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难点

合集下载

浅谈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及保护措施

浅谈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及保护措施

浅谈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及保护措施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

这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中国画、国画、书法、雕刻等。

本文将从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困境以及保护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活化难度大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其活化难度大,需要长期传承和
学习。

2. 传承缺失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时间累积。

但是现代社会追求的是速度和效率,导致传承缺失。

3. 市场需求低
现代社会,市场越来越倾向于工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产品。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不适应市场,没有太多的市场需求。

1. 政策保护
政府监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发掘并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
加强非遗保护与社会文化志愿服务的互动,不断提高公众的文化保护意识和视野。

2. 教育培训
开设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课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对传承
人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传承能力。

鼓励传承人不断创新,通过吸引市场的方式让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
现代社会,满足市场需求。

4. 私人投资
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鼓励私人投资,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国际化发展,提高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竞争力。

总之,要保护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通过政
策保护、教育培训、市场推广和私人投资等措施,才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
护。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

我国的非遗资源丰富多样,包括传统技艺、民俗习俗、传统节日等。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着失传、流失的困境。

非遗保护与传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实施,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政府在非遗保护中的角色和责任、社会参与与支持、教育培训和传承方式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讨和加强。

只有通过政策法规的建设、宣传推广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认知的提升,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字数: 212】1.2 问题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手工艺、传统音乐、传统节日等文化元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不仅导致文化多样性受到威胁,也损害了人类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传统技艺的传承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但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浮躁风气往往使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传承产生疏远感,很多传统技艺面临着没有人接手、没有人传承的困境。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年龄偏大,他们所掌握的技艺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传,这也给非遗的传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我们必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努力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传承下去,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2. 正文2.1 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缺乏有效保护机制。

现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不够完善,执行不到位,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被破坏和消失的危险。

二、资金支持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及优化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我们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加以解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认知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

许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价值缺乏了解,认为它们与现代生活脱节,没有实际的用途。

这种认知的缺失导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

其次,传承后继无人的情况令人担忧。

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多为口传心授,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

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多样化的职业选择,使得年轻人对这些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且经济回报不高的传承工作缺乏兴趣。

许多传统技艺、民俗面临着无人愿意学习和传承的困境。

再者,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保护工作的开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记录、传承和推广等工作,这些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

然而,目前政府的财政投入有限,社会资金的参与度也不高,导致许多保护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另外,过度商业化开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过度开发,失去了其原有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

例如,某些民俗活动被简化为商业表演,传统手工艺品被大量机械化生产,质量参差不齐,损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声誉和价值。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认知度是关键。

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其重要性。

例如,可以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制作和播放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节目和纪录片;在社区举办非遗展览和体验活动,让居民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非遗”是指民间传统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社会实践、社会活动和社会传统方式传承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民族文化成果的总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人民创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活动,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庆典节日、有关的有形物品和自然物品等,以及有关的传统的手工艺等。

非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的活态。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非遗传承与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现存问题和对策思考两个方面来探讨非遗传承与保护。

一、现存问题1. 老年传承人减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而很多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都是老年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年传承人们逐渐减少,年轻人对非遗传统的了解和传承意识不强。

2. 传承环境缺失。

非遗的传承需要有一定的环境和条件支持,包括传统的场所、传统的工具以及传统的氛围等等。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这些传统的环境已经遭到破坏,传承环境缺失。

3. 商业化过度。

一些非遗项目由于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观赏性质,被商业化过度,导致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变得功利化,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商业利益的影响下变味。

4. 缺乏保护措施。

目前我国对非遗的保护措施较为简单,只有少数非遗项目享受国家级保护,而更多的非遗项目面临着保护不到位和缺乏相关政策的问题。

二、对策思考1. 强化非遗教育。

加强对非遗传统文化的教育,激发年轻人对非遗的兴趣,培养非遗传承人才。

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加强非遗项目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非遗。

2. 建立保护基金。

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建立专门的保护基金和机构,为非遗项目提供专门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通过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3. 传统与现代结合。

