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 第十章 重复给药

合集下载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

⏹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中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对于新药、新剂型与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及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新药研发和药学服务等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为重点章节)第九章多室模型 1 学习课件,理解多室模型特点和识别方法第十章* 多剂量给药 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第十一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2 学习课件,重点理解特点,机制和识别方法第十二章统计矩分析 1 学习课件,掌握MRT含义及计算第十三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给药方法设计方法第十四章* 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学习目标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熟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二、学习内容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三、本章重点、难点生物药剂学的概念;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四、建议学习策略通读教材后观看视频,并复习相关药剂药理知识帮助理解.五、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utics)2、吸收(absorption)3、分布(distribution)4、代谢 (metabolism) 5、排泄 (excretion) 6、转运 (transport) 7、处置 (disposition) 8、消除 (elimination) 二、简答题1.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必须版)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必须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后透过细胞膜向机体组织、器官或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是指药物在吸收过程中或进入体循环后,受体液环境、肠道菌丛体内酶系统等的作用导致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也称为生物转化。

排泄:是指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转运: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转运。

处置: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

消除: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过程合称为消除。

2.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各包括哪些方面?剂型因素:剂型种类、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制剂处方、配伍药物在处方及体内的相互作用,以及制备工艺、贮存条件和给药方法等。

生物因素:种属差异、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及遗传因素等。

3.简述生物药剂学的研究目的,请举例说明。

生物药剂学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评价药物制剂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及制剂工艺、指导合理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4."药物化学结构唯一决定药物疗效"的观点正确吗?请分析原因。

不正确。

因为随着生物药剂学的产生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药物在一定中所产生的效应除了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外,还受到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影响,甚至在某种情况下,这种影响对药物疗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药物化学结构唯一决定药物疗效"的观点不正确。

第二章药物的吸收1.名词解释胃空速率:单位时间内胃内容物的排出量。

多晶型:同一化学结构的药物,由于结晶条件不同,可得到数种晶格排列不同的晶型,这种现象称为同质多晶。

溶出速度:是指固体药物制剂中有效成分在特定的溶解介质中的溶解速度和程度。

pH-分配学说: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

重复给药

重复给药

第一节 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单室模型静脉注射
第一次给药 (X1)max=X0 经过一个给药周期τ (X1)min=X0e-kτ 第二次给药
(X2)max=(X1)min+X0=X0(1+e-kτ) (X2)min=(X2)maxe-kτ=X0(1+e-kτ) e-kτ 第三次给药 (X3)max=(X2)min+X0
依此类推,第n次给药:
Cn

k0 kV
(ekT

1)(
1
1
e ( n1) k ek
) ek(t)

k0 kV
(1
ekt )
(Cn )max

k0 kV
(1
e
kT
)(
1 enk 1 ek
)
Cn '
k0 kV
(1
ekT
)(
1 enk 1 ek
第十章 多剂量给药
多剂量给药概念
多剂量给药(multiple-dosage regimen)又 称重复给药,是指按一定剂量、一定间隔时间、 多次重复给药,使血药浓度达到并保持在治疗 窗内的给药方法。
多剂量给药,在每次给予一定剂量时,体内总 有前一次剂量的残余。因此,体内总药量超过 前一次而不断积蓄。随着给药次数增多,体内 药物量不断增加。经过一定时间后,体内血药 浓度逐渐趋向并达到稳定状态。临床上常常通 过多剂量给药以维持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
由题意可知滴注时间T=2h,给药间隔时间τ=10h (1)第一次滴注2h后的血药浓度
(2C)1 第kkV0二(1次 e停kt 止) 滴104注0 02时.2 的1 血e0药.22浓度3.30mg L

多次重复给药的药物动力学课件

多次重复给药的药物动力学课件

药物浓度达到稳态水平的某一百enk
假设fss为稳态水平的某一比值,即:
enk 1fss
取对数 n k 2 .3l0 o 1 3 f g ss
n 3 .3t1 2 lo 1 g fss
2
当fss=90%时, n 3 .3 t12 lo 1 0 g .9 3 .3 t12
(Css )max
X0 Vd
( 1
1
e k
)
对药物的安全有重 要意义!小于MTC
(Css )min
X0 ( 1 Vd 1 e k
稳态时的函数方程为:
)e
k
Css
X0 Vd
(11ek
)ekt
因此,已知某一药物的动力学参数Vd、k,只要X0和τ值 给定后,即可按上述公式算出药物在经时过程中稳态时
的药量和血药浓度。
rekr1enk
r
1 enk 1 ek
r为多剂量函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经n次给药体内的最大剂量、最小剂量&血药浓度的变化 分别为:
1 enk (Xn )max X0 1 ek
(Xn )min
1 enk X0 1 ek
ek
Cn
X0 Vd
1enk 1ek
衰期长的药物,为了及早达到稳态水平,此时首剂要 大于维持量若干倍,凡是首剂即达到稳态水平的剂量 称为负荷剂量其关系式:
X0* X0(11ek )
基于稳态时的最小血药浓度等于 第一次给药后的最小血药浓度
X 0*为负荷剂量,X0为维持量,首先给予负荷剂量,然 后给予维持量,这样体内药量始终维持在稳态水平。
药动学。药物按照一级动力学消除。 单次给药的AUC等于稳态时某给药间隔内的AUC。 符合非线性动力学 的药物不可以用叠加原理预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第十章 重复给药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第十章 重复给药

