行作战指挥;还有电报、 电传、电话、寻呼、移动电话、有线广播、无 线广播、有线电视、无线电视等当代最为普及 的通信手段都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通信 实例。
第1章 通信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 1.1 通信的概念 • 1.2 通信系统 • 1.3 通信方式 • 1.4 信道和传输介质 • 1.5 信号与噪声 • 1.6 信号频谱与信道通频带
• 1.7 信息的度量与香农公式 • 1.8 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 • 1.9 常用的通信手段 • 1.10 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价 • 1.11 通信技术发展史
发
传
接
信
送
输
收
信
源
设
介
设
宿
备
质
备
干 扰
图1―1 模拟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
比如电话通信系统就包括:送话器、电
线、交换机、载波机、受话器等要素。广播通
信系统包括麦克风、放大器、发送设备、无线
电波、收音机等。两个通信系统实例示意图如
图1―2所示。
导线 载波机
载波机
(a) 有 线 长 途 电 话 系 统 示 意 图
声被不断地放大,形成噪声积累直到通信终端。
《通信基础知识》课件
通信协议的标准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OSI模型:定义 了七层通信协议, 包括物理层、数 据链路层、网络 层、传输层、会 话层、表示层和
应用层
TCP/IP协议: 定义了互联网通
信协议,包括 TCP、IP、
UDP、ICMP等
IEEE 802系列 标准:定义了局 域网通信协议, 包括802.3(以
报文交换网络:通 过存储转发方式进 行数据传输
分组交换网络:将 数据分成多个分组 进行传输
混合交换网络:结 合电路交换、报文 交换和分组交换的 优点进行数据传输
通信协议与标准
通信协议的概述
通信协议是通信双方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 定
通信协议包括传输协议、网络协议和应用 协议
传输协议负责数据传输,如TCP/IP协议
数字信号传输
数字信号:由0和1组 成的信号
传输方式:有线传输和 无线传输
有线传输:如电话线、 光纤等
无线传输:如无线电波、 微波等
传输速度:取决于传输 介质和传输技术
传输质量:受干扰、噪 声等因素影响
数据压缩技术
定义:通过减少数据冗余和重复,降低数据传输的带宽需求 目的: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传输成本 常见方法:Huffman编码、LZW编码、JPEG压缩等 应用领域: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传输
通信网络的基本架构
核心网:负责处理和转发数据,包括基站、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 接入网:负责将用户终端连接到核心网,包括基站、无线接入点等设备 传输网:负责将核心网和接入网连接起来,包括光纤、电缆、微波等传输介质 用户终端:包括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通过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
移动通信技术讲义-第7讲 第二章 移动通信的组网
移动通信技术讲义-第7讲第二章移动通信的组网移动通信技术讲义-第7讲第二章移动通信的组网移动通信的组网是指移动通信系统中各个基站之间的连接和协作方式,确定了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和架构。
本章将详细介绍移动通信的组网相关概念、技术和方法。
2.1 单基站组网单基站组网是指一个基站单独提供无线接入网络和终端连接服务,不需要和其他基站进行协作。
该组网方式常用于较小的无线覆盖区域,如无线家庭网络、无线局域网等。
在单基站组网中,基站负责终端的接入和数据的传输,同时也负责管理和调度空中资源。
这种组网方式简单灵活,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场景。
2.2 多基站组网多基站组网是指多个基站共同协作形成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无线网络。
在多基站组网中,各个基站之间通过无线链路或有线链路进行连接,共同提供无线接入和终端连接服务。
多基站组网通过基站之间的协作,可以实现无缝切换、增强系统容量和提高覆盖范围。
多基站组网通常采用分布式架构或集中式架构。
2.2.1 分布式架构分布式架构是指将网络功能分布在多个基站中,每个基站都具备分时复用和频率复用等基本功能。
各个基站之间通过专用接口或公共传输网进行连接。
分布式架构具有灵活性高、可扩展性好等优势,适用于网络容量需求较高的场景。
2.2.2 集中式架构集中式架构是指将网络功能集中在一个控制中心,各个基站通过有线链路与控制中心相连。
集中式架构具有网络控制集中、协调能力强等优势,适用于网络覆盖范围广、终端密度大的场景。
2.3 移动通信组网技术与方法移动通信组网涉及到多种技术和方法,包括频率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空分复用、调度算法等。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技术和方法。
2.3.1 频率复用频率复用是指将一定频段的信道分为多个子信道,不同基站在不同子信道上进行通信。
频率复用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2.3.2 时分复用时分复用是指将时间分割成多个时隙,不同基站在不同时隙上进行通信。
时分复用可以保证不同基站之间的通信互不干扰。
现代通信技术讲义第四章 差错控制编码
第四章 差错控制编码4.1概述 4.1.1基本概念1、差错控制编码原因:数字信号在传输,由于受到噪声的干扰,产生误码。
在很多通信场合,要求无误码传输。