在非遗传承和保护中,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推动非遗项目的创新和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与挑战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世界上存在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是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文化习俗、传统技艺、语言等,是人类的智慧结晶。

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变迁,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保护上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1、法律法规的制定中国出台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法》是文物保护的基础,之后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并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和修复标准。

2、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定世界文化遗产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多,如北京故宫、乐山大佛等,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丰富了人类文化多样性。

3、社会关注和重视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政府和民间组织也相继推出了许多保护措施和活动,宣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公众意识。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挑战1、外来文化冲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进入中国,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冲击和消亡的风险,很多年轻人不了解或不愿意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以及传统的户外娱乐,大力推广,许多传统手艺也日渐式微。

2、土地和保护资金的争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如博物馆、保存设施和人才培养等。

由于土地和资金的争夺,许多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限制,未能得到应有的保护。

3、意识观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去了它一度占有的地位,新一代人也可能会逐渐忘记或不再重视传统文化,这将导致很多文化遗产失去自己的传承和价值。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让他们尊重、传承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族记忆、传承着民族精神。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非遗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剖析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1. 保护意识不足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和民众对非遗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意识和动力。

一些非遗项目因缺乏关注和投入而逐渐消失,一些传统技艺因后继无人而面临失传的危险。

2. 保护机制不完善非遗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

然而,目前非遗保护机制尚不完善,存在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等问题。

同时,非遗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也需进一步完善,以加强对非遗的保护和管理。

3. 资金投入不足非遗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然而,目前非遗保护的资金投入普遍不足,导致一些非遗项目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此外,非遗保护的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缺乏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发展的动力。

4. 人才匮乏非遗保护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队伍。

然而,目前非遗保护领域的人才匮乏,尤其是缺乏高水平的研究人员、传承人和管理人才。

这制约了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创新发展。

5. 商业化过度开发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一些非遗项目被过度商业化开发,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商业化开发往往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忽视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这不仅损害了非遗的声誉和形象,也威胁到了非遗的生存和发展。

6. 社会参与度低非遗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然而,目前社会公众对非遗保护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普遍较低。

一些民众对非遗缺乏了解和认识,对其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

这导致了非遗保护工作的社会基础薄弱,难以形成全民参与、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解决策略1. 提高保护意识加强非遗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非遗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与对策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与对策
的文化基 因 , 体现着 一个 民族 的智慧 和精 神 , 映 了 反

个 民族特 有 的文化 形态 和文 化个 性 , 民族 凝 聚 是
基 础 。作 为鲜 活 的 、 丰富多样 的文化 资源 , 物质文 非
力 和亲和力 的重要 源泉 [ 。 中国有着悠久 的历史 和 1 ]
多样化 的民族 文化 , 非物质 文化 遗产丰 富多样 , 是 但
我 国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保 护 的难 点 与对 策
周作斌 , 赵 丹
70 0 ) 1 1 O ( 安财 经 学 院 , 西 西 安 西 陕

要 : 着世 界经 济 的不 断 发 展 , 非 物 质 文 化遗 产 的保 护 在世 界 范 围 内引 起 了广 泛 的 关 注 。文 章 以 非 物 随 对
现状不 容乐观 。虽 然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比较 丰 富 , 但
是消失 得也 比较快 。我 国至今仍无 一套 较完善 的非 物质文 化遗产 保护机 制 , 因此 , 我 国非 物质文化遗 对 产保护 的难点 和保护措 施进 行深入 研究具 有十分重
要 的意 义。

化遗产有重要的社会认 同、 社会和谐的价值和作用。 此 外 , 物质文 化遗产 中 的某 些传统 文化 内容 , 非 反映 和表现 了民族共 同 的心 理结构 、 思维 习惯 、 生活风 俗 等 内容 , 范 着 民族 的群 体 生 活 方 式 、 想 价 值 取 规 思 向, 能产 生强 大 的 民族 凝 聚 力 , 进 民族 共 识 和 认 促 同, 也具有 重要 的社会 和谐价值 。
在 宽泛 的概念 上 。例如 , 对社 会风 俗而 言 , 学科 和 各 各 国学者 对其 都有 不 同的 界定 和分 类 , 国人类 学 英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难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难点