k?
e? kt
?
1?
1 e? ka?
e? kat )
3.稳态峰浓度及谷浓度、达峰时间
非血管给药达峰浓度不象静脉注射,在每次给 药开始,而是在 两次给药间隔时间的 某一点。 求函数的极大值 。
当t
?
t
max
时,dC ss dt
?
0,求 tmax 得
第n次给药后,给药间隔内任何时候体内药量:
Xn=Xo[(1- e
-nk ? )/(1- e-k ? )] e-kt
(Xn)max= Xo(1- e -nk ? )/(1- e-k ? )
(Xn)min=Xo[(1- e
-nk ? )/(1- e-k ? )] e-k ?
Cn=Xo/V [(1- e
-nk ? )/(1- e-k ? )] e-kt
(Cn)max=Xo/V(1- e -nk ? )/(1- e-k ? )
(Cn)min= Xo/V[(1- e
-nk ? )/(1- e-k ? )] e-k ?
2.多剂量函数:
r=(1- e -nki ? )/(1- e-k i? ) ki:ka 、k 、 a 、 ? 多剂量静脉注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
5.蓄积系数
蓄积系数: (积累系数或蓄积因子)
指坪浓度与第一次给药后浓度的比值。用 R 表示。
R?
Css C1
?
C0
( 1?
1 e?
k?
)e? kt
C0e? kt
?
1 1? e?k?
意义:按 ?间隔给药时,坪浓度是 第一次给药浓度的 R倍。
二、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1.n次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 一级吸收,单室模型药物可以在各指数项

沈药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大纲

沈药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大纲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40905A-药)适用专业:药学、药学(日语)、药学(英语)、药物制剂、中药学、中药学(日语)、中药资源与开发一、前言《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生物体内的动态过程并应用数学分析手段来处理的一门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采用隔室模型、非线性动力学或统计矩分析药物体内过程,并将药物动力学参数应用于新药研发。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

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生物药剂学是解析药物体内过程的机制的学科,而药物动力学是定量描述药物体内过程的学科。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影响药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的生理因素和剂型因素。

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熟悉生物药剂学原理在制剂设计尤其是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

了解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和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理论课36学时,学分2.0。

教材选用梁文权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出版。

二、理论课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概述(1学时)[基本内容]生物药剂学的含义、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产生和发展过程。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概念。

转运、消除和处置的概念。

[基本要求]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熟悉:生物药剂学研究意义、产生和发展过程。

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难点:药物的体内过程。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4学时)[基本内容]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药物的转运机制。

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因素和剂型因素。

[基本要求]掌握:药物的转运机制。

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和剂型因素对口服药物吸收的影响。

熟悉:胃肠道的结构、功能和药物的吸收过程。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其应用。

了解: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方法。

难点:药物转运机制。

第三章非口服给药的吸收(2学时)[基本内容]药物在注射部位、皮肤、口腔、鼻粘膜、肺部、眼部和直肠及阴道中的吸收转运机制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生理因素、药物的物理化学因素、剂型和制剂因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重复给药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重复给药