如(1)两个计算机只的数据传输;(2)多址卫星通信中各站的站址编码信息; (3)各种遥控或武器控制的信息传输。
2、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思想差错控制编码在通信系统中也称为信道编码,意味为适应信道传输而进行的编码。
编码思想是对信息序列进行某种变化,使原来彼此独立、相关性极小的信息码元产生某种相关性。
使接收端利用这种规律性来检查或进而纠正信息码元在信道传输过程中所造成的差错。
3、差错类型1)随机差错:差错是相互独立、不相关的。
存在这种差错的信道是无记忆信道或随机信道,如卫星通信,错误比较分散。
2)突发差错:差错成串出现,错误与错误之间有相关性。
即一个错误往往要影响到后面的一串码字。
如短波和散射信道产生的差错,错误比较集中。
4、错误图样若发送数字序列S 为: 1 1 1 1 1 1 1 1 1 1 接收数字序列R 为: 1 0 0 1 0 0 1 1 1 1 则错误图样定义为 E=S ⊕R ,⊕为逻辑加,或异 此时错误图样E 为: 0 1 1 0 1 1 0 0 0 0 显然,知道错误图样E ,就可以确定它属于那类错误。
定义:错误密度M=错误之间的总码元数第一个错误至最后一个错误之间的误码数第一个错误至最后一个规定M=4/5时,表明为突发性差错。
在编码技术中,码的设计与错误性质有关。
因为纠随机错误的码很有效时,往往对纠突发差错的效果不佳。
反之亦然。
而事实上,而者往往是同时存在的。
设计时以一种为主,最好二者兼顾。
4.1.2差错控制方式1、前向纠错方式(FEC )特点:(1)收端能发现差错,且能纠错。
(2)译码实时性好,但是译码设备较复杂。
应用:一个用户对多个用户的同时通信。
如:移动通信特别适合。
2、自动请求重传方式(ARQ)特点:(1)收端只能检错,不能纠错(2)收端发现错误,控制发端重新发送,直至正确(3)译码实时性茶,但是译码设备简单。
移动通信技术讲义-第2讲
双工通信 2. 双工通信 定义: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均可同时收发的工作方式, (1)定义: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均可同时收发的工作方式,即任一方在发话的同 时仍能收听对方的方式,它不必按键发话,象普通电话一样使用方便. 时仍能收听对方的方式,它不必按键发话,象普通电话一样使用方便. (2)实例:现在的有线电话及手机 实例: 分类:双工通信可分为异频双工 频分双工(FDD))和同频双工( 异频双工( ))和同频双工 (3)分类:双工通信可分为异频双工(频分双工(FDD))和同频双工(时分双工 (TDD)). TDD)). )) (4)大多数双工制系统收发使用相隔足够距离的不同频率工作,称为频分双工 大多数双工制系统收发使用相隔足够距离的不同频率工作, (FDD),如1-2图所示.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及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等都 FDD),如 ), 图所示.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及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等都 f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 点 可归纳如下: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6点)可归纳如下: (1) 频谱利用率高, 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 频谱利用率高, 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 (2) 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 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 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 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 (3) 抗噪声, 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 抗噪声, 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 (4) 能实现更有效, 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 能实现更有效, 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 (5) 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 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 (6) 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可降低设备成本和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1.2.2 模拟网和数字网
人们把模拟通信系统 包括模拟蜂窝网 人们把 模拟通信系统(包括模拟蜂窝网 , 模拟无绳电话与模拟 模拟通信系统 包括模拟蜂窝网, 集群调度系统等)称作第一代通信产品,而把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包括数 集群调度系统等 称作第一代通信产品,而把数字通信系统 包括数 称作第一代通信产品 字蜂窝网,数字无绳电话,移动数据系统以及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 字蜂窝网,数字无绳电话,移动数据系统以及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 称作第二代通信产品. 称作第二代通信产品.