物质 文化遗 产保 护工作 。 ① 有 了政 府 的重 视 , 了资金 ( 管不 是 很 充裕 ) 有 尽
的支持 , 了专 门机构 的协调 , 有 近年 来有人 乐观 地认 为 ,非 遗” 护 及 传 承 接 续 应 该 没 有 多 少 问题 了 。 “ 保 其实不 然 , 我看 来 , 根 本 的 问题 尚 未 触 及 , 非 在 最 “ 遗” 能否 传承 下去还 是一个 远未 可知 的 问题 。
保 护工作 的理 论研 讨 会 和工 作 会 , 个 国家 由上 而 整 下 逐步 推动 、 起 了一个 由政府 主导 、 掀 民间各 方 积极
参 与 的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 保 护热 潮 。迄 今 为 止 , 国家 非 物质 文化遗 产 已经 开 展 了三 次 项 目申报 、 次 传 两 承 人 申报 工作 , 分别 审 核 公 布 了两 批项 目及 传 承人
21 0 0年 7月
J UL. 0 0 2 1
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 保 护 传 承 的 根本 难点
韩 宇 宏
( 南 省社 会 科 学 院 , 南 郑 州 河 河 400) 5 0 2
摘 要 : 目前我 国被保 护 的“ 非遗” 目的现 实状 况 , 体 可 分 为 五种 情 形 : 些 风俗 、 项 大 一 礼仪 类
收 稿 1 :0 91—2 3期 20 —21
满 打满 算也 不够一 百年 。它 这之前 的原 貌似 乎还是

个谜 。 我 为什 么老强 调“ 百年 ” ?因为这 是 国家非 一 呢
物质 文化 遗产 规 定 的最 低 时 限 。不 够 这个 时 限 , 就 没有 称 之为 “ 遗 ” 资 格 , 论 立 项 、 什 么 保 护 非 的 遑 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难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难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难点作者:刘珊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6期摘要:从我国开始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时光,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随着世界交往的日益密切,地球村的形成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机遇,还有严峻的挑战。

文化之间的不断碰撞与融合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也走上一条艰难的道路。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进步,无论是哪一方面的进步都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缺少必须的土壤,哪怕是一些实用性比较强的文化,也面临着严重的现实危机。

总体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之所以难,其本身就是因为它与当今社会的发展方向截然相反,与推陈出新观念相违背。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难点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8-0283-01我国正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我国重点保护对象是在2003年,在这十一年的时间里,我国积极挖掘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共同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努力。

尽管如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以更好的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时代的背景赋予我们更加艰巨的历史使命,所以,笔者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根本难点展开探讨,供相关研究学者参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无人”现状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某种程度上是不适应当今社会的文化的一部分,与社会需求相矛盾,就导致了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够找到愿意传承它的继承者。

很多快要失传的技艺由于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已经濒临灭绝,比如说多年前我们还能够看到的皮影戏等等。

由于这类技艺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够在当今社会创造足够的文化财富,不能够保证传承人依靠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便可以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直接导致了很多青年人宁可去当打工仔也不会去学习这类文化遗产。

可以说,当今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继承发展。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与对策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与对策

第24卷第1期2011年1月西安财经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Vol.24 No.1Jan.2011收稿日期:2010-11-21基金项目:2009年陕西省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项目(2009ZR—08)作者简介:周作斌(1956-),男,陕西礼泉人,西安财经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赵丹(1981-),女,陕西渭南人,西安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与对策周作斌,赵 丹(西安财经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为出发点,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面临的难点,提出了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加强立法保护,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且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等保护措施。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17(2011)01-0092-0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民众千百年来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反映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是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重要源泉[1]。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样化的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但是现状不容乐观。

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但是消失得也比较快。

我国至今仍无一套较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因此,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和保护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随着国际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的增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历史传承和积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挑战与机遇报告