第十章 重复给药一、基本概念假设条件:1、重叠原理:假设在连续用药时,前次的用药对以后给药的药物动力学不产生影响2、符合线性动力学3、在每次给药剂量(X 0)相同,给药间隔(τ)相等的条件下进行讨论二、重要公式1、单室模型间歇给药血浓与时间关系a) 静脉注射:0011nk k k n k X X e C e r e V e Vττττ-----=⋅⋅=⋅⋅- b)0m ax0m in0m ax 0m in 1))(1)11)(1)11)(1)11(1)1nk kTn k nk kTk n k sskTk ss kTk k k eC e kV e k eC eekVe k C e kV e k C eekVeττττττττ-------------=⋅-⋅--=⋅-⋅⋅-=⋅-⋅-=⋅-⋅⋅-、((、c) 0011)()()1111)()()11a a a a nk nk k tkta n t k k a k tkta ss t k k a k FX ee e e V k k e e k FX eeV k k eeττττττ------------=⋅⋅-⋅---=⋅⋅-⋅---2、单室模型静脉注射间歇给药其他药动学参数a)2(1)max 002(1)min 001()(1...)11()(1...)1nk k k n k n k nk k k n k k k n k eX X ee e X eeX X eeeeX eeττττττττττττ---------------=++++=⋅--=++++⋅=⋅⋅- b) 多剂量函数:11nk k er eττ---=-c)max max minmin ()()()()k n ss n ss C C eC C τ==d) 稳态血浓:011ktss k X C eV eτ--=⋅⋅-e)001111ss k k ss k X C V e X C eVeτττ---=⋅-=⋅⋅-f)坪幅:m axm in 0m ax m in 0/X X ss ss ss ssC C X V X -=-=或 g) 达坪分数:1/20.693()1n t n ss n ssC f eC τ-⋅==- 1/2()3.32l g (1)s snn t f τ∴=-⋅- h) 蓄积系数:稳态血药浓度与第一次给药后血浓的比值m in 1m in1()1ssk C R C eτ-==- (亦适用于k a >>k,且τ较大的口服间歇给药)i) 波动百分数:稳态最大血浓与稳态最小血浓的差值和稳态最大血浓的比值百分数m ax m inm ax 100%(1)100%ssssk ssC C FI eCτ--=⨯=-⨯j) 波动度:m ax m inss ssssC CD F k C τ-==k) m ax m inm in100%(1)100%ssssk ss C C eCτ-=⨯=-⨯血药浓度变化率3、单室模型静脉滴注间歇给药其他药动学参数:m ax ssm in1lnssC T kC τ=+4、单室模型口服间歇给药其他药动学参数a) 稳态达峰时间:m ax (1)2.303lg(1)a k a k a k e t k kk eττ---=⋅--b)m ax0m ax0m in ()1()1kt ss k k ssk FX eCV e FX eC Veτττ----=-=- (条件:k a >>k ) c) 达坪分数:f ss(n )=1-e -nk τ d) 蓄积分数:1(1)(1)a k k R ee ττ--=--5、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0ss ss C dtC ττ=⎰a) 单室静注间歇给药:(当t 1/2=τ时);01.44ss C C =,01.44ss X X = 【通式:1/201.44ss t C C τ=⋅】b) 单室口服间歇给药:(当t 1/2=τ时)01.44ss X F X = 【通式:1/20 1.44ss t X F X τ=⋅】6、负荷剂量(首次给以的较大剂量,*0X )a)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多次重复给药负荷剂量:*2X X =b)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重复给药负荷剂量:*02X X = 7、最佳给药周期a) 安全有效治疗浓度:MEC(最小有效血浓)~MTC(最小中毒血浓),即m inm ax ~ss ssC C b) 单室模型多剂量静注最佳给药间隔:m ax 01/2m in1.44lnssssss C X t CC Vkτ=⋅=c) 单室模型多剂量给药口服最佳给药间隔:0ss FX C VKτ= (F=1时,为静脉注射情况)三、例题1、教科书重点例题:例1,p239;例2,p240;例5,p247;例6,p251。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重复给药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重复给药
一、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二)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Cn C0.11eenkk .ekt
(0≤t≤τ)
单剂量: C=C0e-kt
第十章 重复给药
第一节 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二)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Eg.1 已知某药物半衰期为4h, X0=100mg,C0=10g/ml, 若每隔6h给药一次,共8次,求末次给药后C-10h?
第一节 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五)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达到稳态后,t=τ时,血药浓度最小
Css
X0 V (1 ek
.e k t )
C ss min
V
(1
X
0
e
k
)
.e
k
第十章 重复给药
第一节 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五)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kT
1 e nk )( 1 e k
)
Cn
k0 kV
(1
e
k
T
)
1 enk ( 1 ek
) ekt
(Cn )min
k0 kV
(ekT
1 enk 1)( 1 ek
) ekt
第十章 重复给药
第一节 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二、单室模型间歇静脉滴注给药
(三)稳态时滴注过程与停止滴注过程血药浓度 ➢ 达稳态时(0≤t≤T)的血药浓度Css为
在每次滴注时血药浓度逐渐升高,停止滴注后血药浓 逐渐下降,由于第二次再滴注时,体内药物量未完全 消除,所以体内药物量不断蓄积,血药浓度曲线不断 升高,直到达到稳定状态,才维持在一个相应时间上 相等的血药浓度水平。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中药物动力学部分编写的建议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中药物动力学部分编写的建议