通信技术授课讲义.ppt
第二章 模拟调制技术 (2.2-2.6)
1
复习-- AM、DSB、SSB和VSB
调幅(AM)
SAM
(
)
A0[
(
c
)
(
-
c
)]
1 2
[
M
(
c
)
M
(
-
c
)]
双边带调制(DSB)
SDSB ()
1 2
[ M (
c
)
M (
-
c
)]
单边带调制(SSB)
SSSB() SDSB() HSSB
调制器
适用于宽
(a)直接调频 带调制 (b)间接调频
mt PM sPM t
mt
调制器
(c) 直接调相
适用于窄 带调制
微分器
FM sPM t
调制器
(d) 间接调相
适用于宽 带调制
18
2.3 模拟角度调制技术
单频调制 PM与FM
m(t) Am cosmt Am cos 2 fmt
sPM (t) Acos[ct K p Am cosmt] A cos[ct mp cosmt]
sSSB (t)
sin ct
×
1 2
mˆ (t
)
sin
ct
3
复习--相干解调与包络检波
相干解调 sm t
sp t
sd t
LPF
cos c t
包络检波
D AM信号 R
CA0 m t
4
2.1 模拟线性调制技术
2.1.4 残留边带(VSB)调制
原理:残留边带调制是介于SSB与DSB 之间的一种折中方式,它既克服了DSB 信号占用频带宽的缺点,又解决了SSB 信号实现中的困难。
《通信技术入门》PPT课件
纤芯 包层
光缆
保护层
光波
光波在光纤中的传播
光
多根光纤
纤
保护层
保
防止光泄漏的吸收外壳
护
起保护作用的防护层 外绝缘层
层
21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光纤通信原理
光纤主要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0信号或1信号直接对光进行调制(即控制 激光的通或断——幅移键控ASK)
光波的频率为1014~1015Hz,目前一束光每秒能携带或10G的二进位信号,
25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套管
6类线(200Mb/s)
信号线 地线
无屏蔽双绞线 (UTP);屏蔽双绞线 (STP)
同轴电缆分类
基带同轴电缆(50Ω)
传输数字信号
宽带同轴电缆(75Ω)
传输模拟信号
金属屏蔽 外绝缘层
内层导线 绝缘体
同轴电缆
20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光纤与光缆
光线
光导纤维(光线的入射角足够大时,就会出现全反射, 重复此过程,光就沿着光纤传播下去)
输线上同时进行,大大节 省了通信成本
17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4.0.3 光纤通信与无线通信
(1) 传输介质的类型与特点 (2) 光纤通信 (3) 无线通信
18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传输介质的类型与特点
介质类型
特点
应用
双绞线
有 线 同轴电缆 通 信
光缆
成本低,易受外部高频电磁波 固定电话本地回
干扰,误码率较高;传输距离 路、计算机局域
11 0 1
幅移键控 (ASK)
频移键控 (FSK)
相移键控 (PSK)
数字调制、解调器:
通信技术培训教程
通信技术培训教程第一部分:通信技术概述通信技术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它让信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准确地传递。
从电话、互联网到移动设备,通信技术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因此,了解和掌握通信技术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和企业运营至关重要。
通信技术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大类。
有线通信主要通过电缆、光纤等物理媒介进行信号传输,如传统的电话通信和有线电视。
无线通信则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号传输,如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例如,5G技术的推出,使得数据传输速度更快、延迟更低,为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第二部分: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涉及信息的发送、传输和接收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编码、调制和解调。
编码是将信息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的过程。
例如,在数字通信中,信息通常被编码为一系列的0和1,这些二进制数字可以被转换成不同的电信号或光信号。
调制是将编码后的信号转换成适合在特定媒介输的信号的过程。
例如,在无线通信中,信息被调制到高频的载波上,以便通过无线电波传输。
解调是接收端将调制后的信号转换回原始信息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到对信号的滤波、放大和数字化。