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挑战与机遇报告

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挑战与机遇报告非遗文化,作为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递着民族的精神。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非遗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一、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的挑战1、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冲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农耕文明逐渐被工业文明所取代,许多与农耕生活相关的非遗文化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比如,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如竹编、木雕等,由于市场需求的减少和原材料的短缺,面临着传承困境。

2、人口流动与文化断层现代社会中,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成为常态。

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纷纷离开家乡,涌入城市。

这导致了非遗文化传承人的流失,也使得一些非遗文化在当地失去了传承的主体。

同时,由于长期生活在城市,年轻人对家乡的非遗文化逐渐陌生,造成了文化断层。

3、大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众文化和外来文化迅速传播,对非遗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大众文化形式占据了人们的休闲时间,使得人们对传统的非遗文化表演和活动关注度降低。

此外,外来文化的涌入也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消费习惯,进一步挤压了非遗文化的生存空间。

4、资金短缺与保护机制不完善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对传承人的培训、对非遗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对相关设施的建设等。

然而,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对非遗文化的投入有限,社会资本参与度也不高,导致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因素。

同时,我国的非遗保护机制还不够完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

二、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机遇1、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非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为非遗文化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外,各级政府还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

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哪些挑战和困难

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哪些挑战和困难

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哪些挑战和困难?
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
1. 年轻一代缺乏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和认同:随着现代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逐渐减少,他们更倾向于追求时尚、流行的文化形式,对非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同。

2. 非遗文化传承后继无人:许多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年事已高,而年轻人对传承非遗文化的兴趣不高,导致传承人才短缺,非遗文化传承后继无人。

3. 非遗文化传承方式单一:许多非遗文化的传承方式比较单一,仅仅依靠口传心授,缺乏有效的传播和传承手段,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4. 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对非遗文化的冲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许多非遗文化所需的自然、人文环境逐渐消失,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更大的困难。

5. 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足: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但实际上这些支持往往不足,导致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和困难,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推广非遗文化传承方式多样化、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等,以促进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发展。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然而目前面临着政策保护不力、市场化影响、传承人流失、教育与宣传不足以及国际交流局限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非遗保护机制,并加强非遗教育与宣传工作。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得以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政策支持、市场化、传承人、教育、宣传、国际交流、机制、力度、非遗保护、教育工作、宣传工作。

1. 引言1.1 介绍非遗文化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发展并传承的具有历史、民族、地域、专门性等价值的传统文化与文化实践。

非遗是一个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沉淀,是一个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财富。

非遗通过文化遗产的形式,传承着人类的智慧和技艺,反映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重要的历史、社会、文化意义。

非遗文化的重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非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灵魂,是一个民族文明的缩影和象征。

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非遗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名片,是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的桥梁和纽带。

非遗文化的传播可以增进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非遗文化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全人类的共同珍视和保护。

1.2 阐述非遗保护与传承面临的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仪式、知识技能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民族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

政策保护不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大难题。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常常被忽视或者片面化,导致许多非遗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难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难点
2 0 1 4 一 与
文艺 生活 L I TE R AT URE L I F E
理 论 新 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的根 本难点
刘 珊
( 阳信 县 文化 馆 , 山东 滨 州 2 5 1 8 0 0 )
摘 要: 从我 国开始注重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始 , 到现在 已经走过 了十几年的时光 , 并取得 了显著 的成 绩。 种所 谓技术上 的革新 , 虽然增加 了 了遗产创造的财富 ,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 其还是丧失 了我 国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特有味道 ,失去 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本真性 。没 产丢失了。 也正是 在这种尴尬的境地 中, 我们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被篡改 的面 目全非 , 这样传承 的意义也变得微乎其微 。 日益革新
的标志 , 也是其难以传承的警钟 。就 目前情况来看 , 非物质文化 遗产在我国的传 承与保护 已经遇到了瓶颈 , 所以, 我们必须反思 当前的社会 生产方式 ,从根本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进社会
生活 中去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 的超
承与保 护做点什么 了。 四、 总 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特 色 ,使我们中华五千年文 明 历史的精华 。这些文化遗产让我们 当今 的文化领域更加具有历 史的厚重感 , 同时也彰显了我国历史底蕴 。 针对非 物质 文化遗产
随着世界 交往的 日益密切 , 地球 村的形成 带给我们 的不仅仅是机遇 , 还有严峻的挑战 。文化之 间的不 断碰撞 与融合使
得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也走上一条艰难的道路 。社会在进 步 , 经 济在进步 , 无论是哪一方 面的进 步都将使 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缺 少必须的土壤 , 哪怕是一些 实用性 比较 强的文化 , 也 面临着严重的现 实危机 。总体来说 , 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之所 以难 , 其本身就是 因为它与当今社会的发展 方向截然相反 , 与推陈 出新观念相违 背。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与对策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与对策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与对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特定文化属性和传承价值的各种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人类多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线,但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本文就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与对策进行探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1. 文化断裂在现代化进程中,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环节被打断。