用 实践 , 提 出提 高教 材 编 写质 量 的 改 进 建 议 。
关键词 生物 药剂 学与药物动力学; 教材 编写; 建议
生物 药 剂 学 与药 物 动 力 学 系药 剂 学 的分 支 学
隔室模 型是经典 的药 物 动 力 学模 型 , 主要 应 用 于 线 性 动力 学特征 的药物 。统计 矩原 理在药 物动 力学 中 的主要应 用对 象也是 线性动 力学 特征 的药 物 。这 一
药 学教 育 2 0 1 4年 第 3 0卷 第 1 期

教 材建设 ・
《 生物 药剂 学 与药 物动 力 学》 教 材 中药物 动 力学部 分 编 写的建 议
郭新红 李 淑赞 刘欣 陈彩萍
郑 州大学 药学 院
摘 要
( 郑州 4 5 0 0 0 1 )
完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 力学的教材编写 , 积 累长期的教 学经验 , 结合 药物动 力 学的相 关文献报 道和应
科, 始于 1 9 6 0年代 , 原 本 是两 个 相 对独 立 的边缘 学
科, 由于 两个 学科 间 的联 系紧 密和学 习方便 , 卫生部
规划教材将其合二为一。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医药 院校药学专业和药剂学专业本科均开设此门课程。
其 中药物 动力 学也 是近年来 迅 速发展 的药学 分支交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2 5 。
作者简介 : 郭新红 , 女, 博士 , 副教授 , 从事药物新剂型的研究 。

2 8 一
药学 教 育 2 0 1 4年 第 3 0卷 第 1期
重要。如 2 . 甲氧基雌二醇是一个广谱抗癌药物, 因
其 全 身毒 性低 而 目前备 受 国 内外 关 注。 目前 没有 口 服 制 剂在 国内外 上市 , 其 片剂 和胶 囊剂 虽然 在 国外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计算题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计算题
例3
静注某单室模型药物200,测得血药初浓度为20,6 h后再次测定血药浓度为12,试求该药的消除半衰期?
解:
例4某单室模型药物100给患者静脉注射后,定时收集尿液,测得累积尿药排泄量如下,试求该药的k,t1/2及值。
t(h)
0
1.0
2.0
3.0
6.0
12.0
24.0
36.0
48.0
60.0
72.0
解:
例12已知某单室模型药物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为70%,= 0.8 1,k= 0.07 1,V=10 L,如口服剂量为200,试求服药后3 h的血药浓度是多少?如该药在体内的最低有效血药浓度为8,问第二次服药在什么时间比较合适?
解:(1)
(2)
例13已知大鼠口服蒿本酯的= 1.905 1,k= 0.182 1,V=4.25 L,F= 0.80,如口服剂量为150,试计算、及。
3、口服某单室模型药物100后测得各时间的血药浓度如下,假定吸收分数F= 1,试求该药物的k,t1/2,,t1/2(a),并求,,V,,。
t(h)
0.2
0.4
0.6
0.8
1.0
1.5
2.5
4.0
5.0
C()
1.65
2.33
2.55
2.51
2.40
2.00
1.27
0.66
0.39
第九章多室模型
例1某二室模型药物静注100,各时间血药浓度如下:
2求哪些参数,对应哪些公式?0+
3哪些参数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求算,对应哪些公式?
例10给患者静脉注射某药20,同时以20速度静脉滴注该药,问经过4 h体内血药浓度多少?(已知V=50 L,t1/2 = 40 h)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多次给药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多次给药
重复(多次)给药
多次给药的意义
❖ 临床上什么情况下采用单次给药,什么情况下采 用多次给药?
❖ 如果采用多次给药,给药的间隔如何确定? ❖ 多次给药后体内是否会有蓄积? ❖ 多次给药后血药浓度的波动对药效或者毒性有何
影响?
❖ 单房室的静脉注射多次给药
首次静注给药后体内的最大药量为(X1)max 第一次给药的最小药量(X1)min
达坪分数
❖ 达坪分数
❖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计算经过多少个给 药半衰期才
❖ 能接近坪浓度或者给药一定时间后达到坪浓度的 什么程度?
❖ 达坪分数:指n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Cn与坪浓度 Css相比,
❖ 相当于坪浓度Css的分数。