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对于掌握通信技术至关重要。
它们不仅帮助我们理解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也为我们设计和优化通信系统提供了基础。
在下一部分,我们将探讨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包括信号处理、编码解码、网络协议等。
这些技术是通信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也是通信技术不断进步的动力。
第三部分:通信技术的关键设备通信技术的关键设备是确保信息能够准确、高效地传输的重要工具。
这些设备包括发射器、接收器、交换机、路由器等。
发射器是将信息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并发射出去的设备。
例如,在无线通信中,发射器将信息调制到高频的载波上,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接收器是接收传输信号并将其转换回原始信息的设备。
接收器通常包括天线、滤波器、放大器等组件,以确保信号能够被准确地接收和转换。
5g通识讲义 pdf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5G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网络速度和带宽,还为各种新兴应用场景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在这篇讲义中,我们将深入探讨5G技术的核心概念、优势以及潜在应用。
一、5G技术的核心概念
5G技术是在前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采用了毫米波、大规模天线技术、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实现了高速、低延迟、大连接的通信能力。
相较于4G,5G的传输速度提升了数十倍,同时延迟也大大降低,为各种实时应用提供了可能。
二、5G技术的优势
1. 高速传输:5G技术能够提供极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满足用户对高清视频、大型游戏等高带宽应用的需求。
2. 低延迟:5G技术的低延迟特性使得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得以实现。
3. 大连接:5G技术能够支持海量设备的连接,为物联网、智能城市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5G技术的潜在应用
1. 工业4.0:5G的高速传输和大连接特性使得工业4.0中的设备能够实时地交换大量数据,提升生产效率。
2. 智慧城市:借助5G技术,可以实现城市各个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
3. 远程医疗:通过5G技术,医生可以远程操控机器人进行手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4. 自动驾驶:5G技术能够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实时的路况信息和车辆控制指令,提升驾驶安全性。
总结来说,5G技术作为一项革命性的通信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相信5G将会在未来的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3.5 增量调制 (M)
信号量噪比
信号功率:设输入信号为
m(t ) A sin ωk t
其斜率最大值为Ak ,要求不发生过载, 则
s Aω k s f s T
保证不过载的临界振幅Amax应该等于
+ -- - - + + + + + + - + - -
m2
mk-1 mk
t
t
3
ck
0
0
0
1
0
1
1
1
1
1
1
0
1
0
0
复习--简单增量调制原理
译码过程
c
' k
解码
r
' k
+
延迟
*' mk
ck’ rk'
0
0
0
1 +
0
1
1
1
1
1
1
0
1 +
0
0
+ + + + + +
Amax
s fs ωk
8
3.5 增量调制 (M)
最大信号功率
Smax
2 Amax s 2 f s2 s 2 f s2 2 2 2ωk 8p 2 f k2
where
fk ωk / 2p
最大信号量噪比
3 fs fs3 3 fs3 2 0.04 2 2 2 fk fm s f m 8p f k f m
小;
M用一位二进制码代表相邻两样值间的
相对大小。
11
3.5 增量调制 (M)
不同编码位数N 值的PCM与M的性能比较:
若PCM 系统的编码位数N<4(码率较低)时,
增量调制的量化信噪比高于PCM 系统。12源自 3.5 增量调制 (M)
M的优点:
(1)、在比特率低时,M的量化信噪比优于 PCM ; (2)、实现电路比PCM简单,M只编一位码, 接收端不需要码字同步。
- - -
-
-
-
-
t
mk*’
t
4
问题的提出:
1、增量调制与脉冲编码调制
(PCM)的性能有何区别?
2、能否与ADPCM一样引入自适
应增量调制?