因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一定的场所、时间和人力的支持,但是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这些支持条件逐渐减弱。

传统的文化场所逐渐被商业化的文化活动所替代,传统的节日、习俗逐渐被忽视和淡化。

2. 信息交流困难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都是口头传承和实践传承为主,缺乏书面的传承材料以及专门的学习机构。

信息交流的困难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效率和效果都受到了影响。

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处于濒临失传的边缘。

3. 传承人力不足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现代社会中传承人力的不足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同时也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认同,导致传承的缺失。

4. 商业利用和盗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都是某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符号,但是在商业化的冲击下,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大量商业利用和盗用,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受到了重大的威胁。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对策1. 加强法制保护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加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利用和盗用的打击力度,以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社区以及家庭应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引导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培养传承人力。

3. 利用新媒体传播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新媒体途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知识和技艺进行广泛宣传。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变成一个新的互动式传播,在各种平台上普及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难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难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难点作者:张琼艺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08期[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推动优秀传统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是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核心之一。

但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剥离与侵蚀,又给众多非遗的保护传承造成了诸多难点,是新时期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跨越的鸿沟。

因此保护传承非遗需要多管齐下、兼容并包,走一条既坚持传统又适度创新的改革发展之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难点[中图分类号]TU755.2 [文献标识码]A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早在本世纪初即以联合国文件的形式告知世界。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其不仅定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即无形遗产或口头遗产,也明确了“非遗”的特征,即区域文化中的人类所有创作,由若干个体或群体表达,不仅基于传统,也符合该区域文化人群对社会和文化的普遍期望,且这些文化创作所具备的价值与准则等借由人的模仿等方式口口相传。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政府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作为优秀传统中华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口头文化、无形文化构成了辽阔中华大地上多民族聚居生活环境中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生态。

这些非物质文化不仅展示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更是民族凝聚力、文化向心力的核心组成。

在很多时候,将自然环境遗产和人类物质文化遗产连接起来的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是由于存在“非遗”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人类文化才能不断相互交融并持续发展,才能在越来越丰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不断激发出人类文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人类文化的基础和摇篮,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在传统人类精神思想的创造结果,从而使人类精神文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难点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的缺失和物质文化遗产普遍拥有相對固定和客观的外在物质形式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经由人的文化生活才能实现保护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被遗忘甚至消失的危机。

因此,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1、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如电影、电视、网络游戏等,使得传统的非物质文化活动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降低,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

2、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过度开发,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

例如,一些古老的村落和街区在城市化进程中被拆除,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也随之消失。

3、传承人的缺乏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依赖于口传心授,而老一辈传承人逐渐老去,年轻一代又不愿意从事相关传承工作,导致传承人断层。

此外,一些传承人缺乏经济保障和社会认可,也影响了他们传承技艺的积极性。

4、保护意识淡薄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一些地方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使得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1、立法保护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

国家应出台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范围、保护原则和措施,为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同时,地方政府也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普查与记录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摸清底数,建立详细的档案和数据库。