fss=Cn/Css
表示经6.64 t1/2可达到99%稳态水平。故 一般认为经4-6个半衰期药物已基本达到 稳态浓度。上述的关系式表明达到稳态 水平某一百分比所需的时间与药物的半 衰期成正比,而与给药次数和给药间隔 无关。
❖ 平均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成正比,与半衰期对给 药
❖ 间隔时间的比值成正比。因此给药剂量和给药间 隔
❖ 时间是控制重复给药血药浓度的决定因素
❖ 重复给药体内药量的蓄积 ❖ 累积系数R
药量的蓄积
❖ 蓄积系数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表示药物在体内蓄积 程度的参数。若已知药物的半衰期,则可以计算 出任一给药间隔时该药物的体内的蓄积系数。τ越 小,蓄积的程度越大,当给药间隔时间相同时, 半衰期较大的药物容易产生蓄积。
地高辛的T1/2=33小时,按每日给予治疗量 ,问血药浓度何时达到稳态
A. 3天 B. 6天 C. 12天 D. 15天 E. 18天
坪幅
❖ 坪幅
❖ 重复给药时,即使达到稳态,在一个给药周期内 ,

药代动力学第十章 重复给药

药代动力学第十章 重复给药
3
(X2)max =X0+(X1)min=X0+X0e-k?=X0(1+e-k?) (X2)min = (X2)maxe-k?=X0(1+e-k?) e-k? =X0(e-k? +e-2k?) 按此类推得 : (X3)max =X0+X0(e-k? +e-2k?) =X0(1+e-k?+ e-2k?)
6
(Xn)max =X0·11--ee--nkkττ
(Xn)min =X0·11--ee--nkkττ ·e-kτ
7
(二)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体内药量与时间的关系式
Xn
?
X0
?1 ? 1?
e? nk? e? k?
?e? kt
Cn
?
X0 V
?1 ? 1?
e? nk? e? k?
?e? kt
(X3)min = X0(1+e-k?+ e-2k?)e-k?=X0 (e-k? +e-2k?+ e-3k?)
4
第n次给药时:
(Xn)max =X0(1+e-k?+ e-2k?+. . . +e-(n-1)k?) (Xn)min = X0(e-k?+ e-2k?+. . . +e-(n-1)k?+ e-nk? )
? ??
t1/
?
2
? ??
31
当 t1/ 2=? 时,C ss 和 Xss 分别为
C
ss=
X0 V
?1.44=1.44C 0
Xss ? 1.44X0
?因此,当给药间隔等于半衰期时,平均稳态药量 等于给药剂量的 1.44倍。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中药物动力学部分编写的建议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中药物动力学部分编写的建议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中药物动力学部分编写的建议郭新红;李淑赟;刘欣;陈彩萍【摘要】完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材编写,积累长期的教学经验,结合药物动力学的相关文献报道和应用实践,提出提高教材编写质量的改进建议。

%This paper tries to improve preparation of the textbook of Bio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accord-ing to chronically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referring to relevant reports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extbook compil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xtbook compilation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s .【期刊名称】《药学教育》【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3页(P28-29,44)【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编写;建议【作者】郭新红;李淑赟;刘欣;陈彩萍【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药学院郑州 450001;郑州大学药学院郑州 450001;郑州大学药学院郑州 450001;郑州大学药学院郑州 450001【正文语种】中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系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始于1960年代,原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边缘学科,由于两个学科间的联系紧密和学习方便,卫生部规划教材将其合二为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和药剂学专业本科均开设此门课程。

其中药物动力学也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药学分支交叉学科,也是药学专业、生物药学专业及临床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南方医科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南方医科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南方医科大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第一章测试1.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称为参考答案:吸收2.小肠包括参考答案:空肠3.弱碱性药物的pKa=8.0,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参考答案:10:14.属于剂型因素的是参考答案:全部都是5.药物及其剂型的体内过程包括:参考答案:代谢;吸收;排泄;分布6.药物的转运不包括参考答案:代谢7.药物的处置是指参考答案:分布;排泄;代谢8.药物的消除是指参考答案:代谢;排泄9.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参考答案:对10.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包括种族差异、药物组成和制剂处方等。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生物膜的特性不包括参考答案:饱和性2.单糖、氨基酸等物质的转运方式是参考答案:主动转运3.绝大多数药物的吸收机制是参考答案:被动转运4.大多数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参考答案:小肠5.下列转运体不属于外排转运体的是参考答案:葡萄糖转运体6.下列属于影响胃排空速率的生理因素是参考答案:精神因素;食物的组成;胃内容物的黏度及渗透压;身体姿势7.单纯扩散有哪些特征参考答案:不耗能;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载体8.研究口服药物吸收的方法有参考答案:肠灌流法;外翻环法;外翻肠囊法;组织流动室法9.所有口服固体制剂均可申请生物豁免参考答案:错10.消化道中的酶可以影响蛋白类药物的吸收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注射给药后,药物起效最快的是参考答案:静脉注射2.口腔黏膜中渗透性最强的是参考答案:舌下黏膜3.肌内注射时,大分子药物的转运方式为参考答案:通过淋巴系统吸收4.药物经口腔黏膜给药可发挥参考答案:局部作用或全身作用5.药物渗透皮肤的主要屏障是参考答案:角质层6.药物在肺部沉降的主要机制有参考答案:惯性碰撞;沉降;扩散7.关于注射给药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皮下注射的药物吸收速度较肌肉注射慢;药物经肌肉注射存在吸收过程;药物从注射部位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注射部位血流的状态影响药物吸收8.注射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吸收过程参考答案:错9.脂溶性较强的药物容易通过生物膜吸收参考答案:对10.关于经皮给药制剂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重复给药毒性研究护理课件