5
3.5 增量调制 (M)
不过载情况下量化噪声功率的计算
假设量化误差e(t)在区间(-, +)内均匀分 布,则e(t)的概率分布密度
Sr(k)
+
SP(k)
+ + +
预测器
[ai(n)] 预测自适 应控制
Sr(k)
预测自适 应控制
2
复习--简单增量调制原理
m( t )
抽样
mk + ek +
-
二电平 量化
延迟
rk
+ * mk
数码 形成
ck
rk
+
ck=1
ek
0 ck = 0
m
' k
-
编码过程
mk’ m1 m0’ m1’ m2’ rk
结论:最大信号量噪比和抽样频率fs的三次方 成正比,而和信号频率fk的平方成反 比,即抽样频率每提高一倍,量化信 噪比提高9dB,信号每提高一倍频率, 量化信噪比下降6dB。
10
3.5 增量调制 (M)
M与PCM的比较:
相同:均用二进制数字信号表示模拟信号传输
不同:PCM以一组二进制代表一位抽样值大
CVSD增量调制可在单个集成电路芯片内实 现,其中一种芯片MC34115,是Motorola公 司系列增量调制电路芯片中的一种。
20
编码/译码选择 15 模拟输入 模拟反馈 数字输入 1 2 13 - + - + 数字门限 12
13
3.5 增量调制 (M)
M的缺点:
当输入信号变化斜率大时,M会出现过载现 象。为了避免过载现象,应取fs≥ Amaxmax 。 采 样频率fs增大时,会使信息速率增大,给传输带 来不便。
14
3.5 增量调制 (M)
3.5.2 自适应增量调制
基本原理 采用自适应方法使量阶的大小跟踪输入信号 的统计特性而变化。 瞬时压扩增量调制——ADM (Adaptive Delta Modulation): 量阶能随信号瞬时压扩。 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CVSD (Continuously Variable Slope Delta modulator) 量阶随音节时间间隔(5 ~20ms )中信号 平均功率变化, 又称“数字压扩增量调制”。
9
Smax s 2 fs2 Nq 8p 2 fk2
3.5 增量调制 (M)
最大信号量噪比
Smax s 2 fs2 Nq 8p 2 fk2 3 fs fs3 3 fs3 2 0.04 2 2 2 fk fm s f m 8p f k f m
1 f (e ) , 2s
- s e +s
e(t)的平均功率为
s -s
E[e 2 ( t )]
1 2 e f ( e )de 2s
s -s
2 s e 2de 3
6
3.5 增量调制 (M)
功率谱密度
s2 P( f ) , 3 fs 0 f fs
通过截止频率为fm的低通滤波器后的 功率
0
m4
6dB
9 dB
SNR / SNRmax ( dB )
-10 数字压扩 增量调制 -20 简单增量 调制 -30 0 -10 -20 -30 -40 -41 -50 -54.6 -60 -70
19
m3
A/ Amax(dB)
3.5 增量调制 (M)
3.5.3 CVSD增量调制编译码芯片
ê (t)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0
0
t
17
数字压扩M
m (t)
TS
t
C(n)
ê (t)
0
0
0
0
1
1
1
1
1
1 0 1 0 0
t
码流C(n)
Q1
Q2
Q3
Q4
移位寄存器
Z Q1Q2Q3Q4 + Q1Q2 Q3Q4
逻辑电路 连码检测
18
3.5 增量调制 (M)
数字压扩⊿M与简单⊿M 的性能比较
15
3.5 增量调制 (M)
CVSD(数字压扩增量调制)原理
抽样定时 d
T
(t )
m( t ) +
-
e(t ) 抽样判 + 决器
ck
' k
mp (t )
积分器
e
连码检测 脉冲发 生器
码流中出 现3(或4) 个连“1” 或连“0” 时输出一 个脉冲。
平滑回路
16
简单M
m (t)
TS
t
C(n)
通信原理
第3章 模拟信源数字化与编码 (3.5-3.6)
1
复习--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
前向
量化自适 应控制
后向
量化自适 应控制 (n) d'(k) 解码
S(k)
+
-
+
(n) (n) d(k) d'(k) 量化器 编码
信道 I(k) I’(k) DPCM 码流
SP(k) 预测器 [a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