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和保存,为后续的研究、传承和保护提供资料支持。

3、建立保护名录建立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摘要:悠久的历史文化给人们留下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象征。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面临有许多困境,涉及立法、专业人才及非遗传承人等多个方面。

从长远角度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提升文化软实力有重要帮助,但如何解决其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基于此,在本文中便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困境进行了简单探析。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实困境;优化路径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实困境(一)立法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不快速被人们遗弃,保护与传承工作必不可少,需要法律的强制性与权威性作为保障,这样才能让社会各界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逐渐进入到保护行列中。

但是,我国的相关法律只具备普遍性、原则性与重要性,缺少具体实践的针对性,致使保护工作流于形式,难以深入开展。

不仅如此,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加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处地区比较偏远,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复杂性,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影响保护质量[1]。

(二)专业人才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特殊性强、专业技能强的工作,其包含的种类多、数量大,保护起来非常困难,只有对该工作充满积极性与热情的员工才能高效开展保护工作,使之不被社会遗忘。

但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晚,现有的专业人才根本无法支撑起庞大的传承体系,并且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也不负责该方面的工作,大大增加了该工作的阻力,无法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

(三)非遗传承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讲,非遗传承人是主要力量,也是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后人认识的重要途径。

但是根据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年轻人选择新鲜事物,很少会对非遗产生兴趣,再加上非遗机构对非遗传承人的标准非常严格,一些民间的非遗传承人难以满足政府机构的要求,而年纪小的孩子难以理解非遗的保护传承意义,也没有耐心去学习,最终导致非遗传承人的数量非常少,大大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难度,使得非遗保护工作不得不走向“消失”。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与对策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与对策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与对策1. 引言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并传承的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的各种表现形式。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庆典、仪式、知识与实践等各种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传承的智慧,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体现,反映了不同地域、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延续,是过去文化的存续和发展,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结晶,是文化创新与传统传承的有机结合,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具有积极作用。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繁荣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文化价值,更在于其对于社会稳定、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深远影响。

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深入认识其重要性,加强相关工作的推进,确保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受现代教育体制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着严峻挑战。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许多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逐渐淡出课堂,学生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和学习这些传统文化,导致传承环境的减弱。

除了少数高校或专业学院设置相关课程外,大多数学校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教学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成为了次要甚至被忽视的部分。

现代生活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传统文化活动逐渐失去了人们的关注和参与,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也逐渐降低,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断代的危机。

缺乏有效的传承方法和对策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之一。

浅谈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及保护措施

浅谈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及保护措施

浅谈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及保护措施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由于多种原因,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困境,需要采取保护措施来保护和传承。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之一是传承困难。

许多传统美术技艺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但由于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些传统技艺。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严重的困难,这可能导致这些技艺的逐渐失传。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还包括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机制。

传统美术技艺多数没有明确的版权保护,容易遭到盗版和侵权行为的侵害。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也给传统美术带来了冲击,传统技艺的复制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导致传统技艺的独特性和纯正性受到威胁。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还包括缺乏有效的传播和推广渠道。

传统美术技艺往往因为传统的制作工艺和传统的观念而受限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播和推广机制,一些传统美术技艺的知名度有限,无法吸引更多的人们关注和学习。

为了解决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政府应该加强对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加强对传统技艺的版权保护,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和资金支持,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这些技艺。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相关机构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保护和传承的方法。

传承者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举办展览和演出,将传统美术技艺展示给更多的人们,增加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也应该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等传播渠道推广传统技艺,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统美术技艺的传承中来。

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文化资源,面临着传承困难、缺乏保护措施和传播渠道的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技艺,政府、传承者和社会公众都需要共同努力,加强政策支持、探索创新方法和增加公众参与,共同推动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难点
作者:卢胜勇
来源:《看世界·学术上半月》2020年第09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仙桃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开始注重保护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时光,并且还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但是目前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现状,原因是因为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飞快,西方国家的文化渐渐的引入我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越来越少。