重复给药毒性研究护理课件
药物研发与注册
重复给药毒性研究是药物研发和注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 评估药物是否具有进一步研发价值的重要依据。
研究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障公众健康
重复给药毒性研究对于保 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 导致的健康风险。
促进药物研发
该研究为药物研发提供了 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新 药的研发进程,提高药物 研发的成功率。
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重要器官进行组织切片观察, 评估药物对器官的毒性作用。
生化指标
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 标,评估药物对器官功能的影
响。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包 括给药剂量、观察指标、异常症
状等。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 理和分析,评估药物毒性作用。
结果解读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综合评估药物 的毒性程度和潜在风险,为药物研 发提供依据。
03 重复给药毒性研 究护理措施
实验动物护理
实验动物选择
选择健康、无感染、无寄生虫的 实验动物,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
性。
实验动物饲养
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 湿度、光照、通风等,以满足实 验动物的生理需求。
实验动物监测
给药方案设计
药物剂量
给药周期
根据实验目的和预期毒性程度,设计 不同剂。
给药途径
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如口服、静脉 注射、腹腔注射等。
观察指标设定
01
02
03
04
一般状况观察
观察动物外观、行为、活动等 一般状况。
血液学指标
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计数以及 血液生化指标等。
观察与记录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研究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研究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研究摘要:文章针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入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和多维度评价体系进行探索。

结果显示,学生的积极性、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大大提高,为药学专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0-0281-02收稿日期:2019-12-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02949)、绍兴文理学院启动经费(20175022)和绍兴文理学院重点项目(2018LG1001)的资助作者简介:席眉扬(1986-),女(汉族),浙江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理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它在整个药学知识体系构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内容涉及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两方面。

前者主要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与药效之间的关系,后者主要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1]。

该课程在药物设计、剂型开发、药品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合理设计处方、制订给药方案等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但是该课程内容枯燥,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2]。

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介于药学与数学之间的学科,涉及药剂学、药理学、高等数学等知识,内容丰富且繁杂。

它起步较晚,教师和学生学习起来都有难度。

目前,课堂讲授为主的方式已经很难带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优化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该课程教学要解决的重点与难点。

生物药剂学和药动学及其给药方案设计

生物药剂学和药动学及其给药方案设计
Vd值越小;药物的分布能力越小,血药浓度越高
④ 体内总清除率:
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数 Cl = kV
注意Cl的加和性: CL = Cl肾 + Cl肝 + Cl胆 + Cl肺 + …… = k肾V + k肝V + k胆V + k肺V + ……
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
一种在药物体内过程、机体解剖学特性 、生理生化参数三者之间建立一定数学关系 的模型,简称生理药动学模型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PBPK )
Vd = FX0/ AUC Cl = Vd = K10Vc = FX0/AUC
AUCLM KNa
重复给药
多剂量函数
(1enk ) R
(1ek )
一、静脉注射
Ct = C0e-kt(1-e-nkτ)/(1-e-kτ) (0≤t≤τ)
稳态血药浓度: Css= C0e-kt/(1-e-kτ)
Css的波动: Cssmax= C0/(1-e-kτ)
C2 = K0/Vk(1-e-kt) = 20 40/50 0.693(1- e-0.6934/40)
= 1.546 (μg/ml) 所以:4h后体内血药浓度为:
C = C1 + C2= 0.373 + 1.546 = 1.919 (μg/ml)
例4.已知某药体内最佳治疗浓度为13ug/ml, k = 0.1/h,V = 10L。请设计静脉给药的方案。
模型参数
① 速率常数(K): 时间的倒数(h-1),表示单位时间体内药量转
运的分数。注意:消除速率常数的加和性。
k = k肾 + k肝 + k胆 + k肺 + ……

重复给药-杨

重复给药-杨

fss(n)
Cn −nkτ = =1− e (10-12) Css
−0.693nτ t1 2
f ss(n) = 1− e
(10-13)
2.303 nτ = − lg 1− f ss(n) ) (10-14) ( k
nτ = −3.32t1 2 l (1− f ss(n) ) g
(10-15)
讨论:达稳分数与达坪分数
k0 1 −kT −kt′ ′ Css = (1− e )( )⋅e −kτ kV 1− e
(10-22)
(四)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C
ss m ax
k0 1 −kT = ) (10-23) (1− e )( −kτ kV 1− e
k0 kT 1 −kτ = )⋅e (e −1)( (10-24) −kτ kV 1− e
1.在什么情况下下重复给药? 重复给药? 重复给药 2.重复给药有两种情况(τ>7 t1/2 ; τ<7 t1/2 ) 重复给药有两种情况( 重复给药有两种情况 3.讨论基础:等剂量、 3.讨论基础:等剂量、等间隔 讨论基础
第一节
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单室静注
一.单室静注 单室静注
例:一药物静脉注射,每次给 药剂量为X0,给药间隔为 τ(大于3小时),问给药5次后 3小时体内药量为多少?
nτ = −3.32t1 2 l (1− f ss(n) ) g
(10-15)
n=-3.32lg(1-fss)
例1:P239-例1 例2.某患者体重为50kg,肾功能正常,每8h静 脉注射给与1mg/kg庆大霉素,已知庆大霉素的 t1/2=2h,V=0.2L/kg。求稳态最大血药浓度, 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以及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用 指数形式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X 0 ktmax e V
(四)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 k a - k k FX e e ss a 0 C min ( ) - k - k a V (k a - k ) 1 - e 1- e
ka FX 0 1 1 ( -k ) - k a V (ka - k ) 1 - e 1- e
(10-18)
(Cn ) min
(10-19)
(三)稳态时滴注过程与停止滴注过程血药浓度
达稳态时(0≤t≤T)的血药浓度Css为
k 0 kT k0 e k kt kt (10-20) C ss (e 1)( ) e ( 1 e ) kV kV 1 e k
达稳态(n→∞)停止滴注给药后t′时的血药浓度 为
k0 (1 e kT )(e k 1) kV
(C 2 ) min (C 2 ) max e k ( T ) k 0 kT (e 1)(e 2 k e k ) kV
1 e nk 第n次给药,推得函数r为 r 1 e k
nk k0 k0 1 e k k ( t ) kt (10-16) Cn (e 1)( ) e ( 1 e ) k kV kV 1 e
– 血管外给药
1 e n 1 e 1 e n 1 e 1 e nka 1 e ka
C n L(
)e t M (
)e t N (
)e kat
(二)稳态血药浓度
– 静脉注射
1 1 t t C ss A( ) e B ( ) e 1 e 1 e
0
的算术平均值或几何平均值
一、单室模型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二、双室模型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三、给药第 n 次的平均血药浓度
一、单室模型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一)静脉注射给药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CSS dt Cdt
X0 1 - kt 0 CSS dt 0 ( ) e dt - k V 1- e
e
nk
多剂量函数
1 e nk r 1 e k
(10-2)
1 e r ki 1 e
( X n ) max ( X n ) min
nki
(10-3)
nk
1 e X0 1 e k
(10-4)
1 e nk k X0 e (10-5) k 1 e
e ∵ka >>k,在τ时吸收基本完成,
C
ss min
k a
→ 0, 则
FX 0 e - kτ = ( - kτ ) V 1- e
(10-32)
(五)达坪分数
1 f ss( n ) 1 0 C n (t )dt 0 C ss (t )dt
-nk -nka