再者就是当前现代的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侵蚀,导致其失去了原有的独特的味道。

并且,外界的环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空间,如果失去了外界的环境,那么就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非常危险。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市目前环境对其的影响,最后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难点
一、引言
仙桃市,湖北省直管市,位于江汉平原中部,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人文底蕴深厚。

从开始注重保护到现在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历史了,直到2003年,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被列入重点保护对象。

从被列入保护一直到现在,我市的领导人员一直在积极挖掘身边的文化遗产的同时并且还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努力着。

虽然现代的科技发达了起来,但是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等着我们去解决,目的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的面对经济化的冲击。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无人”现状
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以口传的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

现代社会由于西方国家的文化慢慢渗入我国,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慢慢的被遗忘,再者就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某种程度上不太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也不适应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现代社会人们所需不符合,最终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找不到往下继续传承的继承者了。

在我国隐藏着许多的民间艺术,虽然这些民间艺术在社会上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在民间艺术人的眼里却是十分贵重的东西。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这些传统的技艺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快要灭绝了,就比如说,皮影戏,在以前战争的年代,皮影戏在当时可谓是广为流传,挨家挨户都喜欢坐在跟前观看表演,但是现代社会电影、电视节目以及网络的出现,皮影戏已经被人们遗忘了[1]。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这类技艺在现代社会中不能够给人们带来足够的财富,也不能保证继承人能够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所以这个世界上出现这么多宁愿外出打工受累也不愿意继承遗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更直白一
点来说,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在不经意间发生变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能够接受传承的人越来越少,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危险的处境。

对于目前这种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的传承与保护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期,那么,这就需要人们对当前的社会生产方式进行反思,反思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这种局面,然后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根本上带入到社会的生活中去,让社会人民都能准确的了解其所存在的价值,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中来。

三、当前现代的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侵蚀
科学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

在现代这个社会,全新的技术已经完全的代替了传统的技术,人们在传统的金钱社会下逐渐变成了金钱的奴隶,用现代的技术来制作出更加精良、实惠的“文化遗产”。

科学技术虽然为我市带来了更加便捷的方式,为遗产也增加了更多可以创造的财富,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没有将文化遗产中独有的味道和本真性体现出来。

当下,虽然在文化遗产的生产成本上降低了,产量也提高了,但是遗产的本性却丢失了。

正因为上述这些情况,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篡改的面目全非,没有任何意义了。

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能存在的空间也缩小了。

因此,需要我们的反思,反思在这种高速前进的大潮下,人们是不是应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留下一片天空。

四、外界环境的變化
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并不是只有人类,当然还有外界的因素,外界的环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是一个能让其生存的空间,如果缺少了外界的环境,那么遗产的存在也就会变得非常危险,严重时可能会倾覆或者灭亡,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上述情况是十分常见的。

不仅如此,许多的建设行业也会对外界的环境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我们不可能会提前预知某个领域会因为某个建筑而发生传承性的变化[2]。

众所周知,我省有一个三峡长江大坝,其为我国带来了不少的财富,造就了许多的福利,但是人们只看到了这一点,却完全的忽视了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影响,三峡长江工程有着防洪、发电以及航运的作用,同时又改变了长江中游的水道状况,减少了洪水灾害的发生。

通过举例子我们就应该能够看出环境的变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影响了。

根据以上种种,我们必须要深刻的反思自己,反思一下对环境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要承受多大的代价,如果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说,我们现在的收益与其脱不了关系,但是现在环境污染的特别严重,很多河流因为受到了污染,所以导致了鱼、虾全都死亡的情况特别严重。

也许我们真的应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做点什么了。

结语:综合所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着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是我国的特色,同时又体现出了文明历史的精华。

这些文化遗产的存在使我国当今的文化领域更加具有厚重感,彰显了我国的历史底蕴。

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就是能够接受并且
传承的人越来越少,导致其正处在濒临的边缘,面对这些问题,应该需要国家、各个政府以及外界人士的努力,让其能够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孤身存在的。

在对其进行传承的过程中,必须要调节好与现代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道路能够科学健康。

参考文献:
[1]涂丹. 全球文化保护视野下的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甘子成. 基于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