fss(n) 1
C ss
1 kt C0 e k 1 e
X0 = - kτ V (1 - e ) e
- kt
(10-7)
C ss
(10-8)
(四)稳态最大血药浓度 • 稳态时,t=0时血药浓度最大
C
ss max
X0 = - kτ V (1 - e )
(10-9)
(五)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 达到稳态后,t=τ时,血药浓度最小
C ss
k0 1 kT kt C ss (1 e )( )e k kV 1 e
(10-22)
(四)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C
ss max
k0 1 kT (1 e )( ) k kV 1 e
(10-23)
C
ss min
k 0 kT 1 k (e 1)( )e (10-24) k kV 1 e
f ss ( n ) Cn 1 e nk (10-12) Css
0.693n t1 2
f ss( n ) 1 e
(10-13)
2.303 n lg( 1 f ss( n ) ) (10-14) k n 3.32t1 2 lg( 1 f ss ( n ) ) (10-15)
(二)静脉滴注与停止静脉滴注过程的血药浓度 第1次滴注过程中
k0 C1 (1 ekt ) kV
(C1 ) max
k0 (1 e kT ) kV
k0 kT kt C (1 e ) e kV
(C1 ) min
k0 (1 e kT ) e k ( T ) kV
第十章
重复给药
本章要求
1.掌握多剂量函数、稳态血药浓度、稳态平均血药浓度、
达坪分数、蓄积系数、波动度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2.掌握从单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方程式转变为重复 给药后方程式的方法。 3.熟悉重复给药的给药剂量或血药浓度计算方法。 4.了解间歇静脉滴注血药浓度的经时变化及各种参数的计
算。
第2次滴注过程中
k0 C2 (C1 ) min e (1 e kt ) kV k 0 kT k0 k ( t ) (e 1) e (1 e kt ) kV kV
kt
(C 2 ) max
k0 C2 (1 e kT )(e k 1) e kt 1 e nk kT (1 e )( ) k kV 1 e
(10-17)
nk k0 1 e kt Cn (1 e kT )( ) e kV 1 e k nk k0 1 e kt (e kT 1)( ) e kV 1 e k
(二)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0≤t≤τ)
1 e nk kt Cn C0 e k 1 e
单剂量: C=C0e-kt
(10-6)
(三)稳态血药浓度
1 e nk kt lim C n lim (C 0 e ) k n n 1 e
– 血管外给药
1 1 1 t t kat C ss L( ) e M ( ) e N ( ) e 1 e 1 e 1 e ka
五、利用叠加原理预测重复给药血药浓度
• 适用于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 • 前提:
–每一剂量不受其他任何剂量的影响而独立发挥作用 –每个给药间隔内药物吸收的速度与程度以及平均全身 清除率相同 –一次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有比较完整的性质
单剂量 k a FX 0 C e kt e kat V (k a k )


(二)稳态血药浓度
当n→∞时
ka FX 0 1 1 - ka t - kt Css ( - k e e ) - ka V (ka - k ) 1- e 1- e
(10-27)
(三)稳态达峰时与稳态最大血药浓度
• 重复给药有两种情况
⑴ τ>7 t1/2 —— 实质上是单剂量给药 ⑵ τ较小 —— 药物在体内不断积累, 经过一定时间达到稳态,规定在“等剂 量、等间隔”的条件下讨论
第一节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单室静注 二、单室模型间歇静脉滴注给药 三、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四、双室模型重复给药 五、利用叠加原理预测重复给药血药浓度
( X 3 ) max = X 0 (1 + e
体内最小药物量为
- kτ
+e
-2 kτ
)
( X 3 ) min = X 0 (e
- kτ
+e
-2 kτ
+e
-3kτ
)
• 第n次给药
体内最大药物量为
( X n ) max = X 0 (1 + e - kτ + e -2kτ + + e -( n-1) kτ )
二、单室模型间歇静脉滴注给药
(一)间歇静脉滴注给药的特点 • 每次固定滴注时间T,然后停止滴注τ-T时间,给 药间隔时间为τ,如此反复进行。 • 在每次滴注时血药浓度逐渐升高,停止滴注后血药 浓逐渐下降,由于第二次再滴注时,体内药物量未 完全消除,所以体内药物量不断蓄积,血药浓度曲 线不断升高,直到达到稳定状态,才维持在一个相 应时间上相等的血药浓度水平。
体内最小药物量为
- kτ -2 kτ - ( n -1) kτ - nkτ
( X n ) min = X 0 (e + e
令:
++ e
+e
)
(10-1)
r =1+ e
e
k
- kτ
+e
-2 kτ
++ e
( n 1) k
- ( n -1) kτ
r e
k
e
2 k
e
ka e
- ke ka - k
(10-33)
因为ka >>k,在τ时吸收基本结束,故
fss(n) 1 e
-nk
(10-34)
四、双室模型重复给药
(一)重复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
– 静脉注射
1 e n t 1 e n t Cn A( )e B ( )e 1 e 1 e
C
ss min
X0 - kτ = - kτ .e V (1 - e )
(10-10)
(六)坪幅 • 坪浓度的波动幅度
C
ss max
-C
ss min

X0 V (1 - e
- k
) V (1 - e
-
X0
- k
)
.e - k
C
ss max
-C
ss min
X0 = 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